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歷期中】安徽省淮南市潘集區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中歷史試題(含解析)_第1頁
【7歷期中】安徽省淮南市潘集區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中歷史試題(含解析)_第2頁
【7歷期中】安徽省淮南市潘集區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中歷史試題(含解析)_第3頁
【7歷期中】安徽省淮南市潘集區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中歷史試題(含解析)_第4頁
【7歷期中】安徽省淮南市潘集區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中歷史試題(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答案第=page11頁,共=sectionpages22頁潘集區2023—2024學年度第二學期期中教學質量檢測七年級歷史一、單項選擇(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請將正確選擇填入答題框內)1.唐太宗常引用古人的話:“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這說明唐太宗(

)A.依法治國 B.注重文教 C.以人為本 D.戒奢從簡2.下面是后人對隋朝大運河的不同評述,據此關于大運河的開通理解最準確的是(

)皮日休:“北通涿郡之漁商,南運江都之轉輸,其為利也博哉!”李敬方:“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為害亦相和。東南四十三州地,取盡脂膏是此河。”A.加劇了人民的負擔 B.促進了南北間交流C.應一分為二來看待 D.應持完全肯定態度3.出現“至(貞觀)八年、九年,頻至豐稔,米斗四五錢,馬牛布野,外戶動則數月不閉。至(貞觀)十五年,米每斗值兩錢”這一變化的原因是(

)A.隋文帝發展經濟,統一幣制 B.唐太宗精心治理國家,勤于政事C.唐玄宗勵精圖治,重用賢能 D.武則天重視發展生產,重視人才4.歷史興趣比賽中,以歌謠或詩詞的形式再現歷史人物。當主持人提到“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時,小歷同學可引用(

)A.開明君主吸隋訓,貞觀之治創唐榮 B.武周政治得發展,無字之碑任后評C.調整政策呈開元,沉淫酒色誤王國 D.君王忍把平陳業,只換雷塘數畝田5.唐代科舉制具有選拔范圍廣泛、選拔標準全面等優勢,但也存在選拔的人才行政能力欠缺、忽視道德等問題。由此可見(

)A.科舉制已不適應唐代社會發展 B.科舉制是唐代唯一的選才方式C.唐代的科舉制需不斷改革完善 D.科舉制阻礙了唐朝文化的進步6.唐朝中央政權的主要機構仍然是三省六部制。在君主專政年代,國家權力是通過皇帝頒發詔令執行的。大體來說,中書省主起草詔令;門下省主審議詔令,是決策機構;尚書省是執行機構,下轄六部,負責貫徹各項詔敕和政策。據材料可知(

)A.分化相權有利于加強中央集權 B.三省各部門間互相牽制,制約皇權C.三省長官直接由科舉考試選拔 D.皇權始終至高無上,不受任何制約7.唐朝的文學藝術成就多姿多彩,其中唐詩是這個時期文學成就的代表性成就。下列有關唐詩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唐朝詩壇最為著名的有李白、杜牧、白居易 B.李白是浪漫主義詩人,被譽為“詩仙”C.杜甫的詩反映真實的歷史,他被譽為“詩史” D.白居易的詩飄逸灑脫,深受大眾歡迎8.唐朝前期,敦煌地區不僅有西域商人的聚落,沿途還有不少供過往商人打尖住店的驛站。城內店肆林立,出現了“興胡之旅,歲月相繼”的景象。這說明,當時敦煌(

)A.戰略位置很重要 B.商業貿易發達 C.是北方經濟中心 D.文化繁榮興盛9.宋朝是中國瓷器史上的輝煌時代。北宋興起后,后來發展為著名瓷都的是(

)A.杭州 B.廣州 C.景德鎮 D.東京10.《全球通史》中寫道:“這一制度,中國推行了約1300年,他們通過考試,品評人才的優劣,為政府機構配備文官。”這一制度是(

)A.世襲制 B.郡縣制 C.分封制 D.科舉制11.馬球,又稱“擊鞠”“擊球”,起源于中亞波斯。唐朝初年,這項運動傳入中原地區后,上至王公貴族,下至民間百姓,甚至婦女都成為參與者。這可以說明唐朝時期(

)A.社會氛圍開放兼容并包 B.婦女喜歡體育運動C.男女具有同等社會地位 D.重視體育事業發展12.唐玄宗時期他受邀東渡日本歷時12年,雖雙目失明,但不畏艱險,矢志不移。在66歲時到達日本,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貢獻。他是(

)A.顏真卿 B.玄奘 C.鑒真 D.柳公權13.唐末政治腐敗,宦官專權,藩鎮割據,人民賦役繁重,無以為生,最終爆發了大規模的黃巢起義。對于這次起義,下列表述錯誤的是(

)A.黃巢宣布要“洗滌朝廷” B.攻入長安,建立政權C.滅亡唐朝,建立新政 D.給唐朝統治以致命打擊14.五代十國是個大混亂、大動蕩時期。開國君主都是掌握兵權的武將,為圖霸業,征戰不休,人民備受戰亂和分裂之苦。這一時期的局面實質上是(

)A.生產力快速發展影響王朝的更替 B.黃河流域封建政權的頻繁更迭C.唐末藩鎮割據局面的延續和擴大 D.統治階級內部爭權奪利的斗爭15.王安石變法是宋神宗時期發動的一場旨在改變宋朝建國以來積貧積弱局面的社會改革運動。下列變法措施中,能增強國家軍事力量的是(

)A.方田均稅法 B.保甲法 C.農田水利法 D.募役法16.宋朝時期,從越南引進的優良作物品種是A.玉米 B.占城稻 C.葡萄 D.馬鈴薯17.2022年冬季奧運會開幕式出現“黃河之水天上來”的創意和“燕山雪花大如席”的解說詞,這都來自于唐朝的一位詩人的作品。他的詩飄逸灑脫,充滿想象力和感染力,具有濃郁的浪漫情懷,被稱為“詩仙”。這位詩人是(

)A.杜甫 B.白居易 C.李白 D.歐陽詢18.元昊建立西夏政權以后,多次進攻北宋,耗損很大,北宋也無力進擊,最后西夏與北宋的結果是(

)A.西夏聯合遼攻打宋 B.雙方訂立宋夏和約 C.西夏主動割地求和 D.雙方訂立澶淵之盟19.圍棋是發源于中原的一種益智游戲。考古學家在遼墓中發現了遼代瑪瑙雙陸棋。南宋葉隆禮《契丹國志》記載:“遼人……夏月以布易氈帳,藉草圍棋……”據此可知(

)A.遼宋間商品交換頻繁 B.契丹族受漢文化影響C.契丹習俗受漢人喜愛 D.女真族學習中原文化20.某同學在復習中國歷史時,制作了如圖知識卡片。該同學復習的主題是(

)★742年,北方與南方人口比例為3:2:1080年比例為2:5★諺語:“蘇湖熟,天下足”★江南地區成為我國制瓷業中心★中央的財政收入主要來自南方,特別是東南地區A.海外貿易繁盛 B.水稻產量增加C.經濟重心南移 D.都市經濟繁榮二、辨析改錯(共15分,每小題3分)21.辨別下列史實的正誤,在該題前的括號內正確的打“正確”,錯誤的打”錯誤”并加以改正。(1)隋統一后,發展經濟,編訂戶籍,統一南北市制和度量衡制度,促進了社會經濟的迅速恢復和發展。(2)唐朝紡織業品種繁多,尤以絲織工藝水平最高,其中云錦以色彩艷麗,紋飾精美冠于全國。(3)宋太祖為加強對地方的經濟控制,設通判一職,負責將地方財賦收歸中央。(4)商貿的繁榮促進了貨幣交易量的增長,北宋前期,四川地區出現“會子”,這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5)在抵抗金兵侵略的過程中,南宋將領文天祥在郾城大敗金兵主力。三、材料解析(本大題共2小題,其中22題14分,23題17分,共31分)22.加強民族交流和對外交往,是彰顯中華文明的重要途徑。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見下圖材料二

貞觀十五年(641年)正月……松贊干布親自到柏海迎接公主。回到吐蕃后,他對親近的人說:“我祖、我父未有通婚上國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為幸實多。”——選自《中華上下五千年》(1)材料一中數字所表示的國家與唐朝交流比較頻繁,其中①③分別是指哪兩個國家?請用史實說明中外的友好交往。(2)材料二中大唐公主指誰?分析這一事件的主要影響。當時唐朝的民族政策有何特點?(3)歷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西藏地區正式建立的行政機構是什么?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回答,我國歷史發展的趨勢是什么?23.經濟的發展是一個國家的命脈。因此,發展經濟是每個國家的重要舉措。請閱讀下面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隋煬帝大業元年,更令開導,名通濟渠。西通河洛,南達江淮。煬帝巡幸,每泛舟而往江都焉。其交、廣、荊、益、揚、越等州,運漕商旅,往來不絕。——杜佑《通典˙州郡典》卷一七七(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出隋朝統一中國的時間?材料中的“運漕商旅,往來不絕”得益于哪一個著名的工程?材料二:至(貞觀)八年、九年,頻至豐稔,米斗四五錢,馬牛布野,外戶動輒數月不閉。至(貞觀)十五年,米每斗值二錢。——(唐)杜佑《通典》卷七(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說出唐太宗在經濟上的措施。(3)唐玄宗統治時期,歷史上稱為“開元盛世”,你還知道與此類似的所謂“盛世”嗎?試著列舉兩個。材料三:圖1秧馬摹自元代王禎《農書》

圖2北宋紙幣銅版拓片

圖3泉州出土的南宋船

(4)圖1中的農具發明于什么時期?寫出圖2中紙幣的名稱?圖3表明了南宋時期南方哪一個手工業部門非常繁榮?材料四:宋代城市分布圖(5)根據材料四的圖片信息,宋朝時專門管理海外貿易的機構是什么?當時世界文明的大商港是什么?(6)根據以上材料,分析推動經濟發展的因素有哪些?(至少答出兩點)四、活動與探究(本題共14分)24.秦漢時期,我國的經濟重心在北方。到了兩宋時期,我國古代經濟格局出現重大變化,運用所學知識,回答以下問題。材料一

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九州道路無豺狼,遠行不勞吉日出。(1)材料一中的唐詩描寫了唐朝哪一盛世景象?材料二

北宋都城開封買賣通宵達旦,金、銀、彩、帛等“每一交易,動輒千萬”。南宋臨安城“自大街及諸坊巷,大小鋪席,連門俱是,無空虛之屋”。政府鼓勵海外貿易,在主要港口設置機構管理貿易。高宗來年,市舶收入歲達二百萬貫,超過北宋治平年間歲入的兩倍多。(2)宋代管理對外貿易的機構是什么?結合材料二、分析宋朝海外貿易空前活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材料三

朝廷在故都(東京開封)時,實仰東南財賦,而吳中又為東南根柢,語曰:“蘇湖熟,天下足”。——摘自《陸游集》(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現象?這一現象最終完成于哪個朝代?材料四

兩宋時期,中原軍民英勇抗擊契丹、女真等少數民族南侵,使南方地區長期處于相對和平的環境,南方經濟迅速發展起來。北方戰亂使中原人口南遷,給南方帶來大量勞動力和先進的技術,推動南方經濟進一步發展。南方地區大多日照充足,降水充沛,自然條件十分優越,為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證……——《兩宋時期江南經濟發展概況》(4)依據材料四、寫出南方經濟快速發展的原因。

參考答案與解析1.C【詳解】根據材料“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可知,唐太宗認識到人民群眾力量的偉大,強調要以人為本,C項正確;依法治國強調依據法律治理國家,與材料信息無關,排除A項;注重文教體現在重視教育文化等發展方面,與材料信息無關,排除B項;戒奢從簡體現在勤儉節約方面,與材料信息無關,排除D項。故選C項。2.C【詳解】根據題干材料并結合所學內容可知,隋朝大運河是隋煬帝在位時開鑿的。為了加強南北交通,鞏固對全國的統治,隋煬帝征發幾百萬人從605年起開通了一條以洛陽為中心,北達涿郡,南至余杭,縱貫南北全長兩千多公里的大運河。由此可知,大運河的開鑿,耗費了大量的人力和財力,加重了人民的負擔;另一方面,隋朝開鑿大運河加強了南北的交通和經濟聯系,有利于鞏固隋朝統治。對大運河開通的評價是有利有弊,最準確的理解是應一分為二、全面客觀的來看待,C項正確;ABD三項對大運河開通的理解都不全面,排除ABD項。故選C項。3.B【詳解】根據題干“至(貞觀)八年、九年”可知,“貞觀”是唐太宗的年號,出現題干局面的原因是唐太宗精心治理國家,勤于政事,在經濟上,減輕人民的勞役負擔,鼓勵發展農業生產,B項正確;“貞觀”是唐太宗的年號,題干現象出現的原因與隋文帝、唐玄宗、武則天的統治措施無關,排除ACD項。故選B項。4.B【詳解】根據題干信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武則天統治時期,社會經濟持續發展,人口持續增長,邊疆得到鞏固和開拓,為后來的“開元盛世”局面的出現奠定了基礎,死后立有無字碑,任后人評述其功過,B項正確;“開明君主吸隋訓,貞觀之治創唐榮”是指唐太宗,排除A項;“調整政策呈開元,沉淫酒色誤王國”是指唐玄宗統治后期出現的朝政混亂局面,排除C項;“君王忍把平陳業,只換雷塘數畝田”是指隋煬帝,排除D項。故選B項。5.C【詳解】根據題干“唐代科舉制具有選拔范圍廣泛、選拔標準全面等優勢,但也存在選拔的人才行政能力欠缺、忽視道德等問題”和所學知識可知,唐代的科舉制還存在一定的問題,由此可見唐代的科舉制需不斷改革完善,C項正確;科舉制是唐代主要的選官制度,已不適應唐代社會發展,不符合史實,排除A項;科舉制是唐代唯一的選才方式,說法過于絕對,排除B項;科舉制促進了唐朝文化的進步,而不是阻礙,排除D項。故選C項。6.A【詳解】根據題干信息“大體來說,中書省主起草詔令;門下省主審議詔令,是決策機構;尚書省是執行機構,下轄六部,負責貫徹各項詔敕和政策”可知,三省分工明確,互相配合,三省六部制的設立將相權一分為三,分散相權以加強皇權,A項正確;題干強調三省分工明確,互相配合,分散相權以加強皇權,但并未提到制約皇權,且制約皇權錯誤,排除B項;唐朝通過科舉制選拔官吏,但并未說明三省長官直接由科舉考試選拔,排除C項;皇權始終至高無上,不受任何制約,說法絕對化,例如受到丞相的制約,排除D項。故選A項。7.B【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唐朝是詩歌發展的鼎盛時期。李白的詩飄逸灑脫,充滿想象力,李白是浪漫主義詩人,被譽為“詩仙”,B項正確;唐朝詩壇最為著名的有李白、杜甫、白居易,排除A項;杜甫的詩反映真實的歷史,他的詩被譽為“詩史”,而不是杜甫被稱為詩史,排除C項;白居易的通俗易懂,深受大眾歡迎,排除D項。故選B項。8.B【詳解】根據題干“西域商人的聚落”“不少供過往商人打尖住店的驛站”“城內店肆林立”可知,唐朝時期的敦煌商業貿易發達,B項正確;題干強調的是敦煌商業貿易或經濟發展狀況,體現不出戰略位置很重要,排除A項;敦煌地處西北,且題干沒有將敦煌與北方其他地區進行比較,無法說明敦煌是北方經濟中心,排除C項;題干沒有涉及敦煌文化發展狀況,無法說明敦煌文化繁榮興盛,排除D項。故選B項。9.C【詳解】根據所學可知,北宋興起的江西景德鎮,后來發展成為著名的瓷都,C項正確;A、B、D項均不符合題意,排除A、B、D項。故選C項。10.D【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隋煬帝時,進士科的創立,標志著科舉制的正式確立。科舉制的創立,是中國古代選官制度的一大變革,加強了皇帝在選官和用人上的權力,擴大了官吏選拔的范圍,使有才學的人能夠由此參政,促進了社會階層的流動,同時也推動了教育的發展。此后,科舉制成為歷朝選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維持了約1300年,D項正確;世襲制是指通過血緣關系產生王位或者帝位,排除A項;郡縣制秦漢時期的地方制度,排除B項;分封制是西周時期實行的地方制度,排除C項。故選D項。11.A【詳解】分析材料,源于波斯的馬球在唐朝時期廣泛流行,不管是王公貴族還是民間百姓,都是該項運動的參與者。說明唐朝時期的社會風氣是開放的、兼容并包,A項正確;婦女喜歡體育運動,不是材料表達的主旨,排除B項;題干材料沒有涉及男女是否平等,封建社會女性地位一直低于男性,唐朝只是相對而言程度較輕,排除C項;材料反映的是馬球的傳入體現的社會風氣,不能說明唐朝重視體育事業發展,排除D項。故選A項。12.C【詳解】根據題干“受邀東渡日本”“雙目失明”“為中日文化交流和佛教的傳播作出了重大貢獻”結合所學可知,754年,鑒真第六次東渡抵達日本,他在日本傳授佛經,還傳播中國的醫藥、文學、書法、建筑、繪畫等。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貢獻,C項正確;顏真卿、柳公權是唐朝書法家,他們與東渡日本無關,排除AD項;玄奘西行天竺,排除B項。故選C項。13.C【詳解】本題是逆向選擇題,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原為農民起義軍將領的朱溫,后投降唐朝,與其他藩鎮聯合鎮壓了黃巢起義,907年,朱溫建立了后梁政權,唐朝至此滅亡,“黃巢起義滅亡唐朝,建立新政”的表述錯誤,C項符合題意,選擇C項;唐朝后期,統治腐朽,宦官專權、藩鎮割據的態勢越來越嚴重,人民賦役繁重,生活困苦,又遭到連年的災荒,無以為生,在這樣的背景下,黃巢起義爆發,發布檄文,宣布要洗滌朝廷,為民除害,起義軍在黃巢的率領下,轉戰南北,并攻入長安,建立政權,給唐朝統治以致命的打擊,ABD項表述正確,不符合題意,排除ABD項。故選C項。14.C【詳解】根據題干信息“五代十國是個大混亂、大動蕩時期。開國君主都是掌握兵權的武將,為圖霸業,征戰不休,人民備受戰亂和分裂之苦”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安史之亂后,唐朝的中央權力衰微,安史舊將和內地節度使權勢加大,逐漸形成藩鎮割據的局面。唐朝滅亡后,出現了五代十國的分裂割據局面。五代十國是唐末以來藩鎮割據局面的延續和擴大,為圖霸業,各政權征戰不休,人民備受戰亂和分裂之苦,C項正確;“生產力快速發展影響王朝的更替”說法錯誤,排除A項;“黃河流域封建政權的頻繁更迭”和“統治階級內部爭權奪利的斗爭”是五代十國時期分裂割據局面的表現,而不是實質,排除BD項。故選C項。15.B【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王安石變法是一場旨在改變北宋建國以來積貧積弱局面的社會改革運動,變法中以增強國家軍事力量為目的的舉措是保甲法。就是農閑時,由保長和地方官吏、團練等組織勞動力進行一定的軍事訓練,增加后備兵員,戰爭時可以編入軍隊作戰,從而增強國家軍事力量,B項正確;方田均稅法是丈量土地,按實際收取賦稅,排除A項;農田水利法號召興修水利,增加糧食產量,排除C項;募役法是讓需要服役的人交錢,募人服役,增加政府收入,排除D項。故選B項。16.B【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兩宋時期,南方的水稻種植面積迅速增長,由越南傳入的占城稻,推廣到東南地區,水稻產量躍居糧食作物首位,所以答案選B。17.C【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李白的詩歌頌祖國山河的壯美,抒發了昂揚的進取精神,表現出蔑視權貴、超凡脫俗的風骨。他的詩飄逸灑脫,充滿想象力和感染力,具有濃郁的浪漫情懷,李白因此享有“詩仙”的美譽,C項正確。杜甫被譽為“詩圣”,排除A項;白居易被譽為“詩魔”,排除B項;歐陽詢是唐朝時期著名的書法家,排除D項。故選C項。18.B【詳解】由題干“元昊建立西夏政權以后,多次進攻北宋,耗損很大,北宋也無力進擊,最后西夏與北宋的結果是”并結合所學可知,元昊稱帝后,多次親率軍隊進攻北宋,宋朝被動挨打,節節敗退,損失慘重。西夏雖在軍事上屢屢獲勝,但由于立國時間短,人力和物力有限,連年的戰爭使西夏遭受很大損耗,人民處于困苦之中。后來,北宋與西夏進行和談,訂立了宋夏和約,元昊向宋稱臣,宋給西夏歲幣。議和后,宋夏邊界貿易興旺,B項正確;西夏與北宋進行和談,訂立了宋夏和約,而不是西夏聯合遼攻打宋,排除A項;西夏主動割地求和不符合史實,排除C項;澶淵之盟發生在宋遼之間,排除D項。故選B項。19.B【詳解】根據題干“遼代瑪瑙雙陸棋”和結合所學可知,圍棋是源自中原的游戲,但是在遼的墓葬中發現了雙陸棋,說明建立遼政權的契丹族受到了漢族文化的影響,B項正確;題干中沒有體現商品的交換,排除A項;圍棋是源自中原的游戲,題干中沒有提到契丹習俗,排除C項;建立遼政權的使契丹族,排除D項。故選B項。20.C【詳解】據題干卡片內容“1080年比例為2:5;‘蘇湖熟,天下足’;江南地區成為我國制瓷業中心;中央的財政收入主要來自南方,特別是東南地區”可知,宋朝時期,南方人口超過了北人,南方成為農業、手工業等的中心,這些都說明經濟重心南移,C項正確;題干未涉及海外貿易,排除A項;“蘇湖熟,天下足”并不能說明水稻產量增加,排除B項;都市經濟繁榮與題干內容無關,排除D項。故選C項。21.(1)正確。(2)錯誤,“云錦”改為“蜀錦”。(3)錯誤,“通判”改為“轉運使”。(4)錯誤,“會子”改為“交子”。(5)錯誤,“文天祥”改為“岳飛”。【詳解】(1)根據所學知識可知,581年,楊堅建立隋朝,隋統一后,發展經濟,編訂戶籍,統一南北市制和度量衡制度,促進了社會經濟的迅速恢復和發展。故原題正確。(2)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唐朝的手工業發展到很高水平。紡織業品種繁多,尤以絲織工藝水平最高,其中蜀錦以色彩艷麗、紋飾精美冠于全國。故原題錯誤,將“云錦”改為“蜀錦”。(3)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宋太祖為加強對地方的經濟控制,設轉運使一職,負責將地方財賦收歸中央,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控制。故原題錯誤,將“通判”改為“轉運使”。(4)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商貿的繁榮也促進了貨幣交易量的增長,但長期以來市場上流通的是金屬貨幣,攜帶很不方便。北宋前期,四川地區出現“交子”,這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南宋時,紙幣發展成與銅錢并行的貨幣。故原題錯誤,將“會子”改為“交子”。(5)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南宋初年,金軍幾次大舉南下,南宋軍民奮起抵抗。岳飛等抗金將領率軍北伐,從金軍手中收復許多失地。岳飛統率的“岳家軍”在郾城大敗金軍主力,并乘勝追擊,迫使金軍后撤。在有望收復中原之時,宋高宗和權臣秦檜害怕抗金力量壯大,危及他們的統治,便向金求和,下令岳飛班師,并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了岳飛。故原題錯誤,將“文天祥”改為“岳飛”。22.(1)國家:①是天竺;③是日本。史實:鑒真東渡、玄奘西行。(2)公主:文成公主。影響:促進了吐蕃經濟社會的發展。特點:開明的民族政策。(3)機構:宣政院。發展趨勢:國家統一是中國歷史發展的趨勢。【詳解】(1)國家:由圖中所示①和③位置可知,該國家分別為天竺和日本;史實:根據圖中所示內容和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貞觀初年,高僧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經,不畏艱險,歷經磨難,經過4年的長途跋涉到達天竺;根據圖中所示內容和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在唐朝與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響的人物是鑒真。接受日本僧人的邀請東渡日本,在754年抵達日本。他在日本傳授佛經,還傳播中國的醫藥、文學、書法、建筑、繪畫等,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貢獻。(2)公主:根據材料二“貞觀十五年”“松贊干布親自到柏海迎接公主”和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唐太宗時,吐蕃贊普松贊干布仰慕中原文化,多次派使者到唐朝求婚。唐太宗同意將文成公主嫁給他;影響: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文成公主入藏時,帶去了蔬菜種子、茶葉、絲綢、工藝品以及佛經、醫藥、歷法、科學技術等方面的書籍。松贊干布為了更好地學習中原文化,派遣貴族子弟到長安學習,還請求唐朝給予蠶種,派遣掌握各種專業技能的工匠。唐蕃和親促進了吐蕃經濟和社會的發展;特點: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唐朝實行開明的民族政策,唐太宗被成為“天可汗”。(3)機構: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元朝建立后,對西藏地區行使行政管理權,在這一地區設立宣慰使司都元帥府,由宣政院直接統轄,掌管西藏的軍民各項事務。從此,中央政府對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轄;發展趨勢:由材料三的唐蕃和親到西藏作為元朝的一個行政區域正式納入中國版圖可知,其反映了我國歷史發展的趨勢是統一。23.(1)時間:589年;工程:大運河。(2)措施:減輕人民的勞役負擔,鼓勵發展農業生產。(3)盛世:貞觀之治、文景之治等。(4)時期:宋代;名稱:交子;部門:造船業。(5)機構:市舶司;港口:廣州(泉州)。(6)因素:政府政策;先進的生產技術;水利工程的興建。【詳解】(1)時間:根據材料“隋煬帝大業元年,更令開導,名通濟渠”結合所學知識可知,581年,北周外戚楊堅代周稱帝,改國號隋,定都長安,是為隋文帝,他勵精圖治,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國力日強,589年,隋文帝派次子楊廣率軍滅陳,結束了南北長期分裂的局面,因此隋朝統一中國的時間是589年。工程:根據材料“其交、廣、荊、益、揚、越等州,運漕商旅,往來不絕”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隋朝時期開通的大運河貫通南北,對鞏固統一、促進南北經濟交流以及運河沿岸城市發展,起了重要作用,因此材料中“運漕商旅,往來不絕”得益于大運河。(2)根據材料“至(貞觀)十五年,米每斗值二錢”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唐太宗李世民吸取隋亡的教訓,輕徭薄賦,勸課農桑,減輕人民的勞役負擔,鼓勵發展農業生產,在他統治時期,國家出現了少有的開明政治局面,因此唐太宗在經濟上的措施主要有減輕人民的勞役負擔,鼓勵發展農業生產等。(3)盛世: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天下大治,是西漢初年,由于剛經歷秦末天下大亂,統治階級吸取秦王的教訓,采取輕徭薄賦、與民休息的政策,文景帝時期出現了社會穩定,經濟發展的治世,即文景之治;唐太宗時期推行輕徭薄賦,勸課農桑,戒奢從簡,知人善任,虛懷納諫,在他統治時期,國家出現了少有的開明政治局面,史稱“貞觀之治”。(4)時期:根據圖片信息可知,圖1中工具是秧馬,是宋代廣泛使用的用于插秧和拔秧的工具,因此圖1內容體現了宋代的秧馬。根據圖片標注“北宋紙幣銅板拓片”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北宋時期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即交子,圖2內容是宋代紙幣交子。根據圖三“泉州出土的南宋船”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宋朝時期隨著海外貿易的發展,造船業也隨之發展,圖3內容體現了南宋時期的船只,體現了宋朝造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