兗州北站擴能改造工程水土保持方案_第1頁
兗州北站擴能改造工程水土保持方案_第2頁
兗州北站擴能改造工程水土保持方案_第3頁
兗州北站擴能改造工程水土保持方案_第4頁
兗州北站擴能改造工程水土保持方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目錄

1綜合說明..............................................1

1.1項目簡況........................................................1

1.2編制依據.......................................................6

1.3設計水平年.....................................................8

1.4水土流失防治責任范圍..........................................8

1.5水土流失防治指標..............................................8

1.6項目水土保持評價結論..........................................9

1.7水土流失預測結果..............................................11

1.8水土保持措施布設成果..........................................11

1.9水土保持監測方案.............................................16

1.10水土保持投資及效益分析成果..................................16

1.11建議..........................................................17

2項目概況............................................21

2.1項目組成及工程布置...........................................21

2.2施工組織......................................................33

2.3工程占地......................................................41

2.4土石方平衡....................................................43

2.5拆遷(移民)安置與專項設施改(遷)建........................50

2.6施工進度......................................................50

2.7自然概況......................................................50

3項目水土保持評價....................................54

3.1主體工程選址(線)水土保持評價...............................54

3.2建設方案與布局水土保持評價...................................56

3.3主體工程設計中水土保持措施界定..............................69

目錄

4水土流失分析與預測..................................71

4.1水土流失現狀..................................................71

4.2水土流失影響因素分析.........................................71

4.3土壤流失量預測................................................73

4.4水土流失危害分析.............................................79

4.5指導性意見....................................................80

5水土保持措施........................................82

5.1防治區劃分....................................................82

5.2水土流失防治措施總體布局.....................................83

5.3分區措施布設..................................................87

5.4施工要求.....................................................105

6水土保持監測........................................110

6.1范圍和時段...................................................110

6.2內容和方法...................................................110

6.3點位布設......................................................114

6.4實施條件和成果...............................................115

7水土保持投資估算及效益分析.........................119

7.1投資估算......................................................119

7.2效益分析.....................................................134

8水土保持管理........................................137

8.1組織管理......................................................137

8.2后續設計.....................................................138

8.3水土保持監測.................................................139

8.4水土保持工程監理............................................139

8.5水土保持施工.................................................141

II

目錄

8.6水土保持驗收142

附表:

附表1水土流失防治標準指標計算表

附表2單價分析表

附件:

附件1項目委托書

附件2全國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登記單

附件3項目可研批復

附件4項FI用地預審與選址意見書

附件5穿越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的批復

附件6借方協議及借土來源項目水保方案批復

附件7棄土綜合利用協議及項目水保方案批復

附件8AB料外購協議及來源項目水保方案批復

附件9大臨用地協議

附件10中國鐵路濟南局集團有限公司計統部關于明確兗州北

站擴能改造工程項目管理機構的通知

附件11現場照片

in

目錄

附圖:

附圖1項目地理位置圖

附圖2兗州地區鐵路總平面布置示意圖

附圖3項目區水系圖

附圖4項目區土壤侵蝕強度分布圖

附圖5項目區總布置圖

附圖6兗州北站擴能改造工程示意圖

附圖7典型路基橫斷面圖

附圖8水土流失防治責任范圍及防治分區圖

附圖9-1站場改造工程區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布置圖

附圖9-2站間線路工程區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布置圖

附圖9-3施工生產區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布置圖

附圖10項目區雨水排水工程布置圖

附圖11水土保持監測點位布置圖

附圖12雨水排水溝典型布設圖

附圖13路基邊坡防護典型布設圖

附圖14臨時水溝、臨時沉沙池典型布設圖

附圖15臨時堆土攔擋典型布設圖

IV

1綜合說明

1綜合說明

L1項目簡況

1.1.1項目基本情況

(-)項目建設的必要性

兗州北站位于山東省兗州鐵路地區內,南北向通i寸京滬線連接濟南與徐州,

東西向通過新荒兗口線連接荷澤與口照,是連接華東與華北、中原與沿海的重

要交通樞紐,在全國鐵路路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1975年京滬鐵路復線改

造時,兗州北站為新建一級二場區段站;1985年兗石鐵路、荷兗鐵路引入,改

造為二級三場的區段站;1989年兗州北站擴能改造,增建下行調車場、新建京

滬下行外包正線,形成二級四場的區段站;1999年新石鐵路增二線工程時,增

建上行到發場(五場)、修建京滬上行外包正線,形成二級五場的區段站,如

今兗州北站京滬上下行正線外包,新石線雙線中穿引入,從車場結構分上、下

行兩個系統,上行包括I場(上行到發場)、II場(上行調車場)、V場(上行

到發場),下行包括HI場(下行到發場)、N場(下行調車場)。2022年該站

發送量為179萬噸,到達量323萬噸。

由于長期以往兗州北站改造采用“打補丁”方式,造成了站場結構不合理,

新石正線與站內作業交叉干擾嚴重,下行調車場能力不足,出入段與正線交叉

干擾,上行到、編、發能力不足,IV場既有牽出線有效長度不足,既有車站到

發線能力不足等諸多問題。加之當地煤炭儲運基地建設,導致鐵路貨物運輸數

量快速增長,預測兗川北站近期到2030年發送269萬噸,到達432萬噸,遠期到

2035年發送285萬噸,到達455萬噸,現有站場設施將不能滿足運輸需要,亟待

進行擴能改造。

兗州北站擴能改造工程符合濟寧市城市總體規劃和區域交通發展規劃,可

以提高車站作業能力和作業效率,消除運輸能力堵點,保障京滬、新石鐵路運

輸暢通,提升路網整體功能和效益。木項目建設是必要的。

(二)項目基本情況

1.項目位置:兗州北站擴能改造工程主要建設地點位于兗州北站,含京滬

鐵路下行正線、兗州北站至白家店站間京滬貨車連接線及相關工程,涉及山東

省濟寧市兗州區新兗鎮、大安鎮、酒仙橋街道辦事處。

山東省水利科學研究院1

1綜合說明

2.建設性質、規模和等級:本項目建設性質為改擴建項目。兗州北站為一

等站。改建京滬下行正線鐵路等級為I級,設計時速120km/h。新建白家店與

州北站間京滬貨車連接線鐵路等級為I級。

3.主要建設內容包括:改造兗州北站及附屬工程(含站場改造、京滬鐵路

下行正線改建、軍供專線還建、橋梁工程、房建工程等),新建兗州北站至白

家店站區間線及附屬工程。

4.項目組成:

(1)兗州北站站場改造

車場路基:既有N場改造為到發線,與既有in場合并組建新的到發場in場;

新建下行調車場IV場,新建9條調車線(兼作編發線);新建下行駝峰系統及尾

部牽出線;還建軍用到發線0.968km;咽喉區改建和既有線站軌道更換引起的鋪

軌工程,以上共計站內鋪軌30.007km,同時改建京滬下行正線3.098km(獨號

K634+400?K637+500)。

橋梁工程:新建跨北環城路中橋1座,全長28.2m,采用鋼筋混凝土連續剛

構結構。

房建工程:新建,還建各類房屋36棟,其中新增房屋建筑面積12647m2,

改造房屋建筑面積350m\同時進行通站道路、綠化等附屬設施建設。

附屬工程:對站場交通、涵洞、電氣、電纜、排水、駝峰、綠化等設施進

行改建。

(2)站間線路工程

新建兗州北站IV場至白家店站的區間連接線,起至白家店站既有II道南

端安全線,終至兗州北站III場既有牽出線,新建長度1.885km(樁號

DK631+215-

DK633+100),同步改建電氣、排水、通信、涵洞等線路附屬工程。

5.施工組織:施工組織為布設施工生產區1處、施工便道7km,方案新增臨

時堆土場3處,其中表土堆土場2處,回填土堆土場1處。

(1)施工生產區

山東省水利科學研究院2

1綜合說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布設施工生產場地1處,布設在項目區西南側中鐵十四局物流園空地,主要

布設軌料及道昨存放場、混凝土拌和站和預制場、表土臨時堆土場,臨時占地

4.12hm2(含臨時堆土場0.28hn?),納入防治責任范圍。施工結束后,進行土

地整治。

山東省水利科學研究院2

1綜合說明

(2)臨時堆土場

方案新增臨時堆土場3處,其中表土堆土場2處,回填土堆土場I處。

①永久占地范圍內三角地表土堆土場

位于兗州北站南側新增永久占地范圍內三角地,表土堆土場占地面積約

0.9hm2,堆土高度3?4m,邊坡比1:2,堆放時間12個月,堆放表土2.25萬rn)

施工結束后恢復路基綠化帶。

②施工生產區表土堆土場

位于施工生產區東北角,堆土場用于堆放施工生產區剝離表土,后期進行

土地平整,堆土量1.24萬m‘,堆放面積().28hnf,唯高4?5m。

③永久占地范圍內三角地回填土堆土場

項目土石方開挖回填數量較大,且考慮項目邊運行邊施工,部分土方就地

堆放,站間線路開挖土方臨時堆放在永久占地范圍內三角地回填土堆土場,堆

方1.02萬n?,堆土高度2?3m,占地面積0.5hm,

(3)施工便道

項R施工便道7km位于永久占地范圍內。

站場改造工程區:施工便道結合站場內已有道路,按照永臨結合要求擴建,

施工便道全長4.8km,路面寬度5?6m,采用瀝青混凝土路面,后期建設為站內

通站道路。

站間線路工程區:沿路基一側新建施工便道2.2km,路面寬度5.0m,結合現

有地勢布置,無大挖大填路段,碎石路面,施工結束后拆除。

(4)施工料場

施工材料場利用兗州北站貨場,不再專門新建,不計入防治責任范圍。該

貨場位于項目區西側,屬于兗州北站已有用地范圍,貨場內現狀布設有倉庫、

龍門架,場內軌道與兗州北站連通,滿足物料堆放與運輸要求。

(5)工程征占地:本項目總占地面積28.79hn?,其中永久占地24.67hn?,

臨時占地4.12hm2。土地利用現狀為交通運輸用地、耕地、草地,其中交通運輸

用地17.18hn?、耕地1.22hn?(不占用基本農田)、草地10.39hm2。

(6)土石方情況:本項目土石方挖填總量為63.31萬n?,其中挖方總量

24.49萬n?(含表土剝離3.49萬n?),填方總量38.82萬n?(含表土回填3.49萬

m3),自身利用方量9.83萬n?,借方28.99萬n?,AB料14.58萬n?外購自濟寧誠

山東省水利科學研究院3

1綜合說明

聚通石材有限公司鄒城市大束鎮柯簍山礦區建筑石料用灰巖礦,C組料外購自

興隆莊街道壓煤村莊搬遷和建設服務中心南湖新村社區建設項目(5.53萬n?),

桂雨朝陽(8.88萬n?)基坑開挖余土,余方14.66萬皿,,全部運至濟南至微ill高

速濟南至濟寧新機場段工程綜合利用。

6.項目投資:概算總額86249萬元,其中土建投資84142萬元。建設資金通

過申請中央預算內資金和建設單位中國鐵路濟南局集團有限公司自籌解決。

7.項目工期:項目計劃2024年1月開工建設,2025年12月完工,總工期24個

月。

8.拆遷、移民安置及專項設施改遷建:本項目屬于改擴建工程,鐵路原有

用地范圍拆除建筑物約14558m2,由建設單位負責拆遷,后期還建或改建,相

關水土流失防治工作由建設單位負責。拆遷方量已計入土石方平衡,最終作為

余方用于濟南至微山高速濟南至濟寧新機場段工程施工便道填筑。新增占地區

域拆遷房屋2069m2,通過與地方政府簽訂協議,采取貨幣補償方式,安置由地

方政府統一處理,相關水土流失防治工作由其負責。

1.1?2項目工作進展情況

(1)項目前期工作進展

2023年1月,建設單位委托中國鐵路設計集團有限公司開展項目立項可研編

制工作。2()23年3月12日,通過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工程設計鑒定中心可

研初稿審查,2023年6月12日通過中國鐵路經濟規劃研究院有限公司可研審行。

2023年7月,中國鐵路設計集團有限公司編制完成初步設計報告(送審稿)。

2023年5月18日,取得濟寧市生態環境局兗州分局關于該項目穿越飲用水保

護區的批復。

2023年7月21日,取得山東省自然資源廳關于該項目建設用地預審與選址意

見。

2023年9月1()日,建設單位取得項目可研批復,國鐵集團關于兗州北站擴能

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的批復(鐵發改函(2023)332號)。

(2)方案編制情況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山東省水土保持條例》等相關法律

法規的要求,2023年4月建設單位委托我單位編制《兗州北站擴能改造工程水

山東省水利科學研究院4

1綜合說明

土保持方案報告書》。接受委托后,我單位組織專業技術人員進行了實地踏勘,

了解并收集了項目區自然概況、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情況等資料,并就有關技

術問題,與建設單位、當地水利局進行了交流與咨詢。在上述工作的基礎上,

結合主體工程文件,依據《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技術標準》(GB50433-2018)

的規定,于2023年9月編制完成了《兗州北站擴能改造工程水土保持方案報告

書》O

1.1.3自然簡況

項目所在區域地貌為第四系沖積平原,地形平坦,局部略有起伏,地勢由

北高南低,坡度較為平緩,原地貌高程在53?58m之間。

項目區屬于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根據兗州區氣象局1951—2019年69年

觀測資料,項目區平均氣溫為14.1C,年平均降雨量660.1mm,降水量集中6?9

月,年平均蒸發量1592.5mm,全年無霜期為210d,最大凍土深度48cm,全年平

均風速主導風向為東南風(夏秋季節)和西北風(冬春季節)。

項目區屬淮河流域南四湖水系,流域管理機構為淮河水利委員會,兗州北

站東距泗河最近約0.6km。項目區防洪標準按照100年一遇設計,雨水排水標準

按照50年一遇設計。

項目區的土壤類型為褐土,項目區表土可剝離面積ll.Glhn?,剝離厚度

30cm,共剝離土方3.49萬n?。項目區地處暖溫帶落葉闊葉林區,兗州區林草覆

蓋率約為30%。

根據《水利部辦公廳關于印發〈全國水土保持區劃(試行)〉的通知》

(辦水保(2012)512號),兗州區屬于北方土石山區(北方山地丘陵區)一華

北平原區一黃泛平原防沙農田防護區。

根據《水利部辦公廳關于印發〈全國水土保持規劃國家級水土流失重點預

防區和重點治理區復核劃分成果〉的通知》(辦水保(2013)188號)、《山東

省水利廳關于發布省水土流失重點預防區和重點治理區的通告》(魯水保字

(2016)1號),兗州區不屬于國家級、省級、市級水土流失重點預防區和重點

治理區。

項目區涉及兗州東郊水源地(高廟)一級保護區范圍。該保護區于2016年

確認成立,后來由于飲用水水源保護地升級,擴大保護范圍,既有站在水源保

山東省水利科學研究院5

1綜合說明

護地范圍內,涉及174m,本項目為既有站改造,根據下行線設計標準和選址唯

一性,本項目需穿越保護區,建設單位委托專業機構編制了《兗州北站擴能改

造工程穿越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環境保護專題》,并于2023年5月18日獲得濟寧

市生態環境局兗州分局《關于同意兗州北站擴能改造工程穿越飲用水水源地保

護區的批復》,同意本項目穿越飲用水水源保護區。

項目選址不存在發生山體滑坡、泥石流等限制項目建設的地質災害情況,

不涉及自然保護區、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地、風景名勝區、地質公園、森林公

園以及重要濕地等水土保持敏感區。

根據《土壤侵蝕分類分級標準》(SL190-2007),項目處在水力侵蝕區,

容許土壤流失量為2001/(km^a)。根據兗州區土壤侵蝕分級圖及項目周邊土壤

侵蝕調查資料,項目區以水蝕為主,項目所在區域土壤侵蝕強度為微度,確定

項目區土壤侵蝕模數背景值為180t/(knFDa)。

1.2編制依據

L2.1法律、法規

(1)《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主席令第39號,1991年6月29日頒

布,2010年12月25日修訂,2011年3月1日實施);

(2)《山東省水土保持條例》(2014年5月30日經山東省第十二屆人武代

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8次會議通過,2014年10月1日起施行)。

1.2.2部委規章和規范性文件

(1)《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方案管理辦法》(水利部令第53號);

(2)《水利部關于進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加強水土保持監管的意見》

(水保(2019)160號);

(3)《水利部辦公廳關于印發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監督管理辦法的通知》

(辦水保(2019)172號);

(4)《水利部辦公廳關于印發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問題分類和責任追究

標準的通知》(辦水保函(2020)564號);

(5)《水利部辦公廳關于印發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技術文件編寫和印制

格式規定(試行)的逋知》(辦水保(2018)135號);

(6)《財政部關于水土保持補償費等四項非稅收入劃轉稅務部門征收的通

山東省水利科學研究院6

1綜合說明

知》(財稅(2020)58號);

(7)《關于印發全國水土保持規劃國家級水土流失重點預防區和重點治理

區復核劃分成果的通知》(辦水保(2013)188號);

(8)《水利部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監測工作的通

知》(辦水保(2020)161號);

(9)《水利部辦公廳國鐵集團辦公廳關于加強鐵路建設項目水土保持工作

的通知》(辦水保(2023)3號);

(10)《水利部辦公廳關于印發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設施自主驗收規程

(試行)的通知》(辦水保(2018)133號)。

1.2.3技術標準

(1)《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技術標準》(GB50433-2018);

(2)《生產建設項目水土流失防治標準》(GB/T5O434-2O18);

(3)《水土保持工程調查與勘測標準》(GB/T51297-2018);

(4)《水土保持工程設計規范》(GB51018-2014);

(5)《土壤侵蝕分類分級標準》(SL190-2007);

(6)《生產建設項目土壤流失量測算導則》(SL773-2018);

(7)《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監測與評價標準》(GB/T51240-2018):

(8)《水利水電工程制圖標準水土保持圖》(SL73.6-2O15);

(9)《土地利用現狀分類》(GB/T21010-2017)。

1.2.4技術文件

(1)《兗州北站擴能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審查后修改)》(中國鐵

路設計集團有限公司,2023年4月);

(2)《兗州北站擴能改造工程初步設計報告(送審稿)》(中國鐵路設計

集團有限公司,2023年7月);

(3)《全國水土保持規劃(2015?2030年)》;

(4)《山東省水土保持規劃》(2016-2030年);

(5)兗州區自然架護區、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森林公園、風景名勝區、生

態保護紅線,以及水土保持規劃、土壤、林業和植被等資料。

山東省水利科學研究院7

1綜合說明

1.3設計水平年

按照《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技術標準》(GB50433-2018)的規定,設計

水平年為主體工程完工后的當年或后一年。本項目預計2025年12月完工,方案

以項0完工后一年即2026年為設計水平年。

1.4水土流失防治責任范圍

生產建設項目水土流失防治責任范圍應包括項目永久征地、臨時占地以及

其他使用和管轄區域,確定本項目防治責任范圍面積為28.79hn?。

1.5水土流失防治指標

1.5.1執行等級標準

由于本項目無法避讓兗州東郊水源地(高廟)一級保護區。根據《生產建

設項目水土流失防治標準》(GB/T50434-2018)的相關規定,確定本方案水土

流失防治標準執行北方土石山區水土流失防治一級標準。

1.5.2防治指標

根據《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技術標準》(GB50433-2018)中3.1.3的規定,

生產建設項目水土流欠防治應達到的基本目標,一是項目建設范圍內的新增水

土流失應得到有效控制,原有水土流失得到治理;二是水土保持設施應安全有

效:三是水土資源、林草植被應得到最大限度的保護與恢復。

根據《生產建設項目水土流失防治標準》(GB/T50434-2018)中4.0.6?

4.0.10的規定,水土流失防治標準在北方土石山區一級標準的基礎上對相應指

標進行調整。土壤流失控制比提高().2。

本方案水土流失防治標準執行北方土石山區一級標準,修正后本工程設計

水平年采用的水土流失綜合防治目標值為:水土流失治理度95%、土壤流失控

制比1.1、渣土防護率97%、表土保護率95%、林草植被恢復率97%、林草覆蓋

率25%。

本工程水土流失防治標準指標計算表詳見附表1。

山東省水利科學研究院8

1綜合說明

L6項目水土保持評價結論

1.6.1主體工程選址的評價結論

項目區無法避讓兗州東郊水源地(高廟)一級保護區。工程在采取北方土

石山區一級防治標準的基礎上,做到土方綜合利用,減少永久棄渣,提高渣土

防護率;優化項目區綠化布局和綠化面積,提高植被成活率;優化施工進度,

減少降雨、大風天氣施工;優化施工組織,做到“永臨結合”;減少地表擾動和

植被破壞范圍;控制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

1.6.2建設方案與布局評價

(1)建設方案評價結論

本項目在原址進行改建,在已有占地的基礎上,優化了站場布置,平面布

局緊湊合理。項目豎向布局采用臺階式,綜合考慮站場現有豎向布置,最大限

度減少了土石方量,全線無大挖大填區域,路基高度*m,路基邊坡防護以綜

合護坡為主,部分占地緊湊區域布設鋼筋混凝土懸臂式擋土墻。工程雨水排水

按照50年一遇標準設計,滿足項目區排水要求。工程綠化集中在路基兩側和管

理范圍周邊,綠化面積10.34卜/,方案進一步優化植物種類和綠化布置。

項目區涉及兗州東郊水源地(高廟)一級保護區范圍。該保護區于2016年

確認成立,后來由于水源保護地升級,擴大保護范圍,既有站在水源保護地范

圍內,涉及174m,本項目為既有站改造,根據下行線設計標準和選址唯一性,

本項目需穿越保護區,建設單位委托專業機構編制了《兗州北站擴能改造工程

穿越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環境保護專題》,并于2023年5月18日獲得濟寧市生態

環境局兗州分局《關于同意兗州北站擴能改造工程穿越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的

批復》,同意本項目穿越飲用水水源保護區。

綜上,主體設計和本方案充分考慮了區域水土保持要求,工程建設方案符

合《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技術標準》(GB50433-2018)要求。

(2)工程占地評價結論

工程永久占地基本利用站場原有占地,新增占地比例較少,占地指標優于

行業標準。

工程臨時設施充分利用站場已有設施,用水用電不再專門接引,辦公生活

設施直接利用站內已有建筑,施工便道按照永臨結合原則布設在站場內部,施

山東省水利科學研究院9

1綜合說明

工生產區租用中鐵十四局物流園區,屬于建設用地中的工礦倉儲用地,已簽訂

臨時租賃手續,租用到期后,拆除設備及硬化后并進行土地整治、植被恢復后

歸還中鐵十四局。

綜上,項目占地面積合理,滿足工程建設和施工要求,符合行業規范,無

缺項漏項,符合節約用地和減少擾動的要求。

(3)工程土石方平衡評價結論

工程挖填方及倒運利用方式合理,無缺項漏項。由于工程建設對土質和施

工時序要求,工程建設范圍挖方量無法全部滿足工程回填需要,需外借部分土

方,主體設計已結合工程地質條件進行優化設計,充分利用工程本身挖方,最

大程度做到減少棄方及借方數量,借方利用源濟寧誠聚通石材有限公司鄒城市

大束鎮柯簍山礦區建筑石料用灰巖礦、兗州區南湖新村項目、桂雨朝陽基坑開

挖余土,余方運至濟南至微山高速濟南至濟寧新機場段工程綜合利用,借方和

余方工程水土保持方案均已批復。工程借方來源明確,土質達標,工程工期和

量均滿足本工程缺土要求;工程余方去向明確,工期和棄土量均滿足綜合利用

方需求,已滿足了工程棄渣減量化、資源化及綜合利用要求。

方案完善表土剝離與保護,最大限度的保護了表土資源,有利于后期綠化

恢復。規劃臨時堆土布置合理,滿足工程建設要求。

綜上,本工程土石方數量計算合理,優先考慮內部消納,工程土石方平衡

可行,表土剝離與保護合理,符合《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技術標準》

(GB50433-2018)要求。

(4)施工組織與施工工藝評價結論

主體工程施工按先土建、后安裝調試的順序進行安排,處理好各階段的關

系。土石方作業按照“隨挖隨運''的原則,最大限度減少裸露面積和臨時堆土,

橋梁的下部與路基施工緊密配合,施工場地和施工便道的布置遵循因地制宜、

運輸方便、易于管理、安全可靠和經濟適用的原則,充分考慮本工程特點進行

施工布置,盡量減少新增占地。

施工時序及施工工藝較為合理,有利于水土保持工作的順利開展,可以最

大限度的控制水土流失,符合水土保持要求。

(5)具有水土保持功能評價結論

主體設計了雨水排水工程、綜合護坡、喬灌草綠化等措施,該措施是兼具

山東省水利科學研究院10

1綜合說明

主體工程防護和水土保持功能,措施布設位置、規模合理,工程數量充足,符

合水土保持的要求。本方案將在此基礎上開展水土保持措施設計,包括截排水、

土地整治、植被恢復以及臨時防護措施等,已形成完善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體

系,減少工程建設和運營過程中的水土流失。

綜上所述,本工程設計充分考慮了水土保持要求,在認真落實各項水土保

持防護措施、加強施工期管理的基礎上,不存在影響工程建設的水土保持制約

因素,工程建設可行。

1.7水土流失預測結果

(1)工程擾動地表面積28.79hn?,損毀植被面積10.39hm2,工程余方量

14.66萬n?,表土臨時堆土量3.49萬n?。

工程建設可能造成土壤流失總量為2248t,其中新增土壤流失總量為2089t。

施工期土壤流失量為2152t,其中新增土壤流失量為2048t,占新增土壤流失

量的98.1%;自然恢復期土壤流失量963其中新增土壤流失量403占新增土壤

流失量的1.9%。

站場改造工程區新增土壤流失量15961,占新增土壤流失量的76.4%;站間

線路工程區新增土壤流失量1813占新增土壤流失量的8.7%;施工生產區新增

土壤流失量3121,占新增土壤流失量的14.9%。

(2)根據預測結果,站場改造工程區為本項目產生水土流失的重點區域;

施工期為水土流失重點防治時段。

(3)水土流失危害:項目建設將破壞原有地貌,造成地表裸露;大量的水

土流失可能導致排水管網的堵塞,同時導致施工場地泥濘,妨礙施工;開挖的

土方易造成揚塵,影響項目區周邊環境;施工車輛的進出對周邊己完工區域產

生影響。

1.8水土保持措施布設成果

1.站場改造工程區

(1)站場改造工程區——路基工程區

①工程措施

山東省水利科學研究院II

1綜合說明

表土剝離:剝離面積3.34hn?,剝離厚度30cm,剝離表土量約1.0萬m\

全部運至永久占地范圍內三角地表土堆土場集中堆放,后期用于綠化回填,計

劃2024年1月?3月實施。

土地整治:土地整治面積4.76hm、回填量1.74萬n?。路基邊坡綠化整地

面積2.66hnf,回覆表土厚度0.3m,覆土量0.80萬M。路基兩側綠化面積

2.1Ohm2,回覆表」一厚度0.45m,回填量0.94萬nA”劃2025年9月?10月實

施。

雨水排水溝:路基邊坡排水槽采用C30混凝土結構,梯形排水斷面,排水

溝厚度20cm,全長11561m,路基兩側混凝土梯形排水溝4200m。計劃2025年

4月?5月實施。

路基邊坡防護工程:混凝土鑲邊4213m2,現澆混凝土1264m3。計劃2025

年4月?5月實施。

涵洞錐體護坡工程:新建涵洞兩側,錐坡高度小于4m,邊坡比1:1.5,采

用M10漿砌預制塊護坡85m3。計劃2025年4月?5月實施。

②植物措施

路基邊坡綠化:全線路基邊坡綠化2.66hnf,植草面積24589m2,栽植灌木

133106株。計劃2025年10月?11月實施。

路基兩側綠化:路基排水溝至征地邊界種植喬木、灌木并播撒草籽,全線

路兩側綠化ZlOhm2,喬木65株,栽植灌木19039株,地面撒播草籽126(X)nf。計

劃2025年10月?11月實施。

③臨時措施

防塵網覆蓋:布設防塵網約5.0萬nf,布設位置為工程施工擾動導致臨時

裸露區域,口劃2024年1月?2025年6月實施。

臨時排水:路基兩側按照永臨結合原則布設臨時排水溝,底寬().5m:深

0.5m,邊坡1:1。布設臨時排水溝4200m。2024年4月?2025年3月實施。

臨時沉沙:結合臨時排水溝位置,每隔1km設置一處臨時沉沙池,共計3

處,計劃2024年4月?2025年3月實施。

山東省水利科學研究院12

1綜合說明

臨時堆土防護:臨時堆土場四周及坡面。臨時排水溝斷面底寬0.5m,深

0.5m,邊坡比1:1;臨時沉沙池斷面寬度2.0m,長度4.0m,深1m;攔擋采用

裝土編織袋,斷面形式為矩形,臨時攔擋高度0.5m,頂寬0.6m。坡面覆蓋防塵

網。布設臨時排水溝600m,臨時沉沙池1座,裝土編織袋攔擋500m,坡面覆

蓋防塵網2.15萬nA撒播草籽600(加2,草種選擇狗牙根。2024年4月實施。

(2)站場改造工程區——橋梁工程區

①工程措施

橋頭護坡:新建橋梁兩側,錐坡高度小于4m,邊坡比1:1.5,坡面采用

M10漿砌預制塊護坡,M10漿砌預制塊20m°,計劃2025年4月?5月實施。

雨水排水溝:橋頭兩側排水溝采用預制混凝土梯形,排水溝厚度20cm,斷

面深度0.6m、底槽0.8m,邊坡1:1,排水溝末端與兩側路基排水溝連通。雨水排

水溝60m,計劃2025年4月~5月實施。

②臨時措施

臨時排水:橋梁工程施工場地四周布設臨時排水溝60m。臨時排水溝斷面

底寬0.5m,深0.5m,邊坡1:1。

泥漿沉淀池:橋梁工程左右兩端各設置1座泥漿沉淀池。沉淀池采用土質結

構,矩形斷面,設計尺寸為:寬度2.0m,長度4.0m,深1m,內部鋪設防滲彩條

布。修筑泥漿沉淀池2處。訂劃2024年4月?2025年3月實施。

(3)站場改造工程區一房建工程區

①工程措施

表土剝離:現狀為綠化及耕地區域剝離面積2.5Ihnf,剝離厚度30cm,剝離

表土量約0.76萬Mo計劃2024年1月?3月實施。

土地整治:綠化整地面積0.72hnf,回填覆土0.4m,表土回填土量0.29萬nA

計劃2023年9月?10月實施。

道路排水溝:設在通站道路一側。排水溝采用矩形混凝土結構,雨水溝溝

深0.8m,寬度0.6m,頂部為蓋板泄水孔,全長4800m。計劃2025年4月?5月實

施。

透水鋪裝:綜合維修樓等單獨院內空地,本區鋪設面積約5000m\計劃

2025年5月實施。

山東省水利科學研究院13

1綜合說明

②植物措施

喬灌草綠化:新建建筑物四周設計栽植喬木900株,其中白蠟300株、廣玉

蘭300株、國槐300株;栽植地被植物15()0n?,紅葉石楠8()()nf、紫葉小象700m20

通站道路兩側規劃綠化面積0.48hm2,設計栽植喬木240()株,其中國槐120()株、

白蠟1200株;栽植灌木2400株,其中紫薇1200株,海棠1200株;撒播草籽

1200m2。計劃2025年10月71月實施。

③臨時措施

防塵網覆蓋:施工裸露區域,布設防塵網約130000?。計劃2024年1月?

2025年6月實施。

臨時排水:通站道路一側按照永臨結合原則布設臨時排水溝4800m;建筑

物群施工場地四周布設臨時排水溝。排水溝為矩形,斷面底寬0.5m,深0.5m,

用于疏導施工期排水。建筑物四周臨時排水溝長1000m。計劃2024年4月實施。

臨時沉沙池:每個建筑群設置排水溝末端一處臨時沉沙池,沉沙池采用砌

磚,需修筑臨時沉沙池3處,開挖土石方9.0m,砌磚4.32m,M10砂漿抹面

24m2o計劃2024年4月實施。

2.站間線路工程區

(1)工程措施

表土剝離:原有綠化區域,剝離面積1.64hm?,剝離厚度3()cm,剝離表土

量約0.49萬nf。計劃2024年1月?3月。

土地整治:路基邊坡綠化整地面積0.74hnf,回填覆土0.3m,綠化回填土

量0.22萬n?。計劃2025年9月?10月實施。

雨水排水溝:路基兩側排水溝采用混凝土梯形溝,排水溝厚度20cm,邊坡

比1:1;分為深度0.6m、底槽0.8m和深度0.6m、底槽1.0m兩種斷面形式,排

水溝1986m。計劃2025年4月?5月實施。

路基邊坡防護工程:混凝土綜合護坡(鑲邊、護角、肋柱、排水槽)

1413m2,現澆混凝土424垮工方。計劃2025年4月?5月實施。

(2)植物措施

山東省水利科學研究院14

1綜合說明

路基邊坡綠化:植草護坡選用草種為狗牙根,撒播密度250kg/hm2o灌木

采用梅花形布置,間距0.6m,每穴2株。全線路基邊坡綠化().74hnf,植草面

積7423m2,栽植灌木47506株。計劃2025年10月?11月。

(3)臨時措施

防塵網覆蓋:布設防塵網約2.0萬n?。布設位置為路基邊坡、給排水、電

力、通信等工程裸露區域。計劃2024年1月?2025年6月。

臨時排水:路基兩側,按照永臨結合原則布設臨時排水溝;在永久排水溝

位置開挖土質臨時排水溝(永臨結合),臨時排水溝采用梯形結構,斷面底寬

0.5m,深0.5m,邊坡1:1,用于疏導施工期排水。共布置臨時排水溝1986m,

計劃2024年4月?2025年3月實施。

臨時沉沙:每隔1km設置一處臨時沉沙池。沉沙池采用土質結構,矩形斷

面,設計尺寸為:寬度2.0m,長度4.0m,深1m,內部鋪設防滲彩條布。需修

筑臨時沉沙池2處。計劃2024年4月實施。

3.施工生產區

(1)工程措施

表土剝離:剝離位置為施工臨時占地全部區域。剝離面積4.12%],剝離

厚度30cm,剝離表土量約1.24萬nf。計劃2024年1月實施。

土地整治:土地整治面積4.12hm:綠化叵填土量1.24萬nA計劃2025

年1()月實施。

(2)植物措施

植被恢復:撒播草籽4.121而,2025年10月實施。

(3)臨時措施

防塵網覆蓋:施T過程中,臨時堆料裸露區域°布設防塵網約2.0萬n?,計

劃2024年1月?2025年6月實施。

臨時排水:雨水排水溝采用預制混凝土U型槽,底寬50cm,深50cm,排水

溝全長1750m,溝槽開挖土方約875m3,預制混凝土U型槽1750m。計劃2024年2

月?3月實施。

臨時沉沙池:沉沙池設計尺寸寬度1.0m,長度2.0m,深1.0m,順接工程邊

壁厚度0.24m,砌磚結構,池壁采用M10砂漿抹面。沉沙池3座,開挖土石方

山東省水利科學研究院15

1綜合說明

9.0nf,砌傳4.32nf,M10砂漿抹面24m計劃2024年2月?3月實施。

臨時堆土防護:臨時堆土場四周及坡面。臨時排水溝斷面底寬0.5m,深

0.5m,邊坡比1:1。攔擋采用裝土編織袋,斷面形式為矩形,臨時攔擋高度

0.5m,頂寬0.6m。坡面覆蓋防塵網。布設臨時排水溝250m,裝土編織袋攔擋

500m,坡面覆蓋防塵網2800nf,撒播草籽28001/,草種選擇狗牙根。2024年4

月實施。

1.9水土保持監測方案

本工程水土保持監測范圍28.79hn?;監測時段從施工期開始(2024年1月)

至設計水平年,共3()個月;水土保持監測人員為1名工程師和3名監測員。

水土保持監測主要內容包括水土流失影響因素監測、水土流失狀況監測、

水土流失危害監測和水土保持措施監測等。監測方法采用實地調查、實地量測、

資料分析和遙感監測相結合的監測方法。

擾動土地情況應至少每月監測1次。水土流失狀況應至少每月監測1次,

發生強降水、大風等情況后應及時加測。其中土壤流失量結合攔擋、排水等措

施,設置必要的監測點,進行定位觀測。水土流失防治成效應至少每季度監測

1次,其中臨時措施應至少每月監測1次。

施工期本項目水土保持監測共布設7處固定監測點,其中沉沙池監測點4

處,坡面測釬監測點1處,沉沙池+測釬結合點位1處,沉沙池+測釬+視頻監控

結合點位1處。全線布設調查監測點5處,每個區域布設1處。

1.10水土保持投資及效益分析成果

水土保持估算總投資2632.33萬元,其中工程措施1595.93萬元;植物措施

496.14萬元;臨時措施119.43萬元;獨立費用239.23萬元,基本預備費147.04

萬元,水土保持補償費34.55萬元。其中2023年投資66.55萬元,2024年投資

435.07萬元,2025年投資2079.72萬元,2026年投資51.00萬元。

本方案實施后,設計水平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積28.14hm、林草植被建設面

積l().34hnf(投影面積9.26hnf),可減少水土流失量2145t。

設計水平年可達到:水土流失治理度為97.7%,土壤流失控制比達到1.1,

渣土防護率能夠達到99.5%,表土保護率98.9%,林草植被恢復率98.5%,林草

山東省水利科學研究院16

1綜合說明

覆蓋率為32.2%。至設計水平年,各項水土保持評價指標均達到了預期的防治

標準。防治責任范圍區的水土流失能夠得到有效控制,生態效益顯著。

1.11建議

1.結論

本工程符合《中長期鐵路網規劃(2016)》和國家產業政策。受車站站位

布置影響,項目區無法避讓兗州東郊水源地(高盾)一級保護區,建設單位已

取得濟寧市生態環境局兗州分局關于該項目穿越飲用水保護區的批復。

本方案從水土保持的角度,對主體工程選址、建設方案、水土流失防治等

方面進行分析與評價,基本符合水土保持要求,本方案對此通過提高防治標準

中的相關指標值,并完善各項水土保持措施,可有效減少工程建設對項目周邊

的影響。

從水土保持角度分析,項目建設是可行的。

2.建議

(I)生產建設單位將水土保持工作任務和內容納入施工合同,落實施工單

位水土保持責任,在建設過程中同步實施水土保持方案提出的水土保持措施,

保證水土保持措施的質量、實施進度和資金投入。

(2)按批復水保方案要求,做好水土保持工程后續設計,落實水土保持

“三同時”制度。

(3)設計中進一步優化工程設計,減少工程占地和土石方挖填數量。施工

前期需外購部分砂石料,施工單位應選擇手續齊全的砂石料場,并在簽訂外購

砂、石料的合同中明確水土流失防治責任由供應方負責。

(4)下階段進一步開展棄渣綜合利用的調研,提高綜合利用率。

(5)及時開展水土保持監理和監測,充分運用無人機監測、遙感監測等手

段。

(6)工程完成后,建設單位應委托第三方技術服務機構及時完成水土保持

設施驗收及驗收報備工作。

山東省水利科學研究院17

1綜合說明

兗州北站擴能改造工程水土保持方案特性表

項目名稱兗州北站擴能改造工程流域管理機構淮河水利委員會

涉及省(市)山東省涉及地市濟寧市涉及縣兗州區

土建投資(萬

項目規模大型總投資(萬元)8624984142

元)

動工時間2024年1月完工時間2025年12月設計水平年2026年

臨時占地

工程占地(hiu2)28.79永久占地(hin?)24.674.12

(hm2)

挖方填方借方余(棄)方

土石方量(萬n?)

24.4938.8228.9914.66

重點防治區名稱不涉及

地貌類型沖積平原水土保持區劃北方土石山區

土壤侵蝕類型水蝕土壤侵蝕強度微度

容許土壤流失量W

防治責任范圍面積(hm2)28.79200

(km23a)]

土壤流失預測總量(t)2248新增水土流失量(t)2089

水土流失防治標準執行等級北方土石山區一級標準

水土流失治理度(%)95土壤流失控制比1.1

防治

渣土防護率(%)97表土保護率(%)95

指標值

林草植被恢復率(%)97林草覆蓋率(%)25

分區工程措施植物措施臨時措施

路基邊坡綠化2.66hm?:

裸露地表防塵網5萬n?,路基

原有綠化表土剝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