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武漢市部分重點中學2024-2025學年度下學期期中聯考高一歷史本試卷共6頁,19題。滿分100分。考試用時75分鐘。考試時間:2025年4月15日上午8:30-9:45注意事項:1.答題前,先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試卷和答題卡上,并將準考證號條形碼貼在答題卡上的指定位置。2.選擇題的作答: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寫在試卷、草稿紙和答題卡上的非答題區域均無效。3.非選擇題的作答:用黑色簽字筆直接答在答題卡上對應的答題區域內。寫在試卷、草稿紙和答題卡上的非答題區域均無效。4.考試結束后,請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上交。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中國近代某部著作對當時世界上近80個國家和地區的歷史沿革、地理概況、經濟文化、風土人情等進行了介紹,內容豐富,敘述完備,其中重點介紹了歐美各國的社會風情、政治制度、工藝制造、機械生產、對外貿易和西洋各國相互關系等。由此可知A.作者希望向西方學習以求自強B.政府開始倡導全面學習西方C.西方歷史地理已納入學校教育D.中國民眾渴望了解西方國家2.19世紀70年代,清政府內部展開了一場關于“海防”和“塞防”的大討論。下表為李鴻章和左宗棠在這場爭論中的一些言論。據此可知,兩者的爭論反映出李鴻章況新疆不復,于肢體之元氣無傷,海疆不復,則心腹之大患愈棘······則已經出塞及尚未出塞各軍,似需略加復減,可撤則撤,可停則停,停撤之餉,即勻作海防之餉左宗棠現在用兵乏餉,指沿海各省協濟為大宗,甘肅尤甚,若沿海各省因籌辦防務急于自顧,紛紛請停緩協濟,則西北有必用之兵,而東南無可指之餉,大局何以能支A.東南與西北邊疆的危機的程度不同B.海防沒有塞防的戰略地位重要C.中國海陸邊疆安全都遇到嚴重危機D.爭論雙方的國防主張根本對立3.光緒元年(1875年),某位官員在奏折中提出:“宜仿西洋成例,遣使常駐各國,察其政俗,通其情款。”這一主張直接推動了A.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的設立B.中國首個駐外公使館的建立C.清朝政府外務部的成立D.北京東交民巷使館區的設立4.1889年到1907年,張之洞在湖北主政期間,大力推行新式教育,創辦自強學堂(今武漢大學前身)、農務學堂、工藝學堂等,并派遣留學生赴海外學習。這些舉措主要反映了A.清政府試圖通過教育改革挽救封建專制統治B.洋務派“中體西用”思想在教育領域的實踐C.湖北成為全國最早徹底廢除科舉制度的省份D.洋務派在湖北對“自強求富”的務實探索5.下圖為1899年美國雜志《PUCK》發表的關于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狂潮的漫畫,圖中的中國是一頭待宰的龍,為了瓜分中國幾乎大打出手的兩個國家分別是A.美國與英國B.英國與俄國C.英國與法國D.德國與俄國6.鴉片戰爭后中國機械進口值約為19萬海關兩,第二次鴉片戰爭后機械進口值不到30萬海關兩,1894年機械進口值是112萬海關兩,1895年到1899年,全國機械進口平均每年大約為200萬海關兩。1909年到1913年全國機械進口平均每年達700萬海關兩。由此推知A.中國海關稅收成為主要財源B.列強對華經濟侵略以商品輸出為主C.甲午戰后民族工業發展較快D.傳統手工業基本被機器大工業取代7.1900年6月,劉坤一、張之洞以上海道道員余聯沅為代表,邀約各國駐上海領事商訂條約,該條約的主要內容為:上海租界歸各國共同保護,長江及蘇杭內地均歸各督撫保護,兩不相擾,以保全中外商民人命產業為主。長江及蘇杭內地各國商民教士產業,均歸南洋大臣劉坤一、兩湖總督張之洞切實保護。該事件的發生A.使清朝完全喪失上海的管轄權B.暴露了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野心C.嚴重動搖了清政府統治的根基D.表明清政府已淪為“洋人的朝廷”8.1904年頒布的“癸卯學制”中,對中學課程內容設置有明確規定,主要有修身、讀經講經、中國文學、外國語、歷史、地理、算學、博物、物理、化學、法制、理財、圖畫、體操等,上述學科課程的設置反映出①新舊并存的特點②殖民地教育特征③教育的近代化趨勢④近代教育完全取代傳統教育①②③B.①③C.②③D.①④9.下為《1913年和1919年中國對外貿易進口比重統計對比表》(單位:%)項目英國中國香港日本美國俄國法國德國其他合計191316.529.520.46.03.80.94.818.1100.019199.522.636.316.22.10.51.011.8100.0該表反映出A.中國群眾性的抵制洋貨運動成效突出B.中國民族工業得到快速發展C.歐洲列強為開辟新市場削減對華貿易D.美日在華經濟勢力顯著增長10.1902年8月,周作人在其日記中寫道:“上午看《勸學篇》(注:張之洞著)少許,即棄去,剎竊唾余,毫無足取,且立意甚主專制,斥民權自由平等之說,生成奴隸根性,此書一出,獨夫之心日益驕固,可恨也。”由此可知作者A.擁護孫中山三民主義政治主張B.對傳統社會秩序持批判態度C.面對急劇變化的現實無所適從D.深受中國傳統思想文化影響11.1914年,北洋政府一改此前被動應對外國在華招工的態度,主動向英國提出勞工輸出計劃。1916年之后,北洋政府還主動向英、俄、法等國提供步槍、金錢、糧食和原料等援助。上述行為意在A.推動民族資本主義發展B.示好所在派系背后的列強勢力C.加強與世界市場的聯系D.通過支持協約國爭取國際地位12.下文為江蘇宜興的一個婚禮場面描寫:“自民國以來,政體雖變,而新郎之戴頂履靴者,仍屬有之,然亦有喜學時髦者大禮服戴大禮帽以示特別開通者。最可笑者,新郎高冠峨峨,履聲紊紊,在前視之,固儼然一新人物也。詎知背后豚尾猶存,紅絲辮線,墮落及地”。而賓客“有西裝者,有便服者,有仍服滿清時禮服者,形形色色,無奇不有”。這反映出A.陳規陋俗與新風尚并存,社會轉型具有過渡性B.辛亥革命徹底推翻封建制度,政治革命已獲成功C.西方文化全面取代中國傳統文化成為社會主流D.儒家禮教思想徹底崩潰,民眾自由選擇服飾13.1924年,孫中山先生提出“新三民主義”,其中的“民生主義”增加了“節制資本”的內容,其要旨是“凡本國人及外國人之企業,或有獨占的性質,或規模過大為私人之力所不能辦者,由國家經營管理之”。由此可知,“節制資本”的主要目的是A.限制外國資本過度發展B.以國營經濟補充民營經濟C.強調工農聯盟的重要性D.防止私人資本操縱國計民生14.1928年中共“六大”確定的土地政策主張土地公有,農民只有使用權。1930年,中共湘鄂西特委制定的《土地問題決議案大綱》明確規定:“土地國有,此時只是宣傳口號,而不是實行口號,所以,土地不禁止買賣。”這一變化A.得益于革命統一戰線的建立B.背離了民主革命的目標C.有利于農村革命根據地的鞏固D.反映了土地革命的倒退15.1934年12月,中共中央在湘西通道召開緊急會議,會議決定放棄從通道北上湘西與紅二、六軍團會合的計劃,從通道轉兵,西進貴州,從而避免了中央紅軍全軍覆沒的危險,這就是著名的“通道轉兵”。這A.使紅軍跳出了敵人圍追堵截的圈子B.明確了中央紅軍長征的戰略方向C.使中共中央領導層統一了思想認識D.為扭轉長征被動局面創造了條件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4小題,共55分。16.【近代中國思想解放】(14分)材料一鴉片戰爭后,“西學中源”在士大夫階層中漸次流傳開來。持有此說的士大夫認為,西方學術文化雖有可取之處,但窮究其根源都是來自中國。如王韜認為,中國“不獨為文字之始祖,即禮樂制度、天算器藝,無不由中國而流傳及外”。出使歐洲四國的薛福成在日記中依舊相信西學源于中國:“昔者宇宙尚無制作,中國圣人仰視俯察,而西人漸效之。今者西人因中國圣人之制作而踵事增華,中國又何嘗不可因之?”鄭觀應著《盛世危言》,也以“西學中源”論力證西學乃過去中國古文化西傳所成,他說中國今日學西學不過是“以中國本有之學還之于中國”。學西學不是恥辱,不學西學反而是恥辱-是對“中國本有之學”的大不敬。“西學中源”論雖然證明了中西文化可以交流,可以互補,但是并沒有闡釋清楚中西文化的全部關系。洋務運動初期,馮桂芬在《校邰廬抗議》中提出“以中國倫常名教為原本,輔以諸國富強之術”的論斷。從那時起,“中體西用”思想的基本構架已經成型。-摘編自季榮臣《論洋務派的“西學中源”文化觀》材料二康有為“中體西用”中的“中體”是指孔子之道。上海強學會章程明確規定,學習中西各種學問,“皆以孔子經學為本”。而康有為認為西學當中無論是科學技術,還是宗教、法律、政治、經濟等,引用到中國來都只能是“用”,甚至把君主立憲、議會體制都納入“西用”之中。康有為的思想雖然仍屬于“中體西用”的范疇,但是卻不同于以往的“中體西用”思想,他繼承了甲午戰爭以前先進知識分子“中體西用”的思想,并在此基礎上發展了這一思想。-摘編自范敏娟《康有為中體西用思想初探》(1)據材料一,結合當時的歷史背景,簡要評述“西學中源”說。(6分)(2)根據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康有為“中體西用”思想的新發展。簡述其發展的主要原因。(8分)17.【近代中國市場發展】(14分)材料一據吳承明先生的測算估計,鴉片戰爭以前,中國市場上的主要商品的流通總額為34962.6萬兩銀子,全部為農副產品和手工業品,其中,占首位的是糧食,占39.71%,其次是土布,占27.04%,列第三位的是食鹽,占15.31%,其余依次為茶、絲及其織品和棉花,合計占17.84%。材料二鴉片戰爭之后,特別是進入六七十年代以后,由于大批外國洋貨輸入和中國近代工業產品的增加,洋貨成為市場上的重要商品。起初的洋貨,除鴉片以外,主要是洋紗、洋布和洋雜貨,其后,機械產品也不斷增加。進入20世紀之后,近代工業產品在各級市場中,隨處可見,引起市場商品的重大變化。20世紀20-30年代,國貨產品在商品流通中的比重越來越大,許多商店都設有專門的國貨營業部。1931年前,上海環球百貨公司永安公司與國貨工廠有產銷關系的不過10余家,其中國貨商品營業額僅為全部營業額的25%。到1932年后,有產銷關系的國貨工廠增加到70余家。1934年永安公司總進貨額772萬元,其中,國貨進貨價值為466.6萬元,占進貨總值的60.5%。1936年,進貨總值為712.4萬余元,其中,國貨進貨價值為464.1萬元,占進貨總值的65.1%。-上述材料均摘編自鄭學檬主編《簡明中國經濟通史》(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鴉片戰爭以前中國市場的主要特點。(4分)(2)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述鴉片戰爭后中國市場出現的變化,并分析其變化的原因。(10分)18.【近代中國民主政治實踐】(15分)材料一面對國內外民主革命形勢的高漲,清廷采取了一些應對措施。一方面爭取立憲黨人的支持,一方面鎮壓各地群眾的起義和斗爭。1900年以后,清廷宣布實行所謂“新政”。其結果是使中央機構內部矛盾加劇,袁世凱等地方實力派力量反而得以增長,國內矛盾不斷激化,革命形勢繼續發展。在這種情況下,清廷不得已接受立憲黨人提出的要求,宣布實行“預備立憲”,派員出國考察憲政。1908年11月,各省立憲黨人聯合向清廷進行和平請愿,要求速開國會。-摘編自張豈之《中國歷史十五講》材料二民國初年的政黨、社團有300多個,如統一黨、共和黨、統一共和黨、共和建設討論會、中國社會黨等。這些黨派大體為原有的革命派、立憲派、舊官僚三派勢力的分合。其中,同盟會、共和黨、統一共和黨為三大黨,共和黨擁戴袁世凱,統一共和黨接近同盟會。作為激進派政黨的同盟會和國民黨,是使民國初期國會發揮功能的主要力量。如果在野黨的功能是以言論和立法來監督政府,那么同盟會和國民黨確是具有這方面的資格與潛能。-摘編自張玉法《民國初年的政黨》(1)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晚清中國仿行憲政的歷史背景。(6分)(2)根據材料二,歸納民國初年政黨政治的特點。(4分)(3)綜合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述阻礙近代中國民主政治發展的主要因素。(5分)19.【近代中國鐵路建設】(12分)表1晚清具有代表性的鐵路遺產一覽表鐵路起始點建設日期(年)建成日期(年)所用軌距(毫米)里程(千米)建造國中東鐵路滿洲里-綏芬河1898190215241560俄國南滿鐵路哈爾濱-旅順口189819021524940俄國安奉鐵路丹東-沈陽19041905762302日本京奉鐵路北京-沈陽188119121435840中國(清)正太鐵路石家莊-太原190419071000243中國(清)膠濟鐵路青島-濟南189919041435395德國道蒲鐵路道口-焦作190219071435150英國津浦鐵路天津-南京1908191214851013美德兩國蘆漢鐵路北京-漢口1898190614351214中國(清)粵漢鐵路漢口-廣州1900193614351059中國(清)滬寧鐵路上海-南京190519081435307英國滇越鐵路海防(越南)-河口-昆明190119101000859法國表2中國近代東西部鐵路建設對比區域所占國土面積百分比鐵路所占比主要地形每百平方公里土地的鐵路公里數東部40%94%平原0.8181西部60%6%高原、山地0.0194-上述材料均摘自崔衛華、楊成林《中國近代鐵路遺產的時空分布與遺產價值研究》綜合表格中的歷史信息,圍繞“近代中國鐵路建設”擬定一個論題,并結合中國近代史的相關史實予以闡述。(要求:論題明確,闡述充分,論據準確,邏輯清晰)武漢市部分重點中學2024-2025學年度下學期期中聯考高一歷史試卷參考答案與解析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3分,共計4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題號12345678答案ACBBBCCB題號9101112131415答案DBDADCD1.A【解析】根據題目描述,這部中國近代著作詳細介紹了世界上近80個國家和地區的歷史、地理、經濟、文化、風土人情等情況,尤其重點介紹了歐美國家的社會風情、政治制度、工業生產、對外貿易等內容。由此可以推斷:A項這是最符合題目描述的選項。著作重點介紹歐美國家的先進制度和技術,說明作者希望通過介紹西方來促進中國的自強運動。B項題目沒有提供政府態度的信息,無法得出這個結論。C項題目只提到一部著作,不能反映整個教育體系的情況。D項題目只反映作者的情況,不能代表整個民眾的意愿。因此,選A項,即作者希望通過介紹西方來促進中國的自強。這種著作在19世紀中后期較為常見,如魏源的《海國圖志》、徐繼畬的《瀛寰志略》等,都體現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思想。2.C【解析】19世紀70年代,清廷面臨東南海疆(列強侵擾)與西北邊疆(阿古柏入侵新疆、沙俄滲透)的雙重威脅。李鴻章與左宗棠的爭論本質是戰略資源分配之爭,而非對危機存在與否的否定:李鴻章強調海防為“心腹大患”,主張削減塞防經費,反映其認識到東南海疆危機的緊迫性;左宗棠擔憂停撤塞防將導致西北防務崩潰,凸顯其對陸疆危機的深刻認知。兩人爭論的實質是清廷在國力衰微背景下難以兼顧海陸防務,恰恰證明海疆與陸疆同時存在重大安全威脅,故選C項。兩人均承認海陸邊疆存在危機,分歧在于應對次序而非危機程度差異,排除A項,李鴻章明確主張“海防優先”,左宗棠并未否定海防重要性,僅強調塞防不可偏廢,排除B項,李、左同屬洋務派,國防主張根本對立說法錯誤,排除D項。3.B【解析】此奏折反映郭嵩燾推動使節常駐制度的主張。1877年他在倫敦設立首個駐外公使館,打破“天朝不遣使夷邦”傳統,故選B項。A項發生于1861年,C項和D項為1901年《辛丑條約》規定設立的。4.B【解析】張之洞是洋務派代表人物,其教育改革的核心是“中學為體,西學為用”(中體西用)。他創辦的自強學堂(教授外語、商務等西學)、農務學堂(農業技術)、工藝學堂(工業技術),均強調實用學科,旨在培養技術人才,但始終以儒家綱常倫理(“中學”)為根本。派遣留學生學習西方技術,同時要求學生“不忘中國本源”,體現了對西學的有限度吸收,符合洋務派“中體西用”的指導思想,故選B項。張之洞的改革客觀上維護了清廷統治,但直接目的是通過教育近代化推動“自強”,而非單純“挽救封建專制統治”。選項表述中“挽救封建專制統治”過于片面,未體現洋務派“師夷長技”的本質,排除A項。科舉制廢除于1905年(全國統一廢除),張之洞主政湖北期間(1889-1907年)并未“徹底廢除科舉”,且湖北也非最早廢除省份,排除C項。“自強求富”是洋務運動整體目標,但“自強”側重軍事工業(如湖北槍炮廠),“求富”側重民用工業(如漢陽鐵廠)。題干中教育舉措屬于“人才培養”,直接對應“中體西用”思想,而非籠統的“自強求富”措施,排除D項。5.B【解析】根據1899年美國雜志《PUCK》發表的漫畫背景,當時列強在中國爭奪勢力范圍,矛盾最尖銳的是英國和俄國。英國在中國擁有巨大的商業利益,尤其在長江流域,而俄國則在中國東北和北部擴張勢力,雙方的利益沖突較為明顯。漫畫中這兩個國家為瓜分中國“幾乎大打出手”也符合歷史背景。故選B項。6.C【解析】據題意可知,1895年到1899年,機械進口值顯著增加,這與甲午戰爭(1894-1895年)后清政府放寬對民間設廠的限制,以及民族工業的初步發展有關。1909年到1913年,機械進口值進一步大幅增長,反映了這一時期民族工業的快速發展,尤其是在辛亥革命前后,工業化的步伐明顯加快。因此,機械進口值的增長直接反映了甲午戰后民族工業的較快發展。故選C項。題干未提及海關稅收問題,排除A項,題干討論的是機械進口,與商品輸出無關,排除B項。題干僅反映機械進口增加,無法證明傳統手工業已被完全取代,排除D項。7.C【解析】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該條約應是“東南互保”協議。當清政府向列強宣戰時,東南督撫(如李鴻章、張之洞等)公然拒絕執行朝廷命令,聲稱宣戰詔書是“矯詔”,不予承認。這種行為實際上否定了清廷中央政府的決策權威,開創了地方公然對抗中央的先例。參與互保的各省實際上形成了獨立于中央的軍政聯合體,自行處理外交、軍事等事務。這些督撫多由漢族官僚擔任,標志著漢族地方勢力開始擺脫滿清中央的控制。互保各省截留原應上繳中央的關稅、厘金等財政收入,用于地方防務和外交支出。這嚴重削弱了清廷的財政基礎,加劇了中央政府的財政危機。地方官員與列強直接談判、簽約,等于承認列強可以與地方政府建立直接關系,無需通過中央政府。這使清政府作為中國唯一合法代表的地位受到嚴重質疑,故選C項。上海租界本就由列強控制,但“東南互保”并未使清朝完全喪失主權,只是地方督撫與列強達成妥協,排除A項,“東南互保”主要是列強與地方官員的妥協,而非直接瓜分,更符合義和團時期“保全主義”政策(如“門戶開放”),排除B項,“洋人的朝廷”是《辛丑條約》(1901年)后的說法,此時清政府尚未完全投降,且“東南互保”是地方行為,非中央直接妥協,排除D項。8.B【解析】①新舊并存的特點(正確),傳統內容:修身、讀經講經、中國文學(儒家倫理教育)。近代內容:外國語、物理及化學、法制及理財(西方學科),符合“新舊并存”特征。②具有殖民地教育特征(錯誤),癸卯學制是清政府自主改革的產物,旨在維護封建統治,并非殖民強加的體系。殖民地教育(如印度英屬時期)會強制推行宗主國語言文化,而癸卯學制仍以中文和儒家經典為主。③教育出現近代化趨勢(正確)引入自然科學(物理、化學)、社會科學(法制及理財)和體育(體操),體現近代分科教育模式。雖保留傳統內容,但課程結構已向西方學制靠攏,屬于近代化轉型的嘗試。④近代教育已取代傳統教育(錯誤),讀經講經課程的設置,說明傳統教育仍占重要地位,并未“取代”。故選B項。9.D【解析】題干未涉及群眾運動的影響,排除A項,題干僅反映進口比重變化,無法直接說明民族工業的發展狀況,排除B項,雖然歐洲列強因忙于戰爭而暫時放緩對中國的經濟侵略,但日本和美國對華經濟侵略反而加強,故C項說法與史實不符,排除C項,日本和美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趁歐洲列強忙于戰爭,迅速擴大了對華貿易和經濟影響力,由于一戰的影響,英國、德國、法國等歐洲國家的對華貿易比重明顯下降。因此,表3主要反映了美日在華經濟勢力顯著增長的趨勢,故選D項。10.B【解析】“擁護孫中山三民主義”在材料中并未直接體現(1902年孫中山的三民主義尚未系統提出),排除A項。日記中他立場鮮明(反對專制、支持民權),并無迷茫或矛盾,排除C項,周作人對《勸學篇》的批判恰恰表明他對傳統思想文化的反思和批判,而非深受其影響,排除D項,周作人日記的核心批判點他批評《勸學篇》:“立意甚主專制”→反對張之洞維護封建專制(“中體”部分)。“斥民權自由平等之說”→否定傳統綱常倫理(如三綱五常)。“生成奴隸根性”→抨擊儒家思想對民眾的束縛。這些言論明確顯示他對傳統社會秩序(專制、等級制)的強烈批判,故選B項。11.D【解析】A項“推動民族資本主義”與勞工輸出、軍援無直接關聯。B項“示好列強”雖部分正確,但皖系的根本目的是通過協約國整體提升中國(及自身)的國際地位,而非單純討好某一國。C項“世界市場”與戰時援助的動機不符。北洋政府希望通過支持協約國,在戰后巴黎和會等國際場合爭取權益(盡管結果不盡如人意),故D項最符合其戰略意圖。12.A【解析】題干材料揭示了民國初年新舊文化沖突與交融的過渡性特征,選項A緊扣材料核心,符合“前新后舊”“形形色色”的描述,故選A項。辛亥革命雖然推翻帝制,但封建殘余(如辮發,舊服飾等)仍然存在,社會變革不徹底,排除B項,C項夸大西方文化的影響,材料中傳統服飾仍占重要地位,排除C項,儒家禮教雖受沖擊,但未“徹底崩潰”,且材料未體現思想層面的劇變,排除D項。13.D【解析】據題意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D項正確。14.C【解析】這一變化是為了更好地爭取農民的支持,鞏固革命根據地。允許土地買賣可以緩解農民對土地政策的抵觸情緒,增強他們對革命的支持,從而有利于根據地的穩定和發展。因此,這一政策調整是為了適應實際斗爭需要,而非倒退。故選C項。1927年國共合作破裂后,革命統一戰線已不復存在,因此這一變化與統一戰線無關,排除A項,B項說法與事實不符,排除B項,這一調整是策略性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鞏固根據地和爭取農民支持,并非倒退,排除D項。15.D【解析】“通道轉兵”避免了中央紅軍與強敵正面交鋒,成功擺脫了國民黨軍隊的圍追堵截,為紅軍爭取了喘息和調整的機會。這一決策為后續的戰略調整和長征的最終勝利創造了重要條件,故選D項。雖然“通道轉兵”暫時避開了敵人的包圍,但并未完全跳出敵人的圍追堵截,紅軍仍面臨嚴峻的軍事壓力,排除A項,此時紅軍的戰略方向尚未完全明確,直到遵義會議后才逐步清晰,排除B項,通道會議并未徹底解決領導層的思想分歧,遵義會議才真正實現了思想統一,排除C項。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4小題,共55分。16.(14分)(1)評述:“西學中源”說認為中國學習西方的某些事物乃是恢復舊物,不是學習西方,反映了晚清士人的民族文化自信和自大心態。這可以減少封建頑固派的阻撓和壓力,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西學的傳播,推動了中國的近代化。“西學中源”說為“中體西用”論的產生提供了基礎。但“西學中源”說混淆了“西學”與“中學”兩種不同質文化的界限,難免以西學附會中學,導致謬說流傳,反倒不利于思想界接受真正的西學。(每點2分,任答3點給6分,答案不拘泥于本表述,其他言之有理亦可)(2)新發展:重新定義“體”,強調“中體”是孔子之道;擴展“用”的范圍,不僅學習技術,更主張引入西方政治制度、法律、教育和社會理念。(4分)原因:甲午戰敗的刺激和洋務運動的破產;西學傳播的深入;民族資本主義發展;維新派為救亡圖存進行探索。(任答2點給4分)17.(14分)(1)特點:以農副產品和手工業品為主;糧食占據主導地位;商品流通以自給自足經濟為基礎,市場交換規模有限;區域市場為主,形成商業活躍的市鎮,并充當區域貿易網絡的核心;白銀貨幣化;長途和大額貿易有所發展,商幫活躍;與白銀輸入中國的國際貿易網絡相關聯;市場發展存在地區差異性等。(任答兩點給4分)(2)變化:洋貨大量涌入;近代工業產品比重上升;民族工業產品在商品流通中的比重顯著提升;傳統農副產品比重下降,工業制成品(包括洋貨和國貨)成為市場重要組成部分;隨著通商口岸的開辟,市場被迫開放;傳統商幫衰落。(任答3點給6分)原因:列強經濟侵略;近代工業發展;社會思潮推動;交通與商業發展。(任答2點給4分)18.(15分)(1)背景:《辛丑條約》簽訂后,清政府淪為“洋人的朝廷”,民族危機加深;民族資本主義發展,資產階級力量壯大;民主革命思潮廣泛傳播;資產階級革命派接連發動反清武裝起義;資產階級改良派發起立憲運動;清末“新政”。(任答三點給6分)(2)特點:政黨數量眾多且派系復雜;黨派分化組合多變;激進派與保守派政黨并存;激進派政黨致力于通過立法和言論監督政府,具備較強的在野黨監督功能;政黨與軍閥的關系復雜;政黨政治初具現代民主特征。(任答兩點給4分)(3)阻礙因素:封建勢力仍然較強大;軍閥割據和政局動蕩;小農經濟主導,資本主義發展不充分;封建守舊思想根深蒂固;列強侵略和干預。(任答兩點給4分,三點給5分)19.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中國壓模成型機市場調查研究報告
- 優化醫療流程提升患者就醫體驗與安全
- 2025年中國冷氣機配件數據監測研究報告
- 2025年中國六路三基色轉接盒數據監測報告
- 2025年中國全自動油性PP薄膜貼合機數據監測研究報告
- 傳統文化在商業領域的價值挖掘與利用
- 2025年中國三苯氟胺市場調查研究報告
- 2025年中國一枝黃花數據監測報告
- 2025年公司及項目部安全培訓考試試題含答案【B卷】
- 2025年中國PVC無毒漆數據監測報告
- 新生兒腹瀉病護理查房
- 再回首合唱簡譜
- 二手車交易平臺商業計劃書
- 作文集封面模板A4高清全套
- 家長會示范課件培養孩子養成獨立自主的習慣
- 2024老人智能手機培訓ppt大全
- 2024年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考試題庫及答案(含各題型)
- 比亞迪銷售模式分析報告
- 2024年魚子醬項目營銷策劃方案
- 2023詩詞大會知識競賽200題題庫(含答案)
- TL226 大眾試驗測試標準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