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文化和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的融合_第1頁
中華傳統文化和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的融合_第2頁
中華傳統文化和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的融合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摘要】道德與法治課程是小學階段的重要課程,在幫助學生形成正確價值觀念、養成行為習慣方面發揮著無可替代的作用。教師可以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以豐富課程內容,開闊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的政治認同和道德修養。文章分析了教師通過融入民間藝術、扎根傳統節日、品味詩詞歌賦、鑒賞歌舞藝術等手段,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科學融入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的策略?!娟P鍵詞】小學教育;道德與法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講話時強調,“中國文化源遠流長,中華文明博大精深。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華文明的歷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更有力地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包括詩詞、繪畫、書法、音樂、風俗習慣等多個層面的內容。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結合,既可以為道德與法治課程注入新的活力,從而順利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可以有效影響學生的精神世界,讓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逐步堅定正確的價值取向,形成家國情懷,增強做人的志氣、骨氣和底氣,把個人發展和國家命運聯系起來。一、融入民間藝術,培養學生情感民間藝術與特定的地域、民族和歷史事件相關,而中國歷史久、地緣廣的特點,使得中國民間藝術呈現繁榮景象。萌生于勞動人民生活的民間藝術是常見但又充滿智慧的藝術形式。教師將民間藝術融入道德與法治課程,可以推動學生燃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情,逐步形成以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為己任的使命感[1]。例如,在教授部編版小學道德與法治四年級下冊教材第四單元第11課“多姿多彩的民間藝術”時,教師讓學生組成學習小組,先在課前自主探究一到兩種民間藝術形式,并且收集一部分文字、影像資料,再在課堂上向同學介紹這些民間藝術形式。在分享活動中,有學生介紹了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的瑞昌竹編,有學生介紹了景德鎮陶瓷并帶來了許多精美陶瓷作品的圖片,還有學生介紹了剪紙藝術并鼓勵同學在課后和自己一起嘗試制作剪紙作品。在學生分享自己自主探究的民間藝術形式時,教師將學生提及的藝術形式記在黑板上。在所有學習小組分享完畢后,教師鼓勵學生將黑板上的藝術形式分類。學生在簡單討論后,將刺繡、剪紙、瑞昌竹編等藝術形式歸入民間手工藝術,將廣東舞獅、川劇變臉等藝術形式歸入民間歌舞藝術。教師順勢提出問題:“看著黑板上這么多種民間藝術形式,你有什么感想呢?”有學生感嘆道:“中國的民間藝術真是豐富多樣!”也有學生表示:“這表明中國的勞動人民充滿智慧!”教師及時進行總結升華:“中國民間藝術多姿多彩,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也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為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筑牢堅實根基。從古至今,有很多人為傳承、發揚這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付出了巨大努力,但在時代更迭下,有一些傳統文化受到的關注在變少。”由此,教師引出下一個重要的主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保護。教師引導學生從外來文化的沖擊、信息時代人們生活習慣的改變等角度,去分析民間藝術的傳承與保護現狀,讓學生了解民間藝術的傳承與保護面臨的危機,燃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情,形成自覺傳承與弘揚民間藝術的意識和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己任的使命感。民間藝術不僅承載著廣大勞動人民對理想生活的追求,還記錄了人們在生活中形成的情感和想要留存下來的記憶。教師讓學生自主探究、分享感興趣的民間藝術形式,可以使學生更深刻地感知到自己和腳下這片土地的連接,產生強烈的家國情懷和歸屬感。與此同時,學生會受到優秀文化熏陶,其審美情趣和道德情操都會得到有效培養。二、扎根傳統節日,塑造正確三觀中國傳統節日,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教師扎根傳統節日組織教學活動,不僅可以讓學生了解歷史知識、風俗習慣,還可以讓學生了解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形成健全的道德認知與道德情感[2]。例如,在教授部編版小學道德與法治二年級上冊教材第一單元第4課“團團圓圓過中秋”時,教師著重引導學生感受中秋節的節日氛圍,探究人們慶祝中秋節的風俗習慣,以加深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認識。在課堂伊始,教師提出問題:“過中秋節時,什么事情讓你們感到開心呢?”有學生回答:“和家人團聚讓我覺得很開心?!币灿袑W生回答:“放假休息讓我覺得很開心!”教師順勢引導學生追溯中秋節的由來,探尋人們過節的初衷。此后,教師鼓勵學生組成學習小組,改編“嫦娥奔月”這個家喻戶曉的故事。經過改編、表演,學生逐漸體會到家庭的溫暖以及正義、善良的可貴。在接下來的時間,教師則帶領學生探究中秋節風俗習慣的來歷和意義。教師先提問:“同學們,你們知道月餅的含義嗎?”學生思索后回答:“月餅是圓的,象征著團圓和完整,反映了人們對于全家團聚的美好期盼?!苯處熝a充道:“你說得對!不過月餅的意義遠不止于此。在古代,月亮是人們思念親人的象征,所以有著和月亮相似外觀的月餅就成了人們思念親人的寄托。月餅有不同的餡料,象征著不同的人歡聚一堂,也體現了多元的文化。同時,中秋節在豐收的季節,月餅的餡料都和人們收獲的糧食有關,因此吃月餅也有慶祝豐收的寓意。”在慶祝中秋節時,各個地區的人們有自己獨特的風俗,比如有些地方的人會賞桂花、飲桂花酒,這也是值得探究的內容。在對節日習俗、內涵進行探究的過程中,學生學習了許多文化知識,了解了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從而更加認同中秋節這一傳統節日的價值。中國傳統節日的內涵廣泛,人們慶祝傳統節日的風俗習慣不僅寄托著美好的期望,還包含自然地理因素,是介紹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良好載體。教師帶領學生深入探究傳統節日,不僅可以強化學生的文化認同感,還可以推動學生形成健全的道德認知和道德情感。三、品味詩詞歌賦,堅定文化自信詩詞歌賦承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具有優美的語言、深邃的意境和豐富的情感,中國的詩詞歌賦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濃墨重彩的一部分,既有活潑的一面,也有嚴肅的一面。教師帶領學生在道德與法治課程中品味詩詞歌賦,感受詩詞歌賦強大的生命力以及歷朝歷代詩人、詞人的創造力,會使得學生更充分地體會到道德與法治課程的趣味性,并逐步堅定文化自信[3]。例如,在教授部編版小學道德與法治五年級上冊教材第四單元第8課“美麗文字民族瑰寶”時,教師將詩詞歌賦作為授課的橋梁,帶領學生體會中國漢字文化、詩詞歌賦的無窮魅力,使學生對這部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產生熱愛之情。教師先介紹唐代詩人王建的詩《古謠》,這首詩被稱為“一字詩”,全篇都離不開“一”這個漢字。介紹這首古詩后,教師指導學生分析這首古詩蘊含的情感。學生在剛聽到任務時,有些不知所措,教師及時給出提示:“我們可以從古詩中的幾個‘一’字去分析景物的變化。常言道,一切景語皆情語,通過變化的景物,我們可以慢慢體會詩人的情感。”跟隨教師的引導深入分析這首詩之后,學生很快得到答案:“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于自然美景的贊美和對生活的熱愛?!背恕耙蛔衷姟?,教師還介紹了藏頭詩、諧音詩,讓學生意識到,漢字文化博大精深,中國歷朝歷代的創作者根據漢字創作了許多佳作。在學生品味這些佳作之后,教師提出問題:“面對這些詩詞歌賦,你有什么感受呢?”有學生舉手回答:“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漢字的魅力。漢字歷史悠久、形態豐富,而由漢字寫就的詩詞歌賦往往對仗工整、言簡意賅、意韻深遠,這是中華民族特有的意趣。”由此可見,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在道德與法治課程中初步品味優美的詩詞歌賦,讓學生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培養審美情趣,產生家國情懷,更加堅定文化自信。四、鑒賞歌舞藝術,開闊學生視野中國的歌舞藝術同樣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代表,具有極高的鑒賞價值。教師帶領學生鑒賞具有較強綜合性和藝術性的藝術作品,不僅可以推動學生更全面地認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還可以進一步開闊學生的視野,推動學生形成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4]。例如,在教授部編版小學道德與法治六年級下冊教材第三單元第7課“多元文化多樣魅力”時,教師適時介紹了中國傳統戲曲。學生對中國傳統戲曲的了解較少,于是教師先指導學生簡單比較外國戲劇和中國傳統戲曲,分析莎士比亞的話劇《羅密歐與朱麗葉》與越劇《梁山伯與祝英臺》的異同點。在觀看教師播放的演出視頻后,學生注意到,越劇演員的歌聲十分動聽,而且他們的站姿、坐姿均具有鮮明的美感。教師繼續介紹中國傳統戲曲:“中國五大戲曲劇種包括京劇、越劇、黃梅戲、評劇、豫劇,它們都有著自己獨特的風格。”接下來,教師詳細介紹中國五大戲曲劇種的起源及其特點。此后,教師播放了五大戲曲劇種的代表曲目,并鼓勵學生尋找這些戲曲劇種的不同點。在討論之后,學生分享了自己的觀點:“京劇演員的聲音似乎更加洪亮;而越劇似乎以抒情見長,演員的表演真切、唱腔淳樸;黃梅戲演員的唱腔流暢,表演講究真實、活潑;評劇的內容則更有生活氣息,演員有著大眾化的唱腔;豫劇風格豪放、角色齊全?!痹趯W生對中國五大戲曲劇種形成初步理解之后,教師組織了搶答游戲,播放戲曲片段后,讓學生猜測這些片段中的表演屬于哪個劇種。中國戲曲具有獨特的魅力,可以讓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更加豐富、有趣。教師帶領學生鑒賞中國傳統歌舞藝術,不僅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還能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