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11現代史部分綜合應用1.歷史學家在探討蘇聯(俄)歷史時,把20世紀二三十年頭蘇聯(俄)邁向社會主義道路時的努力看作三個試驗。即“追隨志向的試驗、面對現實的試驗、回來志向的試驗”。其中“面對現實的試驗”的重要措施是()A.大中小企業收歸國有B.允許外國資本的引入C.全面實行農業集體化D.提高農產品收購價格【答案】B2.1946年,有人在戰后經濟政策的手稿中向國家(蘇聯)提出如下建議:取消原材料的集中供應方式;廢除強制征收農產品的制度;建立金本位的貨幣制度;取消國家對國內商業的限制。這一建議()A.有利于戰后經濟的轉型B.揭露了蘇聯政治弊端C.是對新經濟政策的復原D.否定了蘇聯經濟模式【答案】A【解析】依據材料中經濟措施的內容“取消原材料的集中供應方式;廢除強制征收農產品的制度;建立金本位的貨幣制度;取消國家對國內商業的限制”可能會改革原有的安排經濟體制,推動經濟體制的轉型,故A項正確。3.先鋒戲劇的宗旨是與傳統徹底決裂,對固有價值觀和生存方式的劇烈質疑與顛覆。這種戲劇在蘇聯長期被稱為“地下戲劇派”,但它在20世紀后期漸漸嶄露頭角。你認為造成這種變更的主要緣由是()A.外國資本主義對蘇聯的滲透B.俄國和蘇聯的文學傳統與實踐C.蘇聯在美蘇爭霸中處于優勢D.受“公開性”“新思維”的影響【答案】D【解析】戈爾巴喬夫的“改革與新思維”試圖從根本上重建社會主義的價值觀念和政治體制,徹底摒棄斯大林主義留下的政治體制遺產,建立人道的、民主的社會主義,在這一思想的影響下,蘇聯的先鋒戲劇20世紀后期也由地下轉為公開,故D項正確。4.下表是1930~1933年主要資本主義國家應對“經濟大危機”的措施時間國家措施1930年5月美國通過法案,將全部關稅的總平均水平從33%提高到40%1931年9月英國領先放棄金本位,實行英鎊貶值1931年12月日本放棄金本位,日元匯率下降65%1932年德國推行新稅法,對很多進口商品征收100%關稅1933年4月美國宣布放棄金本位,美元貶值50%表格中的這些措施()A.幫助各國順當渡過了經濟危機B.促進了世界貿易的快速增長C.開創了國家干預經濟的新模式D.加劇了這些國家之間的沖突【答案】D5.羅斯福總統的幕僚塞繆爾·羅森曼多年后回憶,當時國會滿是總統的政敵,企圖阻擾其振興經濟方案通過,但每當利用“爐邊談話”通過收音機向民眾進行廣播后,這些國會議員都收到潮水一般的選民信件,督促他們支持總統的方案,這成了總統的隱私武器。這說明()A.總統魅力確定新政成敗B.輿論導向有較大盲目性C.國會決議受到傳媒左右D.政府公關借力大眾傳媒【答案】D【解析】新政的成敗并不是總統魅力確定的,故A項錯誤;材料反映了媒體的作用,并不是消極影響,故B項錯誤;國會決議肯定程度會受到傳媒影響,但不能說是左右,故C項錯誤;從材料可知,羅斯福借助傳媒的作用讓民眾知道他的方案,故D項正確。6.1969年美國總統尼克松提出:“在權利從人民和各州流向華盛頓達三分之一世紀以后,讓權力、資金、責任從華盛頓流向各州和人民,實行新聯邦主義的時候到了。”從其后期實踐來看,新聯邦主義是()A.全面推行國家干預經濟的政策B.全面否定國家干預經濟的政策C.對國家干預經濟政策進行調整D.推行區域經濟集團化的政策【答案】C7.1982年英國保守黨政府取消了與收入關聯的疾病與失業救濟,對失業者的救濟改為應納稅津貼;同年通過的《社會保障與住房補貼法》要求雇主為其雇員擔當疾病津貼,作為補償,雇主可以削減國民保險的繳納數額。該政策的制定()A.挫傷了人們工作的主動性B.推卸了政府的社會責任C.調整了福利國家運行方式D.增加了雇主的稅收負擔【答案】C【解析】依據材料無法推斷出該政策對于人們工作主動性的影響,故A項錯誤;該政策的制定主要是為了減輕政府的財政壓力,而非推卸政府的社會責任,故B項錯誤;該政策的制定變更了福利支出完全由政府擔當的運行方式,改由政府、雇主、工人共同擔當,故C項正確;“雇主可以削減國民保險的繳納數額”,可見雇主的稅收負擔沒有增加,故D項錯誤。8.有學者認為,“盡管古巴危機得到了和平解決,但它卻是一件很僥幸的事……它促使了幾個限制核武器的協定形成:限制核武器試驗協定、禁止空間核武器協定、拉美無核區規定、在現有核國家以外不擴散核武器協定……第一個西方——蘇聯限制戰略武器條約。”該學者旨在強調這一危機()A.緩解了冷戰期間的國際驚慌局勢B.有利于建立公允、合理的新秩序C.減弱了美蘇兩國超級大國的地位D.體現了世界秩序構建中的正義性【答案】A9.二戰后期,美國力圖在戰后建立一個“廣泛而永久的普遍平安制度”,蘇聯也希望建立新的國際組織來“保證一個長久和正義的和平”,在美蘇主導下,以“維持國際和平及平安”為宗旨的聯合國建立起來。這表明()A.美蘇在戰后擁有廣泛的共同利益B.美蘇都希望建立自己主導的世界秩序C.維護和平理念順應國際發展大勢D.兩種社會制度的國家能夠永久和平相處【答案】C【解析】美蘇通過和平協商來建立起全球性的協調機制,這種行為維護了世界和平并順應了歷史發展趨勢,故C項正確。10.1946年美國的常常項目順差為77.79億美元,1947年上半年順差則達59.22億美元,美國貿易順差主要來源于對歐洲國家的貿易。這種現象()A.導致了馬歇爾安排的出臺B.有利于美國擴大歐洲市場C.使歐洲清償實力日漸增加D.有利于緩和歐洲社會沖突【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出美國常常項目順差由1946年到1947年有所下降,從“美國貿易順差主要來源于對歐洲國家的貿易”,可知美國順差下降的緣由是歐洲實力衰弱,缺少購買力,故美國制定了扶植歐洲的馬歇爾安排,以復原與發展歐洲市場,故A項正確。11.冷戰期間不少歷史學家指責北約和華約推動了昂揚的軍備競賽,并使地區沖突有轉變成超級大國對抗的危急。而冷戰結束時,贊揚北約和華約具有避開沖突升級的實力成為學術時尚。這反映了()A.美蘇勢均力敵避開了大戰的爆發B.學術界力圖對冷戰作出辯證評價C.歷史探討不行能得出一樣結論D.意識形態確定學術探討的水平【答案】B【解析】冷戰時期,對軍事同盟多是指責、指責,冷戰結束后,對軍事同盟大加贊揚,表明學術界力圖對冷戰作出辯證評價,故B項正確。12.據《全球通史》記載:從1950年到1964年,西德、意大利和法國的國民生產總值增長率分別為7.1%、5.6%和4.9%,而同一時期美國的國民生產總值增長率只有3.5%。這一現象的出現()A.表明美國世界霸主地位的動搖B.表明西方資本主義陣營起先分化C.加劇了美國對歐洲的經濟滲透D.主要得益于歐洲經濟一體化進程【答案】D13.為重建戰后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1943年英國推出“凱恩斯安排”,指出擁護自由貿易的前提是必需強制順差國花掉順差余額;美國推出“懷特安排”,認為捍衛自由貿易的目的是允許順差國積累債權。這表明英美兩國()A.激烈爭奪世界經濟主導權B.在經濟實力上仍不前不后C.阻礙了經濟新秩序的建立D.都在否定自由貿易的準則【答案】A14.其次次世界大戰后,意大利、法國、德國組建經濟聯盟,綻開聯邦式的合作;英國和斯堪的納維亞各國實行的是同盟式合作;東歐則建立經濟互助會。這些現象共同反映了()A.歐洲出現一體化趨勢B.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的對立C.全歐洲的聯合與團結D.歐洲各國紛紛陷入經濟逆境【答案】A【解析】依據題目中歐洲各國“聯邦式的合作”“同盟式合作”“互助會”,體現了經濟區域集團化下歐洲出現的一體化趨勢,故A項正確;經互會和馬歇爾安排體現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的對立,題目中并未體現,故B項錯誤;依據題意,并非是全歐洲的聯合,而是區域的集團化,故C項錯誤;D項表述屬于緣由,并非題目中現象的反映,故D項錯誤。15.中非合作論壇是中國和非洲國家主動應對全球化挑戰、攜手謀求共同發展做出的重大戰略選擇。這一選擇體現了中非共同的發展使命和戰略利益,它建立的主要目的是()A.建立合理的國際經濟新秩序B.中國成為非洲第一大貿易伙伴C.主動參與非洲國際組織活動D.反對殖民主義和維護世界和平【答案】A【解析】依據題干“中非合作論壇,是中國和非洲國家主動應對全球化挑戰、攜手謀求共同發展做出的重大戰略選擇”可以看出中非合作論壇的建立是為了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建立合理的國際經濟新秩序,故A項正確;題干中并未提到中國與非洲的相關貿易信息,因而不能說明中國是非洲第一大貿易伙伴,故B項錯誤;題干中并未提到中國參與非洲國際組織活動的相關信息,故C項錯誤;題干中并未提到殖民主義的相關信息,故D項錯誤。16.下表是新中國“一五”安排期間工業生產產量表(局部),此表說明()項目1952年1957年增長率%原煤(萬噸)66491300096原油(萬噸)43.6146235鋼(萬噸)135535296生鐵(萬噸)193594208布(億米)38.350.532紗(萬噸)65.684.428A.“大躍進”運動取得了明顯成效B.我國借鑒了蘇聯工業化模式C.農輕重工業比例嚴峻失衡D.投資規模確定了主要能源的效益【答案】B17.“在人民代表大會制實行后,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不再代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職權,在此以后它作為獨立的統一戰線組織將接著存在。”這表明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A.由執政機構變為參政機構B.由主持機構變為監督機構C.由立法機構變成協商機構D.由法律機構變為執行機構【答案】C【解析】依據材料,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不是執政機構,而是立法機構,故A項錯誤;統一戰線組織不是監督機構,而是協商機構,故B項錯誤;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立法機構,“獨立的統一戰線組織”是協商機構,故C項正確;“獨立的統一戰線組織”不是執行機構,而是協商機構,故D項錯誤。18.1962年《農村人民公社工作條例修正草案》規定:“保證集體經濟占肯定優勢的條件下,人民公社應當允許和激勵社員利用剩余時間和假日,發展家庭副業,增加社會產品,增加社員收入,活躍農村市場。”這一規定()A.激勵了個體經濟的發展B.加快了社會主義建設的速度C.實行了“八字方針”D.是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的起先【答案】C19.1977年高考,有一個考生在作文中,以美麗的文字、犀利的筆觸,干脆抨擊“文化大革命”,引起評卷人員的極大爭議,在給滿分還是給零分問題上“官司”始終打到教化部和鄧小平那里。這說明()A.解放思想成為非常緊迫的任務B.改革初期人們的相識存在差異C.過度的撥亂反正引起思想混亂D.教化和考試必需堅持政治原則【答案】A【解析】對于指責“文革”的高考作文,很多人堅持打零分,就足以說明“左”傾對工作干擾的嚴峻程度,從而說明思想解放工作的緊迫性,故A項正確。20.“這一制度的進一步完善和發展,必將使農業社會主義合作化的詳細道路更加符合我國的實際。這是在黨的領導下,我國農夫的宏大創建。是馬克思主義農業合作化理論在我國實踐中的新發展。”下列對“這一制度”的評價不正確的是()A.實行了統一經營與分散經營相結合的原則B.是農村生產關系的一次重大變革C.變更了農村的經濟形勢和社會面貌D.推動了農業生產合作化進程【答案】D21.下表反映了我國私營企業和個體工商業的發展狀況,其影響是()年份私營企業個體工商業注冊(萬戶)從業人員(萬)注冊(萬戶)從業人員(萬)198841000多2300多19909.8170.21328.32092.8199213.92301533.72467.7A.變更了我國公有制為主體的現狀B.促進了我國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C.推動了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目標的確立D.充分體現了我國按勞安排的原則【答案】C【解析】依據表格信息可知,我國個體、私營經濟的發展從1988年起先,推動了經濟的發展,1992年中心政府明確提出了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故C項正確。22.據西方媒體報道:“這是一個具有高度標記性的事務,它表明中國的航天技術在21世紀已經走到了歐洲和日本的前面。”這評論的是我國()A.“南優2號”的勝利培育B.“東方紅一號”衛星的升空C.每秒向量運算過億次計算機誕生D.“神舟5號”飛船勝利放射【答案】D【解析】材料內容為“中國的航天技術”,故A項錯誤;“東方紅一號”衛星不能超過日本、西歐的技術,故B項錯誤;計算機不屬于航天技術,故C項錯誤;“神舟5號”飛船的放射,是繼美國、蘇聯之后駕馭載人航天技術的第三個國家,故D項正確。23.毛澤東在1958年先后表示“我們也要搞人造衛星!”“搞一點原子彈、氫彈、洲際導彈,我看有十年功夫是完全可能的。”即使當時中國開發上述技術的環境還非常落后和艱苦,但不少科學家還是起先投入這些開發安排。這主要說明白()A.“兩彈一星”的開展是國內外形勢所需的結果B.“大躍進”運動有利于我國國防現代化的發展C.我國完全有實力在短期內實現國防現代化D.應當將發展國防高科技作為一切工作的重心【答案】A24.1954年10月14日,《人民日報》發表了《走什么樣的路?——再評俞平伯先生關于“紅樓夢”探討的錯誤觀點》,文章指出“新紅學A.文學領域出現了一股反動逆流B.文學依據社會主義方向進行改造C.人民對新文化的追求欲望劇烈D.“百家爭鳴”方針得以全面貫徹【答案】B【解析】材料主要是對“新紅學”實質的定義,并不是出現反動逆流,故A項錯誤;依據材料中的信息“‘新紅學’實質就在于它是士大夫階級意識和買辦思想的混血兒,是反動的試驗主義在古典文學探討領域中的詳細表現”說明建國初期對文學的相識改造要求其符合社會主義發展方向,故B項正確;材料中沒有體現人民對新文化的劇烈追求,故C項錯誤;“百家爭鳴”方針是1956年提出的,與題目時間不符,故D項錯誤。25.1978年~1989年,停辦十年之久的俄國史探討工作得到復原,全國高校探討所紛紛成立,人才培育漸漸好轉,從中可以得出俄國史探討工作()A.干脆受中蘇外交關系的影響B.受到了極“左”思潮的沖擊C.其復原是新時期進行改革的迫切須要D.起步晚,不利于借鑒蘇聯社會主義建設的珍貴閱歷【答案】B26.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在一般資本主義國家中,無產階級進行社會主義革命,變更資本主義生產關系是通過剝奪資產階級的生產資料實現的。在我國,對待大資產階級(即對待官僚資本)實行這種方法。但是,對待民族資產階級,則不是實行剝奪的方法,而是實行社會主義改造的方法,通過國家資本主義的形式,逐步地將私人資本主義企業變更為社會主義企業。材料二1920年11月,人民委員會公布《租讓法令》,允許外國資本家在蘇俄開辦租讓企業或同蘇維埃一起組織合營股份公司。列寧強調要通過租讓制發展蘇俄經濟、改善工人生活,同時學習資本主義國家的先進技術和生產管理方法。1921年7月,政府公布《租借條例》,確定把一批中小工廠和商店租借給本土的公民、合作社和其他聯合組織。租讓和租借企業是國家資本主義經濟。(1)依據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學問,分析中國和蘇俄在對待資本主義經濟上的不同舉措及其緣由。(10分)(2)依據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學問,分析中國和蘇俄在向社會主義過渡道路上的共同點,并談談你的相識。(8分)【答案】(1)中國舉措:沒收官僚資本;改造民族資本。緣由:官僚資產階級是中國民主革命的阻力;民族資產階級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同盟軍。蘇俄舉措:前期,沒收資產階級生產資料;后期,大力發展租讓和租借企業,允許外國資本主義開辦企業,學習資本主義國家的先進技術和生產管理方法,發展國家資本主義經濟。緣由:當時蘇俄處于經濟、政治危機之中,急需改善工人和農夫的生活以鞏固統治。(2)共同點:都采納國家資本主義形式;實行分步的方式向社會主義過渡。相識: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中有很多值得學習和借鑒的閱歷;發展國民經濟必需敬重國情;建立社會主義制度的過程并非一帆風順。(言之成理即可)2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從核心到邊緣——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世界經濟體系——[英]J.M.羅伯茨《全球史》繪制材料二二戰期間,英國和美國都在醞釀戰后經濟秩序的方案。1943~1944年,英、美經過多次談判,商定了以美國《懷特安排》為基礎的妥協方案。1944年7月,英、美等44個國家的代表通過了以英美妥協方案為基礎的《國際貨幣基金協定》和《國際復興開發銀行協定》。……二戰后重建國際經濟秩序的另一舉措是《關稅與貿易總協定》的簽訂和談判。1947年4月,美、英、中、法等23個國家進行關稅減讓的談判,雙邊關稅談判共進行了123項,涉及大約5萬種商品。10月,23國簽訂了《關貿總協定》。關貿總協定除每年召開大會外,主要活動是主持減稅談判,從1947年起,關貿總協定成員國進行了多次多邊談判,重要的有“狄龍回合”“肯尼迪回合”“東京回合”等,有力地推動了全球貿易的自由化進程。——高德步、王玨《世界經濟史》(1)依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學問,指出19世紀末20世紀初世界經濟體系中①②與③④類國家(地區)之間的地位關系,并分析這一關系的成因。(8分)(2)結合所學學問,說明材料中兩個國際經濟體系(秩序)建立方式的不同之處,并概括其次次世界大戰后國際經濟秩序的特點。(6分)(3)有探討者認為,盡管其次次世界大戰后國際經濟秩序有諸多弊端,但仍有明顯的合理性。你是否同意?說明理由。(6分)(2)不同:19世紀末20世紀初:主要是通過殖民擴張(或武力威逼);其次次世界大戰后:主要通過協商談判。特點:美國主導;制度化、體系化。(3)同意。理由:其次次世界大戰后國際經濟秩序是建立在當時主要國家經濟力氣對比基礎之上的,是當時世界經濟格局的反映;這一秩序順應了歷史發展趨勢,其制度化、體系化的特點適應了世界經濟的發展要求;在這一體系之下,戰后世界經濟得以復原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魚塘股份合同協議書
- 食堂搭伙合同協議書
- 兄弟倆出資買房協議書
- 酒店優惠預訂協議書
- 分手后房產歸屬協議書
- 鋼筋清包合同協議書
- 餐廳臨時員工協議書
- 集體拆遷補償協議書
- 餐飲員工就餐協議書
- 出租車退車合同協議書
- 2024年江西省“三校生”對口升學考試英語試卷
- 能源消耗預測模型-第1篇-全面剖析
- 江蘇蘇州高新區獅山商務創新區招聘筆試真題2024
- 房地產開發項目管理計劃
- 國企招標采購的合規性風險防控體系構建
- 人工智能通識教育 課件全套 呂爭 模塊1-7 初識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與社會
- 搭建雨棚合同協議
- 淮海戰役課件
- 8.1 法治國家 課件高中政治統編版必修三政治與法治
- 2025-2030中國無人駕駛清掃車行業市場發展現狀及發展趨勢與投資前景研究報告
- 飛機重心位置的表示方法RepresentationofTH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