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歷史總復習專題二古代中國經濟的基本結構與特點專題整合_第1頁
高考歷史總復習專題二古代中國經濟的基本結構與特點專題整合_第2頁
高考歷史總復習專題二古代中國經濟的基本結構與特點專題整合_第3頁
高考歷史總復習專題二古代中國經濟的基本結構與特點專題整合_第4頁
高考歷史總復習專題二古代中國經濟的基本結構與特點專題整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專題整合(二)第1頁[綜合探究]一、古代中國經濟基本特點方面特點農業生產模式以鐵犁牛耕為主要耕作方式,以男耕女織為主要生產模式,以小農戶個體經營為主要經營方式,實施精耕細作手工業官營手工業、私營手工業、家庭手工業各種經營模式并存,但以家庭手工業最為普遍第2頁工商業作為農業經濟補充而存在,但曾長久居于世界領先地位經濟結構明朝中后期在農業經濟發展基礎上,孕育出資本主義萌芽經濟政策中國古代政府大多都采取重農抑商政策,在明清時期還采取“海禁”政策,限制了工商業和資本主義萌芽發展第3頁二、小農經濟VS自然經濟小農經濟是以家庭為生產、生活基本單位,精耕細作;自然經濟是相對于商品經濟而言,生產分散、規模小、技術落后、商品經濟不發達、自給自足。小農經濟產生于春秋戰國時期,含有封建主義、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三種社會屬性;在封建社會,小農經濟就等于自然經濟。自然經濟產生于原始社會,伴隨商品經濟發展、資本主義萌芽出現,在1840年鴉片戰爭后,因為外國資本主義入侵,開始瓦解。第4頁三、中國古代城市發展規律1.從城市功效看:唐以前城市主要是政治中心、軍事重鎮,其后城市經濟功效逐步超出政治功效。2.從商業活動看:政府對城市商業活動限制逐步放寬,如宋代打破坊市界限,且出現曉市、夜市。3.從數量和規模看:明清時期不但規模巨大商貿城市增多,而且還興起了一大批中小工商業市鎮,這些市鎮商業繁榮,人口密集。4.從地域分布看:城市地域分布與經濟重心南移展現對應改變;明清時,新興工商業市鎮大部分分布在江南地域。第5頁四、古代農耕經濟難以推進社會轉型四大原因1.政治原因:封建土地私有制極難實現社會財富積累及向商業資本轉化?!耙稚獭薄伴]關鎖國”政策妨礙了資本主義萌芽成長,既不能積累財富,也不能拓展海外市場、刺激資本擴張,難以推開工業化。2.經濟原因:自給自足小農經濟占主導地位,不利于商品市場擴大和農產品真正商品化。第6頁3.思想原因:以農立國經濟思想,造成民間資本不能成為工商業資本。4.科技原因:首先,中國古代科技成就多集中在與農業生產相關農學、天文歷法、數學等領域,使科技含有實用性、實踐性特點;另首先,小農經濟發展遲緩性也決定了古代科技不能發展為近代科技。第7頁[復習對策]一、掌握古代中國四大主要經濟政策1.工商食官:西周實施,官府嚴格控制工商業。2.坊市制度:宋代以前縣以上城市嚴格劃分坊市;宋代以來被打破,官府不再直接監視商業活動。3.重農抑商:產生于戰國,貫通于整個封建社會,明清時期妨礙了資本主義萌芽。4.閉關海禁:明代開始實施,清代前期愈加嚴格限制對外貿易,是中國落后于世界原因之一。第8頁二、了解明清商品經濟與社會政治、經濟、思想文化關聯1.政治上:商品經濟發展,沖擊著封建自然經濟,原來統治辦法已經不能維護封建制度,君主專制制度空前強化成為必定。2.經濟上:促進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產生與發展。3.思想文化上:產生了反對君主專制民主思想;理學走向僵化;小說、戲曲、繪畫等市民文藝繁榮。第9頁三、本專題考點中耕作技術、市發展和重農抑商為高頻考點。今年考綱調整后把“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