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語文教案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語文教案「篇一」教學目標:1、學生通過學習能理解古詩內容,會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詩句所描述的情境,感受詩人的孤獨、對親人的思念之情。2、學會本詩中的生字。3、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詩句。4、能學懂一組思念親友類古詩,提高閱讀、理解古詩的能力。教學重難點:在理解詩句意思的基礎上感受詩句中所表達的詩人的思想感情。教前準備:1、學生預習并了解相關知識,收集相關資料。2、教師準備好課件。教學過程:一、揭題、解題。1、同學們,今天我們將學習一組詩,首先學習《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課件出示古詩及背景)2、九月九日是什么日子?你知道這天有什么習俗?憶是什么意思?教師簡述山東的意思。誰能用自己的語言說說題目的意思?從題目中你知道了什么?還想知道什么?3、是誰在思念?你對王維有什么了解?師補充簡介詩人。過渡:王維為什么要思念家鄉親人?他是怎樣表達自己的思念之情的呢?下面我們一起來學習古詩。(從題目入手,讓學生的課外知識與所學內容有機結合,激發了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使學生對全詩有個整體感知,以問題過渡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二、學習詩句。1、范讀,齊讀古詩。2、學生自學,理解詩意:先自由讀理解詩句并劃出不理解的詞句,再小組交流討論。3、檢查自學情況:首先指名說說已懂得的詩句意思,并提出不理解的地方;師生共同解決疑難;再指名說;最后齊讀古詩。4、師述:讀詩不是弄懂詩的意思就行了,還要弄懂、體會出詩中的情感。通過剛才的學習,你從這首詩中感受到了什么?主要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追問)詩人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情感?又是怎樣表達出自己的情感的呢?5、學生分組自由討論。6、交流發言。(重點抓住獨、異、倍、遍、少一人等詞語進行體會,相機讓學生想象詩中所描繪的情景并感情朗讀)7、感情朗讀。(課堂教學中要真正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就要給學生自由學習的空間,信任學生,學生是可以讀懂詩句意思的。這部分的教學要讓學生知道讀詩不僅是懂得意思,還要讀出蘊含在詩中的情感、意境,并教給學生從詩句中去體會感悟。)三、復習《宿建德江》。1、(出示詩句)這首詩我們已經學過了,誰來讀一讀?2、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從那些地方可以看出?3、詩中寫了詩人所見景物對表達自己的感情有什么作用?4、感情朗讀。(復習這首詩可以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到應怎樣去理解體會詩中所蘊含的人物情感,只有抓住了詩中的詞句,去想象,去體會,才能真正的讀懂古詩。)四、學習《泊船瓜洲》。1、(出示詩句)說說題目的意思,對王安石的了解,簡介寫作背景。2、學生自學,小組討論,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中所蘊含的情感。3、班級交流:以小組為單位匯報自學所得。(這一步驟是讓學生試著用所學到的方法去學習,以實現遷移、運用,使知識和方法逐漸內化為一種能力,提高了學生的自學能力,為學生的終生學習打下基礎。小組學習討論,讓學生在互相討論交流中增強合作的意識,實現學生能力的互補。)五、總結。1、今天,我們學習了兩首詩,復習了一首詩,這三首詩有什么共同之處?詩人在表達自己的情感時有什么不同?2、這三首詩中,哪些句子給你的印象最深?你能說一段話用上這句詩嗎?3、感情朗讀三首詩。(我們今天學習古人的詩句,不僅是讓學生欣賞漢語文的藝術美、語言美,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積累優美的詞句,在適當時還應鼓勵學生去應用。這樣,才能真正起到閱讀古詩的作用。)六、作業。1、同學們,你們現在離開了自己的父母親人,來到我們實驗學校,肯定也會想家,想表達自己的思念之情嗎?試一試,寫一兩句詩來抒發一下自己的情感。2、背誦三首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語文教案「篇二」教學目標1.理解字詞意思及詩句的意思;2.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3.有感情地朗讀、背誦這首詩;4.感受詩句語言質樸,感情真摯的特點。教學重點想象詩中描寫的情景,體會表達的思想感情。教學過程一、談話導入1、同學們,在你們的生活中,有沒有和親人朋友分別的經歷?分別時心情怎樣?2、是啊,分別是傷感的,可是偉大詩人王維為了去京城學習,考取功名,17歲就離開了家鄉,告別了親人。他在京城非常思念自己的親人,于是揮筆寫下了一首千古名詩。3、齊讀課題。二、理解題意1、從題目中你知道了什么?或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可以結合課文下面的注釋來說。(1)理解“九月九日”。(2)理解“憶”。(3)理解“山東”。2、你能連起來說說題目的意思嗎?過渡:是啊,作者在重陽節這天非常想念自己的親人,那讓我們一起到詩中去感受王維的思念之情。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1、放課文錄音,可以閉上眼睛去感受。2、這首詩感情真切,是抒發思鄉之情的千古名詩,下面請同學們自由學習全詩。聽清要求:(1)讀準生字的字音并能給生字找個朋友。(2)想一想,從哪些詩句可以體會到作者的思念之情。3、交流(1)出示生字(指名帶讀、齊讀)(2)指名給生字找朋友。齊讀(3)生字躲在了詩句中,你們還會讀嗎?齊讀古詩。四、品讀詩句,了解詩意1、你覺得哪句詩可以體會到作者深切的思念之情?指多名學生讀出示: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1)大家都說這句可以看出王維的思鄉之情,請你說說對這句話的理解。同桌討論一下。(2)指名說。(3)這里的佳節指的是――-那么,同學們,除了重陽節可以稱為佳節,還有哪些節日可以稱為佳節呢?那不是佳節的時候,詩人思念自己的親人嗎?從哪個字可以看出來?“倍”是什么意思?(4)是啊,每當遇到美好節日的時候,詩人就更加思念親人,可見詩人平時也――――。(5)誰能把這種濃厚的思念之情用朗讀表現出來呢?(6)詩人為什么會平時思親,“每逢佳節倍思親”呢?因為“獨在異鄉為異客”。(板書:獨、異。)釋:獨,異客。這句話是說。(句意讓學生說。)(7)導:“是啊,詩人所處的環境是陌生的,看見的所有的面孔也是陌生的,怎能不感到孤獨、寂寞呢?怎么不思念自己的親人呢?(指名讀→評:突出獨、異、倍→范讀→指名讀、評議)過渡:(填空:因為詩人――,所以詩人平時――每逢佳節就――:看到長安菊花開,他會想到――的菊花盛開的樣子;看到長安的親人團聚,他會想到(誰干什么);看到長安的人們重陽登高,他會想到(誰干什么)。)2、教學三、四行出示: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1)同桌討論詩句的意思。指名說(2)詩人在家時,總和兄弟們一起登高,可見獨自在外,多么遺憾啊。他知道家鄉的兄弟們此時此刻也一定在思念著詩人呢。現在,就請你們做詩人的弟弟妹妹,說說家鄉的兄弟們會怎么想,怎么說?(3)朗讀指導,并背誦。①點撥:這首詩感情真摯,語言樸實無華,讓我們再有感情地讀這首詩,想象詩中的意境,體會作者的感情②配樂范讀→自由讀→指名讀→齊讀。③練習背誦。(師生接龍背→指名背)師:這首古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語文教案「篇三」教學目標: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2、理解《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的詩意。3、重點學習生字“插、遍、遙、異”等。教學重點、難點:1、理解《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的詩意。2、體會詩中的思鄉情感。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板書課題。大家知道今天是什么特殊的日子嗎?(是重陽節)重陽節是農歷的什么時候?(農歷九月九日)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一首唐代詩人王維在重陽節這一天寫的一首古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生齊讀課題兩遍。二、解題。1、下面我們來介紹一下詩人王維:王維(701—761),唐代著名詩人,畫家,這首詩是王維十七歲時因重陽節思念家鄉的親人而作。王維家居蒲州(今天的山西省永濟縣),在華山之東。所以題稱“憶山東兄弟”。寫這首詩時他正在長安謀取功名。2、九月九日:指農歷九月九日重陽節。師:重陽節又是什么節?(生:老人節)3、憶:想念,思念。4、山東是指的什么地方?(古時候指華山以東的地區,并非專指今天的山東省。在這里專指華山以東,作者家鄉蒲州。)過渡語:在了解了詩的題目后,我相信大家現在一定很想讀讀這首古詩吧!現在就請大家自由朗讀古詩。三、初讀課文,了解詩的大意。(自由讀)1、自由讀。2、指名讀。3、正音。4、討論:讀了這首古詩,你讀懂了什么?(不做匯報)過渡語:我們現在一起來品讀古詩,看看你的理解都正確嗎?四、讀懂全詩。(下面我們來學習這首古詩)1、第一句:獨在異鄉為客獨:孤身一人;獨自一人。異鄉:他鄉、外鄉。就是家鄉以外的地方。為異客:作他鄉的客人。詩意:我獨自一人在外地,人地生疏,舉目無親,做外鄉的客人。2、第二句:每逢佳節倍思親每:每當。逢:遇到。倍:格外;加倍、更加。倍:加倍,更加。思:同“憶”,思念,想念。“佳節”指的是什么節日?中國傳統的重要的團圓節日。詩意:每當遇到節日就加倍地思念家中的親人。3、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遙知:在遙遠的地方猜想。為什么要登高?(古時候有這樣一種習俗,就是每年農歷九月初九重陽節這天,人們都要登高避疾。)茱萸(zhūyú):一種有濃烈香氣的植物(一種香草)古時候每年的農歷九月九日重陽節這天,人們都喜歡插戴茱萸,據說這樣可以避邪、消災。詩意:我在遙遠的地方,想到今年重陽節兄弟們一定都登上了高處。他們都插戴著茱萸,站在那高高的地方,遺憾的是單單缺少我一個人。4、齊讀《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加深理解全詩的意思。理解詩句的意思。(小組討論)師:請同學們想一想《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的前面2句和后面2句各寫了什么?前兩句:寫身處他鄉異地的詩人,每逢佳節就更加思念親人。后兩句:寫作者想象兄弟們重陽節登高的情景。思考:1、誰能來說說詩的哪兩句最能表達出詩人的思念之情?(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2、說說"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意思。為什么他每逢佳節倍思親?(生:1、每當遇到節日就加倍地思念家中的親人。2、因為他獨自一個人在外地,人地生疏,舉目無親,感到寂寞、孤單。)練習:你如果有親人在外地打工,你能用一句話說說你對他的思念嗎?五、朗讀指導1、劃分節奏2、部分重點詞語重讀六、朗讀、背誦《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齊讀、個人背、男女生背、師生背、全班背。師:今天我們學習了《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七、指導書寫幾個容易錯的字:“插、遙、異、遍”等八、小組討論《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以敘述的口氣,把這首詩編成故事,講給同學聽。(詩人王維因為要在長安謀取功名,不得不與自己的故土和親人告別,作客他鄉。遠在外地的他,時常想起家鄉的朋友和親人。一年一度的重陽節又到了,王維想:家鄉的親人、兄弟們一定在插滿茱萸的高山上祝愿我在外鄉一帆風順吧!遺憾的是,我無法與親人、兄弟們一起度過這美好的時光。)師:這首古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這首詩表達了身居外地的詩人,適逢重陽佳節,更加思念家鄉、懷念親人的思想感情)師:在我們學過的古詩中,你們還學過哪些思念家鄉、懷念親人的古詩?請你來背一背(生:李白的“靜夜思”)練習:如果你沒有親人在外工作,就把自己當作王維的弟弟妹妹,想想你重陽登高了,會對身處外地的王維哥哥說些什么話,來表達對他的思念之情呢?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語文教案「篇四」教學目標1.學會本課生字。2.誦讀古詩,體會作者的思鄉之情。3.背誦古詩。教學準備課文插圖(或課件)、錄音磁帶。教材簡析《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是唐代詩人王維17歲時寫的。農歷九月九日是重陽節。山東,指華山以東王維的家鄉蒲州(今山西省永濟縣)。題目的意思是,在重陽節這天思念家鄉的兄弟。全詩抓住重陽節登高這一習俗,抒發了思念親人的感情,發自肺腑,情真意切,千百年來一直被人們傳誦。特別是“每逢佳節倍思親”一句,常常被人們引用,以表達思親之情。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學會生字,了解詩意,背誦古詩。建議本課用1課時完成。*“獨在異鄉為異客。”“獨”,獨自一人;“異鄉”,他鄉,這里指長安(今陜西省西安市);“異客”,指陌生的客人。這句詩的意思是:我孤獨一人在外地。*“每逢佳節倍思親。”“逢”,遇到;“倍”,加倍、更加;“佳節”,美好的節日,這里指重陽節。這句詩的意思是:每當遇到節日我就加倍地思念家中的親人。*“遙知兄弟登高處。”“遙”,遠;“兄弟”,哥哥弟弟,詩中指在家鄉的哥哥弟弟;“登高”,民間風俗,重陽節這一天,人們都要外出登高。這句的意思是:我在遙遠的地方,想到兄弟們一定都登上了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茱萸”,一種有濃烈香味的植物。古人重陽登高,將茱萸插在頭上,據說可以防災避疫;“遍”,全都。這句的意思是:兄弟們都插著茱萸,站在那高高的地方,單單缺少我一個人。*古詩教學以學生誦讀為主。要留出時間讓學生多讀。可以參考以下節奏朗讀: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課后第1、2題可在教學過程中完成。*課后第3題:要弄清字、詞的意思,再正確選擇。*課后的選做題教師應先了解學過的有關詩句,以作提示。教學設計參考一、揭示課題1.談話:今天我們學習唐代詩人王維的一首千古流傳的詩歌。2.師板書課題,生齊讀課題。3.解題。二、學生自讀詩歌,初步感知1.學生自讀。要求:讀準字音,詩句通順連貫。2.檢查學生自讀詩歌情況。3.學生借助注釋、插圖,了解詩的大意。三、自讀自悟,體會意境1.再讀詩歌,在四人小組內交流自己的閱讀體會。2.全班交流。3.有感情地朗讀全詩。四、背誦詩歌五、拓展延伸你讀過哪些思念家鄉和親人的詩歌?(如:李白的《靜夜思》)(楊蔚、李金瑤)參考資料王維(701~761)字摩詰,蒲州人(今山西永濟縣)人,唐代著名詩人。少年聰慧,9歲時就以文才出名。他多才多藝,不僅能做詩,而且懂音樂、繪畫。他的詩,題材、風格多樣化,特別是田園山水詩,具有較高的藝術造詣,被譽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語文教案「篇五」教學目標:1、學習本課生字,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2、學會本課生字,指導描紅“佳”、“倍”。3、能憑借具體的語言材料,初步了解《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的詩句大意。4、了解文包詩的題材特點,以及大致閱讀方法。教學重難點:使學生正確區分多音字,了解《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的詩句大意。教學過程: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1、同學們,時間已經進入12月了,我們很快就要迎接好幾個節日的到來,圣誕節、元旦還有春節。同學們喜歡過節嗎?為什么呢?(學生自由回答)看來大家在過節時都是開開心心的,節日如此美好,難怪被人們稱為“佳節”呢。(板書:佳節),指導書寫“佳”。不過,唐朝有位詩人在節日這天,卻道出了這樣的感嘆:每逢佳節倍思親。誰來讀一讀?指導正音。2、這句話出自——(出示詩)指導朗讀3、你能讀懂這句話嗎?(“倍”是什么意思?“逢”是什么意思?)指導感情朗讀。二、了解文包詩,通過讀文,理解詩句意思1、你是怎么知道的?王維看著家家戶戶歡度節日的情景,更加思念家鄉的親人了。(1)你從哪些詞句感受到重陽節是一個美好的節日的?(指名讀)(2)“扶老攜幼”是什么意思?你們有過全家人扶老攜幼外出的時候嗎?當時你的心情怎樣?(3)“興高采烈”能換個詞嗎?(興致勃勃欣喜若狂歡天喜地喜笑顏開)(4)是呀,這重陽佳節的大街上可真熱鬧呀,誰能通過朗讀把咱們也帶到熱鬧的大街上去?指名讀,齊讀。2、大街上這么熱鬧,王維應該開心才對,他為什么會更加思念家鄉的親人呢?獨在異鄉為異客(1)指名讀句,這句詩是什么意思呢?你從哪里知道的?2)前兩句都能從文章中找到意思,后兩句,能不能找到呢?課文哪里說了他們的意思?3)發現有沒有課文和詩句的關系啊?簡單介紹文包詩以及閱讀方法3、出示:15歲那年,他就離開家鄉,來到京城長安,不覺已經兩年了。(2)異鄉指的是——?(板書:異)(師作簡介,將詩題中的“山東”與現在的山東省加以區分,王維的家鄉在蒲州,在華山以東,所以詩題稱“憶山東兄弟”。)(3)體會:“獨”。(板書:獨)獨僅僅是指獨自一人嗎?你考試得了100分,最想告訴誰?受了委屈呢?作為孩子,我們的喜怒哀樂最想的就是和爸爸媽媽分享,王維離開家時,也才15歲,還是個孩子呢,小小年紀,獨自一人在異地求學,兩年沒有見到親人了,他是多么的——孤獨啊!誰再來讀一讀詩句,想象自己就是王維,孤孤單單一個人,在異鄉做客。(指導讀)(再出示第二段)體會:”一年一度的重陽節又到了”的“又”。別人歡歡喜喜,而此時的王維獨自一人身在他鄉,他當然就更加思念家鄉的親人。(板書:倍)4、他會想些什么呢?王維主要思念了哪些親人?又想起了哪些事?自由讀讀課文第三自然段,同桌交流交流。▲王維想,以前在家鄉時,每逢重陽節,總要和兄弟們頭插茱萸,手挽著手去城外登高遠眺。大家歡聚在一起,是多么讓人高興啊!(1)指名讀句談體會(2)同學們,讓我們也來插插茱萸、挽上手、登高遠眺,感受王維和兄弟登高的喜悅吧。齊讀。(3)他“思親”思的僅僅是兄弟嗎?也許,他還會思念——他思念的其實是他所有的親人,和他的家鄉啊!快樂的時光總是令人難以忘懷。然而如今,王維只身一人身處長安,他在山的這頭,而家鄉和親人卻在山的那頭,那么遙遠的。這就是——天各一方,不能相會。▲如今我們卻天各一方,不能相會……此時此刻,兄弟們一定也在登高聚會,西望長安,思念著我呢。(1)王維想到了過去和兄弟登高的歡樂,想到了現在獨自一人的孤獨,內心是百感交集。這里的省略號就像一聲長長的嘆息,唉——從這聲長長的嘆息中,你們品出了什么?(2)看,王維的兄弟們真的插上了茱萸,正登高西望呢。假如你是王維的兄弟,此時此刻,他們會說些什么呢?四、指導寫字。1、出示生字,指導書寫“獨”、“憶”。2、學生描紅。板書:扶老攜幼興高采烈佳節倍思親異獨教后反思:本課是一篇“文包詩”,而且是學生初次接觸到“文包詩”這種體裁的課文,課文中生字比較簡單,學生也已經有了預習的習慣。所以我在本課設計時,嘗試使用隨文識字的方法,生字教學以檢查為主,留出時間讓學生通過老師幫一幫、扶一扶,明白“文包詩”的體裁特點,以及閱讀方法,這樣以后遇到“文包詩”體裁文章時,學生就掌握來了一定的學習方法。愿望是美好的,不過由于推翻了已經定稿的教案,時間緊迫下,新的教案思考并不完善,在實施時,出現了一些問題。1、隨文識字并沒有完全落實到位。有些段落的生字忘記了強調。2、作為了解“文包詩”體裁特點的一種手段,對詩句的理解應該點到為止,我挖掘過深,一方面失去了本意,二來也使得耗時過長,使得后面的寫字任務沒有了時間完成。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語文教案「篇六」教學目標:1.學會本課文的生字、新詞。2.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作者的思鄉之情。3.能熟練地,有感情地朗讀全詩,背誦全詩。教學重難點:深入體會詩句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教學過程:一、感受課題,課前鋪墊在遙遠的古代,當深深的思念、濃濃的鄉愁涌上心頭,許多詩人就用手中的筆來表達內心的無盡思念。今天讓我們來細細地品味一首王維的思親佳作——《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二、揭示課題,初讀古詩齊讀課題1、從題目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憶,兄弟,感覺到一種思念親人的感情;九月九日是重陽節;山東是華山以東,王維的家鄉)2、帶著這種感受再讀一遍。3、重陽佳節本是家人團聚的好日子,可是有一個人在這一天卻是悶悶不樂的,這是為什么呢?那么學了這首詩我們就知道答案了。4、下面我們就來初步感受一下這首詩,學生自讀,并畫出生字5、指名讀,糾正讀音,節奏了解詩人。你們說得真棒,看到大家掌握的這樣好,我們就來仔細的品讀這首詩吧。三、抓詩眼感悟詩意。體會意境感悟:獨在異鄉為異客。1.誰來匯報你讀后的感受?(詩人很孤獨)從哪里看出詩人的孤獨?出示第一句詩:獨在異鄉為異客。2.重點體會:異鄉異客。①同學們,哪個字給你感受最深?(異)你能從這兩個“異”讀懂些什么,體會到一些什么?(詩人所處的環境是陌生的,看到所有的面孔也是陌生的,遠離家鄉、無依無靠、舉目無親)3.重點體會“獨”。①你對這個“獨”有什么體會?在你平時的生活中是否也有過這樣的感受?(生暢所欲言)請你結合自己的體會想象:先自己說一說②當詩人身邊的人成群結隊出去看熱鬧的時候,而他卻____,____;當詩人看到有人約了親朋好友聚在一起的時候,而他卻____,____。③同學們的想象力真豐富,那么怎么能讀出作者那種獨自在外、人地生疏的寂寞心情呢?指導朗讀。(生讀后總結)有孤獨的感覺,很孤獨,特別孤獨感悟:每逢佳節倍思親。過渡語:詩人是如此的孤獨無助,怎能不叫他——(思念),這種思念是那么的——(深刻),以致他寫出了這樣的一句千古名句——(每逢佳節倍思親)!1.出示詩句自由朗讀:你覺得這句詩哪個字寫得好?(倍)從“倍”字你能讀懂些什么?是啊,平日里的思念尚可忍受,然而面對重陽佳節,往事歷歷在目,此時此刻王維的內心該是多么的痛苦啊!詩人居無定所,漂泊他鄉,平日里常常____,如今面對良辰佳節,____詩人舉目無親,無依無靠,平日里常常____,面對今天的良辰佳節,____2.引誦:的確,這詩句道出了多少漂泊詩人對家鄉親人的深深思念,勾起了多少天涯游子對家鄉往事的點點回憶!同學們,“每逢佳節倍思親”流傳至今僅僅是指重陽節思念親人嗎?當(中秋來臨),(遠在外地求職謀生)的人們,(對著空中高掛的明月),只能用這樣的詩句遙寄對家鄉親人的思念:“____”當(除夕之夜),家家戶戶歡聚一堂,遠在異國的海外游子,抱著對家人的無盡思念,用詩句來道出他心底的肺腑之言:“____”小結語:千百年來,這詩句成為游子思念的名言,打動多少游子離人之心!當深深的思念,濃濃的鄉愁涌上心頭,王維用詩這一最美的語言,讓生活在一千三百多年后的我們,同他一起感懷,一起哀傷,也讓我們一起再來讀讀這兩句詩。感受兄弟情深。1.詩人王維在重陽佳節深深思念著家人,那家里的親人是否也在思念著他呢?從哪里看出來?2.朗讀: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3.理解詩句“遙”字你體會到什么?為什么說“少一人”?4.出示重陽節的風俗,觸景生情的王維心中該是多么難過啊!王維想,以前在家鄉時,每逢重陽節,總要和兄弟們頭插茱萸,手挽著手去城外登高遠眺。大家歡聚在一起,是多么讓人高興啊!如今我們卻天各一方,不能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家居設計中可持續發展戰略考題及答案
- 情感調節測試題及答案
- 康師傅面試試題及答案
- 教師教學反思與同伴支持試題及答案
- 大學物理化學交叉題及答案2025
- 接待工作試題及答案
- 學前教育學考試卷及答案
- 救護規程測試題及答案
- 學法語文六下試卷及答案
- 農業電商營銷效果評估試題及答案
- 2025衡水市武強縣輔警考試試卷真題
- 山西省太原市2025年高三年級模擬考試(二)語文試題及答案
- 湖北省武漢市2025屆高中畢業生二月調研考試數學試題及答案
- 2025年高三語作文模擬題分析+材料+范文:關心人本身應成為一切技術上奮斗的主要目標
- 2025中考二輪專題復習:古詩文主題默寫匯編(2)(含答案)
- 長城汽車2025人才測評答案
- 河道的管理和防護課件
- 綠化作業安全教育培訓
- GB/T 45282-2025IPv6地址分配和編碼規則總體要求
- 二便失禁病人的護理措施
- 浙江省金華義烏市稠州中學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下學期3月獨立作業英語試卷(原卷版+解析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