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合訂本2024-2025學年高中歷史第七單元古代中國的政治家與東西方的先哲第2講唐太宗與康熙帝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選修4_第1頁
浙江合訂本2024-2025學年高中歷史第七單元古代中國的政治家與東西方的先哲第2講唐太宗與康熙帝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選修4_第2頁
浙江合訂本2024-2025學年高中歷史第七單元古代中國的政治家與東西方的先哲第2講唐太宗與康熙帝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選修4_第3頁
浙江合訂本2024-2025學年高中歷史第七單元古代中國的政治家與東西方的先哲第2講唐太宗與康熙帝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選修4_第4頁
浙江合訂本2024-2025學年高中歷史第七單元古代中國的政治家與東西方的先哲第2講唐太宗與康熙帝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選修4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1第2講唐太宗與康熙帝考點內容要求層級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貞觀之治”出現的緣由c“貞觀之治”的主要表現b“貞觀之治”對中國古代社會發展的重大作用c統一多民族國家的捍衛者康熙帝平定三藩之亂和噶爾丹叛亂b統一臺灣和加強對蒙藏地區的管理b抗擊沙俄侵略b康熙帝在鞏固統一多民族國家中的作用c一、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1.“貞觀之治”出現的緣由(1)歷史:吸取隋亡教訓。(2)現實:唐太宗的思想和措施。政治方面擅長用人:選官不拘一格、用人揚長避短完善制度:完善三省六部制經濟方面實行養精蓄銳政策,不奪農時,推行均田制,輕徭薄賦法律方面以民為本,慎用刑罰(敬重生命,體現仁德,愛護勞動力)文化方面文德治國,崇儒尊孔;完善科舉制,提高進士科地位民族關系政策:民族同等,民族團結策略:“戰而后和”措施:①武力折服(戰而后和):629年,派兵戰勝東突厥,俘獲其首領;②設置機構:設羈縻府州,以突厥首領為都督、刺史,官職可世襲。設安西都護府管轄西域地區;③冊封:630年,接受“天可汗”的尊稱,冊封西北各族首領后嗣;④和親通婚:唐太宗派文成公主入藏與松贊干布和親,促進了民族融合對外交往方針政策:開放的政策:兼收并蓄的方針設置專職機構:鴻臚寺交往史實:①激勵外國商人到中國貿易、居住、做官、通婚;②對相隔較遠的國家遣使來唐,都復信答禮;③“示存異方之教”,景教、回教、摩尼教傳入;玄奘西游;④日本、朝鮮學習唐文化問題思索材料唐太宗以民為水,君為舟,認為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為人主,可不畏懼!思索唐太宗有哪些安民思想與措施?答案思想:“民惟邦本”,強調“存百姓”。措施:實行養精蓄銳政策,不奪農時;推行均田制,輕徭薄賦,減輕農夫負擔。2.“貞觀之治”的主要表現(1)政治清明,社會穩定,經濟復原和發展。(2)實行民族團結政策,民族關系和諧融洽。(3)對外溝通頻繁,與世界的溝通日益增多,中國文化也呈現出多元化色調。問題思索唐朝民族團結和發展的緣由有哪些?答案(1)唐朝作為我國歷史上的封建盛世時期,為大規模開展民族交往供應了物質條件。(2)唐朝高度發達的經濟文化,也對周邊各族具有強大的吸引力。(3)唐朝寬闊的疆域、發達的交通,都為中原與邊疆的溝通、溝通創建了有利條件。(4)唐朝實行開明的民族政策。二、康熙帝鞏固統一國家1.平定三藩之亂(1)平西王吳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擁兵自重,割據稱雄,嚴峻威逼清朝統治與國家的統一,后“三藩”起兵反清。(2)康熙帝親自指揮平叛,起用漢將,重用綠營,歷時八年,最終平定三藩之亂。2.統一臺灣(1)1681年,任用施瑯為福建水師提督,攻占澎湖,迫使鄭克塽降清。(2)設置臺灣府,使臺灣重新統一于中心政府管轄之下。3.平定西北叛亂(1)漠西蒙古準噶爾部噶爾丹妄圖分裂。(2)康熙帝三次親征,平叛取得成功。4.加強民族團結(1)崇尚儒家文化,復原開科取士,緩和了階級、民族沖突,加快滿族文化的發展步伐。(2)加強與蒙、藏民族的團結,特殊敬重喇嘛教。特殊提示平定三藩之亂、噶爾丹叛亂,鞏固了清朝統治,加強了中心集權,維護了國家統一,促進了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發展。5.抗擊沙俄侵略(1)背景:明末清初,沙俄不斷侵擾我國黑龍江流域,侵占尼布楚、雅克薩等據點,搶掠中國當地的少數民族。(2)過程①親自東巡,了解敵情,制定方略。②組織了兩次收復雅克薩之戰。③1689年,中俄雙方簽訂《尼布楚條約》,確定了中俄東段邊界,確定了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流域包括庫頁島在內的廣袤地區,都是中國領土。(3)意義:維護了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歷史相識康熙在平叛亂、御外敵、定邊疆等方面所實行的措施對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對抵制西方殖民者的侵略,對加強中心集權制度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1.印證教材觀點史料1“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故其種落皆依朕如父母。”——唐太宗史料2唐興,初未暇于四夷,自太宗平突厥,西北諸蕃及蠻夷稍稍內屬,即其部落列置州縣。其大者為都督府,以其首領為都督、刺史,皆得世襲。雖貢賦版籍,多不上戶部,然聲教所暨,皆邊州都督、都護所領,著于令式。大凡府州八百五十六,號為羈縻云。——歐陽修《新唐書》應用1兩則史料體現了唐太宗的民族政策,史料1體現了唐太宗同等的民族觀,史料2則是這一政策的詳細體現,唐折服突厥后,在其領地設置都督府進行管理,實行羈縻政策。史料3應用2說明《尼布楚條約》確定了中俄東段邊界,維護了中國的主權,兩則史料反映了康熙帝在維護國家統一方面所做出的貢獻。2.獲得材料信息史料1明趙弼:“太宗傳三百載之唐祚哉,太宗在位朝有賢良之宰輔,內有長孫之賢后,致治之美庶乎?成康秦漢以來皆莫及也。實天之時四夷入仕及朝貢者數百人皆痛哭剪發剺面割耳流血灑地,非有得于華夷之心而能然乎?史臣曰:秦漢以來功德兼隆一人而已。”應用1史料1如何評價唐太宗?唐太宗獲得這么高評價的緣由有哪些?唐太宗致治之美在材料中有何體現?答案評價:秦漢以來功德兼隆唯一人。緣由:有賢良宰相和皇后。體現:少數民族擁護,對外經濟文化溝通頻繁。史料2康熙帝在上諭中指出:“昔秦興土石之工,修筑長城。我朝施恩于喀爾喀,使之防備朔方,較長城更為堅實。”“秦筑長城以來,漢、唐、宋亦常修理,其時豈無邊患?明末我太祖統大兵長驅直入,諸路瓦解,皆莫敢當。可見守國在修德安民,民心悅則邦本得,而邊疆自固,所謂‘眾志成城’者是也。”——《清圣祖實錄》應用2康熙帝“施恩于喀爾喀”指的是什么?康熙帝怎樣看待兩個“城”?答案幫喀爾喀蒙古驅除噶爾丹,平定噶爾丹叛亂。“眾志成城”比長城更堅實。唐太宗在推動中國封建社會發展中的作用1.唐太宗統治時期,社會穩定,經濟發展,階級沖突緩和,這就為社會鼎盛局面的出現奠定了堅實的基礎。2.沿用均田制,實行租庸調制,留意減輕人民負擔,推動農業生產的發展。3.完善了隋朝開創的三省六部制和科舉制,對后世影響極為深遠。4.唐太宗擅長納諫和用人方面的突出優點,特殊是其醒悟的自我反省實力,成為古代封建君王的楷模和典范,他對以后歷朝的治國策略產生了深遠影響。5.唐太宗實行開明的民族政策,加強了同周邊各族之間的聯系,加強了民族團結,促進了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6.唐太宗對外來文化實行兼收并蓄的方針,對中外文化實行開放的政策,這使中國文化呈現出多元的色調,使中國的封建文化出現了旺盛的局面。全面評價康熙帝1.歷史貢獻(1)進步之處:締造和鞏固空前統一的多民族國家。①對內:平定三藩之亂、收復臺灣、平定噶爾丹叛亂,鞏固統一。②對外:擊退沙俄侵略,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3)康熙帝統治時期,政局穩定,領土廣袤,生產力有所復原和發展,農業經濟也趨于旺盛,出現了封建社會的盛世局面。所創盛世,是封建社會最終的盛世。他是中國封建社會晚期杰出的地主階級政治家。2.局限性:對內加強專制(文字獄、設南書房),對外輕視西方,起先推行閉關政策。世界歷史逐步進入資本主義時代,但是康熙帝未能緊跟時代潮流,中國和西方的差距不斷拉大,為后來西方侵略中國埋下了戰敗隱患。1.(2024·舟山高二檢測)為實現“君明臣廉”,唐太宗實行的措施有()①設置諫官②“內舉不避親,外舉不避仇”③以御史治吏④慎用刑罰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A解析設置諫官是通過自省、納諫防止或訂正決策失誤,故①正確;“內舉不避親,外舉不避仇”有利于選拔人才和清明政治的出現,故②正確;御史臺是唐代的最中學央監察機關,唐太宗留意以御史治吏,以制度約束官吏,故③正確;慎用刑罰面對的是全部人,并非針對“君明臣廉”,故④錯誤。綜合以上分析可知本題選A。2.晚年的唐太宗曾自我評價道:“濟育蒼生,其益多;平定寰宇,其功大;益多損少。”唐太宗的主要功績有()①重用人才,擅長納諫②文德治國,完善科舉③不奪農時,輕徭薄賦④修筑馳道,統一文字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答案A解析④是秦始皇的活動,可干脆解除,故答案為A項。故D項正確。3.(2024·杭州高二檢測)康熙帝和吳三桂斗智斗勇的故事曲折、艱難,至今在民間仍為人們所津津樂道。康熙帝和吳三桂等三藩之間的沖突斗爭,從清朝初期國內的局勢看應當屬于()A.滿漢民族間的沖突B.清王朝與明王朝殘余勢力的沖突C.清朝統治階級內部的沖突D.封建國家內中心政權與分裂割據勢力的沖突答案D解析從清初中國國內的狀況看,統一是大勢所趨。吳三桂等三藩是分裂國家的地方割據勢力,而康熙帝代表了維護國家統一的正義力氣。4.清朝統一臺灣時,“國家初設郡縣,管轄不過百余里,距今未四十年,而開墾流移之余,延袤二千里,糖谷之利甲天下”。(《臺灣府志》卷21)以上材料說明()①臺灣府的設置促進了臺灣經濟的發展②大陸移民是清朝開發臺灣的重要力氣③清朝時臺灣主要生產食糖和糧食④國家統一是臺灣發展旺盛的保證A.①②③ B.①③④C.①②④ D.①②③④答案D解析依據材料信息“國家初設郡縣,管轄不過百余里”“延袤二千里,糖谷之利甲天下”可知①③④正確;由“開墾流移之余”可知②正確。基于以上分析可知,本題選D。5.唐太宗、康熙帝都是富有遠見的政治家,尤其重視人才的選用,這是他們治國成功的重要條件。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治國家者,以人才為要……朕觀人必先心術,次才學,心術不善,縱有才學何用?——《清圣祖圣訓》卷23《任官》材料二為政之要,惟在得人,用非其才,必難致治。今所任用,必需以德行、學識為本……夫人雖稟定性,必需博學以成其道……人性含靈,待學成而為美。——《貞觀政要·崇儒學》材料三自古帝王多疾勝己者,朕見人之善,若己有之。人之行能,不能兼備,朕常棄其所短,取其所長。人主往往進賢則欲置諸懷,退不肖則欲推諸壑。朕見賢者則敬之,不肖者則憐之,賢與不肖則各得其所。人主多惡正直,陰誅顯戮,無代無之。朕踐祚以來,正直之士,比肩于朝,未嘗黜責一人。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故其種落皆依朕如父母……朕所以成今日之功也。——《資治通鑒·貞觀21年》請回答:(1)據材料一、二,概括唐太宗與康熙帝在選人、用人方面的相同觀點。(2)據材料二、三,歸納唐太宗治國成功的做法。結合所學學問,分析其產生的主動影響。(3)綜合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學問,評價古代帝王的用人觀。答案(1)觀點:治國,首先重在選人;選人重在德才兼備,以德為先。(2)做法:重視用人;寬以待人;人盡其才。(任答兩點)主動影響:政治清明;經濟發展;社會穩定;民族團結;文化旺盛;思想開放。(任答三點)(3)評價:古代帝王重視人才,德才兼備,人盡其才,寬以待人的做法值得確定,但須要醒悟相識其選拔人才的標準、路徑和用人的目的。(言之有理即可)課時作業一、選擇題1.唐太宗在《誡皇屬》中提到:“先賢有言:‘逆吾者是吾師,順吾者是吾賊。’不行不察也。”以下選項最能體現唐太宗這一思想的是()A.知人善任,虛懷納諫 B.以儒為師,大辦學校C.厚之以德,撫之以仁 D.輕徭薄賦,戒奢從儉答案A解析材料意思是要能容下不同的看法,而提出不同看法的人往往都是出于公心。B、C、D三項內容與題干信息不符。故A項正確。2.“夫治國如同栽樹,本根不搖,則枝葉茂榮。君能清靜,百姓何得擔心樂乎?”這反映了唐太宗()A.民貴君輕的思想 B.農業為本的思想C.君治為本的思想 D.強調“存百姓”的思想答案D解析解答本題在于把握住核心信息“本根不搖”“百姓何得擔心樂乎”等,結合所學學問可知,A項“民貴君輕”無從體現;B、C兩項屬于無關項,解除;材料體現確定的民本思想,D項符合史實和題意,正確。3.唐太宗曾多次說:“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為緩和水與舟的關系,他實行的相關措施有()①推行均田制②減輕賦稅③減輕刑罰④加強中心集權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A解析水與舟代表了人民與君主之間的關系,④是加強統治,沒有涉及人民,應解除。4.“朕聽政以來,以三藩及河務、漕運為三大事,夙夜廑念,曾書之宮中柱上。”康熙帝的這番話表明()A.“三藩”漸漸成為抗衡中心的地方割據勢力B.維護民族團結是康熙帝面臨的重大任務C.康熙帝面對“三藩之亂”確定用武力平叛D.維護國家主權是康熙帝面臨的重大任務答案A解析由材料信息“夙夜廑念”可知三藩勢力已危及到中心集權的加強。5.(2024·麗水高二檢測)清朝康熙帝說:“賦斂日繁,而民心渙散。”“與民休息,道在不擾。”“欲使群生樂利,比戶豐盈,唯頻減賦。”這反映出康熙帝已接受儒家文化中的()A.克己復禮的主見 B.以民為本的思想C.為政以德的思想 D.天下為公的主見答案B解析材料中的“與民休息”“欲使群生樂利”等信息體現了康熙帝重民、以民為本的思想,故本題選B。其他選項在材料中沒有體現。6.“四月天山路,今朝瀚海行。積沙流絕塞,落日度連營。戰伐因聲罪,馳驅為息兵。敢云黃屋重?辛苦事親征。”這首詩寫在()A.平定噶爾丹叛亂之時B.平定“三藩叛亂”后C.收復雅克薩之后D.平定大小和卓叛亂后答案A解析從詩中可以干脆獲得的信息是:地點是天山及沙漠地區,發生了戰事,皇帝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