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級中學名校試題PAGEPAGE1安徽省馬鞍山市2024-2025學年高三一模語文試題一、現代文閱讀(35分)(一)現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神話是世界各民族歷史文化寶庫中的珍貴遺產,它不可復制、不可替代,成為認知各民族早期歷史和文化起源的憑據。然而,神話的價值不止于此。除了填補歷史文化記錄空缺的作用外,神話的其他價值還沒有得到廣泛認同和發掘——就是神話作為文學的種子,對后世文學創作產生的深遠影響。與西方神話相比,中國神話散見于各類典籍中,體系上略顯不完整,規模上也不夠宏大。這給中國神話的系統研究帶來不便,但無形中卻給神話種子在文學園地的再生和茁壯成長減少了障礙,為神話的文學演繹預留了充足的空間。神話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多重歷史文化價值,文學價值是其重要方面。中國文學故事內容豐富,博大精深,神話文學故事是其中耀眼奪目的組成部分,它極大地豐富了文學創作的素材,使中國文學更具活力。神話還是人類童年的珍貴記憶,充滿了現代人難以想象的奇幻思維,因而也是啟迪激發后人好奇心和想象力的重要淵藪。當兒童時期的魯迅聽到一位長輩說起有一本叫做《山海經》的書,里面“畫著人面的獸,九頭的蛇,三腳的鳥,生著翅膀的人,沒有頭而以兩乳當作眼睛的怪物”之后,便對這本神奇的書充滿了渴望。直到他的保姆阿長媽媽幫他買到這本書后,他才如饑似渴般大快朵頤了這本他神往已久的神奇之書——這為他成為偉大的思想家和文學家注入了重要的營養活力。(摘編自寧稼雨《中國神話的文學世界》)材料二:神話是生成的,而不是虛構創作出來的。所謂生成,是指神話通過某個實在的過程而自然形成,這個過程就是原始巫術儀式的過程。在誕生神話的時代,人們還沒有功夫,更沒有欲望來虛構編造,即使那些看似極度夸張、荒誕的幻想,也與原始先民的實際生存緊密地結合著,神話是他們生活中最核心的部分,神話給他們帶來巨大的精神力量。站在人類開端的關節點上,人類先祖們的一切能動性的實踐無不包含著詩性和神性。神話的神性與詩性從何而來?它們各自的含義是什么?只有聯系到神話的本源,亦即巫術和巫術儀式才能做出明確的解答。在巫術中,由巫師體現的巫術意志,集中表達著部落民眾對生活之欲、實際功利之念的追求。這種塵世性目的一旦表達為巫術意志的時候,它顯現為一種能動的力量,是原始人積極、自信、主動地運用自身一切能力達到目的的精神,因此巫術對原始人來說就是他們一種自治的生活方式,是他們一種在一無所有的情況下依憑自身的意志力量創造自身生活、滿足自身追求的方式。而詩性就是這種自治的生活方式中最耀眼、最精彩的能動性顯現。神性與詩性合一究竟意味著什么?儀式為詩性力量提供了一個充分地展現自己、實現自己的舞臺,只有在這個舞臺上詩性力量才能最充分地把它的能動性化為智慧與勇氣,展開充分的想象,去與神性力量周旋、角逐。從象征的意義上看,巫術儀式這種由詩性力量推動的向神性力量合一的運動,正是早期人類一種積極的生命觀和世界觀的體現,他們憑借自身的能動性向原始的環境抗爭,要用能動性燃起的火苗照亮整個荒蠻的宇宙。對詩性力量作如此解讀,那么對神性力量又作何解?事實上當把詩性看作日常生活中原始人意識的能動性時,神性就是他們在日常生活中面對的那個蠻荒、原始的世界在他們頭腦中的反映。它強大、無限而永恒,它變化無常,時而雷霆萬鈞,時而風和日麗,時而冰天雪地,時而春暖花開。它既給原始人巨大的壓迫感、恐懼感,卻又讓他們必須依賴它、離不開它,必須從它那里獲取生活資料。因此,神性說到底就是原始人對外在世界的感悟,盡管它包含著外在世界所賦予的客觀性與真實性內容,但它本質上仍然是原始人頭腦中的一種普遍的混沌的意識。從自我生存出發,原始人固然會毫不猶豫地選擇他的主宰權,但同時他一無所有,只能智慧地采用和的方式,使詩性和神性從對立走向合一,既化解了矛盾,又保持了意志的主宰性,這是巫術最本質的精神所在。人離不開神,神也缺不了人。沒有神性的注入,詩性就沒有方向,而神性離開了人就沒有內容,人與神的結合,詩性與神性的合一,從而使現實的人與他的環境達成了和解。正是在這個意義上說,巫術是真實的,敘述它的神話也是真實的。它們在人類歷史的開端時期,真實地展現了人類遭遇的精神危機,并且用他們稚拙的思維和能動的詩性力量,自主創構了人類第一個生存模式,鼓舞了原始人的生存斗志。神話產生的歷史時期早已逐漸遠去,人類文明的荒野也早已是花團錦簇,但神話為整個人類從古到今提供智慧的種子和文化的基因,也為人類在未來發展的道路上提供一往無前的精神力量。(摘編自夏錦乾《神話:神性與詩性的合一》)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中國神話在體系上和規模上的相對不足,為它在文學創作上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B.中國神話文學故事極其耀眼,地位突出,有力證明了神話的文學價值遠超歷史價值。C.詩性力量只有在巫術儀式的舞臺上,才能充分發揮能動性與神性力量周旋、角逐。D.神話的神性是原始人對外部世界產生的一種混沌意識,有一定的客觀性與真實性。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人類早期的歷史記錄存在空缺,但作為歷史文化起源憑據的神話可以加以彌補。B.神話文學故事是原始人類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與真實再現,是難得的歷史資料。C.原始人類在一無所有的情況下,發揮能動性來滿足生活之欲時,需要全力以赴。D.因生存需要,原始人用和的方式使神性與詩性走向合一,這是巫術的本質精神。3.下列選項最能體現材料二中“神性與詩性合一”的一項是()A.女媧煉五色石補天,斬殺黑龍平息大地,堆積蘆灰制止了洪水B.西西弗斯因觸犯眾神,被罰推巨石上山,日復一日,永無止境。C.炎帝女兒在東海游玩,不幸溺水身亡化作精衛鳥,棲于發鳩山。D.潘多拉無法抵擋好奇心,打開魔盒,釋放出所有的災難和痛苦。4.兩則材料的內容側重點不同,請結合文本加以概括。5.游戲“出圈”,文化“出海”,《黑神話:悟空》以現代視角重新演繹東方神話,提升了中華文化的能見度和認可度,取得巨大成功,這給我們帶來哪些啟發,請結合材料談談你的理解。【答案】1.B2.B3.A4.①材料一論述了神話在歷史、文化以及啟發思維等方面的重要價值。②材料二重在論述神話的生成來源及其詩性與神性合一的基本特征。5.①注重挖掘神話內涵,吸收神話的營養,拓寬創作的視野。②充分利用神話的啟迪功能,激發人類的好奇心與想象力。③汲取神話中的智慧與精神力量,提升民族文化自信。【解析】【導語】文章從多維度探討了神話的價值,材料一側重闡述中國神話的文學價值等,材料二深入剖析神話的神性與詩性來源及二者合一的意義。整體論證豐富深入,既有對神話價值的宏觀把握,又有對神性詩性的微觀解讀,讓讀者全面且深刻地認識神話這一文化瑰寶。【1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和分析文章內容的能力。B.“有力證明了神話的文學價值遠超歷史價值”錯誤。由“神話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多重歷史文化價值,文學價值是其重要方面。中國文學故事內容豐富,博大精深,神話文學故事是其中耀眼奪目的組成部分,它極大地豐富了文學創作的素材,使中國文學更具活力”可知,神話具有多重歷史文化價值,文學價值只是其重要方面之一,不能據此得出神話的文學價值遠超歷史價值的結論。故選B。【2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根據文本內容進行判斷、推斷的能力。B.“神話文學故事是原始人類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與真實再現”錯誤。由“神話是生成的,而不是虛構創作出來的……神話給他們帶來巨大的精神力量”以及“巫術是真實的,敘述它的神話也是真實的……真實地展現了人類遭遇的精神危機”可知,神話雖然真實,但它更多的是原始人類精神世界的反映,是他們應對生活和精神困境的一種方式,而非“原始人類生活的真實再現”。神話中包含的夸張、荒誕元素,并非生活的直接記錄,而是原始人在特定文化心理下的一種表達。故選B。【3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論點、論據和論證方法的能力。材料二中“神性與詩性合一”是指“詩性就是這種自治的生活方式中最耀眼、最精彩的能動性顯現”“只有在這個舞臺上詩性力量才能最充分地把它的能動性化為智慧與勇氣,展開充分的想象,去與神性力量周旋、角逐”“人離不開神,神也缺不了人……從而使現實的人與他的環境達成了和解”。A.女媧補天,斬殺黑龍,堆積蘆灰制止洪水,這些情節充滿奇幻想象,是詩性力量的體現;而女媧作為神話中的神,她的行為體現了神性力量。女媧補天的行為,既體現了詩性力量的智慧與勇氣,又體現了神性力量的強大,是神性與詩性合一的體現。B.西西弗斯推石頭是被迫的,沒有體現出詩性的智慧和勇氣,也沒有體現出與神性力量的抗爭和和解,因此不能體現神性與詩性的合一。C.炎帝女兒溺水化鳥,只是故事的結局,沒有體現出詩性力量的智慧和勇氣,也沒有體現出與神性力量的抗爭和和解,因此不能體現神性與詩性的合一。D.潘多拉打開魔盒,釋放災難和痛苦,沒有體現出詩性力量的智慧和勇氣,也沒有體現出與神性力量的抗爭和和解,因此不能體現神性與詩性的合一。故選A。【4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多個信息進行比較、辨析的能力。①由“神話是世界各民族歷史文化寶庫中的珍貴遺產……神話的其他價值還沒有得到廣泛認同和發掘——就是神話作為文學的種子,對后世文學創作產生的深遠影響”以及“神話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多重歷史文化價值,文學價值是其重要方面”“神話還是人類童年的珍貴記憶,充滿了現代人難以想象的奇幻思維,因而也是啟迪激發后人好奇心和想象力的重要淵藪”可知,材料一論述了神話在歷史、文化以及啟發思維等方面的重要價值。②由“神話是生成的,而不是虛構創作出來的……這個過程就是原始巫術儀式的過程”以及“神話的神性與詩性從何而來?它們各自的含義是什么?只有聯系到神話的本源,亦即巫術和巫術儀式才能做出明確的解答……神性與詩性合一究竟意味著什么……巫術是真實的,敘述它的神話也是真實的”可知,材料二重在論述神話的生成來源及其詩性與神性合一的基本特征。【5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中信息進行分析、運用的能力。①由“神話的其他價值還沒有得到廣泛認同和發掘——就是神話作為文學的種子,對后世文學創作產生的深遠影響”可知,神話有著豐富的內涵和價值尚未被充分挖掘。游戲《黑神話:悟空》的成功啟示我們,在創作過程中要注重深入挖掘神話的內涵,吸收神話所蘊含的營養,從而拓寬創作的視野,為創作提供更多的靈感和素材。②由“神話還是人類童年珍貴記憶,充滿了現代人難以想象的奇幻思維,因而也是啟迪激發后人好奇心和想象力的重要淵藪”可知,神話具有啟迪激發后人好奇心和想象力的重要作用。《黑神話:悟空》的成功表明,充分利用神話的這一啟迪功能,能夠吸引人們的關注,激發人類的好奇心與想象力,使作品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③由“神話為整個人類從古到今提供智慧的種子和文化的基因,也為人類在未來發展的道路上提供一往無前的精神力量”可知,神話蘊含著智慧與精神力量。《黑神話:悟空》的成功啟示我們,應從神話中汲取智慧與精神力量,將其融入到作品中,提升民族文化自信,讓世界更好地認識和認可中華文化。(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吳青梁子蔡測海吳青梁子貼近我的耳朵,快走,你,我,快走。去陸軍監獄。快點。快點。重慶渣滓洞集中營叫中學,貴州息烽監獄叫大學,陸軍監獄搬了幾個地方,一直叫小學速成班。我和吳青梁子記事的時候,這些神秘的地方只剩些故事,長滿雜草和青苔。吳青梁子說,外公死了。我的外公早就死了,外公只是母親口中的人物。就是那次放牛,在吳青梁子外公的墳邊,他對我喊:去陸軍監獄,快點。山坡上有十幾座墳,墳里的人都有名字,沒有碑,墳頭長滿了青草和刺莓。我娘說等我長大,去給外公立一座碑,直到娘去世,我也沒有看見外公的墳。我想找一處高地,在山頂上給外公立一座碑,讓外公能看到每天的太陽,每天的月亮。外公叫向一木石,不是個正經莊稼人。他正在犁田,聽說賀龍的軍隊來了,就把牛和犁扔在田里,去追趕紅軍隊伍。碰見同鄉李三佬——川軍連長,拉住他,說川軍招人。他問,川軍是紅軍嗎?李三佬說,你管他紅軍白軍,跟我走,天天吃雞大腿。穿了川軍衣服,天天操練,吃紅薯南瓜。向一木石問,不是講好天天吃雞肉嗎?沒等到吃肉,操練時被老兵踢幾腳,他打了那老兵一頓,被關了禁閉。他大喊:老子是紅軍,放我出去。李三佬來看他,對他講,你這話,是要砍腦殼的。你不適合在隊伍,去做牛客或鹽客,賺錢的買賣。李三佬給他的銅錢,路上遭土匪搶了。寨主是個書生,先前是川軍一位師爺。司務長說他費錢亂軍,告到上頭。師爺一氣之下,拉了十幾個兄弟,趁夜出走,占了一處山寨,專搶富豪。都是川軍出來,向一木石就入了伙。師爺給他制了一身生意人行頭,讓他做鹽客牛客,找那些為富不仁的弄些錢財,買槍招人,等紅軍來了,我們就跟紅軍走。向一木石真做生意,販?州黃牛,他熟悉山里路徑,把川鹽販到武陵山、大別山的每一處山寨。他賺了很多錢,交給師爺,買了些軍械,扯了個旗號,叫武林紅。師爺對向一木石講,我就是個師爺命。川軍要我回去,跟日本人打仗。我現在帶一個連回川軍。你帶剩下的幾千弟兄投紅軍。投了紅軍,向一木石還是做鹽客、牛客。給武陵山、大別山一帶的游擊隊弄軍火弄糧食送鍋巴鹽。那年冬月,大雪加冰凍,冰雪封路。軍警換防,花錢買的人情路斷了。一粒米一顆鹽也不準進山,要把游擊隊困死在山里。向一木石把糧食、彈藥、鹽巴裝在棺材里,和死人一起抬進山,還把鹽化成水浸泡爛棉衣,游擊隊拿那些爛棉衣熬鹽。藥品用油紙包好,塞進牛屁眼,再趕牛進山。山里的游擊隊說,有木石先生就不怕封鎖禁運。他像風一樣,穿過密林,把鹽和糧食送給山里的紅軍游擊隊。酉水河的懸崖上,懸棺的石洞里,后來考古隊在懸棺里發現鹽和子彈,一壇子銀元,還有白骨。外公被捕,不是因為鹽和錢,不是因為那條秘密交通線,是因為他一直宣傳“赤化”。赤化,就是要把白色的天下變成紅色的天下,讓山里人從黑暗走向光明。有牛販子通報師爺,師爺帶了隊伍過來,到警察局,說是把人帶回去過軍事法庭。師爺對外公說:到處有人捉你,關在陸軍監獄最安全。等風頭過了,再弄你出去。日本戰敗,后來是國共戰爭。向一木石在陸軍監獄策動起義,有個變節者,告發了他。李三佬對他說:這回我幫不了你了,師爺也保不了你,你跑吧。在廚房那邊,有個秘密地道口,連接下水道。向一木石趁天黑鉆進地道,下水道出口是一條大河,河那邊就是山林,有鳥自由飛翔。懸崖上的巖洞,是他的物資中轉站,那里鹽、糧食、藥品、軍火。他燕子銜泥一樣,把那些東西送進巖洞,又一點一點送給山里的游擊隊。過了河,進了山林,他就是一頭豹子。游過大河,上了岸。回望陸軍監獄,高墻、鐵絲網,像個巨大的獸籠。向一木石想,我被師爺當逃兵關在陸軍監獄,現在逃離,不是真的成了逃兵嗎?我要回去,舉行起義,領牢友一起參加游擊隊,兄弟們叫我一聲大哥,怎么好就這樣走了?向一木石再泅水過河,徑直來到陸軍監獄大門口。遇見了疤臉,幾個人上來,把向一木石綁了。監獄里的練操坪,上百號人被綁在那里。見向一木石進來,囚徒們喊:向一大哥,我們被丁疤子害了。大個子囚徒大喊:丁疤子,你這匪種!老子戰長沙,戰衡陽,戰常德,沒被日本鬼子打死。我們這些弟兄,都是抗日英雄。我們殺敵的時候,你這狗日的在殺老百姓!誰讓你這狗日的當了民團司令?陸軍監獄槍響了好一陣。一河的魚都變成錦鯉。疤子見躺在血泊里的向一木石眼睛睜著,嘴角掛著微笑。丁疤子以為他沒死,又補了三槍。還是睜著眼,嘴角掛著微笑。丁疤子把他頭割下來,掛在路邊大樟樹上。眼睛還睜著,嘴角掛著微笑。師爺帶了一千多人和二十根金條,來到監獄撈人。人已被殺了。師爺找到丁疤子,說丁司令好快的刀。師爺抬手開槍,子彈穿過丁疤子眉心,二十粒子彈,一個彈孔。那二十根金條,師爺把它埋在外公住過的牢房。師爺帶著他外孫,在我們村住下。他外孫就是吳青梁子。外公的事,大多是師爺告訴我的。吳青梁子在師爺墳邊對我說:快點,走,到陸軍監獄去。吳青梁子和我走進去,他指著一處牢房說:這是你外公坐過的。我問:確定?他說:進去吧,快點。我們進了牢房,一股霉味,陽光從鐵窗照進來。地磚縫里也冒出金光。墻上有題詩:漫天烽火愾同仇男兒赤血為國憂露宿風餐長醉臥橫戈馬草埋荒丘吳青梁子目光炯炯發亮,他手指滑過詩行,念出這首詩。他蹲下身子,掀開地磚,金子,他說。二十根金條。出了陸軍監獄,金光萬丈。吳青梁子指著大河的一處沙洲,他說:在那幾棵柳樹下,是你外公的墳。(有刪改)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小說開頭將陸軍監獄與其他兩處集中營放置一起,其實是暗示故事發生的時代背景,而荒涼、冷寂墳地的描寫,奠定了小說悲壯的抒情基調。B.小說寫考古隊發現的鹽、子彈、銀元和白骨等,既塑造出向一木石極富智慧的形象,也真實還原了當年向一木石為游擊隊運送物資的情形。C.小說中李三佬這一角色雖著墨不多,但為人仗義,形象也較突出。他資助被關禁閉的向一木石離開軍營,后來又幫助他從秘密通道逃離監獄。D.小說用故事套故事的形式展開,主體部分主要通過“我”回憶師爺的講述,展現了外公向一木石平凡而又精彩的一生,增強了作品的真實性。7.關于文中丁疤子槍殺向一木石等人的部分,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借大個子囚徒之口,道出了所謂民團不思抗日,反而殺害愛國人士的惡劣行徑。B.“一河的魚都變成錦鯉”,暗示被丁疤子槍殺的人非常多,鮮血染紅了一河的魚。C.小說三次寫外公“眼睛睜著,嘴角掛著微笑”,側面表現丁疤子的狠毒與殘忍。D.“二十粒子彈,一個彈孔”,既說明師爺槍法高明,又表現師爺內心強烈的憤怒。8.墻上題詩是理解小說的關鍵,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9.有評論家認為本篇小說意在為無名英雄立碑,富有傳奇色彩,請結合文本談談你的理解。【答案】6.B7.C8.①題詩有助于理解人物形象,使人物革命英雄的形象更加的豐滿立體。②題詩有助于深化小說主旨,卒章顯志,弘揚革命者勇于犧牲的精神。9.①小說情節曲折,極具傳奇色彩,主人公從普通農民成長為堅定的革命英雄,經歷一波三折。②人物形象有傳奇色彩,通過生動的細節刻畫和想象、夸張的運用,刻畫主人公非凡的能力和智慧。③小說立足現實進行歷史敘事,展現宏大的敘事背景,弘揚了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具有現實意義。【解析】【導語】小說《吳青梁子》講述了一位普通莊稼漢向一木石的革命傳奇。他放棄農耕,投身紅軍,成為鹽客與牛客,在武陵山與大別山間為游擊隊運送物資,屢破敵封鎖。然而,因宣傳“赤化”,他被捕入獄,卻在獄中策動起義,不幸犧牲。其事跡由師爺傳至外孫吳青梁子。吳青梁子心懷敬仰,重返陸軍監獄,追尋外公的足跡,于牢房中發現外公遺留的題詩與金條,更在河畔柳樹下尋得外公之墳。小說通過向一木石與吳青梁子的故事,展現了信仰的力量與革命精神的傳承。【6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鑒賞作品內容和藝術特色的能力。B.“也真實還原了當年向一木石為游擊隊運送物資的情形”錯誤。小說寫考古隊發現的鹽、子彈、銀元和白骨等,這些元素確實在小說中有所體現,但它們主要是作為向一木石為游擊隊運送物資的歷史痕跡被提及,用以展現向一木石的智慧和勇敢。然而,說這些元素“真實還原了當年向一木石為游擊隊運送物資的情形”過于絕對。故選B。【7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作品內容的能力。C.“側面表現丁疤子的狠毒與殘忍”錯誤。小說中三次寫到外公“眼睛睜著,嘴角掛著微笑”,這更多地是表現了外公向一木石在犧牲時的堅定與從容,以及他對革命事業的忠誠和信仰。故選C。【8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重要情節的作用的能力。①題詩有助于理解人物形象,使人物革命英雄的形象更加的豐滿立體。在小說中,墻上的題詩深刻反映了主人公向一木石及其革命戰友們的內心世界和英勇事跡。從題詩中,我們可以看到他們身處烽火連天的戰亂時代,卻心懷國家,憂國憂民。他們不畏艱難險阻,露宿風餐,為了革命事業甘愿犧牲自己的舒適和安逸,甚至生命。這種堅定的革命信念和英勇無畏的精神,通過題詩得到了生動的體現,使得向一木石等革命英雄的形象更加豐滿立體,深入人心。②題詩有助于深化小說主旨,卒章顯志,弘揚革命者勇于犧牲的精神。小說通過講述向一木石等革命者的英勇事跡,旨在弘揚革命者勇于犧牲、無私奉獻的精神。而墻上的題詩,作為小說的結尾部分,起到了卒章顯志的作用。它用簡潔而深情的語言,概括了革命者們為了國家和民族的解放事業所做出的巨大犧牲和無私奉獻。這種犧牲精神,不僅體現在向一木石等個體的英勇犧牲上,更體現在無數革命者們為了共同的理想和信念而前赴后繼、不懈奮斗的偉大歷程中。因此,題詩不僅深化了小說的主旨,更弘揚了革命者勇于犧牲的精神,使得整個小說具有了更加深遠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9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的體裁特征和藝術特色的能力。①小說情節曲折,極具傳奇色彩。小說的情節設計得十分曲折,充滿了戲劇性和傳奇色彩。主人公向一木石原本是一個普通的農民,但在歷史的洪流中,他逐漸成長為一個堅定的革命英雄。他的成長歷程經歷了許多波折和考驗,如為游擊隊運送物資、與敵人斗智斗勇等,每一次的經歷都充滿了驚險和刺激。這些情節不僅增強了小說的可讀性,也使得主人公的形象更加立體和豐滿。他的傳奇經歷仿佛是在為這位無名英雄樹立一座豐碑,讓人們銘記他的英勇事跡和革命精神。②人物形象有傳奇色彩。小說中的人物形象也極具傳奇色彩。主人公向一木石被刻畫得栩栩如生,他不僅擁有非凡的能力和智慧,還有著堅定的革命信念和無私奉獻的精神。小說通過生動的細節刻畫和想象、夸張的運用,使得向一木石的形象更加突出和鮮明。例如,他能夠巧妙地利用地形和敵情為游擊隊運送物資,展現了他的機智和勇敢;他在面對敵人的威脅和拷打時,始終保持著堅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展現了他的忠誠和擔當。這些傳奇色彩的人物形象,使得小說更加引人入勝,也讓人們更加敬佩和銘記這些無名英雄。③小說立足現實進行歷史敘事,展現宏大的敘事背景。小說雖然充滿了傳奇色彩,但它是立足現實進行歷史敘事的。小說通過講述向一木石等革命者的英勇事跡,展現了宏大的敘事背景和歷史脈絡。它讓人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那個時代的革命斗爭和民族解放事業,也讓人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了革命英雄主義精神的重要性和價值。這種立足現實進行歷史敘事的方式,使得小說具有了更加深遠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它不僅是在為無名英雄立碑,更是在弘揚革命精神,傳承紅色基因,激勵人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二、古代詩文閱讀(37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2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太史公曰:余讀孟子書,至梁惠王問“何以利吾國”,未嘗不廢書而嘆也。曰:嗟乎,利誠亂之始也!夫子罕言利者,常防其原也。故曰“放于利而行,多怨”。自天子至于庶人,好利之弊何以異哉!孟軻,鄒人也。受業子思之門人。道既通,游事齊宣王,宣王不能用。適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則見以為迂遠而闊于事情。當是之時,秦用商君,富國強兵;楚、魏用吳起,戰勝弱敵;齊威王、宣王用孫子、田忌之徒,而諸侯東面朝齊。天下方務于合從連衡以攻伐為賢而孟軻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退而與萬章之徒序《詩》《書》,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節選自《史記·孟子荀卿列傳》)材料二:蓋嘗求之于六經,至于《詩》與《春秋》之際,而后知圣人之道,始終本末,各有條理。夫正化之本,始于天下之易行。天下固知有父子也,父子不相賊,而足以為孝矣。天下固知有兄弟也,兄弟不相奪,而足以為悌矣。孝悌足而王道備。此固非有深遠而難見,勤苦而難行者也。故《詩》之為教也,使人歌舞佚樂,要在于不失正焉而已矣。《春秋》力爭于毫厘之間,而深明乎疑似之際,截然其有所必不可為也。不觀于《詩》,無以見王道之易。不觀于《春秋》,無以知王政之難。自孔子沒,諸子各以所聞著書,而皆不得其源流,故其言無有統要,若孟子,可謂深于《詩》而長于《春秋》者矣。其道始于至粗,而極于至精,充乎天地,放乎四海,而毫厘有所計。至寬而不可犯,至密而不可察,此其中必有所守,而后世或未之見也。孟子嘗有言矣:“人能充其無欲害人之心,而仁不可勝用也。人能充其無欲為穿窬①之心,而義不可勝用也。”惟其不為穿窬也,而義至于不可勝用。故曰:其道始于至粗,而極于至精。充乎天地,放乎四海,而毫厘有所必計。嗚呼,此其所以為孟子歟!(節選自蘇軾《孟子論》)〖備注〗①穿窬(yú):穿墻(偷盜)。10.材料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天下方務于合從A連衡B以攻伐為賢C而孟軻D乃述唐虞E三代之德F是以G所如者不合。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原,根源,與《伶官傳序》“原莊宗之所以得天下”的“原”用法不同。B.序,整理,與《過秦論》“序八州而朝同列”的“序”意思不同。C.奪,改變,與《論語·子罕》“三軍可奪帥也”的“奪”意思相同。D.“至寬而不可犯”與《勸學》“吾嘗跂而望矣”的“而”用法不同。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孔夫子認為根據利益而采取行動,會招致怨恨,太史公對此深有感慨。B.商鞅、吳起、孫子、田忌等人因舉措符合所在國家的需要而受到重用。C.父子不互相侵害,就能形成孝的民風,這是建立王道的必備條件之一。D.在蘇軾看來,建立王政的艱難,從《詩經》和《春秋》中可窺見一斑。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適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則見以為迂遠而闊于事情。(2)故《詩》之為教也,使人歌舞佚樂,要在于不失正焉而已矣。14.蘇軾認為孟子“所以為孟子(亞圣)”的理由有哪些?請簡要概括。【答案】10.BCF11.C12.D13.(1)到達梁國,梁惠王沒有采納(孟軻的)言論道義,卻認為孟子見解大而無當,做事情不切實際。(2)所以《詩經》作為教化民眾的作用,是教會人們歌舞娛樂,重要的在于不要失去正派的風范。14.①深入研究《詩》《春秋》,理解孔子思想;②全面、細致、深入地闡述孔子學說;③主張仁政,將孔子的思想發揚光大。【解析】【導語】材料一主要講述孟子受業于子思門人,其道不被當時諸侯所用,遂與萬章之徒作《孟子》七篇。材料二則認為圣人之道有條理,孟子深于《詩》長于《春秋》,其道始于至粗而極于至精,充滿天地四海。兩則材料展現了孟子的思想及經歷,強調其思想的重要性和獨特性,對后世產生了深遠影響。【10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當時各諸侯國正致力于“合縱連橫”的攻伐謀略,把能攻善伐看作賢能,孟子卻稱頌唐堯、虞舜以及夏、商、周三代的德政,因而與他所游說的那些國家的需要不符。“合從連衡”是并列短語,作介詞“于”的賓語,中間不斷開,所以B處斷開;“以……為……”是固定結構,連詞“而”表轉折,是后一句的開頭,所以C處斷開;“孟軻”為主語,“述”為謂語,“唐虞三代之德”為賓語,主謂賓結構完整,所以F處斷開。故選BCF。【11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詞語中的一詞多義現象的理解能力。A.正確,不同。根源/推究。句意:就是為了時常防范禍亂的根源。/推究莊宗得天下和他失天下的原因。B.正確,不同。整理/使……有序。句意:于是孟子回到家鄉與萬章等弟子整理《詩》《書》。/統理八州,使六國諸侯都來朝見。。C.錯誤,不同。掠奪、爭奪/改變。句意:兄弟之間不相互掠奪。/軍隊的首領可以被改變。D.正確,不同。連詞,表轉折/連詞,表修飾。句意:非常寬廣而不能違背。/我曾經踮起腳向遠處望。故選C。【12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D.“建立王政的艱難,從《詩經》和《春秋》中可窺見一斑”錯誤,根據材料二“不觀于《春秋》,無以知王政之難”,意即不看《春秋》就不會知道建立王政的艱難,可知應該是建立王政的艱難,從《春秋》中可窺見一斑。故選D。【13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適”,到達;“果”,采納、實行;“闊于事情”,在處理事情時不切實際。(2)“教”,教化;“要”,重要的;“正”,正派的風范。【14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信息,歸納要點的能力。①由“若孟子,可謂深于《詩》而長于《春秋》者矣”,可知在蘇軾看來,在孔子之后,孟子深刻理解《詩經》而又善于研究《春秋》。②由“自孔子沒,諸子各以所聞著書,而皆不得其源流,故其言無有統要”,可知蘇軾認為,自從孔子逝世之后,諸子百家各自利用他們的見聞著書立說,但是都沒有真正探尋到孔子學說的根源,他們的言論沒有系統,只有孟子全面、細致、深入地闡述孔子的學說。③蘇軾先引用孟子關于“仁”“義”論述,“人能充其無欲害人之心,而仁不可勝用也。人能充其無欲為穿窬之心,而義不可勝用也”,而后感嘆“其道始于至粗,而極于至精。充乎天地,放乎四海,而毫厘有所必計”,即蘇軾認為孟子的道理開始于非常粗淺的地方,卻在精深的地方達到極點。在天地之間充滿,在天下傳播,而且細微事物都一定有所論述,可得出原因:孟子主張仁政,將孔子的思想發揚光大。參考譯文材料一:太史公說:我讀《孟子》一書,每當讀到梁惠王問“怎樣才有利于我的國家”時,總免不了放下書感嘆一番。說:唉,利確實是一切禍亂的開始啊!孔夫子極少談論利,就是為了時常防范禍亂的根源。因此他說“依據個人的利益來行事,會帶來很多怨恨”。上自天子,下至平民,都有好利的弊病,有什么區別呢?孟軻是鄒國人。他曾師從子思的弟子。通曉道之后,便去游說以求侍奉齊宣王,齊宣王不任用他。到達梁國,梁惠王沒有采納(孟軻的)言論道義,卻認為孟子見解大而無當,做事情不切實際。當時,各諸侯國都在實行變革,秦國任用商鞅,使國富兵強;楚國和魏國也都任用過吳起,戰勝了一些國家,使強敵削弱;齊威王和宣王用孫臏、田忌等人,使國力強盛,各諸侯國紛紛向東來朝拜齊國。當時各諸侯國正致力于“合縱連橫”的攻伐謀略,把能攻善伐看作賢能,孟子卻稱頌唐堯、虞舜以及夏、商、周三代的德政,因而與他所游說的那些國家的需要不符。于是孟子回到家鄉與萬章等弟子整理《詩》《書》,闡發孔子的思想學說,寫成《孟子》一書,共七篇。材料二:曾經在六經中探求學問的人,只有讀懂了《詩經》與《春秋》之后,才能夠知道圣人的思想,事物的開始結束和本末,各有一定的規律。匡正行為和教化人民的根本,就是要從天下人容易做的事開始。天下人都知道父子關系。父子不互相侵害,就足以形成敬孝老人的風氣;天下人都清楚有兄弟之情,兄弟之間不相互掠奪,這就足以形成悌的民風。孝悌這種民風濃厚了,實行王道的條件就具備了。這些道理本來并不高深而難以理解,也不是什么需要付出很大辛苦而難以做到的。所以《詩經》作為教化民眾的作用,是教會人們歌舞娛樂,重要的在于不要失去正派的風范。《春秋》一書努力在細微的事件之間,深刻揭示歷史的是非疑惑,明確那些一定不可重演的行為。不看《詩經》就不會了解實行王道的容易。不看《春秋》就不會知道建立王政的艱難。自從孔子逝世之后,諸子百家各自利用他們的見聞著書立說,但是都沒有真正探尋到孔子學說的根源。所以他們的言論沒有系統,不重要。可是像孟軻,可以說是深刻理解了《詩經》而又善于研究《春秋》的人。他講的道理從非常粗淺的地方開始,卻在精微的地方達到了極點。在天地之間充滿,在天下傳播,而且細微事物都一定有所論述。非常寬廣而不能違背,非常精微而不能明白,這其中必定有他堅守的原則,而后世學者們可能沒有理解它。孟子曾經說過:“每個人都充實自己沒有私欲、不去害人的心,仁德就可以用不完了。每個人都能充實自己沒有私欲和不做穿墻偷盜之事的心,世間的義也就用不完了。”只有人們不去做穿墻偷盜的事,義才可以用不完。所以說:孟子的道理開始于非常粗淺的地方,卻在精深的地方達到極點。在天地之間充滿,在天下傳播,而且細微事物都一定有所論述。唉,這正是他成為亞圣的原因!(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面小題。東崗晚步李彌遜①飯飽東崗晚杖藜,石梁橫渡綠秧畦。深行徑險從牛后,小立臺高出鳥棲。問舍誰人村遠近,喚船別浦水東西。自憐頭白江山里,回首中原正鼓鼙②。〖備注〗①李彌遜是南宋初年主張抗金、反對議和的一位重要人物,因反對秦檜向金人求和,被罷黜歸田,隱居連江西山。②鼓鼙:大鼓和小鼓,古代軍中用以發號進攻。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起句扣題,詩人拄杖藜晚步東崗,石橋、小河、秧畦構成一幅綠意盎然的鄉間美景。B.頷聯寫詩人探險于山間小徑,又登臺跳遠,可見其不畏艱險、胸襟廣闊的精神氣質。C.頸聯從寫景轉向寫人,“問舍”和“喚船”兩句,既有人物情態,也別具生活氣息。D.本詩圍繞“晚步”,移步換景,展示出一幅幅具有不同特點的清新畫面,富有情趣。16.詩的尾聯有“轉筆之妙”,請結合全詩作簡要賞析。【答案】15.B16.①表達上的轉筆。前三聯敘寫晚步的過程并描繪一幅幅鄉村美景,最后一聯轉入抒情。②感情上的轉筆。晚步時是閑適愉悅,收筆時卻表達詩人身在江湖而心憂國事的情懷。【解析】【15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的綜合理解和賞析能力。B.“可見其不畏艱險、胸襟廣闊的精神氣質”錯。詩人“深行徑險”“小立臺高”,可見其對鄉間生活情趣的熱愛,以及對田園風光的沉醉。故選B。【16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表達技巧能力。前六句寫東崗晚步所見所感,描繪出一幅寧靜幽美的鄉間風光圖。尾聯“自憐頭白江山里,回首中原正鼓鼙”意思是,我自憐白發徒生在美麗的江山里,回首中原戰鼓正響,國勢危急。詩人想到自己滿頭白發,老邁年高,感慨自己身處這風光秀美的江南,閑適自得地漫步東崗,卻不能為國效力,不禁心生自憐之情。再想到中原故土,戰鼓正響,國勢危急,詩人內心更生憂國之思。尾聯由前六句的敘寫晚步的過程并描繪一幅幅鄉村美景,轉入抒情;閑適轉為憂國憂民的感傷,表達和情感都陡轉,使詩歌更富意蘊。(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今人常用杜甫《登高》中的“______,______”兩句來表達舊事物終將衰落,歷史長河仍將向前之意。(2)在蘇軾的《赤壁賦》中,面對浩浩蕩蕩、奔騰不息的長江,吹洞簫的客人由此發出人生短暫的感嘆:“______,______。”(3)“絲竹”是漢族傳統民族弦樂器和竹制管樂器的統稱,借指音樂。古詩文中有很多帶有“絲竹”的句子,如“______”或“______”。【答案】(1)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2)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3)無絲竹之亂耳終歲不聞絲竹聲(滿堂絲竹為君愁/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三、語言文字運用(18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如今,春節不僅是中華民族一年一度的傳統節日,而且是全人類共享的節日和文化了。春節以它A、無可替代的文化內涵,越來越被世界所熟知。列入非遺名錄的春節,已是人類的文化瑰寶,必定受到更廣泛的關切。(甲)?不難。他們只要能有機會和中國人過幾天春節,參與其中,就會深切地感受到春節的熾烈與溫馨,還可以從習俗里了解到中國人特有的感情表達方式,比方說為什么非要在除夕這天趕回家,為什么全家要一起守歲,為什么除夕夜晚不熄燈,為什么壓歲錢必不可少。為什么過年要穿新衣裳,為什么大紅色突然成了年的標志色,為什么平常看不到的門神、財神、灶王,三星、八仙,這時候全冒出來了……外國朋友會從中知道中國人的重視親情,孝敬父母,生活理想,還有淳樸美好的價值觀。春節源自農耕生活。①在漫長的農耕時代,生活依從生產,生產依從大自然的四季。②新一輪大自然四季的更替,也是人間新一輪生產、生活的開始。③當一年一度冬去春來的節點到來時,就分外重要了。④人們自然要把對新一年生產和生活的向往,全放在對年的祝愿里。⑤所有人間的美好期許,也都一擁而來,匯成年的主題。人們表達這種對生活的向往與盛情,落到行動上是B的民俗,大到民間灶火和廟會,小到一枚巴掌大,美麗、鮮亮的窗花。沒有一處灶火不具有自己的特色,沒有一枚剪紙不帶著自己地域的風情與傳說。大多數非遺項目的傳承者是少數身懷絕技的人,(乙)。一代代中國人不僅僅是春節文化的傳承人,還是春節文化的創造者。如果說,萬里長城是我國最大的物質文化遺產,那么,春節則是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萬里長城。當春節習俗成為世界文化遺產,一定會給人類文明大大增添奇光異彩和多樣性,同時也給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走出去拓開一條寬展的大道。18.請在文中畫橫線處填入恰當的成語。19.請在文中括號內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20.文中標序號的部分有兩處表述不當,請指出其序號并做修改,使語言準確流暢,邏輯嚴密。不得改變原意。21.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連用七個“為什么”,有什么表達效果?22.文中畫橫線的句子如改成“可以說,我國最大的物質文化遺產是萬里長城,最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春節”,語義基本相同,但原文表達效果更好,為什么?【答案】18.A.博大精深B.形形色色19.甲:外國人想了解春節難嗎乙:而春節的傳承者卻是全體中國人20.②語序不當,將“大自然”與“新一輪”對調。③成分殘缺,在“就”前加“年”。21.①排比列舉中國春節的各種習俗,表現中國春節文化的豐富性。②采用“為什么”句式,表現外國友人對中國春節的好奇心理。22.①原文巧用比喻,將春節比作萬里長城,生動地表現出春節的文化內涵及其重要地位。②原文用假設語氣,更符合評判的邏輯。③原文句式回環交錯,更具意蘊,令人回味無窮。【解析】【18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成語的能力。A.由“春節以它……、無可替代的文化內涵”可知,春節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其文化內涵確實非常豐富和深厚,包含了豐富的習俗、傳說、價值觀等。這里需要一個形容詞來描述春節的文化內涵,可填“博大精深”。博大精深:形容思想和學術廣博高深,多用于形容理論、學識、思想、作品等廣博豐富,深奧精微。B.由“人們表達這種對生活的向往與盛情,落到行動上是……的民俗”“大到民間灶火和廟會,小到一枚巴掌大,美麗、鮮亮的窗花”可知,文中提到的民俗活動包括民間灶火、廟會、窗花等,種類多樣,形式各異。這里需要一個形容詞來描述春節民俗的多樣性和豐富性,可填“形形色色”。形形色色:形容事物種類繁多,各式各樣。【19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達之情境補寫的能力。甲處:由原文中的“……?不難。他們只要能有機會和中國人過幾天春節,參與其中,就會深切地感受到春節的熾烈與溫馨……”可知,這里是在回答一個關于外國人了解春節是否困難的問題。原文以反問的形式引出了答案,緊接著用“不難”來明確回答,并闡述了外國人只要有機會參與春節活動,就能深切感受到其文化內涵。因此可填“外國人想了解春節難嗎”之類的話。乙處:由原文中的“大多數非遺項目的傳承者是少數身懷絕技的人,……。一代代中國人不僅僅是春節文化的傳承人,還是春節文化的創造者”可知,這里是在對比非遺項目傳承者的普遍情況和春節傳承者的特殊情況。原文先提到大多數非遺項目是由少數身懷絕技的人傳承,然后通過轉折詞“而”引出春節的傳承者是全體中國人,強調了春節文化在全體中國人中的廣泛傳承和創造。因此可填“而春節的傳承者卻是全體中國人”之類的話。【20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②“新一輪大自然”語序不當,應將“大自然”與“新一輪”對調。③成分殘缺,“就分外重要了”缺主語,由后文“全放在對年的祝愿里”可知,應在“就”前加主語“年”。【21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賞析句子的表達效果的能力。①由“比方說為什么非要在除夕這天趕回家,為什么全家要一起守歲,為什么除夕夜晚不熄燈,為什么壓歲錢必不可少。為什么過年要穿新衣裳,為什么大紅色突然成了年的標志色,為什么平常看不到的門神、財神、灶王,三星、八仙,這時候全冒出來了”可知,句子中連續使用七個“為什么”,分別列舉了“在除夕這天趕回家”“全家一起守歲”“除夕夜晚不熄燈”“壓歲錢必不可少”“過年穿新衣裳”“大紅色成為年的標志色”“平常看不到的門神、財神等這時候全冒出來”這些中國春節的習俗。這種排比的形式,將眾多不同的春節習俗集中呈現,從人們在除夕的行為,到春節期間的傳統物件,再到服飾、色彩等方面,全方位地展示了春節習俗的多樣性,讓讀者能夠直觀地感受到中國春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聯建投資協議書
- 砸車調解協議書
- 資產轉移協議書
- 鄧州離婚協議書
- 子女贍養協議書協議書
- 煮蛋器設備維修協議書
- 自愿騰退協議書
- 校企合作宣傳片協議書
- 電腦報廢協議書
- 摩托車交易合同協議書
- 人效提升方案措施
- 2023學年完整公開課版劃船歌
- 嬰幼兒安全與意外事件防范培訓課件
- AIAG-VDA-PFMEA表格模板(自動計算AP)
- 面試官認證考題
- 大樓內衛生間裝修改造工程施工組織設計
- 書法課特色端午(課件)小學生書法通用版
- 小學數學-角的度量教學設計學情分析教材分析課后反思
- 2022年上海高考英語真題試卷(含答案)
- 中國風故宮建筑介紹
- 《思想道德與法治》課件第四章明確價值要求踐行價值準則第三節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