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數字化上頜骨缺損贗復指南4_第1頁
功能性數字化上頜骨缺損贗復指南4_第2頁
功能性數字化上頜骨缺損贗復指南4_第3頁
功能性數字化上頜骨缺損贗復指南4_第4頁
功能性數字化上頜骨缺損贗復指南4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S11.060.01

CCSC05

中華口腔醫學會

團體標準

T/CHSA006—2020

功能性數字化上頜骨缺損贗復指南

Guidelineforfunctionalanddigitalprosthesesofmaxillofacialdefects

2020-12-29發布2021-01-01實施

發布

T/CHSA006—2020

功能性數字化上頜骨缺損贗復指南

1范圍

本指南描述了頜骨缺損三維數據重建,數字化阻塞器和連接體三維設計,個性化陰模設計和制作路

徑,在此基礎上制作分體式、半固定、異種材料的阻塞器—可摘式義齒組合設計贗復體的技術指南。

本指南適用于上頜骨缺損數字化贗復體制作。由于目前尚沒有成熟的商品化軟件用于設計贗復體,

本指南采用的三維設計軟件要求工業級逆向工程軟件,具有三角面片格式的三維數據編輯功能。

2規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沒有規范性引用文件。

3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

3.1頜面贗復體maxillofacialprosthesis

贗復體修復學是集口腔修復學、種植學、頜面外科學于一體的綜合性學科,它主要解決腫瘤、外傷

及先天性畸形等導致的頜骨缺損和面部缺損(眼、耳、鼻缺損)的疑難病癥,利用人工修復體恢復和重

建患者的咀嚼、語言及吞咽功能,同時在形態、顏色、質感上盡量恢復患者的外觀。

3.2阻塞器obturator

頜骨缺損贗復體的一部分,用人造材料制作的修復口、鼻腔或口、咽腔瘺的結構,使患者在進食或

飲水時不易發生鼻部或咽部的泄漏,同時在患者發音時行使腭咽封閉功能。

3.3上頜骨缺損maxillofacialdefects

因腫瘤、創傷以及先天因素所造成的口腔上頜軟硬組織局部或全部缺損,從而造成相應口腔功能障

礙[1,2]。

Aramany等(1978)根據缺損的范圍和部位將上頜骨缺損分為六類,分別是:

I類一側上頜骨切除

II類1/4上頜骨切除

III類上頜骨中心缺損

IV類超過中線的大部分上頜骨缺損

V類上頜骨后部缺損

VI類上頜骨前部缺損

趙銥民(1996)提出上頜骨缺損的八分類法,分別是:

I類上頜骨硬腭部缺損

II類一側部分上頜骨缺損,分前后頜,缺損在頜骨前部為II類第1亞類,記為II1,在頜骨后部

者為II類第2亞類,記為II2

III類上頜骨前部缺損

1

T/CHSA006—2020

IV類上頜骨后部缺損

V類一側上頜骨缺損

VI類雙側上頜骨大部分缺損,即缺損超過中線

VII類無牙頜的上頜骨缺損

VIII類雙側上頜骨缺失

4上頜骨缺損的修復原則

上頜骨缺損造成口腔支撐組織的缺損,可伴有鄰近缺損區組織的損傷,形成了特殊的解剖結構,加

之修復體體積大,固位困難,使得頜骨缺損修復的設計和制作要求高,難度大。為了實現良好的修復效

果,宜遵循以下原則[1]:

a)早期修復:盡早進行修復治療,以利于保護手術創面、減少術后瘢痕攣縮、及早恢復部分功

能,建議術后7天制作暫時性上頜骨缺損贗復體;術后3個月待創口完全愈合,接受放療患

者待放療結束后2月,即可制作正式修復體;

b)盡可能恢復生理功能:盡可能恢復咀嚼、語言、吞咽、吮吸等生理功能。當功能恢復和外形

恢復之間有矛盾時,宜以功能恢復為主;

c)保護余留組織:除必須拔除的殘根或過度松動牙,骨尖、骨突的修整,以及瘢痕組織的切除

等外,盡量保存余留組織;

d)足夠的固位力:在贗復體設計時須仔細檢查、綜合考慮,盡量利用現有組織獲得足夠的固位

力。數字化贗復可以利用三維掃描詳細獲取并重建缺損區周圍的結構,利于倒凹的獲取和利

用。同時,也可以在剩余頜骨上設計種植體,利用附著體增加贗復體的固位力;

e)要堅固輕巧,戴用舒適,摘戴方便:在確保足夠的固位和支持的要求下,修復體還必須設計

得輕巧牢固;支架設計不宜過于復雜,基托不宜過厚,在組織缺損區的基托應采用中空的設

計以便減輕重量。

5臨床基本條件

5.1臨床適應證

?外科手術后上頜骨缺損但未累及顱骨。

?軟組織完整,無骨質外露。

5.2臨床禁忌證

?缺損范圍超過上頜骨累及顱骨。

?惡性腫瘤未得到良好控制,存在較大復發幾率并需要二次切除的患者。

?存在局部殘留頜骨壞死并未得到良好控制的患者。

?全身狀況差無法耐受贗復治療過程的患者。

?對材料過敏或者黏膜病變未得到有效控制者。

6上頜骨缺損區三維數據獲取

利用三維掃描技術,精確獲取缺損腔內外結構的三維數據,三維重建后綜合評估患者軟硬組織缺損

情況,以便對贗復體進行三維設計[5]。

數據獲取方法可分為表面光學掃描技術和斷層掃描技術(包括CT、MRI等)[6-11]。其中利用CT

2

T/CHSA006—2020

掃描數據三維重建的方法,不受缺損深度和空間復雜結構影響,能準確反映缺損區軟硬組織情況,是較

為推薦的三維數據獲取方法。建議采用螺旋CT,掃描層厚1.25mm甚至更薄;CBCT因數據重建軟組

織邊緣形態不佳而不建議采用。另外,利用口內光學掃描技術獲取牙列和口腔黏膜三維數據,與螺旋

CT重建的缺損區三維數據進行配準融合后,可以作為贗復體和可摘局部義齒三維設計的依據。

螺旋CT掃描前在患者上頜前庭溝區加棉卷以隔開頰黏膜,囑患者舌體不要接觸上腭并處于微張口

狀態,采集數據通過不同灰階閾值設定對患者軟組織和骨組織分別進行三維重建,通過表面光順處理后

獲得患者顱頜面三維數字模型(STL格式)。對患者軟組織三維數據進行分割,提取用于阻塞器三維設

計的上腭、上頜前庭溝、上頜牙列、缺損腔、鼻腔等相關數據[12-14]。

7贗復體三維設計[13-15]

7.1阻塞器組織面設計

根據缺損腔軟硬組織的三維重建數據設計阻塞器鼻腔側和口腔側邊緣線,避開關鍵組織結構如鼻甲、

鼻中隔、唇頰系帶等,不影響患者的呼吸和發音功能。利用軟組織數據構建阻塞器組織面形態,保留部

分倒凹區以獲得足夠固位力。

7.2阻塞器底部設計

利用患者口腔側剩余軟組織的拓撲形態構建阻塞器的底部形態,使其與剩余軟組織表面相接處連續、

光滑,通過偏移運算使阻塞器邊緣保持0.5mm的均勻厚度。

7.3阻塞器內部設計

通過等比縮放原理設計阻塞器中空內部形態,設計阻塞器側壁、底壁厚度3-5mm以保證后續硅橡

膠材料具有合適的厚度和彈性。

將阻塞器軸面、底部和內部設計數據進行邊緣縫合,形成阻塞器整體三維形態。

7.4阻塞器與義齒的連接設計

本指南采用硅橡膠阻塞器,其與義齒基托之間連接類型分為磁性連接和機械式連接兩種方式。磁性

連接方式為將銜鐵固定于硅橡膠阻塞器內,將磁鐵固定于義齒基托內,通過磁力將阻塞器和義齒相連接;

機械式連接方式利用三維設計的連接體與阻塞器聯合,利用硅橡膠阻塞器和樹脂連接體之間形成倒凹發

生彈性固位將阻塞器和義齒相連接,具體設計步驟如下:

通過正向工程軟件構建阻塞器與可摘局部義齒之間機械式連接體形態以及外部輪廓,使得包裹連接

體的硅橡膠材料具有3-5mm的厚度。通過三維軟件中圖形等比例縮放原理調整尺寸,并移動至阻塞器

內合適的位置,不影響呼吸道通暢。利用布爾運算(Boolean)將阻塞器和連接體三維圖形融合在一起。

7.5三維陰模設計

三維陰模整體設計為圓角長方體形態,使其各表面超出阻塞器最大邊界3mm。以阻塞器的口腔側

邊緣線為基礎確定主分模面位置,通過曲面橋接技術連接阻塞器邊緣線和陰模邊界線,形成主分模面。

在上下陰模之間設計盒蓋式的固位結構,保留邊緣0.05mm的公差,便于陰模組裝。根據下模腔的倒凹

大小、位置設計若干副分模面,以便于開模操作,使硅橡膠阻塞器順利脫模。副分模面之間設計錐柱狀

定位裝置以利于裝配。最后在陰模內表面上設計直徑為5mm的穿通孔道,使裝膠過程中多余的硅橡膠

材料能順利溢出。

7.6可摘局部義齒組織面設計

3

T/CHSA006—2020

若患者有牙列缺損情況,按其缺損類型設計可摘局部義齒支架,在阻塞器相對的義齒組織面設計大

于阻塞器面積的樹脂基托,以便阻塞器在義齒組織面定位,以及連接體和義齒基托粘結。

8贗復體的數控加工[15]

8.1三維打印個性化陰模和連接體

將贗復體陰模的各個部分以及連接體三維圖形在坐標系中排布成平面陣列,并保證陰模的組成部

分按照裝配方向排列。用三維打印機制作透明樹脂材料的個性化陰模和連接體,并進行體外裝配測試,

使陰模的各個部分達到精密地組合。

8.2硅橡膠贗復體成形

用專門的贗復用硅橡膠材料緩慢注射到下陰模內及上陰模組織面,盡量避免產生氣泡,將上、下

陰模裝配、加壓,去除多余的硅橡膠材料后進行固定,待硅橡膠材料充分固化后脫模,獲得硅橡膠材料

的贗復體阻塞器。

9可摘局部義齒的制作

臨床上在患者配戴硅橡膠阻塞器時制取牙列缺損的二次法印模,印模材料為硅橡膠。因阻塞器隔

絕了口鼻腔使取模過程類似常規上頜牙列缺損的情況。按常規方法設計和制作可摘局部義齒,并且在可

摘局部義齒制作中可以制取功能性印模使贗復體邊緣密合更佳,經過排牙、裝膠、打磨和拋光等程序完

成可摘局部義齒的制作??烧植苛x齒制作過程中必要時采用面弓轉移和上牙合架操作。

[15]

10阻塞器和可摘局部義齒的結合

在體外將三維打印的樹脂連接體壓入硅橡膠阻塞器內,按照可摘局部義齒上的輪廓將阻塞器定位

于義齒組織面,并利用樹脂粘結劑將連接體與義齒組織面基托樹脂緊密結合,最終形成阻塞器和可摘局

部義齒分體式贗復體模式,并且兩者間通過連接體形成機械固位;或者將磁性附著體的磁鐵粘結于義齒

組織面,將銜鐵粘結于樹脂連接體,在義齒組織面和連接體對位結合時磁鐵和銜鐵發生磁性吸引而產生

固位力。

11臨床試戴

贗復體制作完成后,臨床試戴和檢查阻塞器的封閉和固位效果,有無翹動或擺動。檢查可摘局部

義齒戴入后的固位和穩定,確認正中、側方和前伸咬合關系,并給予必要的調整。教會患者摘戴贗復體

的方法,建議患者注意口腔衛生,每日摘下贗復體并分離阻塞器和義齒,將其用軟布清水清潔后,義齒

浸泡于清水,硅橡膠阻塞器則干燥保存。囑咐患者定期復查。

12數字化贗復體的復查[1,2]

12.1功能評價

檢查贗復體的封閉效果,是否存在固位不良和滲漏,檢查患者的發音、咬合、吞咽、咀嚼等情況,

對比贗復體制作前后患者主觀生理功能差別并記錄。檢查贗復體是否損壞,連接體是否完整,硅橡膠阻

4

T/CHSA006—2020

塞器是否老化,患者摘戴是否方便,了解患者滿意度并記錄。

12.2生物學評價

檢查贗復體材料和清潔狀況,是否有老化和真菌污染等情況。檢查阻塞器周圍黏膜的健康情況,是

否有紅腫、糜爛、潰瘍,是否存在義齒性口炎以及過敏情況。了解患者的口腔衛生清潔和贗復體日常維

護情況。

12.3美學評價

檢查患者口內外情況,人工牙排列是否自然美觀,人工牙、樹脂基托及阻塞器的位置及顏色是否

合理,阻塞器是否有變色、老化等情況,了解患者對贗復體制作后美觀效果的要求及評價。

13數字化贗復體佩戴后可能出現的并發癥及相應處理建議[1,2]

13.1贗復體破損,阻塞器老化

首先需檢查患者的咬合和摘戴情況,排除是否為不良咬合和操作造成的,如果存在則必須排除。如

果阻塞器的硅橡膠老化,失去彈性和封閉性,可以重新利用原有的陰模制作新的贗復體。

13.2基牙疼痛

常為卡環臂固位力過強或基托過緊所致,可適當調整卡環臂或修改基托。

13.3發音吞咽不暢

若阻塞器封閉口鼻腔效果差,則可能出現飲水時鼻腔漏水,不能做鼓氣動作,需要更換阻塞器。若

患者發音沉悶不清,則提示阻塞器過大過高,需要少量多次磨除。

13.4缺損區周圍黏膜疼痛紅腫糜爛

患者衛生習慣不良,或阻塞器老化導致和缺損區黏膜不密合,食物殘渣殘留引起黏膜紅腫糜爛。教

育患者保持口腔健康衛生條件,如阻塞器老化則重新制作。

5

T/CHSA006—2020

參考文獻

[1]趙銥民.口腔修復學:第七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2.

[2]趙銥民.頜面修復學[M].西安:世界圖書出版社,2004.

[3]AlexeyUnkovskiy,SebastianSpintzyk,JoernBrom,etal.Direct3Dprintingofsilicone

facialprostheses:Apreliminaryexperienceindigitalworkflow.JProsthetDent,2018,

120(2):303-3082004.

[4]AmjadNuseir,MuhanadMoh'dHatamleh,AhmadAlnazzawi,etal.Direct3DPrintingof

FlexibleNasalProsthesis:OptimizedDigitalWorkflowfromScantoFit.JProsthodont,

2019,28(1):10-14.

[5]JooHS,ParkSW,YunKD,etal.Complete-mouthrehabilitationusinga3Dprinting

techniqueandtheCAD/CAMdoublescanningmethod:Aclinicalreport[J].JProsthetDent,

2016,116(1):3-7.

[6]CowardTJ,ScottBJ,WatsonRM,etal.Acomparisonbetweencomputerizedtomography,

magneticresonanceimaging,andlaserscanningforcapturing3-dimentionaldatafrom

anaturaleartoaidrehabilitation[J].IntJProsthodont,2006,19(1):92-100.

[7]CowardTJ,ScottBJ,WatsonRM,etal.Acomparisonofprostheticearmodelscreated

fromdatacapturedbycomputerizedtomography,magneticresonanceimaging,andlaser

scanning[J].IntJProsthodont,2007,20(3):275-285.

[8]JiaoT,ZhangF,HuangX,etal.DesignandfabricationofauricularprosthesesbyCAD/CAM

system[J].IntJProsthodont,2004,17(4):460-463.

[9]熊耀陽,焦婷,張富強.結構光三維測量輪廓技術及快速成形技術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