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S65.020.20DB5110B22四川省(內江市)地方標準DB5110/T7—2018內江市旱地套作麥機械化生產技術規程TheMechanizedManufacturingTechnicalSpecificationofRelayCroppingWheatinDryLandofNeijiang內江市質量技術監督局發布DB5110/T7—2018目錄目錄................................................................................1前言.............................................................................21范圍...............................................................................32規范性引用文件.....................................................................33術語與定義.........................................................................34栽培技術指標.......................................................................34.1群體動態.......................................................................34.2產量指標.......................................................................35技術措施...........................................................................45.1品種選擇.......................................................................45.2種子處理.......................................................................45.3規范套作.......................................................................45.4精細整地.......................................................................45.5播期播量.......................................................................45.6機械播種.......................................................................45.7養分管理.......................................................................55.8田間管理.......................................................................55.9機械收獲.......................................................................55.10倉儲..........................................................................51DB5110/T7—2018前言本標準由四川省內江市農業科學院提出并起草。本標準由內江市農業局歸口。本標準主要起草單位:四川省內江市農業科學院。本標準主要起草人:汪仁全、黃輝躍、黃躍成、王相權、楊杰智、關淑仙、王仕林、榮飛雪、周海燕、陳新媛、李明。本標準自2018年12月20日發布,2019年01月01日實施。2DB5110/T7—2018內江市旱地套作麥機械化生產技術規程1范圍本技術規程規定了內江市旱地套作麥機械化生產中的術語與定義、栽培技術指標、技術措施等內容。本技術規程適用于內江市旱地小麥生產區域,其他相似地區也可參照使用。2規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對于本文件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所注日期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GB4404.1-2008糧食作物種子第1部分:禾谷類NY/T1276-2007農藥安全使用規范總則3術語與定義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規程。在內江市旱地小麥種植區,按照“小麥/玉米/大豆”、“小麥/玉米/紅苕”等復種制度種植的小麥。本規程以采用最廣、效果最佳的中廂帶植“雙三〇”模式(其具體種植規格為小麥種植1m,一般種植4-5行,然后預留1m的空行作為玉米種植帶)為例。小麥從種植到脫粒,即從整地、施肥、播種、除草、追肥、病蟲害防治直到收獲脫粒等主要環節,使用適宜機械減輕人工勞動強度的生產技術。基本苗8萬~10萬/667㎡,冬前苗20萬~25萬/667㎡,最高苗25萬~35萬/667㎡,抽穗期穗數16萬~3DB5110/T7—2018有效穗15萬~18萬/667㎡,穗粒數40粒~45粒,千粒重45g~50g,產量250kg~320kg/667㎡。5技術措施5.1品種選擇選用通過國家或四川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的,適宜旱地套作麥生態生產條件的中、高抗條銹病、耐肥抗倒、豐產性好的品種,如內麥366、川麥104、蜀麥126、中科麥138、綿麥228等,種子質量符合GB4404.1-2008,純度≥99%、凈度≥98%、發芽率≥85%、水分≤13%。5.2種子處理播種前將種子晾曬半天,然后每10kg小麥種子加入40%甲基異柳磷乳油10ml、水1kg,用拌種機進行拌種,再將拌種后的種子堆悶3h-4h,攤開晾干,即可播種。5.3規范套作在一個地塊內,以2m為1個單元。每單元均分為2個種植帶(甲、乙種植帶),每個種植帶寬1m,以利于機手播種操作。第一年,甲帶種植小麥→甘薯→冬綠肥,乙帶種植冬綠肥→春玉米一秋大豆;第二年,甲、乙兩帶互換,在秋大豆茬口上種小麥,冬綠肥(如胡豆青)茬口上接種春玉米。如此輪流互換,往復進行,用養結合。前茬玉米收獲后,秸稈就地覆蓋空地,利于秋季土壤保墑和抑制雜草滋生,播種前3d~5d將殘留秸稈等移出。機具整地,整細耙平。大粒型品種(千粒重45g~50g)播種量6kg~8kg/667㎡,中小粒型品種(千粒重45g以下)播種量6kg~7kg/667㎡。選擇播幅1m、行距20cm-25cm的播種機。4DB5110/T7—20185.6.2播種要求搶晴播種,播種深度3cm-4cm,達到播行直,落籽均勻,深淺一致,覆土嚴實效果。5.7養分管理每667㎡純氮6kg~8kg,磷肥(P2O5)4kg~5kg,鉀肥(K2O)3kg,使N:P:K比例達到1:0.7:0.5。氮肥70%作底肥、30%作拔節肥施用,磷鉀肥全部用作底肥一次性施用。施用的肥料應符合國家相關標準。5.8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養魚合作協議書合同
- 甲方解除租賃合同協議書
- 生產安全承包合同協議書
- 餐飲食材配送合同協議書
- 關注女性健康,提升生命質量課件
- 終止合同協議書條件
- 護考培訓開班宣教
- 合同詐騙協議書
- 企業廚師合同協議書范本
- 住家保姆合同協議書
- 醫師執業注冊變更健康體檢表
- 2023年四川省綿陽市中考數學試卷
- 畢業設計調研總結報告
- 【數學】第八章 二元一次方程組單元測試卷 2023-2024學年人教版七年級數學下冊
- 數字貿易學 課件 第7章 智能制造
- 熱射病的防治與急救課件
- CATIAV5應用教程-從機械設計到產品設計
- JJF 2109-2024標準物質定值技術要求有機同位素稀釋質譜法
- 小升初語文真題專項訓練專題6+文學常識與名著閱讀(有解析)
- 新GCP醫療器械臨床試驗知識試題(附含答案)
- 滴滴出行營銷策略分析報告總結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