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亞、東亞與美洲的文化專項練習-2024屆高三歷史統編版二輪復習原卷版_第1頁
南亞、東亞與美洲的文化專項練習-2024屆高三歷史統編版二輪復習原卷版_第2頁
南亞、東亞與美洲的文化專項練習-2024屆高三歷史統編版二輪復習原卷版_第3頁
南亞、東亞與美洲的文化專項練習-2024屆高三歷史統編版二輪復習原卷版_第4頁
南亞、東亞與美洲的文化專項練習-2024屆高三歷史統編版二輪復習原卷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試卷第=page11頁,共=sectionpages33頁南亞、東亞與美洲的文化專項練習--2024屆高三歷史統編版二輪復習1.1893年,探險家史蒂芬斯到中美洲進行考察,在熱帶叢林的深處,發現了一座湮沒了千年之久、規模宏大的古城。坍塌的神廟上那一塊塊巨大的基石,布滿精美的雕飾;石板鋪成的道路,還保留著當年的樣子;石砌的民宅與貴族的宮殿盡管大多已倒塌,但仍可想見當年繁榮、喧鬧的景象。史蒂芬斯發現的文明遺址是(

)A.阿克蘇姆文明 B.瑪雅文明 C.津巴布韋文明 D.印加文明2.下圖為唐詩《靜夜思》的日文翻譯,這反映了(

)A.中國傳統文化海納百川 B.中華文化強大的輻射力C.漢字成為世界性通用文字 D.詩是中日交流的主要載體3.古代美洲的印第安人在中美洲和南美洲創造了燦爛的文明,主要包括(

)①阿克蘇姆文明

②瑪雅文明

③阿茲特克文明

④印加文明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4.文字是人類用符號記錄表達信息以傳之久遠的方式和工具。古代不同地區分別誕生了各具特色的文字。其中,印章文字、楔形文字、象形文字、瑪雅文字分別出現于下圖中的(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②③①④ D.③④②①5.古代,西亞的兩河流域和北非的尼羅河流域之自然環境與各自取得的文明成就密切相關。下列能佐證這一觀點的是(

)①太陽歷

②楔形文字

③“浮動園地”

④金字塔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6.如果以時間和語言區域劃分,印度可分為吠陀文化、雅利安文化、達羅毗茶文化、阿薩姆文化等。如果按宗教派別區分有婆羅門文化、佛教文化、伊斯蘭教文化、基督教文化、錫克教文化等。上述材料旨在說明印度文化具有(

)A.宗教性 B.統一性 C.多樣性 D.世界性7.斯塔夫里阿諾斯認為:“關于秘魯和中美洲之間的相互關系,完全可以說,人們已經承認,在從形成到西班牙人入侵這段漫長的時期內,所有證明這些地區之間存在著相互影響或接觸的實物或記錄,都是不可靠的。”該學者意在說明(

)A.美洲地區不同文明獨立發展 B.美洲文明的發展較緩慢C.美洲文明發展缺乏歷史依據 D.中美洲文明落后的原因8.有學者認為,印度歷史上有四次最巨大的變動。這些變動按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①哈拉帕文明的消失和雅利安人入主印度②穆斯林進入和統治印度③英國征服印度④印度獨立和印巴分治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②③④① D.①②④③9.歷法,是為了配合人們日常生活的需要,根據天象而制訂的計算時間的方法。數千年來,世界各個地區創造了多姿多彩的文化,其中,歷法也是一項重大的文化成就。下列古代文化中,發明了歷法的是(

)①瑪雅文化②古代印度③古代埃及④印加文化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0.下圖為16世紀的美洲當地繪畫,可用于反映阿茲特克文明的消亡,對其解讀相對完整的是(

A.西班牙依靠武器優勢實現征服 B.殖民者借助部族仇殺建立統治C.英國殖民立足于屠殺印第安人 D.歐洲人以病菌傳播征服了美洲11.西佩·斯圖爾曼在《發明人類:平等與文化差異的全球觀念史》中分析希羅多德、司馬遷與塔西佗的歷史視域。在以下的四幅圖中,接近塔西佗歷史視域的是(

)A. B.C. D.在早期人類社會,各地勞動人民創造出多姿多彩的地域文化。在歷史長河中,文化在傳播與交流中不斷發展。某學校準備舉辦主題為“世界文明的傳播與交流”的展覽活動。12.根據展品信息,將下列展品匹配相應的展館。(填寫字母)13.造紙術的出現與傳播,促進了文化的發展。根據以下材料的提示,畫出“中國造紙術的傳播演變示意圖”。材料:從考古可知,在西漢已有植物纖維(麻類)紙。東漢,蔡倫改進造紙術。中國造紙術在2世紀便已傳到越南,7世紀,通過朝鮮傳入日本。絲綢之路是造紙術西傳的橋梁,3世紀紙已傳到西域地區,8世紀,中國造紙術傳入中亞地區,后通過阿拉伯世界傳入歐洲。人類交往的過程也是不同文化匯聚,升華的過程.西部亞洲,中部亞洲在東方與西方文化交流事業中一直扮演著“橋梁”的角色.這些“橋梁”不僅傳送東方文明到西方,而且也傳送西方文明到東方;同時,“橋梁”自身獨特的文化對東西方文明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就是屬于“橋梁”木身的各文明之間也是互動的,從而產生了獨特而燦爛的各種文化。——陳恒《文明的匯聚與傳播——古代世界文明之交流》14.概括上述《文明的匯聚與傳播—古代世界文明之交流》材料中闡述的文化交流特征15.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縱觀二十世紀的東北亞,既有戰爭又有和平,前半個世紀烽火連綿,戰亂頻仍,每一次戰爭都導致了東北亞政治格局的顯著變化和社會經濟的停滯倒退。從1904年日俄戰爭爆發到1953年朝鮮戰爭結束,戰火在東北亞蔓延了整整半個世紀。戰爭的間隔時間相當短,長不過10幾年,最短的僅隔5年。不僅頻率快,而且規模大,甚至出現了像朝鮮戰爭這樣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參戰國最多、投入兵力也最多的大規模軍事沖突。后半個世紀當然也潛在著危機但相對安寧,東北亞各國都獲得了和平建設的大好時機,日漸成為全球經濟發展最具活力也最有前途的地區之一,引起世人的普遍關注。只要東北亞各國人民認真總結二十世紀戰爭與和平的教訓和經驗,堅持不懈的努力,一定能夠開創一個各方面差異雖大但能密切合作,共同繁榮的區域化經濟結盟的新模式。相信這一模式的出現,將對世界的和平與人類的進步做出巨大貢獻。——摘編自黃定天《二十世紀的東北亞》(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20世紀上半葉東北亞地區戰爭不斷的原因。(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制約東北亞經濟合作與共同發展的因素。16.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1958年美國芝加哥大學東方研究所召開的一次“近東文明起源學術研討會”,會上提出的關于文明的三條標準,分別是城市、文字和要有復雜的禮儀建筑。由于古代遺留的信息很少,傳統意義認為只要有兩條標準就夠了,而在兩條里面,文字是不可缺的,有了文字再有其他的一種,就可以認為是文明社會了。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研究團隊通過對世界其他原生文明的研究,提出“三要素”并非絕對標準,并結合中國的考古發現提出了判斷進入文明社會的中國方案:一是生產發展,人口增加,出現城市;二是社會分工,階層分化,出現階級;三是出現王權和國家。這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