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考點高考題_第1頁
分考點高考題_第2頁
分考點高考題_第3頁
分考點高考題_第4頁
分考點高考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2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主題1:物質的量

三三泊三三泊三三三三常定吃:真題回訪】三三泗三三

(見學生用書P1)

命題一物質的量與阿伏加德羅常數

1.(2020年全國3卷,9)刈是阿伏加德羅常數的值。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22.4L(標準狀況)氮氣中含有7M\個中子

BImol重水比1mol水多NA個質子

C.12g石墨輝和12g金剛石均含有NA個碳原子

D.1L1mol-LTNaCl溶液含有28NA個電子

【答案】C

【解析】

【詳解】A.標準狀況下22.4L氮氣的物質的量為Imol,若該氮氣分子中的氮原子全部為l4N,則每個N?

分子含有(14-7)x2=14個中子,1mol該氮氣含有14NA個中子,不是7NA,且構成該氮氣的氮原子種類并不

確定,故A錯誤;

B.重水分子和水分子都是兩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構成的,所含質子數相同,故B錯誤;

12。

C.石墨烯和金剛石均為碳單質,12g石墨烯和12g金剛石均相當于12g碳原子,即0=lmolC原子,

12g/mol

所含碳原子數目為M個,故C正確;

D.ImolNaCl中含有28NA個電子,但該溶液中除NaCl外,水分子中也含有電子,故D錯誤;

故答案為C.

2.(2019年全國2卷,8)已知NA是阿伏加德羅常數的值,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3g3He含有的中子數為INA

B.1L0.1mol?LT磷酸鈉溶液含有的PO,數目為O.INA

C.1molKzCnCh被還原為CN+轉移的電子數為6NA

D.48g正丁烷和10g異丁烷的混合物中共價鍵數目為13/VA

【答案】B

【解析】

3g

【詳解】A.3He的中子數為3-2=1,則3g3He的中子數為丁—xN4NA,A項正確;

3g/mol

B.磷酸鈉為強堿弱酸鹽,磷酸根離子在水溶液中會發生水解,則ILO.lmol/L的磷酸鈉溶液

中磷酸根離子的個數小于ILxO.lmol/LxNAmoH=0.1NA,B項錯誤;

C.重輅酸鉀被還原為銘離子時,銘元素從+6降低到+3,1mol重鋁酸鉀轉移的電子數為

3moiX2XNAmoH=6NA,C項正確;

D.正丁烷與異丁烷的分子式相同,1個分子內所含共價鍵數目均為13個,則48g正丁烷與

48g+10g

10g異丁烷所得的混合物中共價鍵數目為:X13XNAmoH=13NA,D項正確;

58g/mol

答案選B。

3.(2017年全國II卷⑻阿伏加德羅常數的值為此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1L0.1mol-LMCI溶液中,NH;的數量為0.

B.2.4gMg與H60,完全反應,轉移的電子數為0.1A5

C.標準狀況下,2.24LW和0,的混合氣體中分子數為0.2/M

I).0.1molH:和0.1molL于密閉容器中充分反應后,其分子總數為0.2/M

【解析】NFU是弱堿陽離子,在溶液中發生水解NH>ILO=NH,?ILO+H',因此NH]數量小于0.項錯

誤24gMg的物質的量為0.1mol,與H60,完全反應,轉移的電子數為0.2兒B項錯誤;標準狀況下,2.24I.N2

和0:的混合氣體的物質的量為0.1mol,因此分子數為0.L%C項錯誤;H:+L=2HI,反應前后物質的量不變,

因此0.1molH,和0.1molL于密閉容器中充分反應后,其分子總數為0.2兒D項正確。

【答案】D

蟲(2017年全國01卷,10)人為阿伏加德羅常數的值。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0.1mol的"B中,含有0.6川個中子

B.pH=l的H3Po.溶液中,含有().1品個H*

C.2.24L(標準狀況)苯在0:中完全燃燒,得到0.6川個C0?分子

D.密閉容器中1molPCL、與1molCL反應制備PCl*(g),增加2M個P—C1鍵

【解析】B的原子序數為5,即質子數為5,在質量數為11的B原子中含有6個中子,0.1mol"B含有0.6A5

個中子,A項正確;溶液體積未知,不能計算H個數,B項錯誤;標準狀況下苯是液體,不能利用氣體摩爾體積計算

2.24L苯的物質的量,則無法判斷其完全燃燒產生的C0,分子數目,C項錯誤;PCL與CL生成PCL的反應是可

逆反應,反應物不可能完全轉化為生成物,則1molPC1與1molCL反應生成的PCh少于1mol,增加的—Cl

鍵的數目小于2,%D項錯誤。

【答案】A

5.(2016年全國I卷,8)設如為阿伏加德羅常數值。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14g乙烯和丙烯混合氣體中的氫原子數為2/M

B.1mol/與4molm反應生成的NH,分子數為24

C.lmolFe溶于過量硝酸,電子轉移數為2川

D.標準狀況下,2.24LCCL含有的共價鍵數為0.4A;

【解析】乙烯和丙烯的實驗式均為CH〃14g乙烽和丙烯混合氣體中相當于含1molCH”則其氫原子數

為2從A項正確N和H」的反應為可逆反應,1molN,不可能完全反應,所以1molN與4mol凡反應生成的加

分子數小于2M,8項錯誤;1molFe與過量硝酸反應,生成硝酸鐵,電子轉移數為:以£項錯誤;標準狀況下,CC1,

為液體,不能用標準狀況下的氣體摩爾體積進行計算,D項錯誤。

【答案】A

6.(2015年全國I卷,8)"為阿伏加德羅常數的值。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18g也0和18g&0中含有的質子數均為10*

B.2L0.5mol?L亞硫酸溶液中含有的H數為2用

C過氧化鈉與水反應時,生成0.Imol氧氣轉移的電子數為0.2兒

D.密閉容器中2molNO與1mol0」充分反應,產物的分子數為2A

【解析】核素D和H的質量數不同,質子數相同,則18g1).0和18g乩()的物質的量不同,所以含有的

質子數不同,A項錯誤;亞硫酸為弱酸,在水溶液中部分電離,所以溶液中氫離子數目小于2乩B項錯誤;過氧化鈉

與水反應生成氧氣,氧氣來自1價的()元素,所以生成0.1mol氧氣時轉移的電子數為0.21%C項正確;\0與

氧氣反應生成二氧化氮,但常溫下,二氧化氮與四氧化二氮之間存在平衡2NQ一N。,所以產物的分子數小于

2MD項錯誤。

【答案】C

7.(2018年全國1卷,1()泗是阿伏加德羅常數的值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16.25gFeCL,水解形成的Fe(OH),膠體粒子數為0.LM

B.22.4L(標準狀況)氨氣含有的質子數為18Ai

C.92.0g甘油(丙三醇)中含有羥基數為1.0怨

D.1.0molCH,與Ck在光照下反應生成的CHaCl分子數為1.0然

【解析】16.25gFeCl的物質的量為0.1mol,氫氧化鐵膠體粒子是多個氫氧化鐵粒子的聚合體,因此

0.1molFeCL水解得到的膠體粒子數小于0.L%A項錯誤;標準狀況下22.4L氧氣(Ar)的物質的量為1mol,

每個氮氣分子含有18個質子,其質子數為18,%B項正確;92g甘油的物質的量為1mol,lmol甘油含3mol

羥基,C項錯誤;甲烷與氯氣發生取代反應時,有機產物有CILCl、CH£1“CHCL.CC1”因此CH?分子數小于

1.0.&D項錯誤。

【答案】B

8.(2019年全國HI卷,11)設NA為阿伏加德羅常數值。關于常溫下pH=2的H3P溶液,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每升溶液中的H+數目為0.02/VA

+

B.c(H)=c(H2PO;)+2C(HPO:)+3&PO:)+&OH)

C.加水稀釋使電離度增大,溶液pH減小

D,加入NaH2Po4固體,溶液酸性增強

【答案】B

【解析】

【詳解】A、常溫下pH=2,則溶液中氫離子濃度是0.01mol/L,因此每升溶液中H*數目為

O.OINA,A錯誤;

B、根據電荷守恒可知選項B正確;

C、加水稀釋促進電離,電離度增大,但氫離子濃度減小,pH增大,C錯誤;

D、加入NaH2PCU固體,H2P04濃度增大,抑制磷酸的電離,溶液的酸性減弱,D錯誤:

答案選B。

命題二以物質的量為中心的有關計算

1.(2016年海南⑼利用太陽能分解水制氫,若光解0.02mol水,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可生成H「的質量為0.02g

B.可生成氫的原子數為2.408X10"個

C.可生成H,的體積為0.2241.(標準狀況)

D.生成風的量理論上等于0.04molNa與水反應產生1L的量

【解析】根據2%0=~-2H21+02t可知,光解0.02mol水,可產生0.02mol一和0.01mol02o可生成

比的質量為0.04g,A項錯誤;可生成氫的原子個數為2.408X10”,B項錯誤;可生成標準狀況下也的體積為

0.448L,C項錯誤;().04molNa與水反應產生0.02mol電D項正確。

【答案】D

2.(2016年上海,22)稱取(陽)60?和燦HSO,混合物樣品7.24g,加入含0.1molNaOH的溶液,完全反應,生成

NHS1792疝(標準狀況),則(NH)SO,和NH.HSO、的物質的量之比為().

A.1:1B.1:2

C.1.87:1D.3.65:1

【解析】利用極值法分析可知。1mol氫氧化鈉不足,故先將NH,HSO,反應完,再反應(NH~SO“因共生成

NH:,0.08mol,故與H,反應的氫氧化鈉為0.02mol,可知陽HSO,為0.02mol,則(NH,)60,質量為7.24g-115

g-mol'X0.02mol=4.94g,(NH,LSO,的物質的量為494g,=0.0374moio因此(NHRSO,與NH,HSO,物質的量

132g-mol'1

之比為1.87:1,故選C項。

【答案】C

3.(2018年全國山卷,8)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24g鎂與27g鋁中,含有相同的質子數

B.同等質量的氧氣和臭氧中,電子數相同

C.1mol重水與1mol水中,中子數比為2:1

D.1mol乙烷和1mol乙烯中,化學鍵數相同

【解析】24g鎂與27g鋁的物質的量均為1mol,質子數分別為12A;和13A;;,A項錯誤;等質量的氧氣和

臭氧的氧原子數相同,故電子數相同,B項正確;1molD2與1molH。中,中子數分別為WM和故比值為

5:4£項錯誤;1mol乙烷和1mol乙烯中化學鍵數目分別為7小和6M不相同,D項錯誤。

【答案】B

4.(2017年江蘇,18節選)堿式氯化銅有多種組成,可表示為Cu.(OH)£L?加力.為測定某堿式氯化銅的組成,

進行下列實驗:①稱取樣品1.H60g,用少量稀UNO,溶解后配成100.00mL溶液A;②取25.00mL溶液A,加

入足量AgNO,溶液,得AgCl0.1722g;③另取25.00mL溶液A,調節pH4~5,用濃度為0.08000mol?「的

EDTA(Na2H4?2HO)標準溶液滴定Cu,(離子方程式為Cu"+H"—Cuf+2H)滴定至終點消耗標準溶液30.00

mL.通過計算確定該樣品的化學式(寫出計算過程)。

【解析】注意有效數字規則的應用;注意“取25.00mL溶液A”和“另取25.00mL溶液A”的應用。

【答案】MCI)=忒AgCl)X劈需-。1722gX皆器:-4.800X103

25.00mLi43.5gmo「l25.00mL

mol,〃(Cu)MEDTA)義翳*0.08000mol?L‘X30.00mLX10?mL"X需哈9.6。0義而

mol,/?(OH)=2n(Cu2,)-/?(Cr)=2X9.600X101mol-4.800X10'mol=l.440X10-2mol,zn(Cl)=4.800X103

molX35.5g?mol'=0.1704g,ff<Cu2)=9.600X103molX64g?mol'=0.6144g,^OH)=l.440X102molX17

g,mol"-0.2448g.

MH0)」116咯。.1704g-。.6144g。2448g_蟲80()x1Q,

ISgmol1

mol,a:b:c:A=/J(CU2):”(OH):”(Cl):〃(&0)=2:3:1:1,則該樣品的化學式為(U(OH)O?HQ。

5.(2016年上海,10)8,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也是應用廣泛的化工產品。8,與過氧化鈉或超氧化鉀反應可產生

氧氣。完成下列計算:

⑴⑩通入氨水生成\吐改0小血£。‘很容易分解。2.00molNH.HC。,完全分解,分解產物經干燥后的體積為_

1.(標準狀況)。

⑵某H,中含有2.40molCO:,該混合氣體通入2.00LNaOH溶液中,C0:被完全吸收.如果NaOH完全反應,該

NaOH溶液的濃度為

(3)8。和K0,有下列反應:

4K0s+2C0/-2^60,4-302

4K02+4C0,+2H20---4KHe0/302

若9molCO,在密封艙內和K0反應后生成9mol0、,則反應前密封艙內出0的量應該是多少?列式計算。

【解析】⑴碳酸氫錢分解的化學方程式為NH.HCO,—FQ+NH"+C02t,從化學方程式可以看出,分解產

物經干燥后,所得氣體為帆和CG,且MNHs)+/XC02)=2耶H?HC0s)=2X2.00mol=4.00mol,則K混合氣體)=4.00

molX22.4L?mo『=89.6L,即分解產物經干燥后的體積為89.6L.

⑵根據題意要求240molCO:被完全吸收,NaOH也完全反應,則反應的產物可能是NaCO.(此時XaOH的濃

度最大)或NaHC(M此時NaOH的濃度最小)或Na£0;、和NaHCO,的混合物。用極值思想分析兩個特殊情況:

@CO2+NaOH---NaHCO;?/7(NaOH)=/?(COz)=2.40mol廁c(NaOH)嗡覆.20mol?I二

②C()2+2NaOH---Nam+H20,〃(Na0H)=2〃(C02)=4.80mol廁《NaOH)卷罌=2.40mol?L';

綜合①②可知,NaOH溶液的濃度應該為1.20mol?L'Wc(Na0H)W2.40mol?L\

⑶方法一:

依題意,9molCO,在密封艙內和K(X反應后生成9mol0〃即水。):MOJn:1,通過觀察題給兩個化學

方程式可知,當把兩個化學方程式相加時正好符合題目要求:

8KO.+6CO,+2H2O---2K£0計4KHe0計60?

所以有〃(壓0)=1MC0:)=1X9mol=3mol,即反應前密封艙內壓0的物質的量為3mol.

方法二:

設反應前密封艙內H:0的物質的量為%

4K0..+4C02+2H.0---4KHC0:,+30,

2〃n1.5z?

4Ko2+2C0?---2K2coMO?

9-2/71.5(9-2/?)

根據題意生成氧氣9mol,所以有1.5〃+l.5(9-2力=9mol,解得,尸3mo1,即反應前密封艙內出0的物質的

量為3mol.

【答案】⑴89.6

(2)1.20mol?l?Wc(Na0H)W2.40mol?U1

⑶8KO2+6CO2+2H2---2K2CO3+4KHCO3+6O2

4C0J:M[U))=6:2,ZXH.0)4X9mol=3mol

o

主題2:物質的組成、性質及分類

浦河儂燃油於諜三三三』真題回訪I

(見學生用書P8)

命題一物質的性質、組成與分類

1.(2020年全國1卷,7)國家衛健委公布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指出,乙醛、75%乙醇、含氯消

毒劑、過氧乙酸(CH3coOOH)、氯仿等均可有效滅活病毒。對于上述化學藥品,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CH3cH20H能與水互溶

B.NaClO通過氧化滅活病毒

C.過氯乙酸相對分子質量為76

D.氯仿的化學名稱是四氯化碳

【答案】D

【解析】

【詳解】A.乙醇分子中有羥基,其與水分子間可以形成氫鍵,因此乙醇能與水互溶,A說法正確;

B.次氯酸鈉具有強氧化性,其能使蛋白質變性,故其能通過氧化滅活病毒,B說法正確;

C.過氧乙酸的分子式為C.H,O;,,故其相對分子質量為76,C說法正確;

D.氯仿的化學名稱為三氯甲烷,D說法不正確。

綜上所述,故選【).

2.(2020年全國:3卷,7)宋代《千里江山圖》描繪了山清水秀的美麗景色,歷經千年色彩依然,其中綠

色來自孔雀石顏料(主要成分為CU(OH)2-CUCO0,青色來自藍銅礦顏料(主要成分為CU(OH)2.2CUCO3)O下

列說法錯誤的是

A.保存《千里江山圖》需控制溫度和濕度

B.孔雀石、藍銅礦顏料不易被空氣氧化

C.孔雀石、藍銅礦顏料耐酸耐堿

D.Cu(OH)rCuCCh中銅的質量分數高于Cu(OH)2-2CuCO3

【答案】C

【解析】

【詳解】A.字畫主要由紙張和絹、綾、錦等織物構成,為防止受潮和氧化,保存古代字畫時要特別注意

控制適宜溫度和濕度,A說法正確;

B.由孔雀石和藍銅礦的化學成分可知,其中的銅元素、碳元素和氫元素均處于最高價,其均為自然界較

穩定的化學物質,因此,用其所制作的顏料不易被空氣氧化,B說法正確;

C.孔雀石和藍銅礦的主要成分均可與酸反應生成相應的銅鹽,因此,用其制作的顏料不耐酸腐蝕,C說法

錯誤;

D.因為氫氧化銅中銅元素的質量分數高于碳酸銅,所以Cu(OH)rCuCCh中銅的質量分數高于

CU(OH)2-2CUCO3,D說法正確。

綜上所述,相關說法錯誤的是C,故本題答案為C.

3.(2020年全國2卷,7)北宋沈括《夢溪筆談》中記載:’,信州鉛山有苦泉,流以為澗。挹其水熬之則

成膽研,烹膽研則成銅。熬膽帆鐵釜,久之亦化為銅;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A.膽帆的化學式為CuSOa

B.膽研可作為濕法冶銅的原料

C.“熬之則成膽帆”是濃縮結晶過程

D.“熬膽帆鐵釜,久之亦化為銅”是發生了置換反應

【答案】A

【解析】

【詳解】A.膽磯為硫酸銅晶體,化學式為CuSO「5H9,A說法錯誤;

B.濕法冶銅是用鐵與硫酸銅溶液發生置換反應制取銅,B說法正確;

C.加熱濃縮硫酸銅溶液可析出膽帆,故“熬之則成膽研''是濃縮結晶過程,C說法正確;

D.鐵與硫酸銅溶液發生置換反應生成銅,D說法正確。

綜上所述,相關說法錯誤的是A,故選A。

4.(2019年全國2卷,7)“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是唐代詩人李商隱的著名

詩句,下列關于該詩句中所涉及物質的說法錯誤的是

A.蠶絲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質

B.蠶絲屬于天然高分子材料

C.“蠟炬成灰”過程中發生了氧化反應

D.古代的蠟是高級脂肪酸酯,屬于高分子聚合物

【答案】D

【解析】

【詳解】A.蠶絲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質,A項正確;

B.蠶絲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質,蛋白質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B項正確;

C.“蠟炬成灰”指的是蠟燭在空氣中與氧氣反應,屬于氧化反應,C項正確;

D.高級脂肪酸酯不屬于高分子聚合物,D項錯誤;

答案選D。

【點睛】高中化學階段,常見的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有:淀粉、纖維素、蛋白質。

5.(2019年天津理綜,1)化學在人類社會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下列事實不涉農化學反

應的是()

A.利用廢棄的秸稈生產生物質燃料乙醇

B.利用石油生產塑料、化纖等高分子材料

C.利用基本的化學原料生產化學合成藥物

D.利用反滲透膜從海水中分離出淡水

【答案】D

【解析】

【分析】

化學變化是指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物理變化是指沒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化學變化和物理

變化的本質區別是否有新物質生成;據此分析判斷.

【詳解】A、秸桿主要成分為纖維素,利用廢棄的秸稈生產生物質燃料乙醇,有新物質生成,

屬于化學變化,故A涉及化學反應;

B、利用石油生產塑料、化纖等高分子材料,產生新物質,屬于化學變化,故B涉及化學反

應;

C、利用基本化學原料生產化學合成藥,產生新物質,屬于化學變化,故C涉及化學反應;

D、海水中的水淡化成淡水,沒有產生新物質,屬于物理變化,故D不涉及化學反應;

故選D。

【點睛】本題考查物理變化與化學變化的區別與聯系,難度不大,解答時要分析變化過程中

是否有新物質生成,若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若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

6.(2017年全國I卷,7)下列生活用品中主要由合成纖維制造的是()。

A.尼龍繩B.宣紙C.羊絨衫D.棉襯衣

【解析】尼龍繩的主要成分是聚酰胺類合成纖維,A項正確;宣紙的主要成分是纖維素,B項錯誤;羊絨衫的

主要成分是蛋白質,C項錯誤;棉襯衣的主要成分是纖維素,D項錯誤。

【答案】A

7.(2017年全國n卷,7)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糖類化合物也可稱為碳水化合物

B.維生素I)可促進人體對鈣的吸收

C蛋白質是僅由碳、氫、氧元素組成的物質

D.硒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但不宜攝入過多

【解析】蛋白質的基本組成元素是碳、氫、氧、氮,有些蛋白質還含有硫、磷等元素.

【答案】C

8.(2018年北京理綜,6)下列我國科技成果所涉及物質的應用中,發生的不星化學變化的是(

A.甲醇低溫所制氫氣用于B.氣、氟用作“人造太陽”

新能源汽車核聚變燃料

C.偏二甲船用作發射“天D.開采可燃冰,將其作為能

宮二號”的火箭燃料源使用

【解析】甲醇低溫制氫氣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A項不符合題意;氣、氤用作核聚變燃料,是核反應,不屬于

化學變化,B項符合題意;偏二甲骯與反應生成CO,、N和放出大量的熱,屬于化學變化,C'項不符合題意;可燃冰是甲

烷的結晶水合物,CII,燃燒生成IQ和HQ放出大量的熱,屬于化學變化』)項不符合題意.

【答案】B

9.(2018年浙江,6)下列說法不中破的是().

A.純堿可用于去除物品表面的油污

B.二氧化碳可用作鎂燃燒的滅火劑

C.植物秸稈可用于制造酒精

D.氫氧化鐵膠體可用作凈水劑

【解析】純堿屬于強堿弱酸鹽,水解溶液呈堿性,可用于去除物品表面的油污,A項正確;金屬鎂在二氧化

碳中燃燒生成氧化鎂和碳,所以鎂著火不能用二氧化碳滅火,B項錯誤;植物秸稈的主要成分是纖維素,纖維素

在一定條件下可生成乙醇,C項正確;氫氧化鐵膠體具有吸附作用,可作為凈水劑,D項正確。

【答案】B

10.(2016年四川理綜,1)化學與生產和生活密切相關。下列過程中沒有發生化學變化的是()。

A.氯氣作水的殺菌消毒劑

B.硅膠作袋裝食品的干燥劑

C.二氧化硫作紙漿的漂白劑

D.肥皂水作蚊蟲叮咬處的清洗劑

【答案】B

11.(2018年天津理綜,1)以下是中華民族為人類文明進步做出巨大貢獻的幾個事例,運用化學知識對其進行

的分析不合理的是()o

A.四千余年前用谷物釀造出酒和醋,釀造過程中只發生水解反應

B.商代后期鑄造出工藝精湛的后(司)母戊鼎,該鼎屬于銅合金制品

C.漢代燒制出“明如鏡、聲如磬”的瓷器,其主要原料為黏土

D.屠呦呦用乙醛從青蒿中提取出對治療瘧疾有特效的青蒿素,該過程包括萃取操作

【解析】谷物中的淀粉在釀造過程中發生水解反應得到葡萄糖,葡萄糖在酒化酶作用下分解得到酒精和

二氧化碳,除了水解反應還有其他的化學反應,A項錯誤;后(司)母戊鼎屬于青銅器,青銅是銅合金,B項正確;陶

瓷的主要制造原料為黏土,C項正確;用乙醛提取青蒿素屬于萃取操作,1)項正確。

【答案】A

12.(2018年全國IH卷,7)化學與生活密切相關。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泡沫滅火器可用于一般的起火,也適用于電器起火

B.疫苗一般應冷藏存放,以避免蛋白質變性

C.家庭裝修時用水性漆替代傳統的油性漆,有利于健康及環境

D.電熱水器用鎂棒防止內膽腐蝕,原理是犧牲陽極的陰極保護法

【解析】泡沫滅火器噴出的物質中含水,易造成電器短路,A項錯誤。

【答案】A

命題二膠體的性質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填字母)。

A.(2016年全國II卷,⑶將NaOH濃溶液滴加到飽和FeCL溶液中制備Fe(OH),膠體

B.(2015年安徽理綜,9)Fe(0H),膠體無色、透明,能產生丁達爾現象

C.(2014年重慶理綜,3)濃氨水中滴加FeCL飽和溶液可制得Fe(OH),膠體

D.(2014年福建理綜,8)用可見光束照射以區別溶液和膠體

E.(2013年四川理綜,2)稀豆漿、硅酸、氯化鐵溶液均為膠體

F.(2013年安徽理綜,9)H;K\S2\Br能在Fe(OH),膠體中大量共存

【答案】D

主題3:離子反應

—■回叫」——叫

(見學生用書P13)

命題一電解質及其電離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2015年重慶理綜,3)25℃時,0.1mol?L的硫化氫溶液比等濃度的硫化鈉溶液的導電能力弱

B.(2014年福建理綜,10)NaHCO,的電離方程式為NaHCO:,-Na'+lT+CO1

C.(2013年重慶理綜,2)KC10和S0,溶于水后能導電,故KC10,和SO,為電解質

D.(2013年天津理綜,l)BaS0,的水溶液不易導電,故BaSO,是弱電解質

【解析】ILS是弱電解質,溶液中的離子濃度比等濃度的Na2s溶液中的小,導電能力弱;NaHCQ,的電離方程

式為NaHC0:,——Na+HCO3;雖然S0:,的水溶液能導電,但是SQ,為非電解質;BaSO,屬于強電解質。

【答案】A

命題二離子方程式的正誤判斷

.1.(2020年全國3卷,11)對于下列實驗,能正確描述其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是

A.用NafCh溶液吸收少量Ch:3sol+Clz+H、。=2HSO;+2C「+SO1

向溶液中通入2++

B.CaChCO2:Ca+H2O+CO2=CaCO3>k+2H

向溶液中滴加少量3++2+

C.H2O2FcCb:2Fe+H,O2=O2t+2H+2Fe

同濃度同體積溶液與溶液混合:-

D.NKHSO4NaOHNH^+OH=NH,H2O

【答案】A

【解析】

【詳解】A.用Na2s03溶液吸收少量的Q?,Cb具有強氧化性,可將部分SO;氧化為SO:,同時產生

的氫離子與剩余部分SO;結合生成HSO:,Ch被還原為cr,反應的離子反應方程式為:3S0;-

+ci2+H2O=2HSO;+2cr+SOj,A選項正確;

B.向CaCb溶液中通入COz,H2c5是弱酸,HC1是強酸,弱酸不能制強酸,故不發生反應,B選項錯誤;

C.向H82中滴加少量的HeCh,Fe3?的氧化性弱于H2O2,不能氧化H2O2,但Fe"能催化H2O2的分解,正

p>^3+

確的離子方程式應為2H2O2=^=2H2O+O2T,C選項錯誤;

D.NHWSO4電離出的H?優先和NaOH溶液反應,同濃度同體積的NMHSO』溶液與NaOH溶液混合,氫

離子和氫氧根恰好完全反應,正確的離子反應方程式應為:H,+0H-=Hq,D選項錯誤;

答案選A.

【點睛】B選項為易錯點,在解答時容易忽略H2cCh是弱酸,HC1是強酸,弱酸不能制強酸這T口識點。

2.(2019年天津理綜,2)下列離子方程式能用來解釋相應實驗現象的是()

實驗現象離子方程式

向氫氧化鎂懸濁液中滴加氯化鏤溶液,沉淀溶

2+

AMg(OH),+2NH:=Mg+2NH3-H2O

向沸水中滴加飽和氯化鐵溶液得到紅褐色液

3++

BFe+3H2O=Fe(OH)3J+3H

+2+

C二氧化硫使酸性高鎰酸鉀溶液褪色3SO2+2MnO;+4H=3SOj+2Mn+2H2O

+2+

D氧化亞鐵溶于稀硝酸FeO+2H=Fe+H2O

A.AB.BC.CD.D

【答案】A

【解析】

【分析】

A、氫氧化鎂堿性強于氨水;

B、制氫氧化鐵膠體條件是加熱,在化學式后注明膠體,得不到沉淀;

C、電荷不守恒;

D、硝酸具有強氧化性,將亞鐵氧化成鐵離子;

【詳解】A、氫氧化鎂堿性強于氨水,故A能用來解釋相應實驗現象;

B、制氫氧化鐵膠體條件是加熱,在化學式后注明膠體,得不到沉淀,離子方程式為:Fe3+

+3H2O△Fe(0H)3(膠體)+3H+,故B不能用來解釋相應實驗現象;

2+,2

C、電荷不守恒,正確的離子方程式為:5SO2+2MnO4"+2H2O=2Mn+4H+5SO4^,故

C不能用來解釋相應實驗現象;

D、硝酸具有強氧化性,其可將亞鐵氧化成鐵離子,正確的離子方程式為:3FeO+10H++

NCh=3Fe3++NOf+5H2O,故D不能用來解釋相應實驗現象;

故選Ao

【點睛】本題考查離子反應方程式書寫,解題關鍵:結合原理正確書寫離子方程式,難點C:

氧化還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的書寫,配平前不能將H+寫在反應物中,應先配電子轉移守恒,

再通過電荷守恒將H+補在生成物中。

3.(2017年江蘇,6)下列指定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正確的是().

A.鈉與水反應:Na+2Hq---Na*+20H+H2f

電解

B.電解飽和食鹽水獲取燒堿和氯氣:2C1+2H2。^~=H2f+CM+20H

s

c.向氫氧化鋼溶液中加入稀硫酸:Ba"+OH+H'+S0r-BaSO,I+H;0

D.向碳酸氫筱溶液中加入足量石灰水:Ca"+HC()3+0HCaC031+H20

【解析】Na與H20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2Na+2HQ-2Na,+20H+H2t,A項錯誤;Ba(OH):與稀硫酸反應的離

子方程式為Ba"+20H+2H+S0^=BaSO,I+2HQ,C項錯誤;石灰水足量,可假設NH,HCQ,的物質的量為1mol,

2=

離子方程式為Ca+NH1+HC03+20H-CaC031+NH,t+2H;0,D項錯誤。

【答案】B

4.(2018年江蘇,7)下列指定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正確的是()。

A.飽和Na£O,溶液與CaSO,固體反應:CO廠+CaS0,i;CaC03+SOt

B.酸化NaI(X和Nai的混合溶液:I+IO3+6H-I2+3H20

C.KC10堿性溶液與Ke(0H):,ajjZ:3C10+2Fe(0H)—2FeO|-+3Cl+4H+H.O

通電

D.電解飽和食鹽水:2C1+2HCLt+1I2f

【解析】A項離子方程式正確;電荷不守恒,正確的離子方程式應為51+103+6H*=-3h+3H2(),B項錯誤;

在堿性溶液中不可能生成11,離子方程式應為3C10+2Fe(0H)s+40II-3c1+2FeOt+5ILO,C項錯誤;電解飽和

食鹽水生成NaOH、H;和CIJ)項錯誤。

【答案】A

5.(2016年天津理綜,4)下列實驗的反應原理用離子方程式表示正確的是()。

A.室溫下,測得氯化錫容液那7,證明一水合氨是弱堿:\W+2Hg-NH3-IW+HO

i

B.用氫氧化鈉溶液除去鎂粉中的雜質鋁:2A1+2OH+2H;-0—2A1O2+3H2f

OHO-

/VcOOH<y-COO-

c.用碳酸氫鈉溶液檢驗水楊酸中的陵基:V+2HCO3-V+2H20+2C02f

2

D.用高鎰酸鉀標準溶液滴定草酸NlnOd+lGH'+SGO/=一=2Mn'+10C02f+8H;0

【解析】錢根離子水解的離子方程式為NHJ+2H.0—NH:,?HQ+HQ,需使用“一”而不是.------,

故A項錯誤;利用氫氧化鈉溶液與鋁反應而不與鎂粉反應的原理除去雜質鋁,不引入新雜質,且離子方程式正

確,故B項正確;碳酸氫根離子與竣基反應但不與酚羥基反應,故C項錯誤;草酸為弱酸,在離子方程式中應寫成

化學式,故D項錯誤。

【答案】B

6.(2018年浙江,13)下列離子方程式正確的是()。

A.大理石與醋酸反應:CO打+2ahC00H---2CILC00+H,O+CO;1

B.高銃酸鉀與濃鹽酸制氯氣的反應:MnOj4C1+8H---Mn2,+2C1..f+4HQ

C.漂白粉溶液吸收少量二氧化硫氣體:SO"+HzO+Cl()-S0/+C1+2M

1).氫氧化鈉溶液與過量的碳酸氫鈣溶液反應:0H+Ca'"+HC03-CaCO3I+H;0

【解析】A項,大理石是難溶于水的固體,在離子方程式中應寫為化學式,錯誤;B項,離子方程式電荷不守

恒,錯誤;C項,反應后的硫酸根離子與鈣離子生成硫酸鈣沉淀,錯誤;D項,氫氧化鈉溶液與過量的碳酸氫鈣溶液

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碳酸氫鈉和水,正確。

【答案】D

命題三離子共存

1.(2017年江蘇,9)常溫下,下列各組離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無色透明的溶液中:Fe\Mg"、SCN\Cl"

B.絲dqxio”的溶液中:K:Na;COg、NO;

C(OH-)

2

C.c(Fe)=1mol?『的溶液中:K;NH,Mn04xSO|-

D.能使甲基橙變紅的溶液中:Na;NHtSO:'IICO3

【解析】Fe"為黃色且與SCN不能大量共存,A項錯誤;常溫下,絲蟲=1X10,的溶液的pH=13,0H與選項中

c(OH')

四種離子均能大量共存,B項正確;Fe能被MnO,氧化為Fe\C項錯誤;能使甲基橙變紅的溶液呈酸性,HCO3與

1T不能大量共存,D項錯誤。

【答案】B

2.(2016年江蘇,12)制備(NHlFe(SO,)「6Hxi的實驗中,需對過濾出產品的母液(pHCl)進行處理。常溫下,分別取

母液并向其中加入指定物質,反應后的溶液中主要存在的一組離子正確的是().

A.通入過量CL:Fe'H\NH入Cl\S01-

B.加入少量NaClO溶液:NH,Fe2;H\SO:、CIO

C.加入過量NaOH溶液:Na;Fe"、NH力SO廠、OH

D.加入過量NaClO和NaOH的混合溶液:Na;SO『、Cl、CIO,OH

【解析】CL會氧化Fe”,A項錯誤;CIO會氧化Fe)且H會與CIO結合成弱電解質HC10,B項錯誤;OH會與

Fe反應生成Fe(OH),沉淀0H也會與NFU反應生成弱電解質NH:>?H2O,C項錯誤;加入過量的C10會將Fe"氧化

成Fe:',過量的0(1會除去Fe”和NH工最終溶液中會留下Na和SO:CIO和0H均是過量的,而C10與Fe」發生

氧化還原反應后會生成C1.D項正確。

【答案】D

3.(2018年江蘇,4)室溫下,下列各組離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0.1mol?L'KI溶液:Na'、K;CIO、OH

B.0.1mol?L'Fe式SO)溶液:Cu\NHj、NO3、SO^

C.0.1mol?L'HCl溶液:Ba\K\CH3COO;NO3

D.0.1mol?1/NaOH溶液:Mg"、Na;SO:-、HCO3

【解析】【具有強還原性,CIO具有強氧化性,【與C10發生氧化還原反應,1與C10不能大量共存,A項不

符合題意;在Fe/SO溶液中各離子相互間不反應,能大量共存,B項符合題意;CHCOO能與II反應生成CILCOOH,

在HC1溶液中CILCOO不能大量存在,C項不符合題意;Mg"、IICO3都能與0H反應,Mg'、HCO3與0H不能大量共

存,1)項不符合題意。

【答案】B

4.(2018年浙江,25)某綠色溶液A含有H、Na;Mg"、Fe"、Cu2;SO『Cl、CO歹和HCO3離子中的若干種.

取該溶液進行如下實驗(已知Ag2SO,微溶于水,可溶于酸):

①向溶液中滴加Ba(OH),溶液,過濾,得到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和綠色濾液B;②取濾液B,先用HN。,酸化,再滴加

0.001mol?L'AgNO,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下列說法不年確的是()。

A.溶液A中一定存在SO廠和C1

B.溶液A中不存在Mg\CO1和HCO3,不能確定Na的存在

C.第②步生成的白色沉淀中只有AgCl,沒有Ag;C0,

I).溶液A中存在Fe與Of中的一種或兩種,且可以用NaOH溶液判斷

【解析】綠色溶液中可能含有Fe葭CiT中的一種或兩種;向溶液中滴加Ba(OH),溶液,過濾,得到不溶于酸

的白色沉淀和綠色濾液B,該白色沉淀是BaSO”一定不存在CO算、HCO3,一定存在H;取濾液B,先用HNO,酸化,

再滴加0.001m”-1.1AgNO,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該白色沉淀是AgCl,則一定含有Cl;不能確定Na;Mg"

是否存在。綜上可知,A項正確,B項錯誤;Ag£O,能溶于酸,所以不存在,C項正確;F&與Cu:的水溶液都可能顯示

為綠色,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