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考化學試題分類匯編-化學用語
1.(2011江蘇高考2)下列有關化學用語表示正確的是
A.M的電子式:N”N
B.52一的結構示意圖:
C.質子數為53,中子數為78的碘原子:喟I
X^COOII
D.鄰羥基苯甲酸的結構簡式:AH
解析:有關化學用語常涉及常見物質的組成和結構,尤其是一些常見物質電子式、結構
式、結構簡式及模型等等,內容比較基礎。電的電子式應該是::、三、:;52-的結構示
意圖應該為:鄰羥基苯甲酸的結構簡式應該是:
答案:C
2.(2011上海4)下列有關化學用語能確定為丙烯的是
HHH
C.H:C::C:C:HD.CH2=CH-CH3
解析:A屬于球棍模型,但不一定是含有H的化合物;B可能是環丙烷;C中電子式少
一個氫原子。
答案:D
2011高考化學試題分類匯編-化學反應速率和化學平衡
1.(2011江蘇高考1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一定溫度下,反應MgC"l)=Mg⑴+CU(g)的AH>0/\S>0
B.水解反應1^4++”0一^電?出0+酎達到平衡后,升高溫度平衡逆向移動
C.鉛蓄電池放電時的負極和充電時的陽極均發生還原反應
D.對于反應2H2。2=2匕0+。2個,加入MnO2或升高溫度都能加快02的生成速率
解析:本題是化學反應與熱效應、電化學等的簡單綜合題,著力考查學生對埔變、焰變,
水解反應、原電池電解池、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因素等方面的能力。
A.分解反應是吸熱反應,嫡變、焰變都大于零,內容來源于選修四化學方向的判斷。
B.水解反應是吸熱反應,溫度越高越水解,有利于向水解方向移動。
C.鉛蓄電池放電時的負極失電子,發生氧化反應。
D.升高溫度和加入正催化劑一般都能加快反應速率。
答案:AD
2.(2011江蘇高考15)700℃時,向容積為2L的密閉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CO和也0,
發生反應:
CO(g)+H2O(g)一必+電值)
反應過程中測定的部分數據見下表(表中tI>t2):
反應時間/minn(CO)/molH2O/mol
01.200.60
ti0.80
0.20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1
A.反應在timin內的平均速率為v(H2)=0.40/timol?L?min
B.保持其他條件不變,起始時向容器中充入0.60molCO和1.20molH2O,到達平衡時,
n(CO2)=0.40molo
C.保持其他條件不變,向平衡體系中再通入0.20molH2。,與原平衡相比,達到新平衡
時CO轉化率增大,力。的體積分數增大
D.溫度升至800℃,上述反應平衡常數為0.64,則正反應為吸熱反應
【分析】本題屬于基本理論中化學平衡問題,主要考查學生對速率概念與計算,平衡常
數概念與計算,平衡移動等有關內容理解和掌握程度。高三復習要讓學生深刻理解一些基本
概念的內涵和外延。
A.反應在timin內的平均速率應該是tjmin內h濃度變化與匕的比值,而不是力物質
的量的變化與h的比值。
B.因為反應前后物質的量保持不變,保持其他條件不變,平衡常數不會改變,起始時向
容器中充入0.60molCO和1.20molH2O,似乎與起始時向容器中充入0.60molH2O和1.20
molCO效果是一致的,到達平衡時,n(CO2)=0.40molo
C.保持其他條件不變,向平衡體系中再通入0.20molH2O,與原平衡相比,平衡向右移
動,達到新平衡時C0轉化率增大,匕0轉化率減小,匕0的體積分數會增大。
D.原平衡常數可通過三段式列式計算(注意濃度代入)結果為1,溫度升至800℃,上
述反應平衡常數為0.64,說明溫度升高,平衡是向左移動的,那么正反應應為放熱反應。
答案:BC
3.(2011安徽高考9)電鍍廢液中CrzCV-可通過下列反應轉化成銘黃(PbCr。)
22+
Cr2O7(aq)+2Pb(aq)+H2O(I)2PbCrO4(s)+2K(aq)AH<0
該反應達平衡后,改變橫坐標表示的反應條件,卜列示意圖正確的是
*
翁
M
!3
解析:由題意知該反應是一個放熱的可逆反應,升高溫度平衡向吸熱的逆反應方向移動,
依據平衡常數的表達式長=-------!—「可知K應該減小,A正確;pH增大溶
0(。2。7)”(出)
液堿性增強,會中和溶液中降低生成物濃度平衡向正方應方向移動,一的轉化率
會增大,B不正確;溫度升高,正、逆反應速率都增大,C錯誤;增大反應物Pb2+的濃度,
平衡向正方應方向移動,CrzC^一的物質的量會減小,D不正確。
答案:A
催化劑
4.(2011北京高考12)已知反應:2CH3COCH3(I)、、CH3coeH2coH(CH3)2(I)。取等量
CH3coe七,分別在和20℃下,測得其轉化分數隨時間變化的關系曲線(Y-t)如下圖所
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i>50--ltwiI5?i_20<i_250KX,
"min
A.b代表0℃下CH3COCH3的Y-t曲線
B.反應進行到20min末,H3COCH3的「(°l)->1
v(20℃)
C.升高溫度可縮短反應達平衡的時間并能提高平衡轉化率
D.從Y=0至ljY=0.113,CH3COCH2COH(CH3)2的一八〃①」=1
An(20℃)
解析:溫度高反應速率就快,到達平衡的時間就短,由圖像可與看出曲線b首先到達平
衡,所以曲線b表示的是20c時的Y—t曲線,A不正確;根據圖像溫度越高CH3coe也轉化
的越少,說明升高溫度平衡向逆反應方向進行,即正方應是放熱反應,C不正確;當反應進
行到反應進行到20min時,從圖像中可以看出b曲線對應的轉化分數高于a曲線對應的轉
一02)
化分數,這說明b曲線即20℃時對應的反應速率快,所以'',B不正確;根據
圖像可以看出當反應進行到66min時a、b曲線對應的轉化分數均相同,都是0.113,這說
明此時生成的CH3coeH2COH(CH3)2一樣多,所以從Y=0到Y=0.113,CH3COCH2COH(CH3)2的
An(0℃),
-----------------=1
△〃(20°C),即選項D正確。
答案:D
5.(2011福建高考12)25℃時,在含有Pb?+、Sr?+的某溶液中,加入過量金屬錫(Sn),
發生反應:
SWs)+Pb2+(aq)^=iSn2"(aq)+Pb(s),體系中c(Pb2c(Sr?)變化關系如下圖所示。
a
m
/
°反應??間/min
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往平衡體系中加入金屬鉛后,C(Pb2")增大
B.往平衡體系中加入少量Sn(NC)3)2固體后,c(Pb?一)變小
C.升高溫度,平衡體系中c(Pb2+)增大,說明該反應△H>0
D.25℃時,該反應的平衡常數K=2.2
解析:由于鉛是固體狀態,往平衡體系中加入金屬鉛后,平衡不移動,c(Pb2+)不變;往
平衡體系中加入少量Sn(NO3)2固體后,平衡向左移動,c(Pb2+)變大;升高溫度,平衡體系中
c(Pb2+)增大,平衡向左移動,說明該反應是放熱反應,即△H<0;25℃時,該反應的平衡常
11
數K=。岔丁)=0.22/0.10=2.2,故D項正確。
c(Pb2+)
此題也是新情景,考查平衡移動原理以及平衡常數計算,題目不偏不怪,只要基礎扎實
的同學都能順利作答。
答案:D
6.(2011天津)向絕熱恒容密閉容器中通入S5和NOZ,在一定條件下使反應S5(g)+
NO2(g)=SO3(g)+NO(g)達到平衡,正反應速率隨時間變化的示意圖如下所示。由圖可得出
的正確結論是
A.反應在c點達到平衡狀態
B.反應物濃度:a點小于b點
C.反應物的總能量低于生成物的總能量
D.△匕=班2時,SC)2的轉化率:a~b段小于b?c段
解析:這是一個反應前后體積不變的可逆反應,由于容器恒容,因此壓強不影響反應速
率,所以在本題中只考慮溫度和濃度的影響。由圖可以看出隨著反應的進行正反應速率逐漸
增大,因為只要開始反應,反應物濃度就要降低,反應速率應該降低,但此時正反應卻是升
高的,這說明此時溫度的影響是主要的,由于容器是絕熱的,因此只能是放熱反應,從而導
致容器內溫度升高反應速率加快,所以選項C不正確;但當到達c點后正反應反而降低,這
么說此時反應物濃度的影響是主要的,因為反應物濃度越來越小了。但反應不一定達到平衡
狀態,所以選項A、B均不正確;正反應速率越快,消耗的二氧化硫就越多,因此選項D是
正確的。
答案:D
7.(2011重慶)一定條件下,下列反應中水蒸氣含量隨反應時間的變化趨勢符合題圖
10的是
時何時時
fillCT)的彩電狀強(p)的影府
MlOffl
A.CO2(g)+2NH3(g)CO(NH2)2(S)+H2O(g);AH<0
B.CO2(g)+H2(g)CO(g)+H2O(g);AH>0
C.CH3CH2OH(g)^^CH2=CH2(g)+H2O(g);AH>0
D.2C6H5CH2CH3(g)+O2(g)^^2C6H5CH=CH2(g)+2H2O(g);AH<0
解析:本題考察外界條件對化學平衡的影響及有關圖像的分析和識別。溫度越高,反應
越快,到達平衡的時間就越少,因此12>心;同理壓強越大,反應越快,到達平衡的時間就
越少,因此P1>P2:反應A是一個體積減小的、放熱的可逆反應,因此升高溫度平衡向逆反
應方向移動,降低水蒸氣的含量;而增大壓強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增大水蒸氣的含量,
所以A正確;反應B是一個體積不變的、吸熱的可逆反應,壓強對水蒸氣的含量不影響;升
高溫度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增大水蒸氣的含量,因此均不符合;反應C是一個體積增大
的、吸熱的可逆反應,同樣分析也均不符合;反應D是一個體積增大的、放熱的可逆反應,
壓強不符合。
答案:A
8.(2011海南)對于可逆反應LLG')?一在溫度一定下由H2(g)
和I2(g)開始反應,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H2(g)的消耗速率與HI(g)的生成速率之比為2:1
B.反應進行的凈速率是正、逆反應速率之差
C.正、逆反應速率的比值是恒定的
D.達到平衡時,正、逆反應速率相等
[答案]BD
命題立意:可逆反應中的速率問題考查
解析:A選項中,速率之比等于計量數之比,應為1:2;B選項出現的凈速率在中學沒
出現過,但根據平均速率的求算,為反應物的凈減少量,該項正確;C項明顯錯誤,反應過
程中,正反應速率是減小的過程,而逆反應速率是增大的過程;D選項是平衡定義中來,正
確。
【技巧點撥】這類題就只有幾個考點:①平均速率的比等于計量數的比;平均速率的計
算;③反應過程中即時速率變化;④平衡中的速率問題。
9.(2011全國II卷8)在容積可變的密閉容器中,2m01%和8moi匕在一定條件下發生
反應,達到平衡
時,力的轉化率為25%,則平衡時的氮氣的體積分數接近于
A.5%B.10%C.15%D.20%
i
解析:N2+3H2=^=2NH3
起始量(mol)280
轉化量(mol)羽2A/3
平衡量(mol)必64/3
所以平衡時的氮氣的體積分數=上4/3==15.4%o
6+8/3
答案:C
10.(2011四川)可逆反應①X(g)+2Y(g)=一2Z(g)、②2M(g)=金N(g)+P(g)分別
在密閉容器的兩個反應室中進行,反應室之間有無摩擦、可滑動的密封隔板。反應開始和達
到平衡狀態時有關物理量的變化如圖所示:
反應開始平衡(1)平在(II)
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反應①的正反應是吸熱反應
B.達平衡(I)時體系的壓強與反應開始時體系的壓強之比為14:15
C.達平衡(I)時,X的轉化率為&
11
D.在平衡(I)和平衡(II)中M的體積分數相等
解析:溫度降低時,反應②中氣體的物質的量減少,說明平衡向正方應方向移動,因此
正方應是放熱反應;山圖可以看出達平衡(I)時體系的壓強與反應開始時體系的壓強之比
為三=上;同理可以計算出達平衡(I)時反應①中氣體的物質的量是~吧=上用。/,
2.2112.211
即物質的量減少了3-三=±加。/,所以達平衡(I)時,x的轉化率為士;由于溫度變化
111111
反應②的平衡已經被破壞,因此在平衡(I)和平衡(II)中M的體積分數不相等。
答案:C
11.(201浙江高考27,14分)某研究小組在實驗室探究氨基甲酸鏤(NH2COONH4)分
解反應平衡常數和水解反應速率的測定。
(1)將一定量純凈的氨基甲酸鍍置于特制的密閉真空容器中(假設容器體積不變,固體
試樣體積忽略不計),在恒定溫度下使其達到分解平衡:NH2COONH4(S)2NH3(g)+C02(g)o
實驗測得不同溫度下的平衡數據列于下表:
溫度(℃)15.020.025.030.035.0
平衡總壓強(kPa)5.78.312.017.124.0
平衡氣體總濃度
2.43.44.86.89.4
(xlO3mol/L)
①可以判斷該分解反應已經達到化學平衡的是。
A.2P(NH3)=U(CO2)B.密閉容器中總壓強不變
C.密閉容器中混合氣體的密度不變D.密閉容器中氨氣的體積分數不變
②根據表中數據,列式計算25OC時的分解平衡常數:
③取一定量的氨基甲酸鏤固體放在一個帶活塞的密閉真空容器中,在25℃下達到分解
平衡。若在恒溫下壓縮容器體積,氨基甲酸鏤固體的質量______(填"增加"、"減小"或"不
變
④氨基甲酸鎮分解反應的焰變/H—0,嫡變4S—0(填>、<或=)。
(2)已知:NH2COONH4+2H2O==NH4HCO3+NH3-H2O1,該研究小組分別用三份不同
初始濃度的氨基甲酸核溶液測定水解反應速率,得到c(NH2(:O。)隨時間變化趨勢如圖所示。
⑤計算25℃時,0?6min氨基甲酸鏤水解反應的平均速率
⑥根據圖中信息,如何說明水解反應速率隨溫度升高而增大:
解析:(1)①A.不能表示正逆反應速率相等;B.反應進行則壓強增大;C.恒容,反
應進行則密度增大;D.反應物是固體,NH3的體積分數始終為羽
②需將25℃的總濃度轉化為N&和C5的濃度;K可不帶單位。
③加壓,平衡逆移;④據表中數據,升溫,反應正移,Z\H>0,固體分解為氣體,WS
〉0。
(2)@t)=—=2-2-1-9=0.05molL_1min-1;
t6
⑥圖中標▲與標?的曲線相比能確認。
答案:(1)①BC:②K=c2(NH31c(CO2)=(2c/3尸(ic/3)=1.6X108(mol?Lr)3
③增加;④>,〉。
(2)@0.05mol,L1,minS
⑥25℃反應物的起始濃度較小,但0?6min的平均反應速率(曲線的斜率)仍比15c
大。
12.(2011安徽高考28,13分)
地下水中硝酸鹽造成的氮污染已成為一個世界性的環境問題。文獻報道某課題組模
擬地下水脫氮過程,利用Fe粉和KNO3溶液反應,探究脫氮原理及相關因素對脫氮速率的影
響。
(1)實驗前:①先用O.lmol?!_'2sO4洗滌Fe粉,其目的是,然后用蒸
儲水洗滌至中性;②將KN。3溶液的pH調至2.5;③為防止空氣中的。2對脫氮的影響,應
向KN03溶液中通入(寫化學式)。
(2)下圖表示足量Fe粉還原上述KN03溶液過程中,測出的溶液中相關離子濃度、pH
隨時間的變化關系(部分副反應產物曲線略去)。請根據圖中信息寫出匕時刻前該反應的離
子方程式o匕時刻后,該反應仍在進行,溶液中NU+的濃度在增大,Fe?+的濃度卻
沒有增大,可能的原因是o
口
.
5£
專
二
朝d
設
02
120
時間/min
(3)該課題組對影響脫氮速率的因素提出了如卜假設,請你完成假設二和假設三:
假設一:溶液的pH;
假設二:;
假設三:;
(4)請你設計實驗驗證上述假設一,寫出實驗步驟及結論。
(已知:溶液中的NO3一濃度可用離子色譜儀測定)
實驗步驟及結論:
解析:(1)因為鐵易生銹,即鐵表面會有鐵的氧化物等雜質,所以要用硫酸除去鐵表面
的氧化物等雜質;氧氣具有強氧化性,會氧化生成的Fe2+,為防止該反應的發生必需通入一
種保護原性氣體且不能引入雜質,因此可以選用氮氣;
(2)由圖像可知反應的產物有Fe"、NHj和N。氣體,所以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是:
+2++
4Fe+10H+NO3=4Fe+NH4+3H2O;耳時刻后,隨著反應的進行,溶液中pH逐漸增大,
當pH達到一定程度時就會和反應產生的Fe2+結合,因此其濃度沒有增大;
(3)影響反應速率的外界因素比較多,例如溫度、濃度、溶液多酸堿性、固體多表面
積等等;
(4)要驗證假設一,需要固定其它條件不變,例如硝酸的濃度、反應的溫度、鐵的表
面積都必需保持一致,然后在相同時間內測量溶液中NC>3的濃度(依據提示:溶液中的NR
濃度可用離子色譜儀測定)來判斷pH不同時對脫氮對反應速率有沒有影響。
答案:(1)除去鐵粉表面的氧化物等雜質N2
+2++
(2)4Fe+10H+N03=4Fe+NH4+3H2O;生成的Fe?+水解(或和溶液中0H~的結
合;
(3)溫度鐵粉顆粒大小
(4)實驗步驟及結論:
①分別取等體積、等濃度的KN03溶液于不同的試管中;
②調節溶液呈酸性且pH各不相同,并通入氮氣;
③分別向上述溶液中加入足量等質量的同種鐵粉:
④用離子色譜儀測定相同反應時間時各溶液中N5一的濃度。若PH不同KN03溶液中,
測出的NO?一濃度不同,表明pH對脫氮速率有影響,否則無影響。
(本題屬于開放性試題,合理答案均可)
13.(2011北京高考25,12分)
在溫度匕和t2下,X2(g)和出反應生成HX的平衡常數如下表:
化學方程式K(ti)K(t2)
入+也不-2HF1.8xlO361.9xl032
二12
Cl2+H2=2HCI9.7xlO4.2x10"
76
Br2+"2l二2HBr5.6xl09.3xlO
+"2K二2HI4334
(1)已知t2%,HX的生成反應是反應(填“吸熱”或“放熱”)。
(2)HX的電子式是o
(3)共價鍵的極性隨共用電子對偏移程度的增大而增強,HX共價鍵的極性山強到弱的順序
是。
(4)X2都能與》反應生成HX,用原子結構解釋原因:。
(5)K的變化體現出X2化學性質的遞變性,用原子結構解釋原因:,原子半徑逐
漸增大,得電子能力逐漸減弱。
(6)僅依據K的變化,可以推斷出:隨著鹵素原子核電荷數的增加,(選填字母)
a.在相同條件下,平衡時X2的轉化率逐漸降低
b.X2與H2反應的劇烈程度逐漸減弱
c.HX的還原性逐漸
d.HX的穩定性逐漸減弱
解析:(1)由表中數據可知,溫度越高平衡常數越小,這說明升高溫度平衡向逆反應方
向移動,所以HX的生成反應是發熱反應;
(2)HX屬于共價化合物,H-X之間形成的化學鍵是極性共價鍵,因此HX的電子式是;
(3)F、Cl、Br、I屬于VIIA,同主族元素自上而下隨著核電荷數的增大,原子核外電子層
數逐漸增多,導致原子半徑逐漸增大,因此原子核對最外層電子的吸引力逐漸減弱,從而導
致非金屬性逐漸減弱,即這四種元素得到電子的能力逐漸減弱,所以H-F鍵的極性最強,II
-I的極性最弱,因此HX共價鍵的極性由強到弱的順序是HF、HCKHBr、HI;
(4)鹵素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均為7個,在反應中均易得到一個電子而達到8電子的穩定
結構。而H原子最外層只有一個電子,在反應中也想得到一個電子而得到2電子的穩定結
構,因此鹵素單質與氫氣化合時易通過一對共用電子對形成化合物HX;
(5)同(3)
(6)K值越大,說明反應的正向程度越大,即轉化率越高,a正確;反應的正向程度越小,
說明生成物越不穩定,越易分解,因此選項d正確;而選項c、d與K的大小無直接聯系。
答案:(1)發熱
H.X:
(2)
(3)HF、HCI、HBr、HI;
(4)鹵素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均為7個
(5)同一主族元素從上到下原子核外電子層數依次增多
(6)a、d
14.(2011廣東高考31,15分)利用光能和光催化劑,可將CO?和匕0值)轉化為CH4
和紫外光照射時,在不同催化劑(I、II、川)作用下,CH4產量隨光照時間的變化如圖
13所示。
▼JI、2()253035
先照時間/小時
圖13
(1)在0—30小時內,CM,的平均生成速率M、V”和心從大到小的順序為;
反應開始后的12小時內,在第一種催化劑的作用下,收集的CH4最多。
(2)將所得CH,與匕0值)通入聚焦太陽能反應器,發生反應:
1
CH4(g)+H2O(g)=^CO(g)+3H2(g)o該反應的△H=+206kJ?mol,
①在答題卡的坐標圖中,畫出反應過程中體系的能量變化圖(進行必要的標注)
②將等物質的量的CH4和匕。值)充入1L恒容密閉容器,某溫度下反應達到平衡,平衡
常數K=27,此時測得CO的物質的量為O.lOmol,求CH4的平衡轉化率(計算結果保留兩位
有效數字)。
1
(3)已知:CH4(g)+2O2(g)=±CO2(g)+2H2O(g)△H=-802kJ-mol
寫出由CO2生成CO的熱化學方程式。
解析:本題考察化學反應速率的概念、計算及外界條件對反應速率對影響;反應熱的概
念和蓋斯定律的計算;熱化學方程式的書寫;與化學平衡有關的計算:圖像的識別和繪制。
(1)由圖像可以看出,反應進行到30小時時,催化劑HI生成的甲烷最多,其次是催化
劑H,催化劑I生成的甲烷最少。因此,、V“和Vm從大到小的順序為同理
由圖像也可以看出,反應進行到12小時時,催化劑II生成的甲烷最多,因此在第U種催化
劑的作用下,收集的CH4最多。
(2)①由熱化學方程式可知,該反應是吸熱反應,即反應物的總能量小于生成物的總
能量,因此反應過程中體系的能量變化圖為
②設CH4和七0值)的物質的量均為xmob根據方程式一
CH4(g)+H2O(g)CO(g)+3H2(g)
起始量(mol)XX00
轉化量(mol)0.100.100.100.30
平衡量(mol)(x-0,10)(x—0.10)0.100.30
0.10x0.303
因為容器體積是1L,所以平衡常數K=解得x=0.11。因此CH4的平
(x-0.10)x(x-0.10)-'
衡轉化率為-X%=91%。
0.11
(3)由熱化學方程式①CH4(g)+H2O(g)U^CO(g)+3H2(g)AH=+206kJ'mol1
@CH4(g)+2O2(g)=CO2(g)+2H2O(g)△H=-802kJ?mo-
1
①一②得CO2(g)+3H2O(g)==CO(g)+3H2(g)+2O2(g)AH=+1008kJ-mor
答案:(1)V|”>V||>V|>;II
(2)①
J
*/\
]一仁,a.
/[AH生成物
I------------------------?
反應過程
②91%
1
(3)CO2(g)+3H2O(g)=CO(g)+3H2(g)+2O2(g)AH=+1008kJ.mol
15.(2011山東高考28,14分)研究NC)2、SO2、CO等大氣污染氣體的處理具有重要意義。
(1)NO2可用水吸收,相應的化學反應方程式為。利用反應6NO2+
8NH^==^7N+12HO也可處理NO?當轉移1.2mol電子時,消耗的NO?在標準
3加熱S22
狀況下是Lo
1
(2)已知:2SO2(g)+O2(g)^^2SO3(g)AH=-196.6kJ?mol
1
2N0(g)+02(g)^^2NO2(g)AH=-113.0kJ?mol-
則反應NO2(g)+SO2(g)^^SO3(g)+NO(g)的AH=__kJ?molL
一定條件下,將NO?與SO2以體積比1:2置于密閉容器中發生上述反應,下列能說明
反應達到平衡
狀態的是o
a.體系壓強保持不變
b.混合氣體顏色保持不變
c.SO3利NO的體積比保持不變
d.每消耗1molSO3的同時生成1molNO2
測得上述反應平衡時NO2與SO2體積比為1:6,則平衡常數K=。
(3)CO可用于合成甲醉,反應方程式為CO(g)+2H2(g)=CH30H(g)。CO
在不同溫度下的平衡轉化率與壓強的關系如下圖所示。該反應AH0便“>”或“
實際生產條件控制在250℃、1.3x10’kPa左右,選擇此壓強的理由是。
螂
避
瓊
£
0
0
解析:(1)NO2溶于水生成NO和硝酸,反應的方程式是3NO2+H2O=NO+2HNO3;
在反應6N0
+8NH^==^7N+12H0中NO2作氧化劑,化合價由反應前的+4價降低到反應后0價,
3加熱52
I
因此當反應中轉移1.2mol電子時,消耗NO?的物質的量為=-----=0.3〃血,所以標準狀
4
況下的體積是0.3帆。/x22.4L/〃?。/=6.72L。
(2)本題考察蓋斯定律的應用、化學平衡狀態的判斷以及平衡常數的計算。①2S5
1
(g)+O2(g)^^2SO3(g)AH^-196.6kJ-mol'(2)2NO(g)+O2(g)^^2NO2
1
(g)AH2=-113.0kJ?mol'。②一①即得出2NC>2(g)+2SO2(g)^^2SO3(g)
11
+2NO(g)AH=AH2-AH1=-113.0kJ?mol-+196.6kJ-mor=+83.6_kJ-molL所以
本題的正確答案是41.8;反應NO2(g)+SO2(g)^SO3(g)+NO(g)的特點體積
不變的、吸熱的可逆反應,因此a不能說明。顏色的深淺與氣體的濃度大小有關,而在反
應體系中只有二氧化氮是紅棕色氣體,所以混合氣體顏色保持不變時即說明1\1。2的濃度不
再發生變化,因此b可以說明;S03和NO是生成物,因此在任何情況下二者的體積比總是
滿足1:1,c不能說明;S03和NO2一個作為生成物,一個作為反應物,因此在任何情況
下每消耗1molSO3的同時必然會生成1molNO2,因此d也不能說明;設NO2的物質的量
為1mol,則S02的物質的量為2mol,參加反應的N02的物質的量為xmoL
NO2+SO2-、1SO3+NO-
起始量(mol)120
轉化量(mol)XXXxv
平衡時(mol)<1-x)(2-x)XX6
由題意得(1-x)/(2-x)=1:6。解得x=0.8,應用反應前后氣體的分子數不變化,所以平衡常數
_x?x_0.8x0.8_8
-(l-x)?(2-x)-0.2xl.2°
(3)由圖像可知在相同的壓強下,溫度越高CO平衡轉化率越低,這說明升高溫度平
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因此正反應是放熱反應;實際生產條件的選擇既要考慮反應的特點、
反應的速率和轉化率,還要考慮生產設備和生產成本。由圖像可知在1.3xl()4kPa左右時,
CO的轉化率已經很高,如果繼續增加壓強CO的轉化率增加不大,但對生產設備和生產成
本的要求卻增加,所以選擇該生產條件。
答案:(1)3NO2+H2O=NC)+2HNO3;6.72
(2)-41.8;b;8/3;
(3)<在1.3xl(/kPa下,CO的轉化率已經很高,如果增加壓強CO的轉化率提高不
大,而生產成本增加,得不償失。
16.(2011重慶,14分)臭氧是一種強氧化劑,常用于消毒、滅菌等。
(1)。3與KI溶液反應生成的兩種單質是和一(填分子式)
(2)。3在水中易分解,一定條件下,。3的濃度減少一半所需的時間(t)如題29表所
示。已知:的起始濃度為起0216mol/Lo
題29表P
\pH*
3.04.05.06.0
"8\
20。30123116958
158108?4815
50Q3126157
①pH增大能加速O3分解,表明對5分解起催化作用的是__.一.
②在30°C、pH=4.0條件下,03的分解速率為mol/(L?min)。
③據表中的遞變規律,推測Q在下列條件下分解速率依次增大的順序為.(填字
母代號)
a.40°C、pH=3.0b.10°C、pH=4.0c.30°C、pH=7.0
(3)O3可山臭氧發生器(原理如題29圖)電解稀硫酸制得。
①圖中陰極為(填“A”或"B”),其電極反應式為。
②若C處通入。2,則A極的電極反應式為.
③若C處不通入。2,D、E處分別收集到xL和有yL氣體(標準情況),則E處收集的氣
體中。3所占的體積分數為o(忽略。3的分解)。
特殊惰性電極A
解析:本題考察化學反應速率的概念、計算、外界條件對反應速率對影響以及有關電化
學知識。
(1)臭氧是一種強氧化劑,能氧化廠生成單質碘,方程式為C)3+2Kl+H2O=l2+2KOH
+O2t;
(2)①pH增大,說明堿性增強,因此其催化劑作用的是OH%
②由表中數據可知,在30°C、pH=4.0條件下的濃度減少一半所需的時間是108min,
所以其反應速率是。⑴廝"/..=LOOXI0-4mol?廠?min-1;
108min
③由表中數據知溫度越高,pH越大,反應速率越快,所以分解速率依次增大的順序為b、
a、c;
(3)①溶液中一2價的0失去電子被氧化得到臭氧,在電解池中陽極失去電子,發生
氧化反應,溶液中的陽離子在陰極得到電子,發生還原反應,因此A是陰極,B是陽極;溶
液中只有陽離子氫離子,所以陰極電極反應式為2H++2e=%t;
②若陰極通氧氣,則氧氣得到電子被還原成0H,然后結合溶液中氫離子生成水,方程
+-
式為O2+4H+4e=2H2O;
③由以上分析知D、E分別產生的氣體是氫氣和氧氣、臭氧的混合氣體。設臭氧的體積
是nL,根據得失電子守恒知上X2=/-x6+Ix4,解得n=x-2y,所以臭氧的
22.422.422.4
體積分數是上生。
y
答案:(1)5h
(2)①OK;
②1.00X104
③b、a、c
(3)①2H++2廣=%t
-
@O2+4H+4e=2H2O;
y
17.(2011新課標全國)科學家利用太陽能分解水生成的氫氣在催化劑作用下與二氧化碳反
應生成甲醇,并開發出直接以甲醇為燃料的燃料電池。已知出(g)、CO(g)和CHsOH(I)
的燃燒熱AH分別為-285.8kJ?mol\-283.0kJ?mo『和-726.5kJ?mol1,請回答下列問題:
(1)用太陽能分解lOmol水消耗的能量是kJ;
(2)甲醇不完全燃燒生成一氧化碳和液態水的熱化學方程式為;
(3)在溶積為2L的密閉容器中,由CO2和“合成甲醇,在其他條件不變得情況下,考察
溫度對反應的影響,實驗結果如下圖所示(注:Ti、均大于300。;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填序號)
n
①溫度為Ti時,從反應開始到平衡,生成甲醇的平均速率為:v(CH3OH)=2moM?-min"
②該反應在Ti時的平衡常數比Tz時的小
③該反應為放熱反應
④處于A點的反應體系從Ti變到T2,達到平衡時’"%)增大
(4)在心溫度時,將lmolCC)2和3m。舊2充入一密閉恒容器中,充分反應達到平衡后,若
CO2轉化率為a,則容器內的壓強與起始壓強之比為;
(5)在直接以甲醇為燃料電池中,電解質溶液為酸性,負極的反應式為、正極的
反應式為。理想狀態下,該燃料電池消耗Imol甲醇所能產生的最大電能為702.IkJ,
則該燃料電池的理論效率為(燃料電池的理論效率是指電池所產生的最大電能與燃
料電池反應所能釋放的全部能量之比)
解析:(D氫氣的燃燒熱是-285.8kJ-mol1,即每生成lmol的水就放出285.8kJ的能
量,反之分解lmol的水就要消耗285.8kJ的能量,所以用太陽能分解lOmol水消耗的能量
是2858kJ;
(2)由CO(g)和CH30H(I)燃燒熱的熱化學方程式
①CO(g)+V2O2(g)=CC)2(g)△H=-283.0kJ?mol-1;
1
②CH30H(I)+3/2O2(g)=CO2(g)+2H2O(I)AH=-726.5kJ?mol;
1
可知②一①得到CH3OH(I)+O2(g)=CO(g)+2H2O(I)AH=-443.5kJ?mol-;
(3)82和出合成甲醇的化學方程式為CO2(g)+3H2(g)^^CH3OH(g)+H2O(g)o由圖像可知
B曲線先得到平衡,因此溫度T2>TI,溫度高平衡時甲醇的物質的量反而低,說明正反應是
放熱反應,升高溫度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不利于甲醇的生成,平衡常數減小,即②錯③
正確;溫度為T1時,從反應開始到平衡,生成甲醇的物質的量為〃Amol,此時甲醉的濃度
IT
為▲mol?匚i,所以生成甲醇的平均速率為:V(CH3OH)=」-mol-L^min1,因此①不正
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4年浙江麗汽集團招聘工作人員筆試真題
- 實踐應用2025年軟件設計師試題及答案
- 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計劃
- 2024年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廳下屬事業單位真題
- 湖北省武漢市江岸區2025年八下數學期末學業質量監測模擬試題含解析
- 2024年貴州省商務廳下屬事業單位真題
- 2024年南大奧宇高級中學招聘筆試真題
- 風險管理建議與企業應對措施試題及答案
- 打造高效學習計劃軟件設計師考試的試題及答案
- 2025年軟考網絡管理員考試復習筆記和試題及答案
- 2025年人教版小學一年級下學期奧林匹克數學競賽試題(附答案解析)
- 2024年廣東省普寧市事業單位公開招聘警務崗筆試題帶答案
- 《社會保險知識普及教學課件》
- 2025委托維修服務合同模板
- 延安通和電業有限責任公司招聘筆試真題2024
- 上海市松江區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中數學試卷
- (2025)保密觀題庫及答案
- 2024年新疆吉木乃縣事業單位公開招聘輔警23名筆試題帶答案
- 昆明理工大學津橋學院教職工招聘真題2024
- 陜西電網面試試題及答案
- 品質組長考試試題及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