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常考重要簡答題講解_第1頁
高中歷史常考重要簡答題講解_第2頁
高中歷史常考重要簡答題講解_第3頁
高中歷史常考重要簡答題講解_第4頁
高中歷史常考重要簡答題講解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中歷史常考重要簡答題講解1、簡答題:兩次鴉片戰爭影響

兩次鴉片戰爭

影響:加重了人民的困苦;

為商品經濟的發展和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產生、發展創造了條件;

中國的經濟結構和階級結構開始發生了變化,出現新的經濟形態和社會階層;

中西文化的碰撞引起中國社會生活和思想觀念的變化。

2、簡答題:辛亥革命影響

辛亥革命(1911年)

背景:經濟上,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發展,民族資產階級力量壯大;

政治上,列強加緊對中國的控制與掠奪,民族危機嚴重;清政府\o""堅持專制獨裁,預備立憲的騙局引起了各階層的強烈不滿;

思想上,三民主義等革命思想在中國的廣泛傳播。

過程:1911年武昌起義;1912年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清帝退位;頒布《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具有資產階級共和國憲法性質的法律文件)

影響:政治上,推翻了君主專制統治,打擊了侵略勢力。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頒布《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推動了政治民主化、法制化的進程。

經濟上,為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創造了條件,推動了工業化的進程。

思想文化上,擴大了自由、平等思想的社會影響,推動了思想觀念的革新和社會風俗的變化。

1、簡答題:紅軍長征原因和意義

紅軍長征

(1)原因:①根本原因:“左”傾錯誤的影響。②直接原因: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

(2)過程(略)

(3)意義:①粉碎了國民黨軍隊的“圍剿”,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②播下了革命的種子,鑄就了偉大的長征精神,成為激勵黨和人民繼續前進的巨大動力。

2、簡答題::戊戌變法影響

戊戌變法(1895年-1898年)

背景:甲午戰爭后,民族危機空前嚴重;

民族資本主義初步發展,民族資產階級日漸壯大;

西方啟蒙思想在中國傳播,維新思想的傳播。

影響:是一場救亡圖存的愛國運動,激發了中國人民的愛國熱情、民族意識;

是一場自上而下的資產階級改革運動,標志著中國開始\o""政治民主化的探索;

是一場思想解放運動,傳播了民主、自由思想,促使近代知識分子的思想解放。

5、簡答題:洋務運動主要內容

洋務運動——開啟中國工業化進程

主要內容:創辦軍用工業、民用工業、近代教育和建設近代海軍。

評價:邁出了中國近代化的第一步;

刺激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誕生;

洋務派為培養人才興辦近代教育,客觀上促進了中國近代教育的發展,為西方近代自然科學和社會學說在中國的傳播創造了條件;

未能使中國實行富強,甲午戰爭失敗宣告洋務運動破產。

\o""高考歷史簡答題: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初步發展

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初步發展(19世紀六七十年代)

條件:外國資本的入侵逐步瓦解了中國的自然經濟;

受外資企業和洋務企業的刺激和影響。

6、簡答題: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發展原因

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初步發展(19世紀末20世紀初)

原因:甲午戰爭后,帝國主義擴大了在中國的商品輸出和資本輸出,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創造了客觀條件;

在嚴重的民族危機刺激下,許多人提出設廠自救,實業救國,以挽救民族危機;

清政府放寬了民間設廠的限制。

影響:促進了中國工業化的進程;

為資產階級改良和革命提供了重要的經濟前提和階級基礎;

促進中國的近代化由器物層面開始推進到政治層面。

7、簡答題: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內容

洋務思潮——“中學為體,西學為用”

背景:西學廣泛傳播,刺激中國的傳統文化;

第二次鴉片戰爭后,清政府面臨著內憂外患的窘境。

內容:中學為體,西學為用

實質:在維護封建制度和綱常禮教前提下,學習西方的先進技術(把先進的科學技術嫁接在落后的封建制度上)

評價:積極——沖擊了傳統保守觀念,為西學在中國的傳播創造了良好的輿論環境,推動洋務運動的開展;

洋務派組織翻譯外國科技書籍,培養了一批外交和科技人才。

局限性——對西學的認識停留在學習器物層面,由于的局限性,無法在制度上有所超。

8、簡答題:維新思潮

維新思潮

1、早期維新思潮

2、康梁維新思潮

康有為、梁啟超、譚嗣同、嚴復(注意個人的思想主張)

資產階級維新思想得到傳播,形成影響深遠的思想解放運動,推動維新變法運動的高漲。

9、簡答題:民主共和思潮

民主共和思潮

孫中山提出“三民主義”,推翻清王朝統治,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發展資本主義。

影響:民主共和思想逐漸取代維新思想,成為社會的主流思想;

指導辛亥革命,對中國政治制度的變革和社會生活變遷產生了深遠影響。

10句話讓你速記理解中國歷史1、天下之事,分合交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夏一統,商周繼之,春秋戰國亂之;秦一統,兩漢繼之,三國魏晉南北朝亂之;隋一統,大唐繼之,五代十國宋遼金亂之;元一統,明清繼之,民國亂之。

2、紅顏禍水,傾國傾城:

夏亡于妹喜;商亡于妲己;西周亡于褒姒;吳亡于西施;秦以呂易嬴,趙姬之功;晉牛繼馬后,光姬之力;唐衰于楊玉環;明亡于陳圓圓;清敗于太后慈禧。

3、歷史有無數的選擇,選擇在某個人手里:

秦之李斯,助紂為虐,焚書坑儒;漢之王莽,書生治國,一塌糊涂;唐之安祿山,安史之亂,由盛轉衰;宋之王安石,變法維新,由治而亂;明之吳三桂,一己之私,引狼入室;清之袁世凱,賣友求榮,反復無常。

4、內憂小人干政,外戚、宦官、后宮;中憂官場腐敗,官逼必然民反;外憂民族矛盾,異族虎視耽耽:

歷朝歷代之滅亡,無不由此三者起。

5、勝者王侯敗者賊,歷史即是:為勝者歌功頌德、敗者落井下石的虛假陳述:

勝即是劉邦,敗即是項羽;勝即是李世民,敗即是竇建德;勝即是朱元璋,敗即是張士誠;勝是一國之君,敗是流賊草寇。

6、矯枉總是過正,其實過猶不及:

秦尚法,漢即尚儒;唐重武輕文,宋即重文輕武;唐宋尚詩詞,明清即尚八股。

7、越是四分五裂,政治混亂,思想越光輝燦爛;越是大一統,政治穩定,思想越停滯不前。

前者如春秋戰國之百家爭鳴,魏晉南北朝之三教合融;后者如秦之焚書坑儒,漢之獨尊儒術,明之八股,清之文字獄。

8、地域環境左右命運:

中國自古東臨太平洋,北接荒蕪人煙的西伯利亞,西北是塔克拉瑪干大沙漠,西南為喜馬拉雅山,在這樣一個封閉的環境之內生存,養成了國人含蓄內斂、保守中庸、消極忍耐的農耕性格。故歷朝****皆重農抑商,重倫理文采,輕科技實用;如夏政權在陜西、商政權在河南;西周政權在陜西、東周政權在河南;秦、西漢政權在陜西、東漢政權在河南;隋、唐政權在陜西、北宋政權在河南。五千年文明,有四千年歷史皆在農耕最發達的中原地區上演,由此可見,中國一直都是以農耕為主的黃色文明。直到異族蒙古入主中原,定都北京,明清政權才隨之坐落于此,中國的農耕地位才逐漸為之動搖。

當政權東西對峙時,西強而東弱;南北對峙時,北強而南弱。原因也正是在于西和北更接近于游牧民族,兩種文化的交融,自然比東南單純的農耕文化多了一些強悍。然而,每一次異族依靠武力的入侵,又都會被漢文化迅速的同化。

9、朝代之初,君強臣強;朝代之中,君強臣弱,朝代之末,君弱臣強:

如唐之初,君有太宗,臣有房、杜;唐之中,君有玄宗,臣則為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