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高考地理基礎知識精講精練(以填空題的形式呈現)第387673期_第1頁
高中高考地理基礎知識精講精練(以填空題的形式呈現)第387673期_第2頁
高中高考地理基礎知識精講精練(以填空題的形式呈現)第387673期_第3頁
高中高考地理基礎知識精講精練(以填空題的形式呈現)第387673期_第4頁
高中高考地理基礎知識精講精練(以填空題的形式呈現)第387673期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7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中高考地理基礎知識精講精練(以填空題的形式呈

現)

填空題(經典例題高頻考點-名師出品必屬精品)

1、影響一一決定太陽直射點的回歸運動

(1)太陽直射點的移動

夏至日(6月22日前后)

---------弋--------------------23°26ZN

/\秋分日(9月23日前同。

春分日6月21日前后、__7°°

-------------------------------23°26'S

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

(2)周期:一個年,即365日5時48分46秒。

答案:回歸年

解析:

2、水循環的過程

地球上的各種水體,在太陽輻射作用下大量,形成水汽。水汽上升到空中,在一定條件下形成

。降落到地面的水,或被蒸發,或沿地面流動形成地表徑流,或滲入地下形成地下徑流。兩者匯集成

河,最后又返回海洋。

答案:蒸發(蒸騰)降水

解析:

3、"一帶一路"與國際合作:"一帶一路”建設的意義:打造—合作模式、推動新型國際關系建設、開拓國家

間深化合作的新空間、提供國家間深化合作的—、促進沿線各國的—o

答案:新型國際文化驅動力共同繁榮

解析:

4、通過發展衛星城、—、保留一定規模的—等生態涵養空間,可以有效改善環境狀況,建設宜居的生活

空間。

答案:合理規劃工業區綠地和河湖

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通過發展衛星城、合理規劃工業區、保留一定規模的綠地和河流等生態涵養空間,可以有

效改善環境狀況,建設宜居的生活空間。發展衛星城可以起到疏散中心城市的人口和產業,分散城市職能,緩

解城市環境問題;合理規劃工業區可以減少工業區對城區的環境污染;保留一定規模的綠地和河流可以調節城

市的氣候,改善城市環境,美化環境等。

小提示:

5、城鎮景觀反映某種—和審美情趣。

答案:文化意識

解析:

6、地形因素:—地區地形平坦,交通便利,易于開發,是人類的主要聚居地。

答案:平原

解析:

7、地軸:北端總是指向—附近(北半球仰看北極星在地面上的仰角等于當地的地理緯度)。

答案:北極星

解析:

8、讀"世界局部地區及其對應的氣壓帶、風帶分布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

隆水呈

氣溫CQ(mm)

ABCD

2

圖例

高氣壓帶

風帶

(1)A氣壓帶的名稱是—,垂直方向上氣流運動方向是—,其控制地區干濕狀況是一。

⑵由氣壓帶、風帶分布特點可以判斷,甲地正值一季,下面四幅“氣溫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中,與甲地氣候

特征吻合的是—圖;甲地的氣候類型在北美洲呈帶狹長狀分布,影響因素是一。

⑶乙地此時受—(填字母)帶控制,盛行風向是—風,氣候特征是—,氣候類型為一,下面四幅"氣

溫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中,與乙地氣候特征吻合的是—圖。

答案:⑴赤道低氣壓帶上升濕潤

⑵冬B地形(有高大山脈阻擋)或洋流

⑶D西南溫和多雨地中海氣候A

解析:

本大題以氣溫、降水資料圖為材料設置試題,本題考查氣壓帶和風帶的有關知識。旨在考查學生調動和運用知

識的能力,描述和闡釋地理事物的能力。

根據氣壓帶和風帶季節移動示意圖,A位于赤道以南,是赤道低氣壓帶;受其控制地區氣流上升,多對流雨,

其控制地區濕潤。

根據氣壓帶和風帶季節移動示意圖,A位于赤道以南,氣壓帶風帶位置偏南,為北半球冬季,甲地位于西歐,

屬于溫帶海洋性氣候,常年受西風帶控制,終年溫和多雨。與B圖相符,甲地的氣候類型在北美洲呈帶狹長狀

分布,影響因素是地形和洋流。

乙地位于地中海沿岸,冬季受西風帶控制,盛行西南風,溫和多雨,形成地中海氣候,雨熱不同期,與此相符

3

的是Ao

小提不:

9、目前,地球是人類已知唯一存在高級智慧生命的星球。按照相互關系,將下列數碼填入圖中相應的框內。

地球上有生物存在|

①適當的自轉周期②日地距離適中③地球質量和體積適中④液態水

⑤光照穩定⑥適宜的溫度⑦適合生物呼吸的大氣⑧安全宇宙環境

從左向右依次是、和。(*填數字序號11)

答案:⑧⑥③

解析:

本題通過框架圖的形式考查學生對于地球上存在生命條件知識點的考查,需要學生具有一定的讀圖分析能力和

知識遷移能力。

地球的宇宙環境有兩個方面:一是穩定的太陽光照,二是安全的宇宙環境,因此最左邊的空填⑧安全宇宙環

境;日地距離適中和適當的自轉周期會產生適宜的溫度,故中間的空填⑥適宜的溫度;地球上存在適合生物

呼吸的大氣層是由于地球質量和體積適中形成的,故最右邊的空填③地球質量和體積適中。

小提示:

地球存在生命的條件和原因:一、外部條件:相對穩定、安全的宇宙環境。(1)太陽的穩定一一提供光和熱。

(2)安全的行星際空間一一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擾。二、自身條件:(1)溫度一一地球與太陽距離適

中,使地球表面的平均氣溫適度。(2)生命必需條件:大氣一一地球的體積和質量適中,使大量的氣體聚集,

形成大氣層。(3)生物的作用對大氣成份的改造:水一一結晶水汽化,形成原始的大洋。

10、我國能源安全戰略

4

⑴能源安全戰略了'以煤為主自給,以引進、氣為重心”。

(2)能源安全的晴雨表:是我國能源安全的晴雨表,其供需關系變化是我國能源安全變化的縮影。

答案:⑴油

(2)石油

解析:

11、思考:城市三大功能區中哪個用地分布最廣泛—?哪個用地比重最小—?

答案:住宅區商業區

解析:

12、水資源協作開發

⑴流域內水資源的功能

農業、淡水養殖、提供工業用水和生活用水、發展航運、水能發電、生態保護、旅游等多種功能。

⑵協作開發的必要性

a.不同的利益主體對于水資源開發利用的需求不同,導致地區之間、上下游之間、工農業之間、城鄉之間在水

資源利用、中出現利益沖突。

b.流域的整體性強、關聯度高的特點,需要以流域為單元進行統籌管理。

答案:(1)灌溉

(2)水質保護

解析:

13、四大漁場中,由單一寒流(上升流)影響形成的是。

答案:秘魯漁場

解析:

本題主要考查漁場的成因。

四大漁場中,北海漁場,北海道漁場,紐芬蘭漁場的成因都是寒暖流交匯形成的,只有秘魯漁場是上升流形成

的。所以本題答案為“秘魯漁場"。

5

14、概念:由于地面—而形成的空氣環流。

答案:冷熱不均

解析:

15、寫出板塊的名稱。

ABCD

答案:歐亞板塊太平洋板塊非洲板塊印度洋板塊

解析:

本題考查全球板塊的分布。難度較易,結合板塊構造學說的相關知識分析作答即可。

結合板塊構造學說的相關知識可知,A為亞歐板塊,B為太平洋板塊,C為非洲板塊,D為印度洋板塊。

小提示:

16、假設在全國各省會城市都立上一根同樣高度的木棍,那么同一時刻各地木棍的影子長短就與太陽的方位和

該地區的相對位置有關,下圖為某日北京時間12點和14點我國部分城市影子方位示意圖。讀圖完成下列問題。

6

(2)該日北京時間12:00-14:00太陽高度逐漸增大的城市是.

該日北京時間12點,影子朝向正北的省會城市是—,而其時海口的影子朝向.方向。

(4)該日之后的三個月,北京正午的影長變化為—,此時北京晝夜長短情況為.

答案:太陽直射點夏至烏魯木齊杭州西南越來越長晝夜等長

解析:

7

該題主要考查地球公轉的地理意義,包括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和影子的長短、朝向等問題。

(1)A、B兩點影長為0,說明A、B兩地是直射點,因為此時臺北、福州的影長較短,且短于海口,而海口

在北回歸線以南,說明臺北、福州的正午太陽高度大于海口,太陽直射點應在海口以北,結合題目要求二分二

至四個節氣中,只有夏至日的太陽直射點在海口以北,因此②為夏至。

(2)夏至日北京時間12:00-14:00之間,太陽高度逐漸增大說明該點地方時為10點之前,應在北京以西至

少相差兩個時區的地方,烏魯木齊與北京時間相差2個小時,可能性最大。

(3)北京時間12點,影子朝向正北說明當地地方時正好是12點,即120°E經線上,杭州剛好在12(TE上,

影子正好朝向正北。海口位于11CTE,此時地方時為11:20,直射點在其北側,太陽位于東北方向,影子朝向

西南。

(4)該日后的三個月即秋分日,全球晝夜等長,太陽直射點向南移動,北京的正午太陽高度變小,影子變長。

17、人口機械增長:人口遷移使得某一區域的人口數量發生變化,這種人口數量的變化稱為o

答案:人口機械增長

解析:

人口遷移使得某一區域的人口數量發生變化,這種人口數量的變化稱為人口機械增

。。

小提示:

18、自然條件只是區域發展的重要條件,但不是唯一條件

⑴有些區域雖然自然條件優越,但區域發展水平,如孟加拉國。

⑵有些區域雖然自然條件較差,但充分利用自身的④,依然能夠發展得很好,如日本。

答案:(1)不高

(2)比較優勢

解析:

19、如圖中①②③三條線分別代表北半球夏半年某日三地的太陽高度變化過程。讀圖,回答下列問題(h為

一已知量)

8

⑴①表示的地點是—,該地夏半年太陽高度h的范圍是—。這一天,太陽直射點的緯度是一。

⑵③位于②地的方向。

(3)該日②、③兩地的正午太陽高度數值H1為—,H2為—。

答案:⑴北極點0。<區23。26,北緯h

⑵西南

(3)2h90--h

解析:

本題以北半球夏半年某日三地的太陽高度變化過程圖為材料,主要考察太陽視運動現象和地球運動的地理意義。

北半球夏半年時,太陽直射點在0。~23。2。(包括23。26小)之間移動,由于地球繞地軸自西向東轉,北極點在

北半球夏半年每天太陽高度值整日幾乎不變,直射點的緯度正好等于其太陽高度,故h的變化范圍為

0°<h<23°26,o這一天太陽直射點的緯度是北緯h?

根據晝夜長短情況,②的晝長為24小時,可判定②位于北半球;③的晝長是12小時,所以③位于赤道。

北京時間12時時,根據"東早西晚、東加西減",②地太陽高度為一天中最高,故②地位于12CTE經線上;利

用北京時間18時時③地太陽高度為一天中最高,根據"東早西晚、東加西減",③地位于30正經線上,所以

③位于②地的西南方向。

該日②、③兩地的正午太陽高度數值H1為90。-(90°-h-h)=2h,H2為90。-(h-0°)=905。

小提示:

正午太陽高度角計算公式:正午太陽高度的計算公式:H=90。-兩點緯度差。兩點緯度差的計算遵循"同減異加"

原則,即兩點同在北(南)半球,則兩點緯度"大數減小數";兩點分屬南北不同半球,則兩點緯度相加。

9

20、環境問題在不同地區表現不同,在城市表現為,在農村表現為。發達國家主要是因過分

消耗帶來的環境問題,發展中國家的環境則承受著與的雙重壓力。

答案:環境污染生態破壞資源發展人口

解析:

試題考查環境問題的表現。

環境問題在不同地區表現不同,在城市表現為環境污染,在農村表現為生態破壞。發達國家主要因為過分消耗

資源帶來的環境問題。發展中國家的環境則承受者發展與人口的雙重壓力。

21、四季更替和五帶劃分

⑴四季劃分

類型天文四季氣候四季(北溫帶)

春季過渡季節3、4、5月

白晝—、正午太陽高

夏季6、7、8月

度—的季節

9、10>11

秋季過渡季節

白晝____、正午太陽高

冬季12、1、2月

度—的季節

⑵五帶劃分:以—和—為界,劃分為熱帶、北溫帶、南溫帶、北寒帶和南寒帶。

答案:⑴最長最強最短弱

(2)南北回歸線南北極圈

解析:

22、緩解不同緯度地區________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答案:熱量

解析:

23、實施背景

⑴河流特征:河流含o

⑵存在問題

①黃土高原:—嚴重,導致黃河挾帶泥沙數量之多。

10

②黃河下游:流經—,坡度一,流速—,泥沙沉積使下游河床不斷抬高。

答案:⑴含沙量大

(2)水土流失華北平原變小緩慢

解析:

24、感受地域文化,我們可以從—入手。景觀有—和—之分。行云飛瀑、高山流水是自然景觀,較少受

到人類的直接影響或未受人類的影響。人文景觀也稱—,是人類的文化留在地球表面上的—,是人類為了

滿足某種需要,利用自然物質加以創造的結果。農田、村落、礦山、道路、建筑、雕塑等都是人類所創造的

答案:景觀自然景觀人文景觀文化景觀印記文化景觀

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感受地域文化,可從景觀入手,景觀又可以分為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如高山流水,行云

飛瀑,這些景觀較少受到人類的影響,屬于自然景觀;道路、農田、村莊、建筑、雕塑,都是人類活動的產物,

屬于人文景觀。

人文景觀又稱為文化景觀,是人類為了滿足某種需要,利用自然物質加以創造的結果。農田、村落、礦山、道

路、建筑、雕塑、公園、學校、寺廟、城堡等都是人類創造的文化景觀。

小提示:

25、農業用地:農業用地可分為①—、林地、草地、水域等不同類型,通常分布在村落周圍。

答案:耕地

解析:

26、歷史因素:歷史較悠久的地區,人口較。

答案:稠密

解析:

27、周期:公轉360。一一1恒星年一一日時分秒。

答案:3656910

11

解析:

28、讀某地區水循環示意圖,完成下列問題。

⑴填出圖中水循環各環節的名稱:B,C,D,H。

(2)B玲C玲D玲G所表示的水循環類型為—。如果圖中的森林植被增多,帶來的直接變化是G—(增大或減

小),H(增大或減小)。

答案:⑴蒸發水汽輸送降水下滲

(2)海陸間水循環減少增大

解析:

本題主要考查水循環的環節,考查學生熟悉課本知識并遷移運用的能力。

由材料圖結合水循環知識點判斷,A表示海洋大氣降水,B表示海水蒸發,C表示水汽輸送,D表示大氣降水,

E表示陸地水體蒸發,F表示植物蒸騰,G表示地表徑流,H表示下滲。

由圖中可知,B玲C玲D玲G所表示的水循環是由海洋和陸地之間的循環,屬于海陸間水循環。森林植被增多,

植被涵養水源的能力增強,能夠減小地表徑流(G),增大下滲(H)。

小提示:

29、聚落的空間形態往往沿—干線擴展,這些交通干線成為聚落的主要—。

答案:交通發展軸

解析:

根據圖示信息及所學知識可知,交通條件對聚落空間形態的影響很大,表現在:①聚落空間形態往往沿交通

干線擴展,這些交通干線也成為聚落的主要發展軸;②一個地區主要交通線發生變化,會引起該地區聚落空

間形態的變化,交通線的發展會帶動聚落空間形態的變化,交通線的衰落也會影響聚落空間形態的演變。

小提不:

30、不同的人類活動,所要求的環境安全臨界值________

答案:不同

解析:

31、概念:環境問題是由于人類對環境采取了不恰當、不友好的—和—所導致的結果。

答案:態度做法

解析:

32、人口遷移原理:人口遷移的動力由遷出地的—(排斥力)與遷入地的—(吸引力)共同構成。

答案:推力拉力

解析:

33、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南暖北冷"、"南船北馬"、"南稻北(小)麥"、"南(甘)蔗北(甜)菜",反映出我國南北方自然條件、社會

經濟存在著很大的差別。

材料二:下圖為我國產業轉移示意圖。

TMTE訪E

13

(1)我國南方與北方地理分界線是它們位于我國三大自然區中的。

(2)甲處為遼中南重工業基地,其重工業發展的主要優勢條件有。

(3)我國產業轉移的主要方向是由東部地區向中西部地區轉移,最有可能從東部地區轉出的是密集型

產業和密集型產業;試分析中西部地區承接產業轉移的優勢條件;簡述產業轉移對東部地區影

響。

(4)乙處為三江平原,經歷了由"北大荒"到"北大倉"再到"北大荒”的開發過程,它既是重要的濕地,又是重

要的商品糧基地。某校高二同學通過上查詢和微信交流,以“三江平原濕地的開發與利用"為課題進行了探究,

并形成了兩種不同的觀點。

觀點一:從經濟角度分析,三江平原應建成"北大倉",大力發展糧食生產。

觀點二:從環保角度分析,三江平原應建成"北大荒",注重保護濕地環境。

你贊成哪一種觀點?一簡要說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秦嶺一淮河東部季風區煤鐵豐富;交通便利;市場廣闊;政策支持勞動力資源勞動力豐

富廉價;地價低;政策支持有利:有利于產業升級優化;有利于環境質量改善

不利:就業機會減少贊成觀點一(贊成觀點二)理由:三江平原地廣人稀,糧食商品率高;地形平坦、土壤

肥沃;夏季白晝較長,有利于營養物質積累;市場廣闊;經濟效益高

(理由:三江平原是重要的濕地資源;具有調蓄洪水、調節氣候、保護生物多樣性、凈化水質等生態效益;濕

地被破壞后,其功能和效益得不到發揮,且恢復困難)

解析:

(1)與1月0℃等溫線和800mm年等降水量線基本一致的秦嶺一淮河線是我國南方與北方地理分界線,南方

和北方共同組成三大自然區的東部季風區。

(2)結合圖示信息,我國遼中南重工業基地煤鐵資源豐富,鐵路、河流經過,臨近海洋,交通便利。同時遼

中南重工業基地市場廣闊,有國家政策支持。

(3)從經濟發達地區向經濟欠發達地區轉移的產業主要是附加值較低的資源密集型和廉價勞動力密集型產業。

中西部經濟落后,發展這些產業部門的優勢主要是勞動力豐富廉價:地價低;政策支持等。低附加值的產業轉

出后,有利于東部經濟發達地區發展高附加值產業部門,產業不斷優化升級,同時有污染的工廠企業轉出,環

境質量不斷改善;但同時會有就業機會減少的不利影響。

(4)“三江平原濕地的開發與利用"觀點分析是開放性問題,同意三江平原應建成"北大倉",大力發展糧食生

14

產主要從經濟效益角度分析,三江平原有利于小麥生產,具體是三江平原地廣人稀,糧食商品率高:地形平坦、

土壤肥沃;夏季白晝較長,有利于營養物質積累;市場廣闊;經濟效益高。同意三江平原應建成"北大荒",注

重保護濕地環境從濕地的環境效益角度分析,具體是三江平原是重要的濕地資源;具有調蓄洪水、調節氣候、

保護生物多樣性、凈化水質等生態效益;濕地被破壞后,其功能和效益得不到發揮,且恢復困難。

34、高空中的風和近地面的風比較

類型受力風向圖示(北半球)

水平5壓梯度力

------1----------1002(hPa)

高空中水平氣壓梯度力和

與等壓線—

的風P-----------*風向

------1-----------1004(hPa)

,地轉偏向力,

梯度少風向

-1002(hPa)

近地面水平氣壓梯度力、地轉偏向與等壓線之間成

的風力、____一夾角

—地—轉-偏--向--方1004(hPa)

.摩擦力

答案:摩擦力平行摩擦力2

解析:

35、讀"我國部分地區自然帶分布示意圖",回答有關問題。

(1)圖中字母代表的自然帶名稱分別是:A帶,B帶,C帶。

(2)自然帶沿北緯40。自東向西的分布,體現了自然地理環境地域分異規律。這種分布規律的產生主要

受條件的影響較大。

15

(3)A自然帶的氣候類型是氣候。

答案:溫帶落葉闊葉林帶溫帶草原帶溫帶荒漠帶從沿海到內陸水分溫帶季風

解析:

本題以我國為背景,考查自然帶的分布及分布規律、影響因素等基礎知識,難度較小。

(1)A位于我國北方的地區,自然帶為溫帶落葉闊葉林帶;B位于溫帶闊葉林帶以西,距離東側太平洋更遠,

降水條件變差,應為溫帶草原帶;C位于我國西北內陸,水分條件更差,因此為溫帶荒漠帶。

(2)圖中自然帶沿北緯40。自東向西,自然帶南北延伸、東西更替,體現了自然地理環境從沿海分向內陸的

地域分異規律。從沿海向內陸,接納的海洋水汽逐漸減少,因此這種分異規律的產生主要受水分條件的影響較

大。

(3)A位于我國北方的地區,處于世界最大的大陸與最大的大洋的交界處,海陸熱力性質差異顯著,形成屬

溫帶季風氣候。

36、環境管理的執行主體應該是和o環境問題主要是由人類的所造成的。

答案:國家政府社會經濟活動

解析:

本題考查環境問題的形成與環境管理的相關知識。結合所學地理知識作答即可。

結合所學地理知識可知,環境問題主要是由于人類的社會經濟活動所造成的,在環境管理中,其執行主體應是

國家和政府。

小提示:

37、人口遷移的負面影響

⑴年輕人的遷出致使。

⑵給遷入地帶來壓力。

(3)可能導致遷出地。

⑷可能影響。

答案:(1)遷出地勞動力減少

⑵就業

⑶人才外流

⑷遷入地的社會治理

16

解析:

本題考查人口遷移帶來的影響。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調動和運用地理知識的能力。

人口遷移的負面影響:年輕人的遷出致使遷出地勞動力減少,老齡化嚴重,影響遷出地的經濟發展。

由于人口遷移人口多是年輕勞動力人口,大量勞動力遷入會給遷入地帶來就業壓力。

(3)

由于遷出的多是受過較高教育的年輕勞動力,可能導致遷出地人才外流,影響遷出地產業結構調整。

(4)

大量外來勞動力遷入,由于就業壓力以及收入的不穩定等因素,可能會對遷入地的社會治理帶來影響。

小提示:

人口遷移對遷入地和遷出地有什么影響:1、對遷出地:有利影響:①在一定程度上緩解遷出地的人地矛盾,

合理利用剩余勞動力;②提高經濟收入,保護環境;③促進與外界社會的經濟、科技、思想和文化的聯系;

不利影響:往往造成人才外流、勞動力減少等不利影響。2、對遷入地:有利影響:增加遷入地的廉價勞動力,

促進遷入地商品流通和經濟發展,促進遷入地第三產業的發展;不利影響:對遷入地的自然和生態環境帶來不

利影響。

38、上海產業結構的變化過程

發展階段產業特點、地位區位優勢

以輕紡工業為支柱產業,是我國經接近原料產地,擁有豐富的勞動力和最大的

工業化初期

濟中心和最大的—基地—;對外聯系和貿易頻繁

20世紀50年代至輕重工業協調發展,成為我國的國家實施了—的戰略決策;原有的基礎設施、

20世紀70年代__工業基地技術和勞動力優勢明顯

設立浦東新區的優惠政策、良好的工業基礎、雄

20世紀90年代以后高新技術產業和一發展迅速

厚的一、開放的服務環境等

答案:輕工業消費市場綜合性重工業化金融服務業科研實力

解析:

39、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人類至今對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知曉較多的范圍是太陽系。

17

⑴圖中表示的行星中屬于巨行星的是—、—(填字母)。

(2)字母M表示,它位于_星和_星軌道之間。

⑶該圖反映了八大行星環繞日公轉的運動特征有同向性、共面性和近圓性,大小行星—,使地球處于相對

安全的宇宙環境之中。

⑷當宇航員實現火星表面登陸時,下列它所處層級最低的天體系統是一系。

A.總星系B.銀河系C.太陽系D.河外星系

⑸日本信息通信研究機構2011年2月16日宣布,其研究人員在日本時間15日上午觀測到了大規模的太陽耀

斑爆發現象。耀斑發生在太陽大氣層的層,按一般的變化周期推測,下次發生的時間是一年。

答案:(1)EF

⑵小行星帶火木

⑶各行其道,互不干擾

(4)C

⑸色球層2022

解析:

本題組主要考查天體系統、太陽系八大行星特征和太陽活動。突出了地理實踐力和綜合思維等地理核心素養。

太陽系里巨行星是木星和土星,按照太陽系距日由近到遠的排列順序可知對應圖示中的E為木星,F為土星。

字母M位于D火星和E木星之間,應是小行星帶。

18

(3)

結合圖示可知,八大行星繞日公轉的運動特征有同向性、共面性和近圓性,各自在自身繞日公轉軌道上繞日公

轉,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擾,使地球處于相對安全的宇宙環境之中。

(4)

火星是屬于太陽系中的行星,其所屬層級最低的天體系統是行星系,按照天體系統層次由低到高依次為行星系、

太陽系、銀河系、總星系。火星不屬于河外星系,D排除。因此當宇航員實現火星表面登陸時,它所處層級最

低的天體系統是選項中的太陽系,C正確,AB錯誤。

太陽耀斑發生在太陽大氣層中的色球層,黑子發生在太陽大氣層中光球層。黑子和耀斑的活動周期是11年,

本次太陽活動發生在2011年,下次發生的時間應是2011+11=2022年。

小提示:

太陽活動,是太陽大氣里一切活動的總稱,主要分為三類:①太陽黑子:發生在太陽的光球層,表面顏色較

暗(溫度較低):②耀斑:發生在太陽的色球層,發出強大的短波輻射;③太陽風:發生在太陽的日冕層,

發出帶電粒子流。黑子和耀斑常常同步爆發,周期大約為11年。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如下:①擾亂地球大

氣層,影響無線電短波通訊;②擾亂地球磁場,產生"磁暴"現象,磁針不能指示南北方向;③南北極出現極

光;④引發自然災害,例如地震、旱澇災害。

40、垃圾在填埋處理中,會逸出—;采用—法處理時,會產生粉塵、二惡英等物質,造成大氣—。

答案:沼氣焚燒二次污染

解析:

本題考查垃圾常見處理方式的危害。

垃圾填埋場中的生活垃圾含有大量有機物,它們大多可被微生物厭氧消化、降解,產生大量的垃圾填埋氣體,

垃圾在填埋處理中,會逸出沼氣。采用焚燒法處理時,垃圾焚燒會產生大量粉塵、二惡英等物質,污染大氣,

出現大氣二次污染。

小提示:

41、特點

⑴變化性:自然環境各要素每時每刻都在演化。自然環境的演化,是要素間—的結果。

⑵一性:一個要素的演化必然伴隨著其他各個要素的演化,各個要素的演化是統一的。

19

答案:(1)物質交換

⑵統一

解析:

42、巖石中包含的可以反映古地理環境和生物特征,生物總是從到,從到

答案:化石低級高級簡單復雜

解析:

43、主要措施

⑴對中游地區的水土流失

①一是減少入黃泥沙的根本措施。

②因地制宜進行綜合治理

⑵對下游地區的河道淤積:利用水庫對黃河一是一種有效的工程措施,

答案:(1)水土保持

(2)調水調沙

解析:

44、城鎮中的各種建筑,不單純是為某種用途而建造的,它還反映了某種—和—情趣。例如,北京老城的

四合院有鮮明的古都特點一一建筑上遵循嚴格的一,在全國各地的矩形院落中獨樹一幟。

一所民居有其文化意蘊,而一座城鎮的一,或整體或局部、也能反映某種—o例如,我國古代都城建設突

出以君主為中心的思想,強調城廓方正、對稱,宮城居中。

答案:文化意識審美禮制空間格局價值追求

解析:

據課本可知:城鎮中的各種建筑,不單純是為某種用途而建造的,它還反映了某種文化意識和審美情趣。例如,

北京老城的四合院有鮮明的古都特點一一建筑上遵循嚴格的禮制,在全國各地的矩形院落中獨樹一幟。

一所民居有其文化意蘊,而一座城鎮的空間格局,或整體或局部、也能反映某種價值追求。例如,我國古代都

20

城建設突出以君主為中心的思想,強調城廓方正、對稱,宮城居中。

小提不:

45、經濟因素

⑴一塊土地用于哪種活動,主要取決于各種活動愿意—的高低。

(2)土地租金高低受—和距離城鎮中心遠近影響。

答案:⑴付出租金

⑵交通便捷程度

解析:

46、影響因素:

因素相關性與資源環境承載力的關系

資源越豐富,資源環境承

自然資源狀況正相關

載力越—

經濟越發達,科技水平越

社會經濟和科技發展水平正相關高,資源環境承載力越

人均消費水平越高,資源

人均消費水平負相關

環境承載力越—

答案:大大小

解析:

47、近日點——月初;遠日點——月初。

答案:17

解析:

48、特征

⑴區域具有一定的面積、形狀和o

(2)區域內部的特定性質。

⑶由于目的不同,所用的和不同,人們劃分的區域類型也不同。

答案:(1)邊界

⑵相對一致

21

⑶指標方法

解析:

本題以區域特征為材料設置試題,涉及區域特征的相關知識,考查學生調動、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

區域具有一定的區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積、形狀和邊界。有的區域邊界是明確的,如行政區;有的區域邊界

是具有過渡性質的,如干濕區。

(2)

區域內部的特定性質相對一致,如濕潤區的多年平均降水量都在800mm以上。

區域是在地理差異的基礎上,按一定指標和方法劃分出來的,由于目的不同,所用的指標和方法不同,劃分出

的類型也不同。

小提示:

49、是世界上物種最為豐富的地區。是海洋中物種豐富的地區。

答案:熱帶雨林珊瑚礁

解析:

熱帶雨林終年高溫多雨,生物資源非常豐富,是世界上物種最為豐富的地區。珊瑚礁地處熱帶亞熱帶的淺海,

光熱資源豐富,非常適合海洋生物的生存,是海洋中物種豐富的地區。

小提小:

50、基本要求:建立在國內糧食生產基礎之上的糧食安全,需要不斷增加糧食總產量,以滿足帶來的

糧食消費需求。

答案:人口和消費水平增長

解析:

51、優化資源配置:交通運輸使區域經濟發展所需要的資源、產品、設備、勞動力等要素—,實現空間上的

答案:合理流動優化配置

解析:

22

52、環境問題

環境問題是人類對環境采取了—、不友好的態度和做法所導致的結果。

答案:不恰當

解析:

53、和頂部(軟流層以上),由堅硬的巖石組成,合稱巖石圈。

答案:地殼上地幔

解析:

地殼和地幔頂部(軟流層以上),由堅硬的巖石組成,合稱巖石圈。

54、太陽活動

⑴概念:太陽活動是指太陽經常發生的大規模運動,其中以和作為主要標志。

⑵主要的太陽活動

太陽黑子太陽耀斑日珥日冕物質拋射

位置_______層_______層_______層

色球表面色球層上

日冕結構短時間向外

含義光球層上的黑斑點大而亮的呈弧狀的

拋射______________

斑塊噴射氣體

產生能量

巨大,大多會噴射大破壞_______的流動,

溫度比周圍低,數量具有周期性

特征數和量帶電粒是規模最大、程度最

變化

_______活子劇烈的太陽活動現象

動有關

常有密切的聯系。_______的

區別多少和大小,可以作為太陽活動

聯系強弱的標志;其他都是劇烈的

太陽活動現象

⑶活動周期:約為年。

答案:⑴大氣黑子耀斑

⑵光球層色球層色球層日冕層大量帶電粒子太陽黑子太陽風太陽黑子

(3)11

解析:

23

55、讀地球內部圈層圖,回答問題。

(2)海洋地殼厚度比大陸地殼厚度要,地勢越高,地殼越。

(3)填出圖中字母代表的圈層名稱:C為,D為,E為o

答案:莫霍古登堡薄厚地殼內核巖石圈

解析:

本題主要考查地球內部圈層結構的劃分以及地震波的特點等相關知識。考查內容較為基礎,需要加強對課本相

關知識的理解與記憶。

(1)根據圖示信息可知,A界面深度為33千米,應為莫霍界面;B界面深度為2900千米,應為古登堡界面。

(2)整個地殼平均厚度約17千米,其中大陸地殼厚度較大,平均為33千米。高山、高原地區地殼更厚,最

高可達70千米;平原、盆地地殼相對較薄。大洋地殼則遠比大陸地殼薄,厚度只有幾千米。因此海洋地殼的

厚度比大陸地殼厚度要薄;地勢越高,地殼越厚。

(3)C位于莫霍界面以上,為地殼;D位于古登堡面以下,且貼近地心的部分,為內核;E在軟流層以上的部

分包括地殼和上地幔頂部,屬于巖石圈。

56、城市垃圾的特點:;;o

答案:數量大品種多變化大

解析:

由所學完知識可知,城市垃圾數量大,城市垃圾的數量隨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增加;品種多,城市垃圾是多種廢

棄物的混合物;變化大,隨著人類社會經濟發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新產品的推廣,城市垃圾出現了新的品種,

如家用電器、廢舊汽車、電腦等。所發答案是數量大、品種多、變化大。

小提示:

24

57、自然因素對人口遷移的影響:地區之間自然環境的差異,以及自然環境的變化,對人口遷移有重要的影響。

自然環境優美、和資源豐富的地區是人們向往的定居地,對人口遷移產生巨大的拉力。環境問題、

等對人口遷移產生巨大的推力。

答案:氣候宜人自然災害

解析:

本題考查影響人口遷移的因素。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調動和運用地理知識的能力。

自然因素對人口遷移的影響:地區之間自然環境的差異,以及自然環境的變化,對人口遷移有重要的影響。自

然環境優美、氣候宜人和資源豐富的地區是人們向往的定居地,對人口遷移產生巨大的拉力。比如海南省是我

國東北許多老年人退休后冬季避寒勝地。環境問題、自然災害等對人口遷移產生巨大的推力。比如1845年起,

愛爾蘭連續數年,土豆因病害嚴重歉收,引起大饑荒。在短短的幾年中,愛爾蘭就有100多萬人背井離鄉,形

成大規模的移民潮。

小提示:

影響人口遷移的因素自然環境因素:氣候、水源、土壤、礦產資源、自然災害;經濟因素(主導):①經濟

發展水平②交通和通訊的發展:社會因素:政策、戰爭、社會變革、宗教信仰、文化教育的發展、家庭和婚

姻。

58、生態脆弱區主要分布:分布在干濕交替、交錯、水陸交界、森林邊緣、邊緣等地區。

答案:農牧沙漠

解析:

59、讀下圖,回答下列問題。

甲乙

25

⑴從地貌上看甲圖是—,乙圖是—,二者都是河流—地貌。

(2)若甲、乙兩地貌在丙圖中有分布,則其對應為甲在一處分布,乙在一處分布。(填字母),③處河谷

往往呈____形。

⑶根據圖甲,判斷沿C玲D方向的剖面圖可能是()

答案:⑴沖積扇(洪積扇)三角洲堆積

⑵②

V

⑶B

解析:

本題以以讀圖的方式,考察塑造地表形態的力量和分布,考查學生讀圖識別及實際應用地理知識的能力。

讀圖可知,圖甲為河流流出出山口地區,由于地勢變得平坦,流速減慢,沉積物發生沉積作用,形成沖積扇地

貌。乙圖為河流在入海口地區,在流水和海浪共同作用下,發生沉積作用,形成三角洲地貌。二者都與河流的

堆積作用有關。

(2)

26

根據等高線知識點判斷,丙圖中,②③處為河谷,有河流發育,②處是山麓地區,河流流出山口,沉積形成

沖積扇,有甲類地貌沖積扇地貌,所以對應②。①處位于河流入海口地區,有三角洲分布,所以乙圖對應①

處。③處位于河流的源頭地區,河流下蝕力度強,導致河谷呈V形。

由景觀示意圖可以看出,從沖積扇的頂端到邊緣地勢逐漸降低,c、D位于沖積扇邊緣,海拔低,而從C處到

D處經過沖積扇中部,C、D之間海拔較高,所以從C處到D處的地勢是先升高后下降,其剖面圖應與B圖符

合,選擇B,排除A、C、D選項。

小提示:

60、讀我國部分地區春季某時天氣系統圖(單位:百帕),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甲、乙兩處中—為高氣壓中心,按天氣系統的氣流狀況劃分屬于—,圖中乙處中心垂直方向氣流

運動狀況為—(填"上升"或嚇沉")出現—天氣。

(2)甲、乙兩氣壓中心控制地區,氣溫日較差較大的是―。

(3)圖中①②兩條鋒線中,冷鋒是—,①雨區在鋒—(填"前"或"后")。

(4)圖中A、B兩城市氣溫較高的是—,此時B城市刮風。

答案:甲反氣旋上升陰雨甲①后B東南

解析:

本題考查等壓線的判讀、常見的天氣系統及其應用。

(1)據圖可知,甲地等壓線閉合且中心數值大于邊緣數值,為高壓中心,乙地等壓線閉合且中心數值低于邊

緣數值,為低壓中心。氣旋是中心氣壓低、四周氣壓高的大氣水平渦旋,盛行上升氣流,反氣旋是中心氣壓高、

四周氣壓低的大氣水平渦旋,盛行下沉氣流;甲地為高壓中心,屬于反氣旋,乙處為低壓中心,屬于氣旋,乙

處中心垂直方向氣流運動的狀況為上升,由于氣流上升的過程是個降溫的過程,所含水汽容易成云致雨,故乙

27

處多出現陰雨天氣。

(2)圖中甲地為高壓中心,氣流下沉,白天天氣晴朗,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多,氣溫高;而夜晚云量少,大

氣對地面的保溫作用差,氣溫低,所以甲地氣溫日較差較大。圖中乙地為低壓中心,多為陰雨天氣,白天因云

量大,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少,氣溫低;而夜晚云量多,大氣對地面的保溫作用強,氣溫高,故乙地氣溫日較

差較小。據此推測出甲地較乙地氣溫日較差大。

(3)由圖可知,乙為北半球低壓中心,氣流的運動方向應為逆時針輻合。①處位于氣旋的左側,氣流運動方

向為高緯向低緯,故形成冷鋒,冷鋒雨區主要在鋒后。

(4)由圖可知,乙為北半球低壓中心,氣流的運動方向應為逆時針輻合。②位于氣旋的右側,氣流運動方向

為較低緯度吹向較高緯度,故形成暖鋒。B處于暖鋒過境后,此時暖氣團占據了原來冷氣團的位置,氣溫上升、

氣壓下降、天氣轉晴;而A仍處于暖鋒過境前,此時受冷氣團控制,氣溫低,氣壓高,所以AB相比,氣溫較

高的是B。B處水平氣壓梯度力的方向為由東南向西北,然后向右偏轉30。-45。,刮的是偏南風或東南風。

小提示:

常見的天氣系統:

冷鋒對天氣的影響:過境前,單一暖氣團控制,氣溫較高,氣壓較低,天氣晴朗;過境時,冷暖氣團交匯,天

氣變化劇烈,出現降溫、大風、雨雪天氣;過境后,單一冷氣團控制,氣溫繼續下降或保持較低溫度,天氣轉

晴,氣壓升高。

暖鋒對天氣的影響:過境前,單一冷氣團控制,氣溫較低,氣壓較高,天氣晴朗;過境時,冷暖氣團交匯,出

現連續性降水天氣,氣溫升高;過境后,單一暖氣團控制,氣溫繼續升高,天氣轉晴,氣壓降低。

氣旋對天氣的影響:氣旋過境前,氣壓高;過境時,氣壓降低,氣流上升帶來陰雨天氣;過境后,氣壓又升高。

反氣旋對天氣的影響:反氣旋過境前,氣壓低;過境時,氣壓升高,氣流下沉形成晴朗的天氣;過境后,氣壓

又降低。

61、由赤道到兩極的地域分異規律

⑴影響因素:太陽輻射的—差異。

⑵形成基礎:―。

⑶典型地區

典型地區自然帶分布自然帶類型

低緯度和苔原帶、—帶、—帶

橫穿整個大陸

高緯度地等

28

在一定范圍內向

亞熱帶常綠闊葉林

延伸、____向更替大陸

中緯度地帶、溫帶落葉闊葉

區林帶、針闊葉混交

林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