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哲學:中國哲學史考試題庫四
1、問答題試述朱熹關于理氣之辯的觀點。
正確答案:1、朱熹的“理”有三層意思:一是物之“所以然之故”或物之“
所以為是物者”;二是物之“所當然之則”;三是物之必然即“自不容己”者
。朱熹認為,自然界的事物都有“當然之則”,而人的活動的準則
也應有客觀必然性。“理”作為“所以然之故”既是動力因,又是目的因。
2、程朱把理看作是宇宙的最高本體,具有客觀性、普遍性、永恒性等特征。
2、名詞解祥道南指覺
正確答案:在修養工夫方面,楊時十分重視未發的體驗,強調靜的方法,認為
在一種特殊寧靜的狀態下進行內向的直覺體驗,以體驗道心,并保持之,人就
可以實現道德境界,這一工夫被稱之為道南指覺。
3、名詞解釋禮
正確答案:中國古代社會政治、倫理規范與禮儀的總和。
4、名詞解釋環中
正確答案:環,體圓而中空,立于環中,可以周轉貫通。意喻道的樞要。《莊
子?齊物論》:“彼是莫得其偶,謂之道樞。樞始得其環中,以應無窮。是亦
一無窮,非亦一無窮也。”郭象注:“夫是非反復,相尋無窮,故謂之環,環
中,空矣;今以是非為環而得其中者,無是無非也。”莊子認為人對是非進行
無休止爭論,好像環之無端一樣。只要把握住道的樞要,猶如把握住環之中空
處一樣,才能應付無休止的爭論。
5、名詞解釋
正確答案:同氤氤。原指一種孕育著動蕩和矛盾的混沌狀態。《易?系辭下》:
“天地煙綿,萬物化酸。”朱熹注:“煙綿,交密之狀°”后來被用來指萬物
本原混沌未分的氣的一種運動狀態。張載《正蒙?太和》:“太和所謂道,中涵
浮沉、升降、動靜相感之性,是生煙縊、相蕩、勝負、屈伸之始。”王夫之
注:“煙相,太和未分之本然。”
6、名詞解釋一闡提迦
正確答案:梵文Icchantika的音譯,亦譯“一闡提”或“闡提”。意為“不具
信”、“斷善根”。指被認為斷絕一切善根的人。《大涅盤經》卷五:“一闡
提者,斷滅一切諸善根本,心不攀援一切善法。”對一闡提是否具有佛性,能
否成佛,佛教內部有長期爭論。東晉竺道生等認為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一闡提
也能成佛。
7、名詞解釋見聞之知
正確答案:指人們通過感官接觸外界事物而獲得知識,與德性之知相對。張載
《正蒙?大心》:“見聞之知,乃物交而知。”《正蒙?太和》:“有識有知,
物交之客感爾。”認為聞見是獲得知識的基礎,但“聞見不足以盡物,然又須
要他。耳目不得則是木石,要他便合得內外之道。若不聞不見又何驗?”強
調:“今盈天地之間者,皆物也。如只據己之聞見,所接兒何?按能盡天下之
物?”故見聞之知只是“小知”,不如“德性之知”。
8、名詞解釋《尚書?洪范》五行說
正確答案:《洪范》中說:“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
±o水日潤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從革,土爰稼稿。潤下作咸,炎上
作苦,曲直作酸,從革作辛,稼嵇作甘。”它提出了人們所用的五材,以
“水”為首的五材排列次序,以及五材的性質、作用,說明其和農業生產有
關,但沒有觸及五行之間的內在聯系。
9、名詞解祥遁天倍情
正確答案:遁,逃;倍,力口。言人違反自然而增加俗情。《莊子?養生主》:
“遁天倍情,忘其所受,古者謂之遁天之刑。”成玄英疏:“夫逃遁天理,倍
加俗情,哀樂經懷,心靈困苦,有同捶楚,寧非刑哉!”莊子認為生死等變化
是自然過程,應該順應,違背自然,倍加哀樂等感情,只是如同受刑而已。
10、名詞解釋惻隱之心
正確答案:指同情心。《孟子?告子上》:“惻隱之心,人皆有之。”《孟子?
公孫丑上》:“惻隱之心,仁之端也。”朱熹注:“惻隱、善惡、辭讓、是
非,情也”,“端,緒也。”人皆有同情之心,此為仁的萌芽,乃先天就有,
擴而充之,則為仁德。
11>名詞解釋小一
正確答案:名家辯論的論題之一,與大一相對,相當于幾何學上的點。《莊子?
天下》所列惠施歷物十事之第一事:“至大無外,謂之大一;至小無內,謂之
小一。”無內,言無物居其內;小一,謂小到極點,即無限小。
12、名詞解釋霸道
正確答案:法家的政治主張,王道的對稱,指以力服人,用暴力進行統治.
《史記?商君列傳》:“吾語公(秦孝公)以王道而未入也,……吾說公以霸
道,其意欲用之矣。”孟子認為“以力假仁者霸”,“以力服人者,非心服
也,力不贍也”,反對實行霸道。荀子也重王霸之別,認為王道得天下,霸道
強一國。
13、名詞解釋兼愛
正確答案:兼愛學說是墨子整個思想體系的核心,兼相愛是以交相利為基礎
的,也是以交相利為基本內容的。墨子認為社會一切禍亂產生的根源在于人們
之間不能相愛。墨子將他的兼愛也稱仁義,注重效果以利人作為具體內容的,
體現其功利主義原則,反對孔子以恢復周禮為仁,以注重主觀動機的忠怒為
仁。君子小人都可以通過兼愛大道仁。“兼”是“天下之大利”所產生的根
源,墨子主張“為彼猶為己也”,沖破了舊的宗法關系,認為愛人不應有親疏
遠近之“別”。兼愛思想代表小生產者的要求,具有進步作用但所謂兼愛實際
上也是主張所謂人類之愛的一種抽象形態,其根本出發點仍舊是從觀念出發是
不能實現的。
14、名詞解釋客形
正確答案:喻指氣聚散變化的運動狀態。《正蒙?太和》:“太虛無形,氣之本
體,其聚其散,變化之客形爾。”認為太虛即氣,事物無形和有形的變化都是
氣暫時(客)的聚散。故“氣聚則離明(眼睛)得施而有形,氣不聚貝J離明不
得施而無形,方其聚也,安得不謂之客,方其散也,安得遽謂之無?”
15、名詞解釋天門
正確答案:天門:1.萬物自然出入之門,猶指萬物之本原。《老子?十章》:
“天門開闔,能為雌乎?”《莊子?庚桑楚》:“入出而無見其形,是謂天門。
天門者,無有也,萬物出乎無有。”成玄英疏:“天者,白然之謂也……自然
為造物之門戶也。”
2.指心或大道。《莊子?天運》:“其心以為不然者,天門弗開矣。”成玄英
疏:“天門,謂心也;一云大道也。”
16、問答題在殷周之際,周公等人的觀念發生了哪些變化?“以德配天”
“敬德保民”的思想有什么意義?
正確答案:變化:
1、繼承了商人崇拜上帝至上神的天命觀念,他同樣認為天是有意志的,但周公
的天命觀和商人是有區別的;
2、他把商人上帝和宗祖神結合的一神論到分離的三神論;
3、以祖配天到以德配天德轉變,重神到所謂重道忠于民而信于神,改造了商人
諸事占卜的天命論;
4、天與天命中神的觀念淡了,認為惟德是輔;5、由天不可信的思想演化成對
天的怨恨等。
意義:
1、用德政鞏固了奴隸主貴族對奴隸和平民的專政;
2、在倫理方面維系了建筑在血緣關系基礎上的世襲制,保持了周奴隸主貴族內
部的團結,
3、體現了唯物主義和無神論思想的萌芽。
17、名詞解釋湛然之知
正確答案:黃宗羲用語,即德性之知。指一種在普通認識之上的先天直覺知
識。
18、名詞解釋三務
正確答案:墨子用來指當時“土公大人”的三項政治要求,為:國家之富,人
民之眾,刑政之治。(《墨子?尚賢上》)“天下貧,則從事乎富之;人民寡,
則從事乎眾之;眾而亂,則從事乎治之。”“若三務者,此仁者之為天下度
也。”(《節葬下》)認為達到三務的關鍵在于尚賢使能。
19、名詞解釋勢治
正確答案:戰國時期法家的政治主張,強調君主的權勢為治國之本,為戰國中
期慎到所提倡。他提出:“堯為匹夫不能治三人,而桀為天子能亂天下”,故
“勢位之足恃,而賢智不足以慕也。”戰國末韓非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區分“自
然之勢”和“人之所得勢”,強調“勢治”必須以法為基礎,“無慶賞之勸,
刑罰之威,釋勢委法,堯、舜戶說而人辯之,不能治三家。”“抱法處勢則
治。”
20、名詞解釋言不盡意
正確答案:語言不能夠完整準確地表達思想,與言盡意相對。語出《易?系辭
上》:“書不盡言,言不盡意。”魏晉玄學家發揮了這一思想,認為語言不能
表達圣人的言外之意,不能反映超絕言象的世界本體。《魏志?荀或傳》:“蓋
理之微者,非物象之所舉也。今稱立象以盡意,此非通丁(意)(象)外者
也,系辭焉以盡言,此非言乎系表者也。斯則象外之意,系表之言,固德而不
出矣。“
21、名詞解釋達道
正確答案:人所共由的準則,有普遍真理的含義。語出《中庸》:“天下之達
道五,所以行之者三。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婦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
五者,天下之達道也。”朱熹注:“達道者,天下古今所共由之路,即《書》
所謂五典。孟子所謂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是
也。”(《四書章句集注》)
22、名詞解釋靈府
正確答案:靈,精神;府,處所。精神在人體中存留的處所,即心。《莊子?德
充符》:“死生、存亡、窮達、貧富、賢與不肖、毀譽、饑渴、寒暑,是事之
變,命之行也。……不可入于靈府。”唐成玄英疏:“靈府者,精神之宅也。
夫至足者,不以憂患經神,若皮外而過去。”
23、單選()中以“山之出云”比喻變化移易的永恒連續。
A、《道德經》
B、《連山易》
C、《歸藏易》
D、《周易》
正確答案:B
24、名詞解釋職業分途
正確答案:梁漱溟用語。認為中國社會不存在階級對立而只有職業的區別。認
為在經濟上,西方社會“造成剝削與被剝削的兩面……中國社會則沒有構成這
兩面。”所有官吏“與農工商并列為四民",“為士為農為工為商,各
有前途可求”,“只有一行一行不同的職業,而沒有兩面對立的階級。”
(《鄉村建設理論》)并由此斷言中國社會是“職業分途的社會”。(《中國
文化要義》)
25、名詞解釋倒見
正確答案:章炳麟指唯我論、唯物論、和有神論者所持觀點都是在認識論上顛
倒真、幻關系,以幻者為本體的“倒見”。章炳麟以佛教唯識宗為據,以阿賴
耶識為真,認為“遍計所執之我,本是絕無。”認為唯我論“此我是幻,執此
幻者以為本體,是第一倒見也”、唯物論“此質是幻,執此幻者以為本體,是
第二倒見也”、有神論之神不過是概念,“此神是幻,執此幻者以為本體,是
第三倒見也。”(《建立宗教論》)
26、名詞解釋志行
正確答案:《墨子?經說上》:“志行,為也。”志就是動機和意志,行指行為
或實踐,為是客觀效果。意為尚志力行,取得預期的效果。清畢沅認為這是解
釋《經上》“名、實、合、為”的,故又把志解釋為知,即主觀認識。反映了
后期墨家知行統一的思想。
27、名詞解釋一實萬分
正確答案:周敦頤《通書?理性命》:“五殊二實,二本則一,是萬為一,一實
萬分,萬一各正,小大有定。”一,指太極;萬,指由太極化生的萬物。認為
太極(一)是宇宙之本原,由它演化為陰陽(二實),陰陽再生成五行(五
殊,即金木水火土),再由此組成各具特性的萬物。這一思想為宋儒“理一分
殊”說奠定了基礎。
28、名詞解釋無量世
正確答案:康有為用語。他曾把漢代《春秋》公羊派的三世說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個人與企業的承包合同模板
- 二人股權轉讓合同書
- 二手手機買賣合同樣本
- 合作伙伴銷售代理合同范本
- 專家課件視頻職業
- 人才交流合同
- 高速公路標志牌工程承包合同
- 不玩火安全教育課件
- 煙臺汽車工程職業學院《材料結構基礎與應用B》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長沙師范學院《人體形態與結構》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2025年中考語文一輪專題復習:古詩詞曲梳理復習重點整合
- 2025年中學教師資格考試《綜合素質》教育教學能力提升教育政策分析試題(含答案)
- 2025-2030中國氯堿行業市場發展分析及發展趨勢預測研究報告
- 2025-2030中國建筑智能化工程行業市場發展分析及發展趨勢前景研究報告
- 呵護地球家園點亮綠色希望-2025年4月22日第56個世界地球日主題教育班會 高中主題班會優 質課件
- 網絡安全問題及其防范措施(基礎篇)-國家計算機網絡應急中心
- 橋隧工技能鑒定理論資源高級技師模擬考試題含答案
- 2025-2030中國5G基站建設情況及前景趨勢與投資研究報告
- 話題10 AI人工智能-2025年中考《英語》高頻熱點話題寫作通關攻略
- 2024年上海市工業技術學校招聘筆試真題
- 2025年中國智能可穿戴設備市場深度調研分析及投資前景研究預測報告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