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第頁專題18群落及其演替考點2群落的主要類型和群落的演替(2024河北,11,2分)下列關于群落的敘述,正確的是()A.過度放牧會改變草原群落物種組成,但群落中占優勢的物種不會改變B.多種生物只要能各自適應某一空間的非生物環境,即可組成群落C.森林群落中林下喜陰植物的種群密度與林冠層的郁閉度無關D.在四季分明的溫帶地區,森林群落和草原群落的季節性變化明顯【答案】D過度放牧會改變草原群落的物種組成,群落中的優勢種也可能發生改變,A錯誤;一個群落中的物種不論多少,都不是隨機的簡單集合,而是通過復雜的種間關系,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多種生物各自適應某一空間的非生物環境,但彼此沒有一定的種間關系就不能構成群落,B錯誤;森林中林下植株的種群密度取決于林冠層的郁閉度,即主要取決于林下植物受到的光照強度,C錯誤。(2024河北,12,2分)天然林可分為單種喬木的純林和包含多種喬木的混交林。人工林通常是在栽培某樹種后,經多年持續去除自然長出的其他樹木進行撫育,形成單種喬木的森林。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混交林的多種喬木可為群落中的其他物種創造復雜的生物環境B.人工林經過撫育,環境中的能量和物質更高效地流向栽培樹種C.天然生長的純林和人工林都只有單一的喬木樹種,群落結構相同D.與人工林相比,混交林生態系統物種組成更復雜【答案】C混交林有多種喬木,群落的結構更加復雜,可為群落中的其他物種創造復雜的生物環境,A正確;人工林經過撫育,去除自然長出的其他樹木,減小非栽培種與栽培樹種的競爭,從而使環境中的能量和物質更高效地流向栽培樹種,B正確;據題意可知,天然生長的純林只有單一的喬木樹種,但人工林在撫育前,不止一種喬木,且二者的群落結構不完全相同,C錯誤;與人工林相比,混交林物種豐富度更高,營養關系更復雜,生態系統物種組成更復雜,D正確。(2024黑、吉、遼,3,2分)下列關于森林群落演替的敘述,正確的是()A.土壤的理化性質不會影響森林群落演替B.植物種群數量的改變不會影響森林群落演替C.森林由喬木林變為灌木林屬于群落演替D.砍伐樹木對森林群落演替的影響總是負面的【答案】C土壤的養分、酸堿度、水分等理化性質改變會對不同物種的選擇作用發生改變,從而影響群落演替,A錯誤;森林群落中優勢物種的數量變化會明顯引起群落結構改變,從而影響森林群落的演替,B錯誤;森林由喬木林變為灌木林屬于群落的逆行演替,C正確;適度砍伐樹木可減少植物間的競爭等,有利于森林群落演替,D錯誤。知識拓展生物群落的演替,若按其演替方向,可分為進展演替和逆行演替。進展演替是指隨著演替的進行,生物群落的結構和種類成分由簡單到復雜;群落對環境的利用由不充分到充分;群落生產力由低到高;生物群落對外界環境的改造逐漸強烈等。而逆行演替的進程則與進展演替相反,它導致生物群落結構簡單化;不能充分利用環境;生產力逐漸下降;不能充分利用地面等。(2024江西,8,2分)實施退耕還林還草工程是我國踐行生態文明思想的重要舉措。下列關于某干旱地區退耕農田群落演替的敘述,錯誤的是()A.上述演替與沙丘上發生的演替不是同一種類型B.可用樣方法調查該退耕農田中植物的種群密度C.可在該退耕農田引進優勢物種改變演替的速度D.上述退耕農田群落演替的最終階段是森林階段【答案】D退耕農田上發生的群落演替屬于次生演替,沙丘上發生的演替屬于初生演替,A正確;可用樣方法調查該退耕農田中植物的種群密度,B正確;在該退耕農田引進優勢物種會改變演替的方向和速度,C正確;演替最終會達到一個與群落所處環境相適應的相對穩定的狀態,題述退耕農田位于干旱地區,故群落演替的最終階段不一定是森林階段,D錯誤。(2023河北,10,2分)某經營性森林有27種植物,林場對其林木采伐后徹底清除地表植物。自然恢復若干年后,該地段上形成了有36種植物的森林。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采伐后的空地資源豐富,植物種群呈“J”形增長B.采伐前的生態系統比恢復后的生態系統抵抗力穩定性高C.采伐后的空地上出現新群落的過程屬于次生演替D.該生態系統恢復過程中,營養級的增多取決于植物種類的增加【答案】C“采伐后的空地”代表一定的空間和資源,而非理想條件,在有限的資源和空間條件下,種群增長曲線為“S”形而非“J”形,A錯誤;恢復后的生態系統物種數量比采伐前明顯增多,群落結構趨于復雜,抵抗力穩定性提高,B錯誤;“徹底清除地表植物”說明原有植被雖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條件及繁殖體仍存在,此地段屬于次生裸地,以此為起始條件的演替屬于次生演替,C正確;演替過程中,植物種類增加并不意味著通過生產者輸入生態系統中的總能量增多,故其營養級并不一定會增多,D錯誤。(2023海南,5,3分)某亞熱帶地區青岡櫟林被采伐后的演替過程如圖。采伐跡地雜草群落灌叢馬尾松林馬尾松、青岡櫟混交林青岡櫟林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A.采伐跡地保留了原有青岡櫟林的土壤條件和繁殖體,該演替屬于次生演替B.與雜草群落相比,灌叢對陽光的利用更充分C.與灌叢相比,馬尾松林的動物分層現象更明顯D.與馬尾松林相比,馬尾松、青岡櫟混交林喬木層的植物種間競爭減弱【答案】D采伐跡地原有植被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條件基本保留,甚至還保留了植物的種子或其他繁殖體,因此題述演替屬于次生演替,A正確;與雜草群落相比,灌叢生長得高,更能充分利用陽光,B正確;與灌叢相比,馬尾松林可以為動物提供更廣闊的棲息空間和食物條件,使動物的分層現象更明顯,C正確;與馬尾松林相比,馬尾松、青岡櫟混交林喬木層的結構更復雜,植物對陽光等環境資源的競爭更激烈,種間競爭增強,D錯誤。(2023浙江6月選考,8,2分)群落演替是一個緩慢、持續的動態過程,短時間的觀察難以發現這個過程,但是有些現象的出現,可以一窺其演替進行的狀態。下列事實的出現,可以用來推斷群落演替正在進行著的是()A.毛竹林中的竹筍明顯長高B.在浮葉根生植物群落中出現了挺水植物C.荷塘中荷花盛開、荷葉逐漸覆蓋了整片水面D.在常綠闊葉林中馬尾松的部分個體因感染松材線蟲死亡【答案】B群落演替是不同種群與環境變化相互作用而發生的優勢種取代的過程,B符合題意;A和C選項指的是種群中個體的生長,D選項指的是種群中個體數量的變化,均不符合題意。(2022遼寧,19,3分)(不定項)底棲硅藻是河口泥灘潮間帶生態系統中的生產者,為底棲動物提供食物。調查分析某河口底棲硅藻群落隨季節變化優勢種(相對數量占比>5%)的分布特征,結果如圖。下列敘述錯誤的是()注:不同條紋代表不同優勢種;空白代表除優勢種外的其他底棲硅藻;不同條紋柱高代表每個優勢種的相對數量占比A.底棲硅藻群落的季節性變化主要體現在優勢種的種類和數量變化B.影響優勢種①從3月到9月數量變化的生物因素包含捕食和(種間)競爭C.春季和秋季物種豐富度高于夏季,是溫度變化影響的結果D.底棲硅藻固定的能量是流經河口泥灘潮間帶生態系統的總能量【答案】CD由于陽光、溫度和水分等隨季節而變化,群落的外貌和結構也會隨之發生有規律的變化,圖示底棲硅藻群落的季節性變化主要體現在優勢種的種類及數量變化,A正確;影響優勢種①從3月到9月數量變化的生物因素包括底棲動物的捕食及其他底棲硅藻的種間競爭,B正確;春季、夏季和秋季的氣溫、光照等因素的差異是引起物種豐富度變化的主要因素,且圖示信息可表明春季和秋季的優勢種多于夏季,不能說明它們的物種豐富度高于夏季,C錯誤;地球上幾乎所有的生態系統所需的能量都來自其中生產者所固定的太陽能,河口泥灘潮間帶生態系統的生產者不只有底棲硅藻,D錯誤。(2021浙江1月選考,7,2分)近年來,我省積極踐行“兩山”理念,建設生態文明,在一些地區實施了退耕還林工程,退耕區域會發生變化。退耕之初發展到頂極群落期間的變化趨勢是()A.生態系統穩定性越來越強B.群落的凈生產量越來越大C.草本層對垂直結構的影響越來越明顯D.群落中植物個體總數越來越多【答案】A退耕還林是指將耕地恢復成森林,在退耕之初發展到頂極群落的過程中,生物種類逐漸增多,生態系統的營養結構越來越復雜,其穩定性越來越強,A符合題意;在該過程中,群落的凈生產量的變化趨勢是先增加后減少最后趨于穩定,B不符合題意;演替過程中,喬木逐漸成為主要植物,樹冠層對垂直結構的影響越來越明顯,C不符合題意;從草本植物階段到喬木階段,群落中植物物種數增多,植物個體總數不一定越來越多,D不符合題意。(2021全國甲,6,6分)群落是一個不斷發展變化的動態系統。下列關于發生在裸巖和棄耕農田上的群落演替的說法,錯誤的是()A.人為因素或自然因素的干擾可以改變植物群落演替的方向B.發生在裸巖和棄耕農田上的演替分別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C.發生在裸巖和棄耕農田上的演替都要經歷苔蘚階段、草本階段D.在演替過程中,群落通常是向結構復雜、穩定性強的方向發展【答案】C人為亂砍濫伐或自然環境的惡化可能使演替倒退,而退耕還林等措施或自然環境的改善可以促進群落的演替,A正確;裸巖沒有植被和土壤條件,裸巖上發生的演替為初生演替,棄耕農田具有一定的土壤條件和繁殖體,其上發生的演替為次生演替,B正確;發生在棄耕農田上的演替從草本階段開始,不經過苔蘚階段,C錯誤;在演替過程中,群落通常向著生物種類增多、營養結構和群落結構復雜、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增強的方向發展,D正確。(2020課標全國Ⅱ,6,6分)河水攜帶泥沙流入大海時,泥沙會在入海口淤積形成三角洲。在這個過程中,會出現3種植物群落類型:①以蘆葦為主的植物群落(生長在淡水環境中),②以赤堿蓬為主的植物群落(生長在海水環境中),③草甸植物群落(生長在陸地環境中)。該三角洲上的植物群落是通過群落演替形成的,演替的順序是()A.②①③B.③②①C.①③②D.③①②【答案】A入海口形成的三角洲上首先形成的是在海水環境中生長的赤堿蓬等植物群落;隨著三角洲面積的增大,與海洋的距離增大,海水的影響變小,逐漸產生在淡水環境中生長的蘆葦等植物群落;隨著三角洲面積的繼續增加,生長在陸地環境中的草甸植物群落開始出現,A符合題意。(2020山東,19,3分)在互花米草入侵地栽種外來植物無瓣海桑,因無瓣海桑生長快,能迅速長成高大植株形成蔭蔽環境,使互花米草因缺乏光照而減少。與本地植物幼苗相比,無瓣海桑幼苗在蔭蔽環境中成活率低,逐漸被本地植物替代,促進了本地植物群落的恢復。下列說法錯誤的是(不定項)()A.在互花米草相對集中的區域選取樣方以估算其在入侵地的種群密度B.由互花米草占優勢轉變為本地植物占優勢的過程不屬于群落演替C.逐漸被本地植物替代的過程中,無瓣海桑種群的年齡結構為衰退型D.應用外來植物治理入侵植物的過程中,需警惕外來植物潛在的入侵性【答案】AB用樣方法調查種群密度時應隨機取樣,A錯誤;由互花米草占優勢轉變為本地植物占優勢的過程體現了物種的“優勢取代”,屬于群落演替,B錯誤;在互花米草逐漸被本地植物替代的過程中,無瓣海桑幼苗在蔭蔽環境中成活率低,會使幼齡植株數量逐漸減少,年齡結構為衰退型,C正確;應用外來植物治理入侵植物的過程中,必須警惕外來植物潛在的入侵性,否則可能會引發新的外來物種入侵,D正確。(2019浙江4月選考,6,2分)下列群落中,其植物能通過植株間隔和根系分布以最大限度減少競爭和充分利用水分的是()A.荒漠B.苔原C.草原D.森林【答案】A荒漠缺水,其植物能通過植株間隔和根系分布以最大限度減少競爭和充分利用水分,A正確,B、C、D錯誤。(2018江蘇單科,13,2分)如圖是某處沙丘發生自然演替過程中的三個階段,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從形成沙丘開始發生的演替是次生演替B.階段Ⅰ的沙丘上草本植物占優勢,群落尚未形成垂直結構C.階段Ⅰ與Ⅱ的沙丘上生長的植物種類完全不同D.階段Ⅲ沙丘上的群落對外界干擾的抵抗力穩定性最強【答案】D本題以圖形分析與判斷的形式,考查群落的結構與演替相關知識,體現了對科學思維中的批判性思維、模型與建模、歸納與概括等要素的考查。從形成沙丘開始發生的演替是初生演替,A錯誤;階段Ⅰ的沙丘上草本植物占優勢,群落結構比較簡單,但已經形成垂直結構,B錯誤;階段Ⅱ由階段Ⅰ演替而來,兩個階段沙丘上生長的植物種類部分相同,C錯誤;和階段Ⅰ、Ⅱ相比,階段Ⅲ沙丘上的群落結構最復雜,對外界干擾的抵抗力穩定性最強,D正確。名師點睛本題以群落演替為背景,對群落演替類型、群落空間結構、群落的抵抗力穩定性進行考查。解答本題的關鍵是對群落相關生物學核心概念的透徹理解。(2015課標全國Ⅰ,4,6分)下列關于初生演替中草本階段和灌木階段的敘述,正確的是()A.草本階段與灌木階段群落的豐富度相同B.草本階段比灌木階段的群落空間結構復雜C.草本階段比灌木階段的群落自我調節能力強D.草本階段為灌木階段的群落形成創造了適宜環境【答案】D初生演替中,草本階段演替為灌木階段,灌木階段物種的豐富度大于草本階段,A錯誤;與草本階段相比,灌木階段群落的空間結構更為復雜,B錯誤;與草本階段相比,灌木階段群落的自我調節能力強,C錯誤;與上一個階段相比,草本階段通過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機物大幅度增加,導致異養型生物的種類和數量大幅度增加,在動植物的共同作用下,土壤中的有機物越來越豐富,通氣性越來越好,從而為灌木階段群落形成創造了適宜的環境條件,D正確。知識拓展裸巖上發生的演替依次為地衣→苔蘚→草本→灌木→喬木,各階段群落競爭陽光等資源的能力依次遞增。(2024湖北,19,16分)高寒草甸是青藏高原主要的生態系統,多年來受氣候變化和生物干擾的共同影響退化嚴重。高原鼢鼠廣泛分布于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常年棲息于地下。有研究發現,高原鼢鼠挖掘洞道時形成的眾多土丘,能改變丘間草地的微生境土壤物理性狀,進而對該棲息生境下植物群落的多樣性、空間結構以及物種組成等產生顯著影響。隨著高原鼢鼠干擾強度增大,鼠丘密度增加,樣地內植物物種數明顯增多,鼠丘間原優勢種在群落中占比減少,其他雜草的占比逐漸增加。回答下列問題:(1)調查鼠丘樣地內高原鼢鼠的種群密度,常采用的方法是。
(2)高原鼢鼠干擾造成微生境多樣化,為棲息地植物提供了更豐富的,促進植物群落物種共存。
(3)如果受到全球氣候變暖加劇以及人為干擾如過度放牧等影響,高寒草甸生態系統發生逆行演替,其最終生態系統類型可能是。與高寒草甸生態系統相比,演替后的最終生態系統發生的變化是(填序號)。
①群落結構趨于簡單,物種豐富度減少②群落結構不變,物種豐富度增加③群落結構趨于復雜,物種豐富度減少④群落結構趨于簡單,物種豐富度增加(4)在高原鼢鼠重度干擾的地區,如果需要恢復到原有的生態系統,從食物鏈的角度分析,可以采用的措施是,其原理是。
(5)上述材料說明,除了人為活動、氣候變化外,群落演替還受到等生物因素的影響(回答一點即可)。
【答案】(1)標記重捕法(2)土壤物理性狀(3)荒漠①(4)適量引入高原鼢鼠的天敵天敵通過捕食控制高原鼢鼠數量(5)群落內部種群相互關系的發展變化,植物繁殖體的遷移、散布和動物的活動性等解析(1)高原鼢鼠活動能力強、活動范圍廣,通常采用標記重捕法調查其種群密度。(2)高原鼢鼠干擾造成微生境多樣化,為棲息地植物提供了更豐富的土壤物理性狀,促進植物群落物種共存。(3)全球氣候變暖加劇及人類過度干擾等,可使高寒草甸生態系統發生逆行演替,其最終生態系統類型可能是荒漠。逆行演替可導致群落結構趨于簡單,物種豐富度減少,①正確。(4)將高原鼢鼠數量控制在適當范圍,是高原鼢鼠重度干擾地區生態恢復的關鍵,可采用適量引入高原鼢鼠天敵的方法來控制高原鼢鼠數量,其原理是天敵作為捕食者通過捕食降低了高原鼢鼠(被捕食者)的數量,高原鼢鼠數量下降會減少對鼠丘間原優勢種的影響,利于原有生態系統的恢復。(5)群落演替的影響因素有外因(群落外界環境的變化如氣候變化、自然災害等)和內因(如群落內部種群相互關系的變化,植物繁殖體的遷移、散布和動物活動性等)。(2023北京,18,12分)為了研究城市人工光照對節肢動物群落的影響,研究者在城市森林邊緣進行了延長光照時間的實驗(此實驗中人工光源對植物的影響可以忽略;實驗期間,天氣等環境因素基本穩定)。實驗持續15天:1~5天,無人工光照;6~10天,每日黃昏后和次日太陽升起前人為增加光照時間;11~15天,無人工光照。在此期間,每日黃昏前特定時間段,通過多個調查點的裝置捕獲節肢動物,按食性將其歸入三種生態功能團,即植食動物(如蛾類幼蟲)、肉食動物(如蜘蛛)和腐食動物(如螞蟻),結果如圖。(1)動物捕獲量直接反映動物的活躍程度。本研究說明人為增加光照時間會影響節肢動物的活躍程度,依據是:與1~5、11~15天相比,
。
(2)光是生態系統中的非生物成分,在本研究中,人工光照最可能作為對節肢動物產生影響,從而在生態系統中發揮作用。
(3)增加人工光照會對生物群落結構產生多方面的影響,如:肉食動物在黃昏前活動加強,有限的食物資源導致加劇;群落空間結構在兩個維度發生改變。
(4)有人認為本實驗只需進行10天研究即可,沒有必要收集11~15天的數據。相比于10天方案,15天方案除了增加對照組數量以降低隨機因素影響外,另一個主要優點是。
(5)城市是人類構筑的大型聚集地,在進行城市小型綠地生態景觀設計時應(多選)()A.不僅滿足市民的審美需求,還需考慮對其他生物的影響B.設置嚴密圍欄,防止動物進入和植物擴散C.以整體和平衡的觀點進行設計,追求生態系統的可持續發展D.選擇長時間景觀照明光源時,以有利于植物生長作為唯一標準【答案】(1)6~10天肉食動物和腐食動物的平均捕獲量較多,植食動物的平均捕獲量較少(2)物理信息(3)競爭垂直和水平(4)研究人工光照消除后群落的恢復情況(僅供參考)(5)AC解析(1)根據題中所給的調查結果分析可知,6~10天人為增加光照時間影響了節肢動物的活躍程度,具體依據見【答案】。(2)人工光照最可能作為物理信息對節肢動物產生影響。(3)有限的食物資源會導致活動增加的肉食動物競爭加劇,群落的空間結構包括垂直結構和水平結構。(4)收集11~15天的數據,可以了解消除人工光照后節肢動物活躍程度的恢復情況,以了解此次實驗是否對生物群落結構產生較大影響,確保該實驗對該地區的生態平衡沒有產生較大影響。(5)設置嚴密圍欄,會影響當地原有生物的生存,B錯誤;選擇長時間景觀照明光源時,除需考慮是否利于植物的生長外,還需考慮對其他生物的影響,D錯誤。(2023山東,24,8分)研究群落中植物類群的豐富度時,不僅要統計物種數,還要統計物種在群落中的相對數量。群落中某一種植物的個體數占該群落所有植物個體數的百分比可用相對多度表示。在某退耕農田自然演替過程中,植物物種甲、乙和丙分別在不同階段占據優勢,它們的相對多度與演替時間的關系如圖所示。(1)該群落演替與在火山巖上進行的群落演替相比,除了演替起點的不同,區別還在于該群落演替類型(答出2點區別即可)。
(2)在研究該群落植物類群豐富度的過程中,統計丙的相對數量采用了記名計算法。根據記名計算法適用對象的特點分析,丙的特點是。
(3)據圖分析,第30年至第50年乙種群密度的變化是(填“增大”“減小”或“不能確定”),原因是。
(4)該農田退耕前后的變化,說明人類活動對群落演替的影響是。
【答案】(1)演替速度快,趨向于恢復原來的群落,經歷的階段相對較少(2)個體較大、種群數量有限(3)不能確定群落中該時間段植物個體總數的變化未知(4)改變群落演替的方向解析(1)火山巖上進行的群落演替是初生演替,退耕農田進行的群落演替為次生演替,除演替起點的不同,其他區別見【答案】。(2)調查群落物種豐富度時,對個體較大、種群數量有限的種群個體通常采用記名計算法進行統計。(3)圖示曲線為三種植物的相對多度與演替時間的關系,而相對多度為該植物種群個體數量占群落所有植物個體數的百分比,第30年至第50年群落演替的進行,群落中所有植物個體數可能增加,乙種群相對多度下降,不能確定其個體總數的變化,即不能確定其種群密度的變化。(4)與退耕前相比,退耕后群落的物種組成和物種豐富度發生改變,說明人類活動會改變群落演替的方向。(2023福建,16,12分)草地是陸地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為研究不同放牧強度對草地植物生物量和昆蟲多樣性的影響,科研人員在某高山天然草甸選取了相同條件的甲、乙、丙三塊地,分別進行不放牧、輕度放牧和重度放牧三種方式的處理,測定相關指標,部分結果如圖所示。回答下列問題:(1)該草地不同植食性昆蟲物種之間屬于關系。
(2)由圖可知,為提高甲地昆蟲多樣性,可采取放牧方式;在這種方式下,植食性昆蟲的環境容納量將(填“上升”或“不變”或“下降”)。
(3)當地為恢復草地生態,將乙、丙兩地退牧還草。經一段時間后乙地恢復到不放牧狀態,丙地恢復到輕度放牧狀態,則這段時間內乙地固定CO2的量(填“大于”或“等于”或“小于”)丙地,判斷依據是。
(4)乙、丙群落在退牧還草后開始次生演替,假設演替過程中環境沒有劇烈變化且沒有人為干擾,群落(填“能”或“不能”)演替到森林群落,原因是
。
【答案】(1)種間競爭(2)輕度下降(3)大于固定CO2的量可以通過生物量體現,不放牧與輕度放牧狀態生物量的差值大于輕度放牧與重度放牧狀態生物量的差值(4)不能群落演替最終達到與所處環境相適應的相對穩定狀態,該生境下只能演替到高山草甸群落解析(1)同一塊草地上的不同植食性昆蟲屬于種間競爭關系。(2)據圖可知,輕度放牧可以提高甲地的昆蟲多樣性;甲地由不放牧改為輕度放牧后,該地植物地上部分生物量下降,植食性昆蟲的食物來源減少,其環境容納量下降。(3)在退牧還草的這段時間里,乙、丙兩地固定CO2的量可以分別通過圖中甲和乙、乙和丙植物地上部分生物量的差值來判斷。(4)無人為干擾情況下,群落演替是由環境和群落內部生物共同作用而決定的,演替結果最終會達到一個與群落所處環境適應的相對穩定狀態,高山草甸的環境條件不支持其演替到森林群落。(2022天津,13,12分)為研究河流中石塊上微生物群落的演替,將滅菌后的裸石置于河流中,統計裸石上不同時間新增物種數目(圖1)、自養類群和異養類群的個體數量(A和H分別代表自養和異養類群的優勢種)(圖2)。(1)裸石上發生的群落演替類型為。
(2)由圖1可知,演替的前120天,生長在裸石上的物種總數(增加/減少),之后,演替趨于穩定。
(3)由圖2可知,演替穩定后,優勢種A的環境容納量與演替初期相比(變大/變小)。
(4)已知自養類群為異養類群提供有機碳,演替達到穩定后,兩者的數量金字塔是(正/倒)金字塔形,能量金字塔是(正/倒)金字塔形。
(5)當試驗裸石上的演替穩定后,其群落結構應與周圍類似石塊上已穩定存在的群落結構相似,原因是兩者所處的相似。
【答案】(1)初生演替(2)增加(3)變小(4)倒正(5)環境條件解析(1)滅菌后的裸石上生物被徹底消滅了,故滅菌后的裸石上發生的演替屬于初生演替。(2)題圖1的統計數據是不同時間的新增物種數目,演替的前120天,雖然新增物種數越來越少,但是生長在裸石上的物種總數呈增加的趨勢,之后,演替趨于穩定。(3)優勢種A在演替穩定后的個體數量明顯低于演替初期的,說明演替穩定后的環境條件所能維持的優勢種A的種群最大數量低于演替初期的,即演替穩定后優勢種A的環境容納量較演替初期小。(4)自養類群為異養類群提供有機碳,所以生態系統中存在食物鏈:自養類群→異養類群。由題圖2可知,演替達到穩定后,自養類群的相對數量少于異養類群的,所以兩者的數量金字塔呈倒金字塔形;能量隨食物鏈單向流動、逐級遞減,所以能量金字塔呈正金字塔形。(5)群落演替最終都會達到一個與群落所處環境相適應的相對穩定的狀態,因此演替穩定后,兩群落結構相似的原因是它們所處的環境條件相似。(2022重慶,22,9分)入侵植物水葫蘆曾經在我國多地泛濫成災。研究人員對某水域水葫蘆入侵前后的群落特征進行了研究,結果見表:調查時段物種數植物類型優勢種入侵前Ⅰ100沉水植物、浮水植物、挺水植物龍須眼子菜等多種入侵后Ⅱ22浮水植物、挺水植物水葫蘆、龍須眼子菜Ⅲ10浮水植物水葫蘆(1)Ⅰ時段,該水域群落具有明顯的結構;Ⅱ時段,沉水植物消失,可能原因是。
(2)調查種群密度常用樣方法,樣方面積應根據種群個體數進行調整。Ⅲ時段群落中仍有龍須眼子菜,調查其種群密度時,取樣面積應比Ⅱ時段。
(3)在Ⅲ時段對水葫蘆進行有效治理,群落物種數和植物類型會(填“增加”“減少”或“不變”),其原因是。
【答案】(1)垂直浮水植物水葫蘆入侵后瘋狂繁殖,遮擋陽光,沉水植物缺乏光照(2)大(3)增加水葫蘆數量減少,其他植物能獲得更多的陽光、無機鹽等解析(1)沉水植物、浮水植物、挺水植物在垂直方向上分層分布,屬于群落的垂直結構。水葫蘆是浮水植物,Ⅱ時段水葫蘆入侵后瘋狂繁殖,遮蔽水面,沉水植物因缺乏光照而死亡。(2)Ⅲ時段群落中仍有龍須眼子菜,但此時龍須眼子菜已不再是優勢種,龍須眼子菜種群密度較Ⅱ時段小,故調查其種群密度時,取樣面積應大于Ⅱ時段。(3)在Ⅲ時段對水葫蘆進行有效治理后,其他植物可獲得更充足的光照和營養,群落物種數和植物類型會增加。(2022山東,24,9分)在一個群落中隨機選取大量樣方,某種植物出現的樣方數占全部樣方數的百分比為該物種的頻度,頻度分級標準如表所示。在植物種類分布均勻且穩定性較高的生物群落中,各頻度級植物物種數在該群落植物物種總數中的占比呈現一定的規律,如圖所示。頻度級1%~20%21%~40%41%~60%61%~80%81%~100%ABCDE(1)若植物甲為該群落的優勢種,則植物甲的頻度最可能屬于級,而調查發現該頻度級中的植物乙不是優勢種,則乙的種群密度和分布范圍的特點分別是、。
(2)若某草地植物物種的頻度級符合題圖所示比例關系,且屬于D頻度級的植物有16種,則該草地中植物類群的豐富度為。
(3)若研究植物甲的生態位,通常需要研究的因素有(填標號)。
A.甲在該區域出現的頻率B.甲的種群密度C.甲的植株高度D.甲與其他物種的關系(4)隨著時間的推移,群落可能會發生演替。群落演替的原因是。
【答案】(1)E種群密度小分布范圍廣(2)200(3)ABCD(4)影響群落演替的因素常常處于變化的過程中,適應變化的種群數量增長或得以維持,不適應的數量減少甚至被淘汰解析(1)優勢種是指群落中數量多、對其他物種的影響大、往往占據優勢的物種,若植物甲為題述群落的優勢種,則植物甲的頻度最可能屬于E級。E級中的植物乙不是優勢種,說明其種群密度小,但分布范圍廣。(2)D頻度級的植物物種數占該群落植物物種總數的8%,而屬于D頻度級的植物有16種,則題述草地中植物類群的豐富度為16÷8%=200。(3)研究某植物的生態位,通常需要了解它在研究區域內的種群密度、出現頻率、植株高度等特征,以及它與其他物種的關系等。(4)影響群落演替的因素,有群落外界環境的變化,生物的遷入、遷出,群落內部種群相互關系的發展變化,以及人類的活動,等等。這些因素常常處于變化的過程中,適應變化的種群數量增長或得以維持,不適應的數量減少甚至被淘汰,因此,群落就不斷地演替。(2021浙江6月選考,26,7分)某森林因火災被大片燒毀。如圖是火燒后該地的植物群落在恢復過程中,各類不同植物類型生物量的變化狀況。回答下列問題:(1)圖中的生物量是指凈生產量在調查時刻前的。
(2)該植物群落的恢復過程實際上是一個群落的演替過程,這種演替類型屬于。恢復到一定階段時,圖示的不同植物類型同時交織在一起,這體現了群落的結構。
(3)當群落演替到時,群落的總生物量將保持相對穩定,其原因是。在此之前的群落演替過程中,不同植物類型中的生物量會持續上升,而的生物量呈下降趨勢。
第26題圖【答案】(每空1分)(1)積累量(2)次生演替垂直(3)頂極群落群落的總初級生產量與總呼吸量相等喬木高灌木、矮灌木和草本解析(1)據圖分析可知,圖中的各種植物類型生物量是指凈生產量在某一調查時刻前的積累量。(2)火災后的森林具有土壤、種子或其他繁殖體等條件,在火災后森林上進行的群落演替屬于次生演替。恢復到一定階段時,圖中的不同植物類型同時交織在一起,在垂直空間上呈現明顯的分層現象,體現了群落的垂直結構。(3)群落的總生物量保持相對穩定時,說明群落已演替為頂極群落,群落的總生物量不再增加的原因在于總初級生產量與總呼吸量相等。在此之前的群落演替過程中,由于喬木比較高大,在與其他植物競爭陽光等環境資源中處于優勢,喬木逐漸成為優勢物種,因此在群落演替過程中,喬木的生物量會持續上升,高灌木、矮灌木和草本的生物量呈下降趨勢。(2021湖南,20,9分)某林場有一片約2公頃的馬尾松與石櫟混交次生林,群落內馬尾松、石櫟兩個種群的空間分布均為隨機分布。為了解群落演替過程中馬尾松和石櫟種群密度的變化特征,某研究小組在該混交次生林中選取5個固定樣方進行觀測,每個樣方的面積為0.04公頃,某一時期的觀測結果如表所示。樹高X(m)馬尾松(株)石櫟(株)樣方1樣方2樣方3樣方4樣方5樣方1樣方2樣方3樣方4樣方5X≤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分析試題及答案
- 向量的測試題及答案
- 化學分子的特性與應用探討試題及答案
- 南寧機電單招試題及答案
- 2025年農產品電商市場份額考題的重要性測試試題及答案
- 初二函數期末試題及答案
- 2025年商務英語個人品牌試題及答案
- 農業電商品牌建設重要性試題及答案
- 動力電池新材料的環境影響評估試題及答案
- 2025年家具產品開發策略考題及答案
- 市政道路交通導改方案
- 營養知識教學課件
- 2025年房屋租賃合同范本中介版
- 赤峰市2025屆高三年級4?20模擬考試語文試卷(含答案)
- 2025五一節前安全教育培訓
- 中央2025年西部戰區專業技能崗位文職人員公開招考筆試歷年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廣東二模)2025年廣東省高三高考模擬測試(二)語文試卷(含答案解析)
- 水電解制氫試題及答案
- 湖北省武漢市2025屆高中畢業生四月調研考試歷史試題及答案(武漢四調)
- 國際貿易專業試題及答案
- SL631水利水電工程單元工程施工質量驗收標準第3部分:地基處理與基礎工程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