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課 艱辛探索與建設成就 教學課件 部編版初中歷史八年級下冊_第1頁
第6課 艱辛探索與建設成就 教學課件 部編版初中歷史八年級下冊_第2頁
第6課 艱辛探索與建設成就 教學課件 部編版初中歷史八年級下冊_第3頁
第6課 艱辛探索與建設成就 教學課件 部編版初中歷史八年級下冊_第4頁
第6課 艱辛探索與建設成就 教學課件 部編版初中歷史八年級下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導入新課宣傳畫《食堂制前后》陳玉理前后觀察前后畫中的變化?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變化?——共和國20年的曲折歷程(1956-1976)第6課(1)了解和掌握中共八大確定的主要任務,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的提出,“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的發動,國民經濟的全面調整,社會主義建設的成就,鄧稼先、王進喜、焦裕祿等先進人物的卓越貢獻。(唯物史觀、時空觀念)(2)通過史料,深切感受“文化大革命”中民主法制和國民經濟遭到的破壞,從而認識到要吸取歷史教訓,以史為鑒,增強民主意識和法制觀念。(唯物史觀、史料實證、歷史解釋)(3)通過對探索建設社會主義道路的良好開端和嚴重失誤的學習,認識到建設社會主義道路是一個長期的、曲折的過程。在產生失誤后,黨和人民有能力自我糾正,并經過艱苦努力取得新成就。(唯物史觀、家國情懷)學習目標目錄CONTENTS一、在探索中曲折前進二、“文化大革命”三、建設成就曲折發展的十年

——十年全面建設社會主義(1956-1966)一、在探索中曲折前進(一)《論十大關系》

“世界是由矛盾組成的。沒有矛盾就沒有世界?!薄拔覀円獙W的是屬于普遍真理的東西,并且學習一定要與中國實際相結合?!薄氨仨氂蟹治鲇信械貙W,不能盲目地學,不能一切照抄?!薄珴蓶|同志在1956年4月25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作《論十大關系》的報告意義:為黨的八大的召開做了重要的思想理論準備,標志著中國共產黨對怎樣建設社會主義有了自己新的重要認識。一、重工業和輕工業、農業的關系;二、沿海工業和內地工業的關系;三、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的關系;四、國家、生產單位和生產者個人的關系;五、中央和地方的關系;六、漢族和少數民族的關系;七、黨和非黨的關系八、革命和反革命的關系;九、是非關系;十、中國和外國的關系《論十大關系》一、在探索中曲折前進(二)中共八大中共八大的召開中共八大主席臺上時間地點1956年

北京

社會主義制度已經基本上建立,國內的主要矛盾,已經是人民對于建立先進的工業國的要求同落后的農業國的現實之間的矛盾,已經是人民對于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

——《關于政治報告的決議》

思考問題:從材料中,概況中共八大會議召開的內容?以及主要任務?1.大會分析了當時國內的主要矛盾2.主要任務:集中力量把我國盡快地從落后的農業國變為先進的工業國。根據表格,中共八大會議基本信息,進行填空。一、在探索中曲折前進(二)中共八大3.中共八大的意義(1)中國開始全面的大規模的社會主義建設(2)是探索建設社會主義的良好開端,為社會主義建設指明了方向思考探究:為什么中共八大是探索建設社會主義的良好開端?八大正確分析了當時國內的主要矛盾,制定的決策(主要任務)完全符合國情,所以說中共八大是探索建設社會主義的良好開端。社會主義制度確立后國內的主要矛盾人民的要求(需求)我國的國內情況第一對主要矛盾第二對主要矛盾人民對于建立先進的工業國的要求落后的農業國人民對于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求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的需求一、在探索中曲折前進(三)中共八大二次會議

(在鋼產量等方面)赫魯曉夫同志告訴我們,15年后,蘇聯可以超過美國。我也可以講,15年后,我們可能趕上和超過英國。……在15年后,在我們陣營中間,蘇聯超過美國,中國超過英國?!珴蓶|1957年11月18日在莫斯科從材料中,分析接下來中共召開的中共八大二次會議總路線的歷史背景?一些經歷過那個時期的老人回憶,當時大家都懷著一顆為國家做貢獻的心,不計報酬,不講條件,一心撲在工作上。在城市,青年們積極響應號召,投身到工業建設中;在農村,農民們主動組織起來,參與集體生產勞動,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讓生活越來越好,讓國家越來越強大?!宋镌L談2.人民群眾渴望盡快改變中國經濟文化落后的面貌(總路線的反映)3.中共八大以后,社會主義建設蓬勃發展,成就顯著。黨中央認為經濟建設速度可以更快一些。1.蘇聯的示范與壓力、國際關系相對緩和。一、在探索中曲折前進(三)中共八大二次會議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會議召開——總路線的提出總路線:“鼓足干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知識拓展:左”傾錯誤和“右”傾錯誤

左傾是指政治上追求進步、同情勞動人民的傾向。而帶引號的“左”傾,則是政治思想上超越客觀,脫離社會現實條件,陷入空想、盲動和冒險的傾向。“左”傾思想表現為急于求成,主觀地夸大革命力在革命和建設中采取盲動的冒險的行動;

右傾是指政治思想上,認識落后于實際,不能隨變化了的客觀情況變化、甚至違背事情發展規律的傾向。右傾機會主義在政治斗爭中往往放棄原則,犧牲無產階級根本利益而求得妥協,又叫右傾投降主義。片面強調“快”,忽視客觀經濟規律。指明了黨的任務是進行社會主義建設,反映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愿望;“左”傾錯誤一、在探索中曲折前進(四)失誤北京郊區農民高舉“三面紅旗”參加國慶游行“大躍進”運動首先從農業拉開序幕?!按筌S進”催生了人民公社化運動1958年2月2日《人民日報》社論《我們的行動口號--反對浪費、勤儉建國》宣布:“我們國家現在正面臨著一個全國大躍迸的新形勢,工業建設和工業生產要大躍進,農業生產要大躍進,文教衛生事業也要大躍進?!币弧⒃谔剿髦星矍斑M(四)失誤1.大躍進(1958-1960)(1)工業方面超過英國,不是十五年,也不是七年,只需要兩年到三年,兩年是可能的?!珴蓶|1958年8月,黨中央提出“以鋼為綱,全面躍進”的口號,全國建起百萬個土高爐,興起全民大煉鋼鐵運動。年底,鋼產量達到1108萬噸,合格的鋼只有800萬噸。土法煉鋼毀掉大片山林,浪費資源,影響了農業、手工業的發展。居民捐獻家中鐵制用具送去煉鋼挖禿青山煉鋼鐵,土高爐煉鋼畫面工業上:全民大煉鋼鐵高指標瞎指揮

一、在探索中曲折前進(四)失誤1.大躍進(1958-1960)(2)農業方面1958年8月27日,一篇名為《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的文章赫然出現在當天的《人民日報》上。

各地紛紛以虛假的高指標、高紀錄相夸耀。一個蘿卜千斤重,兩頭毛驢拉不動。肥豬賽大象,就是鼻子短。全社殺一口,足夠吃半年?!叭擞卸啻竽懀赜卸啻螽a。”“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只要想得到,定能做得到?!薄耙惶斓扔诙辍薄耙约Z為綱,全面發展。”“以鋼為綱,帶動一切?!薄俺②s美平常事?!薄疤し厍蝽斊铺臁!鞭r業上:盛行浮夸風,虛報產量浮夸風

一、在探索中曲折前進(四)失誤2.人民公社化運動人民公社化運動“列隊搞生產”上工人喊人下地人等人干活人看人收工人趕人人民公社化運動“吃大鍋飯”

人民公社的特點叫一大二公。所謂大,就是將原來一二百戶的合作社并成四五千戶以至一二萬戶的人民公社,一般是一鄉一社。所謂公,就是一切財產上交公社,在全社范圍內統一核算統一分配,實行絕對平均主義和部分供給制?!K《中國共產黨的七十年》某村成立的“三八食堂”,左右寫著“食堂如我家,生活集體化”飯后上工,社員在地里拿工具懶洋洋地什么都不干,鄰居大嬸還說“別那么賣力了,反正干多干少晚上食堂吃的都一樣?!蔽:Γ捍靷r民的生產積極性,阻礙農業生產的發展。共產風

一、在探索中曲折前進(四)失誤3.三年困難時期

各個農村的糧食短缺,公共食堂無米下炊,導致了嚴重的饑荒,許多人因此被餓死,甚至出現人吃人的現象。在此期間因饑饉而非正常死亡(餓死)的農民多達三千多萬人。劉少奇引用并肯定農民說法“三分天災,七分人禍”。災荒中饑餓的村民1957年和1960年農業生產情況對比表項目1957年1960年下降糧食(億公斤)1950.5143526.4%棉花(萬擔)3280212635.2%油料(萬擔)7542240554.9%生豬存欄6%一、在探索中曲折前進(五)國民經濟調整1962.1.11-2.7日中央召開七千人大會,對推動經濟全面調整起到積極作用。目的內容結果為克服經濟困難調整、鞏固、充實、提高”(八字方針)1965年,調整任務完成,呈現物價穩定、市場繁榮新面貌。1962年初,中共召開“七千人大會”比較系統的初步總結了“大躍進”以來經濟建設工作的基本經驗教訓。以比較實事求是的態度,發揚了民主和自我批評的精神。增強了全黨團結奮斗、戰勝困難的信心。到1965年,國民經濟調整的任務基本完成。國民經濟發展狀況一、在探索中曲折前進評價及教訓反映了人民群眾迫切要求改變我國經濟落后狀況的愿望,但急于求成,忽視了客觀的經濟規律。對于“大躍進”與人民公社運動的評價: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的教訓(1)經濟建設要立足國情,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2)要按客觀規律辦事,不能急于求成。(3)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的發展。(4)關注民生,把百姓的生活水平提高放在首位。動蕩混亂的十年

——“文化大革命”(1966-1976)這是瘋狂混亂的十年,是讓人痛心疾首的十年,是讓人不堪回首的十年,這更是一段我們永遠不能忘記的歷史……二、“文化大革命”(一)背景60年代,人們對毛澤東的個人崇拜達到了頂峰!二、“文化大革命”(一)背景

毛澤東認為在整個社會主義歷史時期資產階級都將存在,并企圖復辟資本主義,這是黨內產生修正主義的根源。他要求全黨對階級斗爭問題要年年講月月講、天天講。號召“千萬不要忘記階級斗爭”

——席宣、金春明《文化大革命簡史》

混進黨里、政府里、軍隊里和各種文化界的資產階級代表人物,是一批反革命的修正主義分子,一旦時機成熟,他們就會要奪取政權……——《五·一六通知》20世紀60年代中期,毛澤東認為黨和國家面臨著資本主義復辟的危險。為此,他強調“以階級斗爭為綱”,想通過發動“文化大革命”來防止資本主義復辟。根本原因:“左”傾錯誤的發展二、“文化大革命”(二)概況時間反革命集團動亂表現最大冤案國家主席

被誣蔑為“叛徒、內奸、工賊”,遭受了殘酷迫害。結束標志

年10月,

反革命集團被粉碎。1966年-1976年林彪反革命集團和江青反革命集團·造反派組織打、砸、搶事件;·學校停課、工廠停工“鬧革命”;·一些黨政機關受到沖擊;·大批各級領導干部和知識分子遭到批判和揪斗。劉少奇1976江青二、“文化大革命”(1)指揮機構:陳伯達、江青、康生、張春橋等人組成中央文革小組。(2)階級斗爭方式:發動紅衛兵

紅衛兵是各地中學、大學,以及各個單位的青壯年自發組織。典型著裝是頭戴綠軍帽、身著綠軍裝、腰間束武裝帶、左臂佩紅袖標,手握紅寶書,高呼“革命無罪,造反有理”“保衛毛主席”的口號?!拔幕蟾锩遍_始后,掀起了“保衛毛主席,保衛紅色共產黨”的瘋狂的紅衛兵運動。這加重了“文化大革命”的錯誤。1.開始(二)概況二、“文化大革命”(1)趁機煽動“打倒一切,全面備戰”,許多地方出現造反派組織打、砸、搶事件,學校停課、工廠停工“鬧革命”。拆匾額清華紅衛兵宣傳破四舊大字報滿天飛拆寺廟斗和尚2.表現(二)概況二、“文化大革命”李達,中國哲學會會長,武漢大學校長,中共一大代表,1966年自殺。吳晗著名歷史學家,北京市副市長。1968年自殺。傅雷著名翻譯家。1966年與妻子上吊自殺。老舍,著名作家1966年跳北京太平湖溺死。田漢,國歌作詞者,1968年被迫害致死容國團,中國第一個乒乓球世界冠軍,1968年自殺(2)一些黨政機關受到沖擊,大批各級領導干部和知識分子遭到批判和揪斗,民主與法制受到踐踏,社會和生產秩序陷于混亂。周小舟(1966年12月25日,湖南省委書記)

閻紅彥(1967年1月8日,云南省委書記)

陳昌浩(1967年7月30日原紅四方面軍總政委)劉少奇(1969年11月12日,共和國主席)

彭德懷(1974年11月29日,元帥)

賀龍(1969年6月9日,元帥)劉盼遂(1966年,古典文學研究專家、語言學家)

楊朔(1968年8月3日,中國作家協會外國文學委員會主任,著名作家)

李廣田(1968年11月2日,云南大學副校長,作家)

周瘦鵑(1968年,現代作家)

劉綬松夫婦(1969年3月16日,武漢大學中文系現代文學教授)

吳晗(1969年10月11日,北京市副市長,歷史學家)獄中自殺,死前頭發被拔光。文革中非正常死亡的政界及社會名流人物2.表現(二)概況二、“文化大革命”彭德懷慘遭批斗、關押,他據理斗爭,堅貞不屈;由于長期的折磨,他身患結腸癌,于1974含冤辭世。2.表現(二)概況二、“文化大革命”(3)國家主席劉少奇被誣蔑為“叛徒、內奸、工賊”,遭受了殘酷迫害,成為“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冤案。劉少奇被誣蔑為“叛徒內奸工賊”

火葬單上劉少奇的名字被改為“劉衛黃”共和國主席成了“無業”游民2.表現(二)概況二、“文化大革命”知識青年上山下鄉毛主席發出“農村是一個廣闊的天地,到那里是可以大有作為的”“知識青年到農村去,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中國政府組織大量城市“知識青年”離開城市,在農村定居和勞動的群眾路線運動2.表現(二)概況二、“文化大革命”4.二月抗爭(二)概況(1)老一輩革命家對江青等人的倒行逆施進行了針鋒相對的斗爭,但遭到了壓制和打擊。(2)周恩來和許多干部堅持黨和國家的日常工作,盡量減少“文化大革命”造成的損失。1967年1月19日至1月20日中共中央軍委會議和2月中旬在懷仁堂召開的兩次政治局碰頭會議上,譚震林、陳毅、葉劍英、李富春、李先念、徐向前、聶榮臻等(因陳、葉、徐、聶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譚、二李為當時的副總理,因此又被稱為“三老四帥”或“四帥三副”),對“文化大革命”的錯誤做法提出了強烈的批評,同林彪、康生、陳伯達、江青、張春橋、謝富治等進行堅決的斗爭,當時被誣稱為“二月逆流”,實際上,它是一場正義凜然的“二月抗爭”徐向前葉劍英聶榮臻陳毅李先念譚震林李富春二、“文化大革命”5.九一三事件(二)概況

毛主席的話,句句是真理,一句頂一萬句。最最最最敬愛的偉大領袖,我們心中最紅最紅,最紅的紅太陽毛主席。——林彪

黨的“九大”,林彪被確定為毛澤東的接班人?!拔母铩敝辛直爰瘓F加緊奪權,策劃政變,被毛澤東、周恩來粉碎,1971年9月13日敗露后出逃蘇聯機毀人亡,這就是“九一三”事件,標志著“文革”在理論和實踐上的破產。當面說好話,背后下毒手。以林彪為首的反革命集團,陰謀策動反革命政變。1971年9月13日,林彪等人乘飛機倉皇出逃,在蒙古溫都爾汗機毀人亡(九一三事件)二、“文化大革命”(二)概況6.結束1976年1月8日,周恩來逝世1976年北京·四五運動首都人民歡慶粉碎“四人幫”的偉大勝利為后來粉碎“四人幫”奠定了群眾基礎江青反革命集團被粉碎標志著“文化大革命”結束1976年9月9日毛主席逝世二、“文化大革命”(三)危害與教訓·14000多名卓有成就的學者、教授被迫害!·300多萬人在動亂中非正常死亡!·1600多萬知識青年上山下鄉,失去了教育的機會!·2.5億人民還沒有解決溫飽問題,缺吃少穿!·5000億元的經濟財富損失殆盡!·無數的文物古跡、藝術珍品被砸碎焚毀,中華文明慘遭浩劫!數字看“文革”破壞力前六屆全國人大召開時間第一屆1954年-1958年第二屆1959年-1963年第三屆1964年-1965年第四屆1975年第五屆1978年-1982年第六屆1983年-1987年

危害政治上:民主和法制遭到踐踏,社會秩序混亂;經濟上:國民經濟發展受到破壞,遭受巨大損失;文化上:教育、科學、文化事業遭到摧殘。教訓:1.健全民主與法制建設;2.必須以經濟建設為中心;3.注重發展科教文化事業,實施科教興國戰略。新中國成立后最嚴重的挫折歷史已經判明,“文化大革命”是一場由領導者錯誤發動,被反革命集團利用,給黨、國家和各族人民帶來嚴重災難的內亂?!泄仓醒搿蛾P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1981.6.27)建設成就三、建設成就(一)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1956-1966)1.工業生產能力和技術水平大大提高建成一大批大中型項目兩大鋼鐵基地武漢鋼鐵基地包頭鋼鐵基地大慶油田勝利油田大港油田三大油田大慶油田的建成結束了中國依靠“洋油”的時代,實現了原油的石油的全部自給,徹底摘掉“貧油國”的帽子。三、建設成就2.工業布局有了明顯的改善,原有的沿海工業基地得到加強,廣大內地也新建了不同規模的現代工業。3.新興的電子工業、原子能工業、航天工業第一臺電子計算機(一)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1956-1966)三、建設成就蘭州烏魯木齊蘭新線西寧蘭青線包頭包蘭線(一)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1956-1966)4.交通:蘭新、蘭青、包蘭。三、建設成就4.水利:水利建設取得了很大成績5.科技:我國首先完成了人工合成結晶牛胰島素,這在世界上居于領先地位。同時,國防尖端技術取得了巨大進展我國科學工作者在進行牛胰島素的合成實驗我國初步形成了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為現代化建設打下了堅實的物質基礎。(一)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1956-1966)三、建設成就大慶石油工人“鐵人”王進喜黨的好干部焦裕祿解放軍好戰士雷鋒這一時期涌現出來的英雄模范人物有哪些?體現了怎樣的時代精神?自力更生、艱苦奮斗、愛崗敬業、無私奉獻、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一)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1956-1966)三、建設成就(二)十年文革時期(1966-1976)成功爆炸第一顆氫彈(1967.6)成功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1970.4)首次成功培育強優勢秈型雜交水稻(1973)如果沒有“文化大革命”,社會主義建設事業會取得大而多的成就課堂小結影響英國艱辛的探索與建設成就探索中曲折前進中共八大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建設成就總路線、大躍進、人民公社化運動國民經濟的調整:八字方針文革時期“文化大革命”英雄模范人物鞏固練習1.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是探索建設社會主義道路的良好開端,這次會議()A.正確分析了國內主要矛盾 B.制定了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C.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總路線 D.首次提出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A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以得出,1956年,中國共產黨在北京召開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大會分析了當時國內的主要矛盾,指出黨和人民的主要任務是集中力量把我國盡快地從落后的農業國變為先進的工業國,A項正確;1954年9月,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在北京召開,大會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這是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也是我國有史以來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憲法,排除B項;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會議提出“鼓足干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的總路線,排除C項;1953年底,周恩來在接見印度代表團時,首次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作為處理兩國關系的原則,排除D項。故選A項。2.對聯是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學樣式,它在豐富人們文化生活的同時,也反映了時代的變遷。某地有這樣一副對聯:“放開肚皮吃飽飯,鼓足干勁搞生產。”橫批是“多快好省”。此對聯最早應該寫于()A.20世紀50年代末 B.20世紀60年代末C.20世紀70年代初 D.21世紀初A解析:根據題干“放開肚皮吃飽飯,鼓足干勁搞生產”“多快好省”和所學知識可知,對聯主要反映了1958年提出的“鼓足干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的總路線的基本思想,所以這副對聯最早應該書寫于20世紀50年代末,A項正確;20世紀60年代末處于“文化大革命”時期,以階級斗爭為綱,與對聯內容不符,排除B項;20世紀70年代初,第26屆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一切合法權利,并立即把臺灣國民黨當局的代表從聯合國及其所屬一切機構中驅逐出去,這是中國外交的重大勝利,與題意無關,排除C項;21世紀初,航天員楊利偉乘坐神舟五號載人飛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獨立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與題意無關,排除D項。故選A項。3.人民公社的特點是“一大二公”。大,就是規模大;公,就是生產資料公有化程度高。一切財產上交公社,在全社范圍內統一核算,統一分配。社員的自留地、家畜、果樹等都被收歸社有。這表明人民公社()A.保護了農民的財物安全 B.促進了農業生產的快速發展C.破壞了民主和法制 D.忽視了客觀的經濟規律D解析:根據材料“一切財產上交公社,在全社范圍內統一核算,統一分配。社員的自留地、家畜、果樹等都被收歸社有”分析可知該措施會使農民的生產積極性降低,它忽視了客觀的經濟規律,D項正確;人民公社要求農民財產上交公社,損害了農民的財物安全,排除A項;人民公社忽視了客觀的經濟規律,阻礙了農業的發展,排除B項;文化大革命破壞了民主和法制,排除C項。故選D項。4.1962年底“農業總產值比上年增長6.2%,結束了三年遞降減產的狀況;年財政收支平衡,結余8.3億元,終止了連續四年的赤字財政”,出現這種變化的原因是()A.社會主義改造的基本完成 B.八字方針對國民經濟的調整C.計劃經濟體制的徹底廢除 D.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發展B解析:根據材料結合所學可知,1959年至1961年,我國的國民經濟發生了嚴重困難。為了調整國民經濟,中共中央提出的“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八字方針,于1961年初開始實施,到1965年,國民經濟調整的任務基本完成。因此,“1962年,財政收支平衡,終止了連續四年的赤字財政”得益于八字方針對國民經濟的調整,B項正確;社會主義改造的基本完成在1956年底,排除A項;社會主義計劃經濟是在1979年廢除的,排除C項;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明確提出于1992年,排除D項。故選B項。5.“魂飛萬里,盼歸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