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專用2024-2025學年高中歷史第六單元現代中國的政治建設與祖國統一第22課祖國統一大業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_第1頁
江蘇專用2024-2025學年高中歷史第六單元現代中國的政治建設與祖國統一第22課祖國統一大業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_第2頁
江蘇專用2024-2025學年高中歷史第六單元現代中國的政治建設與祖國統一第22課祖國統一大業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_第3頁
江蘇專用2024-2025學年高中歷史第六單元現代中國的政治建設與祖國統一第22課祖國統一大業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_第4頁
江蘇專用2024-2025學年高中歷史第六單元現代中國的政治建設與祖國統一第22課祖國統一大業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7第22課祖國統一大業[學習目標]學測要求高考要求了解“一國兩制”的構想;了解香港、澳門的回來;了解海峽兩岸關系發展的重大史實;相識實現祖國完全統一對中華民族復興的重大歷史意義“一國兩制”的構想;香港、澳門的回來;“九二共識”與海峽兩岸關系的發展。一、“一國兩制”構想的提出1.背景(1)1949年,國民黨退往臺灣后,臺灣與祖國大陸處于隔絕的敵對狀態。(2)1979年元旦,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告臺灣同胞書》,宣布采納和平方式統一祖國的方針。2.提出:20世紀80年頭初,鄧小平提出“一國兩制”的宏大構想。3.含義: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內,大陸實行社會主義制度,香港、臺灣實行資本主義制度。4.地位:“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是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的基本方針。易錯提示“一國兩制”構想最早是針對臺灣問題而不是針對香港問題提出的,但首先在解決香港問題上得到勝利運用。二、香港、澳門的回來1.香港回來(1)條件:改革開放以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有了極大發展,“一國兩制”是中、英、港三方都能接受的方案。(2)過程:1984年12月,中英兩國簽署了關于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1997年7月1日,中國正式對香港復原行使主權。(3)意義:洗雪了香港被侵占的百年國恥。2.澳門回來(1)背景:香港問題的解決,為澳門問題的解決供應了勝利的范例。(2)回來:1999年12月20日,中國正式對澳門復原行使主權。問題思索“一國兩制”能解決香港、澳門問題的緣由?答案(1)它是我們黨和政府依據實事求是的原則提出來的,符合我國實際。(2)用“一國兩制”的方法和平解決港、澳問題,可以避開斗爭帶來的社會動蕩,符合人民的愿望。(3)它有利于保持港、澳地區的穩定、旺盛和發展,有利于促進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4)它順應了時代潮流,是實現祖國統一的最佳選擇。三、海峽兩岸關系的發展1.緩和(1)1979年元旦,中國人民解放軍停止炮擊金門,兩岸實現真正?;?。(2)中心人民政府倡議兩岸干脆實行通郵、通航、通商。2.破冰:1987年起先,臺灣當局允許臺灣居民赴大陸探親,并在經濟文化等方面進行溝通。3.對話(1)團體:1990年,臺灣成立海峽溝通基金會。1991年,大陸成立海峽兩岸關系協會,授權進行經濟性、事務性商談和政治對話。(2)共識:1992年,兩會達成“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重要共識,即“九二共識”。4.新發展(1)2005年,胡錦濤會見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率領的“和平之旅”大陸訪問團。(2)2008年,兩岸干脆通郵、通航、通商最終實現。推斷正誤“一國兩制”構想提出后,中國政府堅持以“和平統一”的方式解決港、澳、臺問題。(×)解析“和平統一”是基本方式,但不承諾放棄運用武力。概念闡釋“九二共識”1992年底,海協會與海基會達成共識:“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努力謀求國家的統一?!睘?993年的“汪辜會談”鋪平了道路?!熬哦沧R”的核心內容與精神是“一個中國,各自表述”與“溝通、對話、擱置爭議”。歸納總結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中國政府始終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挫敗了“兩個中國”或“一中一臺”的陰謀,為實現祖國完全統一進行了不懈的努力;“一國兩制”理論的創設,為實現祖國的完全統一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香港、澳門的回來,豐富和實踐了“一國兩制”的理論。學問結構

主題一“一國兩制”構想的提出與實踐探究點1“一國兩制”的內涵史料《鄧小平文選》中寫道:“制度可以不同,但在國際上代表中國的,只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我們承認臺灣地方政府在對內政策上可以搞自己的一套。臺灣作為特殊行政區……臺灣還可以有自己的軍隊,只是不能構成對大陸的威逼。大陸不派人駐臺,不僅軍隊不去,行政人員也不去。臺灣的黨、政、軍系統,都由臺灣自己來管。中心政府還要給臺灣留出名額。”思索“一國兩制”的基礎和前提是什么?兩制分別指什么?它們的關系如何?答案前提:一個中國。兩制:大陸實行社會主義制度,香港、澳門、臺灣實行資本主義制度。關系:大陸的社會主義是主體,港、澳、臺的資本主義是補充。探究點2香港回來史料1982年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訪華,鄧小平就香港問題與她實行了會談。撒切爾夫人提出“以主權換治權”,遭到鄧小平的斷然拒絕。鄧小平說:“關于主權問題,中國在這個問題上沒有回旋余地……應當明確確定:1997年中國將收回香港?!彼妓?1)簡述香港問題的由來。(2)英方“以主權換治權”的實質是什么?鄧小平敢于斷然拒絕英方主見的“底氣”是什么?答案(1)1842年中英《南京條約》割香港島給英國;1860年《北京條約》割九龍司地方一區給英國;19世紀末英國強行租借“新界”。(2)實質:接著保持在香港的統治?!暗讱狻保褐袊C合國力的顯著增加和國際地位的提高,全體中國人民的堅決支持?!耙粐鴥芍啤焙甏髽嬒氲膬群?1)一個國家。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不行分割的一部分。這是和平解決臺灣問題的重要前提。(2)兩種制度。在一個中國的前提下,大陸的社會主義制度和臺灣的資本主義制度長期共存、共同發展。兩岸實現統一后,臺灣現行的社會經濟制度不變,生活方式不變,同外國的經濟文化關系不變。(3)高度自治。統一后,臺灣將成為特殊行政區。它不同于中國其他一般省區,享有高度的自治權;它擁有在臺灣的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和終審權,可以擁有自己的軍隊,但沒有外交權。主題二海峽兩岸關系的發展探究點1“汪辜會談”史料1993年4月海協會會長汪道涵與?;鶗麻L辜振甫,在新加坡正式實行第一次“汪辜會談”。雙方就兩會會務、兩岸經濟溝通、科技文化溝通等議題進行了廣泛探討,達成了四項重要協議。思索你認為這次會談能夠實行的最重要基礎是什么?對兩岸關系有何主動意義?答案基礎:“九二共識”。意義:“汪辜會談”對發展兩岸關系、擴大兩岸經貿、科技合作和人員往來以及各項溝通產生了主動的推動作用,是兩岸走向和解的歷史性突破,是兩岸關系發展的里程碑。探究點2海峽兩岸關系的新發展史料從20世紀80年頭至90年頭,臺灣同胞來大陸探親、訪友、觀光或者來做生意和進行學術文化溝通活動的已有近800萬人次,其中1995年達133萬人次,占臺灣出境人數的1/3。大陸去臺灣探親和進行學術文化溝通人員也有7000多人次。思索(1)據史料,歸納20世紀80年頭至90年頭兩岸關系進展的主要表現。(2)分析20世紀80年頭至90年頭兩岸關系進展的緣由。答案(1)兩岸民間往來、貿易溝通、文化交往日益頻繁。(2)“一國兩制”構想的提出;兩岸人民血脈相連;兩岸的共同利益等。影響海峽兩岸關系發展的因素(1)有利因素①兩岸關系的緩和,為相互間的人員往來和溝通創建了良好條件。②兩岸經濟合作溝通是促進兩岸結束敵對狀態,逐步實現和平統一的重要基礎。③祖國大陸方面堅持在一個中國的前提下主動促進和平統一,為兩岸關系和亞太地區的和平、穩定、發展供應了有力的保障。④改革開放以來,祖國大陸綜合國力增加,國際影響力擴大,擁有巨大的感召力。⑤祖國統一是兩岸人民的共同愿望。(2)不利因素①“臺獨”勢力的活動相當猖獗。②國際反華勢力的干涉。1.中國共產黨提出的實現國家統一大業的基本方針是()A.“一個國家,兩種制度”B.“長期共存,相互監督”C.“百花齊放,百家爭鳴”D.“和平共處,同等互利”答案A解析依據題意可知,1984年,“一國兩制”的方針在全國人大六屆二次會議上通過,正式成為實現祖國統一大業的基本方針,故A項正確。2.(2024·江蘇如皋高一第一學期期末)“首先應當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臺灣當局之間的商談結束這種軍事對峙狀態,以便為雙方的任何一種范圍的交往接觸創建必要的前提和平安的環境。”上述文獻最有可能出自于()A.《告臺灣同胞書》 B.《一個國家,兩種制度》C.汪辜會談 D.九二共識答案A解析據材料“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臺灣當局之間的商談結束這種軍事對峙狀態”說明當時大陸和臺灣還處于軍事對峙狀態,變更這種狀態的是1979年元旦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的《告臺灣同胞書》,提出和平統一的呼吁,故A正確。3.港澳回來,是鄧小平“一國兩制”構想的勝利運用。關于“一國兩制”,下列表述不正確的是()A.是針對臺灣問題提出的B.回來后的港澳臺保持原有社會制度C.其核心是一個中國D.回來后港澳與民族自治區相同答案D解析回來后港澳實行資本主義制度,而民族自治區實行社會主義制度,體現民族同等、民族團結和共同旺盛的原則,故選D項。4.(2024·江蘇宿遷高一第一學期期末)“就在21世紀的鐘聲即將敲響之前,從神州大地上消退了最終一塊帝國主義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殘痕,完整而徹底地完成了民族獨立的歷史使命。”完成這一“歷史使命”的根本保證是()A.澳門的回來 B.“九二共識”的確定C.中國的強大 D.“一國兩制”的提出答案C解析材料所指的事務是澳門的回來,但不是“歷史使命”的根本保證,故A項錯誤;“九二共識”僅是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的一種共識,而不是根本保證,故B項錯誤;中國的強大,綜合國力的增加,國際地位的提高是中國收回澳門的根本保證,故C項正確;“一國兩制”的提出是澳門回來的關鍵,故D項錯誤。5.(2024·江蘇一般中學學業水平必修科目測試題)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們秉持‘兩岸一家親’理念,敬重臺灣現有的社會制度和臺灣同胞生活方式,情愿領先同臺灣同胞共享大陸發展的機遇。”“兩岸一家親”的政治基礎是()A.三民主義 B.一個中國C.和平統一 D.兩岸“三通”答案B解析三民主義是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故A項錯誤;“九二共識”是兩岸的政治基礎,故B項正確;和平統一是解決祖國統一的一項方針,故C項錯誤;實現兩岸“三通”是兩岸關系發展的重要史實,故D項錯誤。6.(2024·江蘇宿遷高二學業水平第一學期期末考試)習近平談到臺灣問題時曾說:“曾幾何時,兩岸風云密布,兩岸隔海相望……然而海峽隔不斷兄弟親情,同胞親情的力氣,最終在20世紀80年頭,打開了兩岸封鎖的大門。”“打開了兩岸封鎖的大門”指的是()A.兩岸間實現真正?;?B.臺灣居民赴大陸探親C.兩岸達成“九二共識” D.兩岸實現干脆“三通”答案B解析依據材料“兩岸隔海相望”“20世紀80年頭,打開了兩岸封鎖的大門”等信息可推斷是臺灣當局允許臺灣居民赴大陸探親,結束兩岸隔絕的狀態,故B為正確選項。一、選擇題1.(2024·徐州高一月考)為了完成祖國統一大業,鄧小平提出了“一個國家,兩種制度”的構想?!耙粐鴥芍啤钡臏蚀_含義是()A.一個國家,兩種法律制度B.一個國家,兩種社會制度C.一個國家,兩種文化制度D.一個國家,兩種經濟制度答案B解析“一國兩制”中的“一國”是指一個國家,即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制”是指兩種制度,即大陸實行社會主義制度,香港、澳門、臺灣實行資本主義制度。故選B。2.(2024·江蘇泰州姜堰區學業水平期末考試)“同心同德,制度不同無阻礙;不亢不卑,全民一心爭主權。”下列各項中,最符合這副對聯主題的是()A.開國大典 B.“文化大革命”結束C.改革開放 D.香港回來答案D解析依據材料“制度不同無阻礙”“全民一心爭主權”等信息可推斷是香港回來,故D為正確答案。3.有學者認為“一國兩制”下的香港“是中國將來統一的一種示范、一種模式或者一種標本……是中國現代化的先驅,同時香港也是把中國領向現代文明的一個重要的基地和橋梁”。據此,香港回來的歷史意義不包括()A.國家統一樣本 B.社會制度示范C.文明溝通樞紐 D.經濟發展標本答案B解析A、C、D三項說法正確,但不符合題意;“一國兩制”構想的精髓在于香港實行資本主義制度,而大陸作為國家主體實行社會主義制度,故不能說香港是社會制度示范,故B項錯誤,符合題意。4.在祖國統一問題上,我們有“一國兩制”,也有“九二共識”。這兩者的共同之處有()①均以敬重歷史和現實為基礎②均由中國中心政府提出,發展為法律文件③均以維護祖國和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為動身點④均在確定范圍內得到了實踐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C解析歷史上臺灣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現實中兩岸還未實現統一,“一國兩制”和“九二共識”都敬重這一歷史和現實,故①正確;“九二共識”是兩岸民間組織?;鶗秃f會達成的,故②錯誤;它們都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維護國家利益,故③正確;它們提出的一個中國的原則已經在兩岸達成共識,在確定范圍內得到了實踐,故④正確,C項符合題意。5.(2024·江蘇南通學業水平測試)1987年11月2日,臺灣紅十字會起先受理民眾赴大陸探親登記及信函轉投。這一天被臺灣《民眾日報》稱之為“一個歷史性的日子”。“歷史性”是指海峽兩岸()A.長期隔絕的狀態被打破B.干脆通郵、通商、通航C.達成“一個中國”共識D.實現了30年來的真正停火答案A解析依據材料中的時間“1987年”以及“臺灣紅十字會起先受理民眾赴大陸探親登記及信函轉投”可知兩岸長期隔絕的狀態被打破,故正確答案為A。6.(2024·江蘇省七校聯盟第一學期期中聯合測試)2024年,國臺辦主任張志軍在新年賀詞中說:“新的一年里,我們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扎實推動祖國和平統一進程的決心不會變更?!睂崿F“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政治基礎是()A.“九二共識” B.“和平統一”方針C.“政治協商”制度 D.“一國兩制”構想答案A解析祖國統一是海峽兩岸人民的共同愿望,要實現祖國的和平統一,必需堅持的前提和基礎是“一個中國”的原則,而“九二共識”就是口頭承諾堅持“一個中國”,故解除B、C、D,選A。7.(2024·江蘇徐州學業水平模擬測試卷二)習近平主席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今后將擴大兩岸經濟文化溝通合作,實現互利互惠。但也著重指出,確保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有一個關鍵。這個關鍵應是()A.一個中國 B.一國兩制C.和平統一 D.實現“三通”答案A解析一個中國原則是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政治基礎和關鍵,故A為正確答案。8.(2024·江蘇省七校聯盟第一學期期中聯合測試)2024年12月14日,“鄉愁詩人”余光中先生在臺灣與世長辭。最早打破詩人鄉愁,結束海峽兩岸長期隔絕狀態的是()A.《告臺灣同胞書》的發表B.中國人民解放軍停止炮擊金門C.臺灣當局允許臺灣居民赴大陸探親D.海峽兩岸達成“九二共識”答案C解析1987年臺灣當局允許臺灣居民赴大陸探親,打破了海峽兩岸長期隔絕狀態,故C正確;《告臺灣同胞書》的發表和中國人民解放軍停止炮擊金門,標記著中國大陸對臺政策的重大調整與轉變,為結束兩岸軍事對峙和實現雙方的交往接觸創建了必要的前提和平安環境,也成為祖國大陸日后對臺基本方針和政策,故A、B錯誤;“九二共識”是海峽兩岸關系新發展的表現,故D錯誤。9.(2024·鹽城市伍佑中學高一上學期期末)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紀念孫中山先生誕辰150周年大會上指出:“兩岸同胞是血脈相連的骨肉兄弟。兩岸是割舍不斷的命運共同體。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是維護兩岸和平、促進共同發展、造福兩岸同胞的正確道路。”“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關鍵是()A.實現干脆“三通”B.堅持“一個中國”原則C.加強經濟親密合作D.踐行“一國兩制”構想答案B解析結合所學可知,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關鍵是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故B項正確。A、C、D三項均不符合題意,解除。10.(2024·江蘇南京學業水平模擬)去年年底以來,非洲島國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宣布與臺灣“斷交”;尼日利亞要求臺灣地區駐尼機構遷出首都;柬埔寨首相在參與一場華人華僑春節活動時宣布,不論何時何地都禁止升起臺灣“國旗”。上述狀況表明()A.國際社會全力促成中國統一B.臺灣當局政策發生重大轉變C.國際社會普遍認同一個中國D.兩岸關系將有歷史性的突破答案C解析這些狀況并不能說明國際社會全力促成中國統一,國際上仍存在反華勢力阻撓中國統一,故A項錯誤;這些狀況是國際社會對臺灣的看法,不能說明臺灣當局政策發生重大轉變,故B項錯誤;這些狀況反映出國際社會不承認臺灣的“獨立”地位,普遍認同一個中國原則,故C項正確;兩岸關系的改善要靠兩岸的共同努力,故D項錯誤。11.(2024·江蘇揚州中學高三5月質量檢測)1990年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殊行政區基本法》第一百零四條規定:“香港特殊行政區行政長官、主要官員、行政會議成員、立法會議員、各級法院法官和其他司法人員在就職時必需依法宣誓擁護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殊行政區基本法,效忠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殊行政區。”這一法律規定()①是維護“一國兩制”的重要基礎②有助于維護香港法治和社會穩定③是“九二共識”在法律上的體現④是海峽兩岸和平統一的政治基礎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答案A解析材料香港特殊行政區公職人員“必需依法宣誓擁護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殊行政區基本法”,捍衛基本法的地位是維護“一國兩制”的重要基礎,故①正確;維護基本法的地位有助于維護香港法治和社會穩定,故②正確;“九二共識”解決大陸與臺灣關系問題,與材料主旨無關,故③錯誤;“一個中國”是海峽兩岸和平統一的政治基礎,與材料主旨無關,故④錯誤,選擇A項符合題意。12.(2024·江蘇鹽城高三第一學期期中)據中國網刊載:1973年,毛澤東托付民主子士章士釗前往香港與臺灣人士接觸,商談國共兩黨再度合作事宜;1975年,年邁的蔣介石思鄉心切,托付國民黨元老陳立夫密約毛澤東訪問臺灣。這些做法()A.結束了兩岸之間的軍事對抗B.打破了兩岸之間的隔絕狀態C.宣告了和平統一方針的確立D.彰顯了祖國統一的歷史潮流答案D解析結束了兩岸之間的軍事對抗是1979年的《告臺灣同胞書》,故A項錯誤;打破了兩岸之間的隔絕狀態是在1987年,故B項錯誤;宣告和平統一方針的確立是1979年的《告臺灣同胞書》,故C項錯誤;20世紀70年頭,臺灣和大陸的接觸表明祖國統一是歷史的潮流,故D項正確。13.(2024·江蘇蘇州高三期初調研)1963年,周恩來指出臺灣必需回到祖國的懷抱,臺灣回來祖國后,除外交必需統一于中心外,當地軍政大權、人事支配等“悉委于”蔣介石;臺灣的社會改革可以從緩,等到時機成熟后,敬重蔣介石的看法協商后再進行。對此解讀錯誤的是()A.使海峽兩岸關系發生歷史性變更B.已隱含后來“一國兩制”的構想C.中共對臺灣政策向和平方式轉變D.打擊了美國“兩個中國”的陰謀答案A解析1987年起先,臺灣當局允許臺灣居民赴大陸探親,海峽兩岸長期隔絕的狀態最終被打破,兩岸關系發生了歷史性的變更,并非材料中的“1963年”,故A項錯誤,符合題意。14.1983年,鄧小平說:“要實行統一,就要有個適當方式,所以我們建議實行第三次合作,而不提中心與地方談判。雙方達成協議后,可以正式宣布,但萬萬不行讓外國插手,那樣只能意味著中國還未獨立,后患無窮?!边@表明他()A.堅持和平統一為唯一方式B.提出了“一國兩制”的宏大構想C.提倡兩黨間進行對等談判D.重申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答案C解析從“就要有個適當方式,所以我們建議實行第三次合作”,可知鄧小平主見與國民黨進行第三次合作,故C項正確。15.(2024·江蘇南京高三學情調研)嚴安林在《蔡英文上臺后的兩岸關系走向》一文中指出:“蔡英文為求當選提出了‘維持兩岸現狀’的承諾,提出在兩岸之間要‘主動溝通’‘不挑釁’與‘無意外’,但在其否認‘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九二共識’狀況下,即在堅持既有‘臺獨’立場狀況下,如何實現‘維持兩岸現狀’的承諾與目標,是大有疑問的?!毕铝杏嘘P兩岸關系的說法正確的是()①處理兩岸關系的基礎是“九二共識”②臺灣當局仍具有主動溝通的誠意③“一國兩制”已被海峽兩岸普遍接受④祖國統一是歷史發展的必定趨勢A.①② B.①④C.①②④ D.②③④答案B解析目前處理兩岸關系的基礎是“九二共識”,故①正確;臺灣當局堅持臺獨立場,表明臺灣當局缺乏溝通誠意,故②錯誤;“一國兩制”沒有得到臺灣當局的響應,故③錯誤;兩岸血脈相連,統一是歷史發展的必定趨勢,故④正確,選擇B項符合題意。二、推斷題(正確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