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中生物必修3《穩態與環境》課后答案和提示
第1章人體的內環境與穩態
第1節細胞生活的環境
(一)問題探討
1.圖1中是人體血液中的血細胞,涉及紅細胞、白細胞等;圖2中是單細胞動物草履蟲。
2.血細胞生活在血漿中。草履旦直接生活在外界水環境中。兩者生活環境的相似之處是:都是液體
壞境;不同之處是:血細胞生活在體內的血漿中,并不直接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而草履蟲直
接生活在外界環境中:與外界環境相比,血漿的理化性質更為穩定,如溫度基本恒定等。
(二)思考與討論1
1.細胞外液是指存在于細胞外的體液,涉及血漿、組織液和淋巴等。血細胞直接生活在血漿中,體
內絕大多數細胞直接生活在組織液中,大量淋巴細胞直接生活在淋巴液中。由此可見,細胞外液是
體內細胞直接生活的環境。
2.相似點:它們都屬于細胞外液,共同構成人體內環境,基本化學構成相似。
不同點:(1)在人體內存在的部位不同:血漿位于血管內,組織液分布于組織細胞之間,淋巴分布
于淋巴管中;(2)生活于其中¥J細胞種類不同:存在于組織液M的是體內各組織細胞,存在于血漿
中的是多個血細胞,存在于淋巴中的是淋巴細胞等;(3)所含的化學成分有差別,如血漿中含有較
多的蛋白質,而組織液和淋巴中蛋白質極少。
3.提示:當血漿流經毛細血管時,水和一切能夠透過毛細血管壁的物質能夠在毛細血管動脈端滲出,
進入組織細胞間隙而成為組織液,絕大多數的組織液在毛細血管靜脈端又能夠重新滲入血漿中。少
量的組織液還能夠滲入毛細淋巴管,形成淋巴,淋巴經淋巴循環由左右鎖骨下靜脈匯入血漿中。它
們之間的關系如圖「2所示。由此可見,全身的細胞外液是一種有機的整體。
毛細血管壁
淋色
佟|1-2組織液、血漿、淋巴之間的關系
(三)資料分析
1.提示:表中的化學物質可分為無機物和有機物。無機物涉及水和無機鹽離子(如Na'、K'、Ca2\Mg2\
22
Fe\Cl\HPO/\S04\HCO;)等,有機物涉及糖類(如葡葡糖)、蛋白質(如血清白蛋白、血清球
蛋白、纖維蛋白原等)、脂質(如多個脂肪酸、脂肪、卵磷脂、膽固醇)、氨基酸氮、尿素氮、其
它非蛋白氮和乳酸等。
2.還含有氣體分子(重要是氧氣和二氧化碳)、調節生命活動的多個激素、其它有機物(如維生素)
等。
3.Na,、C「含量較多。它們的作用重要是維持血漿滲入壓。
4.維持血漿的酸堿平衡。
5.提示:如血漿中的葡萄糖重要來源于食物中的糖類。食物中的淀粉經消化系統消化后,分解為葡
萄糖,經小腸絨毛吸取后進入血液,通過血液循環運輸到全身各處。進入組織細胞后,葡萄糖重要
用于氧化分解放能,最后身成二氧化碳和水,并排入內環境中。二氧化碳通過血液循環被運輸到肺,
通過呼吸系統排出體外,而多出的水重要在腎臟通過形成尿液排出體外。(其它合理答案也可)。
(科)旁欄思考題
提示:哺乳動物的生理鹽水是質量分數為0.舞的NaCl溶液,這樣的溶液所提供的滲入壓與血漿等細
胞外液的滲入壓相似,因此是血漿的等滲溶液。如果輸液時使用的NaCl溶液的質量分數低于或高于
0.9%,則會造成組織細胞吸水或失水。
(五)思考與討論2
1.提示:Na'和C「等直接來自于食物,不需要通過消化能夠直接被吸取。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質重
要來自于食物中的糖類和蛋白質。糖類和蛋白質是兩類大分子物質,必須通過消化系統的消化,分
解為葡萄糖和氨基酸才干被吸取。上述物質在小腸內經主動運輸進入小腸絨毛內的毛細血管中,經
血液循環運輸到全身各處的毛細血管中,再通過物質交換過程進入組織液和淋巴。
2.提示:細胞代謝產生的CO,與也0結合,在碳酸肝酶作用下,發生下列反映:
CO2+H20H=^H2C03H=^H'+HCO;o
HC(h通過與細胞外的陰離子交換達成細胞外液,即組織液、血漿或淋巴中。重要與呼吸系統有關。
3.提示:人體含有體溫調節機制以保持細胞外液溫度的恒定。具體內容可參考教材第2章有關人體
體溫調節的內容。參加體溫調節的器官和系統有皮膚、肝臟、骨骼肌、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呼
吸系統等。
4.提示:體內細胞產生的代謝或物重要通過皮膚分泌汗液,泌尿系統形成、排出尿液和呼吸系統的
呼氣這三條途徑來排出,其中以泌尿系統和呼吸系統的排泄途徑為主。例如,血漿中的尿素重要通
過腎臟形成的尿液排出體外。血漿中的CO,通過肺動脈進入拓泡周邊的毛細血管,由于血液中的C02
分壓不不大于肺泡中CO?的分壓,CO,就從血液中向肺泡擴散,再通過呼氣運動將其排出為外。
(六)練習基礎題1.Co2.Bo3.Bo
4.毛細血管壁細胞的直接生活環境是血漿和組織液,毛細淋巴管壁細胞的直接生活環境是淋巴和組
織液。
拓展題(1)肺泡壁、毛細血管壁。(2)食物的消化和營養物質的吸取。(3)腎小管的重吸取。
(4)皮膚。
第2節內環境穩態的重要性
課后答案和提示
(一)問題探討
1.提示:血漿生化指標指的是血漿中多個化學成分的含量,其中涉及機體多個代謝產物的含量。健
康機體的生化指標普通都處在正常范疇內。當機體某項生理功效出現障礙時,勢必影響其代謝產物
的含量,因此血漿的生化指標能夠反映機體的健康狀況,并能夠作為診療疾病的根據。例如,正常
狀況下,轉氨酶重要分布在多人組織的細胞內,以心臟和肝臟的活性最高,在血漿中的活性很低。
當某種因素使細胞膜通透性增高時,或因組織壞死細胞破裂后,可有大量轉氨防進入血漿,引發血
漿中轉氨酶活性升高。
2.提示:這闡明(1)內環境中多個化學成分的含量不是恒定不變的,而是在一定范疇內波動,內環
境的穩定是一種動態的相對穩定;(2)不同個體存在一定差別。
3.提示:(1)肌酎含量超標,肌酊是有毒的代謝廢物,積累過多會影響健康。這表明腎臟的排泄功
效有障礙。
(2)葡萄糖含量超標,血糖含量過高可并發酮癥酸中毒、糖尿病的心血管合并癥等。
(3)甘油三脂超標,可引發高脂血癥,易并發冠心病、動脈粥樣硬化等。
(二)思考與討論
1.提示:絕大多數人都有過發高燒的經歷,能夠讓同窗先談談自己發高燒時的感受。
正常的體溫是體內細胞進行多人生化反映最適宜的溫度。在發高燒的狀態下,山于內環境發生一系
列變化,造成體內的多個反映日現紊亂,于是機體功效發生異常發熱時的重要癥狀大部分集中在
中樞神經系統,病人感覺不適、頭疼、頭暈、嗜睡等,同時常有食欲不振、厭食、惡心的體現。發
熱時機體處在一種明顯的分解代謝過旺的狀態,持續高熱必然引發器官的功效負荷加重,有可能誘
發器官功效不全或引發組織損傷。孕婦發熱可能造成胎兒發育障礙,是一種重要的致畸因子。對于6
個月至4歲的幼兒來說,持續高熱容易發生驚厥,相稱數量的患兒由此造成腦損傷,如智力落后,
甚至癲癇,因此應注意及時采用物理辦法或服用藥品來退燒降溫。
2.提示:內環境滲入壓會變小。當內環境滲入壓變小時,內環境中的水將較多地通過滲入作用進入
細胞內,造成細胞吸水腫脹,進一步造成細胞代謝和功效紊亂。嚴重時會出現疲倦、周身不適、表
情淡漠、惡心、食欲減退、皮下組織腫脹等癥狀。
3.提示:由于高原空氣稀薄,大氣壓和氧分壓低,易造成體內缺氧。這闡明外界環境的變化勢必影
響內環境的穩態。若外界環境變化不甚激烈,并且機體代償機制良好,內環境的波動較小,仍能維
持穩態;若外界環境變化激烈,機體代償機制不好,內環境穩態將受到破壞,就會影響身體健康。
(三)實驗
1.生物材料加入HC1或NaOH后pH的變化更像緩沖液。
2.提示:緩沖液加入少量酸堿后,pH變化不明顯。因素是磷酸緩沖液中含有NaH2P(VNa2HPO”其中
NaH2Pol溶液呈酸性,當加入少量NaOH時,能夠中和OH;NazHPO」溶液呈堿性,當加入少量HC1時,
能夠中和H'。水溶液則不同,因而加入酸堿后,pH變化明顯。
3.提示:生物材料中含有緩沖對NaH2PO/NazHPCXHOVNaHCO,等,它們能夠對酸堿度的變化起緩沖
作用。另外,機體還能夠通過對生理活動進行調節來維持pH穩定。例如,當機體激烈運動時,肌肉
中會產生大量的乳酸和碳酸。乳酸進入血液后,可與血液中的碳酸氫鈉發生作用,生成乳酸鈉和碳
酸。碳酸是一種弱酸,能夠分解成C02和水。血液中的CO?增多會刺激呼吸中樞,使呼吸運動增強,
增加通氣量,從而將COa排出體外,因此對血液的陰影響大大。當乳酸鈉進入血液后,與血液中的
碳酸發牛.作用,形成碳酸氫鹽,過多的碳酸氫鹽能夠由腎臟排出。這樣由于血液中緩沖物質的調節
作用,以及機體的調節作用,能夠使血液的酸堿度維持相對穩定。
(四)練習基礎題1.Do2.Co3.Do
4.提示:由于人體多個生命活動是以細胞代謝為基礎的,細胞代謝本質上是細胞內多個生化反映的
總和。內環境為這些生化反映的進行提供了必要的物質和條件。當內環境穩態保持正常時,細胞的
代謝活動能正常進行;當內環境穩態失調時,細胞代謝活動就會受影響。因此內環境穩態是人體進
行正常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
拓展題
提示:當動物進食高濃度的糖溶液后,大量的葡萄糖被吸取進入血液,造成血糖濃度臨時升高。血
糖濃度的升高會刺激機體加速分泌胰島素?,同時克制胰高血糖索的分泌。在胰島素和胰高血糖素的
共同調節下,血糖濃度逐步恢復到正常水平,具體調節機制可參考第2章有關血糖平衡調節的內容。
第2章動物和人體生命活動的調節
第1節通過神經系統的調節
課后答案和提示
(一)問題探討
提示:這些問題含有開放性,能夠讓學生充足討論后再回答,目的是引發學生學習本節內容的愛好。
(二)思考與討論1
1.神經元涉及胞體和突起兩部分,突起普通又可分為樹突和軸突兩種。神經元的長的突起外表大都
套有一層鞘,構成神經纖維。許多神經纖維集結成束,外面包著由結締組織形成的膜,構成一條神
經。
2.反射弧普通都涉及萬個部分: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和效應器.
3.不能;最少需要兩個,如膝跳反射等單突觸反射的傳入神經纖維經背根進入中樞(即脊髓)后,
直達腹根與運動神經元發生突觸聯系;而絕大多數的反射活動都是多突觸反射,也就是需要三個或
三個以上的神經元參加;并且反射活動越復雜,參加的神經元越多。
4.蚌的搔扒反射有脊髓的參加,人的膝跳反射、排尿反射、排便反射等也都有脊髓參加。
(三)思考與討論2
很明顯,由于突觸間隙的存在,興奮在神經元之間不能以神經沖動的形式進行傳遞,而是通過神經
遞質與特異性受體相結合的形式將興奮傳遞下去的。
(四)資料分析
1.成人和嬰兒控制排尿的初級中樞都在脊髓,但它受大腦控制。嬰兒因大腦的發育尚未完善,對排
尿的控制能力較弱,因此排尿次數多,并且容易發生夜間遺尿現象。
2.是控制排尿的高級中樞,也就是大腦出現了問題。
3.這些例子闡明低檔中樞受對應的高級中樞的調控。
(五)思考與討論3可能是II區出現了問題。
(六)旁欄思考題
提示:記憶必須加以鞏固才干持久,鞏固的辦法是復習。通過多個感覺器官進入人腦的信息量非常
大,據預計僅有齡的信息能被較長久地記憶,大部分都將被遺忘。能被長久貯存的信息是重復被運
用的。通過重復運用,信息在短期記憶中循環,從而延長信息在其中的停留時間,這樣就使這些信
息更容易轉入長久記憶。
(七)練習基礎題l.Bo2.大腦、小腦和腦干。
拓展題1.b、c、d、e。
2.提示:都體現為電位差,但電流在導線中的傳導是自由弓子的定向移動形成的,而神經沖動的傳
導重要是靠細胞膜兩側帶電粒子的跨膜運動形成的。
第2節通過激素的調節
課后答案與提示
(一)問題探討
計算:如果僅靠血液中的葡萄糖,馬拉松運動員只能跑1min左右(0.8?1.2min)o
討論:可能會造成血糖含量短暫的輕度下降,但仍能基本保持穩定,不會影響運動。由于在運動過
程中,血糖會因補充肌肉消耗的糖類物質而含量下降,同時,血糖會隨時從儲能物質的分解、轉化
等得到補充。
(二)資料分析
1.提示:不迷信權威、發明性思維、嚴謹的實驗設計等。
2.提示:他們的科學發現重要涉及兩個方面的內容:其一是發現促胰液素:其二是發現了不同于神
經調節的另一種調節方式一激素調節。
(三)思考與討論
1.提示:在運動員的比賽過程中,血糖能夠通過三條途徑得到補充:食物中的糖類通過消化和吸取、
糖原分解為葡萄糖及某些非糖物質轉化為葡萄糖。
2.提示:這是由于這些被吸取到體內的葡萄糖部分合成糖原儲存起來了,部分轉化為脂肪、氨基酸
等非糖物質,尚有某些被氧化分解了,因此血糖含量很快恢復正常。
(四)模型建構
分析與結論
1.乙代表胰島。
2.當血糖水平升高時,胰島B細胞分泌的胰島素增加,同時胰島A細胞分泌的胰高血椎素減少;反
映的成果將使體內血糖水平下降到正常水平。當血糖水平減少時.,胰島B細胞分泌的胰島素減少,
同時胰島A細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增加,從而使體內血糖水平上升到正常水平。
應用模型進行分析
提示:當身體不能產生足夠的胰島素時,體內血糖水平將會上升,多出的血糖將會從尿中排出,出
現糖尿病。
(五)旁欄思考題
提示:反饋調節有正負反饋之分,其中負反饋在日常生活及人體的生理活動中都很常見。我們日常
生活中用到的電冰箱、空調等的調溫系統都是根據負反饋原理來設計的,機體內的許多生理活動,
如絕大多數激素的分泌、體溫調節等都是負反饋調節的最佳例子。正反饋在人的正常生理活動中也
是存在的,如排尿反射、血液的凝固過程、分娩過程、月經周期中黃體生成素的釋放等??诔I?/p>
中也不乏正反饋的實例,如某位學習刻苦的同窗得到表彰后,學習更加刻苦。
(六)與社會的聯系
提示:糖尿病是由遺傳和環境因素互相作用而引發的一種常見病,與人們的飲食狀況和生活方式有
直接的關系。飲食過多而不節制,營養過剩,體力活動過少,從而造成肥胖(脂肪堆積)等是糖尿
病的誘因之一。當代社會人們的壓力越來越大,隨著著精衲的緊張、情緒的激動等多個應激狀態,
體內升高血糖的激素(如生長激素、去甲腎上腺素、胰高血糖素及腎上腺皮質激素等)會大量分泌,
從而使血糖升高。
糖尿病的治療必須以飲食控制、運動治療為前提。糖尿病病人應控制進食糖類食物,減少高脂肪及
高膽固醇食物的攝入量,適量增加高纖維及淀粉類食物。經常參加體育運動,盡量做全身運動,涉
及散步和慢跑等。在此基礎上,適宜使用胰島素增敏劑等藥品。
(七)練習基礎題1.C.Do
2.
抗利尿激集合管對水重吸取
排尿量
素分泌量的通透性水量
飲水多少減少減少增加
缺水多提高增加減少
提示:激素的分泌重要是由機體內外環境的變化引發的。機體通過分泌對應激素來調節生理活動,
從而適應環境的變化。
3.提示:正負反饋調節對于生命活動都含有重要的意義。一旦正反饋過程啟動,就逐步增強,不可
逆地進行,直至反映完畢,如排尿反射、血液的凝固過程、分娩過程等。相比起來,負反饋的重要
性似乎遠不不大于正反饋,一是由于它在生理活動中的數量大、涉及面廣:二是它不?!凹m正”控
制信息,從而在維持穩態上發揮著巨大作用。以體溫為例,人的正常體溫在37c左右.,過高或過低
都會通過負反饋來變化產熱和散熱過程,使體溫趨向正常。一旦這種反饋失常,體溫的急劇波動就
會首先殃及大腦及各類器官的代謝,使全身的各項機能出現故障。
拓展題
提示:胰島素是由51個氨基酸構成的蛋白質類激素,蛋白質的多肽鏈是在內質網上的核糖體中合成
的,內質網對多肽鏈進行加工,并運輸到高爾基體,高爾基體與蛋白質的加工和轉運有關,因此,
胰島素的合成和分泌需要這些細胞器參加。大致過程是:在細胞核內,基因完畢轉錄,形成mRNA,
mRNA被轉送到細胞質,在內質網上的核糖體中指導合成多肽鏈(先形成的長鏈大分子稱為前胰島素
原);前胰島素原能穿越內質網膜進入內質網,在內質網內加工,成為胰島素原;然后胰島素原被
運到高爾基體,繼續加工成為成熟的胰島素,由高爾基體分泌的囊泡運輸到細胞膜,分泌到細胞外。
第3節神經調節與體液調節的關系
課后答案和提示
(一)問題探討
1.提示:在重力加速度的影響下,全身的血液要進行重新分派,這是一種方面;另首先,即使懂得
坐過山車是安全的,但不免還是有點緊張,在這種狀態下,內分泌系統分泌出腎上腺素等多個激素,
使心跳和呼吸加緊,血壓上升。
2.提示:人由于緊張,會緊握雙拳、發出叫喊等,這些反映與神經調節有關;心跳和呼吸加緊、血
壓上升等與激素調節有關。在這種緊張的狀態下,腎上腺、垂體等一接到神經系統的信號,就分泌
多個激素進行應急。
(二)資料分析
1.提示:極地的氣溫明顯低于人的體溫,而高溫車間的溫度要高于人的體溫,在這樣的環境條件下
的體溫調節過程,學生應當很容易根據教材中的“體溫調節圖解”分析出來。但是,人的體溫調節
能力是有限的,如果長時間停留在過低或過高的環境溫度下,體溫就會減少或升高,使機體生命活
動發生障礙。因此,在這些狀況下,應人為采用方法進行調節,如在不同的溫度環境中,增減衣著,
創設人工氣候環境,以達成祛暑或御寒的目的。運用當代科技手段,制造溫度調節裝備(如空調等),
使人們不僅能在特殊環境下從事勞動(如高溫、低溫環境下的作業),并且能夠進入外層宇宙空間。
2.提示:在飲水過多的狀況下,細胞外液滲入壓減少,下丘腦的滲入壓感受器感受到這一變化,將
信號傳送給垂體,垂體釋放的抗利尿激素的量減少,因此尿量增加,將體內多出的水分通過尿液排
出體外,維持了水和無機鹽的平衡。
(三)練習基礎題1.(1)X;(2)Vo
2.提示:這種做法是不可取的。即使人體每天攝入和排出的水量是基本相等的,但還是需要一定的
水量來維持正常的生命活動。如果喝水過少,尿量就會極少,那么應通過尿液排出的體內代謝廢物
無法正常排出,就會造成人體內環境的紊亂。
拓展題
1.提示:激素傳遞的信息需要通過體液的傳送,然后與對應的靶細胞上的受體結合而發揮作用,多
數狀況下是比較緩慢的;而神經傳導的興奮在同一種神經元上是以電流的形式,只在突觸處才轉化
為化學信號的形式,因此激素傳遞信息多數狀況下沒有神經傳導興奮的速度快。
2.提示:在緊急狀況下,緊急信號通過交感神經作用于腎上腺髓質,首先增進腎上腺素的合成,另
首先增進它的釋放。腎上腺素作用于中樞神經系統,能夠提高其興奮性,使機體警惕性提高,反映
變敏捷:同時作用于其它組織,使肺通氣量增加,心臟收縮力加強,心率加緊,血液重新分派到骨
骼肌和肝臟,增進糖原和脂肪分解以提供能量等。在這一過程中,交感神經和腎上腺素的作用(即
神經調節和體液調節)很難分辨,它們互相配合,有助于機體應付緊急的狀況。
第4節免疫調節
課后答案和提示
(一)問題探討
1.神經系統感覺到病原體的存在普通是在有了病理反映之后,在病菌或病毒剛進入人體的時候,靠
反射并不能對其作出反映。2.不能。3.會。
(二)資料分析1
1.山圖中曲線能夠看出,T細胞的多少與HIV濃度之間成反比例關系。
2.HIV濃度上升,會破壞更多的T細胞,使T細胞數目下降,從而造成人體免疫能力喪失,不能抵
抗疾病的侵襲,進而使人死亡。由此能夠看出,T細胞在人體內能夠攻擊侵入的病原體。
3.約9年。
(三)旁欄思考題
不能防止全部的傳染病,由于疫苗只對特定的病原體起作用,有些傳染病的病原體會發生變異,有
些傳染病的機理現在還沒有完全研究清晰,或者是還沒有研制出針對這些疾病的疫苗。
(四)資料分析2
1.移植的器官對于被移植者來說是異物,免疫系統含有排異反映,但是,當時沒有針對這一問題采
用任何方法。
2.必須控制適宜的劑量,恰到好處才有望使移植的器官能夠較長時間發揮作用。
3.不能。例如,解決供體器官短缺的問題,需要有更多的人自愿捐獻器官。
(五)練習基礎題1.(1)X;(2)V;(3)X。2.Do
3.由于艾滋病病毒直接殺死的是在免疫系統中起重要作用的T淋巴細胞,當T淋巴細胞被殺死之后,
免疫系統就處在癱瘓狀態,因而不能抵抗艾滋病病毒。
4.提示:牛痘疫苗中含有少量通過人工解決的減毒天花病毒。接種牛痘后,嬰兒體內通過一定階段,
B細胞開始分化,小部分形成記憶B細胞,該細胞含有記憶卻分化、產生抗體的功效。因此,當再碰
到天花病毒侵染時,便能殺滅之。
拓展題
提示:建立骨髓庫或造血干細胞捐獻者資料庫的意義。
造血干細胞移植是現在諸多疾病,特別是白血病的惟一的有效治療手段。我國每年約有400多萬患
者等待著造血干細胞移植。全國每年新增白血病患者4萬人,并且重要發病年紀在35歲下列,其中
50%以上是小朋友。我國現在20歲左右的青年、少年及小朋友中獨生兒女多,這就意味著很難在有
親緣關系的兄弟姐妹中找到造血干細胞供者,而在非血緣關系者中含有相似I1LA(人類白細胞抗原)
配型、能夠實施骨髓移植的概率只有1/10000-1/5000,甚至更小(如果供者與受者的HLA不同,
便會發生嚴重的排斥反映,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只有盡快使中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資料
庫擴充到10萬份以上,才能夠初步適應臨床的需要。成立志愿捐獻者資料庫就成為挽救患者的惟一
途徑。
(六)科學、技術、社會
2.下列行為有可能傳染艾滋病,由于這些行為中都可能接觸到含有HIV的體液:
(2)靜脈吸毒者共用一種針管;(5)與艾滋病患者共用紋身、紋眉器械;
(7)輸入含有HIV的血液;(10)與艾滋病病人共用剃須刀。
下列行為不會傳染艾滋病,由于這些行為中都不接觸含有H1V的體液:
(1)與艾滋病病人共同進餐;(3)在運動中撞到艾滋病患者;
(4)與艾滋病患者擁抱;(6)觸摸艾滋病患者摸過的門把手;
(8)叮咬過艾滋病患者的蚊蠅叮咬正常人;(9)與艾滋病患者共用沖水馬桶。
第3章植物的激素調節
第1節植物生長素的發現
課后答案與提示
(一)問題探討
1.彎向窗外生長。
2.是較長時間的單側光刺激引發植株彎向窗外光源生長。這樣,能夠使植株獲得更多陽光,從而能
夠通過光合作用合成更多的有機物,滿足本身生長發育的需要。
3.植株的彎曲生長發生在幼嫩部位。
(二)旁欄思考題
L提示:分別遮蓋胚芽鞘頂端和它下面一段,是采用排除法,觀察某一部分不受單側光刺激時,胚
芽鞘的反映,從而擬定是胚芽鞘哪一部分在起作用。胚芽鞘彎曲生長的是頂端下面的一段,感受光
刺激的是頂端。這闡明,是胚芽鞘頂端接受單側光照射后,產生某種刺激傳遞到下囹,引發下面?
段彎曲生長。
2.提示:由于該刺激(生長素)在向光一側和背光一側的分布(濃度)存在差別,因而引發兩側的
生長不均勻。
3.提示:沒有。他是在對實驗成果進行嚴密分析的基礎上作出這個推斷的。要得出這樣的結論,既
需要以事實為根據進行嚴密的邏輯推理.,還需要一定的想像力。
(三)技能訓練
1.提示:不嚴密,沒有考慮將胚芽鞘倒過來放置時的狀況。
2.提示:結論2不嚴謹。沒有實驗證明生長素不能從形態學下端運飾到形態學上端。
3.提示:應當增加一組胚芽鞘形態學上端朝下的實驗,以碩士長素能不能從形態學下端運輸到形態
學上端。
(四)練習基礎題
提示:能夠使植株接受比較均勻的陽光照射,以避免因植物的向光性生長而引發植株彎曲。
第2節生長素的生理作用
課后答案和提示
(一)問題探討
1.不同。如圖所示,對于根來說,最適濃度大概是lO'inol/L;對于芽來說,最適濃度大概是10'mol/L;
而對于莖來說,最適濃度大概是10-4mol/Lo
2.不同的生長素濃度,對于同一器官所起的作用也不同。在一定濃度范疇內增進生長,超出這一范
疇則克制生長。
(二)練習基礎題l.Co2.Bo
拓展題
1.提示:由于重力作用,生長素在下部的濃度高。對于植株的莖來說,這個濃度的生長素能增進生
長,因而下面的生長較快,植株的莖就向上彎曲生長。同樣的生長素濃度,對于植株的根來說,卻
會克制生長,因而,根部下面的生長比上面的慢,根就向下彎曲生長。
如果是在太空中的空間站中生長,植株就不會出現這樣的狀況,而是橫向生長。
2.提示:由于人尿中含有微量的生長素,將黃泥重復浸到尿液中再曬干,黃泥中就會吸附一定的生
長素。用這樣的黃泥封裹枝條,就能運用其中的生長素增進枝條生根。
第3節其它植物激素
課后答案和提示
(一)問題探討
L提示:闡明乙烯最少能起增進果實成熟的作用。
(二)旁欄思考題
是的,植物激素本身的合成也是受基因組控制的。
(三)資料分析
L提示:農業生產過程中,使用植物生長調節劑的例子較多,下列是部分例子。
用GA(赤霉素類)打破葛苣、馬鈴薯、人參種子的休眠;增進范、芹菜等的營養生長,增加產量。
用NAA增進甘薯、黃楊、葡萄的生根:對蘋果、鴨梨進行疏花疏果,增進脫落:對棉花進行?;ū?/p>
果,避免脫落。
用乙烯利增進黃瓜、南瓜的雌花分化;增進香蕉、柿、番茄的果實成熟。
施用矮壯素(生長延緩劑)避免棉花徒長、增進結實。
2.提示:可根據本地實際狀況靈活回答。番茄、香蕉、蘋果、葡萄、柑橘等在生產實際中能夠應用
乙烯利催熟。
3.提示:植物生長調節劑使用得當,不會影響產品品質,甚至能夠改善品質。例如,適宜施用GA能
夠提高葡萄品質。如果使用不當,或片面追求短期經濟效益,則有可能影響產品品質。例如,用2,4-D
解決番茄增加座果后,如果不配合整枝施肥,會出現果實多而小的狀況:為提早上市而采摘遠未成
熟的柿子再催熟,其果實品質就不一定好。
(四)練習基礎題
1.D,由于它是人工合成的物質,屬于植物生長調節劑。
2.B更精確。A過于絕對,植物生命活動的調節是非常復雜的過程,從根本上說是由基因控制的,環
境變化也會影響基因的體現,激素調節只是其中的一種調節方式。
3.根據課文內容總結即可,略。
4.植物激素在對植物生命活動進行調節時,并不是完全孤立地發揮作用,而是互相作用,形成復雜
的調節網絡共同調節。例如,在生長素濃度升高時,會增進乙烯的合成。
拓展題
1.這是山于脫落酸能增進種子休眠,克制發芽。持續一段時間的高溫,能使種子中的脫落酸降解。
沒有了脫落酸,這些種子就不會像其它種子那樣休眠了。然后,大雨天氣又給在穗上的種子提供了
萌發所需要的水分,于是種子就會不適時地萌發。
第四章種群和群落
第1節種群的特性
課后答案和提示
(-)問題探討
1.提示:可采用課本介紹的兩種取樣辦法取樣,用樣辦法進行估算。也能夠將模擬草地平均分成若
干等份,求得其中一份的數量后,再估算整體的數量。
(二)探究
1.提示:“問題探討”中調核對象是完全隨機分布的,且調查區域是規則的,調核對象與其它物體
的分辨是顯而易見的,因此,興用樣辦法得到的估算值與真實狀況比較容易靠近(誤差?。?。而在
實地調查中,調核對象的分布往往不是隨機的,調查區域也往往不是規則的,尚有許多其它因素會
干擾和影響調查的精確性,因此,采用同樣的辦法其成果誤差會比較大某些。但是,只要掌握了科
學的調查統計辦法,其誤差會控制在允許的范疇之內。
2.提示:為了確保所選擇的樣方含有代表性,不受主觀因素的影響,使通過樣方統計的成果(估算
值)能更靠近真實的狀況。
3.提示:樣方的數量太少,其統計成果的誤差可能就較大;普通而言,樣方越多,其統計成果越靠
近真實狀況。但是,樣方數量太多,整體取樣耗費的時間、精力就越多。從統計學上看,一定數量
的樣方即能夠確保統計成果的真實性。
4.提示:不同小組對同一種群的種群密度調查成果可能是不同的。種群密度的調查成果應當允許在
一定范疇內波動,例如5%以內,如果超出了此范疇,在其它條件相似的狀況下,造成不同的因素應
當首先歸結為采用不同的樣辦法所致。因此,要針對實際狀況,討論取樣辦法與否存在問題。
(三)思考與討論
L提示:圖中A種群屬于增加型,C種群屬于衰退型,B種群屬于穩定型。這是由于種群中年輕個體
越多,普通來說出生率會越高,死亡率會越低。
2.提示:年紀構成為穩定型的種群,種群數量也不一定總是保持穩定。這是由于出生率和死亡率不
完全決定于年紀構成,還會受到食物、天敵、氣候等多個因素的影響。另外,種群數量還受遷入率
和遷出率的影響。年紀構成為衰退型的種群,種群數量普通來說會越來越小,但是也不排除山于食
物充足、缺少天敵、遷入率提高等因素而使種群數量增加的狀況。
(四)練習基礎題1.約386條。
2.調查鼠的密度可用標志重捕法,調查蚯蚓的密度可用樣辦法。
3.Bo
拓展題
1.提示:個體往往有性別、大小、年紀等特性,種群不含有這些特性。將一定地區中同種生物的全
部個體作為一種整體(即種群)來看時,這個整體就會出現個體所不含有的特性,如種群密度、出
生率和死亡率等。可見,由部分構成的整體不是部分的簡樸加和,而是會出現新的屬性。
2.提示:隨著營養和醫療水平的不停提高,我國人口的平均壽命還會延長;由于實施計劃生育,出
生率仍將維持在較低水平,因此,老年人在總人口中所占比例可能還會升高。有關現行計劃生育政
策與否應當調節,可讓學生自由發表意見,不求統一的答案。
第2節種群數量的變化
課后答案和提示
(一)問題探討
LNn=21N代表細菌數量,n代表“代”。
2.N=22l6o
3.細菌數量不會永遠按這個公式增加。能夠用實驗計數法來驗證。
(二)旁欄思考題
1.提示:同數學方程式相比,由線圖表達的數學模型不夠精確。
2.提示:食物充足、沒有天敵、氣候適宜等。
3.提示:同一種群的K值不是固定不變的,會受到環境的影響。
(三)思考與討論
提示:對家鼠等有害動物的控制,能夠采用器械捕殺、藥品捕殺等方法。從環境容納量的角度思考,
能夠采用方法減少有害動物種群的環境容納量,如將食物儲藏在安全處,斷絕或減少它們的食物來
源;室內采用硬化地面等方法,減少它們挖造巢穴的場合;養殖或釋放它們的天敵,等等。
(四)練習
基礎題
1.提示:在食物充足、空間廣闊、氣候適宜、沒有天敵等優越條件下,種群可能會呈“J”型增加。
例如,澳大利亞昆蟲學家曾對吳園中薊馬種群進行過長達的研究,發現在環境條件較好的年份,種
群數量增加快速,體現出季節性的“J”型增加。在有限的環境中,如果種群的初始密度很低,種群
數量可能會出現快速增加。隨著種群密度的增加,種內競爭就會加劇,因此,種群數量增加到一定
程度就會停止增加,這就是“S”型增加。例如,柵列藻、G球藻等低等植物的種群增加,經常含有
“S”型增加的特點。
2.提示:(1)以年份為橫坐標,種群數量為縱坐標,根據表中數字畫曲線。
(2)食物充足,沒有天敵,氣候適宜等。
(3)作為食物的植物被大量吃掉,造成食物匱乏;自然災害等。
拓展題
提示:這是涉及最大持續產量的問題。有關最大持續產量,能夠查閱生態學專著。還能夠請教有經
驗的人或訪問有關網站,理解單位面積水面應放養的魚的數量。
第3節群落的構造
課后答案和提示
(一)問題探討
1.提示:本討論題關注池塘中的生物構成及其有序性,要引導學生討論池塘中的種群構成(群落構
造),具體有多少個種群并不宜要。能夠從肉食性魚、植食性魚、浮游動物、浮游植物、微生物等
方面舉例。
2.提示:本討論題關注池塘中生物之間的互有關系。池塘中的肉食性魚大量減少,某些小魚等小型
水生動物因天敵減少,數量會大量增加,池塘中浮游動物、浮游植物以及其它某些水生植物數量會
大量減少。隨時間推移,植食性魚類等生物也因食物來源減少而數量減少。
(二)資料分析
L提示:在適宜的條件下,大苴履蟲和雙小核草履蟲均能正常生長繁殖。由于這兩種草履蟲含有相
似的生活習性(特別是能以同一種桿菌為食),當它們被放在同一種容器中培養時,起初兩種草履
蟲的數量較少,而食物(桿菌)數量較多,因此體現為兩和草履蟲的種群數量均增加。但是,隨著
兩種草履蟲數量的增加,互相之間對食物的爭奪體現為大草履蟲處在劣勢,雙小核草履蟲處在優勢。
隨著雙小核草履蟲數量的增加,爭奪食物的優勢越來越大,最后大草履蟲失去了食物來源而滅亡。
兩種草履蟲沒有分泌殺死對方的物質,進一步證明了該實驗成果緣于兩種草履蟲爭奪資源,這就是
競爭。
2.提示:90數年的調查研究表明,貓狗和雪柒種群數量之間存在有關性。例如,從1845年到1855
年間,貓粥數量的增加造成雪兔減少;而雪兔的減少,又會造成貓粥減少,之后雪兔又大量增加。
從數年的調查看,雪兔和貓劑互相制約,使它們的種群數量保持在一定范疇內波動。
3.提示:雪兔是以植物為食,貓粥是以雪兔為食。癌粥的存在不僅制約雪兔的種群數量,使得植物
一雪兔一猙粥之間保持相對穩定,并且由于植物資源比較穩定,進而使得另某些以植物為生的動物
數量及其食物鏈相對穩定,因而整個群落能夠處在相對穩定的狀態。
4.提示:資料1中兩個種群之間是通過食物間接地發生作用(競爭);資料2中兩個種群是通過捕
食與被捕食直接地發生作用(揖食)。資料1互相作用的成果是一方處在優勢,另一方處在劣勢,
最后滅亡。資料2互相作用的成果是兩個種群數量相對穩定。
(三)想像空間
提示:首先,要明白自然選擇的要意是什么。另首先,要明白森林群落經垂直分層后,其中的植物
種群在資源和空間的分派上有什么變化。山此想像出通過自然選擇,不同形態構造的森林植物在森
林群落的空間分布上呈現垂直分層現象。
(四)探究
提示:重要是取樣和采集方式要進行改善。根據調查水中小動物種類的不同,取樣設備也不同,例
如用網兜、瓶子等。取樣和采集時要考慮定點、定量等因素。定點就是要選用有代表性的地點取樣;
定量就是每次取樣的數量(例如一瓶、一網等)要相似。
(五)練習基礎題l.Bo
2.提示:屏障撤掉后,很可能出現卜?列狀況:由于種群A捕食種群B,種群B的數量減少,而種群A
的數量增加。但隨著種群B的數量減少,種群A因食物來源減少而出現數量減少,種群B的數量又
會出現一定的增加。這樣,假設水族箱中資源和其它條件較穩定,種群A和種群B將出現此消彼長
的相對穩定狀況。
拓展題
1.提示:大致環節:(1)選擇的植物(普通用草本植物)應能適應同一環境,植株大小基本一致。
最佳查閱有關資料搞清晰植物名稱與生活習性等;(2)實驗前要做必要的觀察統計,如植株的(特
別是根)生長狀況;(3)設立對照組(單獨種植、同種植株種植在一起)、實驗組(不同種植株種
植在一起),并予以相似的環境條件,也可進一步從不同的植株間距來設計實驗;(4)通過比較分
析根系的長勢,論證自己的假設與否成立;(5)解釋實驗成果。
2.蝶嬴捕食螟蛉幼蟲。
第4節群落的演替
課后答案和提示
(一)問題探討
2.提示:火山暴發后環境條件發生了變化。在火山暴發中,有些物種可能會絕滅;在恢復過程中外
來新物種可能會進入。群落構造因此而發生了變化,普通不能恢復原來的群落構造。
(二)思考與討論1
提示:1.由于苔舞和草本植物無法直接從裸巖中獲取養分,而地衣能夠通過分泌有機酸而從裸巖中
獲取養分。
2.通過地衣分泌有機酸加速巖石風化形成土壤,井積累起了有機物,這為苔辭的生長提供了條件。
而苔辭生長后,山于其植株高于地衣能獲得更多的陽光,處在優勢地位,其成果是逐步取代了地衣。
3.能找到這些植物。在群落演替過程中,某些種群取代另某些種群是指優勢取代,而不是“取而代
之”。形成森林后,喬木占據了優勢,取代了灌木的優勢,但在森林中多個類型的植物都是存在的。
(三)思考與討論2
提示:1.最少有兩種因素在小路周邊的雜草分布中起作用:一是人的踐踏,從耐踐踏而言,車前草
最強,狼尾草次之,狗尾草最弱;二是植物之間的競爭,在遠離人踐踏的地方,莖稈較高的狗尾草
優先獲得陽光,車前草等處在劣勢。
2.如果小路被廢棄后,人的踐踏活動停止了,在路周邊會慢慢長出莖桿較高的植物,逐步成為優勢
植物。于是,就會出現“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的景象。
(四)旁欄思考題
大面積圍湖造田,使湖面大大維小,減小了蓄洪容積,減少了蓄洪能力,造成洪災頻繁發生。
(五)練習基礎題1.(1)X;(2)2.Do3.Co
第5章生態系統及其穩定性
第1節生態系統的構造
課后答案和提示
(一)問題探討
提示:如圖5-1,其它合理的答案也能夠。
圖57生物與非生物之間關系的圖示
(二)思考與討論
3.提示:尚有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物質和能量是生命活動存在的最基本條件,生命活動本質上也
是物質與能量的變化。非生物物質還是生物賴以生存的環境。
4.提示: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月把無機物轉變為有機物,將太陽能轉化為化學能。動物通過攝取其
它生物獲得物質和能量。多個生物獲取物質和能量的途徑是不同的。
5.提示:可分為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
7.提示:生態系統的構造模型能夠有多個形式。在不考慮物質的輸入和輸出的狀況下,能夠表達為
圖5-2這樣的簡化模型。
一
太陽能輸入
能
貨
輸
出
圖5-2生態系統的構造模型
(三)旁欄思考題
動物園中的全部動物不能說是一種系統,由于不同種動物是分開喂養的,彼此之間沒有內在聯系和
互相影響,不是一種有機的整體。同理,動物園中的全部動物和植物也不是一種系統。
(四)練習基礎題1.(1)陽光;(2)10~15m;(3)消費者、分解者。2.Bo3.Co
拓展題
提示:能夠。農田和果園等人二生態系統食物鏈單一,本身穩定性差,易受病蟲害破壞。通過碩士
物之間的互有關系,增加或延長食物鏈,使之成為立體農田和立體果園,能夠提高生態系統的穩定
性,同時獲得更多的產品。例如,水田養魚、果園養雞等。
第2節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
課后答案和提示
(一)問題探討
提示:應當先吃雞,再吃玉米1即選擇1)。若選擇2,則增加了食物鏈的長度,能最逐級遞減,最
后人獲得的能量較少。
(-)思考與討論1
1.提示:遵照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在生態系統中流動、轉化后,一部分儲存在生態系統(生物體有
機物)中,而另一部分被運用、散發至無機環境中,兩者之和與流入生態系統的能量相等。
2.提示:不能,能量流動是單向的。
(三)資料分析
1和2
流出能量
營養級流入能量出入比
(輸入后一種營養級)
生產者464.662.813.52%
植食性動物62.812.620.06%
肉食性動物12.6
分解者14.6
3.提示:流入某一營養級的能置重要有下列去向:一部分通過該營養級的呼吸作用散失了;一部分
作為排出物、遺體或殘枝敗葉天能進入下一營養級,而為分解者所運用;尚有一部分未能進入(未
被捕食)下一營養級。因此,流入某一營養級的能量不可能百分之百地流到下一營養級。
4.提示:生態系統中能量流動是單向的;能量在流動過程中逐級遞減。
(四)思考與討論2
提示:“桑基魚塘”的設計理念是從人類所需出發,通過能量多級運用,充足運用流經各營養級的
能量,提高生產效益。
(五)調查
參考調查點:稻田生態系統
構成成分:(1)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2)生產者:水稻、雜草、浮游植物等;(3)消費
者:田螺、泥鰥、黃鮮、魚、青蛙、浮游動物、昆蟲、鳥類等:(3)分解者:多個微生物。
問題提示:
1.生產者主體是水稻,其它生產者有雜草、浮游植物等。農民重要通過噴灑除草劑,或人工除草的
方式克制雜草的生長。
2.初級消費者有:田螺、浮游動物、植食性昆蟲、植食性魚、鳥類等。普通而言,植食性昆蟲和鳥
類等往往對水稻生長構成危害,田螺、植食性魚數量較多時也會對水稻生長構成危害。農民采用噴
灑農藥、豎稻草人等方法避免或減少這些動物的危害。
3.次級消費者有:泥縱、黃鰭、肉食性魚、青蛙等。普通而言,這些消費者對水稻生長利不不大于
害。農民通過禁捕,或適量放養等方法,實現生態農業的目的。
5.農民對秸稈的傳統解決方式有焚燒或填埋等;當代農業提出了綜合運用思想,例如,秸稈可作為
多個工業原材料,還能夠用來生產沼氣,以充足運用其中的能量。
6.重要通過合理密植的辦法提高作物的光能運用效率。
7.通過稻田養魚等方法,實現立體化生態農業;通過建造沼氣池,實現能量的多級運用。
(六)技能訓練:分析和解決數據
提示:
這些玉米的含碳量折合成葡萄糖是6687.5kg,計算公式是(12+18)/12X2675,這些蕾萄糖儲存的
能量是1.07X10"kJ(計算公式是EG=MGX1.6X10?);
這些玉米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是3.272Xl(fkJ(計算公式為△E呼二AMGX1.6X10,):
這些玉米在整個生長季節所固定的太陽能總量是L3972X10"kJ(計算公式為E固二EG+AE呼),
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占所固定太陽能的比例是23.4%;
這塊玉米田的太陽能運用效率是1.64%(計算公式為n=1.3972X10ll/8.5X1012)(,
(七)旁欄思考題
普通狀況下,也是金字塔形。但是有時候會出現倒置的塔形。例如,在海洋生態系統中,由于生產
者(浮游植物)的個體小,壽命短,乂會不停地被浮游動物吃掉,因此某一時刻調查到的浮游植物
的量可能低于浮游動物的量。固然,總的來看,一年中流過浮游植物的總能量還是比流過浮游動物
的要多。與此同理,成千上萬只昆蟲生活在一株大樹上,該數量金字塔的塔形也會發生倒置。
(八)練習基礎題l.Ao2.Do3.Bo
拓展題
(2)圖b所示生態系統中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尚有一部分能夠以生活能源或食物中化學能的形式被
人類再度運用,因此,該生態系統實現了能量的多級、充足運用,提高了能量的運用率。
2.提示:不能。在一種封閉的系統中,物質總是由有序朝著無序的方向(牖增加)發展。硅藻能運
用獲取的營養通過本身的新陳代謝作用釋放能量,依靠能量完畢物質由無序向有序的轉化,維持其
生命活動。
第3節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
課后答案和提示
(-)思考與討論1.提示:單質與化合物;有機物與無機物。
(二)旁欄思考題
大力植樹造林后,這些植物能大量吸取已有的二氧化碳,因而能起一定的緩和作用。但更應當控制
源頭一溫室氣體的排放。
(三)練習基礎題1.(1)V;(2)Xo2.Ao3.Be
4.提示:是。由于生物圈是指地球上全部生物與其無機環境的總和,通過物質循環構成一種物質上
自給自足的系統。
拓展題
提示:農田是人工生態系統,是以提高農作物的產量和效益,使能量更多地流向人類,滿足人類的
需要為目的的。農田土壤中氮的含量往往局限性以使作物高產,加之農產品源源不停地自農田生態
系統輸出,其中的氮元素并不能都償還土壤,因此需要施加氮肥。這與物質循環并不矛盾。
第4節生態系統的信息傳遞
課后答案和提示
(一)問題探討提示:通過跳圓圈舞來傳遞這一信息。
(二)思考與討論提示:參見本節參考資料。
(三)資料分析
1.如果沒有信息傳遞,蝙蝠對周邊環境的識別、取食、飛行,葛苣、茄、煙草種子的萌發等生命活
動將不能正常進行。
2.通過信息傳遞,雌雄個體能互相識別、交配,確保種群的繁衍。
3.將煙草、蛾和蛾幼蟲的天敵三種生物聯系起來。
4.是。
5.信息傳遞對生物個體生命活動的正常進行和種群的繁衍都含有重要意義。
(四)練習
基礎題
提示:物理信息的信息源能夠是非生物,也能夠是生物。植物的顏色、形狀等,某些植物的花對于
傳粉昆蟲來說就是物理信息。對與之有關的動物來說就是物理信息。本題中屬于物理信息的是(1、
2、3、4、6、7、9、10、11);屬于化學信息的為(5、8);屬于行為信息的有(12)。
拓展題提示:
(1)運用光信息調節和控制生物的生長和發育,根據多個植物的光周期特性和經濟運用部分的不同,
人工控制光周期達成早熟高產。
(2)運用多個昆蟲的趨光性進行誘殺,大量消亡害蟲,減少對農作物的破壞。
(3)家禽喂養,在增加營養的基礎上延長光照時間,提高產蛋率。
(4)用一定頻率的聲波解決蔬菜、谷類作物等的種子,能夠提高發芽率,獲得增產。
(5)釋放過量人工合成的性引誘劑,使雄蟲無法識別雌蟲的方位,或者使它的氣味感受器變得不適
應或疲勞,不再對雌蟲有反映,從而干擾害蟲的正常交尾活動,達成消亡害蟲的目的。
(6)運用植物能夠通過化學信息來完畢種間的競爭,也能夠通過化學信息來調節種群的內部構造的
特點,將能夠互相增進的植物一起種植,避免將互相影響的植物一起種植。例如,作物中的洋蔥和
食用甜菜、馬鈴薯和菜豆、小麥和豌豆種在一起能互相增進;若是將胡桃與蘋果種在一起,將會對
蘋果起到毒害作用。
(7)運用植物能夠分泌化學信息素來吸引昆蟲的特性,運用人工合成的多個化學信息素,吸引傳粉
昆蟲,提高果樹及作物的傳粉率和結實率。
第5節生態系統的穩定性
課后答案和提示
練習基礎題1.(1)J;(2)X;(3)
2.自我調節能力最強的兩個生態系統是(1、8);人的作用突出的生態系統有(6、7、9、11);陸
地生態系統中抵抗力穩定性較強的是(1、2),較弱的是(3、5、6、7.11);水域生態系統在遭
到較嚴重的破壞后,恢復較快的是(4、9),恢復較慢的是(8)。
拓展題
提示:生態系統中的生物種類越多,食物鏈越復雜,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就越強;反之,生物種類
越少,食物鏈越簡樸,則調節立衡的能力越弱.例如在馬尾松純林中,松毛巾經常會產牛暴發性的
危害;如果是針闊混交林,單一的有害種群不可能大發生,山于多個樹混交,害蟲的天敵種類和數
量隨之增加,進而限制了該種害蟲的擴展和蔓延。
第6章生態環境的保護
第1節人口增加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課后答案和提示
(一)問題探討
提示:1.如果置身于圖中,就會感到自己和別人不僅行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并且正常的生理活動
和心理活動也受到了很大的影響,從而感受到每個人都需要有一種合理的生存空間。
2.從表面上看,是由于人口在其一地區過于集中;從根本上看,是由于人口增加過快以及人口流動
過于集中。
3.實際狀況是,地球上有些地區已經達成或靠近達成“人滿為患”的程度,而不能說整個地球因人
口膨脹而超載了。這是由于從整體上看,全球總人口(1999年10月12日世界人口達成60億)尚未
達成全球能夠承載的總人口(對于地球的人口承載能力,現在世界各國的研究部門尚無一致的估算,
已有的估算數字為75億至500億)。
(-)費料分析
提示:1.我國人口急劇增加的重要因素是:生育率較高和逐步下降的死亡率,形成了巨大的“落差”,
從而使人口增加加緊;人口基數過大也是因素之一。
2.人是生物界中的一員,因此,生物種群消長規律有合用于人口增加狀況的一面。但是,人不同于
普通的生物:人含有特別發達和藹于思維的大腦;含有制造工具和能動地調控人口增加以及能動地
改造和保護自然的本領,等等。因此,生物種群的消長規律不完全合用于人口增加的狀況。
(三)資料收集與分析
提示:(1)如果學生生活在農村,還能夠到本鄉鎮和本縣的計劃生育、農業、環保、檔案等部門進
行采訪和調食。如果學生生活在都市,還能夠通過我市的都市規劃部門或通過互聯網等進行采訪和
調查。這些途徑都能夠快捷地獲取可靠的信息。
(2)有關人際交往的基本禮儀重要涉及:咨詢時要說“您好”、“請”、“對不起”等禮貌用語;
要先請長輩坐下,自己再坐下;要細心傾聽、認真統計、對方說話時不要隨便插話,有不清晰的問
題應以虛心的態度請教;咨詢后應說“謝謝”、“再會”等禮貌用語。
(3)如果資料繁雜,能夠先對資料進行歸納整頓和科學分類。如果有些資料互相矛盾,則應認真分
析它們的來源與否可靠、統計與否精確,必要時需要進行核對甚至重新收集這些資料。
(4)應選用那些最具代表性、最能闡明問題的數據進行分析并制成圖或表格。圖含有一目了然的直
觀效果,有三種形式:圓餅圖合用于體現各有關數據在一和總數據中各自所占的比例;直方圖合用
于對各有關數據的大小進行比較:曲線圖合用于體現某一狀況在變化過程中,有關數據依次的動態
變化狀況。表格則便于理解有關的具體數據。
(5)能夠先進行分工,然后各自進行有關資料的收集和整頓。分工后,應當先檢查與否有遺漏或重
復的項目,再進行資料的收集、整頓和分析。
(四)想像空間
提示:將會因學生過多和教師、教室以及教學設備等過少而明顯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還會因學生
過多而使教室內空氣流通不好、光線局限性和過于擁擠等,影響學生的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
(五)練習基礎題l.Do
2.提示:“現在的人,有五個孩子都不算多,每個孩子又各有五個孩子。爺爺活著的時候,就有二
十五個孫輩了。這就造成了社會上的人口多而物資少,即使辛勤快作,生活用品卻仍然匱乏”。這
句話反映出作者的憂慮:如果不節制人口增加,將會對家庭和社會增加沉重的負擔。
拓展題
提示: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江西省撫州市本年度(2025)小學一年級數學統編版專題練習(上學期)試卷及答案
- 電機原理及應用模擬題(含答案)
- 安徽省安慶市達標名校2025屆高考仿真模擬英語試卷含解析
- 評茶員(中級)考試模擬題(含參考答案)
- 云南省保山市重點中學2025屆高三考前熱身英語試卷含解析
- 皮革制品的品牌推廣考核試卷
- 耐火土石礦山環境保護與礦山環境保護教育培訓考核試卷
- 船用氧氣與乙炔設備安全操作考核試卷
- 淀粉與變性淀粉在食品中的應用考核試卷
- 生物技術前沿與未來趨勢考核試卷
- 供貨合同終止申請書范本
- 中國軍力報告2023全文
- 深圳市南山區教育系統招聘公辦幼兒園園長考試題庫2023
- 【管理會計在華為公司中的應用現狀、問題及優化建議分析9600字(論文)】
- 家長會課件:七年級家長會班主任優質課件
- 《認識面積》說課稿定稿
- 設卡堵截示范作業教案
- 浙教版-信息技術-必修1-32-python-語言的程序設計-課件(教學課件)
- 醫院單位氧氣使用檢查記錄表
- 頂管工程施工應急預案27615
- 《預防血管內導管相關血流感染過程質控工具包》解讀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