工程材料水泥的性能檢測主講葉承敏41課件_第1頁
工程材料水泥的性能檢測主講葉承敏41課件_第2頁
工程材料水泥的性能檢測主講葉承敏41課件_第3頁
工程材料水泥的性能檢測主講葉承敏41課件_第4頁
工程材料水泥的性能檢測主講葉承敏41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工程材料-水泥的性能檢測主講:葉承敏§典型工作任務1水泥細度的篩析試驗§典型工作任務2水泥標注稠度用水量試驗§典型工作任務3水泥凝結時間測定試驗(重點)§典型工作任務4水泥安定性試驗§典型工作任務5水泥膠砂強度試驗(重點、難點)項目3水泥性能檢測目錄§3.2.1通用硅酸鹽的技術性質(重點)§3.2.2合格與不合格品的判定§3.2.3標注稠度用水量(難點)§3.2.4試驗準備工作

§3.2.5試驗過程(重點)§3.2.6試驗結果計算及處理(難點)

典型工作任務2水泥標注稠度用水量試驗目錄3.2.1

通用硅酸鹽的技術性質(重點)

1.化學指標

2.堿含量3.物理指標(重點)

目錄按我國現行國標《通用硅酸鹽水泥》(GB175-2007)規定:通用硅酸鹽的主要技術性質如下所述。3.2.1通用硅酸鹽水泥的技術性質1.化學指標品種代號不溶物(質量分數)燒失量(質量分數)三氧化硫(質量分數)氧化鎂(質量分數)氯離子(質量分數)硅酸鹽水泥P·I≤0.75≤3.0≤3.5≤5.0a

≤0.06cP·Ⅱ≤1.50≤3.5普通硅酸鹽水泥P·O-≤5.0礦渣硅酸鹽水泥P·S·A--≤4.0≤6.0bP·S·B---火山灰質硅酸鹽水泥P·P--≤3.5

≤6.0b粉煤灰硅酸鹽水泥P·F--復合硅酸鹽水泥P·C--a如果水泥壓蒸試驗合格,則水泥中氧化鎂的含量(質量分數)允許放寬至6.0%。b如果水泥中氧化鎂的含量(質量分數)大于6.0%時,需進行水泥壓蒸安定性試驗并合格。c當有更低要求時,該指標由買賣雙方協商確定。1.化學指標

不溶物是指經鹽酸處理后的不溶殘渣,再經以氫氧化鈉溶液處理,經鹽酸中和、過濾后所得殘渣,再經高溫燒所剩的物質。不溶物含量高對水泥有不良影響。

用燒失量來限制石膏和混合材料中雜質含量,以保證水泥質量。

三氧化硫過量會與呂酸鈣礦物生成較多的鈣礬石,產生較大的體積膨脹,引起水泥安定不良。

氧化鎂結晶粗大,水化緩慢,且水化合成的Mg(OH)2體積膨脹達1.5倍,過量會引起水泥安定性不良。需以壓蒸的方法加快其水化,方可判斷其安定性。3.2.1通用硅酸鹽水泥的技術性質2.堿含量(選擇性指標)水泥中堿含量按Na2O+0.658K2O計算值表示。若使用活性骨料,用戶要求提供低堿水泥時,水泥中的堿含量應不大于0.60%或由買賣雙方協商確定。當混凝土骨料中含有活性二氧化硅時,會與水泥中的堿相互作用形成堿的硅酸鹽凝膠,由于后者體積膨脹可引起混凝土開裂,造成結構的破壞,這種現象稱為“堿-骨料反應”。它是影響混凝土耐久性的一個重要因素。堿-骨料反應與混凝土中的總堿量、骨料及使用環境等有關。為防止堿-骨料反應,標準對堿含量做出了相應規定。

3.2.1通用硅酸鹽水泥的技術性質3.物理指標(重點)(1)凝結時間(2)安定性(3)強度(4)細度(選擇性指標)3.2.1通用硅酸鹽水泥的技術性質(1)凝結時間初凝為水泥加水拌合時起至標準稠度凈漿開始失去可塑性所需的時間;終凝為水泥加水拌和時起至標準稠度凈漿完全失去可塑性并開始產生強度所需的時間。水泥的標準稠度用水量和凝結時間的測定按國家標準GB1346—2001《水泥標準稠度用水量、凝結時間、安定性檢驗方法》進行。硅酸鹽水泥初凝不小于45min,終凝不大于390min;普通硅酸鹽水泥、礦渣硅酸鹽水泥、火山灰質硅酸鹽水泥、粉煤灰硅酸鹽水泥和復合硅酸鹽水泥初凝不小于45min,終凝不大于600min。3.2.1通用硅酸鹽水泥的技術性質(2)安定性用沸煮法檢驗必須合格。測試方法按國家標準GB1346—2001《水泥標準稠度用水量、凝結時間、安定性檢驗方法》進行。可以用試餅法也可用雷氏法,有爭議時以雷氏法為準。安定性是指水泥在凝結硬化過程中體積變化的均勻性。當水泥漿體硬化過程發生不均勻的體積變化,就會導致水泥石膨脹開裂、翹曲,甚至失去強度,這即是安定性不良。安定性不良的水泥會降低建筑物質量,甚至引起嚴重事故。引起水泥安定性不良主要是由于水泥熟料中游離氧化鈣、游離氧化鎂過多或是石膏摻量過多等因素造成的三氧化硫過多造成的。3.2.1通用硅酸鹽水泥的技術性質(3)強度水泥強度是水泥的主要技術性質,是評定其質量的主要指標。強度等級按3d和28d的抗壓強度和抗折強度來劃分,有代號R的為早強型水泥。3.2.1通用硅酸鹽水泥的技術性質(4)細度(選擇性指標)硅酸鹽水泥和普通硅酸鹽水泥以比表面積表示,不小于300m2/kg;礦渣硅酸鹽水泥、火山灰質硅酸鹽水泥、粉煤灰硅酸鹽水泥和復合硅酸鹽水泥以篩余表示,80μm方孔篩篩余不大于10%或45μm方孔篩篩余不大于30%。3.2.1通用硅酸鹽水泥的技術性質GB175—2007《通用硅酸鹽水泥》自實施之日(2008年6月1日)起代替GB175-1999《硅酸鹽水泥、普通硅酸鹽水泥》、GB1344-1999《礦渣硅酸鹽水泥、火山灰質硅酸鹽水泥、粉煤灰硅酸鹽水泥》、GB12958-1999《復合硅酸鹽水泥》三個標準。本標準取消了廢品判定。合格品與不合格品的判定規則:檢驗結果符合化學指標、凝結時間、安定性和強度者為合格品。檢驗結果不符合化學指標、凝結時間、安定性和強度中的任何一項技術要求為不合格品。3.2.2合格與不合格品的判定

稠度是水泥漿達到一定流動度的用水量。為使水泥凝結時間和安定性的測定結果具有可比性,在此兩項測定時必須采用標準稠度的水泥凈漿。“標準稠度”是認為規定的稠度,通常用水量與水泥質量之比(百分比)來表示,其用水量用水泥標準稠度測定儀。硅酸鹽水泥的標準稠度用水量一般在21%-28%。3.2.3標準稠度用水量

確定標準稠度的目的是為了在進行水泥凝結時間和安定性試驗時,對水泥凈漿在標準稠度的條件下測定,使不同的水泥具有可比性。原理:利用水泥凈漿攪拌機和標準法維卡儀,水泥標準稠度凈漿對標準試桿(或試錐)的沉入具有一定的阻力。通過試驗不同含水量水泥凈漿的穿透性,以確定水泥標準稠度凈漿所需加入的水量。試驗方法:標準法和代用法。3.2.3標準稠度用水量1.儀器設備(1)水泥凈漿攪拌機:(2)代用法維卡儀、試錐及錐模標準法維卡儀、試桿和試模:(3)平板玻璃:(4)量水器:(5)天平:(6)小刀3.2.4試驗準備工作代用法維卡儀、試錐及錐模3.2.4試驗準備工作標準法維卡儀、試桿和試模1.鐵座;2.金屬圓棒;3.松緊螺絲;4.指針;5.標尺3.2.4試驗準備工作2.儀器設備準備試驗前必須做到:(1)維卡儀的金屬棒能自由滑動;(2)攪拌機運行正常。3.用標準法測定標準稠度用水量時試驗前必須調整至試桿接觸玻璃板時指針對準零點;用代用法測定標準稠度用水量時試驗前必須調整至試錐接觸錐模頂面時指針對準零點。3.2.4試驗準備工作4.材料的準備稱取水泥500g。試驗用水必須是潔凈的淡水,如有爭議時也可用蒸餾水。用標準法測定標準稠度用水量時采用調整水量法。采用代用法測定水泥標準稠度用水量可用調整水量和不變水量兩種方法的任一種測定。采用調整水量法時拌和水量按經驗加水,采用不變水量法時拌和水量為142.5m1。3.2.4試驗準備工作1.水泥凈漿的拌制用水泥凈漿攪拌機攪拌,攪拌鍋和攪拌葉片先用濕布擦過,將拌和水倒入攪拌鍋內,然后在5s~10s內小心將稱好的500g水泥加入水中,防止水和水泥濺出;拌和時,先將鍋放在攪拌機的鍋座上,升至攪拌位置,啟動攪拌機,低速攪拌120s,停15s,同時將葉片和鍋壁上的水泥漿刮入鍋中間,接著高速攪拌120s停機。3.2.5試驗過程2.用標準法測定標準稠度用水量拌和結束后,立即將拌制好的水泥凈漿裝入已置于玻璃底板上的試模中,用小刀插搗,輕輕振動數次,刮去多余的凈漿;抹平后迅速將試模和底板移到維卡儀上,并將其中心定在試桿下,降低試桿直至與水泥凈漿表面接觸,擰緊螺絲1s~2s后,突然放松,使試桿垂直自由地沉入水泥凈漿中。在試桿停止沉入或釋放試桿30s時記錄試桿距底板之間的距離,升起試桿后,立即擦凈;整個操作應在攪拌后1.5min內完成。3.2.5試驗過程3.用代用法測定標準稠度用水量拌和結束后,立即將拌制好的水泥凈漿裝入錐模中,用小刀插搗,輕輕振動數次,刮去多余的凈漿;抹平后迅速放到試錐下面固定的位置上,將試錐降至凈漿表面,擰緊螺絲1s~2s后,突然放松,讓試錐垂直自由地沉入水泥凈漿中。到試錐停止下沉或釋放試錐30s時記錄試錐下沉深度。整個操作應在攪拌后1.5min內完成。3.2.5試驗過程1.用標準法測定標準稠度用水量以試桿沉入凈漿并距底板6mm±1mm的水泥凈漿為標準稠度凈漿。其拌和水量為該水泥的標準稠度用水量(P),按水泥質量的百分比計。

(3-3)其中P——標準稠度

W——用水量

C——水泥用量500g3.2.6試驗結果及計算過程2.用代用法測定標準稠度用水量(1)用調整水量方法測定時,以試錐下沉深度28mm±2mm時的凈漿為標準稠度凈漿。其拌和水量為該水泥的標準稠度用水量(P),按水泥質量的百分比計。如下沉深度超出范圍需另稱試樣,調整水量,重新試驗,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