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版高考歷史一輪復習課后限時集訓15中國近現代社會生活的變遷含解析人民版_第1頁
2025版高考歷史一輪復習課后限時集訓15中國近現代社會生活的變遷含解析人民版_第2頁
2025版高考歷史一輪復習課后限時集訓15中國近現代社會生活的變遷含解析人民版_第3頁
2025版高考歷史一輪復習課后限時集訓15中國近現代社會生活的變遷含解析人民版_第4頁
2025版高考歷史一輪復習課后限時集訓15中國近現代社會生活的變遷含解析人民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1-課后限時集訓(十五)中國近現代社會生活的變遷(時間:40分鐘分值:85分)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2小題,每小題4分,共48分)1.(2024·山東臨沂模擬)民國建立,強調服制的“整齊劃一”,規定“自大總統以至平民其式樣一律”,常禮服除了傳統的長袍馬褂外,另一種為西式。這一舉措()A.體現了職位身份的差異B.增加了傳統服飾的西化色調C.提高了西方服飾的地位D.實現了社會各個階層的同等C[據材料“自大總統以至平民其式樣一律”,可知體現了職位身份的差異不符合題意,故A項錯誤;據材料“常禮服除了傳統的長袍馬褂外,另一種為西式”可知,傳統服飾和西式服飾并存,提高了西方服飾的地位,而不是傳統服飾的西化,故B項錯誤,C項正確;僅從服裝變更上無法說明實現了社會各個階層的同等,故D項錯誤。]2.(2024·遼寧沈陽九中高三階段測試)辛亥革命之后,一些學問女性認為“欲弭社會革命之慘劇,必先求社會之同等;欲求社會之同等,必先求男女之平權;欲求男女之平權,非先與女子以參政權不行”。她們以婦女參政團體為依托,掀起了勇爭參政的女權運動。這些現象反映了這一時期()A.女性自辦法識起先覺醒B.民主與科學成為中國主流思想C.民權觀念逐步深化人心D.女性參政得到了社會普遍認同C[題干材料信息“以婦女參政團體為依托,掀起了勇爭參政的女權運動”體現了民權觀念已經影響到女性群體,反映出民權觀念逐步深化人心,所以C項正確;題干材料所述現象是在女性自辦法識覺醒之后才出現的,所以A項錯誤;新文化運動起先宣揚民主與科學的思想,所以B項錯誤;D項“社會普遍認同”不符合史實,解除。]3.1912年,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當天即發布《改用陽歷令》,廢帝王紀年而為國家紀年,又推舉陽歷為國歷,然陰歷仍占據民國初年社會主流。1928年后南京國民政府強力推行國歷運動,但與陰歷有關的民俗文化仍舊支配著民眾的日常生活。政府只好在國歷與陰歷之間進行調適。這種現象說明白()A.政府主導社會習俗 B.傳統習俗根深蒂固C.中國社會仍舊止步不前 D.西方文明不適應中國B[題干材料信息反映的是民國時期,“陽歷”和“陰歷”同時運用,“與陰歷有關的民俗文化仍舊支配著民眾的日常生活”,所以B項正確;A項不能由題干材料信息得出,解除;C、D兩項不符合題意,解除。]4.《清代北京竹枝詞》中說:“坤(女)鞋制造甚精工,爭奈人多足似弓。庚子(1900年)已過尚照舊,幾時強迫變頹風?”這反映了()A.傳統觀念影響習俗變革B.社會啟蒙與進步知難行易C.婦女纏足之風氣日趨衰頹D.近代女鞋制造工藝刪繁就簡A[材料顯示出清末北京的漢族婦女纏足之風很盛行,因此穿弓形鞋的極為普遍,說明傳統觀念影響社會習俗,故A項正確;材料沒有反映對纏足習俗的變革,與社會啟蒙和進步無關,故B項錯誤;材料反映出婦女纏足之風仍舊盛行,故C項錯誤;材料“甚精工”反映出近代女鞋制造工藝精湛,不是刪繁就簡,故D項錯誤。]5.(2024·河北邯鄲高三摸底)民國時期,巴黎的時新服飾三四個月后就會流行于上海。一首流行俚語說道:“人人都學上海樣,學來學去不像樣,等到學了三分像,上海又變新花樣。”材料反映出當時上海()A.已成為全國服飾制作中心 B.物質生活實現了西化C.已成為中外文化溝通中心 D.與世界的關系緊密D[依據材料無法推斷上海成為全國服飾制作中心,故A項錯誤;材料中“時新服飾”“新花樣”不等于物質生活實現了西化,故B項錯誤;材料中“時新服飾”不等于文化溝通中心,故C項錯誤;與世界的關系緊密與材料中“巴黎的時新服飾三四個月后就會流行于上海”相符,故D項正確。]6.(2024·貴州貴陽高三摸底)辛亥革命前,“斷發易服”的呼聲日益高漲。有人將戊戌維新的失敗歸咎為“變法之初不先變發”,一些海歸留學生認為“今之辮、服,牽掣行動,阻礙操作”。這些觀點()A.表明“斷發易服”具有觀念變革意義B.說明維新運動沒有涉及社會生活領域C.揭示了維新變法運動失敗的主要緣由D.反映出維新運動具有廣泛的社會基礎A[從材料“今之辮、服,牽掣行動,阻礙操作”,可知斷發易服能夠促進社會思想變革,故A項正確;維新變法代表人物康有為、梁啟超等提倡“斷發易服”,故維新運動沒有涉及社會生活領域與史實不符,故B項錯誤;戊戌變法失敗的主要緣由是資本主義發展不充分,資產階級的懦弱性,故C項錯誤;材料反映的是維新變法沒有實行斷發易服,影響了變法的結果,不能體現維新運動具有廣泛的社會基礎,故D項錯誤。]7.(2024·江蘇高郵中學高三階段檢測)民國初年,鎮江、揚州等地實行新式婚禮,有證婚人演說,新人行三鞠躬禮,圍觀者有上千人。時人有詩云:“無媒婚嫁始文明,奠雁牽羊禮早更。最愛萬人齊著眼,看儂親自挽郎行。”這一社會景象說明()A.自由戀愛結婚之風盛行 B.國人普遍接受西方禮儀C.傳統婚俗已經徹底廢除 D.辛亥革命推動移風易俗D[本題考查近代中國物質生活和社會習俗的變遷。由題干材料信息“民國初年”“新式婚禮”“鞠躬”等可知,當時婚姻習俗發生了變更,故D項正確;題干材料信息僅僅反映的是“鎮江、揚州等地”的新式婚禮,所以A、B、C三項錯誤。]8.(2024·云南玉溪模擬)鐵路未通之前,平遙是面對晉南的貿易中心。正太鐵路通車以后,榆次漸漸成為貿易中心。山西鐵路沿線鄉鎮以鐵路為軸心,把周邊鄉村納入懷中,成為其商業腹地,帶動了鄉村生產的商品化,加速了近代山西鄉村向集鎮的轉變。材料主要反映出鐵路的修建()A.變更了人們的出行方式B.促進了現代貿易體系的形成C.徹底瓦解了自然經濟D.變更了傳統的城鄉布局D[本題考查近代中國交通的發展。由題干材料信息“山西鐵路沿線鄉鎮以鐵路為軸心,把周邊鄉村納入懷中,成為其商業腹地,帶動了鄉村生產的商品化,加速了近代山西鄉村向集鎮的轉變”可知,鐵路加快了城鄉經濟文化溝通,變更了傳統的城鄉布局,D項正確;A項不能由題干材料信息得出,解除;B項與題干材料信息無干脆關聯,解除;C項不符合史實,解除。]9.(2024·遼寧沈陽三模)1887年,中國電報局與英國大東公司、丹麥大北公司簽訂“齊價合同”,“更得分收每年五六十萬,歲入共二百數十萬”。這表明中國近代電報業()A.取得與外商的同等地位 B.在國際競爭中獲得優勢C.在商戰實踐中取得成效 D.漸漸壟斷中國通信市場C[A項中的“同等地位”不符合史實;B、D兩項不能由題干材料信息得出;題干材料信息反映的是中國電報局與外國公司簽訂“齊價合同”,每年獲得較高收入,這說明在商業競爭中中國電報業取得了肯定的成效,所以C項正確。]10.(2024·甘肅蘭州高三適應性考試)1879年盛宣懷指出:電報為國防要務,利于用兵調度和聯絡,非急起圖功不行。由此可見盛宣懷興辦電報事業的目的在于()A.提升軍事調動的效率 B.促進資本主義的發展C.傳播民主同等的思想 D.壯大洋務企業的實力A[本題考查近代中國電報業的發展。依據材料信息“電報為國防要務”“利于用兵調度和聯絡”等可知,材料主旨揭示的是興辦電報業為軍事服務,A項符合材料主旨和題意,正確;題干信息沒有提及資本主義和民主同等,解除B、C兩項;D項不符合題干材料主旨,解除。]11.(2024·湖北武漢調研)20世紀初,上海《良友》畫報中女性讀書成為重要題材,其中《女子讀天演論》是典型的代表作,畫報中女子氣質嫻靜,手握書卷,這幅作品呈現了書的名字——《天演論》,卻不是《女誡》或《列女傳》等女學教材。這種狀況最能說明()A.新式學堂教化發展快速B.上海成為女性解放的中心C.維新思潮成為時代主流D.民族危機沖擊著傳統觀念D[題干中“女性讀書成為重要題材”“《天演論》,卻不是《女誡》或《列女傳》等女學教材”等信息,體現了女性社會地位的上升及學習內容的變更,但沒有體現出這些變更是新式學堂教化影響的結果,故A項錯誤;上海女性社會地位上升,但沒有反映出上海在全國女性解放中的地位,故B項錯誤;材料沒有涉及維新思想對女性地位的影響,故C項錯誤;《天演論》介紹西方“適者生存”的進化論思想,反映出20世紀初民族危機沖擊著傳統理學觀念,故D項正確。]12.(2024·江蘇南京高三期末)阿里巴巴公司依托互聯網推出Buy+的全新購物方式,即運用虛擬現實技術,利用計算機圖形系統和協助傳感器,生成可交互的三維購物環境,使網購變得更“觸手可及”。這說明互聯網()A.顛覆了人們的學習方式 B.推動了信息時代的到來C.革新了傳統的商業模式 D.提高了社會勞動生產率C[互聯網變更了人們的學習方式,不是顛覆人們的學習方式,故A項錯誤;互聯網是信息時代的產物,故B項錯誤;“利用計算機圖形系統和協助傳感器,生成可交互的三維購物環境,使網購變得更‘觸手可及’”表明互聯網對傳統商業模式的變更,故C項正確;互聯網提高了社會勞動生產率與材料信息不符,故D項錯誤。]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2小題,第13題25分,第14題12分,共37分)13.(2024·安徽江淮十校聯考)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古者冠婚喪祭,車服器用,等差分別,莫敢踰僭,故財用易給,而民有恒心。今禮制未修,奢侈相尚,卿大夫之家莫能中禮,而商販之類或逾王公,禮制不足以檢飭人情,名數不足以旌別貴賤,既無定分,則奸詐攘奪,人人求厭其欲而后已,豈有止息者哉?此爭亂之道也。——程顥、程頤《二程集》材料二中國的新式結婚,最先出現在鴉片斗爭后東南部沿海的大都會和商埠。中國人效仿西方的婚禮形式。但中國真正的婚姻變革是從維新學問分子批判傳統婚姻制度起先的。梁啟超在《新民叢報》發表文章《禁早婚議》,猛烈抨擊封建婚姻制度,主見婚戀自由,實行一夫一妻,反對納妾。20世紀初,隨著“新政”的推動,辛亥革命的影響,主見特性解放,宣揚愛情至上,婚姻自由,主見一夫一妻制的思想影響越來越大……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后,人們不僅對舊家庭制度和婚姻制度進行更為深化的批判,而且以實際行動投入變革舊婚俗,提倡新婚俗的婚姻變革之中,有些西化的青年,則在教堂中實行“文明結婚”。但新式婚禮終歸與中國傳統禮俗相沖突,受到了舊派人物的懷疑和抵制看法。——林彰龍《從近代中國社會習俗變更看近代社會變遷》材料三1950年我國第一部《婚姻法》規定男女結婚分別為20周歲和18周歲;1980年的其次部《婚姻法》將男女結婚年齡提高到22周歲和20周歲;另外,政府的安排生育政策激勵晚婚……從1949年到1965年,同村通婚的比例下降至45.73%,1993—2000年下降到4.7%。跨縣和跨省通婚從1949—1995年的10.3%上升到1993—2000年的39.7%。跨國通婚也達到了3.7%。婚姻多元化趨勢加強,自愿獨身和非自愿獨身現象共存……買賣婚姻仍舊存在。——蔣意《中國婚姻狀況分析》(1)依據材料一概括“二程”認為“此爭亂之道也”的緣由。運用所學學問談談你對“爭亂之道”的相識。(10分)(2)依據材料二概述中國近代新式婚姻觀念的演化過程。結合所學學問分析其所呈現的時代特征。(10分)(3)依據材料三指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我國婚姻狀況發展的主要態勢。綜合上述材料,結合所學學問,論述中國婚俗觀念在不同時期變更的主要特點。(5分)解析:第(1)問,第一小問“緣由”,從材料中“禮制不足以檢飭人情,名數不足以旌別貴賤,既無定分”“人人求厭其欲而后已”概括;其次小問“相識”,可以從社會習俗中的等級制度受到沖擊的緣由這一角度思索。第(2)問,第一小問“演化過程”,依據材料從結婚形式、婚姻制度、婚姻觀念以及婚俗變更方面來歸納;其次小問“時代特征”,留意結合當時中國的社會性質及近代思想解放運動作答。第(3)問,第一小問“態勢”,依據材料從初婚年齡、擇偶區域、婚姻多元化趨勢等角度分析;其次小問“特點”,從古代中國、近代中國、現代中國婚姻觀念論述。答案:(1)緣由:社會習俗中貴賤有別的等級制遭到破壞,人們追求貪欲而不顧禮義。相識:宋朝商品經濟的旺盛,城市的發展,市民隊伍的擴大,人們的傳統思想發生變更,社會習俗中的等級制度受到沖擊,是社會進步的表現。但也助長了不顧廉恥、唯利是圖的不良社會風氣。(10分)(2)演化過程:從出現新式結婚形式,到批判傳統婚姻制度,再發展為主見特性解放、愛情至上和婚姻自由,直至投入變革舊婚俗,提倡新婚俗的行動。時代特征:具有半殖民地性質,明顯受西方的影響;具有半封建色調,與反封建、反禮教相結合;受到近代思想解放運動的影響。(10分)(3)態勢:初婚年齡在漸漸提高;擇偶區域在不斷擴大;婚姻多元化趨勢加強。特點:在宋朝,封建等級和門第觀念受到沖擊;在近代,追求婚姻中的自由同等和特性解放是主流;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頒布《婚姻法》愛護婚姻自主自由;在改革開放新時期,市場經濟使婚姻家庭經驗著前所未有的猛烈變更和動蕩。(5分)14.(2024·河南林州調研)社會流行詞匯反映了社會的變遷。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時間流行詞匯1840—1912年師夷長技、洋布、洋火、興民權、革命1912—1949年共和、約法、民主、科學、實業救國、她1949—1978年列寧裝、三大改造、人民代表、糧票1978年以后專業戶、鄉鎮企業、村民委員會、股票、互聯網結合材料和所學學問,從“社會流行詞匯與社會發展變遷”的某一個角度對材料進行解讀。(要求:提取信息充分;說明和分析邏輯清楚;總結和歸納精確、完整)(12分)解析:本題考查近現代中國社會的變遷。本題要求考生從“社會流行詞匯與社會發展變遷”的某一個角度對材料進行解讀。依據材料提到的流行詞匯并結合所學學問從某一個角度對材料進行解讀即可。答案:示例一觀點:流行詞匯受政治民主化發展的影響,又反映了政治民主化的狀況。(2分)論證:戊戌變法是自上而下的資產階級改革,提倡開設議院,興民權在當時流行。辛亥革命后向西方學習政治制度,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頒布了第一部資產階級憲法《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民主、共和成為流行詞匯。新文化運動主見民主科學思想,民主成為流行詞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1954年憲法確立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人民代表成為流行詞匯。20世紀90年頭,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進一步完善了基層民主,推動了農村民主制度建設,村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