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高中生物第一章生物科學和我們教案蘇教版必修2_第1頁
2024高中生物第一章生物科學和我們教案蘇教版必修2_第2頁
2024高中生物第一章生物科學和我們教案蘇教版必修2_第3頁
2024高中生物第一章生物科學和我們教案蘇教版必修2_第4頁
2024高中生物第一章生物科學和我們教案蘇教版必修2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1-生物科學和我們一、糧食問題1.二戰后世界糧食生產狀況eq\a\vs4\al(國別)eq\a\vs4\al(內容)eq\a\vs4\al(項目)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人口占世界人口1/4占世界人口3/4糧食產量占世界的1/2占世界的1/2特點人均產糧多、消費少人均產糧少、消費多2.我國糧食生產狀況及產生緣由3.科學合理地應用現代農業生物技術(1)作用在徹底解決資源匱乏、環境惡化、糧食短缺和疾病肆虐等方面發揮重大作用。(2)轉基因技術發展歷史誕生→1983年,世界上第一個轉基因植物培育勝利↓發展→世界首例轉基因產品——延熟保鮮番茄,1993年在美國批準上市二、科學思維的過程[連線]1.推斷下列說法的正誤(1)發達國家人口少、人均糧食多、消費少。(√)(2)我國雖然人口眾多,但地大物博,糧食問題并不嚴峻。(×)(3)現代農業生物技術誕生的標記是延熟保鮮番茄的勝利上市。(×)(4)現代農業生物技術的發展帶來了顯著的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5)水稻耐寒、耐鹽堿基因是我國獲得的具備自主學問產權的基因。(√)(6)脊索動物和脊椎動物可能起源于一個共同的祖先。(√)2.選擇正確答案(1)糧食問題是當今世界面臨的重要問題之一,我國在這方面面臨的重要問題是()A.糧食生產過多B.糧食供應與消耗不平衡C.人口增長過快,缺糧問題日益嚴峻D.開墾森林過少,致使農田削減解析:選C我國人口占世界人口的22%,而耕地僅占世界耕地的7%,由于人口快速增長,使我國面臨糧食短缺這一嚴峻問題。(2)下列關于推理探討的有關說法中,錯誤的是()A.推理是依據現象提出合理的假設過程B.通過推理所得結論必需是完全正確的C.推理過程必需符合基本的邏輯關系D.通過對現象的推理可得出多種結論解析:選B推理是對視察到的現象所作出的說明,即是一種合理的假設,由推理所得到的結論既可能是正確的,也可能是錯誤的,這就須要通過試驗加以驗證。一、糧食問題1.我國糧食短缺的緣由分析2.應對糧食危機的現實措施(1)實行安排生育,限制人口增長。(2)愛護和治理環境,防止環境惡化。(3)削減建筑用地。(4)培育和推廣轉基因作物。二、現代農業生物技術及其應用1.現代農業生物技術的價值(1)經濟效益:轉基因作物產品交易額持續大幅增長。(2)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①肯定程度上使作物擺脫了土壤和氣候條件的限制。②極大地提高了農作物產量,削減了環境污染。③提高了農作物的養分價值,如維生素含量的提升等。2.轉基因技術及其應用(1)轉基因技術的概念:依據人們的意愿,把一種生物的某種基因提取出來,加以修飾改造,然后放到另一種生物的細胞里,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遺傳性狀。(2)應用:①改良動植物品種。②制造“工程菌”生產藥物。3.轉基因技術的利與弊轉基因技術利的方面轉基因技術的弊端①經濟效益明顯——轉基因作物產品交易額持續大幅增長②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明顯a.肯定程度上擺脫土壤和氣候條件的限制b.削減環境污染c.提高農作物的產量和養分價值①創建新的危害物種——雜種病菌②基因污染——既污染環境又很難清除③轉基因食品存在平安隱患④造成當地生態平衡破壞——如外來物種的入侵三、科學思維的過程

[例1]下表為世界各洲的糧食狀況。世界亞洲非洲拉丁美洲北美洲歐洲大洋洲糧食(億噸)18.357.750.731.033.924.660.26人均糧食(千克/人)38227413326614846051083(1)從上表的數據分析能得出糧食問題存在怎樣的嚴峻現象?(2)糧食危機產生的主要緣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3)現代農業生物技術的誕生為解決糧食問題指明白方向,它的發展為社會創建了明顯的經濟效益、________和________。[解析](1)表中信息顯示就人均糧食而言,北美洲、大洋洲人均量與非洲、亞洲差距非常懸殊,從而揭示糧食地區生產、消費不均的嚴峻現象。(2)導致糧食危機的主要緣由是人口增長、資源短缺及環境惡化等。(3)現代農業技術的發展可為社會創建重要的經濟、社會及生態效益。[答案](1)世界糧食存在著嚴峻的地區生產、消費不均現象(2)人口增長資源短缺環境惡化(3)社會效益生態效益[例2]轉基因技術在植物品種改良方面應用廣泛,其中一項轉基因技術是改造CO2固定酶,其目的是()A.提高光合作用效率B.延長果實的貯存期C.培育作物新品種D.提高植物的抗性[解析]改造CO2固定酶,能提高植物對CO2的固定效率,從而提高光合作用效率。通過轉基因技術抑制乙烯形成酶基因的表達可以延長果實的貯存期。提高植物的抗性是通過將抗性基因(抗蟲、抗除草劑、抗旱、抗澇、抗鹽等基因)轉入植物,并使之表達來實現的。[答案]A———————————————[課堂歸納]——————————————————[網絡構建][關鍵語句]1.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在僅占世界7%的耕地上養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2.1983年,世界上第一個轉基因植物的培育勝利標記著現代農業生物技術的誕生。3.現代農業生物技術的發展為社會創建了明顯的經濟效益,也帶來了可觀的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4.科學思維的基本過程包括:視察、推理、分類、建立模型和溝通。5.脊索動物包括原索動物(半索動物、尾索動物和頭索動物)和脊椎動物。6.“澄江動物化石群”說明:脊索動物和脊椎動物可能起源于一個共同的祖先;真正脊椎動物的進化可能是從海口蟲起先的。學問點一、糧食問題及現代農業生物技術1.據預料,2030年我國人口將達到16億,全國年需糧食將達到7.2×1012~8.0×1012kg,糧食缺口巨大。解決此問題的較好方法是()A.極大提高糧食的單產量B.限制人口和愛護耕地C.以肉類食品代替糧食D.大量進口糧食答案:B2.為了解決糧食生產和環境愛護問題,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當前科學有效的途徑是()①合理開發海洋,找尋新的糧食資源②限制人口增長,協調人與自然和諧發展③增加化肥和農藥的運用,提高作物產量④開荒辟地,圍湖造田,擴大糧食種植面積⑤利用現代生物技術,培育具有較高光合作用效率的作物新品種A.①②③B.①②⑤C.①③④D.③④⑤解析:選B可持續發展是生態、經濟、社會三位一體的發展,是指生態、經濟和社會三者的協調發展。包括削減化肥和農藥的運用,不得隨意改造、破壞生態環境,還包括限制環境污染和改善環境質量,愛護生物多樣性,保證以可持續發展的方式運用可再生資源。學問點二、科學思維的過程3.下列有關科學思維過程的說法,錯誤的是()A.科學思維的起點是視察B.推理是對所視察到的現象做出的說明C.建立模型是用實物直觀地反映真實物體的形態或三維結構,而無法表現事物活動的規律D.分類法可使很多雜亂的信息變得清楚,是總結歸納的有效手段解析:選C科學思維的基本過程是:視察→推理→分類→建立模型→溝通,所以科學思維的起點是視察。建立模型是用畫圖、列表等表現手段來顯示事物或過程,能夠描述事物活動的規律。4.把某些特征相像的物體歸類到一起的邏輯方法稱作()A.比較B.歸納C.分類D.求異解析:選C將某些特征相像的物體歸類到一起的邏輯方法稱作分類。5.達爾文依據克格倫島上的甲蟲有近半數是無翅或殘翅的,得出海風對甲蟲有“選擇”作用的結論。達爾文運用的探討方法主要有()A.分類、視察B.視察、建立模型C.視察、溝通D.視察、推理解析:選D達爾文有目的、有安排地收集了關于克格倫島上甲蟲翅的信息,屬于視察;在視察之后,他又將島上甲蟲翅的特異現象和海風聯系起來,這是推理。6.下面為“探究光照強度對光合作用強度的影響”的過程。方法:(1)將一枝黑藻放在水中,裝置如圖所示。(2)變更燈泡與黑藻之間的距離,同時通過視察計算出在不同距離的燈光下,黑藻每分鐘釋放的氣泡個數。視察并記錄結果如表所示:燈與燒杯之間的距離(cm)102030405060708090100氣泡數(個/分鐘)161386543210請指出上述探究的科學思維過程。解析:科學思維的一般過程包括:視察→推理→分類→建立模型→溝通。但并不是一成不變的模式,要視詳細的問題敏捷應用。答案:詳細的思維過程如下:(1)視察:通過設計試驗,視察在不同光照強度下光合作用強度的變更,獲得相關數據。(2)推理(原理):①氣泡計數法是中學試驗探討光照強度對光合作用強度影響的較好方法。變更燈與燒杯之間的距離的目的就是變更光照強度,通過計算黑藻放出氣泡速率推想光合作用強度的強弱。②隨著燈與燒杯之間距離的減小,黑藻所受的光照強度增加,每分鐘釋放的氣泡數增多,說明在燈光照耀下,隨著光照增加(肯定范圍內)光合作用強度增加。(3)建立模型:以光照強度為橫坐標,以光合作用強度為縱坐標建立坐標系,繪制光照強度影響光合作用強度的曲線。(4)結論:光照強度影響光合作用。在肯定的范圍內隨著光照強度的增加,光合作用漸漸增加,當光照強度達到肯定程度后,光合作用達到最大值,不再隨光照強度的增加而增大。(時間:25分鐘;滿分:50分)一、選擇題(每小題3分,共33分)1.下列對世界糧食現狀的敘述不正確的是()A.糧食生產的增長速度快于人口的增長速度B.世界人均糧食產量呈現衰退趨勢C.占世界人口1/4的發達國家生產的糧食占世界的1/2D.占世界人口3/4的發展中國家生產的糧食也只占世界的1/2解析:選B由于經濟發展和現代農業技術的應用,世界人均糧食呈增長趨勢,但安排不均衡;糧食生產的增長速度快于人口的增長速度。2.以下農業上的科技成果不屬于基因工程產品的是()A.抗蟲棉B.金大米C.延熟保鮮番茄D.試管牛解析:選D抗蟲棉是科學家把從蘇云金桿菌中提取的抗蟲基因導入棉花細胞的DNA中培育而成的。金大米是菲律賓國際水稻探討所通過轉基因技術獲得的新品種。延熟保鮮番茄是世界首例轉基因產品。而試管牛屬于動物細胞工程范疇。3.將不同蛋白質分子的某種氨基酸的比例用坐標柱形圖表示出來,與科學思維有關的環節是()A.建立模型B.分類C.視察D.溝通解析:選A建立模型是用來顯示事物或過程的表現手段,如畫圖、列表等;分類是把某些特征相像的事物歸類到一起的邏輯方法;視察是指用一種或多種感官去收集有關信息;溝通就是與他人交換看法,共享信息的過程。4.發達國家產糧及消費狀況是()A.產糧多,消費多B.產糧少,消費多C.產糧多,消費少D.產糧少,消費少解析:選C發達國家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4,生產的糧食占世界的1/2,人均產糧多,消費少。5.下列屬于科學思維中的建立模型過程的是()A.將化石按年頭排放B.開會提出探討的設想C.繪制生態系統組成示意圖D.達爾文發覺甲蟲無翅或翅不發達解析:選C建立模型是用來顯示事物或過程的表現手段,如畫圖、列表等。6.若利用轉基因技術培育能固氮的水稻新品種,其在環保上的重要意義是()A.削減氮肥的運用量,降低生產成本B.削減氮肥的運用量,節約能源C.避開過多運用氮肥引起環境污染D.改良土壤結構解析:選C利用轉基因技術獲得的能固氮的水稻新品種在環保上的重要意義是削減氮肥運用量,避開過多運用氮肥,造成環境污染。7.[多選]下列有關轉基因的成果及應用的說法正確的是()A.用轉基因方法培育的抗蟲植物也能抗病毒B.轉基因番茄的上市標記著現代農業生物技術的誕生C.假如日常以轉基因的金大米為食,可削減夜盲癥的發生D.在農業上主要是應用轉基因技術培育高產、穩定、品質優良和具有抗性的作物解析:選CD用轉基因的方法培育的抗蟲植物一般只能抗昆蟲,不能抗病毒。1983年世界上第一個轉基因植物的培育勝利,標記著現代農業生物技術的誕生,而轉基因番茄在1993年才在美國批準上市。由于轉基因的金大米富含胡蘿卜素,胡蘿卜素在人體內可以轉化為維生素A,而夜盲癥是由于缺乏維生素A所致。目前在農業上主要是應用轉基因技術培育高產、穩定、品質優良和具有抗性的作物。8.如圖是依據不同的標準對四種生物進行的不同分類,其中分類標準不正確的是()A.有無染色體B.有無細胞壁C.有無核糖體D.有無線粒體解析:選C本題考查對分類方法的理解和運用。無論是真核細胞還是原核細胞,細胞內都能合成蛋白質,所以它們都有核糖體。9.下列對視察的表述,不正確的是()A.當你用一種或多種感官去收集有關信息時,就是在視察B.視察和思維活動是緊密結合的C.通過視察得到的信息稱之為證據或數據D.視察不能借助其他儀器設備的幫助,否則就不叫視察解析:選D科學視察是指有目的、有安排地和思維活動緊密結合的考察探討方法。視察通常需借助各種儀器設備,要求必需真實、精確,即必需照實地反映所感知的事物。我們平常用一種或多種感官收集相關信息時,就是在視察,而通過視察得到的信息稱之為證據或數據。10.為驗證光是植物生長發育的必要條件,設計如下試驗:選擇生長狀況一樣的小麥幼苗200株,隨機均分為試驗組和比照組,分別處理并預期結果。下面是關于試驗組或比照組的處理方法和預期結果的幾種組合,其中正確的是()①試驗組②比照組③黑暗中培育④在光下培育⑤生長良好⑥生長不良A.②③⑤B.①③⑥C.①④⑤D.②④⑥解析:選B試驗的變量為植物是否受到光照,試驗組為在黑暗中培育,現象為植物生長不良。二、非選擇題(共17分)11.(7分)依據圖示和生物進化的學問回答下面的問題:(1)該圖為脊椎動物起源與進化簡圖,事實上這是一種()A.視察B.推論C.建立的進化模型D.分類(2)依據圖示,你可以得出什么結論?解析:(1)題中圖示是一個脊椎動物起源與進化的模型,通過這個模型可以更精確地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