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大慶市紅崗區鐵人中學2025年高考壓軸卷語文試卷含解析_第1頁
黑龍江省大慶市紅崗區鐵人中學2025年高考壓軸卷語文試卷含解析_第2頁
黑龍江省大慶市紅崗區鐵人中學2025年高考壓軸卷語文試卷含解析_第3頁
黑龍江省大慶市紅崗區鐵人中學2025年高考壓軸卷語文試卷含解析_第4頁
黑龍江省大慶市紅崗區鐵人中學2025年高考壓軸卷語文試卷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黑龍江省大慶市紅崗區鐵人中學2025年高考壓軸卷語文試卷注意事項:1.答題前,考生先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清楚,將條形碼準確粘貼在考生信息條形碼粘貼區。2.選擇題必須使用2B鉛筆填涂;非選擇題必須使用0.5毫米黑色字跡的簽字筆書寫,字體工整、筆跡清楚。3.請按照題號順序在各題目的答題區域內作答,超出答題區域書寫的答案無效;在草稿紙、試題卷上答題無效。4.保持卡面清潔,不要折疊,不要弄破、弄皺,不準使用涂改液、修正帶、刮紙刀。1、閱讀下面作品,完成下面小題。秋風二首(其二)杜甫秋風淅淅吹我衣,東流之外西日微。天清小城搗練急,石古細路行人稀。不知明月為誰好,早晚孤帆他夜歸。會將白發倚庭樹,故園池臺今是非。1.下列各項中,最適合本詩歸入的一項是()。A.感時懷人 B.山水田園 C.懷古諷今 D.羈旅情懷2.下列對本詩語言風格概括得最準確的一項是()。A.溫婉自然 B.清新細膩 C.沉郁頓挫 D.豪放悲慨3.你認為本詩的哪一聯抒發感情最濃?請對其進行賞析。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朱自清先生的《論雅俗共賞》最早于1948年上半年由觀察雜志社出版,書中其收關于文藝的論文十四篇,有三分之一是談詩歌的,主要是談朗誦詩。先生對新詩創作有個基本觀點,即詩歌語言固然應當通俗易懂,明白如話;但更主要的是新詩必須有節奏。蓋中國傳統詩歌與音樂有密切關系,而“節奏”是從音樂來的;盡管新詩與音樂已沒有直接關系,卻也不能沒有節奏。既稱為詩,總要讀來朗朗上口,因此節奏是不能缺少的。這本書中談詩歌的文章大抵從不同角度來闡釋并論證這個觀點。書中力作當推《論雅俗共賞》和《論逼真與如畫》。這里我想著重談談《論雅俗共賞》。先生撰寫論文,經常結合中國文學史的發展脈絡來談問題,此文自不例外。這篇論文的觀點是有傾向性的,即以古今的名著名篇為例,要求今后的作者能照顧到廣大讀者層面。也就是說,文學作品不能只供文化程度高的讀者閱讀,而應該爭取多數人(即一般文化水平的人)都能欣賞,這樣的作品才能傳之永久。這就是我對先生論“雅俗其賞”的粗淺理解。其實我以為,雅與俗并非彼此不能相容的矛盾對立面,其間更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在先秦文學中,《詩》三百篇應該是最古老也最典雅的作品了,但其中“國風”和“小雅”兩大類,有不少作品最初也應該是比較通俗的,且曾在民間廣為流傳。后來經過上層文化人進行加工,才成為文學史上的經典之作。《楚辭》中的《九歌》也是這樣。其后的漢魏樂府、五七言詩以及詞、曲,散體文中的話本等,其發展過程亦大抵如是,不妨說都是由俗變雅,或先俗后雅的。清末譴責小說,如《官場現形記》《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等,在當時不過是流行一時供人消遣的“閑書”,現在則成為近代文學史中必須予以評價的古典名著。可見“雅”與“俗”只是相對而言,不宜劃分得太刻板、太絕對。如果從讀者這方面說,則從俗到雅,實即“在普及的基礎上提高”,主要還是希望廣大群眾的文化素質和鑒賞能力從低水平向高水平發展。當前有一種風氣,強調屬于古典范疇的文藝作品非經過人為的改動不可,即使是已被公認為經典之作,如小說中的《西游記》《紅樓夢》或戲劇中的《牡丹亭》《桃花扇》也要對它們妄施斧斤。理由是不“改刀的話就不算“與時俱進”,并認為群眾也看不懂。我則認為,這是不科學的,也是行不通的。真正的經典作品,不下苦功夫是讀不懂的。試問,誰敢擅改屈原的《離騷》《天問》以及魯迅的《野草》呢?成功的作家和藝術家是有責任提高讀者和觀眾的鑒賞能力和藝術水平的,而不是隨意遷就讀者和觀眾的低水平,從而降低作品的質量或擅改傳世已久的經典之作。如果拿“雅俗共賞”做擋箭牌,而一味迎合時尚的低級趣味,最終是會葬送我們一切文學藝術創作的前途的。一部成功的文學藝術作品能產生“雅俗共賞”的效果,乃是品位很高的美學境界,是一般人很難做到的。不能由于作者水平低或演員的藝術表現力不足,寫不出或演不出達到一定水平的作品和劇目,便以“雅俗其賞”為借口而替自己文過飾非。在當前這種社會浮躁風氣下,在文化滑坡日益嚴峻的形勢下,請讀者耐心讀一讀朱自清先生這本《論雅俗共賞》舊著,竊以為是大有好處的。(選自吳小如《<論雅俗共賞>前言》,有刪減)1.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理解與分析,正確的一項是A.文本第一段最后一句的“這個觀點”指的是“新詩語言必須要有節奏”的基本觀點。B.朱自清在《論雅俗共賞》一文中指出,文學作品應重點照顧一般文化水平的讀者。C.《詩經》《楚辭》等經典作品都經歷了由俗到雅的演變歷程,這與上層文人的加工有關。D.“在普及的基礎上提高”即提高廣大讀者的文化素質和鑒賞力,而非一味地遷就讀者水平。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文章首先介紹文集基本內容,然后主要就其中一篇文章談自己的理解和深入思考。B.作者在闡述“雅俗并非矛盾對立”這一看法時,主要運用事例和引用等論證方法。C.文章主要從文學史發展和讀者鑒賞兩方面,闡釋了作者對“俗”與“雅”的認識。D.這篇前言體現作者鮮明的觀點和寫作動機,文末點明舊著再版的價值和現實意義。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詩歌與音樂有關,因此朗誦詩歌時需關注詩歌的節奏,充分體現詩歌的美感。B.清末譴責小說在當時是閑書,在今天成為經典名著,說明由俗變雅是一種常態。C.要讀懂屈原、魯迅的作品,讀者需下一番苦功夫,而不能寄希望于人為的改動。D.追求雅俗共賞的境界,既要考慮讀者的接受水平,也要致力于高質量的文藝創作。3、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城市消失的鳥群邱紅根傻根娘瞇著眼睛在陽臺上曬太陽。陽臺很大,掛滿了香腸、豬蹄子、腌魚等年貨。按以往的經驗,進入臘月,傻根娘便準備忙碌了。還是五年前,傻根娘在兒子這里住過一段時間。那次也是在冬天。一進臘月,城里人也開始“忙年”了。傻根媳婦是個能持家的能干人。進了臘月,兒子陽臺上便掛滿了年貨。這些東西——腌雞鴨魚、香腸、豬蹄子都是要在陽臺上晾干的,否則就會長出霉斑。臨出門兒媳婦交代,“媽,您幫忙照看一下陽臺上的年貨,城里的鳥蠻狠。”兒子的房子很大,陽臺也大,占了一面墻。陽臺原本是用玻璃封了的。玻璃外面又罩著一層防盜網。因為陽臺上的年貨需要晾干,封了的玻璃窗要打開,讓陽光和風灌進來。那時候,城市里鳥可真多。這些鳥都是被陽臺上的香腸的香味吸引來的。麻雀、八哥、烏鴉、藍鵲是傻根娘叫的出名字的,還有很多傻根娘叫不出名字。這些鳥總是趁人不注意,飛進防盜網,飛上陽臺,在香腸上啄個洞就飛走了。最討厭的是麻雀,這小東西灰頭灰腦的,一來就是一群。那年的整個臘月,傻根娘就坐在陽臺上趕鳥。傻根娘不識字,看不懂電視。兒子家里的東西都是電氣化,家務活插不上手,來到城里,傻根娘就覺得渾身不自在。兒子兒媳工作忙,每天都早出晚歸的,孫子在外地上大學。兒子兒媳出門后,偌大的一個房子,沒有一個可以說話的對象。傻根娘就覺得自己是一只關在籠子里的鳥,相當地孤單。在城市鄰居之間從來不說話不來往,這點可真比不上鄉下,一出門,整個村子都是熟人,這里站站那里瞅瞅,一天時間就這么過去了。在城市傻根娘總覺得自己是個多余的人。時間一晃就是五年。這次,傻根娘是不得不隨兒子來到城里的。去年傻根他爹去世后傻根娘覺得鄉村再沒有值得牽掛的,才答應隨傻根來到城市。兒子是村里走出的第一個大學生,畢業后留到了城里,后來取了個城里媳婦,在城里安了家。傻根是一個孝順的孩子,傻根爹沒去世時,傻根多次說,“媽,你們就不種地了,到城市里來吧!兒子能養活你們。您和爸爸這么大年紀,也該享清福了。”對兒子的要求傻根娘總是不答應。傻根娘是個明白人,她不答應兒子是有自己的想法的。雖然兒媳婦很孝順,但“媳婦和婆婆原本就是天敵”,——這可是書上說的。再孝順的媳婦和婆婆待時間長了,也會鬧出矛盾。“就是牙齒和嘴唇也有打架的時候呢!”。再說懶散慣了的傻根娘可受不了城市的局促。因此無論傻根怎么做工作,傻根娘就是不松口,一直和傻根爹在鄉下侍弄他家的一畝三分地。在城市的這些日子,兒媳婦什么事情都不讓傻根娘干。勤勞了一輩子的傻根娘便覺得渾身不自在,就一直盼望著進入臘月。希望自己能像五年前一樣,在陽臺上趕鳥,體現一下自己的“存在價值”。在隱秘的內心深處,傻根娘已經把鳥當作自己的一份期待,一份渴望,一份堅守。現在,傻根娘躺在陽臺的寬大藤椅上,眼睛瞇成一條線。陽臺上的香腸,散發出好聞的香味,傻根娘愛聞這種香氣,這種香氣仿佛是一種誘惑,人都受不了何況鳥。今年卻出乎意外,沒有一只鳥飛進陽臺啄食。這倒是讓傻根娘很是失望。傻根娘不知道城市的鳥群都飛到哪里去了?太陽病怏怏地掛在天空,風中流動著一種發霉的味道。傻根娘瞥見陽臺上的甜香腸的表面蒙上了一層淡淡的霉斑,特別是在香腸皺褶處更明顯。傻根娘知道這霉斑是有毒的,需要被清除。想到這一層,傻根娘顫微微地去廚房拿塊抹布,把一根根甜香腸表面的霉斑耐心地輕輕擦拭……做完這項工作,傻根娘真的累了。她吃力地躺在藤椅上,她想,自己真的老了,不中用了。跨過年,傻根娘就進八十七歲了。(選自《天池小小說》2016年第7期)1.下列對這篇小說思想內容與藝術特色的分析和鑒賞,最恰當的兩項是()A.傻根媳婦是個能持家的能干人,這從她每年都早早地備好年貨即可看出,且她在家中的地位很高,傻根只好事事都聽她的意見。B.小說第三自然段對傻根家陽臺的介紹,既承接上文傻根媳婦要傻根娘照看年貨的事情,又引出了下文傻根娘在陽臺趕鳥的事件。C.小說中寫傻根家里的東西都是電氣化,傻根娘連家務活插不上手,主要是突出了城里人生活水平高,與農村落后的經濟構成對比。D.傻根娘本來一直不愿到城里來住,認為自己和媳婦合不來,后來發現傻根與傻根媳婦對她都很孝順,于是才答應隨傻根來到城市。E.小說對傻根娘的動作、神態、心理活動等描繪非常到位,尤其是通過對她的心理活動的刻畫從而體現了傻根娘的生活狀態。2.小說第四自然段寫了什么內容?有什么作用?3.你從這篇小說中領悟到了什么?請根據文中材料與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4、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范仲淹字希文,少有志操。之應天府,依戚同文學。晝夜不息,冬月憊甚,以水沃面;食不給,至以糜粥繼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晏殊知應天府,聞仲淹名,召置府學。嘗推其奉以食四方游士,諸子至易衣而出,仲淹晏如也。天圣七年,章獻太后將以冬至受朝,天子率百官上壽。仲淹極言之,且曰:“奉親于內,自有家人禮,顧與百官同列,南面而朝之,不可為后世法。”且上疏請太后還政,不報。時呂夷簡執政,進用者多出其門。仲淹上《百官圖》,指其次第曰:“如此為序遷,如此為不次,如此則公,如此則私。況進退近臣,凡超格者,不宜全委之宰相。”夷簡不悅。葛懷敏敗于定川賊大掠至潘原關中震恐民多竄山谷間仲淹率眾六千由邠涇援之聞賊已出塞乃還。始,定川事聞,帝按圖謂左右曰:“若仲淹出援,吾無憂矣。”奏至,帝大喜曰:“吾固知仲淹可用也。”進樞密直學士。仲淹以軍出無功,辭不敢受命,詔不聽。帝方銳意太平,數問當世事,仲淹皇恐,退而上十事。天子方信向仲淹,悉采用之,宜著令者,皆以詔書畫一頒下;獨府兵法,眾以為不可而止。仲淹內剛外和,性至孝,以母在時方貧,其后雖貴,非賓客不重肉。妻子衣食,僅能自充。而好施予,置義莊里中,以贍族人。泛愛樂善,士多出其門下,雖里巷之人,皆能道其名字。死之日,四方聞者,皆為嘆息。為政尚忠厚,所至有恩,邠、慶二州之民與屬羌,皆畫像立生祠事之。及其卒也,羌酋以數百人,哭之如父,齋三日而去。初,仲淹病,帝常遣使賜藥存問,既卒,嗟悼久之。又遣使就問其家,既葬,帝親書其碑曰“褒賢之碑”。(節選自《宋史·列傳第七十三》,有改動)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葛懷敏敗于定川賊/大掠至潘原/關中震恐/民多竄山谷間/仲淹率眾六千/由邠涇援之/聞賊已/出塞乃還。B.葛懷敏敗于定川賊/大掠至潘原/關中震恐/民多竄山谷間/仲淹率眾六千/由邠涇援之/聞賊已出塞/乃還。C.葛懷敏敗于定川/賊大掠至潘原/關中震恐/民多竄山谷間/仲淹率眾六千/由邠涇援之/聞賊已/出塞乃還。D.葛懷敏敗于定川/賊大掠至潘原/關中震恐/民多竄山谷間/仲淹率眾六千/由邠涇援之/聞賊已出塞/乃還。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字”是古代的中國人在姓名之外的別名,由父母或師長來取。古時男子20歲時取字。B.“冬至”是中國農歷中介于小寒和大寒之間的一個重要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C.“親”一般指有血統或婚姻關系的人,在中國古代可以指父母,也可以指親戚。D.“疏”是奏議的一種。奏議是古代臣屬進呈帝王的奏章的總稱,包括奏、議、疏、表等。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范仲淹讀書勤奮。在應天府讀書期間,晝夜不停地刻苦學習,冬天讀書疲倦了,就用冷水澆臉。經常吃不飽,一般人不能忍受的困苦生活,范仲淹卻從不叫苦。B.范仲淹崇尚簡樸生活。在家里時,如果沒有客人來,吃飯時不會有兩個葷菜。妻兒的飯食僅夠充饑。他要求自己的幾個兒子不能穿華貴的衣服出門,出門前要換衣服。C.范仲淹深得皇帝信賴。定川兵敗時,皇帝堅信只要范仲淹出馬,事情就能得到解決。皇帝對范仲淹陳述的十條建議,全部認同。D.范仲淹深受百姓愛戴。得到他死的消息,老百姓都替他嘆惜。邠州、慶州的老百姓和眾多的羌族部落,在范仲淹活著時就為他建立祠堂,掛上他的畫像來祭祀他。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況進退近臣,凡超格者,不宜全委之宰相。(2)及其卒也,羌酋以數百人,哭之如父,齋三日而去。5、閱讀下面這首明詩,完成下面小題。送謝武選少安犒師固原因還蜀會兄葬謝榛天書早下促星軺,二月關河凍欲消。白首應憐班定遠,黃金先賜霍嫖姚。秦云曉渡三川水,蜀道春通萬里橋。一對郫筒腸欲斷,鹡鸰原上草蕭蕭。(注)①謝少安,是作者謝榛的好朋友,四川射洪人。②固原:明代“九邊”之一,為甘肅的邊防重鎮。星軺:皇上所派使者乘坐的馬車。④鹡鸰,鳥名,喻兄弟。1.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首聯交代謝少安“犒師固原”始因、時間、地點以及天氣情況,渲染了謝少安此時的心情。B.頷聯使用借古喻今的手法,以“憐”字為點睛之筆,抒發了對戍邊官兵的敬佩和贊美之情。C.頸聯實寫了謝少安從甘肅入蜀地的情形,將自古以來“難于上青天”的蜀道寫得輕巧通達。D.本詩將題意逐層安放,內容繁多卻井井有條,一氣貫通,有神無跡,氣象雄渾,情真意切。2.同為送別詩,本詩與《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相比,所表達的情感有何不同。6、補寫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駑馬十駕,__________。(荀子《勸學》(節選))(2)蘇子愀然,___________,而問客曰:“何為其然也?”(蘇軾《前赤壁賦》)(3)_________,百年多病獨登臺。(杜甫《登高》)(4)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__________。(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大江東去))(5)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__________。(陶淵明《桃花源記》)(6)__________,洪波涌起。(曹操《觀滄海》)(7)賢賢易色;事父母,__________;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論語》)(8)寂然凝慮,__________;悄然動容,視通萬里。(劉勰《文心雕龍》)7、《掌上的心》是當代詩人雷抒雁的作品,品讀該詩,說說這首詩的妙處。要求:答出3條妙處,100字左右。掌上的心雷抒雁如果我能把心托在掌上像紅紅的草莓托在厚厚的綠葉上那么,你就會一目了然你就會說哦,多么可愛的紅潤可是,如果我真的把心托在掌上像紅紅的草莓托在厚厚的綠葉上那么,定會被可惡的鳥啄破我該怎么說呢該怎么表達這裂心的痛苦?8、根據下列情境,完成后面的題目。歡歌熱舞鬧新春。春晚是幾代人的“春節標配”,一年一度的春節聯歡晚會是除夕夜人們的共同期盼。下面是2019年以“奮進新時代,歡度幸福年”為主題的春節聯歡晚會的部分節目。請從下列五個節目中選擇兩個作為上下節目撰寫一段串詞,不超過90字。①《我們都是追夢人》(歌舞)②《妙言趣語》(相聲)③《錦銹梨園》(戲曲)④《可愛的中國》(朗誦)⑤《占位子》(小品)9、閱讀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在漢語中,“格”字意蘊豐厚,常見的義項有:①規格、格式,如不拘一格;②阻礙、限制,如格于成例;③品格、格調,如格調高雅;④推究、研究,如格物致知。請你選擇“格”的一個義項,聯系實際,以“說格”為題,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體不限(除詩歌外)。

參考答案1、1.D2.B3.示例一:詩歌的第四聯表達感情最濃。“白發倚庭樹”,主人公想象自己年老歸家,獨自倚靠著庭樹,舉目四望,雖然“故園池臺”依舊,但卻物是“今是非”,已經是物是人非了,表達了詩人對歸鄉的想象與期盼,同時也寫出了一個漂泊者有家難回,而回家更為傷痛的無奈與悲苦之情。示例二:詩歌的第三聯表達感情最濃。月明之夜,正是趕路的大好時機,“不知明月為誰好”,詩人聯想到今晚一定有人月夜歸鄉,今夜的月光是屬于別人的,但他相信無論遲早,他一定能乘一葉“孤帆”回到可愛的故鄉,這觸動了詩人的歸鄉之情,引發了詩人對故鄉的期盼。【解析】

1.本題考查學生把握詩歌題材,理解詩歌內容的能力。解答此類試題,首先要審清楚題干的要求,如本題要求選出“最適合本詩歸入的一項“,然后回顧詩歌的題材,把握每種題材的特點,再分析本詩的特點,最后選出正確答案。詩歌從題材來分,主要分為感時懷人、山水田園、懷古諷今、羈旅情懷等幾類。從本詩來看,“秋風”交代季節——秋季;“孤帆”即孤舟;“歸”即歸來;“會將……故園……”表明此時身在他鄉,由此可知這應是一首羈旅情懷的詩歌。故選D。2.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語言的能力。解答此類試題,首先要審清楚題干的要求,如本題“下列對本詩語言風格概括得最準確的一項”,然后回顧語言風格的種類以及每種語言風格各自的特點,再結合詩歌的具體內容分析。從寫景角度來看,首聯第一句以“淅淅”形容秋風之聲,第二句描寫詩人遠望所見,逝水滾滾東流,殘日西墮;頷聯寫“天清”“小城”“石古”“細路”,頸聯寫“明月”等,從身上所感到到眼中所見到再到耳中所聞,景物描寫細膩清新,與“溫婉”“沉郁”“豪放”等無關。故選B。3.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語言和情感的能力。解答此類試題,首先要審清楚題干的要求,如本題“你認為本詩的哪一聯抒發感情最濃?請對其進行賞析”,然后瀏覽詩歌,把握詩歌的整體情感,再找出最能展現這一情感的詩句。從詩歌的題材來看,這是一首羈旅詩,這類詩歌一般會抒寫旅途的愁苦孤獨冷清寂寞,表達對家鄉親人的思念,就本詩來看,從“明月”“孤帆”“歸”“故園”等字眼可以看出,本詩應該也是表達思歸之情,由此可以看出,這種情感在最后四句中表達得最為濃烈。“不知明月為誰好,早晚孤帆他夜歸”,前一句望月而想到明月“為誰好”,妒忌他人團圓美好,而自己卻望月難歸,淚中含樂,后一句早晚掛帆可還鄉卻不是今夜歸家,思歸而不得;尾聯“會將白發倚庭樹,故園池臺今是非”,他日歸家卻已漂泊一生華發滿頭,牽掛故園池臺不知是否殘毀,可以說是寫盡了漂泊者悲喜交加、笑淚摻雜的復雜心情,雖有想象中的歸家之樂,但對照眼前不得歸的現實處境,讓人更覺不歸的心酸。由此可知,考生可以結合頸聯和尾聯分析。2、1.D2.B3.B【解析】1.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篩選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類題,首先應瀏覽選項的內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關的句子,最后進行對比辨析,判斷正誤。本題要求選出“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A項,“指的是‘新詩語言必須要有節奏’的基本觀點”錯誤,根據原文“先生對新詩創作有個基本觀點,即詩歌語言固然應當通俗易懂,明白如話;但更主要的是新詩必須有節奏......這本書中談詩歌的文章大抵從不同角度來闡釋并論證這個觀點。”,可知文本第一段最后一句的“這個觀點”指的是“新詩必須有節奏”,而非“新詩語言必須要有節奏”。B項,“文學作品應重點照顧一般文化水平的讀者”錯誤,根據原文“這篇論文的觀點是有傾向性的,即以古今的名著名篇為例,要求今后的作者能照顧到廣大讀者層面。也就是說,文學作品不能只供文化程度高的讀者閱讀,而應該爭取多數人(即一般文化水平的人)都能欣賞,這樣的作品才能傳之永久。”,可知朱自清在《論雅俗共賞》一文中指出,文學作品“應該爭取多數人(即一般文化水平的人)都能欣賞”,而不是“重點照顧一般文化水平的讀者”。C項,“《詩經》《楚辭》等經典作品”錯誤,根據原文“《詩》三百篇應該是最古老也最典雅的作品了,但其中‘國風’和‘小雅’兩大類,有不少作品最初也應該是比較通俗的,且曾在民間廣為流傳。后來經過上層文化人進行加工,才成為文學史上的經典之作。《楚辭》中的《九歌》也是這樣。”,可知《詩經》和《楚辭》中的《九歌》都經歷了由俗到雅的演變歷程,而不是《詩經》和《楚辭》。故選D。2.本題考核分析論點、論據和論證方法的能力。答題時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論點和分論點的關系,論點和論據之間的關系,論證方法的類型,重點考核為論點是否正確,論據證明的是什么觀點和論證的方法,同時關注選項敘述與文章內容表達的細微差別。本題要求選出“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B項,“引用等論證方法”錯誤,原文第二段中,作者在闡述“雅俗并非矛盾對立”這一看法時,列舉了《詩》《九歌》《官場現形記》《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等例子,屬于運用事例的論證方法,但沒有運用引用的論證方法。故選B。3.本題考查學生篩選整合信息,分析歸納內容要點,并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應先審題,明確題干的要求,然后瀏覽選項,辨明檢索區間,確定對應語句;聯系上下文體會,要死摳字眼;對詞語的解說要抓住本質,將解釋的含意放在被解釋的詞語處,看上下文是否連貫、恰當;尋求稱代詞與稱代內容的聯系,將稱代的內容代入原文理解,聯系全文的傾向性,檢查該解釋是否與全文保持一致。本題要求選出“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B項,“說明由俗變雅是一種常態”錯誤,文中舉“清末譴責小說,如《官場現形記》《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等,在當時不過是流行一時供人消遣的書’,現在則成為近代文學史中必須予以評價的古典名著”的例子,是為了說明“雅”與“俗”只是相對而言,不宜劃分得太刻板、太絕對,而不是“說明由俗變雅是一種常態”。故選B。3、1.BE2.第一問:運用插敘補充傻根娘當年在城里坐在陽臺上趕鳥的生活。第二問:①為下文情節做鋪墊。②豐富了小說內容,與現在城里無鳥形成對比,突出傻根娘現在的內心孤寂。③表現城市環境變差的現實,揭示了環境需要保護的主題。3.①要進行環境保護。小說中用城市里過去與現在的鳥群的變化以及題目“城市消失的鳥群”揭示了我們要進行環境保護的主題。②要關注從鄉下到城市中的老年人的心理狀態。如小說主體插敘了傻根娘在農村愜意的生活狀態以及來到城市苦悶的生活狀態等,從而揭示了要關注這批老人的心理健康。③不能只著重物質文明的建設,更要著重于人的精神文明的建設。小說中的傻根不讓老娘干一點家務活,而且家務活她也插不上手,體現了傻根娘的苦悶。④生活中要體現一個人的價值。如小說中傻根娘希望自己能像五年前一樣,在陽臺上趕鳥,體現一下自己的“存在價值”;而現在無鳥可趕,她就覺得自己是一個多余的人。【解析】1.本題考查對文章內容與藝術特色的分析和鑒賞能力。學生首先應對文本的整體內容有所把握;然后結合題目回到文中對具體語句進行具體分析。答題的關鍵是審讀題干,把握命題意圖,找出題干所在的具體語段及語句;將題目材料信息帶入選文比對理解分析,尋找細微的差別,得出正確結論。A項,“傻根媳婦地位高,傻根事事都得聽她”說法錯誤。如把娘從農村接到城里住就是傻根的要求,與傻根媳婦無關。C項,“與農村落后的經濟構成對比”說法錯誤,應是突出傻根娘內心的寂寞。D項,“認為自己和媳婦合不來,后來發現傻根與傻根媳婦對她都很孝順,于是才答應隨傻根來到城市”說法錯誤。“傻根娘本來一直不愿到城里來住”的原因是一直對農村有牽掛,且“傻根與傻根媳婦對她都很孝順”也不是后來才發現的,傻根與傻根媳婦一直對她很孝順。故選BE。2.本題考查對作品內容的理解概括以及段落作用的能力。本題有兩問,第一問是“小說第四自然段寫了什么內容”,概括作品內容的題目需要根據題干要求找到相應答題區間,根據關鍵語句的提示概括出相應內容。結合上文“還是五年前,傻根娘在兒子這里住過一段時間”“臨出門兒媳婦交代,‘媽,您幫忙照看一下陽臺上的年貨,城里的鳥蠻狠。’”“那年的整個臘月,傻根娘就坐在陽臺上趕鳥”可知,本段是插敘,補充交代傻根娘當年在城里坐在陽臺上趕鳥的生活;第二問“有什么作用”,屬于段落作用題,要從情節、人物形象、主旨、效果等方面來分析。從情節上看,為下文傻根娘繼續到陽臺上趕鳥的情節做鋪墊;從人物形象上看,本段采用了插敘的手法,通過插敘傻根娘當年在陽臺上趕鳥的情景,和現在城里無鳥形成對比,反映出人物內心的孤獨。從主旨來看,“今年卻出乎意外,沒有一只鳥飛進陽臺啄食”,傻根娘無鳥可趕,表現城市環境變差的現實,揭示了環境需要保護的主題。3.本題考查對作品內容的理解概括以及對作品進行個性化解讀和有創意的解讀的能力。概括作品內容的題目需要根據題干要求找到相應答題區間,根據關鍵語句的提示概括出相應內容。對作品進行個性化解讀和有創意的解讀類題目首先要對作品的人物、主旨等有充分的認識;其次注意答題原則,文本探究題不是隨心所欲的探究,而是立足文本的探究,所以需要尊重文本所提供的全部材料,在解讀文本時,不能斷章取義,必須依據文本的全部材料,特別是材料中的關鍵內容進行解讀。本題題干是“你從這篇小說中領悟到了什么?請根據文中材料與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結合五年前“媽,您幫忙照看一下陽臺上的年貨,城里的鳥蠻狠”,現在“今年卻出乎意外,沒有一只鳥飛進陽臺啄食”可知,要進行環境保護。文章用了很多筆墨描寫了傻根娘進入城市后的心理活動,“兒媳婦什么事情都不讓傻根娘干”,傻根娘便覺得“渾身不自在”,城里的生活讓傻根娘覺得“自己是一只關在籠子里的鳥,相當地孤單”“自己是個多余的人”,可見其不適應城市里的生活,以及孤獨。由此可知,要關注從鄉下到城市中的老年人的心理狀態,要關注老人的心理健康。等到有了“趕鳥”的任務,讓傻根娘“把鳥當作自己的一份期待”,可后來,五年后,傻根娘再來城里鳥消失了,沒有“趕鳥”的任務了,傻根娘覺得自己“真的老了,不中用了”,可見其渴望老有所用。所以“跨過年,傻根娘就進八十七歲了”表現了傻根娘真的年齡大了,以及感覺到自己真是老了不中用的心理活動。同時對比前文,揭示老人雖年老但仍有體現自身價值的渴望。以及表現了從鄉下到城市的老人的孤寂,含蓄地表達了“年青的一代要多關注老人的精神生活”的主題。【點睛】分析語段的作用的題目,首先明確語段的內容,然后從結構和內容的角度分析,結構上注意伏筆、照應、鋪墊等,內容注意主旨的體現,和其它語段的關系。還要注意語段所處的位置,如開頭注意鋪墊、引起下文、統領全文、奠定情感基調、引起閱讀興趣等,中間注意承上啟下,結尾注意點明深化主旨等,此題是文章的開頭,內容上介紹了“牛黃”的藥效,同時起到了點明題目的作用。從結構上看為下文內容展開起到了鋪墊的作用。4、1.D2.B3.B4.(1)況且提拔和黜降(天子的)近臣,凡是超過標準的提拔,不應該全部委托宰相處理。(2)等到他死了,羌族首領率領數百人,像(失去自己的)父親一樣為他痛哭,并齋戒三日以后才離開。【解析】1.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能力。解答時抓住句子中的重要名詞和虛詞,根據其在句子文中充當的成分和在句子中所起到的作用,可以判斷出斷句的正確劃分;同時注意句子中對仗的地方,根據句式特點斷句是最簡潔的方法。本題中相關句子的翻譯為“葛懷敏在定川被敵軍打敗,敵軍大肆搶掠至潘原,關中地區震動驚恐,老百姓大多躲藏到山谷中。范仲淹率領六千軍隊,從邠州、涇州出發進行援救,聽說敵軍已經撤出邊塞,才率領軍隊返回”。“葛懷敏敗于定川”是一個狀語后置句,“于定川”,做“敗”的狀語,交代打敗戰的地點,這是獨立的句子,應該在“川”后停頓;“賊”作后邊句子的主語,“賊”前停頓,據以上分析排除AB選項;“聞賊已出塞”語意完整,不可斷開,排除C項。故選D。2.此題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識的能力,文化常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稱謂、官職的變遷、建筑的名稱、年號、謚號、廟號、一些文書的名稱、官場的一些禮節、朝廷的一些機構、典章制度、行政區劃、還有一些避諱的說法等。平時注意積累,尤其是課本的注釋的相關內容,答題時還要注意結合語境的含義作答。B項,“‘冬至’是中國農歷中介于小寒和大寒之間的一個重要節氣”,表述錯誤,冬至介于大雪和小寒之間。二十四節氣歌: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故選B。3.本題考查篩選文中信息、歸納內容要點的能力。選項內容多是命題者對原文的概括、轉述和分析,所以首先要理解文意,通過對比法把選項與原文進行細致的對比、分析,從中發現選項與原文意思不一致的地方,進而找出選項的干擾之處。B項,“他要求自己的幾個兒子不能穿華貴的衣服出門”錯誤。“易衣而出”是指為了出門,更換衣裳,形容家境非常貧困的窘相。故選B。4.此題考查理解并翻譯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譯時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把句子中的每一個字都要落到實處,注意重點實詞、虛詞、詞類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譯,不能翻譯的助詞等刪掉,省略的內容根據上下文補充,平時訓練時注意自己確定句子的賦分點,翻譯時保證賦分點的落實。這兩句話翻譯的重點是文言實詞和句式。“況”,況且;“進退”,提拔和黜降;“格”,標準;“委”,委托;“及”,等到;“以”,率領;“哭”,為……哭泣;“哭之如父”,狀語后置,要注意按照現代漢語的順序表述;去,離開。【點睛】文言文語句翻譯,首先要找出專有名詞,即人名、地名、官職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確定關鍵字進行翻譯,一般為直譯。文言文的翻譯,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換、組詞、保留、省略。對古今異義的詞語要“替換”,翻譯為沒有查處;對古今詞義大體一致的詞語則“組詞”;對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對古漢語中的同義反復的詞語可以“省略”其中一個,有些虛詞不必要或難于恰當翻譯出來的也可以“省略”。參考譯文:范仲淹字希文,他少時就有志氣,奉行操守。前往應天府,依從戚同文學習。他晝夜不停地刻苦學習,冬天讀書十分疲乏時,就用冷水澆臉;有時無東西吃,甚至不得不靠喝稀粥度日。一般人不能忍受的困苦生活,范仲淹卻從不叫苦。晏殊掌管應天府時,聽說范仲淹很有名,就召請他到府學任職。范仲淹曾經拿出自己的俸祿來供養四方游學之士,幾個兒子甚至要輪換穿一件好衣服才能出門,范仲淹卻始終泰然處之。天圣七年(1029),章獻太后將在冬至日接受朝拜,仁宗皇帝也準備率領文武百官為太后祝壽。范仲淹上疏詳細地論述了這件事,并且說:“在內宮事奉親長,自當有家人禮儀,只是在朝堂上皇帝與百官站在一起,(太后)面朝南接受(皇帝和百官)的朝拜,不能夠成為后世的規范。”而且上疏請求章獻太后將朝政大權交還仁宗,但沒有得到任何答復。當時呂夷簡執掌朝政,被任用和得到提拔的人大都出自他的門下。范仲淹向仁宗呈上一份《百官圖》,指著圖上百官升遷的次序說:“像這樣的是循序升遷,像這樣的是不合順序的升遷,循序升遷是(符合)公理的,越序升遷是(遵循)個人意愿。況且提拔和黜降(天子的)近臣,凡是超過標準的提拔,不應該全部委托宰相處理。”呂夷簡很不高興。葛懷敏在定川被敵軍打敗,敵軍大肆搶掠至潘原,關中地區震動驚恐,老百姓大多躲藏到山谷中。范仲淹率領六千軍隊,從邠州、涇州出發進行援救,聽說敵軍已經撤出邊塞,才率領軍隊返回。開始的時候,定川戰敗的消息傳到朝廷,仁宗皇帝手按著地圖對左右大臣說:“如果范仲淹出兵救援,我就沒有什么可以憂慮的了。”范仲淹出援兵的奏報一到,仁宗皇帝大喜說:“我一直就認為范仲淹是可以重用的。”于是就任命范仲淹為樞密直學士。范仲淹因為這次軍隊出征沒有立功,辭謝了皇帝的任命,仁宗皇帝沒有接受。仁宗皇帝當時正一意要實現天下太平,多次詢問當前急需辦理的大事,范仲淹惶恐不安,退朝后給皇帝上奏十件事。仁宗皇帝正專意信任范仲淹,因而全部采納了他的意見,凡適宜立為法令的,都用詔書統一頒布下發;只有府兵法,大家認為不能施行而最后作罷。范仲淹性情剛烈,但外表溫和,本性十分孝順,因為他母親在時,家境正是貧困的時候,后來,范仲淹雖然做了大官,但不是家中來客人,吃飯時也不會有兩個葷菜。妻兒的衣服和飯食,僅僅只能自己御寒和充饑。范仲淹對人好施予,在鄉族中設置義莊,用以贍養族人。博愛善施,士大夫大多出自其門下,即使是小巷之人,都能說出他的名字。死的那天,四面八方凡是聽到這一消息的人,都替他嘆惜。范仲淹治理國家崇尚忠厚,他到過的地方都留下了他的恩德,邠州、慶州的老百姓和眾多的羌族部族,都畫上他的像在他生前就建立祠堂祭祀他。等到他死了,羌族首領率領數百人,像(失去自己的)父親一樣為他痛哭,并齋戒三日以后才離開。當初,范仲淹生病時,仁宗皇帝經常派人送藥、慰問,病逝后,仁宗皇帝嗟嘆哀悼很長時間。又派人去慰問其家人,下葬后,仁宗皇帝親自題寫了墓碑,叫“褒賢之碑”。5、1.C2.①本詩情感復雜,基調哀傷。朋友被重用,他對朋友充滿贊許和期望;友人兄長去世傷心悲痛,他也倍感傷懷。②《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感情基調豁達樂觀,分別之時安慰勸告友人不要因離別而悲傷,同時表達了即使遠隔千山萬水,也近如比鄰、心意相通的樂觀、豁達之情。【解析】1.本題考查理解詩歌內容和藝術手法的能力。解答此題,要學生在看標題、看作者、看注解、看意象、看情感關鍵字的基礎上準確把握詩詞內容、情感、手法和語言特色,然后逐個選項瀏覽,比對原文,看是否有事實陳述混亂、技巧斷定不當、感情概括不準等錯誤。C項,“頸聯實寫了謝少安從甘肅入蜀地的情形”錯誤,依據“秦云曉渡三川水,蜀道春通萬里橋”,以秦地的云在早上渡過蜀地的河水這樣的景物描寫,虛寫了謝少安從甘肅入蜀地的情形,故C項中的“實寫”應改為“虛寫”。故選C。2.本題考查比較鑒賞詩歌內容和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此類賞析題,要分別閱讀兩首詩,細心捕捉詩詞字里行間的情感信息,找出能傳達作者情感的人象、物象、景象加以揣摩,比較鑒賞不同詩歌的情感。同為送別詩,本詩從標題中“因還蜀會兄葬”、首聯“二月關河凍欲消”、尾聯“一對郫筒腸欲斷,鹡鸰原上草蕭蕭”可看出基調哀傷,為朋友兄長的去世而悲嘆。從首聯“天書早下促星軺”、頷聯“白首應憐班定遠,黃金先賜霍嫖姚”可看出,作者對友人被重用的贊許和快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從頸聯“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可看出即使遠隔千山萬水,也近如比鄰、心意相通的樂觀之情;從尾聯“無為在岐路,兒女共沾巾”,可看出勸告友人不要因離別而悲傷的豁達樂觀之情。故本詩基調昂揚豁達。

無為在岐路,兒女共沾巾。”【點睛】詩歌內容、情感的比較鑒賞,前提是讀懂詩歌,把握各自的感情基調。其方法仍與概括詩歌思想感情的方法相同。①標題。標題往往交代了內容,定下感情基調。②了解詩人所處的時代及寫作背景。同樣的景物,因詩人不同的際遇、不同的心情,會蘊含截然不同的情感。③善于抓住帶感情色彩的關鍵詞語。注意詩歌的最后兩句往往卒章顯志,點明主旨。需要注意:知悉感情基調術語來比較感情基調異同,如憂愁與閑適、悲傷與歡快。②比較分析出產生不同感情的原因或情境。6、(1)功在不舍(2)正襟危坐(3)萬里悲秋常作客(4)雄姿英發(5)落英繽紛(6)秋風蕭瑟(7)能竭其力(8)思接千載【解析】

此題考查考生對詩文的背誦、理解、默寫能力。本題考查理解性默寫這種類型,要求考生平時既要注意記憶、積累,同時在此基礎上加以理解、應用和賞析。注意字形復雜字,要在平時默寫時反復寫。注意重點字詞的寫法,如“襟”“作”“姿”“繽紛”“蕭”“竭”“載”等字,默寫時要寫準確。【點睛】考查常見的名篇名句默寫常常分為兩類:識記式默寫、情景式默寫(理解性默寫),其中識記式默寫考查字形默寫,情景式默寫(理解性默寫)主要考查在語境中的具體運用,具有一定難度,理解和記憶同時考查。高考所選擇的名句大多出自課內所學篇目,只有少數來自課外,該如何識記這些課內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名句默寫要注意字形,而字形與字義分不開,學生應借助字義來識記字形。另外,較長的句子不能掉字。7、①借助形象生動的比喻,表達了詩人對健康心靈的珍愛、贊美和自信。②色調對比鮮明,帶給讀者強烈的心理視覺刺激。③反復詠嘆草莓紅潤可愛,強化了意象的生動性、可感性,產生一唱三嘆、余韻悠長的藝術效果。④詩句錯落有致,使詩歌具有建筑美。【解析】

此題考查鑒賞詩歌的能力。鑒賞詩歌包括鑒賞詩歌的技巧、語言、構思等方面。技巧主要包括表現手法、抒情手法、描寫手法以及修辭手法。語言有的清新,有的古樸。有的詩絢麗多彩,有的詩卻質樸無華。有的詩語言明朗,有的卻含蓄,言此意彼。《掌上的心》是近代詩人雷抒雁的作品,這首詩的主要特點是借助于比喻完成思想和情感的表述,從詩中也流露出詩人對健康心靈的珍愛、贊美和自信。心——紅紅的草莓;掌——厚厚的綠葉。草莓甜美多汁,具有清新而純正的天然本色;葉不但綠而且是“厚厚”的,顯然溫馨而柔軟。這是一組巧妙而妥帖的意象,為全詩奠定了成功的藝術基石。以綠襯紅,對比色調的鮮艷明麗給予讀者心理視覺的強刺激。心用“草莓”明喻以避免詩的晦澀難懂;“惡鳥”暗喻惡人,又使詩含蓄蘊藉。“草莓”系特指,因為這是全詩的“核心”;“惡鳥”則系泛指,將一切邪惡之徒概括言之。明暗相間,廣狹互補,顯得既明快簡潔又耐人咀嚼。“香草美人以喻君子,惡禽臭物以比讒佞”。詩人深得中國古典詩藝之精髓。詩分二節,每節的首三句幾乎相同。詩人之所以回環往復地詠嘆心——“草莓”之紅潤可愛,是因為這樣既強化了意象的可視、可感之生動性,又突出了心被啄之后的痛惜,具有一唱三嘆、余韻悠長的藝術效果。【點睛】首先要有鮮明的主題;其次,要有清晰的條理,在注重展示單項能力的基礎上處理好點面、詳略的關系,避免“雜亂無章”;最后,語言要精練,杜絕廢話。注意體裁特點。描寫性的小作文往往要求描繪一個特定的場景、描寫人物的某個生活片段等。要圍繞中心描繪出最集中、最精彩的場景或人物生活片段,從而產生“特寫鏡頭”般的效果,體現“精彩”二字。結構完整。小作文的特點是小,但一般結構都應是完整的,所以開頭要明快,用一兩句話引出話題或點明中心;結尾收束要迅速,或照應開頭,或點明、深化中心。這樣才能集中筆墨寫好主要部分。8、在奔跑中奮力逐夢,做新時代的追夢人,請欣賞歌舞《我們都是追夢人》。“我們都在努力奔跑,我們都是追夢的人”,這句話說出了我們的心聲。中國正在發展,未來會更好。請欣賞朗誦《可愛的中國》。【解析】

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微寫作的能力。寫好微寫作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來考慮:①為什么要寫作,即寫作目的;②寫給誰或寫給誰看,即寫作對象;③用什么形式來承載表達的內容;④語言表達。根據寫作目的、寫作對象所需要的得體的語言。微寫作的語言要求準確、簡明、合理、得體。串詞的語言特征:抒情重于敘述,多排比、重復句,注重音節,串詞要求語言優美,它必須追求朗朗上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