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菏澤市單縣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下學期4月期中 語文_第1頁
山東省菏澤市單縣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下學期4月期中 語文_第2頁
山東省菏澤市單縣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下學期4月期中 語文_第3頁
山東省菏澤市單縣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下學期4月期中 語文_第4頁
山東省菏澤市單縣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下學期4月期中 語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5學年度第二學期期中質量檢測八年級語文試題說明:1.滿分120分。2.有答案卷,考生直接把答案書寫在答案卷上。3.建議使用黑色簽字筆(最好是0.5mm的筆芯)答卷。題號一二三總分成績第一部分積累與運用(27分)★民風民俗傳承★我們身邊有很多歷史遺留下來的民間技藝和民俗文化,都彰顯出獨特的人文價值,凝聚著共同的歷史記憶,是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八年級某班開展了“身邊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綜合性學習活動,請閱讀選段做題。A.民俗是民間流行的習俗、風尚,是由民眾創造并世代傳承的。所謂“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甲]魯迅記憶里那攛duō著去看社戲的少年、那蒙著皎潔月色的戲臺,賀敬之心中那永不變味的糜子、油饃和米酒,B.劉成章筆下那氣勢磅礴、粗獷豪放、震撼人心的安塞腰鼓,吳伯簫文字里那靜穆mù的、浸潤著長幼深情[乙]人情世故、家國情懷的的燈籠,C.無一不是民俗風情畫卷中濃墨重彩的一筆。D.我們不僅能夠感受到多樣的生活方式和多彩的地域文化,還能深入理解民俗的深層價值。1.(1)給文段中加點的字注音并根據拼音寫出相應的漢字。(2分)①攛duō_______②糜子_______③靜mù_______④地域文化_______(2)填入【甲】【乙】兩處的標點,最合適的一項是()(2分)A.[甲],[乙]、B.[甲];[乙]、C.[甲]。[乙]、D.[甲]。[乙],(3)文中劃線句子有一個有語病,請選出()(2分)A.民俗是民間流行的習俗、風尚,是由民眾創造并世代傳承的。B.劉成章筆下那氣勢磅礴、粗獷豪放、震撼人心的安塞腰鼓。C.無一不是民俗風情畫卷中濃墨重彩的一筆。D.我們不僅能夠感受到多樣的生活方式和多彩的地域文化,還能深入理解民俗的深層價值。2.下列關于文學文化常識的表述,有誤的一項是()(2分)A.美國科普作家、科幻小說家阿西莫夫在《恐龍無處不有》《被壓扁的沙子》兩篇短文中都談到恐龍滅絕。但說明的問題不同。B.《大自然的語言》是我國著名氣象學家、地理學家竺可楨向我們介紹“物候”相關知識的事理說明文。C.《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按其創作手法分為“風”“雅”“頌”三大類,其內容角度分為“賦”“比”“興”三種,是我國現實主義詩歌的源頭。D.“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被貶為永州司馬時,寫了“永州八記”,《小石潭記》便是3.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運用錯誤的一項是()(2分)A.冬天悄悄地到來了,那些活潑可愛的小昆蟲都銷聲匿跡了。B.當她的琴聲戛然而止的時候,世界出奇的寂靜,以至使人感到對她十分陌生了。C.去年暑假,我們從北京去了上海;今年暑假,我們又將周而復始地從北京出發去海南三亞。D.11月份南飛的鳥群,目空一切地從我們的頭上高高飛過,即使發現了他們喜歡的沙灘和沼澤,也幾乎是一聲不響。4.將下列句子組成語意連貫的一段話,排序最恰當的一項是()(2分)中心,是文章中傳達出來的作者的基本觀點、態度、情感和意圖,也就是作者寫作文章的主旨所在。______。______;______。如何突出中心呢?首先______,其次______,另外還可采用一些具體的方法、技巧,如開篇點題、卒章顯志、對比手法等。①有了中心,寫文章也就有了主心骨②要注意安排好內容的主次和詳略③每篇文章都要有一個相對集中而明確的中心④要圍繞中心選材⑤沒有中心,或者中心不明確,文章就會像一盤散沙,叫人不知所云A.①⑤②④③B.③⑤①④②C.①⑤③②④D.③①⑤④②【中國經典名著】5.小語和小文相約繼續研讀古詩,老師向他們推薦了《經典常談》一書,請將以下對話補充完整。小文:初讀《經典常談》,這本精彩的學術散文集,看到其中《<說文解字>第一》《<戰國策>第八》《<史記><漢書>第九》《詩第十二》《文第十三》等諸多篇目,感覺不知該從何處入手……小語:我們可以嘗試一下課本上推薦的讀《經典常談》的閱讀方法①______(A.精讀和跳讀B.選擇性閱讀C.快速閱讀)。結合《經典常談》的內容來看,運用這種閱讀方法,若想了解漢字的演變,可選擇②__________進行閱讀;若想了解戰國的歷史可以選擇③__________閱讀等。(3分)老師:讀經典的意義很多,可以幫助我們了解古今、認識歷史、探尋古詩文的源頭,可以讓我們親近大師、對話大師;可以充實我們的精神、提升我們的修養……請選擇《經典常談》中下列三篇中的一篇,自選一個角度談談收獲。(3分)④《說文解字》《詩經》《戰國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國生活低碳】6.學校開展“倡導低碳生活”綜合實踐活動,請你參與并完成相關任務。班委會準備制作一期海報,請你為下面的海報配上一則宣傳語。(要求符合圖旨,10字以內)(2分)宣傳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圖中葉子和自行車為綠色【中國詩詞情愫】7.漫步詩詞感悟情感,欣賞美景。(7分)漫步詩苑,同學們吟誦“一日不見,(1)________________!(《詩經·子衿》)感受夸張修辭渲染出的無限情思;吟誦“氣蒸云夢澤,(2)________________。”(孟浩然《望洞庭湖贈張丞相》)感受洞庭湖波瀾壯闊的氣勢;吟誦送別名句“(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感受王勃積極樂觀克服空間阻隔的送別之情;吟誦“(4)________________,君子好逑。”(《詩經·關雎》)感受到古人對美好愛情的追求;吟誦“親人見了親人面,(5)________________。(《回延安》)感受久別重逢的喜悅;吟誦“(6)________________,落英繽紛。”欣賞桃花源外的美麗景色。第二部分閱讀與鑒賞(43分)★詩詞有情懷★(一)閱讀下面的宋詞,回答8~9題。(5分)天仙子(宋)張先《水調》數聲持酒聽,午醉醒來愁未醒。送春春去幾時回?臨晚鏡,傷流景①,往事后期②空記省。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來花弄影。重重簾幕密遮燈,風不定,人初靜,明日落紅應滿徑。【注釋】①流景:逝去的光陰。景,日光。②后期:日后的約會。8.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A.上片“臨晚鏡”中“晚”,既表明了天色已晚,又隱指自己已到晚年。B.“云破月來花弄影”一句用“破”“弄”二字展現出月夜之景的靜態美。C.重重簾幕密密地遮住燈光,人聲已靜,但風還未停,詞人聯想到明日落花應該鋪滿小徑。D.本詞用詞凝練,意象豐富,以工巧之筆表現了一種恬淡、朦朧之美。9.持酒聽歌,本是樂事,但作者從中獲得的不是“樂”,而是“愁”。你能體會到詩人的哪些愁緒?請結合詩句內容具體分析。(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閱讀【甲】【乙】兩篇文章,完成10~14題。(14分)【甲】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珮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巖。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節選自《小石潭記》)【乙】熙寧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龍山人張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明年春水落遷于故居之東,東山之麓。升高而望,得異境焉,作亭于其上。山人有二鶴,甚馴而善飛,旦則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縱其所如。或立于陂田①,或翔于云表;暮則傃②東山而歸。故名之曰“放鶴亭”。郡守蘇軾,時從賓佐僚吏往見山人,飲酒于斯亭而樂之。挹③山人而告之曰:“子知隱居之樂乎?雖南面之君④,未可與易⑤也。《詩》曰:‘鶴鳴于九皋,聲聞于天。’蓋其為物,清遠閑放,超然于塵埃之外,故《詩》人以比賢人君子。”(節選自蘇軾《放鶴亭記》,有刪改)【注釋】①陂田:水邊的田地。②傃:朝,向。③挹:同“揖”,作揖。④南面之君:帝王。⑤易:交換。10.下列加點詞語意義與用法相同的一項是()(2分)A.似與游者相樂未復有能與其奇者B.潭西南而望甚馴而善飛C.以其境過清故《詩》人以比賢人君子D.乃記之而去見漁人,乃大驚11.下列關于甲乙兩文的敘述,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A.甲文采用定點觀察的方法寫發現小石潭的經過和小石潭周圍景物的特點。B.甲文第二段寫游魚,深得動靜之理,勾畫出一幅生動活潑的游魚圖,也使讀者感受到水的澄澈。C.甲文語言極為精練優美,如寫潭上溪流時,“斗折蛇行”的比喻,生動形象讀來如在眼前。D.甲乙兩文所述之景的命名各有其意,小石潭因形態得名,放鶴亭因山人在此處放養鶴得名。12.用“/”給下面的句子斷句。(限斷兩處)(2分)明年春水落遷于故居之東13.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4分)①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暮則傃東山而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甲、乙兩文都寫于作者參與政治斗爭失敗之后,也都是面對山林美景而作,但所流露的心境并不相同。請結合甲、乙兩文最后一段的內容,進行分析。(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走進微雕技藝★(三)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題。(10分)【文段一】①微雕,是一種以微小精細見長的雕刻技法。微雕分立體雕和平面書畫雕,平面書畫雕也叫“微刻”是凹進去的,屬于“陰雕”“淺雕”一類,而立體雕”則指“圓雕”“浮雕”“透雕“屬于陽雕一類,微雕是微觀藝術。②中國微雕歷史源遠流長。早在殷商時期的甲骨文中,就出現微型雕刻。戰國時的璽印小如累黍,印文卻有朱白之分。眾所周知的魏學洢的《核舟記》,也是中國歷史上微雕藝術的經典之作。近代微雕大師于碩,與吳南愚有“南于北吳”之譽,于碩于金石書畫之外,精于微雕,1915年其作品《赤壁夜游》曾獲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牌獎。天津博物館收藏其作品六件。③如今,隨著時代進步和科技發展,能夠用于觀看更微小物體的儀器和極精細又堅韌的工具出現,致使微雕作品越來越小,雕刻難度也越來越大。④微雕,首先特別講究選材,其石材質地要求絕對精純,容不得有半點砂格和半絲裂紋,因為半個砂點就可能破壞了一個精細畫面或多個漢字;其次,微雕的刀具也是特殊的細刀,既要尖細,又得鋒利;再次,要有特別精熟的書畫功底,雕刻的時候才可進行“意雕”“意刻”。還要注意,臨場要屏息凝神,集中意念,毫厘千鈞,一氣呵成;同時,運刀要穩、準、狠,微雕的刀即是筆,功力不足,因微失控,刀不達意。(選自《內蒙古日報》,有刪改)【文段二】①魏學洢在《核舟記》里寫道:“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許。”“八分”有多長?“二黍許”又究竟有多高?②我國古代歷來有“累黍定尺”的做法,《漢書·律歷志》明確記載:“度者,分、寸、尺、丈、引也,所以度長短也……一為一分,十分為寸,十寸為尺,十尺為丈,十丈為引,而五度審矣。”這段文字告訴我們,一粒黍的長度約為一分,一百粒黍累加起來的長度即為一尺。③《核舟記》的作者魏學洢及核舟的雕刻者王叔遠均為明代人。明代的度量衡基本上沿用了元代的標準。我們姑且以元代的一尺長24.5厘米即一分等于0.245厘米來推算核舟的長度和寬度,通過計算可知,核舟長1.96厘米多一點,高約為0.49厘米。(摘自《核舟究竟有多大》,有刪改)【文段三】①《核舟記》作者魏學洢由衷贊嘆:“技亦靈怪矣哉!”而作為學生的我們,則感覺“太神了”!②“神”,是對人、物、技藝的極致贊美,含不可思議之意味。常人覺得不可能的事變成了現實,器物具備無以復制的極致精美,都會被冠以“入神”的贊美。③這枚核舟算是中國工藝史上微雕藝術的經典之作。如今,更有以頭發絲、米粒為材質的微雕作品。中國微雕大師常世琪在一根頭發絲上雕出的魯迅頭像和相關文字,在上萬倍顯微鏡下觀看,形神逼真,栩栩如生。④古人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當一個人在某個領域投入的時間越多,越聚焦,越持續,所花費的心力、心思、心神越多,他在這個領域就會越通透,愈能夠獲得別人無法獲得的能力,以至于“如有神助”了。⑤而做事追求極致,其實就等于追求“通神”之境,神生智,智生能,能力就是這么煉出來的。(選自《思維與智慧》,有刪改)15.下列對以上三個文段說法錯誤的一項是()(2分)A.微雕是我國一門古老的手藝,文段一的內容圍繞微雕藝術展開,開頭即引出說明對象。B.文段二運用引用和列數字的說明方法,準確地說明了《核舟記》中核舟的長度和高度。C.文段二畫線句中的“通過計算可知”“多一點”,充分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D.文段三畫線句運用夸張手法,說明“如今,更有以頭發絲、米粒為材質的微雕作品”。16.下列對三個文段理解和推斷相符的一項是()(2分)A.微雕是一種以微小精細見長的雕刻技法。早在戰國時期的甲骨文中,就出現微型雕刻。B.時代在發展,觀看更微小物體的儀器和極精細又堅韌的工具出現,微雕難度越來越小。C.神生智,智生能,能力是煉出來的,不僅微雕如此,凡事要追求極致,就要花費心力。D.由材料可知,只要你在某個領域投入的時間越多,越持續,就一定能達到“通神”之境。17.根據文段一和文段三的內容,要完成好的微雕作品,需要哪些條件?請列出六點(每點不超過十個字)。(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回望舊時情懷★(四)閱讀林清玄的《仙堂戲院》,回答18~21題。(14分)仙堂戲院①仙堂戲院建成有三十多年了,它的傳統還沒有被忘記。那就是每場電影散戲的前十五分鐘,看門的小姐會打開兩扇木頭大門,讓那些原本只能在戲院門口探頭探腦的小鬼一擁而入,看一部電影的結局。②有時候回鄉,我會情不自禁地散步到仙堂戲院那一帶去。戲院外等著撿戲尾的小學生,【A】他們或坐或站,聆聽戲院深處傳來的響聲,等待那看門的小姐推開咿呀作響的老舊木門,然后就像麻雀飛入稻米成熟的田中,那么急切而聒噪。③那時,我已經是仙堂戲院的常客,天天去撿戲尾。有時貪看電影,還會在戲院前拉拉陌生人的衣角,央求著:“阿伯,拜托帶我進場。”④那時戲院不賣兒童票,小孩只要有大人帶著就可以免費入場。【B】碰到兇巴巴的大人難免讓我自尊心受損,但我身經百戰,鍥而不舍,要看的電影往往沒有看不成的。偶爾運氣特別壞,碰不到一個和善的大人,就向看門的小姐撒嬌,“阿姨”“嬸嬸”不絕于口,有時也能達到目的。如今,我想起來,也不知道自己為什么當時臉皮那么厚,如果有人帶我看電影,叫我喚他一聲“阿公”也是情愿的。⑤那時的我愛看電影,到了如醉如癡的地步,時常到仙堂戲院門口去偷撕海報。有時月黑風高,也能偷到幾張劇照。后來看特呂弗的自傳電影,知道他小時候也有偷海報、偷劇照的癖好,長大后成為世界一流的大導演。想想當年和我一起偷海報的好友,如今能偶爾看看電影已經不錯,不禁大有滄海桑田之嘆。⑥好景總是不長,有一陣子不知電影為何沒落,仙堂戲院開始“綁”給戲班子演歌仔戲和布袋戲。這些戲班一綁就是一個月,遇到好戲也有連演三個月的,一直演到大家看膩為止。但我是不挑戲的,不管是歌仔戲、布袋戲,或是新興的劇,我仍然日日報到,從不缺席。我還常常逃課前往,最慘的一次是學校的月考我也沒有參加,屁股被打得腫到一星期在椅子上都坐不住,但我還是每天站在最后一排看。歌仔戲、布袋戲雖好,然而仙堂戲院不再放電影總是美中不足的事,世界因此單調了不少。⑦上初中的時候,是仙堂戲院最沒落的時期,這時有了彩色電視機,而且頗有家家買電視機的趨勢。鄉人要看的歌仔戲、布袋戲,電視里都有;要看的電影還不如連續劇吸引人;何況電視節目還是免費的——這一點對勤儉的鄉下人最重要。為此,仙堂戲院失去了它的觀眾,戲院的售票小姐常閑得拍蒼蠅打發時間,老板只好另謀出路。⑧到我離開小鎮的時候,仙堂戲院一直經歷著慘淡的時光。幸而幾年以后,觀眾發現,電視中的節目千篇一律,其實也和歌舞團差不多,又紛紛回到仙堂戲院的座位上看“奧斯卡金像獎”或“金馬獎”的獲獎電影——對仙堂戲院來說,也算是天無絕人之路。到這時,撿戲尾的小學生才有機會重進戲院。⑨三十幾年過去了,仙堂戲院的外貌變了,竹子做的長條凳被沙發椅取代,鐵皮屋頂成了用鋼筋混凝土筑成的天花板,鐵鑄的大門代替咿呀作響的木門。它的許多歷史痕跡都被抹去了。當然,最好的兩個傳統被留了下來:一是容許小孩子去撿戲尾;二是失竊的海報、劇照不予追究。三十年過去了,人情味還留著芬芳。⑩我至今愛電影、愛看戲,總希望每部戲都有圓滿的結局,可以說是從仙堂戲院開始的。而且我相信這種傳統一直保留下來,總有一天,吾鄉說不定也會出現一個特呂弗,那時即使丟掉萬張海報的代價也都有了回報——這也是我對仙堂戲院一個樂觀期待。仙堂戲院建成有三十多年了,它的傳統還沒有被忘記。那就是每場電影散戲的前十五分鐘,看門的小姐會打開兩扇木頭大門,讓那些原本只能在戲院門口探頭探腦的小鬼一擁而入,看一部電影的結局。18.跟隨作者的記憶,追尋戲院變遷史,完成思維導圖。(3分)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19.文章語言充滿趣味,請你從用詞和修辭兩個角度對比原句和改句,說說原句好在哪里。(3分)原句:他們或坐或站,聆聽戲院深處傳來的響聲,等待那看門的小姐推開咿呀作響的老舊木門,然后就像麻雀飛入稻米成熟的田中,那么急切而聒噪。改句:他們或坐或站,聆聽戲院深處傳來的響聲,等待那看門的小姐推開老舊木門,進入戲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