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成人高考語文高頻考點:文言文翻譯速記題庫試卷_第1頁
2025年成人高考語文高頻考點:文言文翻譯速記題庫試卷_第2頁
2025年成人高考語文高頻考點:文言文翻譯速記題庫試卷_第3頁
2025年成人高考語文高頻考點:文言文翻譯速記題庫試卷_第4頁
2025年成人高考語文高頻考點:文言文翻譯速記題庫試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5年成人高考語文高頻考點:文言文翻譯速記題庫試卷考試時間:______分鐘總分:______分姓名:______一、文言文斷句題要求:根據句意和文法,準確斷句,注意句首發語詞、句末語氣詞和句中停頓。1.唐雎不辱使命,乃受命于敗軍之際,奉使于危難之間,新鄭既知其有膽,又知其有智,故委之以此重任。2.老子曰:“吾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3.諫太宗十思疏,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思其危者必積其惡行。4.齊人有一妻一妾而生活日驕,一妻一妾能忍其婦而善事其夫。5.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6.王安石曰:“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7.諸葛亮《出師表》中言:“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8.孟子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9.蘇軾《赤壁賦》中言:“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10.杜甫《登高》中言:“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二、文言文實詞解釋題要求:解釋下列文言文中的實詞,注意古今異義、一詞多義、詞類活用等現象。1.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上》)2.滿招損,謙受益。(《尚書·大禹謨》)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論語·雍也》)5.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左傳·宣公二年》)6.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莊子·山木》)7.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論語·雍也》)8.女子無才便是德。(《禮記·中庸》)9.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論語·顏淵》)1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論語·雍也》)四、文言文句子翻譯題要求:將下列文言文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注意字詞的準確翻譯和句意的通順。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2.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3.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潰,傷人必多。4.女子無才便是德,男子有德便是才。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6.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7.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8.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9.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10.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五、文言文文學常識題要求:根據所學知識,回答下列關于文言文文學常識的問題。1.《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請問《詩經》分為哪幾個部分?2.《楚辭》是戰國時期楚國詩人屈原創作的一種新詩體,請問《楚辭》的代表作品有哪幾部?3.請列舉出《史記》中“列傳”部分的主要人物及其事跡。4.請簡述《左傳》與《戰國策》在內容上的主要區別。5.請說明《論語》與《孟子》在思想上的主要差異。6.請列舉出《莊子》中具有代表性的寓言故事。7.請簡述《三國演義》中的“三顧茅廬”故事背景及意義。8.請說明《紅樓夢》中賈寶玉與林黛玉的愛情故事發展過程。9.請列舉出《西游記》中唐僧師徒四人取經路上的主要困難。10.請簡述《水滸傳》中宋江起義的原因及其發展過程。六、文言文閱讀理解題要求:閱讀下列文言文,回答問題。甲: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乙: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請解釋甲文中“擇其善者而從之”的含義。2.請解釋乙文中“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含義。3.請簡要分析孔子在甲乙兩文中的觀點有何異同。4.請結合甲乙兩文,談談你對“仁”這一儒家核心思想的看法。5.請從甲乙兩文中,各選取一句名言,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和感悟。本次試卷答案如下:一、文言文斷句題1.唐雎不辱使命/乃受命于敗軍之際/奉使于危難之間/新鄭既知其有膽/又知其有智/故委之以此重任。解析思路:根據句首發語詞“唐雎不辱使命”,句末語氣詞“重任”,以及句中停頓,確定斷句位置。2.老子曰:“吾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解析思路:根據句首發語詞“老子曰”,句末語氣詞“先”,以及句中停頓,確定斷句位置。3.諫太宗十思疏/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思其危者必積其惡行。解析思路:根據句首發語詞“諫太宗十思疏”,句末語氣詞“行”,以及句中停頓,確定斷句位置。二、文言文實詞解釋題1.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上》)解析思路:解釋“貧賤”為貧窮和低微的地位,“威武”為強大和威嚴,“移”為改變,“屈”為屈服。2.滿招損,謙受益。(《尚書·大禹謨》)解析思路:解釋“滿”為自滿,“招”為招致,“損”為損失,“謙”為謙虛,“受益”為得到好處。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解析思路:解釋“老吾老”為尊敬我的老人,“以及”為連詞,意為“和”,“人之老”為別人的老人,“幼吾幼”為愛護我的幼輩,“以及”同上,“人之幼”為別人的幼輩。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論語·雍也》)解析思路:解釋“知之者”為懂得的人,“不如”為不及,“好之者”為喜歡的人,“樂之者”為快樂的人。5.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左傳·宣公二年》)解析思路:解釋“非”為不是,“圣賢”為圣人和賢人,“孰”為誰,“過”為過錯。6.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莊子·山木》)解析思路:解釋“君子之交”為君子之間的交往,“淡如水”為清淡如水,“小人之交”為小人之間的交往,“甘若醴”為甜美如美酒。三、文言文句子翻譯題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解析思路:翻譯“學而時習之”為學習并且時常復習,“不亦說乎”為不是很愉快嗎,“有朋自遠方來”為有朋友從遠方來,“不亦樂乎”為不是很快樂嗎,“人不知而不慍”為別人不了解自己卻不生氣,“不亦君子乎”為不是很君子嗎。2.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解析思路:翻譯“王師北定中原日”為王師的軍隊北伐平定中原的那一天,“家祭無忘告乃翁”為在家祭的時候不要忘記告訴我父親。3.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潰,傷人必多。解析思路:翻譯“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為防止人民輿論的傳播比防止河流泛濫更重要,“川壅而潰”為河流堵塞后決口,“傷人必多”為傷害的人一定會很多。4.女子無才便是德,男子有德便是才。解析思路:翻譯“女子無才便是德”為女子沒有才能就是有德行,“男子有德便是才”為男子有德行就是有才能。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解析思路:翻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為懂得它的人不如喜愛它的人,“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為喜愛它的人不如以它為樂的人。四、文言文實詞解釋題1.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上》)解析思路:解釋“貧賤”為貧窮和低微的地位,“威武”為強大和威嚴,“移”為改變,“屈”為屈服。2.滿招損,謙受益。(《尚書·大禹謨》)解析思路:解釋“滿”為自滿,“招”為招致,“損”為損失,“謙”為謙虛,“受益”為得到好處。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解析思路:解釋“老吾老”為尊敬我的老人,“以及”為連詞,意為“和”,“人之老”為別人的老人,“幼吾幼”為愛護我的幼輩,“以及”同上,“人之幼”為別人的幼輩。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論語·雍也》)解析思路:解釋“知之者”為懂得的人,“不如”為不及,“好之者”為喜歡的人,“樂之者”為快樂的人。5.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左傳·宣公二年》)解析思路:解釋“非”為不是,“圣賢”為圣人和賢人,“孰”為誰,“過”為過錯。6.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莊子·山木》)解析思路:解釋“君子之交”為君子之間的交往,“淡如水”為清淡如水,“小人之交”為小人之間的交往,“甘若醴”為甜美如美酒。五、文言文句子翻譯題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解析思路:翻譯“學而時習之”為學習并且時常復習,“不亦說乎”為不是很愉快嗎,“有朋自遠方來”為有朋友從遠方來,“不亦樂乎”為不是很快樂嗎,“人不知而不慍”為別人不了解自己卻不生氣,“不亦君子乎”為不是很君子嗎。2.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解析思路:翻譯“王師北定中原日”為王師的軍隊北伐平定中原的那一天,“家祭無忘告乃翁”為在家祭的時候不要忘記告訴我父親。3.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潰,傷人必多。解析思路:翻譯“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為防止人民輿論的傳播比防止河流泛濫更重要,“川壅而潰”為河流堵塞后決口,“傷人必多”為傷害的人一定會很多。4.女子無才便是德,男子有德便是才。解析思路:翻譯“女子無才便是德”為女子沒有才能就是有德行,“男子有德便是才”為男子有德行就是有才能。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解析思路:翻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為懂得它的人不如喜愛它的人,“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為喜愛它的人不如以它為樂的人。六、文言文閱讀理解題甲: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乙: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請解釋甲文中“擇其善者而從之”的含義。解析思路:解釋“擇其善者”為選擇別人的優點,“而從之”為跟隨他們。2.請解釋乙文中“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含義。解析思路:解釋“其恕乎”為這就是恕,“己所不欲”為自己不愿意的事情,“勿施于人”不要對別人做。3.請簡要分析孔子在甲乙兩文中的觀點有何異同。解析思路:比較甲乙兩文,分析孔子在甲文中強調學習他人的優點,乙文中強調以恕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