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金融國際競爭力
中國金融開放的基礎
為實現中國金融開放的戰略目標,我們在上一章分析和論證了中國金融的防風險能力。這固
然十分重要,但其核心,從某種意義上講,依然是“防”,而“防”往往是被動的。要主
動,就要提高國際金融競爭力,積極參與國際金融市場競爭,在競爭中謀生存,求發展。因
此,本章將從理論和實證兩個方面,分析中國金融的國際競爭力,并提出增強中國金融國際
競爭力的對策和措施。
第一節金融國際競爭力理論和指標體系
一國際競爭力理論
金融國際競爭力是國際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正確理解金融國際競爭力概念,有必要
對國際競爭力理論進行簡單的分析和介紹。追溯國際競爭力理論,可謂源遠流長。早在18
世紀,亞當?斯密就提出了比較優勢的概念,提出競爭力思想,強調一個國家的出口要有競
爭力,必須有相對比較低的生產成本。后來,李嘉圖強化了比較優勢的概念,提出了著名的
比較優勢理論。他在1817年出版的《政治經濟學及賦稅原理》一書中,從生產成本的相對
差別分析了國際分工的優越性,強調了在國際間資本與勞動不能自由轉移的條件下,各國應
專門生產那些在生產成本上最有優勢的產品,從國際交換中得到好處。這實際上為國際競爭
力概念的提出創造了理論基礎。當時人們對國際競爭力的理解還是比較粗淺的,僅通過產
量、土地、資本、自然資源和勞動力等生產要素來測評國際競爭力。但是經濟學家逐步意識
到僅僅是生產情況并不能代表國家的競爭力,如公元七世紀中國盛唐時期的技術水平遠遠超
過18世紀末的英國,但并沒有發生使其國力突飛猛進的工業革命,其中一個主要的原因就
是體制和創新對競爭力的重要影響。
到了20世紀,一些著名的經濟學家對國際競爭力的研究做出了重大貢獻。尤其是熊彼特
(Schumpeter)引入創新概念,強調企業家創新精神在經濟發展中起著“發動機”的作用,
指出企業家能夠有競爭的環境施展自己才干的機會才是提高國際競爭力的關鍵。索洛
(RobertSolow)通過對1948?1982年美國經濟發展的增長要素分析,發現專有技術與勞
動力教育對經濟增長的貢獻達50%以.匕已成為經濟增長的根本性因素。
1990年代,研究競爭力的學者更多,其中以哈佛大學的米歇爾?波特(MichaelPotter)
最為杰出。他認為從企業層次上說,國際競爭力意味著能以一套全球化策略在國際市場上競
爭的能力,當從國家的層次上考察,國家競爭力的惟一意義就是國家生產力,國家與產業競
爭力的關系,正是國家如何刺激產業改善與創新的關系。國家可以指導繁榮、帶動結構變遷
和產業升級的力量,也有妨礙再進步的高度風險。當它干預過多時,不但對實踐和創新沒有
好處,還會鈍化生產力的提升,當它對產業過度保護時,也會削減民間部門投資與冒險的意
愿,不利于企業的發展。企業的發展速度與國家息息相關,國家是企業在國際間創造或持續
保持競爭優勢的決定因素。他利用著名的“菱形的鉆石體系”,提出有兩組因素決定國家的
競爭優勢,第一組是基本因素,包括生產因素,需求條件,相關產業和支援產業的表現、企
業的策略、結構與競爭對手,第一組是附加因索,包括機會與政府。第一組四個因索構成的
菱形關系,被波特稱為“國家鉆石體系”,他認為國家不能僅依靠單一優勢,如廉價勞動
力,因為隨著科技的發展和對外直接投資的加快,這種優勢會很快消失,這樣就形成靜態失
衡的菱形,無法再保持優勢。所以一國的競爭優勢,要厚植于持久的“鉆石體系”上,即兩
組優勢要互相發展、配合、刺激和提升,這樣才能夠形成國家競爭力不斷進步的最佳組合,
即動態發展的菱形。
關于世界各國國際競爭力的評比,有很多權威機構,目前最著名的有世界經濟論壇(WEF)
和洛桑國際管理發展研究院(IMD),WEF認為,國際競爭力是一國能夠實現以人均GNP增
長率表示的經濟持續增長能力,它在強調提高經濟增長率的同時,也強調要持續增進人民生
活水平。WEF認為實際經濟增長率由三個因素決定:競爭力指數、期初人均GNP水平、其他
偶然事件。競爭力指數包括八大要素:開放程度、政府、金融、基礎設施、技術、管理、勞
動和法律制度。DID認為,國際競爭力是一個國家持續穩定創造增加值及增加國民財富的能
力,它認為國際競爭力依靠國家形成的持續創造增加值環境的能力,這些環境包括教育、價
值體系等。IMD把各國形成的環境歸結為四對相輔相成的要素的運行結果,它們是國內經濟
與全球經濟、引進吸收能力和輸出擴張能力、國家資產和國家經濟過程、個人風險和社會凝
聚力。在此基礎.上構建了評價國際競爭力的八個要素:國內經濟、管理、科學技術、國民素
質、政府、國際化、基礎設施和金融。
總之,經濟學家對什么是國際競爭力,還存在著不同的理解和看法,但大多數認為國際競爭
力具有以下共同的特征:
1.國際競爭力是一國的整體競爭能力,參與者包括國家、企業、產品和服務,包括國家競爭
力和企業競爭力。其中,企業競爭力是各國國際競爭力的基礎,是國家創造財富的主體,國
家競爭力是國家給企業提供競爭外部環境的能力,也是企業競爭力的集中表現,二者密不可
分、互相作用,構成整體國際競爭力。
2.國際競爭力研究的中心是經濟增長,但從內容上說,競爭力并不僅僅指經濟方面,還包括
教育、科技、價值體系等方面。它們在經濟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東亞國家的發展說明,僅
僅靠廉價勞動力來保持競爭優勢是不能長久的,更為重要的是要提高教育水平,增加科技投
入,培育增強凝聚力的企'也文化和國家價值觀念等。
3.國際競爭力的指標要多元化,不僅要有能夠量化的“硬指標”,如GDP,也有要不能量化
的“軟指標”,如年輕人對工作的態度;不僅要有過去的指標,也要有現時的指標和對將來
的預測指標;不僅包括絕對量指標,也包括大量相對量指標,實際上,國際競爭力指標是對
一個國家和企業今天能力和明天潛力的考察。根據目前的研究,它大致包括以下內容:
①長期因素,包括人力資源、金融活力及自然資源;②中期的環境因素,包括經濟活力、市
場導向、政府干預程度及社會的穩定性;③近期因素,包括工業效率、企業內部的創新及企
業的外向性。它對國際競爭力產生最直接、最迅速的影響;④企業信心因素,指企業經理對
其所在國(或地區)國際競爭力的評價與判斷;⑤工業出口結構因素?,指在國際市場上各國
(地區)十大出口工業的貿易額所占的比重及其貿易額的增減。
二金融國際競爭力理論
金融作為現代經濟的核心,其國際競爭力的考察更為重要。正如鄧小平同志明確指出的:
“金融很重要,是現代經濟的核心,金融搞好了,一著棋活,全盤皆活”。金融體系包括金
融機構和金融市場。金融機構是指由中央銀行、商業銀行、政策性銀行、非銀行金融機構等
組成的系統。金融市場指交易各類金融資產和發生各類金融業務的交換關系。金融體系在經
濟運行中起著四個方面的作用:①提供貨幣作為交換媒介及價值儲藏手段;②提供經濟生活
中轉移、分散風險的手段;③提供一套穩定宏觀經濟的政策工具;④提供籌措、分配資金的
途徑,促進資本形成。前三個方面的作用可稱為金融的服務性作用,第四個方面的作用為金
融的促進資本形成的作用。
金融國際競爭力實際上是金融體系效率的集中反映。因為金融體系通過提供交換媒介和信息
服務,有效地引導資源的配置,并通過融資和其他金融服務功能,促進資本形成,分散經濟
風險和實現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所以,金融體系效率的高低,不僅直接影響經濟活動的總
量和規模,還間接影響經濟活動的結構和效率,從而從根本上影響著一國整體的國際競爭力
的高低。1997年東亞金融危機的爆發,使該地區的國際競爭力大幅降低,這充分說明了金
融對國際競爭力的影響。另外,金融作為國民經濟第三產業中的一個支柱行業,創造的增加
值舉足輕重,是一國GDP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基礎結構、人口素質、政府政策等等方面的水
平也都是競爭力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從這個意義上說,金融國際競爭力是一國國際競爭力的
重要組成部分。
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的強勁發展,金融也出現一體化趨勢,競爭更趨激烈。國際銀行業、金
融技術和金融市場正發生巨大的結構性變動。競爭的主體增加,發展中國家和新興工業化國
家也加入到發達國家的競爭行列。競爭焦點由傳統業務擴展到新興業務,銀行業在繼續爭奪
信貸市場的同時,開展如貸款證券化、衍生金融工具等新型金融產品的開發。競爭的空間向
全球化擴展,各大國際金融機構紛紛以國內競爭為基礎加強對外擴張能力。各國金融市場的
不斷開放,有利于開展國際金融業務。各銀行機構為了適應激烈的市場競爭,紛紛進行兼并
和重組,從而降低了銀行分支機構的規模和數量,減少了雇員數目,提高了金融國際競爭能
力。特別是1999年12月12日美國克林頓總統簽署了《金融服務現代化法案》,允許銀
行、保險公司和證券公司可以相互滲透并參與彼此的市場競爭。這對國際銀行業乃至國際金
融體系、金融制度產生重大沖擊,更多更大的金融超市會很快出現,金融業競爭將更趨激
烈,世界金融市場將出現新的格局。所有這一切,都推動世界各國以及跨國銀行越來越重視
金融國際競爭力的提高。
按照國際競爭力理論和當今國際金融業發展的特點,金融國際競爭力可以理解為通過利用現
有的金融資產條件,不斷推動金融資產轉化,協調引進吸收能力和輸出擴張能力,在加快本
國金融建設的同時,不斷向全球化方向進軍,從而創造出更多的附加價值,為一國積累更多
的國民財富的能力。對于金融國際競爭力的考察,WEF和IMD各自都有一定的分類和指標體
系,這里選擇IMD的指標體系來說明。IMD金融國際競爭力分資本市場和金融服務國際競爭
力兩個方面,再細分為包括資本成本競爭力、資本效率競爭力、股票市場活力競爭力和銀行
業效率競爭力四個方面。
資本成本競爭力指籌集和使用資本需要付出的代價。它反映金融體系對資本形成的支持程
度。企業的生存與發展都離不開資本籌集和使用。資本成本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企業的資本結
構,影響企業未來的發展。如果資本成本太高,企業就會背上沉重的包袱,使企業競爭力和
償債能力下降,進而影響銀行的資金循環速度,導致不良資產的產生,對銀行業競爭力不
利。也就是說,銀行在籌集和使用資本時,付出的成本高,競爭力就低,反之就高。
資本效率競爭力是指獲得資本的難易程度。事實上,這是指資本的隱性成本。它對競爭力的
作用與資本成本競爭力相同,資本效率低下的金融體系,即使資本成本較低,也很難獲得這
一低成本的資本。
股票市場活力競爭力是指股票市場為企業籌集資金、完善企業治理結構和為企業提供良好的
監督和激勵機制方面的靈活性或效用。股票市場是最重要的一類資木市場,顯然股票市場越
有活力,越有利于企業競爭力的提高。
銀行業效率競爭力是指金融服務質量的競爭力,包括中央銀行貨幣政策質量、金融監管質量
和商業銀行服務質量等等,一個高效率的金融服務體系必然對競爭力產生積極作用。
三金融國際競爭力指標體系
由上述四個方面組成了金融國際競爭力指標體系的框架重要內容。具體指標有四項。
(一)資本成本競爭力三個指標
1.短期實際利率。它是指扣除通貨膨脹率之后的年平均貼現率或優惠利率,用來反映籌資活
動實際承擔的成本。
2.資本成本是否有利于企業競爭力的提高。這是個調查指標,根據專家調查評分得到排名。
從整體上看一國資本成本的良莠影響企業未來的發展,資本成本太高,會使原本有競爭力的
企業的發展背上沉重的負擔。
3.國家信用等級。它反映一國政府和企業在海外籌集資本成本的高低,信用級別越高,海外
籌集資本成本越低,越有利于競爭。本項指標來源于InstituitionalInvestorMagazine
的評價。
(二)資本效率競爭力指標
1.公司的金融狀況,企業的活力來源于不斷的資金流,企業的財務狀況越好,資金循環就越
順暢,金融競爭力水平就越高。
2.信貸從銀行向企業的流動是否容易,用來反映間接融資市場中資本獲得的難易程度。如果
信貸從銀行向企業的流動很難,則表示企業很難獲得銀行的貸款,那么意味著企業獲得銀行
的資本成本非常大。
3.國外金融機構是否己進入國內資本市場,反映國內資本市場對國外金融機構的開放程度。
4.外國公司進入本國資本市場是否受限制。
5.本國公司進入外國資本市場是否受限制。
以上兩個指標都是反映一國資本市場的國際化程度。如果國際化程度較高,外國公司可以較
容易進入本國資本市場,本國公司也可以較容易進入外國資本市場,這樣企'也可以較容易在
國內外資本市場獲得資本,從而有利于資本的配置效率。
6.國際保理業務占商品出口的比重,反映對外貿部門的資本效率的高低,也就是外貿部門獲
得資金融通的難易程度。國際保理業務是一項為進出口貿易提供綜合性信息和財務服務的業
務。在目前越來越多的進口商拒絕采用信用證方式結算的情況下,出口商面臨越來越大的風
險。保理業務為出口商承擔全部的買方財務信用的風險,提供應收賬款的追收業務,并對出
口商進行資金融通。國際保理業務占商品出口的比重越大,外貿部門較容易獲得資金支持,
資本效率越高。
7.股票市場(包括二級市場)能否對企業提供充分的資金支持,反映直接融資市場上獲得資
金的難易程度,股票市場越發達,企業越容易在初級市場上發行股票,獲得資金,同時也可
以在二級市場上容易獲得進一步發展所需要的資金,這樣資本效率就越高,反之,股票市場
越落后,企業不易在初級市場上發行股票,獲得資金,同時在二級市場上也不易獲得進一步
發展所需要的資金,這樣股票市場的資本效率就較低。
8.企業能否較容易獲得風險資本,這是反映企業獲得風險資本的難易程度,企業越容易獲得
風險投資,資本效率就越高,越有利于新興產業、高新技術產業等等產'業的發育,從而為未
來的經濟增長提供潛在動力。反之,資本效率就越低,未來的經濟增長潛力也越受影響。
以上指標除第6項外,其他全部是調查指標。
(三)股票市場活力指標。
1.股票市場籌資額,反映股票一級市場的絕對規模大小,該指標越大,說明股市積攢社會閑
散資本能力越大。
2.股票市場人均交易額,反映股票二級市場的相對規模大小。
3.國內上市公司數目,反映股票發行以及在二級市場上市的公司數目,反映國內公司對股票
市場的參與程度0
4.股東權利及責任的明確程度,這是一項調查指標,反映股票市場的完善程度,一個完善的
股票市場,股東的權利及責任都有明確的規定,上市公司的行為受到嚴格的規范。反之,上
市公司的信息不能得到準確、及時和完備的披露,股東的利益得不到保障,股東缺乏對上市
公司的信心和責任,也就會造成股票市場的短期投機行為。
5.內幕交易是否普遍,也是一項調查指標,反映股票市場的秩序狀況。如果內幕交易普遍,
違量交易、聯手造市普遍,股票市場的功能將被弱化,不利干資本籌集.
(四)銀行業效率競爭力指標
1.中央銀行政策對經濟發展的影響是否積極,這是調查指標,反映一國中央銀行貨幣政策的
制定及實施的效率。央行貨幣政策對經濟發展的影響越積極,越有利于銀行業效率的提高。
2.銀行規模,根據資產(一級資本)位于世界前.500家(或1000家)的銀行數目,來評價
一國的銀行規模。
3.釵行業資產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反映銀行業在國民經濟中的相對規模以及在國民經濟
建設中的作用。
4.利息加息率,反映商業銀行的效率。利息加息率指銀行貸款利率和存款利率的差,是商業
銀行的主要利潤來源,其值高,說明較高的加息率才能保證金融資本的正常運行,經營成本
自然就高,所以銀行業效率底;反之,加息率越低,商業銀行的效率越高。
5.對金融機構的法律監管是否足以保證金融穩定,這是調查指標,反映中央銀行金融監管工
作的質量。
另外,1999年IMD《國際競爭力報告》又增加了以下新指標:
6.僉融交易的可信度是否得到保證,反映金融操作信用規范程度。
7.金融機構透明度是否能夠提供足夠的自身活動信息,反映金融機構交易的公開化程度。透
明度越高,越有利丁各方面的監督,其金融安全性就越高。
8.本國金融教育是否充分,反映本國金融教育的普遍程度和深刻程度。
9.在本國的勞動力市場上,金融人才是否容易獲得,反映一國實際金融人才資源情況。這個
指標反映的是本國金融競爭力的潛在因素。
10.人均申請信用卡數目,反映信用卡使用的普及程度。信用卡的使用能夠代表銀行業電子
化和現代化交易的發展狀況,它可以從某一方面反映一國銀行的運行效率。
11.人均信用卡交易額,本項指標只用做背景參考資料,不作為評價用。反映信用卡在市場
中實際使用程度,代表一國金融電子化和現代化的水平。
以上新增指標除最后兩項外都是調查指標。
第二節金融國際競爭力的國際比較
在金融國際競爭力比較時,首先利用單個指標進行具體比較,得到各國該項指標的國際排
名,再把某一類指標排名進行加權平均,其中“硬”指標權數取1,“軟”指標即調查指標
權數取為3/4,得到類指標的結果再進行排名,從而得到各國類指標的國際排名,再用同樣
的方法把四項指標綜合即得到金融國際競爭力的各國排名。1999年,參與IMD國際競爭力
比較的有47個國家和地區,其國際競爭力排名和金融國際競爭力的排名見表7-1<,
金融國際國際競爭力金融國際國際競爭力
國家國家
競爭力排名排名競爭力排名排名
美國11日本2516
盧森堡24冰島2617
荷蘭35意大利2730
瑞士46匈牙利2826
丹麥58土耳其2937
德國69馬來西亞3027
香港特區77希臘3131
芬蘭83南非3242
新加坡92阿根廷3333
澳大利亞1012印度3439
加拿大1110詐律賓3532
英國1215中國3629
瑞典1314波蘭3744
西班牙1423哥倫比亞3843
比利時1522巴西3935
愛爾蘭1611泰國4034
法國1721韓國4138
表7-11999笫各國國際競爭力和金融國際競爭力排名
金融國際國際競爭力金融國際國際競爭力
國家國家
競爭力排名排名競爭力排&排名
新西蘭1820捷克4241
挪威1913墨西哥4336
奧地利2019斯洛文尼亞4440
葡萄牙2128委內瑞拉4545
智利2225印度尼西亞4646
中國臺灣2318俄羅斯4747
以色列2424
資料來源:1999年IMD《國際競令力報告》。
續表7-1
利用表中的數據進行簡單的聚類,通過定性分析,大致可以把各國金融國際競爭力分為以下
幾塊。
一發達國家的金融國際競爭力
發達國家的金融國際競爭力一般都較強,近幾年來,以美國、荷蘭、盧森堡和瑞士等國為代
表的歐美發達國家在競爭力報告中都以絕對的優勢排在世界前列。它們之所以名列前茅,是
與它們較為成熟的資本市場和完善的金融服務質量分不開的,它們大部分在資本成本、資本
效率、股票市場活力和銀行業效率四個方面都有良好的表現。當然由于各發達金融體系的發
展背景有所不同,在指標上存在一些差異,優勢也表現不同。
美國金融國際競爭力已經連續8年排在世界第1位,由于美國金融體系的特色是直接融資占
絕對優勢,所以它在股票市場活力上表現最為突出,名列世界第一。1998年,股票市場籌
資規模達到86074億美元,占世界的44%。國內上市公司數目為8479個,比排在第2位的
印度和第3位的日本總和(分別為5843和2387)還要高。股票市場人均交易額達到28131
美元,股東的權利與義務有明確的規范,內幕交易也能夠得到較好的控制。高效的股票市場
對于降低企業融資成本,擴大投資規模非常有益。在資本成本方面:美國較為突出的是國家
信用級別較高,得了91.2分,排在世界第四。在資本效率方面,美國的風險投資水平、股
市給企業提供資金能力方面排在世界第一,其他指標也在世界前列。另外,美國的銀行業效
率也很高,美聯儲的貨幣政策對國家經濟的發展起積極影響,銀行規模較大,法律對金融機
構的穩定起著積極的保障作用.
歐洲國家在金融國際競爭力排行榜上也表現卓越。盧森堡、荷蘭、瑞士、丹麥、德國和芬蘭
都排在世界前八位。它們較高的排名得益于較高的金融效率和較高的資本市場國際化程度,
其中,瑞士和荷蘭在資本成本方面表現最好,分別列在世界第一和第二位,這與它們較低的
實際利率、資本隱性以及較高的國家信用級別有關。荷蘭、丹麥和芬蘭在資本效率方面分別
名列世界前三位;瑞士和英國有較發達的資本市場,在股票市場活力上分別位于世界第二、
四位;盧森堡、荷蘭和瑞士的銀行業效率也位于世界前位。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發達國家中的日本,1997年遭受了金融危機重創,金融國際競爭力排
名從1997年的世界第5降到1998年的第23,1999年降到第25位,這直接造成了其國家競
爭力的整體卜.降。日本的金融體系與美國截然不同,其占主導地位的是間接融資方式,銀行
規模居世界第一,1997年,在世界前500家大銀行中,日本銀行占了105家,儲蓄規模也
較龐大。日本過度依賴間接融資方式的弊端目前已顯示出來,較高的國內儲蓄率,低利率和
貨幣供應量的擴張以及外匯收支的大量盈余,使資本大量過剩。這些過剩資本一部分流到海
外,一部分涌入國內投資收益相對較高的資本市場,使土地、股票等資產的價格飛漲,開始
形成經濟泡沫。由此引起的巨額呆賬、壞賬以及相應的金融機構的破產,都嚴重動搖了日本
的金融體系。銀行信貸是企業外部資金的主要來源。山于日本金融體系長期以來的封閉型和
政府主導型特征,其資本效率這一類指標一直表現較差,排名僅在第35位。其中“企業能
否容易獲得風險資本”這項指標只排在第44位。這說明其新興產業融資機制不健全。在
“股票市場能否對企業提供充分的資金支持”這一調查指標中日本也只排名第31位。它說
明日本在直接融資體系方面的缺陷。在衡量資本市場國際化的兩項指標中,日本排名也只在
第40和37位。在銀行業效率方面,金融機構的法規對維護金融的穩定性、金融機構的透明
度、金融人才教育、金融人才的可獲得性幾個方面都比較落后。金融危機之后,日本正逐漸
加大金融結構調整力度,包括建立金融再生委員會和新的金融監管機構,要求銀行體系更好
地披露資產質量、計提壞賬準備金,政府大力推進銀行間的合并和重組,通過債轉股降低企
業債務,通過裁員和企業重組保持企業的國際競爭力等,預計日本的金融國際競爭力將會有
很大的提高。
二亞洲新興工業化國家和地區的金融國際競爭力
以韓國、新加坡、香港特區和中國臺灣為代表的亞洲新興工業化國家和地區的金融體系各自
有不同的特點。韓國的金融國際競爭力排在第41位,比1998年提高了4位。其金融體系與
日本類似,戰后走的是政府主導型、封閉型發展的道路,導致較低的資本成本和資本效率,
它們分別排在世界第35和第38位,其銀行業效率也只排在第30位,最好的股票活力也只
排在第29位。國際競爭說到底是效率的競爭、質量的競爭,規模只是個外在的表象。韓國
由于大企業的相繼破產,使商業銀行的呆賬和壞賬大幅增加,信用評級降低,企業競爭力下
降,因而投資者失去信心,資金大量外流,終于卷入金融危機。香港特區和新加坡金融國際
競爭力排名都較高。它們由于缺少本地資本的支持,金融體系的發展主要依靠國際資本的流
入。因而成為開放度較高、發達的國際金融中心。但是這容易受到國際游資炒作的影響。它
們的金融體系比較健全,在1999年的金融國際競爭力報告中,除資本成本上表現一般外,
資本效率、股票活力、銀行業效率的表現上升。特別是香港在資本國際化方面居世界第一。
中國臺灣金融國際競爭力排在世界第23位,比其整體國際競爭力落后5位。其股票市場和
銀行業效率方面表現較好。
三發展中國家的金融國際競爭力
發展中國家由于經濟發展水平落后,國民儲蓄不多和投資水平較低,一直處在貧困的惡性循
環之中。尤其是戰后發展中國家普遍強調國家干預,由政府控制金融,形成“金融抑制”,
嚴重阻礙了發展中國家金融的發展和現代化。80年代債務危機的爆發,充分暴露了這些國
家的脆弱金融體系。發展中國家為此推行自由化,但是,其脆弱的金融體系難以在短期內有
較大的改變。因此,它們的金融國際競爭力依然落后,在1999年的國際競爭力報告中,南
非、巴西、阿根廷分別排在第32、第39和第33位,智利比較居中,排在第22位,墨西
哥、委內瑞拉分別居第43和第45位。
四轉軌國家的金融國際競爭力
轉軌國家經濟發展的特點是由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過渡。這些國家過去計劃經濟時
代的大一統金融體制已被沖垮,但新的市場經濟體制和運行機制尚未真正形成,尤其是金融
領域既沒有現代化的銀行機構,又沒有資本流動的新規則,大量資本外逃的腐敗現象時有發
生。更為重要的是,一些政府官員利用經濟改革,私分國家資產,迅速成為國家新的金融寡
頭,再加上政局動蕩,經濟大幅下滑和衰退,總的來說,這些國家的金融國際競爭力表現較
差。其中,俄羅斯金融競爭力排在世界倒數第一位,最為糟糕的是,在衡量金融競爭力的
26項指標中,俄羅斯有10項排在倒數第一的位置,8項排在倒數第二和第三位。捷克排在
第42位,波蘭比上年提高6位,排在第37位。轉軌國家金融體系存在的嚴重缺陷,已經嚴
重影響了其經濟轉軌的進程。
國家和地區資本成本資本效率股票市場活力銀行業效率金融競爭力國際競爭力
美國11121211
荷蘭218835
丹麥62111158
瑞士1212446
德國3410769
英國22104181215
日本73714142516
新加坡15177692
香港特區2463577
中國臺灣232812222318
韓國374245384138
俄羅斯454747474747
波蘭393440413744
捷克283946434241
中國294532363629
委內瑞拉443842444545
阿根廷413131313333
巴西473233323935
墨西哥423639464336
智利212523172225
南非432925343242
資料來源:1999年1MD《國際競爭力報告》。
表7-21999年有關國家和地區金融國際競爭力排名
第三節中國金融國際競爭力現狀
中國金融國際競爭力總的來說處于世界落后水平,1999年在參與比較的47個國家和地區中
排名第36位,比1998年上升了6位。中國自1994年正式加入國際競爭力排名以來,金融
競爭力排名一直在40位左右徘徊,總體上稍稍有上升趨勢。1999年在四個類指標中,資本
成本處于中等水平,排在笫29位,股票市場活力和銀行業效率排名中下位置,分別列在笫
32;立和第36位,資本效率處于世界末流,排名世界第45位。在參與評價的26個單個指標
中,處于40位以下的有8個,占31%,倒數前3位的有5個,占19%,倒數第1位的有2
個,占8%。而排在前10位的只有“上市公司數目”一項,排名第8位。大部分單項指標的
排名居中下位(見圖1)。
42
36
199419951996199719981999
圖7-1歷年中國金融國際競爭力排名
一資本成本國際競爭力
1999年中國資本成本國際競爭力的排名比1998年提高了4位,排在世界第29位。1998
年,中國短期實際利率為L59%,比上年降低了4個百分點。它減少了企業成本,有利于競
爭力的提高,排在第13位。短期利率下降在很大程度上與同期通貨膨脹有關。
中國在“資本成本對企業競爭力的發展是否有利”調查指標中排在第31位,比上年下降了
4位。1998年中國人民銀行再次下調了存貸款利率,降低了企業的融資成本。但長期以來中
國融資體制中存在的二元結構對企業融資仍然十分不利。中國國有專業銀行和商業銀行的信
貸對象主要是國有大中型企業,而其他企業,如民營企業、集體企業等多年以來一直被排斥
在這一融資體制之外,這些企、也不能以較低的成本獲得需要的資本。目前這種現象有所改
觀。尤其是國家實行積極扶持中小企業和民營企業發展的政策,鼓勵各家銀行向這些企業大
力發放貸款,但由于種種原因對中小企業以及民營企業的貸款仍有一定的難度。
國家信用評級代表一國海外籌資的成本,1999年中國“國家信用評級”得分為57.7分,排
在第29位,比上年提高2位。日于中國市場廣大,前景看好,外國資本越來越多地流入中
國。從1993年始,中國直接吸收外國直接投資連續保持世界第二的水平,1998年達438億
美元。但與金融發達國家相比,瑞士得93.4分,排在第一位,而其他國家大部分在90分左
右。這說明中國與它們的差距還很大。值得注意的是,1998年7月,中國9家銀行包括中
國農業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交通銀行、中國投資銀行(現已并
入國家開發銀行及光大銀行)、招商銀行、中信實業銀行及廣東發展銀行被穆迪公司列入觀
察名單,其中中國農業銀行、中國建設銀行及中國工商銀行現在的財務實力被該機構評為僅
次于最低的E+級,僅中國銀行的財務實力評級為D級。這種評級帶有非經濟的政治色彩,
其意圖也極為明顯。它使中國金融機構在國際市場融資不僅成本提高和難度增加,而且風險
加大。由于商業銀行主力機構均被降級,中國的國際信托投資公司也被普遍降級,目前中國
金融業正處于艱難的調整期。
二資本效率國際競爭力
1999年,中國的資本效率國際競爭力排在世界第45位,是四項類指標中排名最差的一項,
說明中國在國際市場上獲得資本較為困難。
中國在“公司的金融健康狀況是否阻礙其競爭”的調查中排在第43位,得了2.20分。表明
中國企業財務運行狀況并不能促進競爭力的提高。國家雖然對國有企業正在進行改革,建立
現代企業制度,給企、也放權,使企業真正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市場主體,但長期計劃
經濟積累下來的包袱沉重、效率低下、人浮于事、財務狀況惡化等等問題充分暴露出來,許
多國有企業運營狀況極為困難,甚至資不抵債。企業的困難轉嫁到銀行身上,導致銀行不良
資產迅速上升。
在“信貸從銀行向企業流動是否容易”這項調查指標中,中國排在第37位。這主要由于大
部分非國有企業被排斥在銀行信貸體系之外造成的。即便是國有企業,不屬于國家重點信貸
對象的企業也很難獲得貸款,而許多獲得貸款的國有企業虧損嚴重,無力償還銀行貸款,導
致銀行不良資產比率上升,從而信貸資金周轉速度放慢。從1998年起,人民銀行取消了商
業銀行信貸總量控制,使信貸從銀行向企業流動稍有改善,但商業銀行的“惜貸現象”仍存
在,總的說來,中國的信貸從銀行流向企業還是很不流暢。
在“外國金融機構是否已經進入國內市場”的調查中,中國排在第46位。說明中國金融市
場對外國金融機構還不夠開放。中國金融機構對外開放是與金融體制改革同步進行的。20
年來,基本上是按照銀行、保險、證券等行業的順序有步驟進行的。到1998年底,在中國
的外國金融機構資產共達360億美元,占中國金融機構總資產的2%,占內地金融機構外匯
總資產的比重為12%。⑶
在“外國公司進入本地資本市場是否受限制”和“本地公司進入外國資本市場是否受限制”
的兩項調查中,中國分別排在倒數第三位和倒數第一位,說明中國資本市場開放程度非常
低。企業只能在本地資本市場融資,不能到國外市場融資,從而增加了資本融資成本。目前
中國資本市場發育還不健全,還未對外開放,尤其對國際投機資本設置了一道難以逾越的屏
障,從而在外部金融風暴的強烈沖擊時保證了國家的金融和經濟安全。但是,它卻使資本不
能自由流動,在某種程度上阻礙了經濟增長。因此,為適應金融全球化的進程,中國金融業
應加快開放步伐,從封閉型轉向開放型,推動中國金融國際化的發展。
1997年,出口商品中辦理保理業務的比重,中國出口商品中辦理保理業務的只有0.01%,在
國際上排名第42位。發達國家大部分在1%以上。這說明中國對外貿易部門資本效率低下,
出口行業較難得到資金融通,非常不利于外貿企業和國內出口企業的競爭。
在“股票市場(包括二級市場)能否對企業提供充分的資金支持”的調查中,中國排名第
33位,得5.16分。發達國家大部分在7分以上。這說明在中國利用股票市場直接融資還比
較困難。這是因為中國股票市場起步較晚,從目前看,發育不充分,參與的居民少,機構不
完善,機制不規范,在這種情況下,股票市場很難在國民經濟中起較大作用。根據IMD數據
計算,1998年,股票市值占GDP的比重為22.5%,而美國已達101%,發達國家大部分在6。%
左右。
在“企業能否較容易獲得風險資本”的調杳中,中國排名第32位,得了3.76分。大部分發
達國家的得分均在6分以上。這說明中國風險資本較難獲得。高風險的投資項目往往是技術
含量高、收益率高的新興產業。它們大部分是非國有的中小企、I匕但是中國的銀行基本上以
國有大型企業為服務目標。最近國家發出國有商業銀行應重視中、小企業貸款支持和某些貸
款審批權的下放指示,然而,在實際工作中還存在不少銀行尚未轉變觀念,害怕貸款收不回
米,因此這些非國有經濟企業和中小企業依然難以獲得銀行貸款。這對其競爭力北常不利。
三股票市場活力國際競爭力
本類指標主要是衡量股票市場的發育程度。中國排名世界第32位,說明中國股票市場活力
總體來說水平較低。
1998年中國股票上市公司總家數為851家,c總市值為1950E億元,總股本達2345億股,
股票成交額23544億元,企業通過股票市場籌資達2550億元,但僅相當于世界第一位美國
的2.5%,排在世界第15位,比1997年上升了4位。與1998年53407億元的總儲蓄相比,
中國股票市場籌集社會閑散資金的規模還是非常小。
更為重要的是,1996到1998年間,中國股票人均交易額為182美元,相當于世界第一位瑞
±0.32%,排在世界第41位,可見中國股票市場籌集社會閑散資金的相對規模更小。
1998年中國國內上市公司數目比1997年增加了104個,排在世界第8位,比1997年上升
了6位,說明中國上市公司數目近年有較快發展,但與擁有8851個上市公司的美國相比,
中國上市公司仍然很少。
在“股東權利和責任的明確程度的調查”中中國排名第36位,得了6.09分。大部分發達國
家得分在8分左右。目前中國的股東代表大會沒有成為企業的最高權力機構,企業仍然由主
管單位負責,這種不按照股份制原則操作使股東不愿意參與管理,增加企業利潤。他們把入
股當作投機行為而不是投資行為。這非常不利于企業發展。
在“內幕交易是否普遍的調查”中中國排名第35位,得了4.46分。大部分發達國家得分在
7分左右。目前中國股份制企業不規范,少數大戶暗中操縱,推波助瀾,少數缺乏經驗與知
識的人盲從跟進,致使股市大起大落。這非常不利于股市的發展。
四銀行業效率國際競爭力
這類指標反映一國銀行體系的服務質量。銀行業效率高,意味著中央銀行對經濟有較強的調
控能力,商業銀行有較高的服務質量。這有利于金融體系的穩健及其國際競爭力的提高。中
國該類指標排名世界第36位。
在“中央銀行的政策對經濟發展的影響是否積極”的調查指標中中國排名第24位。中國近
幾年出臺了一系列的貨幣政策,包括取消貸款規模限制、改革存款準備金制度、降低存貸款
利率等,對國民經濟的發展起了很大的促進作用。
銀行規模,按資產額統計,1999年,中國有6家銀行進入世界500家大銀行的行列,列在
第18位。在世界1000家大銀行中中國占了7個,其中中國工商銀行以222.13億元的一級
資本排名第六(參見表7-3、表7-4)。由于受傳統的計劃經濟影響,1984年之前,中國人
民釵行是全國惟一的銀行。它既是中央銀行又從事商業銀行業務,1984年實行兩級銀行體
制,建立了以高度壟斷為特征的國有專業銀行體系,先后成立了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
行、中國銀行和中國建設銀行四大國有商業銀行,中國人民銀行單獨行使中央銀行的職能。
目前四大專業銀行正在向商'業銀行轉化。它們占據了中國市場份額的90%以上。目前雖然也
成立了許多股份制商業銀行,但國有專業銀行的存貸款業務占全國總存貸款業務的絕大部
分。盡管這樣,中國的銀行數目仍然太少,壟斷和政府過度保護難有根本的變化。它不僅不
利于金融效率和競爭力的提高,而且會使風險過于集中,不利于金融穩定。因此,大力發展
銀行業,推動多家銀行有序競爭,以提高中國銀行業的效率,分散金融風險,已成為中國金
融改革的重要任務。
單位:10億美元
排名
銀行名稱一級資本資產總額利澗
19991998
14花旗銀行集團418.896686.4192.69
27美洲銀行368.776176.7980.48
31匯豐控股293.524846.5565.91
43法國農業信貸銀行259.34570.3737.65
52大通里哈頓銀行241.213658.7559.8
622中國工商銀行222.133912.134.17
75東京三菱銀行220.745987.21.56
814瑞士聯合銀行205.256858.8229.57
917櫻花銀行198.993894.34-58.66
1033第一銀行公司196.542614.9644.65
資料來源:www..
表7-3世界1000家大銀行前十名排名
排名
銀行名稱一級資本資產總額利潤
19991998
622中國工商銀行222.133912.134.17
1827中國銀行147.122990.074.25
6556中國建設銀行59.882031.1612.15
8879中國農業銀行48.021900.950.95
129130交通銀行28.16584.543.22
300424招商銀行9.74166.792.42
938廈門國際銀行1.6312.080.22
資料來源:.
表7-4中國各大銀行在1000家大銀行中主要指標
1997年中國銀行部門資產(包括國外凈資產和國內信貸總額)占GDP比重為124.60%,世界
排名第14位。從以上兩個指標又看,中國銀行業絕對和相對規模都較大(見表7-5)。4大
國家銀行市場占有2/3,相互“畫地為牢”,競爭范圍有限。中國金融體制改革正在如火如
荼進行,但是,傳統大一統的銀行體制仍然有不小影響。同時,中國證券市場不發達,居民
投資觀念淡薄,投資渠道單一,大部分社會閑散資金作為儲蓄流入銀行。
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在中國整個銀行業中占絕對份額。根據表7-5計算,四大銀行的資產占中
國釵行業總資產的91%,存款占90%,貸款占93%,營業收入占91%,利潤占45%這充分反
映了中國金融市場的壟斷程度,難以在市場上展開公平競爭。中國股份制銀行組建歷史較
短,規模較小,還沒有對國有商業銀行的壟斷地位提出真正的挑戰。但是,從1999年銀行
盈利水平來看,四大銀行的競爭優勢并不明顯。股份制銀行的盈利額之和已經超過了四大國
有商業銀行的盈利額之和,股份制銀行的人均利潤水平更高。因此,隨著競爭的加劇,中國
金融市場的壟斷程度將逐漸減弱。不久的將來,中國會建立?個有序的競爭性金融市場。這
是中國銀行業發展的?個必然趨勢。
單位:億元
銀行資產存款貸款利潤營業收入
「行32387263182271534.521808
農行2022413662140559.131170
中行24754155791321723.601408
建行19236155201296716.441243
交行48393904258826.67256
中信1258100754620.0162
光大74748437513.0248
華良4993622134.9326
深發展3942962247.6428
招商138191864720.0173
浦發87368947511.6148
資料來源:《中國金融年鑒》1999。
表7-5中國銀行業規模
單位:%
1995年1996年1996年1997年101998年1998年1998年12
H期
7月1日5月1日8月23H月23日3月25日7月1日月7日
一年定期存款10.989.187.475.675.224.773.78
一年期流動資金貸款10.9812.1610.9810.088.647.926.93
資料來源:中國工商銀行《利率實川手冊》。
表7-61995年以來的利率調整情況
在市場化經營環境中,利息加息率可以代表銀行經營效率的高低,1998年,中國利息加息
率為2.54,排在第12位。利息加息率高,說明銀行經營體系效率低。因為,它意味著只有
較高的加息率才能彌補經營成本。中國這項指標值較好,并不說明中國銀行業效率。因為中
國的存、貸款利率都是非市場化利率,屬于對利率體制行政干預的結果,1998年12月7
日,中央銀行在前次降低準備金率的基礎上,第六次降低了存、貸款利率(見表7-6),存
貸款利差進一步縮小,導致本項指標中國在世界上的排名有所上升。但是,從長期來看,國
家的干預會扭曲金融市場,發出貨幣供求的錯誤信號,影響銀行效率的提高。因此,銀行必
須有權根據市場需求白己設定存、貸款利率,以利于銀行間的競爭。目前,中國仍然實行利
率管制,并未市場化存貸款利率,基本上都有中央銀行即中國人民銀行決定和管理,各金融
機構只有利率執行權,企業和個人只能被動地接受。許多跡象表明,這種嚴格的利率管制己
越來越不適應經濟進一步發展的需要,也不符合經濟體制改革不斷深化的趨勢,其主要問題
有:第一,利率決定機制難以適應市場經濟的要求。從中國目前中央銀行制定利率的過程來
看,中央銀行在利率制定和決定過程中,除了考慮物價水平外,還要考慮國有企業對利息成
本的承受能力、國家財政收支狀況、商業銀行的效益及產業結構調整的要求。國家直接決定
存貸款利率,有意識地將利率作為調節國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種計劃手段,這本身就違背了市
場經濟運行的一般規律,對宏觀金融調控產生負面影響,削弱了利率引導資金流向高效部門
的作用,對資源配置產生錯誤導向,甚至直接導致資源的“誤配置”。同時,中國市場體系
還很不完善,行業、企業間生產條件還很不相同,市場信號失真,商業銀行經營體制還沒有
完全商業化,必然導致利率決策過程中所參考的各種宏觀經濟變量還難以進行客觀有效的實
證分析和檢驗。第二,銀行利差縮小,經營困難加大。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曾多次調整利率
水平,僅1996年以來就曾調整7次。但總的情況是存款利率調整的次數多、幅度小,而貸
款利率調整的次數少、幅度也小,造成銀行存貸款利差始終偏小,并呈遞減趨勢,給商業銀
行的經營帶來巨大壓力,也是中國銀行業虧損面不斷擴大的原因之一(見表7-7)。實際
上,銀行貸款利率水平的確定應該將銀行業的經營成本考慮在內,即應該是存款利率加上銀
行的合理經營費用率和一個恰當的盈利率。在調整利率水平時,應使存款利率和貸款利率保
持一個合理差額,否則將會給銀行業的經營帶來極大的困難和不公平因素,使銀行尤其是國
有釵行的商業化計劃趨于流產。第三,利率結構扭曲,其調控機能失靈。中國現行的以計劃
形式確定的利率結構極為復雜,它由中央銀行統一決定和管理,極易被扭曲,最終損害國家
的宏觀金融調控能力。從表面上看,現行利率檔次有的根據期限確定,有的根據資金用途確
定,還有的根據用款單位性質確定,似乎是一個完整科學的體系。但是實際上利率作為資金
的價格,一些在微觀層次上反映的條件變化總是宏觀決策主體所難以考慮得到的,它們難以
獲得決定利率所需的全部信息。在這種情況下,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很難成為對宏觀經濟進
行間接調控的有效工具,其意圖無法通過利率體系得以實施,從而弱化了利率調控的作用。
例如,中國自1998年以來,政府面對內需不足的壓力,頻繁啟動利率杠桿,試圖以此來啟
動消費,提高居民的消費傾向。但市場運行的結果表明,這次降息的舉措并未收到預期的效
果。
單位:%
年份存款利率貸款利率名義利率
19793.964.320.36
198()5.404.32-1.08
19815.404.32-1.08
19825.765.760
19835.765.760
19845.767.922.16
19856.8410.80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采購相關安全協議書
- 車庫出售定金協議書
- 解除車貸合同協議書
- 健身俱樂部預售協議書
- 項目合股承包協議書
- 配偶同意賣房協議書
- 餐廳人身安全協議書
- 酒店訂餐免責協議書
- 餐廳員工持股協議書
- 退休人員免責協議書
- 2025-2030年辣椒素產業行業市場現狀供需分析及投資評估規劃分析研究報告
- 2025中國鐵路南寧局集團有限公司招聘高校畢業生58人三(本科及以上學歷)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大國工匠活動方案
- 《華能企業文化建設》課件
- 陜西延安通和電業有限責任公司招聘筆試真題2024
- 2025年醫院管理專業研究生入學考試試卷及答案
- 2025年江蘇高處安裝、維護、拆除作業-特種作業證考試復習題庫(含答案)
- Unit7OutdoorfunIntegration(課件)-譯林版(2024)英語七年級下冊
- 成人重癥患者人工氣道濕化護理專家共識
- 2023年船員培訓計劃
- 2025中國鐵路鄭州局集團招聘614人(河南)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