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上冊地理(早讀晚練)全冊填空答案_第1頁
七年級上冊地理(早讀晚練)全冊填空答案_第2頁
七年級上冊地理(早讀晚練)全冊填空答案_第3頁
七年級上冊地理(早讀晚練)全冊填空答案_第4頁
七年級上冊地理(早讀晚練)全冊填空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七年級(地理)知識點每日一練

1.地平面上有東有)、西(W)、南(S)、北(N)四個基本方向,在此基礎上,乂分出東南、東北、西

南、西北,共八個方向。

2.在沒有方向標的地圖上,要根據上北下南、左西右東判定方向。

3.比例尺=圖上距離:實際距離。

4.比例尺分為數值比例尺、線段比例尺、文字式

5.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圍越小,內容越詳;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圍越大,內容越略。

6.地圖的三要素是比例尺、方向、注記和圖例。

7.地球形狀的認識過程1、天圓地方說,2、天圓地圓說,3、科學證明。

8.地球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部位略鼓的、不透明、不規則的藍色的球體。

9.麥哲倫球航行路線:

西班牙一大西洋一麥哲倫海峽一太平洋一菲律賓群島一印度洋一好望角一西班牙

10.赤道就是0°緯線,赤道周長約為4萬千米,是地球上最長的緯線。

11.緯度向北向南各有90°,分別用立和生表示。

12.0°經線又叫本初子午線,向東向西各有180°,分別用E和W表示。

13.赤道標志在南美洲厄瓜多爾首都基多;本初子午線在英國倫敦格林尼治天文臺。

1.地球的平均半徑為6371千米;地球的表面積為5.1億平方千米。

2.以赤道為界把地球分為南、北半球;以20°W和160°E為界把地球分為東、西半球

3.緯度范圍:0°-30為低緯度;30°?60°為中緯度;60°?90°為高緯度。

4.北回歸線為23.5°N,南回歸線為23.5°S。

5.所有經線長度相等,并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長度不等,赤道最長。

6.由經線和緯線相互交織成的網絡,叫做經緯網。

7.地球自轉方向:魚西蚯(北逆南順),周期一天,產生晝夜更替及時差等現象。

8.公轉周期是一年,方向也是自西向東,產生四季變化、五帶及晝夜長短變化情況。

9.春殳在3月21日前后,太陽直射赤道,全球晝夜平分。

10.夏至在6月22日前后,太陽直射北回歸線,北半球晝長夜短。

1L秋攵在9月23日前后,太陽直射赤道,全球晝夜平分。

12.冬至在12月22日前后,太陽直射南回歸線,北半球晝短夜長。

1.太陽直射在北回歸線上,北極圈出現極晝現象,南極圈出現謔現象。

2.太陽直射在幽歸線上,南極圈出現極晝現象,北極圈出現極夜現象。

3.春分-夏至-秋分(3.21-9.23),主要節日勞動芭、端午節、中秋節。北半球晝長夜短。

4.秋分-冬至-春分(9.23-3.21),主要節日國慶節、春節,北半球晝短夜長。

5.夏至-秋分-冬至(6.22-12.22),北半球晝變短,夜變長(最長-最短);

6.冬至-春分-夏至(12.22-6.22),北半球晝變長,夜變短(最短-最長);

7.南北半球季節相反,北半球夏季,南半球冬季。

8.日影朝向:北回歸線以北地區,全年正午日影朝正北,夏至最短,冬至最長。

9.日影朝向:直回歸線以南地區,全年正午日影朝誕,冬至最短,夏至最長。

10.地球上的五帶是:熟堂、北溫帶、南溫帶、北寒帶、南寒帶”

11.熱帶(0-23.5°)有太陽直射現象,回歸線上工次,回歸線間2次。

12.溫帶(23.5°-66.5°)四季分明,寒帶(66.5°-90°)有極晝極夜現象。

1.常用的高度和祖困:高度來表示地面的高度和起伏狀況。

2.絕對高度是地面某個地點高出蚯的垂直距離,也叫蛾高度。如珠穆朗瑪峰海拔8844.43米

3.觸高度是某一地點高出另一地點的垂直距離,即高海拔-低海拔。

4.等高線地形圖上的地形部位主要有鞍邯、業里、山譽、山杳、緩坡、陡坡等

5.等高線地形的判讀要點

等高線數值大,海拔直;數值小,海拔低。

等高線密集,坡度陡;等高線稀疏,坡度緩。

等高線閉合,外低內高為山頂;等高線閉合,外高內低為盆地。

等高線向低處凸出為山登,等高線向高處凸出為山公。

兩組對稱的閉合等高線中間部位為鞍血;等高線重合處為陡崖。

43.用不同顏色表示地勢的高低起伏和各種地形的分布地圖叫分層設魚地形圖。

44.綠色表示平原;藍色表示海洋;黃色表示高山高原;白色表示冰示I。

45.地形是各種地表形態的總稱,可以分為玉廈、直鹿、典、丘陵、和盆地五種類型。

46.五種主要地形類型的特征及農業發展類型。

高原:一般在500米以上,起伏不大。——畜牧業

山地:500米以上,起伏較大。一林業,果茶樹

丘陵:500米以下,起伏和緩。——林業,果茶樹

平原:等高線稀疏,200米以下。——種植業

盆地:起伏很小等高線呈閉合曲線,外高內低,無一定標準

47.平原和高原的共同特點是:地面起伏小;不同點是:平原海拔較低,一般在20。米以下;

而高原海拔較高,邊緣比較陡峻。

48.山地和丘陵的共同特點是:地嶇不平;不同點是:山地較高,海拔多在500米以上,坡度

較陡,溝谷較深;而丘陵較低相對高度一般不超過200米。

49.世界地形之最:

最大高原——巴西高原;最高高原——青藏高原,世界屋脊;

最大平原——亞馬遜平原;最大盆地一剛果盆地;

最長山脈——安第斯山脈;最高山峰——珠穆朗瑪峰;

最大半島一阿拉伯半島;最大島嶼一格陵蘭島

50.人們通常用“三分陸地,七分海洋”粗略說明全球陸地和海洋面積的比例

51.海洋實際占71%,陸地實際占29%,陸地集中北半球,海洋集中南半球。

52.七大洲面積排序:亞非北南美,南極歐大洋,

53.四大洋排序:太平洋,大西洋(S形),印度洋(緯度低),北速逢(緯度高,跨經度廣)

54.各個大洲的分界線:

亞洲和歐洲: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大高加索山脈、土耳其海峽(溝通黑海和地中海)亞

洲和非洲:蘇伊士運河(溝通地中海和紅海);

亞洲和北美洲:白令海峽;

南美洲和北美洲:巴拿馬運河(溝通太平洋和大西洋)。

55.原始地球有一整塊大陸,稱為“泛大陸”o

56.魏格納提出大陸漂移假說,證據是:大西洋兩岸輪廓相似,古生物及古老池層相似

57.地球山六大板塊組成即亞歐板塊、美洲板塊、非洲板塊、太平洋板塊、印度洋板塊和

南極洲板塊。其中太平洋板塊幾乎全部是海洋。

58.板塊構造基本觀點:板塊內部比較穩定,板塊與板塊交界處有張裂拉便、碰撞擠壓。

59.世界上的兩大火山地震帶環木王建火山地震帶和地中海——喜馬拉雅山火山地震帶。

60.喜馬拉雅山:亞歐板塊與印度洋板塊碰撞擠壓而成;安第斯山脈:美洲板塊與南極洲板塊碰

撞擠壓而成;日本臺灣玉樹地震:位于亞歐板塊與太平洋板塊交界處,地殼運動活躍,多火山地震。

地中海面積縮小:亞歐板塊與非洲板塊碰撞擠壓。紅海擴大:非洲板塊與印度洋板塊張裂拉伸

61.1999年10月12日,世界人口總數已經突破也億。

62.世界人口仍以較快的速度在持續增長,一般經濟水平高的國家(舞[),人口的自然增長率較

慢;經濟發展水平低的國家(韭世L),人口的自然增長率較快。

63.自然增長率=出生率-死亡率。人口密度=人口/面積。

64.世界上大多數人居住在更低緯度區,而在氣候退和、降水較多的平原和盆地地區,人口更

為集中,四大人口密集區有亞洲左都、齷、歐洲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趟。

四大人口稀疏區:

亞馬孫平原一氣候過于退熟;

撒哈拉沙漠一氣候炎熱王燥;

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氣稀落;

兩極地區一氣候酷寒干燥。

65.亞洲和非洲一些國家人口數量增長速度過快;歐洲一些國家人口數處于負魅。

66.人口的增長應與資源、環境相協調,與社會、經濟發展相適應。

67.黃色人種主要分布在亞洲東郃。北冰洋沿岸區里贊△和北美洲旦箜安人也是黃色人種。

68.白色人種主要分布在歐洲、北美洲、非洲北部、亞洲的西部及大洋洲。

69.黑色人種主要分布在非洲的中部和南部。南亞(印度)南部也有黑色人種。

70.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被稱為黑人的故鄉,拉丁美洲被稱為“世界人種大熔爐”

71.現在使用比較多的語言有漢蚩、凝、阿拉伯語、西班牙在、法語、俄語等。

72.聯合國的工作語言是漢語、甚諳、阿拉伯語、西班牙語、法語、俄語。

73.當今世界上使用漢語的人數最多,達到13億。使用人數最廣是齷。

74.基督教是教徒最多的宗教,主要分布于歐洲西部,北美洲及大洋洲。宗教建筑為教堂。

75.伊斯蘭教起源于公元7世紀的沙特阿拉伯,經典為《古蘭經》。清真寺是祭祀場所,特點是星

月照應,分布在亞洲的西部和非洲的北部,伊斯蘭教徒也叫穆斯林。

76.傀教是世界第三大宗教,廟宇(寺廟)是祭祀場所,特點是金碧輝煌,分布在亞洲東部、南部佛

教徒現有2億多人。佛教起源于公元前6世紀的古印度。

77.中國本土宗教是道教。

78.人們集中地居住在一起,就形成了聚落。

79.城市是人口達到一定規模、主要從事非農業產業活動的居民聚居地。

80.村莊是規模比較小的居民點,周圍有農田。

81.世界特色民居:

黃土高原(冬冷夏熱)——直泡;北極(酷寒)——冰屋;

東南亞(濕熱)----高架屋;西亞(干旱)-----平頂屋。

82.天氣指某個地方距離地表較近的大氣層在短時間內的具體狀態。

83.天氣的突出特點是多變。

84.氣候指一個地方多年的天氣平均狀況,它具有相對的穩定性.

85.天氣符號:晴、陰、多云、降雨、霜凍、降雪、霧,特殊天氣:臺風、沙塵暴等

86.世界氣溫分布規律:

氣溫由赤道向兩極通逋(緯度因素);緯度相同的地方,夏季陸地上氣溫直,海洋氣溫低;冬季陸地

氣溫低,海洋氣溫高(海陸因素)。同緯度的陸地上,海拔越高,色遑越低,一般情況下,每上升

100米,氣溫下降0.6攝氏度(地形因索)。

87.世界降水的分布是赤道附近隆水多,兩極地區隆永少;中緯度地區沿海隆水多,內陸地區隆

水少;南北回歸線穿過的大陸東岸多,西岸少。

88.世界雨極是印度的乞拉朋齊.

89.影響氣候主要因素緯度因蜜、海陸因素、地形地勢因素等。

90.空化碳的溫室效應導致氣候惡化,即全球氣候變暖。

91.熱帶雨林氣候(終年直退務直),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如亞馬遜平原(熱帶雨林氣候面

積最大)、剛果盆地和馬來群島等地。

92.熱帶季風氣候(終年高溫,分旱、雨兩季),主要分布在印度半島和中南半島。

93.熱帶草原氣候(終年高溫,分干濕兩季),非洲分布最廣。

94.熱帶沙漠氣候(終年炎熱干燥)主要分布在非洲北部的魁建皿地區及圓拉但生島

95.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濕潤),主要于亞洲磁(我國南方地區)

96.地中海氣候的特點是夏季炎熱干燥,冬季溫和多雨(注意區分南半球地中海氣候圖)

97.溫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主要亞洲東部溫帶(我國北方地區)

98.溫帶海洋性氣候冬無巴寒,夏無酷暑,一年內降水均勻。(歐洲酉超大西洋沿岸)

99.溫帶大陸性氣候(降水少,溫差大),深居內陸,降水少。我國西北地區及俄羅斯

100.世界上除以上的氣候類型外還有溫帶大陸性氣候、亞寒帶針葉林氣候、寒帶氣溫和高山

高原氣候、苔原氣候和冰原氣候。

101.最大國家是俄羅斯,最小國家是梵蒂岡.中國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國。印度第二。

102.發達國家大部分位于北生理,發展中國家絕大多數分布在蛀毯。

103.知道“南北對話”(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間);“南南合作”(發展中國家之間)

104.當代世界存在著許多矛盾與沖突,導致這些矛盾和沖突的原因多種多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