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試卷第=page11頁,共=sectionpages33頁中國賦稅制度的演變-2023-2024學年高三歷史二輪(專題訓練)1.明代采用“一條鞭法”的稅收政策,該政策的內容是清丈土地,將部分丁役攤人田畝,合并諸項雜役,條鞭征收,記畝征銀。對此政策理解準確的是A.有利于商品經濟發展 B.免征力役使農民減負C.簡化稅制以杜絕腐敗 D.不侵犯地主官僚利益2.兩稅法實質上就是以戶稅和地稅來代替租庸調的新稅制。兩稅法的主要原則是“戶無主客,以見居為簿;人無丁中,以貧富為差”,是不再區分土戶(本貫戶)客戶(外來戶),只要在當地有資產、土地,就算當地人,上籍征稅。據此可知,唐代兩稅法的實施折射出(
)A.政府嚴格控制戶籍 B.人民生活的富庶C.土地私有制的發展 D.社會矛盾的緩和3.乾隆至道光年間,粵海關收取的關稅多以銀兩方式上繳,這些銀兩被回爐重新熔煉成規格、成色統一的銀錠后再上交國庫。隨著咸豐九年(1859年)10月粵海新關的成立,大部分關稅所收銀兩不再重鑄,而是直接以銀元的形式支付戰爭賠款和外債。這一變動導致(
)A.晚清的貨幣形制實現國際化 B.中國進一步淪為列強經濟附庸C.民眾賦稅負擔因賠款而加重 D.清廷徹底喪失對海關的控制權4.秦漢實行分成租制,不論田畝多少,只看實際收獲量,田租按比率繳納,秦為“什一之稅”,漢曾“十五稅一”后為“三十稅一”。到了三國時期,定額租制全面確立,即每畝征收的田租數額固定不變。這一轉變A.加重了普通民眾的負擔 B.促進了土地單產的提高C.進一步激化了人地矛盾 D.推動了犁耕技術的成熟5.據如表推知,光武帝的度田措施旨在(
)東漢光武帝度田(丈量土地)的相關記載
內容文獻建武十五年詔下州郡檢核墾田頃畝及戶口年紀,又考實二千石長吏阿枉不平者。《后漢書·光武帝紀下》十五年,詔下州郡檢核其事(墾田),而刺史、太守多不平均,或優饒豪右,侵刻羸弱,百姓嗟怨,遮道號呼。《后漢書·劉隆傳》十六年……天下刺史、太守以墾田不實下獄死者十余人,于是南郡太守劉隆亦系獄,上以隆功臣也,免為庶人。《后漢紀》卷七《光武皇帝紀》A.削弱地方豪強勢力 B.完善地方監察體系C.增加政府賦稅收入 D.重構封建經濟基礎6.明后期,某地佃戶將收獲的好米換取銀錢自用,劣質米交租,豐收之年也聲稱歉收,拖欠地租“濺以成風”,官府勒令田主完糧納稅,“于是稱貨(借高利貸)完官而田主病”。出現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A.商業的發展沖擊農業 B.佃戶人身依附關系弱化C.佃戶與地主矛盾激化 D.國家稅收政策發生變化7.中國古代的稅收支付經歷了由繳納實物(如田賦繳稻谷等)到繳納貨幣(如明代“一條鞭法”改革后主要納銀)的過程。這一變化趨勢反映了A.商品經濟發展 B.農業經濟衰退C.重農抑商政策破產 D.商食官模式產生8.唐朝實行折納制,即部分課戶所承擔的法定物質形態或品種,根據國家標準,轉換成其他物質形態收納,如江南地區的“折租納布”,關內諸州庸調等“變粟取米”,河南、河北不通水利之州“折租造絹”。折納制的推行A.利于減輕農民的賦役負擔 B.削弱了對農民的人身控制C.有助于抑制土地兼并現象 D.順應了經濟發展的區域化9.自清代雍正、乾隆年間起,在臺灣島、四川多山地區、廣西農村、湖南貴州交界、閩粵山區等地,頻繁發生當地土著居民和流入遷徙民眾(客民)的鄉村宗族械斗,有些械斗甚至發展成反抗官府的大規模起義。這反映了當時A.人口增殖帶來新的社會問題 B.中央集權強化激化官民矛盾C.土地兼并引發民眾強烈不滿 D.經濟重心南移誘發資源爭奪10.宋人錢彥遠上書稱:“臣聞隋唐之制,有賦、租、庸、調四者之入。自楊炎變兩稅法,天下稱便。”“天下稱便”的主要原因是兩稅法(
)A.簡化了稅收名目 B.加強了人身控制C.縮小了征稅范圍 D.縮減了賦稅收入11.唐朝實行租庸調制,要求成年男子:向官府繳納定量的谷物、定量的絹和布、不去服徭役的納絹和布代役。1581年,明朝張居正改革:將原來的田賦、徭役、雜稅,“并為一條”,折成銀兩,把從前按戶、丁征收的役銀,分攤在田畝上,按人丁和田畝的多寡來分擔。雍正帝時,則實行“攤丁入畝”,把丁稅平均攤入田賦中,征收統一的地丁銀。這反映了A.納稅個體的擴大B.人民負擔的減輕C.征稅依據的變化D.商品經濟的發展12.戰國時期商鞅變法實行“分異令”,禁止父子兄弟同家共財。西漢初年頒布“民產子”詔令,多生孩子可以免除兩年賦稅。唐代要求地方官員勸勉男年二十,女年十五以上的庶人結婚。古代政府關注人口的主要目的是A.促進國民經濟恢復B.保證國家財稅收入C.防范民間土地兼并D.改善人民生活質量13.中唐以后,因兩稅法的實施,政府已不再通過戶籍制度對農民遷徙進行嚴格的控制,一些地區出現了“茶戶”“園戶”“橘園戶”“礎戶”“賣麩家”“賣菜家”等專業戶。據此可知,中唐以后(
)A.農民獲得了自由遷徙權 B.賦稅制度影響區域經濟結構C.兩稅法推動了坊市分離 D.商業稅收成為主要財政收入14.王莽在分析漢代田賦時指出,漢朝減輕了田租負擔,采用“三十稅一”的制度。豪強侵占農民土地后,依附豪強的農民要按照“什稅五”的標準向其上交收獲,豪強則按照“三十稅一”的標準再向中央納稅。由此可知(
)A.豪強對中央集權產生威脅 B.西漢自耕農賦稅負擔沉重C.地方擁有獨立的賦稅體系 D.王莽為代漢自立尋找理由15.下面為《里耶秦簡戶籍簿》圖。釋文為“東成戶人士五夫,妻大女子沙,子小女子澤若,子小女子傷。”對此解讀正確的是(
)
①可以作為秦征發賦稅徭役的直接史料
②大規模編排民戶,制定戶籍開始于秦③反映了秦制度設計和社會管理的嚴密
④依稀可見秦文字從小篆到隸書的變化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6.780年,唐朝廢除“以丁身為本”的租庸調制,改行以資產和土地為主要標準的征稅原則,為后世賦稅制度奠定了基礎。這一稅制A.弱化了人身依附關系 B.抑制了手工業和商業的發展C.加劇了自耕農的破產 D.促進了精耕細作農業的形成17.下面是《舊唐書》有關兩稅法的記載:“居人之稅,秋夏兩征之”“唯以資產為宗,不以丁身為本”“戶無主客,以見居為薄;人無丁中,以貧富為差”“天下便之,人不土斷而地著,賦不加斂而增入”。從材料中可以看出,兩稅法沒有A.改變征稅標準 B.擴大納稅面C.增加政府收入 D.取消丁稅18.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諭令“廣東所屬于銀,就各州縣地畝攤征,每地銀(田賦銀)一兩攤丁銀一錢六厘四毫不等”。這一舉措A.有效緩解了土地兼并現象B.擴大了人丁稅的征收范圍C.減輕了無地、少地農戶負擔D.刺激了廣東海外貿易的發展19.明初政府派官員普遍丈量全國土地,并在此基礎上繪制魚鱗圖冊(地籍檔案),作為征收田賦的根據。魚鱗圖冊的制定①解決了農民負擔過重問題
②抑制了土地兼并的現象③有利于政府進行地政管理
④清查出一些隱匿的土地A.②④ B.①③ C.①② D.③④20.1928年6月,南京國民政府發表了對外宣言,要求同各國重訂新約;同年7月,美國首先與南京國民政府訂立新約,承認中國“關稅完全自主之原則”,隨后南京國民政府陸續與法、英等國締結類似條約。這些條約的簽訂(
)A.扭轉了中國對外貿易逆差的局面 B.標志著中國關稅自主已經實現C.主要得益于中國對外戰爭的勝利 D.有利于提高民族工業的競爭力21.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英國是世界上最早開征個人所得稅的國家。1798年英法戰爭時,英國為籌措戰爭經費,開征臨時性質的綜合所得稅,但未能實現。1803年對拿破侖軍隊開戰時,制定新的所得稅法,1815年廢止。1842年英國再度引入個人所得稅,因遭到民眾反對而時興時廢,直到1874年才成為固定稅制。這一時期,西方各國也相繼效仿開征個人所得稅。進入20世紀,英國個人所得稅仍與政府年度預算一樣,需要議會每年以法案來確立。——摘編自張艷霞、王方東《西方個人所得稅法的起源及其發展》材料二
1911年,為應對日趨惡化的財政狀況,清政府派大臣出洋考察后起草了《所得稅章程》,但未能真正實施。1914年,北洋政府制定所得稅條例,亦未能實施。1936年,南京國民政府公布了所得稅暫行條例,開始征收個人所得稅。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生產力水平比較低,實行低工資、廣就業的政策,中央政府曾多次研究個人所得稅,但最終仍沒有開征。1980年,全國人大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我國個人所得稅制度正式確立。1986年,我國個人所得稅初步形成三稅并存的特殊格局。1994年,國務院發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全面改革個人所得稅,形成了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套比較完整、統一的個人所得稅制度。此后,我國個人所得稅法多次修訂完善。——摘編自趙仁平、楊瑞《我國個人所得稅的歷史與功能變遷》等(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英國個人所得稅法演進的特點。(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中國個人所得稅法的變遷過程,并指出其各階段的歷史背景。(3)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就中外個人所得稅法的變遷,談談你的認知。22.材料
康熙五十一年(公元1712年),針對“戶口日增,地未加廣”的情況,規定以現在丁冊為常額,固定丁銀數量,此后所生人丁,不再征賦。康熙五十五年(公元1716年),將固定的丁銀首先在廣東攤入田畝征收,并逐漸推行于全國。地稅從此稱為“地丁”,這就是清朝“攤丁入地”的賦稅改革。攤丁入地,地丁完全按田畝征收,不論豪紳富戶還是一般農民,田多則賦多,無田則無稅,使賦稅負擔趨于合理。所以,攤丁入地可以說是封建社會中后期賦役制度發展的最后總結,是兩稅法、王安石變法和一條鞭法中所體現出來的賦役制度發展趨勢的最后完成。至此,封建制度下按資納稅的原則得到了切實的貫徹,勞役稅和實物稅最終合成了單一的貨幣稅——摘編自張守軍《中國古代的賦稅與勞役》(1)根據材料,概括指出清朝賦稅制度變革的特點。(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清朝賦稅制度變革的意義。23.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某中學開展中國古代賦役制度的研究性學習,下表是三個小組展示的材料和所得的結論。組別材料結論漢代組漢代賦稅主要包括:按土地征收的“租”和按人口征收的“賦”。田租方面,漢文帝為鼓勵百姓從事農業,實行三十稅一的稅率,并成為西漢定制,口賦、算賦是向百姓征收的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監理合同協議書范本模板
- 2025關于標準租房合同
- 山東省菏澤市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4月期中考試 生物(B) PDF版含答案
- 湖南省邵陽市2025年八年級下學期語文期末試卷及答案
- 寬以待人人心相近課件
- 畢業參軍就業協議書
- 機場光伏合作協議書
- 智能音箱售后協議書
- 機組閑置轉讓協議書
- 湖北口譯服務協議書
- 山東省歷年中考語文現代文閱讀之非連續性文本閱讀20篇(截至2024年)
- 第8章76種標準解法
- 《頁巖氣(頁巖油)開發地塊特征污染物土壤環境生態安全閾值確定技術指南編制說明》
- 2024年09月全國2024廈門國際銀行青年銀行家(分行市場類)校園招考筆試歷年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保護環境的課件英文版
- 醫院預防職務犯罪講座
- 2025屆山東省師大附中高考數學一模試卷含解析
- 房產出租授權委托書
- 音樂引導的運動節奏
- 起重工的安全技術操作規程(4篇)
- 2024年官方獸醫考試題庫及參考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