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口腔門診全身麻醉操作指南_第1頁
兒童口腔門診全身麻醉操作指南_第2頁
兒童口腔門診全身麻醉操作指南_第3頁
兒童口腔門診全身麻醉操作指南_第4頁
兒童口腔門診全身麻醉操作指南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S11.060.01

CCSC05

中華口腔醫學會

團體標準

T/CHSA014—2020

`

兒童口腔門診全身麻醉操作指南

Guidelineontheuseofgeneralanesthesiaforpediatricdentistryunderoffice-based

setting

2020-12-29發布2021-01-01實施

中華口腔醫學會發布

T/CHSA014—2020

兒童口腔門診全身麻醉操作指南

1范圍

本指南給出了門診兒童口腔診療全身麻醉的操作建議。

本指南適用于同時具有全身麻醉和兒童口腔診療資質的全國各級各類醫療機構,為開展全身麻醉下

實施兒童口腔診治的臨床操作提供指導。

重要提示1:在兒童口腔門診實施全身麻醉與常規手術室內麻醉存在許多不同[5,6]。首先,它遠離手

術室,一旦發生緊急情況不易快速得到有效的支援和幫助;其次是門診兒童在接受口腔診療后觀察時間

短,當天都會離開醫院,存在突發事件處理滯后的風險。由于在兒童口腔門診實施全身麻醉難度大,風

險更高,因此,對開展口腔門診兒童全身麻醉的醫療機構、口腔診療種類、全身麻醉實施條件及人員資

質的基本要求也就更高[7,8]。

2規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沒有規范性引用文件。

3術語和定義

本文件沒有需要界定的術語和定義。

4臨床基本條件

4.1人員配置及資質

在門診實施兒童全身麻醉下口腔診療時,麻醉人員配備不低于在手術室內實施全身麻醉的要求,即:

每臺全身麻醉必須有2名麻醉醫師,1名為麻醉住院醫師,1名為麻醉主治醫師,麻醉住院醫師不能獨立

開展全身麻醉[9,10]。口腔治療需要符合四手操作的要求,具備開展相關工作所需資質的口腔科醫師和護

士各1名。恢復單元配備具備生命體征監護和生命支持能力的專職醫護人員1名以上。

4.2設備、藥品及治療區域

門診兒童全身麻醉口腔單元的麻醉相關儀器與藥品配置通常不低于常規手術室。

4.2.1麻醉相關醫療儀器、藥品和區域設置

a)配備具有精確小潮氣量和容量/壓力控制模式的多功能麻醉機/呼吸機。

b)可靠的供氧/吸氧裝置,包括氧氣源、鼻導管、口咽通氣道/鼻咽通氣道、簡易呼吸器、氣管內

插管和建立靜脈通道的相關器材等。

c)監護設備的監測指標包括心電圖(ECG)、無創血壓、脈搏氧飽和度(SPO2)、呼氣末二氧化碳

分壓(PETCO2)、潮氣量、氣道壓和體溫,有條件者可配置麻醉氣體濃度和麻醉深度監測。

d)急救復蘇設備包括除顫儀及搶救設備,必須配備急救車。

e)需配有單獨的負壓吸引裝置、室內換氣系統、充分的照明設備和轉運車等。

4

T/CHSA014—2020

4.2.2麻醉相關藥品配置

a)全身麻醉藥品需要配備全身麻醉誘導和麻醉維持的藥物,如咪達唑侖、右美托咪定、依托咪

酯、異丙酚、氯胺酮、七氟醚、異氟醚、氧化亞氮、芬太尼、舒芬太尼、瑞芬太尼、維庫溴

銨、順式阿曲庫銨、阿托品等。

b)急救藥品包括利多卡因、阿托品、艾司洛爾、胺碘酮、硝酸甘油、西地蘭、腎上腺素、去甲

腎上腺素、多巴胺、異丙腎上腺素、間羥胺、尼可剎米、多沙普侖、異丙嗪、氨茶堿、氫化

潑尼松、呋塞米、碳酸氫鈉、氯化鉀、常用靜脈輸液器械及液體等。

c)麻醉科拮抗藥物需要配備納洛酮、氟馬西尼和新斯的明等。

d)局部麻醉藥主要包括普魯卡因、利多卡因、羅哌卡因、布比卡因、阿替卡因等。

4.2.3診療區域設置

a)均需要設置獨立門診全身麻醉口腔診療室,面積為24~40m2,可根據醫療單位自身建造規劃

進行適當調整。

b)均需要設置獨立門診麻醉蘇醒室,面積為>30m2。

c)蘇醒室內也必需配備氧氣源、吸氧裝置、多功能監護儀和搶救設備。

4.3醫療機構的資質

全身麻醉須要在具有麻醉診療科目的各級各類醫療機構開展。

5兒童口腔診療的種類

門診兒童全身麻醉下口腔診治主要指在Ⅲ級以下層流凈化手術室或區域,手術室以外的場所,為接

受兒童口腔牙齒治療、口腔外科小手術、各種影像學檢查的兒童所實施的全身麻醉操作。

總原則:宜選擇對機體生理功能干擾小、麻醉時間一般不超過2h、預計診治后并發癥少的診療種類,

各級醫療單位宜綜合考慮其醫療場所、設備條件、醫療水平及患兒情況等多方面因素,在確保醫療質量

和醫療安全的前提下,選擇可開展的門診兒童全身麻醉下口腔診療種類。

重要提示2:由于口腔檢查和治療鄰近呼吸道,對刺激敏感性高,口內分泌物容易進入咽后壁和氣

道產生嗆咳,甚至引起喉痙攣、氣管或支氣管道痙攣等嚴重并發癥[11,12]。因此,在門診實施兒童全身麻

醉下口腔治療對醫護人員提出了更高的挑戰。在門診實施兒童全身麻醉下口腔治療前,宜根據兒童全身

情況制定合適的治療方案。

6適應證及禁忌證

6.1適應證

適合門診全身麻醉的兒童(一般≥2歲)符合以下條件:

a)全身情況評估為美國麻醉醫師協會(ASA)分級Ⅰ~Ⅱ級的患兒;

b)因恐懼、焦慮、不能交流或其他輔助措施不能配合牙科治療的兒童;

c)腦性癱瘓、智力障礙、語言障礙、癲癇及精神行為異常等精神智力異常的兒童;

d)預計需進行較復雜或較長時間(>30min)口腔治療的兒童;

e)預計口腔治療后呼吸道梗阻、疼痛及嚴重惡心嘔吐等并發癥發生率低的兒童。

6.2禁忌證

5

T/CHSA014—2020

下列情況不建議行門診兒童全身麻醉下口腔診治:

a)全身狀況不穩定的ASAⅢ級以上的兒童;

b)估計可能因潛在或已并存的疾病將會導致口腔治療中出現嚴重并發癥的兒童(如惡性高熱家

族史,過敏體質者);

c)近期出現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未愈者、哮喘發作及持續狀態的兒童;

d)氣道評估存在困難氣道的兒童;

e)預計口腔診治后,呼吸功能恢復時間可能延長的病理性肥胖、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

(OSAS)的兒童。

下列情況謹慎進行門診兒童全身麻醉下口腔診治:

a)因某種并存的疾病長期服用抗精神病藥、鎮痛藥、抗心律失常藥的兒童;

b)一般性過敏體質者;

c)3歲以下兒童宜平衡風險與收益。

7診治前評估與準備

7.1評估方法

原則上實施門診兒童全身麻醉下口腔診治前必須由麻醉醫師進行充分評估及準備。在口腔診治當日,

麻醉醫師還需要在麻醉開始前與患兒及家長進行面對面直接溝通和評估,并做出最后決策。

7.2評估內容

評估內容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病史、體格檢查、輔助檢查(參照住院患兒的評估內容),特別是要

注意辨別出患兒診治中可能出現的特殊問題,包括近2周內是否患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現在用藥情況、

過敏史、是否存在打鼾、困難氣道、惡性高熱易感人群、肥胖、血液系統疾病、心臟病、呼吸系統疾病、

水電解質紊亂及胃腸反流性疾病等。

7.3診治前檢查及準備

7.3.1體格檢查

常規體格檢查除身高、體重外,主要還包括基本生命體征,如心率、呼吸頻率、脈搏血氧飽和度、

血壓、體溫。呼吸系統重點檢查包括是否存在鼻道通氣不暢,有無鼻甲肥大、鼻中隔彎曲、困難氣道、

呼吸道梗阻癥狀、呼吸音異常等,注意檢查牙齒松動情況,必要時行喉鏡鼻內鏡檢查。循環系統關注是

否存在心律失常、心臟雜音等情況。

7.3.2輔助檢查

常規實驗室檢查主要包括血常規,出、凝血功能,肝腎功能,傳染病學篩查(肝炎,梅毒,AIDS等)

及尿常規檢查,胸部x線片檢查。以及根據患兒全身情況所需的其他檢查。各項化驗檢查均宜在口腔診

治前完成,對于有并存疾病的患兒,在仔細評估病情的基礎上安排合理的診治前準備,必要時和相關學

科醫師共同制定診治前準備方案,并選擇合適的診治時機。

7.3.3知情同意

凡實施兒童門診全身麻醉下口腔治療的患兒均必須由法定監護人簽署麻醉知情同意書,麻醉科醫生

有責任告知監護人使用藥物或全身麻醉技術的適應證、禁忌證和潛在的風險及可替代治療方案,最終由

6

T/CHSA014—2020

患兒的法定監護人與醫生共同決定是否采用該項技術,并簽署麻醉知情同意書。并告知麻醉后的注意事

項。

7.3.4診治前患兒準備

推薦參照ASA術前禁食規定:擇期口腔診治的患兒都要限定嚴格的禁水食時間,如禁食油炸食物、

富含脂肪或肉類食物至少8h,易消化固體食物或非人類乳至少6h,禁母乳至少4h,禁飲清飲料至少2h,

包括飲用水、果汁(無果肉)、蘇打飲料、清茶、純咖啡,但不包括酒精飲料[13,14]。原則上不需要麻醉前

用藥。對明顯焦慮的患兒可酌情口腔治療前用藥。

8麻醉的實施與監測

8.1局部或區域阻滯麻醉

當全身麻醉起效后,對于可致痛的口腔操作前,推薦復合實施局部浸潤麻醉或區域阻滯麻醉,以減

少全身麻醉藥用量,降低不良反應。

8.2氣管內插管全身麻醉

氣管內插管全身麻醉常用于口腔診療時間較長(﹥1h),口腔操作對呼吸干擾較大的診治,如多發

齲齒治療、復雜多生牙拔除、口腔內小腫物切除或活檢等。該方法可以確保口腔內操作、分泌物或血液

不易引起喉、氣管、支氣管的痙攣或窒息,安全性較高。但該方法存在有氣管內插管相關并發癥,如牙

齒損傷、咽喉部和鼻腔的粘膜損傷、下頜關節脫位、呼吸道粘膜損傷、聲音嘶啞、喉頭水腫等并發癥。

推薦1:靜脈置管前鎮靜

患兒進入診療室后,先以30~50%氧化亞氮+70~50%氧氣吸入1~2min,再以潮氣量法復合吸入6~

8%七氟醚(新鮮氣流量3~6L/min),當患兒意識消失后將七氟烷的揮發罐調至3~4%(新鮮氣流量1~

2L/min),維持自主呼吸,并建立靜脈通路。

推薦2:快速麻醉誘導

診治前評估無困難氣道的患兒,從靜脈通道注射起效快、呼吸抑制輕、作用時間短的鎮靜藥,如咪

唑安定0.1~0.2mg/kg、異丙酚2~2.5mg/kg,或依托咪酯200~300μg/kg;麻醉性鎮痛藥,如芬太尼2~

3μg/kg,或瑞芬太尼1~2μg/kg;肌肉松弛藥,如維庫溴銨0.08~0.1mg/kg,或順式阿曲庫銨0.1~

0.2mg/kg;其他藥物,如地塞米松0.2~0.5mg/kg、阿托品0.01mg/kg誘導麻醉。

推薦3:可視氣管內插管

2歲以上兒童選擇帶套囊氣管導管內徑(ID)=年齡/4+4,不帶套囊氣管導管ID=年齡/4+4.5,應用可

視喉鏡從通氣順暢側鼻腔(或口腔)插入氣管導管,經鼻腔插入的氣管導管ID較經口腔插管小0.5#,經

口腔插入導管的深度約為年齡(歲)/2+12cm或者ID×3cm;經鼻腔插入導管的深度約為年齡(歲)/2+14cm

或者ID×3+2cm;擺好體位后需要再次確認導管深度。

重要提示3:插管時手法輕柔切忌導管ID過大,忌用暴力插入導管,插管后一定要聽診雙肺和觀察

PETCO2波形、氣道壓力,確認氣管導管是否在合適位置,如有異常及時處理,導管固定前要正確握持氣

管導管,確保導管位置沒有變化,防止導管扭折。

8.3使用喉罩通氣道(LMA)全身麻醉

應用LMA全身麻醉常用于短時間(<1h)口腔診治的麻醉,麻醉藥應用參照推薦1實施,待患兒意識消

失、下頜松弛后置入LMA(LMA型號選擇見表1)。

7

T/CHSA014—2020

表1各種LMA與體重及套囊容量的關系

患兒體重套囊容量

LMA型號

kgml

1.0號<5kg2~5

1.5號5~10kg5~7

2.0號10~20kg7~10

2.5號20~30kg12~14

3.0號30~50kg15~20

重要提示4:a)不能完全按體重選擇LMA,宜根據患兒的發育情況參考標準體重,選擇大小合適的喉

罩;b)維持麻醉期間可保持自主呼吸或控制呼吸,但以保留自主呼吸更為安全,通過PETCO2調節通氣量;

c)LMA對氣道密封性較氣管內插管差,口腔分泌物易流入氣管,需要加強吸引保證安全;d)口腔診治過

程中可因頭位變動,而引起LMA的位置改變,而增加正壓通氣時氣體泄漏的可能性,需引起注意。

推薦4:維持麻醉

氣管插管完成后,連接麻醉機控制呼吸,設置呼吸參數潮氣量8~10ml/kg;分鐘通氣量100~

200ml/kg;吸氣峰壓一般維持在12~20cmH2O;呼吸頻率調整至1~5歲為25~30次/min,6~9歲為20~

25次/min,10~12歲為18~20次/min,并根據胸廓起伏和PETCO2調整合適的通氣量及頻率。吸呼時間比值

為1:1.5~2.0,治療中麻醉維持推薦采用2~3%七氟醚,或異氟醚1.5~2.5%吸入麻醉,或丙泊酚50~200

μg/kg/min從靜脈泵注維持。維持麻醉期間可依據口腔診療情況及麻醉深度,酌情加用麻醉性鎮痛藥,

或鎮靜藥調整合適的麻醉深度。

8.4生命參數及相關監測指標

在實施全身麻醉期間,需使用多功能監護儀對患兒重要生命參數進行持續有效的監測,參與診療的

醫護人員需要注意觀察患兒的口面部顏色及胸廓起伏情況,特別是麻醉醫師需全程觀察患兒生命體征,

主要監測內容包括心率、心律、血壓、體溫、SPO2、ECG、呼吸頻率、氣道壓、潮氣量、PETCO2。有條件

單位可實時監測麻醉深度,吸入/呼出麻醉劑濃度監測。對于口腔診治時間﹥2h的患兒,建議進行血氣

檢測,以便更科學地調節呼吸參數。

9麻醉恢復蘇醒期管理

9.1拔除氣管導管或喉罩

當口腔科醫師完成預定診療操作,并檢查診療創面無滲血、無殘留物后,麻醉科醫師即可停用所有

全身麻醉藥物,以新鮮氧氣逐漸轉置換呼吸回路內的氣體,待肌張力和自主呼吸基本恢復正常,嗆咳反

射恢復良好,潮氣量﹥8ml/kg,吸入空氣時SPO2﹥95%,PETCO2﹤45mmHg時,充分清理口咽分泌物后拔除

氣管導管或喉罩,取側臥位或頭偏向一側,如有舌后墜時,放置口咽通氣道,保持呼吸道通暢。

9.2麻醉后恢復室(PACU)觀察

所有實施全身麻醉的患兒,都必須進入PACU,由專職醫護人員繼續監護和觀察至少30min以上,并

填寫麻醉蘇醒記錄單,當達到離開蘇醒室標準(改良Aldrete評分≧12分,其中任何一單項評分均不能

少于1分(見表2)后方可離開蘇醒室。未能達到蘇醒標準的患兒,必需繼續留在蘇醒室觀察,直到達到

離室標準。

8

T/CHSA014—2020

表2改良Aldrete評分標準

指標/評分意識水平肢體活動血流動力學穩定呼吸穩定血氧飽和度術后疼痛術后惡心嘔吐

血壓波動>基礎

只對觸覺刺激有呼吸困難且咳吸氧時血氧飽持續中重至重

0不能自主活動平均動脈壓值的持續嚴重疼痛

反應嗽無力和度<90%

30%度惡心嘔吐

血壓波動在基礎中至重度疼痛

輕微刺激即可喚呼吸急促但咳短暫嘔吐或干

1肢體活動減弱平均動脈壓值的需鼻導管吸氧需用靜脈止疼

醒嗽有力

15~30%藥物控制嘔

血壓波動<基礎

各肢體能完成呼吸空氣無或輕度惡

2清醒,定向力好平均動脈壓值的可深呼吸無或輕微不適

指令運動SpO2≥92%

15%心,無嘔吐

9.3離院標準

全身麻醉口腔診療后直接回家的患兒,必須確認呼吸循環穩定,無明顯疼痛及惡心嘔吐,口腔診療

區域無明顯滲血,經麻醉醫師確認改良Aldrete評分為14分,方可離院,并在24h內保持聯系或有回訪記

錄[15]。

9.4診療后隨訪

患兒離院后24h內要常規進行診療后隨訪,以電話隨訪為主;24h后如患兒病情需要,宜延長隨訪時

間。及時了解患兒是否出現全身麻醉和口腔診療相關的并發癥(如傷口疼痛、出血、感染、意識改變、

惡心嘔吐、頭暈,全身麻醉后聲嘶、嗆咳、頭痛等),并提供處理意見,情況嚴重者建議盡快到醫院就

診,以免延誤病情。

重要提示5:雖然患兒達到標準離院,但是麻醉藥物殘留作用依然存在,約半數患兒在術后1~2d

內仍存在觀察力、判斷力和肌張力等方面的異常,宜向監護人交待相關注意事項:a)患兒在接受治療

后24h內要有專人陪護;b)原則上Aldrete評分為14分,嗆咳反應完全恢復,就可開始進食,其進食順

序遵從清水-流質食物-固體食物的順序,逐漸加量;c)如有傷口疼痛可遵醫囑服用非甾體類抗炎藥;d)

如有任何不適應及時回院或在當地醫療單位就診;e)請監護人記住診治醫師回訪電話。

10兒童口腔門診全身麻醉常見問題及處理

10.1呼吸抑制

全麻蘇醒期,常因藥物殘留或拔管過早等原因出現呼吸抑制,絕大多數可通過吸氧或面罩(加壓)

給氧后得到有效緩解。如尚不能恢復,宜及時進行氣管內插管或放置喉罩輔助呼吸直至恢復[16]。

10.2舌后墜

全麻蘇醒期,部分患兒特別是肥胖或腺樣體肥大患兒,容易出現舌后墜,當出現舌后墜時,可通過

頭后仰并托下頜打開阻塞的氣道,如仍無明顯改善可放置鼻/口咽通氣道,或面罩輔助通氣直至恢復。

10.3喉痙攣、支氣管痙攣

當麻醉較淺時的操作刺激可能誘發氣道痙攣,尤其在全身麻醉誘導插管或診治結束后拔管時更易發

生。當氣道痙攣發生后需要立即停止操作,清除口內分泌物,面罩輔助(加壓)供氧,可選用緩解支氣

管平滑肌痙攣藥,如沙丁胺醇、氨茶堿、糖皮質激素等直至恢復。如仍無緩解時可使用肌肉松弛藥行氣

管內插管控制呼吸,并請相關專業醫師會診協助治療。

10.4蘇醒期躁動

9

T/CHSA014—2020

患兒全身麻醉診治后躁動是蘇醒期常見并發癥,發生率約8%左右,多見于以吸入麻醉為主的患兒。

建議治療中適當使用鎮靜類藥物,以降低治療后躁動的發生率。一旦發生,可使用安定類鎮靜藥物,或

小劑量芬太尼(1~2μg/kg鼻腔內給藥或靜脈注射)大多可減輕躁動[17,18]。

10.5惡心嘔吐

惡心嘔吐是患兒全身麻醉蘇醒期可能發生的并發癥。建議對治療前評估有可能發生惡心嘔吐的患兒,

在口腔治療結束前可預防性使用抑制嘔吐的藥物。一旦發生,立即頭偏向一側,清理口內分泌物,防止

誤吸,并使用止吐藥物,留院觀察直至恢復。

10.6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也是兒童口腔門診全身麻醉可能發生的并發癥,多為淺麻醉狀態下,由于缺氧、氣管導管、

口腔診療、眼球壓迫、疼痛等刺激誘發心律失常,多以室上性心動過速、心動過緩,或室性早搏多見,

如治療期間出現新的心律失常,通常需立即檢查原因及時糾正,并通過調整麻醉深度后恢復。

10.7低血壓

常見原因是麻醉過深,禁水食時間長引起血容量不足,口腔診治或壓迫眼球刺激迷走神經反射性引

起血壓下降及心率減慢,需要積極查找原因,調整麻醉深度,補充有效血容量,必要時暫停治療刺激,

使用心血管活性藥物,并積極尋求幫助。

重要提示6:麻醉藥物對兒童尤其是幼兒的潛在神經毒性一直是人們擔憂的重要問題。一項涉及澳

大利亞、意大利、美國、英國、加拿大、荷蘭和新西蘭7個國家的28家醫院,722名小于14個月的幼兒,

通過一項隨機對照研究,分別在全身麻醉和區域麻醉下接受腹股溝疝修補術,其中區域麻醉363名,全

身麻醉359名,平均手術麻醉時間為54分鐘,實際最終納入分析的全身麻醉的兒童為242名,接區域麻醉

的兒童205名,應用全量表智商(FSIQ)值對二組兒童進行連續觀察,分別在手術后2年和5年在《柳葉刀》

發表跟蹤論文2篇(Lancet.2016,387(10015):239,Lancet.2019,393(10172):664)。結果顯示2歲時接

受區域麻醉組的兒童平均認知綜合得分為98.6,全身麻醉組認知綜合得分為98.2。5歲時接受區域麻醉

組兒童平均FSIQ值為99.08,全身麻醉組FSIQ值為98.97。這一結果提示嬰幼兒期短時間接受全身麻醉對

兒童的智商和認知功能沒有影響,不再需要擔憂全身麻醉對兒童智力的影響,而讓兒童承受延遲手術(口

腔治療)所帶來的潛在風險[19,20]。但美國FDA2016年發表聲明,對于小于3歲、時間超過3h、多次麻醉的

需要平衡風險和受益,宜讓家長知道目前的研究現狀,然后作出選擇。

10

T/CHSA014—2020

參考文獻

[1]葛立宏.全身麻醉下兒童牙齒治療技術在我國應用現狀及展望[J].口腔醫學,2016,36(03):

193-196.

[2]徐浩,每曉鵬,徐禮鮮.牙科畏懼癥的誘發因素與防治策略[J].牙體牙髓牙周病學雜

志,2016,26(03):184-187.

[3]劉芬,周志斐,鄔禮政,等.西安市1002名家長對兒童牙科全身麻醉技術認知及接受度調查[J].臨床

口腔醫學雜志,2013,29(03):156-158.

[4]夏斌,秦滿,馬文利,等.693例全身麻醉下兒童牙齒治療患者特征分析[J].北京大學學報(醫學

版),2013,45(06):984-988.

[5]萬闊.兒童全身麻醉下全口腔治療的應用和展望[J].現代口腔醫學雜志,2015;29(01):1-3.

[6]陳小賢,姜霞,鐘潔,等.兒童全身麻醉下牙齒治療術后反應的調查分析[J].中華口腔醫學雜

志,2017,52(11):661-666.

[7]黃華,沈浩林,鄭玉萍,等.不合作兒童全身麻醉下牙病治療34例報告[J].廣西醫科大學學

報,2007,24(02):312-313.

[8]劉冰,馮彩華,朱偉,等.日間全麻下兒童牙病治療麻醉管理規范[J].麻醉安全與質

控,2017,1(02):81-84.

[9]中國心胸血管麻醉學會日間手術麻醉分會,中華醫學會麻醉分會小兒麻醉學組.小兒日間手術麻醉

指南[J].中華醫學雜志,2019,99(08):566-570.

[10]陳菲,王壽勇,劉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