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試卷第=page11頁,共=sectionpages33頁政治類熱點--民族主義--2024屆高三歷史統編版二輪復習1.1913年,民國教育部頒布的《小學校教則》:“本國歷史要旨,在使兒童知國體之大要,兼養國民之志操。本國歷史,宜略授黃帝開國之功績,歷代偉人之言行,亞東文化之淵源,民國之建設,與近百年來中外之關系?!庇纱丝芍獓方虒WA.旨在培養國民意識 B.宣傳民主共和思想C.加強思想文化教化 D.服務于資本的擴張2.孫中山在1919年指出,“民族主義之范圍,有以血統、宗教為歸者,有以歷史習尚為歸者,語言文字為歸者,復乎遠矣。然而最文明高尚之民族主義范圍,則以意志為歸者也。如瑞士之民族,則合日爾曼、意大利、法蘭西三國之人民而成者?!置览麍灾褡?,乃合歐洲之各種族而熔冶為一爐者也。”這說明孫中山A.主張建立民族國家 B.承認了民族平等C.明確提出反帝主張 D.發展了民權主義3.英國從19世紀開始在本土及其殖民地大量培養體育精英,19世紀末開始舉辦宗主國和各自治領之間的運動會,從1911年起,英王室開始為獲勝隊頒布帝國杯。據此可知,英國的上述做法旨在A.激發殖民地的民族意識 B.培養國民的團隊意識C.構建對殖民文化的認同 D.擴大英國的政治影響4.第二次鴉片戰爭后,傳教士、教民與普通民眾不斷發生沖突而引發的案件迅速增多,但在1901年后數量又迅速遞減,直至辛亥革命前后此類案件已漸趨為無。這一變化最能夠反映當時A.中外民族矛盾日趨走向緩和B.救亡的路徑由自強轉向革命C.西方各國加強對中國的控制D.國人對西方的認識不斷深入5.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后,著手進行海關稅務人員的"國產化"。至1937年,海關各口岸的稅司已由1929年的僅8名中國人上升到有三分之一的職務由中國人擔任。這一舉措(
)A.折射出國民革命的深化 B.廢除了西方列強在華特權C.體現了民族主義的傾向 D.順應了全民族抗戰的需要6.古羅馬人自稱是特洛伊王子的子孫,中世紀時英國人自認為是特洛伊王子布魯圖的后代、“不列顛”即源自布魯圖之名。到了16世紀,波利多爾等英國史學家卻對此持懷疑態度,撰寫史著重新探討不列顛的起源。這一變化表明A.英國與羅馬帝國系同宗同源 B.英國的民族意識不斷加強C.古羅馬文化在英國遭到懷疑 D.史學研究受理性主義指導7.有學者指出,漢、唐、宋時,“天下等于中國加上四夷”;清朝前期,統治者則認為“天下等于中國”“我皇上為統馭天下中國之主”。據此可知,清代這一認識A.體現了“夷夏”之辯的日益弱化B.豐富了傳統“天下”觀的內涵C.為構建其華夏正統地位而服務D.明確了“中國”與“天下”概念8.1915-1925年間,中國發生了三次與日本相關的抗爭運動,分別是1915年抗議《二十一條》、1919年抗議巴黎和會上日本竊取山東特權、1925年抗議槍殺上海工人顧正紅。中國人民的抗爭越來越強烈。這是因為①中華民族的不斷覺醒②各革命階級逐漸聯合起來③北伐戰爭的巨大影響④中日矛盾已成為主要矛盾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9.《史記》記載“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薄霸酵豕篡`,其先禹之苗裔,而夏后帝少康之庶子也?!薄扒刂?,帝顓頊之苗裔?!薄俺茸娉鲎缘垲呿湼哧?。高陽者,黃帝之孫,昌意之子也?!睋丝芍?,司馬遷A.主張對邊地民族加強管控 B.強調華夏族的統領地位C.認識到宗法制影響力較大 D.倡導華夷同源的歷史觀10.鴉片戰爭以后,張穆、何秋濤、姚瑩等人以“辨方紀事,考古鏡今”"攬地利戎機之要”“于外國之事,不敢憚煩”為宗旨和目的展開了邊疆歷史地理研究。這反映出當時A.民族意識的覺醒 B.邊疆危機的出現C.史地研究的傳承 D.華夷觀念的消失11.和諧社會與和諧世界是人類進步力量的共同追求。從圖7中可以獲得的信息包括①和親有利于民族之間的和睦
②祖國認同感具有強大影響力③反抗外來侵略維護國家統一
④民族平等是歷代的民族政策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12.1902年,夏曾佑在《最新中國歷史教科書》中指出:“種必有名,而吾族之名,則至難定?!练Q漢族,則以始通匈奴得名,稱曰唐族,則以始通海道得名,其實皆朝名,非國名也。”這表明,在晚清知識分子中A.反對王朝統治的呼聲高漲 B.已產生民族國家觀念C.掀起批判傳統文化的思潮 D.開眼看世界成為主流13.“專制之下無祖國”,其以資產階級革命的方式消滅封建專制,以人民主權取代了君主主權,進一步增強了民族認同感,激發了民族意識。其說明()A.近代民族國家是資本主義發展的產物 B.民族國家觀念古已有之C.資本主義的世界性淡化了祖國觀念 D.專制與祖國是對立的14.在19世紀的大部分時間里,中國主要是以傳統排外主義為內核的民族主義來反抗西方入侵的。西方基于主權的民族主義不同,排外主義缺乏民族國家觀念、主權意識和各民族國家平等競爭的思想……它不僅使近代中國人難以看清西方侵略的實質,因而未能提出收回主權和修改不平等條約的目標,而且無法進行反抗西方侵略所需要的民眾動員。據此推知,中國近代民族主義A.表達了較明確的利益訴求 B.內核脫胎于傳統的華夷觀C.阻礙了對西方侵略的抗爭 D.服務于民族資本主義經濟15.孔子不以族源作為辨別華夷的首要標準,認為華夏之作為違背禮樂文明則應貶其為夷狄,夷狄之作為符合禮樂文明則應褒其為華夏。孔子的態度說明A.華夷觀念已經不復存在B.文化認同成民族間紐帶C.華夏已被周邊民族同化D.血緣關系失去政治意義16.梁啟超1902年在《論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中寫道:“齊,海國也。上古時代,我中華民族之有海權思想者,厥惟齊。故于其間產出兩種觀念焉,一曰國家觀;二曰世界觀?!绷簡⒊状翁岢龅摹爸腥A民族”概念很快被時人所接受和使用。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背景是A.“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的形成B.中國人民與西方列強的矛盾成為最主要矛盾C.“西學東漸”使中國民族意識覺醒D.孫中山提出的三民主義政治綱領的廣泛傳播17.《天津條約》簽訂后,清政府又派人到上海與列強談判,以免除關稅為代價,換取列強放棄公使進京。清朝官員認為,“進京一節,萬不能允”。這說明清政府A.主張與外國人平等相待 B.竭力維護國家主權完整C.拒絕與外國的直接交往 D.仍然固守天朝上國尊嚴18.1876年冬,郭嵩燾出任駐英公使。赴英途中,他將沿途見聞記入日記《使西紀程》,盛贊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主張中國應研究和學習。該書出版后即遭到頑固派的攻擊漫罵而毀版。這反映當時A.西方的民主政體不適合于中國B.資產階級向西方學習遇到阻擾C.清政府仍堅守傳統的“華夷觀”D.西方列強的侵略激起國人抵制19.《南京條約》簽訂后,英國人于1847年和1849年兩次要求依約進入通商口岸,遭到當地紳民和官員的反對。道光帝諭示,“英夷進城之約,在當日本系一時羈縻”,(準他們進城)“亦不過權宜之計”。這反映出時中國A.外交已走向近代化B.夷夏觀念根深蒂固C.不承認不平等條約D.反帝愛國熱情高漲20.古代中國以地圖繪制中的中與邊、大與小、上與下來表達著當時關于民族、國家和文明的觀念,也表達著某種焦慮和不安。如《職貢圖》《王會圖》或《朝貢圖》,就把異國人物畫得多少有些變形。這些現象體現出(
)A.統治者推行較開明的民族政策 B.漢人文化思想中的傳統意識濃厚C.民族交融已經成為社會的主流 D.民族元素豐富了藝術創作的內容21.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中世紀時期,拉丁語是社會唯一通行的語言,其他各國語言則是粗俗語言。隨著民族意識的覺醒,一批知識分子認為必須放棄拉丁語,使用本民族語言。13世紀時,意大利著名詩人但丁第一個提出民族語言問題。在英國,“我愛羅馬,但更愛倫敦。我喜歡意大利,但更愛英國。我熟悉拉丁語,但崇拜英語”成為當時民族意識的真切寫照。而在法國,早在12-13世紀,一批作家已經使用法語進行寫作,到17世紀時,法語已經成為歐洲國家仿效學習的語言。與英法相比,德意志民族語言的產生要落后很多,直到1871年德國統一前,德語只在下層群眾中使用,并被視為粗俗不堪的語言?!幾岳詈陥D《西歐近代民族主義思潮研究》材料二
從19世紀90年代開始,一批中國讀書人認為,西人之所以富強,皆因其切音成文、識字者眾、民智開通之故。為此,他們開始研制漢語的拼音文字方案。進入20世紀,白話文、語言統一等都迅速成為重要的公共議題,被納入新政范疇。民國成立后,北洋政府對國語運動給予了大力支持,相繼召開了“讀音統一會”,頒布了注音字母、《國音字典》、國語羅馬字和“新國音”方案。于是各種提倡和推行國語的機關、組織大量涌現。有關語文革新的各種主張,從白話文、廢漢字到提倡世界語等,一時眾流競起。國語運動的目標是通過語言文字改革,將中國塑造成為一個現代民族國家。從這個意義上講,國語運動不但植根于現代場景中,它自身就是面向現代的。——摘編自王東杰《聲入心通:國語運動與現代中國》(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述西歐民族語言興起的歷史作用。(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與西方相比清末民初國語運動的不同之處,并說明原因。(3)綜合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你對民族語言的認識。22.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古代儒家論述的“天下”,其實往往關鍵在“以天下之大,四海之內,所共尊者一人耳”?!S著核心區域逐漸擴大,一些原本的四夷漸漸融入中國,而漸漸膨脹的中國擁有了更遙遠的四夷,人們口中的“天下”,有時候指的是“中國”,有時候則包括了“中國”和“四夷”。漢代之后特別是到了隋唐,“天下”越來越兼帶“中國”與“四夷”。此后,在“天下”觀念里始終有“內”“外”的區別,有“華”“夷”的不同,也有“尊”“卑”的差異?!獡S興濤《重塑中華:近代中國“中華民族”觀念研究》材料二
鴉片戰爭后,對殖民侵略的反抗過程,也是從“華夷之辯”到中華民族的建構過程,正是同仇敵愾的反抗侵略斗爭,成就了中華民族;對滿族王權的反抗過程,同時也是“新民”的建構過程,將大清皇帝的子民改造為中華民國的國民。因此;正如“民族國家”這個合成詞所表達的那樣,“民”標示著這個新國家的政治屬性,她不再是一家一姓之國家,而是人民之國家;“族”標示著這個新國家的文化屬性,她是中華民族之國家?!獡灾居隆吨腥A民族與中國認同——論憲法愛國主義》材料三
中華人民共和國各民族一律平等。國家保障各少數民族的合法權利和利益,維護和發展各民族的平等、團結、互助關系。禁止對任何民族的歧視和壓迫。——《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古代中國:“天下觀”的特點,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述近代前期推動中華民族觀念形成的歷史背景。(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新中國成立后實行民族平等政策的意義。23.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隨著19世紀的逝去,民族主義的性質起了變化。它起初是一種人道的、寬容的信條,這種信條不是建立在各種民族主義運動相競爭的基礎上,而是建立在手足之情這一概念的基礎上。但是,在19世紀后半世紀,它變得愈來愈沙文主義和軍國主義,其原因在于社會達爾文主義(注:適者生存,弱肉強食)的影響,在于俾斯麥用馬基雅維里式的外交手腕和他所稱的“鐵血”戰爭成功地統一了德國。——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材料二
當二十世紀開始的時候,中國是那樣貧窮,衰敗,任人擺布,仿佛已奄奄一息,瀕臨滅亡的邊緣。有些傲慢的西方人把中華民族看成“劣等民族”?!熬韧觥背蔀榍f萬有愛國心的中國人苦心焦慮關注的中心問題。到這個世紀快要結束時,中華民族已經站立起來,邁開大步前進,過上小康的生活,滿懷信心地面向未來?!越饹_及《中國百年歷程的啟示》材料三
冷戰結束后,經濟全球化迅速發展。怎樣看待民族主義思潮?西方學者中有一種看法,認為在整個世界越來越連成一片、多民族之間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影響日益加強的新的歷史條件下,民族主義似乎已失去它曾有過的積極意義,而成為一種逆時代潮流而動的、甚至只是具有很大破壞性的消極現象?!斈硞€或某幾個自命優越的民族從自身的狹隘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留學歸國人員國際人才交流與項目合作聘用合同
- 保稅物流倉儲貨架租賃與物流信息服務平臺合同
- 新疆遴選公務員筆試題及答案
- 智能家居系統研發合伙人合作協議
- 灌腸護理操作規范
- 家居體驗店跨界合作與資源共享合同
- 農田蟲害防治燈光租賃及蟲情預警服務協議
- 數字經濟創業項目人工智能有限合伙人合作協議
- 抖音企業號視頻特效與剪輯年度合作協議
- 校招硬件面試題目及答案
- 從實踐中學習醫療人文關懷的案例分享
- 2025年上半年重慶合川區招考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易考易錯模擬試題(共500題)試卷后附參考答案
- 電氣設備在智能電網虛擬電廠中的應用考核試卷
- 法學博士申請個人自述范文
- 首付協議簽合同
- 銀行消保崗筆試題及答案
- 2024-2025學年陜旅版(三起)小學英語四年級下冊(全冊)知識點歸納
- 跟著人民幣旅游
- 浮生六記課件
- 中國城市規劃與建設發展報告
- 中國企業可持續發展報告指南CASS-ESG 6.0-土木工程建筑業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