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名校聯考聯合體2023-2024學年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題(解析版)_第1頁
湖南省名校聯考聯合體2023-2024學年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題(解析版)_第2頁
湖南省名校聯考聯合體2023-2024學年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題(解析版)_第3頁
湖南省名校聯考聯合體2023-2024學年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題(解析版)_第4頁
湖南省名校聯考聯合體2023-2024學年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題(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級中學名校試題PAGEPAGE1湖南省名校聯考聯合體2023-2024學年高二下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題一、現代文閱讀(35分)(一)現代文閱讀I(本題共5小題,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人物弧線”或曰“人物弧光”,譯自英文CharacterArc,在羅伯特·麥基看來,“是人物的路線,是人物本身性格的發展軌跡或是變化,無論是變好還是變壞。從出發點到目的地,人的發展和變化將形成一條軌跡”。在以成長勵志、救贖重生、畸變黑化等為主題的影視作品中,既需要展現人物個性,也需要勾勒人物心理變化和性格變化的軌跡,因此人物弧線表現順暢完美與否,就決定著人物形象立得住或崩塌,決定著影視敘事的成敗。“人物弧線”的理念濫觴于文藝復興時期,成長于啟蒙文學時期,在現實主義和現代主義文學中日漸成熟,在20世紀被電影人所吸納,被羅伯特·麥基予以總結后被廣泛應用于創作實踐和影視批評中,對塑造富有藝術魅力的豐盈人物形象至關重要。在西方文學史上,人物塑造經歷了從扁平人物到圓形人物的蛻變。在古希臘時期,《荷馬史詩》中的阿喀琉斯、奧德修斯等英雄形象,其性格往往是刻板定型的。而在悲劇作家埃斯庫羅斯、索福克勒斯和歐里庇得斯等作品中,普羅米修斯、俄狄浦斯和美狄亞等都是性格鮮明但一成不變的。在文藝復興時期,作家們開始關注人物性格的流動性。如在莎士比亞最負盛名的悲劇《哈姆萊特》中,丹麥王子哈姆萊特由一個單純而充滿理想的人文主義者,到父親被殺后由于局勢不明,猶豫多疑延宕,及至通過“戲中戲”證實了叔父確是殺父仇人,誤殺戀人奧菲利婭的父親波洛涅斯,及至戀人自殺,被迫與其兄決斗,中毒臨死時殺死仇敵克勞狄斯。哈姆萊特的復仇心路變化,體現出一道令人信服的弧線。18世紀德國啟蒙主義戲劇理論家萊辛,也認識到了戲劇創作中人物性格流動的意義,隨著典作《浮士德》等橫空出世,才打破了人物形象單一的局面,出現了豐滿立體、性格復雜多變的人物形象。至近代,美國戲劇理論家B.貝克曼在《戲劇動力》中提出了類似于“人物弧線”理論的“動態人物”理論,及至德國“成長小說”的出現以及福斯特“圓形人物”理論的出現,極大程度上促進了“人物弧線”理論的完善。在今天,表現“人物弧線”已是小說家和劇作家們司空見慣的寫作技巧。百年電影發展史中,“人物弧線”倍受重視,特別是當羅伯特·麥基在1997年出版的《故事:材質·結構·風格和銀幕劇作的原理》中對電影弧線做出界定后,是否表現了人物性格發展軌跡或變化,就成為衡量很多作品優秀與否的圭臬。人物弧線的唯一特征就是變化,而性格缺乏變化或變化趨近于靜態的人物被稱為扁平人物。扁平人物幾乎是大多數商業類型電影的標配,如《007》和《碟中諜》系列等冒險片、《侏羅紀公園》等恐怖片,主角都是被事件和矛盾沖突推著往前走的扁平人物。而與之相對的圓形人物,強調人物性格的多面性,可分為靜態的圓形人物和有人物弧線的動態的圓形人物。靜態的圓形人物盡管性格豐富立體,但在同一部作品中,他的性格基本沒有變化,如電影《復仇者聯盟》系列中的反派滅霸等。而有弧線的動態圓形人物,指人物隨著遭遇的不公際遇與處境而隨之發生變化。“文似看山不喜平”,人物的塑造也一樣,弧線人物因為性格的峰回路轉,從而使故事產生跌宕起伏的敘事魅力。人物弧線變化要有內在聯系與邏輯,否則會使人物的弧線流暢性和完整性受損,導致角色行為浮夸失真,劇作敘事線斷裂,結構坍塌,成為有硬傷的作品。人物弧線必須順暢,不能急轉彎。人物弧線變化要符合人性嬗變的邏輯,真實可信。也即是說,要用充足的鋪墊來逐步地表現人物心路歷程,細膩而有層次地表現其變化緣由,不能讓它一蹴而就。國產現象級作品如《大魚海棠》《長津湖》等,由于迫使主角性格轉化的原因鋪墊牽強甚至不足,致使人物弧線順暢度差強人意而成阿喀琉斯之踵。環境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人物的性格,人物的性格變化也要與環境影響合轍。人物所處環境越復雜、越多變,人物性格越豐富。在社會生活中,人與自然、人與自己、人與他人、人與群體形成的矛盾統一體,加之家庭、學校、族群、階層、身份等的轉變,使得人物面臨的矛盾此消彼長,決定著人物的性格雖然在一定時間段內具有一定程度的穩定性,但從長遠來看是變動的,這是人物弧線的成因。如《小丑》中小丑之所以由善良純真變得癲狂殘酷,充滿暴力和仇恨,就是因為哥譚市冷漠的生存環境,社會的疏離和病態的文化氛圍導致他好夢成灰。總之,人物之所以有“弧線”,是現實生活的復雜多變,在時時刻刻改變和雕塑著人的性格。優秀的影視作品大都會表現人物在特定環境中的成長或墮落,塑造具有弧線的圓形人物。恩格斯提出了“典型環境中的典型性格”這一現實主義文論的主張。就此而言,影視作品塑造個性突出、有弧線的“圓形人物”,即是對現實環境促使人性變化的展示和描摹。(摘編自楊曉林《影視人物弧線論》,有刪改)1.下列對原文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人物弧線”是指作品中人物性格的流動軌跡,關系到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敘事的成敗,是許多優秀作品的標配。B.發端于文藝復興時期的“人物弧線”理論在20世紀被電影人吸納,經羅伯特·麥基總結后,被廣泛應用于創作實踐和影視批評中。C.作品中性格豐富立體,且缺乏變化的人物,都是被事件和矛盾沖突推著往前走的人物,是大多數商業類型電影的標配。D.“文似看山不喜平”,塑造弧線人物的性格,應隨著環境的變化而變化,同時也要用充足的鋪墊來逐步地表現人物心路歷程,讓故事跌宕起伏,充滿敘事魅力。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正確的一項是()A.文章開篇引用專家學者的觀點對“人物弧線”的內涵進行闡釋,為后文論述提供了事實依據。B.文章采用“橫向”式結構論述“人物弧線”理論的形成過程,讓讀者見識了文學作品中具體鮮活的圓形人物。C.文章通過舉例論證和比喻論證來對扁平人物和圓形人物進行論述,以突顯人物弧線的特征,D.文章結尾通過引述恩格斯的觀點,明確了影視作品要塑造個性突出、有弧線的“圓形人物”的原因。3.依據文本,下列更符合圓形人物的一項是()A.《變色龍》中的奧楚蔑洛夫專橫跋扈,趨炎附勢,狡猾善變,寡廉鮮恥。B.《林教頭風雪山神廟》中的林沖逆來順受,小心謹慎,英勇果敢,疾惡如仇。C.《邊城》中的翠翠天真活潑,淳樸善良,善解人意,勇敢堅強。D.《桃花扇》中的李香君美麗聰慧,明辨是非,俠肝義膽,堅貞剛烈。4.如今,“表現‘人物弧線’已是小說家和劇作家們司空見慣的寫作技巧”。你認為有哪些原因?5.“現實生活的復雜多變,在時時刻刻改變和雕塑著人的性格。”請結合《玩偶之家》中娜拉的性格變化說說該理論的具體體現。【答案】1.C2.D3.B4.①表現“人物弧線”,可以動態展示“人物心理變化和性格變化的軌跡”,讓人物形象更豐盈;②表現“人物弧線”,讓故事情節更跌宕起伏,增加敘事魅力;③表現“人物弧線”,可以揭示人物性格和環境的關系,作品對現實的觀照性更強。5.①娜拉的家庭生活變故,是她性格改變的動因。②女主人公娜拉依賴著自己的丈夫,深愛著自己的丈夫,甚至有了為此犧牲自我的打算。這時的娜拉,天真善良,對家庭任勞任怨、勇于擔責,有犧牲精神,但缺乏自尊與主見,是從精神到生活都依附于丈夫的家庭主婦。③多年后,娜拉認清了自己在家庭中“玩偶”般從屬于丈夫的地位。當她丈夫的自私、虛偽的丑惡靈魂暴露無疑的時候,喚醒了娜拉對尊嚴的需求,變得冷靜,開始追求平等、獨立和個性解放,具有勇敢堅毅的品格和反抗精神【解析】【1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并辨析信息的能力。C.張冠李戴,“作品中性格豐富立體,且缺乏變化的人物”錯誤,性格豐富立體且沒有變化的是靜態圓形人物,不是扁平人物;同時,“是大多數商業類型電影的標配”,過于絕對化,原文是“扁平人物幾乎是大多數商業類型電影的標配”,注意“幾乎”。故選C。【2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多個信息進行比較、辨析的能力。A.“事實依據”錯誤,專家學者的觀點應為事理論據;B.“‘橫向’式結構”錯誤,根據“在古希臘時期”“在文藝復興時期”“18世紀”“至近代”“在今天”等信息可知是“縱向”式結構;C.“比喻論證”于文無據。文中有舉例論證,如“國產現象級作品如《大魚海棠》《長津湖》等,由于迫使主角性格轉化的原因鋪墊牽強甚至不足,致使人物弧線順暢度差強人意而成阿喀琉斯之踵”,但沒有比喻論證。故選D。【3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論點、論據和論證方法的能力。A.奧楚蔑洛夫的這些性格特征貼近,缺少豐富立體和變化,不是圓形人物。B.林沖性格豐富且隨著環境的變化而變化,更符合圓形人物的特征。C.翠翠的性格是沒有太大變化的,不屬于圓形人物。D.李香君的性格也缺少變化,不屬于圓形人物。故選B。【4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①根據羅伯特·麥基在1997年出版的《故事:材質·結構·風格和銀幕劇作的原理》中“是否表現了人物性格發展軌跡或變化,就成為衡量很多作品優秀與否的圭臬”可知,表現“人物弧線”,可以動態展示“人物心理變化和性格變化的軌跡”,讓人物形象更豐盈;②根據“有弧線的動態圓形人物,指人物隨著遭遇的不公際遇與處境而隨之發生變化。‘文似看山不喜平’,人物的塑造也一樣,弧線人物因為性格的峰回路轉,從而使故事產生跌宕起伏的敘事魅力”可知,表現“人物弧線”,讓故事情節更跌宕起伏,增加敘事魅力;③根據“需要注意的是,人物弧線的變化要與環境影響合轍。個性突出、有弧線的‘圓形人物’,即是對現實環境促使人性變化的展示和描摹”可知,表現“人物弧線”,可以揭示人物性格和環境的辯證關系,作品對現實的觀照性更強。【5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運用文中信息的能力。羅伯特·麥基在1997年出版的《故事:材質·結構·風格和銀幕劇作的原理》中“是否表現了人物性格發展軌跡或變化,就成為衡量很多作品優秀與否的圭臬”,“有弧線的動態圓形人物,指人物隨著遭遇的不公際遇與處境而隨之發生變化”“需要注意的是,人物弧線的變化要與環境影響合轍。個性突出、有弧線的‘圓形人物’,即是對現實環境促使人性變化的展示和描摹”。①娜拉的家庭生活變故,是她性格改變的動因。②前階段,作為一個家庭主婦,娜拉展示出一種帶有幼稚和依賴心態的形象。她以一個溫柔、聰明、慈愛的妻子和母親的身份出現。。在愛情觀念上,娜拉愛情的最高理想就是為所愛的人甘愿舍棄一切,甚至生命。她主觀地把她與海爾茂的相愛想象成這種理想的實現。她對丈夫已無條件、無保留的付出實踐著愛情的理想。因此,當考慮到偽造保人簽字一事將要威脅到丈夫的前程時,她寧愿自己承擔全部罪名,甚至想到自殺。然而,在這種表面的角色塑造下,娜拉是一個沒有獨立思考的脆弱女性,深受家庭、社會和婚姻制度的束縛。她在很多方面都無法自如的表達自己的想法,總是需要從丈夫、父親或朋友那里得到指引和支持,是從精神到生活都依附于丈夫的家庭主婦。③娜拉為給丈夫海爾茂治病,瞞著丈夫偽造簽名向柯洛克斯泰借錢,無意犯了偽造字據罪。多年后,海爾茂升職經理,開除了柯洛克斯泰,后者拿字據要挾娜拉,海爾茂知情后勃然大怒,罵娜拉是“壞東西”、“罪犯”、“下賤女人”,說自己的前程全被她毀了,而當危機解除后,又立刻恢復了對妻子的甜言蜜語,娜拉認清了自己在家庭中“玩偶”般從屬于丈夫的地位,她在經歷被丈夫海茂爾指責之后,重新審視了自己和婚姻的真實狀況。她意識到婚姻并不是建立在平等和互相尊重的基礎上。在這個過程中,娜拉開始尋找自己的價值和獨立性,并最終決定離開家庭、離開丈夫,開始全新的獨立的生活。她成長為具有勇敢堅毅的品格和反抗精神的獨立女性。(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白發生黑絲(節選)馮至大歷四年的冬天,寒流侵襲潭州,大雪下得家家灶冷,戶戶衣單。杜甫以船為家,停泊在湘江岸旁,從秋到冬,已四個多月了。左右鄰船,都是捕魚人。日子久了,大家無話不談,談來談去總要談到漁稅上邊來。杜甫暗自思忖,十幾年來,自己東奔西走,總看見農民身上背著一輩子交不清的賦稅;想不到這里的人也被租稅壓得喘不過氣來。他回想今年初入潭州時,但見田園荒蕪,柴扉空閉,農具仍在,農民卻逃亡得無影無蹤。他明白如今漁民走投無路,像農民一樣逃亡在外,另謀出路的日子恐怕也快到了。漁夫們看杜甫的生活比他們更可憐。雖然沒有租稅負擔,卻是老病纏身,衣食無著;十六歲的兒子宗武餓得滿臉蒼白,每天還要用很多的時間讀什么《文選》。漁夫們覺得這一家人飄流在外,無親無友,總要有點打算才好。后來漁夫們想出個辦法,帶著宗武到遠方藥市上置辦一點新的藥材,逢到市集,讓杜甫跟著去魚市賣藥,他們把魚市上最優越的攤位給杜甫;感覺杜甫疲倦時,就叫宗武跟著去。這樣杜甫家里不只有錢買米了,間或還能置辦一點酒肉。一天,宗武又和漁夫們一起到魚市上去了。陽光照耀著水上的波紋,江上的船只輕輕地搖來搖去。杜甫靠著長年隨身的烏皮幾,不由想起許多——自己一生飽經憂患,用盡心血,寫了兩千多首詩,描述了民間的痛苦、時代的艱虞和山川的秀麗;而乾坤莽莽,如今漂泊無依有如水上的一片浮萍。自中年以后,衣食成了問題,誰像這些漁夫那樣關心過自己?想不到幾個萍水相逢的漁夫,對自己這樣體貼照顧,無微不至,讓人感到無限溫暖。正想著,宗武提著藥袋回來了,后邊跟著一個客人。這客人大約四十多歲,中等身材,矯健精悍,目光炯炯。和杜甫寒暄了幾句,聽出來是山南巴州人的口音。他說他姓蘇名渙,是潭州刺史崔璀幕府里的從事。杜甫以前仿佛聽人提到過他。人們說他是一個精良的弩手,百發百中,在巴山道上常常搶劫顯官富賈,綽號人稱“弩跖”。州府里說他是個出沒無常的強盜,田野間說他是個殺富濟貧的俠士。不久又中了廣德二年的進士,充任侍御使。后來,也就很少聽人提到了。今天他出現在杜甫面前,杜甫感到無限驚奇。蘇渙卻一見如故,無話不談,沒有絲毫避忌。這時江上風和日暖,好像大地將要回春。客人說,過去在巴州的故鄉,就仰慕杜甫的大名,杜甫的詩卻讀得很少。最近在崔刺史幕府里的書案上讀到《石壕吏》《茅屋為秋風所破歌》那樣的名篇,真感到不同凡響。能夠與這樣的詩的作者生逢同時,是一件大快事。最近潭州居民互相傳告,魚市上有位賣藥的叫做杜甫,所以特來拜見。“你老人家可就是這些詩的作者?”說到這里,蘇渙的語調轉為低沉,杜甫的心里也勾起一縷凄涼的情緒。他沒等杜甫回答,就接著說起他自己的過去。“你老人家在閬州時,也許聽人說過巴州有我這樣一個強盜。我們巴州一帶的賨人①,從來就剽勇善戰,又能勤勞生產,織出的布匹天下聞名。這些布匹雖不輕柔華麗,卻是堅固耐久。劉邦和項羽爭天下的時候,劉邦聽取了閬中敗類范目的獻計,征募賨人為他平定三秦。此后賨人的命運便算注定了,供歷代帝王牛馬一般地驅使。一有戰事,就征調賨人為他們打仗;戰事平定了,又向他們征斂大批的布匹。賨人的布匹永遠織不完,自己身上穿的卻永遠是破破爛爛。十幾年來,外地的商人也看上了資布了,他們運來一點米、一點鹽,用一本萬利的鹽米向他們騙取大量的布匹。上元二年,梓州刺史段子璋叛變,自稱梁王,也到巴州來募兵。我親眼看著賨人世世代代無法擺脫的負擔和痛苦,我不能容忍了,我說,來個結束吧……不過我當時把事情看得太簡單了,實際上我們起事不久,就因為人力孤單,遭到了失敗。”蘇渙從懷里取出一個小手卷。他一邊打開手卷,一邊說,他本來不慣寫詩,近些年來,有了不少感觸,還是用詩寫下來比較合適,因此寫了許多首,可是不大講究格律,現在吟誦幾首,請杜甫指教。他用沉重的語調把下邊這首詩讀給杜甫聽:毒蜂成一窠,高掛惡木枝;行人百步外,目斷魂亦飛。長安大道邊,挾彈誰家兒;右手持金丸,引滿無所疑。一中紛下來,勢若風雨隨;身如萬箭攢,宛轉迷所之。徒有疾惡心,奈何不知幾。杜甫一聽這首詩,就知道是蘇渙從個人失敗中得到的教訓。詩在藝術上,若拿杜甫平素對詩的要求來衡量,是相當粗糙的。但是它蘊藏著一種新的內容,表現了一種新的風格,杜甫把這首詩吟味了片刻,便興奮地向他說,“我一向稱贊陳子昂的《感遇詩》、李白的《古風》,今天聽到你讀了這首詩,可以說是陳李以外,又樹立了一個新的旗幟。‘徒有疾惡心,奈何不知幾’,是你作了一番事業以后得到的經驗。我也一向疾惡如仇,可是從中取得這類經驗的事業,不用說做,我連想都還很少想過呢。”盡管杜甫不能同意蘇渙詩中個別的詩句,但是蘇渙這個人和他的詩的出現,在杜甫看來,確是一個奇跡。同時他又把鄰船上漁夫們的生活、言語、思想、感情認真思索了一番,覺得自己一生漂泊,看見的事物不算不多,接觸的人不算不廣,但究竟世界上還是有許多人和事過去不只沒有遇到過,而且也沒有想到過。不料在這垂暮之年,眼前又涌現出一些新的事物。自己也覺得年輕了許多,好像白頭發里又生出黑絲。蘇渙說,他能和杜甫生逢同時,是一件快事;杜甫今天能遇到蘇渙,心里也同樣高興,真好像司馬相如遇見了一百年后的揚雄。他情不自禁,提筆寫出來這樣的詩句:龐公不浪出,蘇氏今有之。再聞誦新作,突過黃初詩。乾坤幾反復,揚馬宜同時。今晨清鏡中,白間生黑絲;余發喜卻變,勝食齋房芝。寫到這里,江上已是黃昏,暮靄蒼茫,兩岸人家疏疏落落地升起幾縷炊煙。一陣寒風乍起,江水拍擊著船身。(有刪改)〖備注〗①賨(cóng)人:古代四川北部一個少數民族的名稱。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杜甫以船為家,泊在湘江岸旁的前四個月心情比較沉重,這與他漂泊無依、衣食無著、租稅繁重的生活以及老病纏身的遭遇有關。B.杜甫“感到無限溫暖”,在萍水相逢的漁夫們的幫助下,生活境況得到改善。同處困境,漁夫們給漂泊中的詩人帶來的慰藉,展現了人性之美。C.蘇渙詢問杜甫是否是“這些詩的作者”時語調“轉為低沉”,這一細節描寫反映出他對內心仰慕的詩人杜甫的眼前處境感到難以置信與惋惜。D.蘇渙的詩在藝術上顯得粗糙,但具有與眾不同的格調,杜甫感到精神異常興奮并吟味片刻,二人相遇,宛如知己相逢,倍感欣喜。7.下列對本文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本文標題采用夸張和對比手法,描寫杜甫頭發的反常轉變,突出蘇、杜間的交往對杜甫晚年心境的影響,贊頌蘇渙詩歌與為人的獨特魅力。B.文中詳細地記敘蘇渙“說起他自己的過去”,豐富了蘇渙的形象,為后文做鋪墊,也暗示了控訴封建勢力欺壓奴役百姓的主題。C.杜甫認為蘇渙的詩作不同于陳子昂和李白的詩——“樹立了一個新的旗幟”,主要原因是蘇詩隱示著許多過去還沒有人道過的新內容。D.杜甫自覺“眼前涌現出一些新的事物”,此處“新的事物”虛實結合,既指蘇渙其人其詩,也指漁夫們給杜甫帶來的關懷和溫情。8.小說中完整引用了蘇渙一首詩,請結合小說內容簡要分析其作用。9.魯迅稱贊馮至是“中國最為杰出的抒情詩人”,他的歷史小說作品也具有詩化的特質。請對本文的詩化特點進行簡要分析。【答案】6.A7.C8.(1)情節方面:照應前文介紹的蘇渙人生經歷,自然引出后文杜甫對其詩歌及為人的稱贊。(2)人物方面:①借詩中少年疾惡如仇來表現蘇渙不懼黑暗勢力、一心為民的精神;②用少年受群蜂圍攻的遭遇來表現蘇渙的人生遭際;③用少年的“迷所之”“不知幾”表現蘇渙的迷茫與困惑。9.①運用形象性語言,營造詩意化意境,如結尾“暮靄蒼茫,兩岸人家疏疏落落地升起幾縷炊煙”的描寫;②用詞、煉句體現出整飭的詩的節奏,如“家家灶冷,戶戶衣單”“田園荒蕪,柴扉空閉”等;③句式長短結合,錯落有致,音韻上表現出詩一般的和諧,如“自己一生飽經憂患,……浮萍”;④有意選用日常生活用語,內蘊卻是詩意的,在敘述中,盡可能多地留下空白,給讀者意猶未盡之感,如“杜甫的心里也勾起一縷凄涼的情緒”等。【解析】【6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A.“租稅繁重”錯誤。杜甫是看到農民“被租稅壓得喘不過氣來”,自己并無租稅。故選A。【7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能力。C.“新內容”說法有誤。根據原文“但是它蘊藏著一種新的內容,表現了一種新的風格”“可以說是陳李以外,又樹立了一個新的旗幟”“‘徒有疾惡心,奈何不知幾’,是你做了一番事業以后得到的經驗。我也一向疾惡如仇,可是從中取得這類經驗的事業,不用說做,我連想都還很少想過呢”可知,并非主要是“新內容”,而是一種“新風格”。故選C。【8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重要語段的作用的能力。情節方面:前文提到蘇渙“州府里說他是個出沒無常的強盜,田野間說他是個殺富濟貧的俠士”,引用蘇渙的詩照應前文介紹的蘇渙人生經歷;結合原文“杜甫一聽這首詩,就知道是蘇渙從個人失敗中得到的教訓”可知,自然引出后文杜甫對其詩歌及為人的稱贊等情節。人物方面:“毒蜂成一窠,高掛惡木枝”“右手持金丸,引滿無所疑。一中紛下來,勢若風雨隨”借詩中少年嫉惡如仇來表現蘇渙不懼黑暗勢力、一心為民的精神。“身如萬箭攢”,用少年受群蜂圍攻的遭遇來表現蘇渙的人生遭際。“宛轉迷所之。徒有疾惡心,奈何不知機”,用少年的“迷所之”“不知機”表現蘇渙的迷茫與困惑。【9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鑒賞文本語言特色的能力。文中寫景有“暮靄蒼茫,兩岸人家疏疏落落地升起幾縷炊煙”,寫人有“中等身材,矯健精悍,目光炯炯”,運用形象性語言,營造詩意化意境。“家家灶冷,戶戶衣單”“田園荒蕪,柴扉空閉”“老病纏身,衣食無著”,用詞、煉句體現出整飭的詩的節奏。長短句結合,如“自己一生飽經憂患,用盡心血,寫了兩千多首詩,描述了民間的痛苦、時代的艱虞和山川的秀麗”,音韻和諧。“漁夫們覺得這一家人飄流在外,無親無友,總要有點打算才好”“杜甫的心里也勾起一縷凄涼的情緒”有意選用日常生活用語,內蘊卻是詩意的,在敘述中,盡可能多地留下空白,給讀者意猶未盡之感。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屈原至于江濱,被發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漁父見而問之曰:“子非三閭大夫歟?何故而至此?”屈原曰:“舉世混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是以見放。”漁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滯于物,而能與世推移。舉世混濁,何不隨其流而揚其波?眾人皆醉,何不鋪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懷瑾握瑜,而自令見放為?”屈原曰:“吾聞之,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誰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寧赴常流而葬乎江魚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溫蠖乎?”乃作《懷沙》之賦。……于是懷石,遂自投汨羅以死。材料二文帝召以為博士。是時賈生年二十余,最為少。每詔令議下諸老先生不能言賈生盡為之對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諸生于是乃以為能不及也。孝文帝說之,超遷,一歲中至太中大夫。賈生以為漢興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當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興禮樂。乃悉草具其事儀法,色尚黃,數用五,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謙讓未遑也。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國,其說皆自賈生發之。于是天子議以為賈生任公卿之位。絳、灌、東陽侯、馮敬之屬盡害之,乃短賈生曰:“洛陽之人,年少初學,專欲擅權,紛亂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議,乃以賈生為長沙王太傅。賈生既辭往行,聞長沙卑濕,自以為壽不得長,又以謫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為賦以吊屈原。賈生為長沙王太傅三年。后歲余,賈生征見。孝文帝受鰲,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問鬼神之本。賈生具道所以然之狀。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罷,曰:“吾久不見賈生,自以為過之,今不及也。”乃拜賈生為梁懷王太傅。梁懷王,上少子,愛,而好書,故令賈生傅之。文帝復封淮南厲王子四人皆為列侯。賈生諫,以為患之興自此起矣。賈生數上疏,言諸侯或連數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聽。居數年,懷王騎,墮馬而死,無后。賈生自傷為傅無狀,哭泣歲余,亦死。(節選自《史記·屈原賈生列傳》,有刪改)10.材料二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詔令A議下B諸老先生C不能言D賈生E盡為之F對G人人各如其意H所欲出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顏色”,文中指“臉色”,與《燕歌行》中的“天子非常賜顏色”的“顏色”意思不同。B.“見”,表被動,與《孔雀東南飛并序》“君既若見錄”的“見”意思相同。C.“短”,指詆毀,與“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頃襄王”的“短”意思相同。D.前席,古人席地而坐,前席指在坐席上往前移動,是親近的表示。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漁父對屈原的現狀感到奇怪,認為他不懂變通,建議他隨波逐流。B.博士們認為賈誼很有才能,而絳侯、灌嬰等人卻認為他使事情變得混亂。C.賈誼完全改變了秦朝的舊法。漢文帝剛即位,就一一實行。D.賈誼認為封王太多會導致禍患,諸侯國地域過大,不符古制。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溫蠖乎?(2)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國,其說皆自賈生發之。14.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請回答賈誼為什么寫《吊屈原賦》?【答案】10.BDG11.B12.C13.(1)又怎么能讓自己高尚純潔的品德,蒙受世俗的塵垢呢?(2)各項法令的更改,以及諸侯都必須到封地去上任等事,這些主張都出自賈誼。14.賈誼和屈原有共同的遭遇。雖才華出眾,但都遭到別人的詆毀中傷,被君主疏遠、貶謫。【解析】【10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每當詔令交下來討論時,各位老先生都不能說什么,賈生卻一一對答,每個人都感到他說出了他們想說的話。“詔令議下”是主謂結構,B處斷開;“賈生”是“盡為之對”的主語,其前D處斷開;“人人”是“各如其意所欲出”的主語,其前G處斷開。故選BDG。【11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了解并掌握常見文學文化常識及文言一詞多義的能力。A.正確。臉色;賞賜。句意:臉色憔悴。/皇帝又特別給予他們豐厚的賞賜。B.錯誤。表被動;偏指一方,這里指“我”。句意:因此被放逐。/既然蒙您記掛著我。C.正確。句意:于是毀謗賈誼道。/最終讓上官大夫在于頃襄王面前詆毀屈原。D.正確。故選B。【12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C.“漢文帝剛即位,就一一實行”錯,原文“孝文帝初即位,謙讓未遑也”,文帝謙虛退讓還來不及。故選C。【13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安”,怎么;“皓皓之白”,高尚純潔的品德;“溫蠖”,塵垢。(2)“更定”,修改審定;“就”,到、往;“發”,提出。【14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屈原富有才華,“博聞強志,明于治亂,嫻于辭令。入則與王圖議國事,以出號令;出則接遇賓客,應對諸侯”,但最終卻因為不同流合污而被權貴排擠,“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頃襄王,頃襄王怒而遷之”;賈誼更是才華橫溢,“每詔令議下,諸老先生不能言,賈生盡為之對,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諸生于是乃以為能不及也”,但因為觸動權貴利益而遭到詆毀,“絳、灌、東陽侯、馮敬之屬盡害之,乃短賈生曰……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議,乃以賈生為長沙王太傅”最終被迫離開朝廷。賈誼和屈原有共同的遭遇。雖才華出眾,但都遭到別人的詆毀中傷,被君主疏遠、貶謫。參考譯文:材料一:屈原走到江邊,披散著頭發沿著水邊邊走邊吟唱,臉色憔悴,形體和容貌都像干枯的樹木一樣。一個漁翁看見就問他說:“您不是三閭大夫嗎?為什么來到這里?”屈原說:“整個世界都污濁不清,只有我一人清白,大家都醉了卻只有我一人清醒,因此被放逐。”漁翁說:“聰明賢哲的人,不被事物所拘束,而能順隨世俗的變化。整個世界都污濁不清,為什么不隨波逐流并推波助瀾呢?眾人都醉了,為什么不一同吃那酒糟喝那薄酒?為什么要保持高尚的節操志向,卻使自己被放逐呢?”屈原說:“我聽說,剛洗過頭的人一定要用手彈去冠上的灰塵,剛洗過澡的人一定抖掉衣服上的塵土。一個人,誰又能用清凈潔白的身體,去受臟物的污染呢?(我)寧愿跳入江水中,葬身魚腹,又怎能用高尚純潔的品德,去蒙受世上的塵垢呢?”于是寫下了《懷沙》賦。……便抱著石頭,自己跳到汨羅江死了。材料二:孝文帝征召賈生為博士。當時賈生年僅二十多歲,是博士中最年輕的。每當詔令交下來討論時,各位老先生都不能說什么,賈生卻一一對答,每個人都感到他說出了他們想說的話。博士們在這時才認為(自己的)才能比不上賈生。孝文帝很喜歡他,越級提拔,一年之內(賈生)就做到了太中大夫。賈生認為從漢朝建立到孝文帝有二十多年了,天下和平融洽,就應該改定歷法,改變車馬服飾的顏色,制定法令制度,確立官職名稱,振興禮樂,于是詳細起草準備上述各項儀式法度的草案,色彩崇尚黃色,官印字數采用五,確定官職名稱,全都改變了秦朝的舊制。孝文帝剛剛即位,謙虛禮讓,沒來得及實行。各項法令修改審定,讓列侯都住到自己的封國去,這些主張都是由賈生提出來的。因此天子提議想讓賈生任公卿的職位。絳、灌、東陽侯、馮敬等人都忌恨他,于是毀謗賈誼道:“洛陽之人,年輕學淺,一味想獨攬大權,使事情變得復雜混亂。”因此天子后來也疏遠了他,不采用他的建議,便任命賈生為長沙王太傅。賈生便辭別京城前往長沙,聽說長沙低洼潮濕,自己想著在那里生活,壽命不會長,又考慮到自己是被貶謫才去的,心里很不舒服。等到渡過湘江時,寫了一篇賦來悼念屈原。賈誼任長沙王太傅三年。一年多以后,賈生被皇帝召見。孝文帝正在接受神的賜福,坐在宣室里(接見賈生)。孝文帝因為對鬼神的事有所感觸,就(向賈生)詢問鬼神的原本。賈生因此詳細說明了這里面的道理。一直談到深夜,孝文帝(聽得入神,)移坐向前。接見之后,(文帝)說:“我很久沒有見到賈生了,自以為超過了他,現在(才知道)還是不如他。”過了不久,任命賈生為梁懷王太傅。梁懷王,是孝文帝的小兒子,很受寵愛,又喜歡讀書,所以(孝文帝)讓賈生做他的老師。孝文帝又封淮南厲王的四個兒子都為列侯。賈生進諫,認為國家禍患的興起從此時開始。賈生屢次上奏,說諸侯封地有的接連數郡,不合古代制度,可以逐漸削減其封地。文帝沒有聽從。過了幾年,懷王騎馬,從馬上掉下來摔死了,沒有后代。賈生感傷自己做太傅不稱職,哭了一年多,也死了。(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面小題催租行范成大輸租得鈔①官更催,踉蹌里正敲門來。手持文書②雜嗔喜,我亦來營醉歸爾!床頭慳囊③大如拳,撲破正有三百錢:“不堪與君成一醉,聊復償君草鞋費④。”〖備注〗①鈔:官府收到租后發給的憑據。②文書:官府催租的文件;也有人認為應與“鈔”同義。③慳囊:錢罐。④草鞋費:從前公差敲詐勒索時巧立的一種名目。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首句“輸租得鈔”這四個字,簡練地概括了官家催租,農民想方設法交清了租,并且拿到了收據的全過程。B.第二句極富表現力,“踉蹌”一詞,活畫出“里正”歪歪斜斜走路的流氓神氣。C.第四句寫里正催收理由是為讓軍營將士有酒喝,妙在使用直接引語且帶有語氣,生動形象。D.第七、八句表面上是農人對里正的客套之語,實際上聲聲含淚,蘊含著農人的辛酸和苦楚。16.第三句的主語,你認為是“里正”還是“農人”?說說你是怎么理解的。【答案】15.C16.示例一:主語應該是農人。①這樣“文書”就可理解成“鈔”,與首句內容呼應;又緊承第二句,刻畫出農夫面對里正的態度。②農夫面對官府再次催租,心中有怒卻只能笑臉相迎,形象地刻畫出農夫的處境和心態。示例二:主語應該是里正。①這樣“文書”就可理解成“收租文件”,與前后句主語均一致,從不同角度刻畫了里正嘴臉。②本句是寫里正既狐假虎威,兇相橫生,又因醉酒,嬉皮笑臉,丑態畢現,非常形象。【解析】【15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詩歌內容的能力。C.“為讓軍營將士有酒喝”錯。“營”,意為“謀求”。第四句是說我來只不過是要找杯酒喝而已。故選C。【16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評價作者的觀點態度的能力。首先要表明個人觀點,可以認為主語應該是農人,也可以認為應該是里正。然后結合詩句說出理由即可。(1)如果認為主語應該農人,在解釋理由時,要注意到前后語意銜接或呼應之處。結合注釋②“文書……也有觀點認為應與‘鈔’同義”分析,“文書”理解成“鈔”,就與首句“輸租得鈔官更催”內容呼應;又緊承第二句“踉蹌里正敲門來”,表明文書已經交到了農人手里,而“嗔喜”刻畫了農夫面對官府里正再次催租,心中有怒卻只能笑臉相迎的態度。這樣,第三句“手持文書雜嗔喜”就理解成:農夫拿著收據看了看,又是發怒又是笑。形象地刻畫出農夫面對里正上門討要收據的處境和心態。(2)主語應該是里正,在解釋理由時,必須對“嗔”和“喜”作出合理解釋。結合注釋②分析,如果“文書”是指官府催租的文件,那么前句“踉蹌里正敲門來”和后句“我亦來營醉歸耳”的主語就都是“里正”,這三句的意思是:里正踉踉蹌蹌忽然又來敲門,他拿著收據看了看,又是發怒又是笑,他此來只不過是要找杯酒喝。他拿著收租文件來,并假作“嗔”,狐假虎威,嚇唬農人;又“喜”,說出此來的目的“我亦來營醉歸爾”,他要錢要買酒喝。“嗔”寫出了里正狐假虎威,兇相橫生的態度,“喜”寫出了里正因醉酒,嬉皮笑臉的丑態,這就從不同角度刻畫了里正丑惡的嘴臉。(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俗話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這句話和《離騷》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達了同樣的意思。(2)杜鵑是古詩中用來渲染氣氛的常見意象。比如《蜀道難》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諸葛亮在《三國演義》中被稱為“智絕”,為蜀國做出了突出的貢獻。《蜀相》中贊揚這一點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鷙鳥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2)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3)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一)語言文字運用I(本題共3小題,10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近日,①湖北省恩施州來鳳縣綠水鎮老寨村,山坡上綠浪起伏。在綠色茶園之畔,研學和露營等農旅融合的業態逐漸興起。一株藤茶,牽手一二三產業,基本形成了集種植、加工、流通、銷售、茶旅于一體的全產業鏈條。藤茶,主要生長在武陵山腹地,是一種藥食兩用的植物資源,也是一種古老的茶類,當地人奉為“神仙茶”“長壽茶”。②怎樣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不斷延長藤茶產業鏈,提升藤茶附加值?來鳳縣一直在探索。其實,來鳳金祈藤茶生物有限公司很早就開發出牙膏和含片等藤茶產品,但一直委托外地企業加工。2020年,在來鳳縣政府部門支持下,該公司投資5000多萬元,新建消毒液、牙膏、黃酮提取等生產線。近年來,來鳳縣以藤茶全產業鏈建設為抓手,著力打造農業特色產業“百億產業集群”。當前,來鳳縣現有的8.63萬畝藤茶中,獲得有機藤茶基地認證879畝,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5.2萬畝。18.文中“基本形成了集種植、加工、流通、銷售、茶旅于一體的全產業鏈條”一句運用了多個頓號,請分析其中所用頓號的作用。19.文中兩處畫橫線部分的表達具有特色,請分析其表達效果。20.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有兩處語病,請修改。【答案】18.示例:用頓號將全產業鏈條中的“種植”“加工”“流通”“銷售”“茶旅”各個環節分隔開,既點出了各環節的先后順序,又突出了產業鏈條之全。19.第①句,運用比喻,將山坡上種植的藤茶比喻成綠色的波浪,生動形象地展現了藤茶種植之多和在風中起伏的姿態,展現出來鳳縣優美的自然風光。第②句運用疑問句,引起讀者思考,也為下文具體報道做了鋪墊。20.①語序不當。“一種藥食兩用的植物資源”和“一種古老的茶類”互換。②成分殘缺。在“當地人”前面加上“被”字。【解析】【18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標點符號的能力。頓號表示較短的停頓,此句用在“種植”“加工”“流通”“銷售”“茶旅”這些短語之間,稍作停頓,表示全產業鏈條中的各個環節之間的間隔,起到強調作用。停頓突出了各環節的先后順序,五個環節又突出了產業鏈條之全。【19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賞析句子表達效果的能力。特色可以從修辭、用詞、句式等角度賞析。第①句,“山坡上綠浪起伏”運用比喻,本體是山坡上種植的藤茶,喻體是綠色的波浪,形成“波浪”一是表明有風吹拂,二是說明此處茶樹之多,形成大片茶園,這個比喻生動形象地展現了藤茶種植之多和在風中起伏的姿態,展現出來鳳縣優美的自然風光。第②句,“怎樣……?”運用疑問句,從“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不斷延長藤茶產業鏈,提升藤茶附加值”方面引起讀者思考,下文正式寫來鳳縣的做法,在這些方面的探索,此句為下文具體報道做了鋪墊。【20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語病有:①語序不當。“是一種藥食兩用的植物資源,也是一種古老的茶類”語序不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