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革命與工廠制度-2023-2024學年高三歷史二輪(專題訓練)原卷版_第1頁
工業革命與工廠制度-2023-2024學年高三歷史二輪(專題訓練)原卷版_第2頁
工業革命與工廠制度-2023-2024學年高三歷史二輪(專題訓練)原卷版_第3頁
工業革命與工廠制度-2023-2024學年高三歷史二輪(專題訓練)原卷版_第4頁
工業革命與工廠制度-2023-2024學年高三歷史二輪(專題訓練)原卷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試卷第=page11頁,共=sectionpages33頁工業革命與工廠制度-2023-2024學年高三歷史二輪(專題訓練)1.英國約克郡一名老工人回憶其在19世紀30年代時的生活時說:“遠離自己的家鄉,僅有兩種可供消閑的去處,即教堂、小禮拜堂抑或是酒館。前者很少開放,后者很少關閉;前者毫無吸引力,后者極具吸引力。”這可以用來說明(

)A.宗教改革摧毀了教會束縛 B.工業革命損害了民眾健康C.自由主義推動了經濟發展 D.工業社會帶來了精神困境2.著名歷史學家錢乘旦在其著作中寫道:“韋奇伍德在制陶廠中首創計時系統……早晨5:45打鈴起床,準備上班;8:30打鈴吃早餐;9:00打鈴上班;如此循環,直到天黑看不見干活才打鈴下班。為監督工人守時,韋奇伍德還專門雇傭一名監工……對于那些超過預定時間的遲到者則予以提醒,如果屢次遲到并累計一定次數,將停發工資。”材料從本質上反映出A.工廠主制定并實施嚴厲的規章制度B.工業革命促使工廠制度的建立C.工廠制度帶來生產組織和管理形式的巨變D.工廠規范化和制度化管理促進生產效率的提高3.18世紀中期,英國人用馬車在臟分兮的路上或者用風力和水力在海上將貨物緩慢地運到市場。到1850年,火車冒著蒸汽在英國2000英里的鐵軌上轟鳴運行,將人和貨物迅速、便宜、可靠地運到分布在各地的車站,給制造業、商業和貿易帶來了巨大的變化。上述材料反映了工業革命對英國的影響是A.改變了生產方式 B.提高了運輸能力C.促進了城市發展 D.加劇了環境污染4.英國是第一個進行工業革命的資本主義國家,其可以引進和利用的外國先進技術不多。當時英國90%以上的機器都是英國人自己發明制造的。這可以用于說明英國(

)A.拒絕引進其他國家的發明創造 B.殖民擴張進程緩慢C.工業革命以本國發明創造為主 D.科學發展水平較低5.17世紀,英國純農業人口從15世紀的90%下降到50%,但人們卻熱衷于投資農業:占有土地、改良糧種和土壤、采用輪作制、使用各種農業機械。到18世紀上半期,農業革命取得豐碩的成果,農業資本主義得到發展。這一現象說明(

)A.城市化對農產品需求量不斷擴大 B.工業革命對原料的需求量增大C.圈地運動推動土地所有權的變化 D.英國尊重傳統的社會風氣濃厚6.晚清時期,商人為改變自己的身份,便于同官場人打交道,以求得減免一些雜項捐稅,多數人選擇捐資為官。通過對近代民族資本家的政治身份統計可知,19世紀60年代到19世紀80年代,資本家中,候補道2人,候補知府、候補知縣、候補同知、候補通判4人,候補郎中1人。對此分析正確的是(

)A.晚清政府支持民族資本企業發展 B.近代中國社會階層流動日益頻繁C.學而優則仕的傳統觀念根深蒂固 D.民族資本企業發展環境艱難曲折7.18世紀,法國狄德羅和達朗貝爾在編撰《百科全書》時,把工藝和制造業視為知識系統里一個重要的分支,囊括了豐富的內容,包括金銀加工、寶石加工、鐵加工、玻璃加工、皮革加工、蠶絲加工、羊毛加工等。這一做法(

)A.使近代自然科學形成體系 B.反映出啟蒙運動的轉向C.體現了科學與技術的結合 D.順應了資本主義的發展8.工場手工業時期,工人們除在作坊生產外大多還從事耕種,同農村保持一定的聯系。機器大工業則完全切斷了他們同農村的聯系,除了出賣勞動力,他們再沒有其他收入。這表明機器大工業(

)A.擠垮了傳統的手工工場 B.切斷了城鄉間的聯系C.減輕了工人生活的負擔 D.催生了工業無產階級9.在工業革命中“它為機械供給推動力。它結束了人類對畜力、風力和水力的由來已久的依賴”。材料中的“它”是指A.珍妮紡紗機 B.改良蒸汽機 C.火車 D.汽輪10.1731年德國人彼特?亨克斯依托當地的稀有金屬礦產和制刀劍傳統,外加三十多道工藝,創立雙立人品牌。1867年雙立人成立現代化鋼材鑄造車間,1939年雙立人獨有的低溫冰段技術研發成功。由材料可知,雙立人品牌長盛不衰的原因是(

)A.注重品質堅持技術創新 B.物美價廉廣受市場歡迎C.采用現代化機器大生產 D.國家統一助力企業發展11.19世紀七八十年代,一些美國商人創辦肉類加工廠,把屠宰和包裝分成幾道獨立工序,利用傳送帶進行流水作業,并雇傭工程師設計冷凍車廂,以便長途運輸鮮肉;還開辦工廠,利用肉類加工廠的下腳料生產肥料、肥皂和甘油等。這種經營模式(

)A.得益于經濟全球化的發展 B.成為近代機械生產的開端C.體現了產業分工不斷細化 D.為農業現代化提供了范本12.“工業革命不能僅僅歸因于一小群發明者的天才。天才無疑起一定的作用,然而,更重要的是,18世紀后期起作用的種種有利力量的結合。”這里“種種有利力量”應該包括①代議制立憲政體的確立

②圈地運動的開展

③機器工廠的出現

④海外市場的擴大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13.下表是1880—1894年商辦企業創辦情況統計簡表(部分)。據表可知,這批商辦企業(

)行業種類辦廠數量(家)企業平均資本(兩)企業分布地區船舶和機器修造16625上海12家,廣東2家,天津、武漢各1家繅絲9738392上海8家,廣東88家,煙臺1家棉紡織224000上海2家火柴1137345上海1家,廣東3家,其余分散各地面粉313333上海、天津、北京各1家印刷812500上海6家,廣東、杭州各1家A.得益于清末新政的推動 B.投資主要集中在重工業C.輕工業的規模遙遙領先 D.空間地域分布較為均衡14.尤瓦爾·赫拉利在《人類簡史》中提到“早在數千年的時候,當時如果想要把熱能轉化成動能的話,唯一的辦法就是依靠我們人類和動物在新陳代謝的過程之中把攝入體內的能量轉換成肌肉的運動。……工業革命為我們解決的一大問題就是能源轉換的問題。”工業革命哪一發明為我們解決能源轉換問題A.蒸汽機車 B.輪船 C.珍妮紡紗機 D.改良蒸汽機15.法國人孟克列欽認為,財富就是貨幣,就是金銀,而商品流通則是獲得金銀的最重要的方法,對外貿易是一國財富增殖的源泉;英國人大衛·李嘉圖認為自由貿易才能發展英國工業,從而為全社會創造更多的財富。兩位學者A.在經濟上都認同自由放任主義 B.都深受新航路開辟的直接影響C.對獲得財富渠道認識完全不同 D.對財富認識基于不同歷史時期16.19世紀的美國,社會崇尚虔誠、順從、純潔、持家的“真正的女性”,“女工”在當時是一個貶義詞。紡織廠為了大規模雇傭女性,在生產與生活中采取一些舉措保障女工的利益,工廠代替家庭為女工提供一種父權式“保護”。這反映了(

)A.工業化促使了社會保障制度的形成 B.工廠制度顛覆了傳統家庭觀念C.工廠制度推動女性社會角色的轉變 D.工業化提高了女工的社會地位17.某班高一學生撰寫一篇歷史小論文,題目為《工業革命改變了人們的社會生活》,他梳理的目錄如下,你認為合理的的是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18.英國阿克萊特被稱為“工廠制度之父”,1771年他與合伙人在水力紡紗廠里安置了多臺紡紗機,雇傭工人生產。工廠制度將工人和生產資料集合在一起,通過細致的分工和嚴格的紀律,讓工人操作機器,進行大批量的生產。據此可推知,工廠制度(

)A.導致國家治理模式的變化 B.加劇了社會的貧富分化C.實現了科學與技術的結合 D.極大地提高了生產效率19.18世紀中葉,經濟學家雅各布·尼古拉斯·莫羅指出:棉布在英國銷售的成功,絕不僅僅因為價格低廉,更是因為人們出于對虛榮的新社會時尚的追求。下層女性一旦穿上新奇艷麗的印花布,就認為自己會跨越階層分野,成為貴婦中的一員。由此可知,棉布的普及(

)A.沖擊了傳統等級秩序 B.提升了女性社會地位C.推動了工業革命發展 D.刺激了民眾消費需求20.下圖反映了英國近代不同時期棉花加工量和生鐵產量的變化情況。這表明A.改變了英國的人口結構 B.推動了英國的城市化進程C.增加了英國工人的收入 D.提高了英國的社會生產力21.在人類的歷史上,各種經濟思想和經濟政策興起與沒落反映了時代的變遷。材料一重商主義約產生于15世紀末,18世紀中期開始走向沒落,支配了西方經濟主流話語近300余年。彼時,西歐封建制度趨于瓦解,城市興起,在國家和社會政治生活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正是在那樣的歷史環境下,一個主張建立強大中央集權、擁護國家干預主義和殖民主義,為經濟掠奪進行辯護的學派——重商主義學派興起。——摘編自《重商主義支配歐洲300年》材料二“耕稼勸,則農業崇,而棄本逐末者不得縱。由是,賦稅可均而國用可足。”——【明】周忱:《與行在戶部諸公書》(1)依據材料一、二和所學知識說明在16世紀西歐和中國分別實行了怎樣的經濟政策,并從經濟方面分析成因。(2)有觀點認為,19世紀中后期在工業革命的影響下,材料一、二所反映的經濟政策都相繼沒落。結合史實分析說明上述觀點。(3)結合背景說明20世紀30年代以來資本主義國家對經濟干預政策經歷了怎樣的變化。22.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該法案主要內容為:國王未經國會同意不得廢止法律或停止法律之實施;不得征收金錢;不得征募或維持常備軍;臣民有向國王請愿的權利;議員在國會內有演說、辯論或議事的自由;不得對臣民采用殘酷的刑罰;不得設立審理宗教事務的欽差法庭等。——摘自劉家興等《北京大學法學百科全書》材料二

工業革命相關大事示意圖——改編自(美)費爾南德茲-阿邁斯托《世界:一部歷史》材料三

工業革命帶來的生產力水平的大提高導致政府管理職能的膨脹,政府面臨著許多新課題:除了維護社會治安、國防、財政、稅收等傳統事務,還要擔負起經濟、文化、科技等新的社會事務的管理,以發揮政權的杠桿作用。工業資產階級經濟實力的猛增使其政治要求增加。他們要求參與行政管理,要求清除舊制度的弊端,要求社會公職向社會開放,要求機會平等、自由競爭,建立一個廉潔而高效的政府,更大程度地維護他們的既得利益。——摘自鮑紅信《英國近代文官制度的建立》(1)根據材料一,結合所學,指出“該法案”的名稱和頒布時間,概述“該法案”是如何推動英國社會轉型的。(2)組織與運用材料二中的信息,概述工業革命的影響。(3)縱貫上述三則材料,闡明三則材料所反映的歷史事件之間的邏輯關系。23.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美國學者斯塔夫利阿諾斯編寫的《全球分裂:第三世界的歷史進程》,縱觀了西方宗主國中心與非西方依附性外緣的相互聯系的演變,同時又探索了彼時西方人極不關注的第三世界革命運動的整體發展趨勢。此書將近500年的歷史進程分為4個階段:階段中心地區的經濟特征外緣地區的依附關系第三世界的演變1400—1770商業資本主義壟斷性的殖民主義第三世界出現(主要在美洲)1770—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