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集錦-詩經311篇大全集_第1頁
古詩詞集錦-詩經311篇大全集_第2頁
古詩詞集錦-詩經311篇大全集_第3頁
古詩詞集錦-詩經311篇大全集_第4頁
古詩詞集錦-詩經311篇大全集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0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古詩詞集錦——詩經311篇大全集

《詩經》,是中國古代詩歌開端,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

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前11世紀至前6世紀)的詩

歌,共311篇,其中6篇為笙詩,即只有標題,沒有內容,

稱為笙詩六篇(南修、白華、華黍、由康、崇伍、由儀),

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約五百年間的社會面貌。

《詩經》的作者佚名,絕大部分已經無法考證,傳為尹

吉甫采集、孔子編訂。《詩經》在先秦時期稱為《詩》,或

取其整數稱《詩三百》。西漢時被尊為儒家經典,始稱《詩

經》,并沿用至今。詩經在內容上分為《風》、《雅》、《頌》

三個部分。《風》是周代各地的歌謠;《雅》是周人的正聲

雅樂,又分《小雅》和《大雅》;《頌》是周王庭和貴族宗

廟祭祀的樂歌,又分為《周頌》、《魯頌》和《商頌》。

孔子曾概括《詩經》宗旨為“無牙尸,并教育弟子讀《詩

經》以作為立言、立行的標準。先秦諸子中,引用《詩經》

者頗多,如孟子、荀子、墨子、莊子、韓非子等人在說理論

證時,多引述《詩經》中的句子以增強說服力。至漢武帝時,

《詩經》被儒家奉為經典,成為《六經》及《五經》之一。

《詩經》內容豐富,反映了勞動與愛情、戰爭與徭役、

壓迫與反抗、風俗與婚姻、祭祖與宴會,甚至天象、地貌、

動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會生活的一面鏡子。

1.國風?周南

關雎

葛覃

卷耳

穆木

盤斯

桃夭

兔置

榮苜

漢廣

汝墳

麟之趾

關雎

先秦:佚名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苻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參差茬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茬菜,左右葦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國風?周南?關雎》這首短小的詩篇,在中國文學史

上占據著特殊的位置。它是《詩經》的第一篇,而《詩經》

是中國文學最古老的典籍。雖然從性質上判斷,一些神話故

事產生的年代應該還要早些,但作為書面記載,卻是較遲的

事情。所以差不多可以說,一翻開中國文學的歷史,首先遇

到的就是《關雎》。

葛覃

先秦:佚名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維葉萋萋。黃鳥于飛,集于灌木,

其鳴喈喈。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維葉莫莫。是刈是漠,為^為給,

服之無數。

言告師氏,言告言歸。薄污我私,薄浣我衣。害浣害否?

歸寧父母。

關于此詩的背景,《毛詩序》認為是講后妃之德的。而

方玉潤《詩經原始》對毛序的觀點進行了駁斥,說:“后處

深宮,安得見葛之延于谷中,以及此原野之間鳥鳴叢木景象

乎?”認為“此亦采自民間,與《關雎》同為房中樂,前詠

初昏,此賦歸寧耳”。

卷耳

先秦:佚名

采采卷耳,不盈頃筐。嗟我懷人,寞彼周行。(真通:

置)

陟彼崔嵬,我馬虺演。我姑酌彼金圖,維以不永懷。

陟彼高岡,我馬玄黃。我姑酌彼兄觥,維以不永傷。

陟彼租矣,我馬痔矣,我仆蒲矣,云何吁矣。

關于此詩的背景,《毛詩注疏》曰:“《卷耳》,后妃

之志也,又當輔佐君子,求賢審官,知臣下之勤勞。內有進

賢之志,而無險破私謁之心,朝夕思念,至于憂勤也。”余

冠英《詩經選》云:“這是女子懷念征夫的詩。”

穆木

先秦:佚名

南有穆木,葛醯累之。樂只君子,福履綏之。

南有穆木,葛醯荒之。樂只君子,福履將之。

南有穆木,葛醯縈之。樂只君子,福履成之。

相傳中國周代設有采詩之官,每年春天,搖著木鐸深入

民間收集民間歌謠,把能夠反映人民歡樂疾苦的作品,整理

后交給太師(負責音樂之官)譜曲,演唱給天子聽,作為施

政的參考。這一篇《稷木》很好的表現了西周當時的社會狀

況和純樸的民風。

慕斯

先秦:佚名

盤斯羽,詵詵兮。宜爾子孫,振振兮。

盤斯羽,薨薨兮。宜爾子孫,繩繩兮。

盤斯羽,揖揖兮。宜爾子孫,蟄蟄兮。

周代設有采詩之官,每年春天,搖著木鐸深入民間收集

民間歌謠,把能夠反映人民歡樂疾苦的作品,整理后交給太

師(負責音樂之官)譜曲,演唱給天子聽,作為施政的參考。

這首《蠡斯》即體現了當時人們多子多福的思想和對這方面

的祈禱。

0天

/,

..

發m

6菸6

息i<a

?

股Y

一.¥

?,

玨S

55斐/

S加

/亍

k市

僻7$

???

桃夭

先秦:佚名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置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葉秦秦。之子于歸,宜其家人。

關于此詩的背景,《毛詩序》以為與后妃君王有關。方

玉潤在《詩經原始》中對這種觀點進行了駁斥,認為“此皆

迂論難通,不足以發詩意也”。現代學者一般不取《毛詩序》

的觀點,而認為這是一首祝賀年青姑娘出嫁的詩。

國風?周南?兔置

先秦:佚名

肅肅兔置,株之丁丁。赳赳武夫,公侯干城。

肅肅兔置,施于中逵。赳赳武夫,公侯好仇。

肅肅兔置,施于中林。赳赳武夫,公侯腹心。

先秦時代,狩獵本是習練行軍布陣指揮作戰的武事之一,

這點在《周禮?大司馬》中有記載,這首兔置即是對當時狩

獵的情況的記載和對勇武的戰士的形象歌頌的詩歌。

國風?周南?米苜

先秦:佚名

采采茶營,薄言采之。

采采茶莒,薄言有之。

采采茶莒,薄言掇之。

采采茶首,薄言捋之。

采采茶首,薄言祐之。

采采茶營,薄言擷之。

這是周代人們采集野生植物車前子時所唱的歌謠。

《毛詩序》:“《茉營》,后妃之美也,和平則婦人樂有子

矣。”后人多不贊成毛序的說法。

漢廣

先秦:佚名

南有喬木,不可休思。

漢有游女,不可求思。

漢之廣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翹翹錯薪,言刈其楚。

之子于歸,言秣其馬。

漢之廣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翹翹錯薪,言刈其簍。

之子于歸,言秣其駒。

漢之廣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西漢時研究詩經的三家認為,江漢之間的廣大地域被周

文王文明化,那里的女性有貞守之德,于是詩人便作此詩,

以喬木、神女、江漢為比,贊美那里的美麗女子。

國風?周南?汝墳

先秦:佚名

遵彼汝墳,伐其條枚。未見君子,感如調饑。

遵彼汝墳,伐其條肄。既見君子,不我遐棄。

魴魚披尾,王室如毀。雖則如毀,父母孔邇。

這首詩的背景,《毛詩序》以為是贊美文王的教化在汝

墳這個國家施行的很好,婦人能勸誡丈夫盡力正直衛國而流

傳下來的民歌。但是近人大多認為這是妻子挽留久役歸來的

征夫而唱的詩歌。

國風?周南?麟之趾

先秦:佚名

麟之趾,振振公子,于嗟麟兮。

麟之定,振振公姓,于嗟麟兮。

麟之角,振振公族,于嗟麟兮。

魯哀公十四年,魯人去西郊打獵,獵獲一只麒麟,而不

識為何物。孔子見了,說道:“這是麒麟呀!”獲麟一事對

于孔子刺激很大,他記在他所作的《春秋》上,而且停筆不

再往下寫了。并又作了一首《獲麟歌》。這首詩很像是孔子

的《獲麟歌》。

2.國風?召南

鵲巢

采蔡

草蟲

采演

甘棠

行露

羔羊

殷其雷

操有梅

小星

江有汜

野有死腐

何彼禳矣

驗虞

國風?召南?鵲巢

先秦:佚名

維鵲有巢,維鳩居之。之子于歸,百兩御之。

維鵲有巢,維鳩方之。之子于歸,百兩將之。

維鵲有巢,維鳩盈之。之子于歸,百兩成之。

此詩背景歷來爭議較大。歸納起來大致有三種:一、鵲

喻新郎,鳩喻新娘。二、鵲喻棄婦,鳩喻新婦,這是一首棄

婦詩。三、鵲與鳩并無明確所指,只是自然界的兩種鳥,且

此詩的敘述者是與婚禮無關的他者。這首詩也可能只是一個

與婚禮毫無關系的路人所作。

采藜

先秦:佚名

于以采繁?于沼于證。于以用之?公侯之事。

于以采藜?于澗之中。于以用之?公侯之宮。

被之僮僮,夙夜在公。被之祁祁,薄言還歸。

此詩的背景,古代學者有兩種說法:一說為祭祀而作,

一說為養蠶而作。現代學者多以為這首詩是一首反映宮女們

為祭祀而勞作的詩。

國風?召南.草蟲

先秦:佚名

嚶嚶草蟲,耀耀阜蠡。未見君子,憂心忡忡。亦既見止,

亦既靚止,我心則降。

陟彼南山,言采其蕨。未見君子,憂心懾掇。亦既見止,

亦既靚止,我心則說。

陟彼南山,言采其薇。未見君子,我心傷悲。亦既見止,

亦既覲止,我心則夷。

這首詩抒寫一位婦女在丈夫遠出在外時的憂念及丈夫

歸來時的喜悅。舊說另有“大夫歸心召公說”、“室家思念

南仲說"、“托男女情以寫君臣念說”等等。此詩應是寫思

婦情懷之作,所思是她鐘愛的人,至于是丈夫還是情人,可

不必深究,因為這無礙對詩意的理解、詩情的玩味。

采演

先秦:佚名

于以采頻?南澗之濱。于以采藻?于彼行潦。

于以盛之?維筐及笞。于以湘之?維鑄及釜。

于以奠之?宗室牖下。誰其尸之?有齊季女。

這是一首敘述女子祭祖的詩。《左傳?隱公三年》將其

與《召南?采繁》《大雅?行葦》《大雅?澗酌》同視為“昭

忠信”之作,而更多的古代學者受“詩教”的影響,認為是

貴族之女出嫁前去宗廟祭祀祖先的詩。現代學者大都認為這

首詩是描寫女奴們為其主人采辦祭品以奉祭祀的詩篇。

甘棠

先秦:佚名

蔽芾甘棠,勿翦勿伐,召伯所芨。

蔽芾甘棠,勿翦勿敗,召伯所憩。

蔽芾甘棠,勿翦勿拜,召伯所說。

《甘棠》一詩的主旨,自古至今,惟藍菊荔《詩經國風

今譯》認為是諷刺召伯之作,其他幾乎眾口一辭,均認為是

懷念召伯的詩作。如《毛詩序》云:“《甘棠》,美召伯也。

召伯之教,明于南國。”鄭箋云:“召伯聽男女之訟,不重

煩百姓,止舍小棠之下而聽斷焉,國人被其德,說其化,思

其人,敬其樹。”朱熹《詩集傳》云:“召伯循行南國,以

布文王之政,或舍甘棠之下。其后人思其德,故愛其樹而不

忍傷也。”

這首詩的寫作背景在《史記?燕召公世家》中記載得比

較明確:“召公之治西方,甚得兆民和。召公巡行鄉邑,有

棠樹,決獄政事其下,自侯伯至庶人,各得其所,無失職者。

召公卒,而民人思召公之政,懷棠樹,不敢伐,歌詠之,作

《甘棠》之詩。”許多民間傳說和地方志中的資料也都足以

證明召公聽訟甘棠樹下的故事流播廣遠。召伯南巡,所到之

處不占用民房,只在甘棠樹下停車駐馬、昕訟決獄、搭棚過

夜,這種體恤百姓疾苦,不攪擾民間,而為民眾排憂釋紛的

人,永遠活在人民心中。

行露

穿

?

穿

?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