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8課冷戰與國際格局的演變課標要求:通過了解冷戰時期的典型事件,認識冷戰的基本特征,理解冷戰的發生、發展與世界格局變化之間的相互影響。教材分析:本課與第14課(《第一次世界大戰與戰后國際秩序》)、第17課(《第二次世界大戰與戰后國際秩序的形成》)構成前后上的承接關系,這意味著三課及兩個單元的教學均應以“國際秩序形成”、“國際格局的演變”作為主要抓手,理解國際秩序與國際格局的相對靜止與相對運動的關系,幫助學生形成時空觀念。本課共包括三個子目“冷戰與兩極格局”。“冷戰的發展與多極力量的成長”“兩極格局的瓦解”。這三個子目之間遵循歷史發展順序,圍繞冷戰發生、發展、終結,介紹必要的歷史知識,并結合國際格局在冷戰中的演變,說明世界多極化的發展趨勢,強化歷史思維,給學生以世界歷史發展趨勢的宏觀認識。學情分析與教學立意:本課為高二下復習課。本階段學生,已經掌握基本歷史事實,熟悉典型的歷史事件(在本課中的例子為“柏林危機”等)。同時,經過高二的學習,對民族國家、國際關系有初步了解,但往往缺乏“以小見大”、從歷史小事件中透視國際形勢與時代潮流的能力,對歷史事實間的聯系把控不足。本課以小國在冷戰的遭遇與發展作為主線,學生必須將孤立的、碎片的史實連成線、織成網,初步形成建構歷史圖景的能力。這也符合新教材破除“歐美中心論”的思想。同時,學生經過初步訓練,已經掌握一些歷史解釋的基本方法,這為本課的教學設想提供了條件。教學目標:運用國家利益決定國際關系的觀點(唯物史觀L1、L2),利用波蘭、土耳其、德國、埃及、阿富汗等國遭遇的檔案、史實(史料實證L2),從戰后國際國內形勢、綜合國力、外交方針、意識形態等多角度、客觀分析解釋冷戰格局的動態形成及影響(時空觀念L3、歷史解釋L3);認識到二戰后的世界形勢是大國主導、小國“依附”、博弈與互動下綜合因素的結果,冷戰思維再次出現,小國“選邊站”壓力增強,外交自主性下降,深刻理解新形勢下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系,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必要性(家國情懷L3、L4)。教學重難點:重點:冷戰與兩極格局產生的背景及特征難點:冷戰中孕育的多極力量及其對現代國際關系的塑造教學過程:導入新課:師:2022年2月,俄羅斯對烏克蘭開展特別軍事行動。小國們的貧窮與落后,被剝削和壓迫,既不是一種選擇,也不是一種命運,而是一種安排。事實真的如此嗎,我們通過對冷戰史的學習,看看那些處于冷戰鐵幕下的小國們,有著怎樣的遭遇呢?設計意圖:利用時事熱點引入新課,展開本課主線——“中間地帶”的小國發展一、結構性裂變下的夾縫生存1、何為“中間地帶”(intermediatezones)?材料一:1946年8月,毛澤東在與美國記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談話中第一次提出的理論觀點:美蘇之間隔著歐、亞、非等許多資本主義國家和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構成的中間地帶。美國要進攻蘇聯前要將這些中間地帶國家納入自己的勢力范圍,否則談不上進攻蘇聯。材料二:師:從國際關系來看,產生“中間地帶”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生:依據材料和所學知識,逆向思考,產生“中間地帶”的主要原因是兩極格局的形成。申言之,美蘇戰時同盟關系的解除、美蘇強大-西歐衰落的實力對比變化,共同塑造了兩極格局,形成了國際權力的“洼地”。設計意圖:了解中國領導人對戰后國際格局的認識,理解“中間地帶“產生的原因,初步形成對兩極格局的認知。2、波蘭的遭遇材料一:波蘭問題對于俄國人不僅僅是個榮譽問題,而且是個安全問題……因為蘇維埃國家一些極為重要的戰略問題都與波蘭有關……波蘭問題對蘇維埃國家來說是個生死攸關的問題。——《1945年2月斯大林在雅爾塔會議上的講話》(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世界各種經濟和政治勢力在現代壟斷資本主義基礎上發展的必然結果。——斯大林材料二:師:戰后波蘭喪失了東部的大片領土,并獲得了德意志的部分領土,波蘭問題為什么對蘇聯如此重要?反映出蘇聯怎樣的國家戰略?生:對俄羅斯的歷次入侵都經過波蘭,因此,為保證國家安全,蘇聯將波蘭視為緩沖區;此外,蘇聯認為資本主義導致了世界大戰,必須控制勢力范圍以打贏未來的戰爭。反映出蘇聯保障國家安全的大戰略—建立勢力范圍教師補充:在大國主導之下,與波蘭有著類似遭遇的還有哪些國家?學生補充:還有中國、朝鮮、越南、德國。設計意圖:理解促進冷戰格局形成的因素,美國全球擴張的大戰略與蘇聯保障國家安全的大戰略相沖突;美蘇雙方將雙方軍隊推進到的地區與國家,按照自己的社會制度與意識形態建立起新的盟國,從而實際形成了在中東歐、巴爾干、中近東和遠東面對面的軍事對峙。另外,兩則材料均出自教材,學生研讀起來更加方便。同時也解決教材提出的問題。國際關系史的教學離不開地圖,此舉也意在不斷強化學生的時空觀念。3、小國的生存之道材料:小國無法影響國際體系的發展,是“體系中的無用者”(systemineffectual)。——Keohane,“Lilliputians’Dilemmas:SmallStatesinInternationalPolitics”同時,小國的外交往往采取聯盟戰略,從聯盟庇護理論來看,小國能夠從與大國的聯盟中獲益,并獲得比與大國的聯盟中獲益,并獲得比大國更大的相對利益。——AlysonJ.K.Bailes,“AllianceTheoryandAlliance‘Shelter’:TheComplexitiesofSmallStateAllianceBehavior師:那么,對于小國來說,切實可行的外交策略是什么?如何利用大國制定的“游戲規則”?生:既然小國無關緊要,那最好的選擇就是——抱大腿!教師補充:那么小國們都抱了哪些大腿呢,請閱讀教材,完成表格。師:由此,我們可以知道,戰后美蘇全面對峙,世界上的其他國家紛紛加入兩大陣營,到50年代中期正式形成。那么,通過小國的遭遇,可以看出冷戰有著哪些特征?(展示補充材料——兩大陣營的小國GDP)生:小國無關緊要——大國的利益之爭自由vs民主——強烈的意識形態色彩柏林危機產生東德西德——強烈的地緣政治色彩加入資本主義陣營的小國經濟總量更高——不對稱不完全設計意圖:通過介紹國際關系理論,讓學生設身處地探尋小國生存之道。回扣教材必備知識,夯實基礎。根據典型事件,認識冷戰的基本特征,這也回扣課標要求。二、刀俎還是魚肉?1.古巴導彈危機教師講授:1961年,美國密謀推翻古巴社會主義政權,史稱“豬灣事件”。受到美國的強大壓力,卡斯特羅不得不向蘇聯尋求援助。蘇聯為了改變自己在核力量對比中的相對弱勢地位(土耳其的朱庇特導彈),開始向古巴運送導彈。1962年8月,美國通過U-2偵察機識別到了蘇聯的行動,隨機對古巴進行封鎖。雙方劍拔弩張,核戰爭一觸即發,但美蘇都不愿冒著全面核戰的危險,最終通過秘密外交的方式,美方同意不再侵略古巴,撤出在土耳其的導彈,但其要求不得公開,蘇聯也撤出在古巴的導彈。在此過程中,卡斯特羅力圖使導彈留在古巴,但他的意見被雙方忽視。教師提問:為何全面熱戰沒有爆發?(結合時代潮流和教師講授回答)學生回答:①世界大戰剛結束,世界人民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局面,對戰爭深惡痛絕,和平成為時代的主流。②雙方勢均力敵,都擁有核武器,不敢貿然開戰。MAD戰略(互相確保摧毀)。這反映出,冷戰的特征之一——自我控制機制設計意圖:通過古巴導彈危機這一典型事件,理解冷戰特征。2.蘇伊士運河危機材料:艾森豪威爾:美國在聯合國的首要目標應該是促成停火艾森豪威爾:美國在聯合國的首要目標應該是促成停火,因為這樣可以阻止戰爭的蔓延,給予時間找出各方想要達到的目標。美國要在這一事件中起領導作用,如果美國不這么做,蘇聯就會取得領導權。美國目的不是要點名或者譴責任何國家,而是向全世界強調希望聯合國能夠迅速做出合理的停火協議。——MemorandumbythePresident,Washington,November1.1956,FRUS,1955-1957,VOL.XVI,pp.924-925蘇聯政府“為了制止侵略者,保護受害者,恢復和平做出自己的一份貢獻,己經準備好派空軍和海軍到埃及”。同日,蘇聯部長會議主席布爾加寧在給艾森豪威爾的信中寫道蘇聯和美國作為擁有核武器的國家,都在中東地區有強大的軍事存在。假如兩國按照聯合國的決議使用軍事手段,那么“就能夠保證終止對埃及人民的侵略”。——EditorialNote,FRUS,1955,1955-1957,Vol.XVI,p.992師:對于蘇伊士運河危機,美蘇兩國的態度有什么共同點?雙方是否存在共同利益?生:雙方都試圖對英法用兵,逼迫英法聯軍退出蘇伊士運河,因此雙方可能存在共同利益。師總結:美蘇存在共同利益,雙方聯手肢解了英法殖民體系。基于這一點,雙方在國際關系上存在著緩和的可能。3.陣營內部的分化與瓦解材料:生:資本主義陣營內部逐漸分化、社會主義陣營開始瓦解、中國成為國際社會中不可忽視的政治力量、發展中國家以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臺(不結盟運動),這說明,兩極格局孕育著多極化的發展趨勢。小國的地位越來越重要了教師銜接:60年代后,小國們稱為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如果哪個大國實行大國沙文主義和強權政治,忽視小國的獨立自主,就會付出慘痛的代價。三、世界的重構1、阿富汗戰爭及其后果教師講授:1979年,蘇聯入侵阿富汗,美國再次加強對蘇聯遏制,同時大搞軍備競賽,提出并著手實施“戰略防御計劃”,企圖拖垮蘇聯。蘇聯陷入阿富汗的泥淖,被迫開始戰略收縮,宣布不再干涉東歐事務,同意兩德統一。美蘇關系出現了從對抗走向對話甚至合作的新局面,建立起廣泛的多層次的對話機制。設計意圖:埋下暗線,中國的發展與第三世界的興起同步進行,中國在歷史上深受大國強權之害,中國支持小國人民反抗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的斗爭(抗美援越、聲援阿富汗),彰顯大國擔當,推動世界朝著和平的方向發展,始終是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的有力力量(中蘇關系正常化、多邊外交)。回扣中國現代史相關內容,蘊含家國情懷。2.兩極格局的瓦解出示材料:教師提問:分析兩極格局瓦解的原因學生:①蘇聯放任西方對東歐的“和平演變”攻勢,形成東歐劇變。②蘇聯國內改革背離了社會主義方向,放棄共產黨的領導地位。3、重構的世界學生活動:根據老師設置的表格,推理出小國在不同時代下的自我認知、主導與外交自主性。總體上看,冷戰的結束,多極化趨勢加強,小國擁有了更多的主動性,在國際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借助多邊機制,將自身的安全和發展需求融入區域秩序中,這不得不說是冷戰留下的最寶貴的政治遺產。設計意圖:回顧整節課,將小國發展這一主線放在長時段下考察,培養學生時空觀念與歷史解釋素養。契合高考要求,培育“同情理解”與“世界視野”的必備品格。四、“去依附”還是“選邊站”教師營造反轉:新形勢下,中美之間激烈競爭,既考驗著中美雙方的戰略定力,也使得小國“選邊站”的壓力增強。縱使中國與一些小國的社會制度與意識形態不同,但那些與中國人民一道,有著追求民族獨立、國家富強的“中間地帶”小國人民,我們在歷史上都深受大國強權之害,都有著相同的歷史遭遇。中國是從冷戰“夾縫”的小國成長起來,中國的崛起是和平的崛起,中國摒棄冷戰思維,把一切反抗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的國家看做自己的朋友。中國也有自己的大國擔當。在推動世界和平發展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習總書記曾說:大小國家相互尊重、一律平等是時代進步的要求,也是聯合國憲章的首要原則;大國對小國要平等相待,不能恃強凌弱;面對歷史之變、時代之變、世界之變,各國人民要攜起手來,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系,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共同建設更加美好的世界!板書設計:一、結構性裂變下的夾縫生存二、“刀俎還是魚肉”?三、世界的重構教學反思:1.本節課在一定程度上對冷戰史進行了裁剪,對于學生初中已經熟知的史實,教師沒有做過多展開,課后需要再進行復習回顧;2.本課為復習課,內容是《中外歷史綱要·下》第18課冷戰與國際格局演變相關內容。教學采用管中窺豹的視角,對18課相關的世界史、中國史進行了整合。為突破重難點,補充一些文獻、新聞材料以及大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植物中國畫課件圖片大全
- 觀光與文化活動設計合同
- 浙江萬琪機械有限公司年產1300臺鉤編機新建項目環評報告
- 溫州海關MT1213DE車載移動式集裝箱-車輛檢查系統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表
- 國際化速度對企業債務違約風險的影響
- 青牛膽雌雄株不同器官主要次生代謝物的轉錄組學和代謝組學分析
- 酒店客房企劃合同
- 爬蟲機采購合同
- 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汽車防爆膜行業市場現狀供需分析及投資評估規劃分析研究報告
- 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醫療合同研究外包行業市場現狀供需分析及投資評估規劃分析研究報告
- 血液凈化標準操作規程 2021 版
- 保護患者隱私權醫療AI技術的倫理要求與實踐
- 2023版毛概課后答案
- 注塑模具標準成型條件表
- 施工進度計劃網絡圖及橫道圖
- 大貓英語分級閱讀 二級2 Let's go shopping 課件
- 《中國文化概論》課程教學大綱.docx
- 化妝品注冊注銷申請表
- 建筑物及構筑物拆除質量控制措施
- BF——2008——0603 北京市房屋租賃合同
- 晨間戶外區域混齡體育活動的組織與實施ppt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