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萍鄉市2025屆高三一模語文試題(解析版)_第1頁
江西省萍鄉市2025屆高三一模語文試題(解析版)_第2頁
江西省萍鄉市2025屆高三一模語文試題(解析版)_第3頁
江西省萍鄉市2025屆高三一模語文試題(解析版)_第4頁
江西省萍鄉市2025屆高三一模語文試題(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級中學名校試題PAGEPAGE1江西省萍鄉市2025屆高三一模語文試題一、現代文閱讀(35分)(一)現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9分)閱讀文段,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藝術創造不能完全脫離以往的傳統基礎而獨立。這在注重畫學的中國應該用不著解釋。能發揮新創的都是受過傳統熏陶的,即使突然接受一種嶄新的形式,有外來思想的影響,也仍能表現本國精神。如南北朝的佛教雕刻,或唐宋的寺塔,都起源于印度,非中國本有的觀念,但結果仍以中國風格造成成熟的中國特有藝術,馳名世界。藝術的進境是基于豐富的遺產上的,今后的中國建筑自亦不能例外。將來中國將大量采用西洋現代建筑材料與技術。如何發揚光大我民族建筑技藝之特點,在以往都是無名匠師不自覺的貢獻,今后卻要成為近代建筑師的責任了。如何接受新科學的材料方法而仍能表現中國特有的作風及意義,老樹上發出新枝,則真是問題了。中國建筑既是延續了兩千余年的一種工程技術,本身已造成一個藝術系統,許多建筑物便是我們文化的表現。除非我們不知尊重這古國燦爛的文化,如果我們有復興國家民族的決心,便不能忽略中國建筑的研究。東方古國的城市在建筑上若失掉藝術特性,于文化表現和觀瞻方面令人痛心,代表著文化衰落。四十年來,上海等通商大埠模仿歐美次等商業城市,建筑多為租界外國人建設,中國市民只是附和而已。此類建筑無中國復興精神跡象。今后應由專業建筑師指導,在科學結構上有藝術表現,為中國精神復興而努力。這種創造的火炬已曾在抗戰前燃起,所謂“宮殿式”新建筑就是一例。但以最清醒建筑理論來看,其不合近代科學及藝術理想。它的產生是由于欣賞中國建筑的外貌。在形式上它模仿清代宮衙,在結構及平面上它又仿西洋古典派的普通組織。細項上東西湊合且多屬過去時代,不適應中國經濟情形。這些嘗試如同堆砌文字,抄襲章句,整篇結構不出于自然,辭藻也欠雅馴的文章,但這種努力是中國精神的抬頭,實有無窮意義。要能提煉舊建筑中所包含的中國質素,我們需增加對舊建筑結構系統及平面部署的認識。構架的縱橫承托或聯絡,常是有機的組織,附帶著才是輪廓的鈍銳、彩畫雕飾及門窗細項的分配。這些工程上及美術上的措施常表現著中國的智慧及美感,值得我們研究。許多平面部署,大的到一城一市,小的到一宅一園,都是我們生活思想的答案,值得我們重新剖視。我們有傳統習慣和趣味:家庭組織、生活程度、工作、游憩,以及烹飪、縫紉、室內的書畫陳設,室外的庭院花木,都不與西人相同,這一切的表現曾是我們的建筑。現在我們不必削足適履,用生活來將就歐美的部署,或張冠李戴,顛倒歐美建筑的作用。我們要創造適合于自己的建筑。在城市街心如能保存古老堂皇的樓宇,夾道的樹蔭,衙署的前庭,或優美的牌坊,比用洋灰建造卑小簡陋的外國式噴水池或紀念碑更合乎中國的身份,壯美得多。且那些仿制的洋式點綴,同歐美大理石富于“雕刻美”的市心建置相較起來,太像東施效顰,有傷尊嚴。因為一切有傳統的精神,歐美街心偉大石造的紀念性雕刻物是由古希臘古羅馬文藝復興延續下來的血統,魄力極為雄厚,造詣極高,不是我們一朝一夕所能望其項背的。藝術研究可以培養美感,世界各國在最新結構原則下造成所謂“國際式”建筑,但每個國家民族仍有不同的表現。英、美、蘇、法、荷、比、北歐或日本都曾造成他們本國特殊作風,適宜于他們個別的環境及意趣。以我國藝術背景的豐富,當然有更多可以發展的方面。新中國建筑及城市設計不但可能產生,且當有驚人的成績。(摘編自梁思成《為什么研究中國建筑》)材料二:北京中軸線的形成與發展經歷了漫長的歷史過程。早在先秦時期,就已經形成了以南北向軸線統領的營城制度。之后,隋大興城、唐長安城、北宋東京城、金中都的中軸線營建持續演進。北京中軸線始建于元,成型、豐富于明清,發展、傳承于近現代,成為逾7個世紀城市歷史遺存不斷累積疊壓的結果。近現代以來,中軸線雖然已經不再為封建皇權服務,但它仍是北京城市建設的核心理念。提到中軸線的研究與保護,一個繞不開的名字是梁思成。1951年,梁思成在《人民日報》發表的《我們偉大的建筑傳統與遺產》一文中盛贊“北京在部署上最出色的是它的南北中軸線……”,北京中軸線概念被明確提出。北京中軸線的設計和建造體現了精妙的城市設計思想,其核心價值體現在三個方面。以中為尊的禮制思想塑造了空間秩序,中軸線通過嚴謹的空間布局,突出了帝王的至高地位,創造了宏大的軸線建筑群,使老城依托中軸線對稱布局,形成了獨特的城市風貌。因地制宜的選址布局豐富了城市景觀,元代中軸線順應游牧民族習慣,借助天然水系確定城市布局,明清時期進一步發展,形成了嚴整規范的中軸線與自然靈動的水系相互映襯的獨特景觀。貫穿始終的城市建設主線傳承了文化精髓,中軸思想在近現代持續影響著城市設計,如天安門廣場的改造,以及永定門和天橋的復建等,中軸線不斷發展,形成了更為壯麗的城市整體景觀。(摘編自公眾號“北京中軸線”)1.下列對材料一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中國藝術創造雖會受外來思想影響,但仍能表現本國精神,如南北朝的佛教雕刻和唐宋的寺塔。B.采用西洋現代建筑材料與技術建設中國建筑時,專業建筑師應當自覺擔責,為中國精神復興而努力。C.“宮殿式”新建筑雖不合近代科學及藝術理想,但也代表著中國精神的抬頭,有很重要的意義。D.傳統習慣和趣味造就了中國建筑,如今應在保持傳統建筑風格不變的基礎上發揚歐美建筑的風格。2.下列對材料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西方建筑大多是歐美血統的延續,這是中國建筑在采用西洋方法建設時,仍要展現本國精神的主要原因。B.梁思成提出了中軸線的概念,對北京中軸線的保護與研究有突出貢獻,這體現了他矢志復興國家民族的決心。C.中軸線雖已不具備為封建皇權服務的功能,但對現當代城市的規劃仍有持續影響,使城市整體景觀更為壯麗。D.梁思成認為中國城市在建筑藝術上不能盲目西化,這與北京中軸線設計和建造的核心價值是一致的。3.下列各項所述措施,不符合材料中主張的中國建筑發展措施的一項是()A.廣州新建筑在采用現代科技的同時,注重融入嶺南建筑文化特色,由專業團隊精心設計。B.青島在打造新的海濱旅游區時,結合海洋特色與本土文化,由專業團隊進行創新設計。C.近日,北京北海公園、天壇公園等多個景點明確“禁止商拍擾序”,以營造文明游園環境。D.洛陽應天門遺址保護展示工程采用傳統榫卯工藝,運用現代科技手段設計燈光夜景。4.材料一多處運用比喻論證,請結合材料中的一處內容簡要分析其效果。5.2024年7月,北京中軸線申遺成功,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北京中軸線的設計與發展,體現了梁思成關于中國建筑藝術的哪些觀點?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答案】1.D2.A3.C4.①增強說服力:將“‘宮殿式’新建筑”比作“堆砌文字,抄襲章句,整篇結構不出于自然,辭藻也欠雅馴的文章”,說明了這種建筑在形式和結構上的不足;②化抽象為具體,通俗易懂:將中國建筑的發展比作“老樹上發新枝”,讓讀者更容易理解中國建筑應如何在傳統中創新。5.①中國建筑的進境是基于豐富的遺產上:北京中軸線建筑物的形成、演變歷史以及不斷豐富的城市整體景觀,在依據傳統的基礎上,繼承我國豐富的藝術遺產。②增加對舊建筑結構系統及平面部署的認識,創造屬于中國自己的建筑:北京中軸線布局嚴謹,因地制宜,景觀獨特,充分考慮了中國的自然環境和文化精髓,形成壯麗的城市整體景觀。③建筑是文化表現,建筑藝術要為中國精神復興而努力:中軸線反映了以中為尊的禮制思想,有著深刻的文化內涵,現當代對中軸線的局部改造和復建,是中國精神在建筑領域的復興。【解析】【導語】這篇文章通過對中國建筑發展的探討,強調了繼承與創新之間的辯證關系。材料一中,梁思成指出傳統建筑需要與現代科技結合,才能真正發揚中國精神。他反對盲目模仿西方,而是主張在科學結構中融入藝術表現。材料二則通過北京中軸線的演變,展現了中軸理念在城市設計中的持續影響,呼應了梁思成對中國建筑承載文化精髓的觀點。總體來看,文章深入探討了繼承傳統與適應現代的平衡。【1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D.“發揚歐美建筑的風格”錯誤。由材料一“現在我們不必削足適履,將生活來將就歐美的部署,或張冠李戴,顛倒歐美建筑的作用。我們要創造適合于自己的建筑”“且那些仿制的洋式點綴,同歐美大理石富于‘雕刻美’的市心建置相較起來,太像東施效顰,有傷尊嚴”可知,材料一認為我們不應該去迎合借鑒乃至發揚歐美的建筑。故選D。【2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作者觀點態度的能力。A.“這是中國建筑在采用西洋方法建設時,仍要展現本國精神的主要原因”錯誤。由材料一“許多建筑物便是我們文化的表現。除非我們不知尊重這古國燦爛的文化,如果我們有復興國家民族的決心,便不能忽略中國建筑的研究”“東方古國的城市在建筑上若失掉藝術特性,于文化表現和觀瞻方面令人痛心,代表著文化衰落”可知,材料認為中國建筑發展要展現本國精神的原因是我們應該有復興國家民族文化的決心,而許多建筑物便是文化的表現。故選A。【3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根據材料內容進行判斷的能力。中國建筑發展措施:在采用現代科技的同時,注重融入本土文化特色進行創新設計。A.廣州新建筑在采用現代科技的同時,注重融入嶺南建筑文化特色,由專業團隊精心設計。這符合在現代科技基礎上融入本土文化特色進行創新設計的理念。B.青島在打造新的海濱旅游區時,結合海洋特色與本土文化,由國外專業團隊進行創新設計。這也體現了結合本土特色和現代理念(創新設計)的特點,雖然是國外團隊設計,但只要能融合當地特色和現代科技等理念也符合要求。C.“禁止商拍擾序”“以營造文明游園環境”,這是對傳統建筑保護和游園環境的維護,與材料中主張的在采用現代科技的同時融入本土文化特色進行創新設計的措施無關。D.洛陽應天門遺址保護展示工程采用傳統榫卯工藝,同時運用現代科技手段進行燈光夜景設計。這符合在繼承傳統工藝的基礎上,運用現代科技進行創新設計的理念。故選C。【4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論點、論據和論證方法的能力。①第四段提到“‘宮殿式’新建筑”,由“但以最清醒建筑理論來看,其不合近代科學及藝術理想”“在形式上它模仿清代宮衙,在結構及平面上它又仿西洋古典派的普通組織”“這些嘗試如同堆砌文字,抄襲章句,整篇結構不出于自然,辭藻也欠雅馴的文章”可知,此處將對清代宮衙與西洋古典派的模仿的“宮殿式新建筑”比作堆砌文字,抄襲章句,可以更加形象鮮明地呈現此類建筑在形式和結構上生搬硬套、缺少風格、不倫不類的特點。②第六段用“東施效顰”來喻指中國建筑對歐美的模仿,如“且那些仿制的洋式點綴,同歐美大理石富于‘雕刻美’的市心建置相較起來,太像東施效顰,有傷尊嚴”,以此說明這種模仿讓我們的建筑失去該有的特色而有傷尊嚴,有助于讀者認識到中國建筑應保持自己的特色。第二段“如何發揚光大我民族建筑技藝之特點,……如何接受新科學的材料方法而仍能表現中國特有的作風及意義,老樹上發出新枝,則真是問題了”用“老樹發新枝”來比喻中國建筑的發展,“新枝”有“新”且能夠繼續生長的特點,由此可以讓讀者理解到中國建筑文化的創新和不斷發展,形象地說明了中國建筑應有自己的風格才能不斷發展,易于讀者理解。【5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篩選整合信息,歸納概括要點的能力。由題干可知,考生需要先從材料一中明確梁思成先生關于中國建筑藝術的觀點,然后結合材料二中有關北京中軸線的設計發展分析與梁思成先生觀點之間的契合點。①由材料二“北京中軸線的形成與發展經歷了漫長的歷史過程”“之后,隋大興城、唐長安城、北宋東京城、金中都的中軸線營建持續演進。北京中軸線始建于元,成型、豐富于明清,發展、傳承于近現代”可知,北京中軸線的形成與發展體現了中國建筑在延續傳統的基礎上不斷演進的特點,與材料一中梁思成的“藝術的進境是基于豐富的遺產上,今后的中國建筑自亦不能例外”的觀點是一致的。②由材料二“中軸線通過嚴謹空間布局”“使老城依托中軸線對稱布局,形成了獨特的城市風貌”“因地制宜的選址布局豐富了城市景觀,元代中軸線順應游牧民族習慣,借助天然水系確定城市布局,明清時期進一步發展,形成了嚴整規范的中軸線與自然靈動的水系相互映襯的獨特景觀”可知,北京中軸線選址布局因地制宜,景觀獨特,這與材料一中“要能提煉舊建筑中所包含的中國質素,我們需增加對舊建筑結構系統及平面部署的認識……我們要創造適合于自己的建筑”的觀點是一致的。③由材料二“以中為尊的禮制思想塑造了空間秩序,中軸線通過嚴謹的空間布局,突出了帝王的至高地位”“貫穿始終的城市建設主線傳承了文化精髓,中軸思想在近現代持續影響著城市設計,如天安門廣場的改造,以及永定門和天橋的復建等”可知,中軸線的設計和建造體現了本國精神,而材料一中梁思成也強調“發揚光大我民族建筑技藝之特點”“表現中國特有的作風及意義”,強調要復興民族文化,傳承文化精髓。(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規矩袁炳發舊時的哈爾濱染坊胡同,是道外區最長的胡同。胡同內除有染印廠十多家之外,還有豆芽坊、油坊、豆腐坊等作坊。喜貴的老爹在染坊胡同做了一輩子豆腐,臨死時給喜貴留下五十塊大洋的債務。爹告訴喜貴,這錢是給他娘治病時欠下的一定讓他還給湯爺。其實不用爹囑咐,喜貴知道事情的來龍去脈。當年要不是湯爺,他娘也不會又多活好幾年。爹下葬入土為安后,喜貴趕緊去找湯爺。湯爺住在道外的尚樸街。湯爺站在家門口好像是在等喜貴,他把喜貴讓到屋里。喜貴說,湯爺,聽我爹說當年跟你借錢沒有憑證,今兒我來是想給湯爺立個字據。湯爺一笑說,我跟你爹認識三十年了,每天都吃他做的豆腐,你爹就是憑證。喜貴說,現在我爹不在了,我是怕你……湯爺眉頭一皺說,你是怕我擔心你賴賬?你看輕湯爺了!喜貴用手撓著腦袋,有些不好意思。湯爺說,反正我一時半會兒死不了,你也不用急著還錢。喜貴從湯爺家里出來,想著湯爺說的話,心里十分感動。第二天,天還沒亮,他的豆腐車就停在湯爺家門前了。湯爺說,你不用來這么早,別耽誤你做生意。喜貴說,不耽誤,是順路。湯爺給豆腐錢喜貴不要。湯爺說,我借你爹錢那是情分,你給我送豆腐也是情分,收錢是規矩,咱一碼是一碼,千萬不能壞了這規矩。湯爺每天只留一塊豆腐,多了他吃不了。從染坊胡同到尚樸街要經過好幾條街,喜貴爹活著時每天只做一盤豆腐,輪到喜貴他要做兩盤,他想早些把錢還給湯爺。其實,喜貴家的豆腐無論是燉還是涼拌都好吃,不用走這么遠就能賣掉。湯爺明白喜貴跟他爹一樣,是特意給他上門送豆腐的。湯爺是尚樸街出名的釀酒師,年輕時跟一個唱戲的好過,也沒結婚。不要說在尚樸街,就是全哈爾濱的人如果遇到難處,他也一定會出手相助。現在老了不能賺錢了,可他也從沒把錢當回事兒。通過一段時間的接觸,喜貴發現湯爺人緣兒極好,那些過去在一起喝酒吹牛的老哥兒們不算,尚樸街的人幾乎都喜歡去湯爺家,陪他聊天,有時還要給湯爺帶點兒應季的青菜或水果。喜貴曾經問過湯爺他為啥這么招人。湯爺看著喜貴笑了,然后說,你喜貴的豆腐難道不招人嗎?湯爺說得不錯,喜貴只要一進尚樸街,不喊豆腐而是直接喊湯爺,人們聽到他的叫聲就都出來了,不一會兒,他的豆腐便被一搶而空。兩年了,喜貴陸續給湯爺還上了四十二塊大洋,他記得很清楚,每次還錢的時候湯爺都說不急,甚至在接錢的時候還有些不好意思。湯爺年歲大了,他必須抓緊清賬,否則一旦湯爺走了,錢沒還清,他沒法跟爹交代。喜貴把自己的意思跟媳婦說了,讓她在家看著豆腐坊,自己湊了一筆錢,跟幾個販賣皮貨的去了新京。新京有一個皮貨市場很大。喜貴不懂皮貨,看人家買啥他買啥,好在同來的幾個皮貨商懂行,做了幾單生意他還真賺著錢了。走的時候剛入秋,樹葉還半綠呢,喜貴回到哈爾濱時已是遍地積雪了。當媳婦把湯爺已經去世的消息告訴喜貴時,他呆呆地看著媳婦,半天沒回過神兒來。媳婦問,湯爺走了,錢沒還清怎么辦?喜貴點了一根煙,沒說話。屋里的氣氛很緊張,媳婦也不敢問。喜貴抽過煙后,開始泡豆子,兌鹵水,把長長的木板放在外面屋頂準備凍豆腐。他一天也沒歇著,八塊大洋都讓他買了豆子做成豆腐。進入臘月的時候,他的倉房里已經裝滿一板一板的凍豆腐了。天剛放亮,喜貴和媳婦簡單地吃口飯,便拉著三輪車離開了染坊胡同。尚樸街又聽見喜貴喊湯爺的聲音,正是早晨,炊煙裊裊,天空飄著雪花,人們都出來掃雪。喜貴每到一戶人家門前,就卸下一板豆腐然后說這是湯爺的意思,不收錢。雪花紛紛揚揚地飄著,尚樸街像披上了一層銀裝。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正確的一項是()A.小說開頭介紹染坊胡同有豆芽坊、油坊、豆腐坊等各種作坊,為故事發生提供了典型的自然環境,表現了鄰里和諧相處的淳樸民風。B.文中插敘喜貴去新京做皮草生意這一情節,體現他急于還清湯爺債務的心理,也為喜貴未能在湯爺生前還清債務的遺憾埋下了伏筆。C.小說結尾“雪花紛紛揚揚地飄著,尚樸街像披上了一層銀裝”,描繪了一個凈美的世界,暗示了人物的美好品德,增添了含蓄之美。D.小說展示了喜貴與湯爺間復雜的情感糾葛、喜貴的命運起伏以及尚樸街的人際關系,凸顯作者在小篇幅里營造人生多種氣象的能力。7.下列關于細節描寫對人物塑造作用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湯爺“好像是在等喜貴,他把喜貴讓到屋里”既體現湯爺擔心欠債不還,也體現出湯爺的禮貌和待客之道。B.“喜貴用手撓著腦袋,有些不好意思”展現出喜貴被湯爺誤解后的窘迫神態,也體現了喜貴的善良與憨厚。C.“第二天,天還沒亮,他的豆腐車就停在湯爺家門前了”體現出他是個重情且行動迅速、懂得感恩的人。D.“喜貴點了一根煙,沒說話”,表現了他在努力平復震驚的心情,同時也在思考如何解決剩下的債務問題。8.兩處畫線句中的“湯爺”蘊涵著怎樣的深情?9.梁鴻鷹評價袁炳發的小說是“小天地里的靜水深流”,請簡析小說哪些方面體現了“靜”的特點。【答案】6.C7.A8.第一處:①感恩與親近:湯爺在他家困難時借錢給他們,這份恩情讓喜貴銘記于心。而且在長期的交往中,他們建立了深厚的情誼。②信任與依賴:喜貴喊“湯爺”是基于對他的信任和依賴。湯爺的名聲和人格魅力為喜貴豆腐生意帶來了信任和保障,使得居民愿意購買他的豆腐。第二處:①緬懷與紀念:湯爺死后喜貴依舊喊“湯爺”,這是對湯爺深深的緬懷和紀念。②傳承與延續:喜貴喊“湯爺”后把豆腐免費送給尚樸街的居民,以這種方式讓湯爺的善意和自己的感恩之情在尚樸街繼續傳遞,也體現出他對湯爺所代表的那種重情重義品質的傳承。9.①環境描寫靜謐。“尚樸街”“染坊胡同”等環境描寫都帶有一種寧靜和樸素的氛圍。②情節發展平和。小說中的情節發展沒有大起大落,而是緩緩推進,不急不躁。③人物性格內斂。喜貴和湯爺的性格都顯得內斂而深沉,他們的行為和對話不張揚。④語言質樸自然。小說敘述的語言不嘈雜,如市井口語般自然親切又富意味。【解析】【導語】這篇小說以“規矩”為主題,質樸動人。從情節看,喜貴堅守替父還債、送豆腐的規矩,湯爺秉持借錢收錢、一碼歸一碼的規矩,情節簡單卻富有生活氣息。人物上,喜貴誠信重諾,湯爺善良仗義、重規矩,形象鮮明。主題上,借二人故事,展現普通人對規矩的堅守,傳遞出人與人之間淳樸的情誼,在平淡敘事中蘊含著打動人心的力量,讓讀者感受到傳統美德的可貴。【6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鑒賞作品內容和藝術特色的能力。A.“提供了典型的自然環境”錯誤。小說開頭介紹染坊胡同有各種作坊,這為故事發生提供的是社會環境,而非自然環境。B.“插敘”錯誤。在本文中,喜貴父親去世后留下債務,喜貴去見湯爺,之后為還錢做準備,決定去新京做皮貨生意,然后是從新京回來得知湯爺去世等情節,是按照時間先后順序依次敘述的,故使用了順敘手法。D.“展示了喜貴與湯爺間復雜的情感糾葛”錯誤。喜貴與湯爺之間的情感并不復雜,主要是欠債還錢、感恩的情感。故選C。【7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鑒賞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A.“體現湯爺擔心欠債不還”錯誤。湯爺“好像是在等喜貴,他把喜貴讓到屋里”,結合后文湯爺的表現,可知湯爺并不擔心欠債不還,更多的是體現出湯爺的熱情好客以及對喜貴的親切。故選A。【8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體會重要語句的豐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語言表達藝術的能力。第一處:①感恩與親近:喜貴家曾面臨困境,母親治病時湯爺伸出援手借錢,這份雪中送炭的恩情喜貴牢記心底,所以喊“湯爺”飽含感恩。同時,在長期相處過程中,二人情誼逐漸深厚,使得喜貴喊“湯爺”時自然流露出親近之感。②信任與依賴:湯爺在尚樸街是出名人物,其名聲和高尚的人格魅力讓尚樸街居民對他高度信任。喜貴喊“湯爺”賣豆腐,居民基于對湯爺的信任,也愿意信任并購買喜貴的豆腐,這體現出喜貴對湯爺在生意方面帶來的信任保障的依賴。第二處:①緬懷與紀念:湯爺已然離世,但喜貴依舊喊“湯爺”,這一聲呼喊是他對湯爺深深的思念與不舍,通過這種方式表達對湯爺的緬懷和紀念,讓湯爺仿佛仍在尚樸街,不曾遠去。②傳承與延續:喜貴喊“湯爺”后,將豆腐免費送給尚樸街居民,他以這種實際行動,把湯爺曾經給予他家的善意以及自己內心的感恩之情,在尚樸街傳遞下去。同時,這也表明喜貴對湯爺身上重情重義品質的認可與傳承,他希望將這種美好的品質繼續延續下去。【9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鑒賞作品內容和藝術特色的能力。①小說中對“尚樸街”“染坊胡同”等環境的描寫,營造出一種寧靜、樸素的氛圍。比如尚樸街,給人一種安靜祥和的感覺,居民們的生活節奏似乎也很緩慢,沒有外界的喧囂打擾;染坊胡同里的各種作坊,也展現出一種古樸的生活氣息,沒有繁華都市的熱鬧嘈雜,這種環境描寫為故事的發展奠定了靜謐的基調。②小說的情節沒有設置激烈的沖突或跌宕起伏的轉折,而是以一種舒緩的節奏推進。從喜貴父親去世留下債務,到喜貴去還錢、給湯爺送豆腐,再到喜貴去新京做生意以及湯爺去世后喜貴用自己的方式完成心愿等情節,都是自然、平和地展開,沒有大起大落的情節,讓讀者感受到一種平靜的敘事節奏。③喜貴和湯爺這兩個主要人物性格都較為內斂。喜貴不善言辭,用行動來表達對湯爺的感恩和對還錢的執著;湯爺則為人仗義且低調,面對喜貴還錢和送豆腐,他的態度和言語都很克制,不張揚。他們的行為和對話都體現出這種內斂的性格特點,進一步強化了小說“靜”的氛圍。④小說的語言質樸平實,沒有華麗的辭藻和過多的修飾,就像市井間人們的日常口語一樣自然親切。這種語言風格使得故事的敘述不顯得嘈雜,而是以一種安靜、平和的方式傳達給讀者,同時又富有生活的韻味,與小說整體“靜”的特點相契合。二、古代詩文閱讀(37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2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材料一:李德裕,字文饒,元和宰相吉甫子也。少力于學,既冠,卓犖有大節。穆宗即位,擢翰林學士。帝為太子時,已聞吉甫名,由是顧德裕厚,凡號令大典冊,皆更其手。數召見,賚獎優華。逾年,徙劍南西川。蜀人多鬻女為人妾,德裕為著科約:凡十三而上,執三年勞;下者,五歲;及期則歸之父母。毀屬下浮屠私廬數千,以地予農。蜀先主祠旁有猱村,其民剔發若浮屠者,畜妻子自如,德裕下令禁止。蜀風大變。武宗立,召為門下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尋冊拜司空。嘗謂:“省事不如省官,省官不如省吏,能簡冗官,誠治本也。”乃請罷郡縣吏凡二千余員,衣冠去者皆怨。當國凡六年,方用兵時決策制勝它相無與故威名獨重于時。德裕性孤峭,明辯有風采,善為文章。雖至大位,猶不去書。其謀議援古為質,常以經綸天下自為,武宗知而能任之,言從計行,是時王室幾中興。(節選自《新唐書·李德裕傳》,有刪改)材料二:寶歷中,亳州云出圣水,服之愈宿疾。數郡中人爭施金貨、衣服以飲焉,獲利千萬,人轉相惑。李德裕命于大市集人,取其水于市司,取豬肉五斤煮,云:“若圣水也,肉當如故。”逡巡肉熟爛。自此人心稍定,妖者尋而敗露。(節選自《大唐傳載》,有刪改)材料三:戊申,加李德裕太尉、趙國公,德裕固辭。上①曰:“恨無官賞卿耳!卿若不應得,朕必不與卿。”初,李德裕以“將帥出征屢敗,其弊有三。一者,詔令下軍前,日有三四,宰相多不預聞。二者,監軍各以意見指揮軍事,將帥不得專進退。三者,每軍各有宦者為監使,悉選軍中驍勇數百為牙隊,其在陳戰斗者,皆怯弱之士;每戰,監使以牙隊自衛,視軍勢小卻,輒引旗先走,陣從而潰”。德裕乃與樞密使楊欽義、劉行深議,約敕監軍不得預軍政,每兵千人聽監使取十人自衛。二樞密皆以為然,白上行之。號令既簡,將帥得以施其謀略,故所向有功。(節選自《資治通鑒·唐紀》,有刪改)材料四:德裕之相也,首請政事皆出中書,仇士良②挾定策之功,而不能不引身謝病以去。唐自肅宗以來,內豎③之不得專政者,僅見于會昌④。唐之相臣能大有為者,狄仁杰而外,德裕而已。唐武宗不夭,德裕不竄,唐其可以復興乎!(節選自王夫之《讀通鑒論》,有刪改)〖備注〗①上:指唐武宗。②仇士良:大宦官,曾擁立唐武宗繼位。③內豎:宦官。④會昌:唐武宗年號。10.材料一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方用兵A時B決策C制勝D它相無E與F故G威名H獨重于時。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其民剔發若浮屠者”與《大學之道》的“在止于至善”句式相同。B.之,代詞,代指圣水,與《兼愛》中“兄之不慈弟”的“之”用法不同。C.牙隊,是古代軍隊中的衛隊,名稱來源于“牙旗”,通常由精兵組成。D.引,后退,退卻,與《蘇武傳》“引佩刀自刺”中的“引”意義不同。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李德裕自幼勤奮好學,成年后展現出卓越的才華和高尚的節操,受到唐穆宗的賞識,被提拔為翰林學士,并經常參與朝廷的重要決策和典禮文書的撰寫。B.李德裕性格孤傲,才華橫溢,善于著文,雖居高位仍勤學不輟。他議政時引經據典,以治國為己任,深得武宗信賴,其當政時期,王室幾乎實現了中興。C.李德裕指出將帥出征屢敗與監軍干預有關:監軍隨意指揮,造成將帥不能自主進退;選精銳以自保,削弱作戰軍力,且軍勢稍退就逃跑,致使全軍潰敗。D.王夫之認為李德裕任宰相時力推政事歸中書省,有效約束宦官勢力,其輔政之功超過狄仁杰,并遺憾若武宗不早逝、李德裕未被貶,唐朝或有復興可能。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逡巡肉熟爛。自此人心稍定,妖者尋而敗露。(2)恨無官賞卿耳!卿若不應得,朕必不與卿。14.王夫之稱贊李德裕在輔佐朝政等方面很有作為,材料一、二、三有哪些事實可支持這一觀點?請簡要概括。【答案】10.BDF11.A12.D13.(1)不久肉就煮熟煮爛了。從此以后,人心逐漸安定下來,妖言也在不久后被識破了。(2)遺憾的是沒有官職賞賜給你罷了!如果你不應該得到(這份賞賜),我一定不會給你。14.①革除蜀地陋習,轉變風氣,治蜀有力。②裁減冗員,精簡官吏,提高行政效率。③務實查證,揭穿亳州圣水謠傳,破除迷信,穩固社會秩序。④洞察軍政,改革弊端,提升軍隊戰斗力。【解析】【導語】這四則材料圍繞李德裕展開。李德裕是唐代杰出人物,元和宰相吉甫之子,受穆宗賞識,少力學,有大節。他在地方革新蜀地風俗,在中央精簡冗官、革除軍事弊端,還巧破亳州圣水騙局。他明辯善文,謀略過人,雖性孤峭引怨,卻助力王室幾近中興。王夫之贊其為唐能大有作為的相臣,若武宗、德裕能長久,唐朝或可復興。【10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大意:正當用兵之時,他決策制勝,其他宰相都沒有參與其中,所以(他的)威名在當時特別被看重。“方用兵時”,“方……時”是固定結構,表示“當……的時候”,是時間狀語,表明事情發生的背景,后面B處應斷開;“決策制勝”并列結構,是一個完整的動作表達,與前后內容相對獨立,后面D處應斷開;“它相無與”中,“它相”指其他宰相,“無與”表示沒有參與,“它相無與”語意完整,與后面“故威名獨重于時”的因果關系界限明顯,F處應斷開,且“故威名獨重于時”中,“故”是連詞,表示結果,中間不需要再斷開。故選BDF。【11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詞語一詞多義現、文言特殊句式現象和掌握文化常識的能力。A.錯誤。定語后置句,正常語序是“其若浮屠者剔發民”/狀語后置句,“于至善”作“止”的狀語,正常語序是“在于至善止”。句意:那里剃掉頭發像和尚一樣的百姓。/達到極完美的境界。B.正確。代詞,代指圣水。/助詞,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句意:喝了圣水可治舊病。/兄長不慈愛弟弟。C.正確。句意:他們都選擇軍隊中驍勇精壯的士兵數百人組成牙隊。D.正確。后退,退卻。/拿起,舉起。句意:但也不得不抽身稱病離職。/拿起佩刀刺自己。故選A。【12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D.“其輔政之功超過狄仁杰”錯誤。根據材料四“唐之相臣能大有為者,狄仁杰而外,德裕而已”可知,王夫之認為狄仁杰和李德裕都是大有作為的宰相,但并未明確比較二者誰的功勞更大,選項曲解文意。故選D。【13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逡巡”,不久,一會兒;“稍”,逐漸;“尋”,不久。(2)“恨”,遺憾;“若”,如果;“與”,給,給予。【14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并概括信息的能力。①根據材料一“蜀人多鬻女為人妾……德裕下令禁止。蜀風大變”可知,李德裕通過制定法令,革除蜀地陋習,如禁止販賣女子為妾、拆毀私建佛寺等,成功轉變了蜀地的社會風氣。②根據材料一“德裕嘗謂:‘省事不如省官,省官不如省吏,能簡冗官,誠治本也。’乃請罷郡縣吏凡二千余員”可知,李德裕認為減少冗員是提高行政效率的關鍵,因此他請求裁減吏員。③根據材料二可知,面對亳州出現的圣水謠傳,李德裕沒有輕信,而是派人查證,最終揭穿謠傳,破除了迷信,安定了人心,穩固了社會秩序。④根據材料三可知,李德裕洞察到軍政中存在的弊端,提出改革措施,約束監軍不得干預軍政,使將帥能夠施展謀略,從而提升了軍隊的戰斗力。參考譯文:材料一:李德裕,字文饒,是元和年間宰相李吉甫的兒子。他年少時就致力于學業,成年后,才能出眾且有著高尚的節操。唐穆宗即位后,提拔他為翰林學士。唐穆宗在還是太子時,就已經聽說過李吉甫的名聲,因此厚待李德裕,凡是朝廷的重要號令和大典冊文,都經由他的手筆。皇帝多次召見他,賞賜的獎勵非常豐厚。一年以后,調任為劍南西川節度使。蜀地人大多賣女兒給人家做妾,李德裕為他們制定法令:凡是十三歲以上的,服三年勞役;十三歲以下的,服五年勞役;到期就歸還他們的父母。拆毀所管轄地區的佛寺數千所,把土地給予農民。蜀先主祠旁有個叫猱村的地方,那里剃掉頭發像和尚一樣的百姓,隨意蓄養妻子兒女,李德裕下令禁止。蜀地的風氣大為改觀。唐武宗即位后,召李德裕入朝擔任門下侍郎和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不久之后又冊封他為司空。李德裕曾經說:“減少事情不如減少官員,減少官員不如減少吏人,能精簡多余的官吏,確實是治理國家的根本。”于是請求罷免官吏共二千余人,被罷免的官吏都怨恨他。他任宰相共六年,正當用兵之時,他決策制勝,其他宰相都沒有參與其中,所以(他的)威名在當時特別被看重。李德裕性格孤傲,明智善辯而有風采,善于寫文章。雖然到達高位,還是不斷讀書。他謀議政事援引古書為據,常常以治理天下為己任。唐武宗知人善用,對他言聽計從,當時王室幾乎達到了中興的局面。材料二:寶歷年間,亳州一帶傳說出產圣水,喝了圣水可治舊病。幾郡的人爭著捐金錢財物、衣服取水飲用,獲利千萬錢財,人們便輾轉互相迷惑(都去求所謂的圣水)。此時李德裕命令在大市場中召集人,當著市司取水,放五斤豬肉進去煮,他說:“如果是圣水,豬肉應該不起任何變化。”不久肉就煮熟煮爛了。從此以后,人心逐漸安定下來,妖言也在不久后被識破了。材料三:戊申日,(唐武宗)加封李德裕為太尉、趙國公,李德裕堅決推辭。唐武宗說:“遺憾的是沒有官職賞賜給你罷了!如果你不應該得到(這份賞賜),我一定不會給你。”當初,李德裕認為:“官軍將帥出征屢遭失敗,分析其弊約有三條。第一,皇帝的詔令下達到軍隊前線上,一天就有三四道,宰相大多都不能預先知曉。第二,宦官監軍每人都總是按照自己的意見來指揮軍事,將帥不能夠獨立自主地決定軍隊的前進或后退。第三,官軍都各有宦官為監軍使,他們都選擇軍隊中驍勇精壯的士兵數百人組成牙隊,而在陣上戰斗的士兵,卻都是一些怯懦體弱的人;每次戰斗,監軍使自己以牙隊自衛,見軍隊稍有退卻,便立即帶著旗幟先逃走,其他軍隊跟著跑,陣勢于是潰散。”李德裕就與樞密使楊欽義、劉行深商議,相約命令監軍不得干預軍政,軍隊每一千人聽任監軍選取十人自衛。兩位樞密使都認為有道理,奏告唐武宗下詔執行。號令簡明統一之后,將帥們也就得以施展他們的謀略,所以每戰所向無敵。材料四:李德裕擔任宰相時,首先請求所有政事都由中書省決定,仇士良倚仗擁立皇帝(唐武宗)的功勞,但也不得不抽身稱病離職。唐朝自肅宗以來,宦官不能專政的情況,僅在會昌年間出現。唐朝的宰相中能夠大有作為的,除了狄仁杰,就只有李德裕了。如果唐武宗沒有早逝,李德裕沒有被貶謫,唐朝或許可以復興吧!(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面小題。題八詠樓〖備注〗李清照千古風流八詠樓,江山留與后人愁。水通南國三千里,氣壓江城十四州。〖備注〗八詠樓:在宋婺州(今浙江金華),原名元暢樓,宋太宗至道年間更名八詠樓,與雙溪樓、極目亭同為婺州臨觀勝地。本詩作于1134年,詩人避難金華。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千古”一詞,從時間維度極言八詠樓歷史悠久,承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記憶,歷經漫長歲月依然屹立,奠定了全詩深沉的基調。B.“風流”寓意豐富,既可指八詠樓的風格獨特,又蘊涵了與之相關的歷史人物和故事,富有韻味。C.“留與”二字看似平常,卻將江山擬人化,暗示江山主動將自身的命運交付給后人,飽含著詩人對江山的深情與對后人的殷切期望。D.“愁”字直抒胸臆,抒發了詩人對南宋朝廷偏安一隅、不思進取的憂憤之情以及對國家命運的深切擔憂。16.班級舉行古代詩歌研討活動,你作為小組代表需要對“水通南國三千里,氣壓江城十四州”進行賞析。請從表現手法和思想情感兩個方面和大家分享。【答案】15.C16.①運用了夸張的手法,“三千里”極言水程之遠,“十四州”極寫地域之廣,展現出八詠樓一帶水勢的浩渺和氣勢的磅礴,給人以強烈的視覺沖擊和心靈震撼。②詩人借寫八詠樓的壯觀景象,表達了對大好河山的贊美之情,同時也流露出詩人對國家的熱愛以及對山河破碎的痛心,含蓄地抒發了自己的憂國情懷。【解析】【導語】這首詩作于李清照避難金華期間,詩人以深沉的筆觸描繪了八詠樓的歷史和風貌,表達了對江山變化和國家命運的深切憂愁。“千古風流”展現了樓的悠久歷史和文化傳承,“江山留與后人愁”則流露出詩人對祖國前途的擔憂。“水通南國三千里,氣壓江城十四州”兩句表現了江南的壯麗河山,寄托了詩人熱愛祖國山河的憂國之情。【15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和賞析詩歌內容及藝術特色的能力。C.“暗示江山主動將自身的命運交付給后人,飽含著詩人對江山的深情與對后人的殷切期望”錯誤。結合寫作背景,此時詩人避難金華,國家正處于風雨飄搖之際,“留與后人愁”更多的是感慨大好江山在動蕩局勢下留給后人的是無盡的憂愁,表達的是對國家命運的擔憂和無奈,而不是對后人的殷切期望。故選C。【16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賞析詩歌的手法和思想情感的能力。表現手法:“通三千里”和“壓十四州”明顯是運用了夸張的表現手法。在現實中,八詠樓一帶的水系不可能真的精確地通到三千里之遠的南國,也不可能真的在氣勢上威壓精確的十四州。詩人通過這樣極度夸張的數字,極大地拓展了讀者的想象空間,讓讀者能夠強烈地感受到八詠樓所處之地水勢的無比浩渺,仿佛能看到那滔滔江水奔騰向遙遠的南國,同時也能感受到八詠樓那種雄渾的氣勢,好像它真的能威震周邊廣闊的區域,給人帶來極為強烈的視覺沖擊和心靈震撼,讓八詠樓的壯觀景象如在眼前。思想情感:詩人以如此豪邁壯闊的筆觸來描寫八詠樓的景象,首先體現出的是對眼前大好河山的贊美。八詠樓的水勢和氣勢如此不凡,代表了祖國山河的壯美,詩人對其進行贊美,是出于對自然景觀和國家地理風貌的熱愛。然而,結合當時的時代背景,1134年詩人正處于避難期間,國家已經失去了大片領土,處于風雨飄搖之中。在這樣的情況下,詩人看到如此壯觀的山河,一方面為其壯美所震撼和感動,另一方面,也會為山河的破碎而痛心疾首。這種對山河的贊美與當時國家的動蕩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更加襯托出詩人內心的痛苦和無奈,所以詩句含蓄地抒發了詩人深深的憂國情懷,表達了詩人對國家命運的深深憂慮和關切。(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老師在教學中借助VR技術為同學們提供了沉浸式學習體驗,增強了學習效果,正如《勸學》中“______,______”兩句說的那樣。(2)元旦晚會上,簫管獨奏《梁祝》幽怨悱惻的曲調感人至深,這讓小慧想起了《赤壁賦》中側面表現客吹洞簫的音樂效果的兩句“______,______”。(3)鹿是一種瑞獸,寄寓著人們美好的祝愿,深受古人青睞,常出現在古代詩歌中,如“______,______”。【答案】(1)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2)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3)呦呦鹿鳴食野之蘋(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霜落熊升樹,林空鹿飲溪)三、語言文字運用(18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倦了、累了的時候,我最喜歡到嘉陵江邊去坐一坐。隨便找一塊凸出的石頭坐下,然后近距離注視嘉陵江,聆聽江水低聲訴說,嗅吸江水潮暖的氣味。偶爾,一艘游船駛來,和著緩緩的、悠長的笛聲,那陽光映照下的江水便泛著柔亮的波紋。水面上,三五成群的水鳥歡快地穿梭,更是給柔情的嘉陵江增添了幾分情調。這時,或許就能隱約(甲):她有著仁慈、寬厚的胸懷,她以平靜的姿態,容納萬物,養育山川;她有著難以捉摸的深度,看似寧靜的水面下,卻往往是洶涌的暗濤;她有著富足殷實而不屑宣揚的風范,深厚而淡定,激越而坦然,低調而平緩。一江碧水,繪就生態之美,呈現出“一江清水、兩岸青山”的生態宜居畫卷。在嘉陵江南充城區段的兩岸,一個個濕地公園如一顆顆璀璨的珍珠,光彩奪目。其中樹影婆娑,翠竹幽幽,綠草茵茵,花團錦簇,棧道、折橋、花廊、綠地交相呼應,風情萬種。一城山水,也涵養了一城文脈。南充,不僅在學界有“三國文化之源”的美譽,更是絲綢文化的“活化石”。古往今來,南充的人以桑葉為經、絲線為緯,由線到面,鋪展出一幅以桑蠶、絲綢為主題的精彩圖卷,傳承了“綢都”的美名。因為有了水,城市就有了靈性和清秀之美;因為有了山,城市就有了陽剛和雄渾之氣。站在棲樂山頂或萬卷樓和開漢樓的高處俯瞰,南充,這座有著2200多年建城史的歷史文化名城風光盡收眼底。近處的西河如玉帶環繞城市,遠處的嘉陵江煙波浩渺、悠長婀娜。在山上,人們雖聽不見潺潺的水流聲,卻能盡覽她們楚楚動人的身姿。山水相擁,城美人安。(乙),山中縈繞著南充的神韻。18.下列句子中的分號和文中畫橫線處的分號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內容有分量,盡管文章短小,也是有分量的;內容沒有分量,即使寫得再長也沒有用。B.他表面看似冷漠無情,對人不聞不問;但是實則內心溫暖,總在默默中為他人伸出援手。C.不管一個人如何偉大,也生活在一定的環境下;因此,個人的見解難免有某種局限性。D.特聘教授的崗位職責:一、講授學科的主干基礎課程;二、主持本學科的重大科研項目。19.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可以改寫成:“有時候,一艘游船會開來,笛聲悠長,陽光照在江水上,會泛起波紋。”從語義上看二者基本相同,為什么說原句表達效果更好?20.請在文中括號內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2個字。21.請用三個關鍵詞概括第三段南充山水的特點。(每個關鍵詞不多于4個字)22.市文旅局想打造城市名片,彰顯地域特色,挖掘城市精神。請你結合材料,為南充寫一段旅游推介詞。要求語言親和溫暖,新鮮活潑,有吸引力,至少運用一種修辭手法,60個字左右。【答案】18.A19.①原句用詞更加精準且富有詩意。“偶爾”“駛來”“和著”等詞的使用,更能將游船與笛聲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形成和諧的畫面,體現了一種不經意的美感。②原句的語序更加流暢且富有節奏感。原句“緩緩的、悠長的笛聲”通過定語后置的方式,使得句子更加緊湊且富有韻律感。③原句在描繪畫面時更加細膩且富有立體感。原句中的“那陽光映照下的江水便泛著柔亮的波紋”這一句式,將描述的重點放在了江水上,突出了江水的美麗和動人之處,更符合原句的整體氛圍和主題。20.甲:體味到嘉陵江的內涵(或“感受到嘉陵江的特點”)乙:水中滌蕩著南充的氣質(或“水邊流淌著南充的底蘊”)21.(示例)①生態之美;②風情萬種;③文化深厚;④山水相依;⑤清秀靈動;⑥雄渾陽剛。22.(示例1)南充,嘉陵江畔的璀璨明珠,絲綢之源,三國文化之都。來這里,聽江水低吟,品文化深韻,感受山水間的柔情與歷史的厚重。歡迎您,共賞南充之美!(示例2)南充邀您共赴一場文化與自然的盛宴!嘉陵江畔,聆聽歷史的回響;濕地公園,感受生態的和諧。來南充,體驗不一樣的風情與韻味!(示例3)南充,一座歷史與現代交織的城市。嘉陵江水流淌著千年的故事,絲綢之路起點銘記著輝煌的過往。來南充,感受歷史與未來的交匯點!【解析】【18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標點符號的能力。畫橫線句子中的分號用于分隔并列的分句,表示兩個分句之間的關系是并列。A.相同,用于復句內部并列關系分句之間的停頓。B.不同,用于非并列關系的多重復句中第一層分句(轉折關系)之間的停頓。C.不同,用于非并列關系的多重復句中第一層分句(因果關系)之間的停頓。D.不同,用于分項列舉的各項之間。故選A。【19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賞析句子表達效果的能力。①首先,原句用詞更加精準且富有詩意。與改句相比,“偶爾”更能體現出事件的偶然性和不經意的美感,相較于“有時候”更加貼切;“駛來”相較于“開來”,更能描繪出游船的動態美;“和著”相較于“笛聲悠長”的單獨描述,更能將游船與笛聲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形成和諧的畫面。②其次,原句中“緩緩的、悠長的笛聲”采用了定語后置的句式,這種語序使得句子更加緊湊,同時也增強了語言的韻律感。改寫句的語序較為普通,缺乏原句的節奏感和韻律美。③最后,原句在描繪畫面時更加細膩且富有立體感。原句通過“那陽光映照下的江水”這一描述,將讀者的注意力引向特定的畫面,并通過“泛著柔亮的波紋”這一細節描繪,使得整個畫面更加生動和立體。相比之下,改寫的句子在畫面描繪上稍顯平淡。【20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達之情境補寫的能力。甲處,根據語境和其后的冒號,后文詳細描繪了嘉陵江的特點和文化內涵,如胸懷、深度等。因此,這里應是對后面內容的總結或提煉,即體味或感受到嘉陵江的這些內涵或特點,可填與“體味到嘉陵江的內涵”或“感受到嘉陵江的特點”等相關的語句。乙處,根據語境,前文提到南充的山水美景和歷史文化,此處應是對這一美景和文化氛圍的總結或升華。后文又提到“山中縈繞著南充的神韻”,因此,這里應是與后文相呼應,表達出南充的山水都蘊含著其獨特的神韻。所以,可填與“水中滌蕩著南充的氣質”或“水邊流淌著南充的底蘊”等相關的語句。【21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達之提取關鍵詞的能力。第三段描述了嘉陵江南充城區段的生態美景。①“一江碧水,繪就生態之美”,展現了南充山水的自然生態之美。因此可用“生態之美”。②“樹影婆娑,翠竹幽幽,綠草茵茵,花團錦簇,棧道、折橋、花廊、綠地交相呼應,風情萬種”,表達了南充山水在風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