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件工程4版資源學號-實驗4 軟件總體設計_第1頁
軟件工程4版資源學號-實驗4 軟件總體設計_第2頁
軟件工程4版資源學號-實驗4 軟件總體設計_第3頁
軟件工程4版資源學號-實驗4 軟件總體設計_第4頁
軟件工程4版資源學號-實驗4 軟件總體設計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上誨XX大學

本科實驗報告

軟件工程

課程名稱:

學號:2121322

姓名:

軟件工程

專業:

班級:B21-2

賈鐵軍

指導教師:

課內實驗目錄及成績

序實驗名稱頁碼成績

1實驗3軟件總體(結構)設計10

2

3

4

信息技術學院

2022年4月16日

上海XX大學實驗報告

課程名稱:軟件工程實驗類型:驗證、設計

實驗項目名稱:實臉3軟件總體(結構)設計

實驗地點:實驗日期:2022年4月16日

1.實驗目的

1)加深理解并認真完成軟件系統的總體設計任務及過程;

2)在系統總體設計的基礎上完成子系統及模塊總體設計:

3)完成主要相關數據庫、網絡、界面總體(概要)設計:

4)寫出具體的總體(結構)設計文檔;

2.實驗內容及步驟

進行軟件系統的結構設計、逐個模塊的程序描述:包括各模塊的功能、性能、輸入、

輸出、算法、程序邏輯、接口等)。

實驗學時:4學時(可以包括課外安排的實踐學時)。

實臉內容及步驟主要包括:

(1)首先進行軟件應用系統的結構設計。

(2)具體在系統總體設計的基礎上完成子系統及模塊總體設計。

(3)完成主要相關數據庫、網絡、界面總體(概要)設計,按照具體要求和步驟完

成總體(概要)設計文檔。

(4)實驗報告

【提示】參考以下《軟件(結構)設計說明(SDD)》編寫主要內容(紅色部分)和具體格

式,對照上述“實驗目的”、“實驗要求”、“實驗內容”、“實驗步驟”等方面的完成情

況,最后進行認真具體總結,弁按時提交實驗報告。

《軟件(結構)設計說明(SDD)》格式模板

1引言

i.i標識

本條應包含本文檔適用的系統和軟件的完整標識。(若適用)包括標識號、標題、縮略詞語、版本號、

發行號。

1.2系統概述

本條應簡述本文檔適用的系統和軟件的用途。它應描述系統與軟件的-?殷性質:概述系統開發、運行

和維護的歷史:標識頊目的投濟方、需方、用戶、開發方和支持雙構:標識當前和計劃的運行現場:并列

出其他有關文檔。

1.3文檔概述

本條應概述本文檔的用途與內容,并描述與其使用有關的保密性或私密性要求。

1.4基線

說明編寫本系統設計說明書所依據的設計基線。

2引用文件

本章應列出本文檔引用的所有文檔的編號、標題、修訂版本和日期。本章也應標識不能通過正常的供

貨渠道獲得的所有文檔的來源。

3CSCI級設計決策

本章應根據需要分條給出CSCI(計算機軟件配置項ComputerSoftwareConfigurationItem)

級設計決策,即CSCI行為的設計決策(忽略其內部實現,從用戶的角度看,它如何滿足用戶的需求)和其他

影響組成該csci的軟件配置項的選擇與設計的決策。

如果所有這些決策在CSCI需求中均是明確的,或者要推遲到CSC1的軟件配置項設計時指出,本章

應如實陳述。為響應指定為關鍵性的需求(如安全性、保密性、私密性需求)而作出的設計決策,應在單獨

的條中加以描述。如果設計決策依賴于系統狀態或方式,則應指出這種依賴性0應給出或引用理解這些設

計所需的設計約定。CSCI級設計決策的例子如下:

a.關于CSCI應接受的輸入和產生的輸出的設計決策,包括與其他系統、HWCI,CSCI和用戶的接口(本

文的45x標識了本說明要考慮的主題)。如果該信息的部分或全部已在接口設計說明(1DD)中給出,此處可

引用。

b.有關響應每個輸入或條件的CSCI行為的設計決策,包括該CSCI要執行的動作、響應時間及其他性

能特性、被模式化的物理系統的說明、所選擇的方程式/算法/規則和對不允許的輸入或條件的處理。

c.有關數據庫/數據文件如何呈現給用戶的設計決策(本文的4.5.x標識了本說明要考慮的主題)。如果該

信息的部分或全部已在數據庫(頂層)設計說明(DBDD)中給出,此處可引用。

d.為滿足安全性、保密性、私密性需求而選擇的方法。

e.對應需求所做的其他CSC1級設計決策,例如為提供所需的靈活性、可用性和可維護性所選擇的方

法。

4CSO體系結構設計

本章應分條描述CSCI體系結構設計。如果設計的部分或全部依賴于系統狀態或方式,則應指出這種

依賴性。如果設計信息在多條中出現,則可只描述一次,而在其也條引用。應給出或引用為理解這些設計

所需的設計約定。

4.1體系結構

4.1.1程序(模塊)劃分

用一系列圖表列出本CSCI內的每個程序(包括每個模塊和:'?程序)的名稱、標識符、功能及其所包含

的源標準名。

412程序(模塊)層次結構關系

用一系列圖表列出本csci內的每個程序(包拈每個模塊和r程序)之間的層次結構與調用關系。

4.2全局數據結構說明

本章說明本程序系統中使用的全局數據常量、變量和數據結構。

4.2.1常量

包括數據文件名稱及其所在目錄,功能說明,具體常量說明等。

4.2.2變量

包括數據文件名稱及其所在目錄,功能說明,具體變量說明等。

4.2.3數據結構

包括數據結構名稱,功能說明,具體數據結構說明(定義、注釋、取值…)等。

4.3CSCI部件

本條應:

a.標識構成該CSCI的所有軟件配置項。應賦予每個軟件配置項一個項目唯一標識符。

注:軟件配宜項是CSCI設計中的一個兀素,如CSCI的一個主要的分支、該分支的一個組成部分、一

個類、對象、模塊、函數、例程或數據庫.軟件配置項可以出現在一個層次結構的不同層次上,并且可以由

其他軟件配置項組成.設計中的軟件配置項與實現它們的代碼和數據實體(例程、過程、數據庫、數據文件等)

或包含這些實體的計算機文件之間,可以有也可以沒有一對一的關系。一個數據庫可以被處理為一個CSCL

也可被處理為一個軟件配置項。SDD可以通過與所采用的設計方法學一致的名字來引用軟件配置項。

b.給出軟件配置項的靜態關系(如“組成”)。根據所選擇的軟件設計方法學可以給出多種關系(例如,

采用面向對象的設計方法時,本條既可以給出類和對象結構,也可以給出CSCI的模塊和過程結構)。

c.陳述每個軟件配置項的用途,并標識分配給它的CSCI需求與CSCI級設計決策(需求的分配乜可在

6.a中提供)。

d.標識每個軟件配置項的開發狀態/類型(如新開發的軟件配置項、重用已有設計或軟件的軟件配置項、

再工程的已有設計或軟件、為重用而開發的軟件等)。對于已有設計或軟件,本說明應提供標識信息,如名

稱、版本、文檔引用、庫等。

e.描述CSCI(若適用,每個軟件配置項)計劃使用的計尊機硬件資源(例如處理器能力、內存容量、輸入

/輸出設備能力、輔存容量和通信/網絡設備能力)。這些描述應覆蓋該CSCI的資源使用需求中提及的、影響

該csci的系統級資源分配中提及的、以及在軟件開發訂劃的資源使用度量計劃中提及的所有計算機硬件資

源。如果一給定的計算機硬件資源的所有使用數據出現在同一個地方,如在一個SDD中,則本條可以引用

它。針對每一計尊機硬件資源應包括如下信息:

1)得到滿足的CSCI需求或系統級資源分配;

2)使用數據所基于的假設和條件(例如,典型用法、最壞情況用法、特定事件的假設);

3)影響使用的特殊考慮(例如虛存的使用、覆蓋的使用、多處理器的使用或操作系統開銷、庫軟件或

其他的實現開銷的影響);

4)所使用的度量單位(例如處理器能力百分比、每秒周期、內存字節數、每秒千字節);

5)進行評估或度量的級別(例如軟件配置項,CSCI或可執行程序)。

£指出實現每個軟件配宜項的軟件放置在哪個程序庫中。

4.4執行概念

本條應描述軟件配置.項間的執行概念。為表示軟件配置項之間的動態關系,即CSCI運行期間它們如

何交互的,木條應包含圖示和說明,(若適用)包括執行控制流、數據流、動態控制序列、狀態轉換圖、時

序圖、配置項之間的優先關系、中斷處理、時間/序列關系、異常處理、并發執行、動態分配與去分配、對

象/進程/任務的動態創建與刪除和其他的動態行為。

4.5接口設計

本條應分條描述軟件配置項的接口特性,既包括軟件配置項之間的接口,也包括與外部實體,如系統、

配置項及用戶之間的接口。如果這些信息的部分或全部已在接口設計說明(IDD)、本文的第5章或其他地方

說明的話,可在此處引用。

4.5.1接口標識與接口圖

本條應陳述賦予每個接口的項目唯一標識符,(若適用)并用名字、編號、版本和文檔引用等標識接口

實體(軟件配置項、系統、配置項、用戶等)。接口標識應說明哪些實體具行固定接口特性(從而把接口需求

強加給接口實體),哪些實體正在開發或修改(因而己把接口需求分配給它們)。(若適用)應該提供一個或多

個接U圖以描述這些接口。

45x(接口的項目唯一標識符)

本條(從4.5.2開始編號)應用項目唯一標識符標識接口,應簡要標識接口實體,并且應根據需要劃分為

幾條描述接口實體的單方或雙方的接口特性。如果一給定的接口實體本文沒有提到(例如,一個外部系統),

但是其接口特性需要在本SDD描述的接口實體時提到,則這些特性應以假設、或“當[未提到實體]這樣做

時,[提到的實體]將……”的形式描述。本條可引用其他文檔(例如數據字典、協議標準、用戶接口標準)

代替本條的描述信息。本設計說明應包括以下內容,(若適用)它們可按適合于要提供的信息的任何次序給

出,并且應從接口實體角度指出這些特性之間的區別(例如數據元素的大小、頻率或其他特性的不同期望)。

a.由接口實體分配給接口的優先級:

b.要實現的接口的類型(例如實時數據傳輸、數據的存儲與檢索等);

c.接口實體將提供、存儲、發送、訪問、接收的單個數據元素的將性,例如:

I)名稱/標識符;

2)數據類型(字母數字、整數等):

3)大小與格式(例如字符串的長度與標點符號);

4)計量單位(如米、元、納秒等):

5)范圍或可能值的枚舉(如3-99);

6)準確度(正確程度)與精度(有效數位數):

7)優先級、時序、頻率、容量、序列和其他約束,如數據元素是否可被更新,業務規則是否適用:

8)保密性與私密性約束:

9)來源(設理/發送實體]與接收者(使用/接收實體)。

d.接口實體將提供、存儲、發送、訪問、接收的數據元素集合體(記錄、消息、文件、數組、顯示、報

表等)的特性,例如:

1)名稱/標識符:

2)數據元素集合體中的數據元素及其結構(編號、次序、分組):

3)媒體(如盤)及媒體上數據元素/集合體的結構:

4)顯示和其他輸出的視聽特性(如顏色、布局、字體、圖標及其他顯示元素、蜂鳴聲、亮度等〃

5)數據集合體之間的關系,如排序/訪問特性:

6)優先級、時序、頻率、容量、序列和其他約束,如數據集合體是否可被更新,業務規則是否適用:

7)保密性與私密性約束:

8)來源(設置/發送實體j與接收者(使用/接收實體)。

e.接口實體為該接口使用通信方法的特性,例如:

1)項目唯一標識符;

2)通信鏈路/帶寬/頻率/媒體及其特性:

3)消息格式化;

4)流控制(如序列編號與緩沖區分配):

5)數據傳輸率、周期或非周期和傳送間隔;

6)路由、尋址及命名約定:

7)傳輸服務,包括優先級與等級;

8)安全性/保密性/私密性考慮,如加密、用戶鑒別、隔離、審核等。

f.接口實體為該接口使用協議的特性,例如:

1)項目唯一標識符;

2)協議的優先級/層:

3)分組,包括分段與重組、路由及尋址:

4)合法性檢查、錯誤控制、恢復過程;

5)同步,包括連接的建立、保持、終止;

6)狀態、標識和其他報告特性。

g.其他特性,如接口實體的物理兼容性(尺寸、容限、負荷、電壓、接插件的兼容性等)。

5CSCI詳細設計

本章應分條描述CSCI的每個軟件配置頂。如果設計的部分或全部依賴丁系統狀態或方式,則應指出

這種依賴性。如果該設計信息在多條中出現,則可只描述一次,而在其他條引用。應給出或引用為理解這

些設計所需的設計約定。軟件配置項的接口特性可在此處描述,也可在第4章或接口設計說明(1DD)中描述。

數據庫軟件配置項,或用于操作/訪問數據庫的軟件配置項,可在此處描述,也可在數據庫(頂層)設計說明

(DBDD)中描述.

5.x(軟件配置項的項目唯一標識符或軟件配置項組的指定符)

本條應用項目唯一標識符標識軟件配置項并描述它。(若適用)描述應包括以卜信息。作為一種變通,

本條也可以指定一組軟件配置項,并分條標識和描述它們。包含其他軟件配置項的軟件配置項可以引用那

些軟件配置項的說明,而無需在此再復。

u.(若有)配置項設計決策,諸如(如果以前未選)要使用的算法;

b.軟件配置項設計中的約束、限制或非常規特征:

c.如果要使用的編程語言不同于該CSCI所指定的語言.應該指出,并說明使用它的理由:

d.如果軟件配置項由過程式命令組成或包含過程式命令(如數據庫管理系統(DBMS)中用于定義表單與

報表的菜單選擇、用于數據庫訪問與操縱的聯機DBMS查詢、用于自動代碼生成的圖形用戶接口(GUI)構

造給的輸入、操作系統的命令或shell腳本),應有過程式命令列表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