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大渡口區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末語文試題(含答案)_第1頁
重慶市大渡口區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末語文試題(含答案)_第2頁
重慶市大渡口區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末語文試題(含答案)_第3頁
重慶市大渡口區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末語文試題(含答案)_第4頁
重慶市大渡口區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末語文試題(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重慶市大渡口區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末語文試題

一、基礎知識綜合

以下是小語為本次活動準備的發言稿,請你認真閱讀后完成各題。

擁有美好而充實的人生體驗,是我們每個人共同的心愿,那么,閱讀吧!閱讀中,我

們可以跟隨老舍在濟南觀賞貯()蓄了一年的碧綠水藻;在《秋天的懷念》中悲痛于史鐵

生與母親在菊花盛開時的ju6()別;在《紀念白求恩》中認識對技術精益求精、以身x£in

()職的白求恩;在《梅嶺三章》中拜訪視死如歸、矢志不移的革命先烈:在《皇帝的新

裝》中辨別那些虛偽愚昧、不稱()職的大臣……

閱讀,你能收獲智者的啟迪。海倫?凱勒告訴我們要堅韌頑強,諸葛亮勸誡我們要修

身養性,鄭振鐸教育我們要善待生命...

同時,閱讀要有合適的方法。甲o讀《西游記》這樣的長篇古典小說,適合''精

讀”和“跳讀”并用。

閱讀,將為我們贏取一筆豐厚的財富。同學們,讀書吧!讓我們目空一切,與書籍為

友,與經典同行,與名家對話,讓書香飄逸!

1.給文段中加點的字注音,并根據拼音寫漢字。

(1)貯蓄(2)ju6別(3)x£in職(4)稱職

2.文中畫線的四個成語運用不正確的一項是()

A.精益求精B.矢志不移C.修身養性D.目空一切

3.下列四個句子填入文中甲處,排序最恰當的一項是()

①精讀就是細讀、靜思與鑒賞。

②我們讀一本書,根據興趣或讀書目的的不同,可以分別采用精讀或跳讀的方法。

③總之,精讀和跳讀作為兩種適應不同情形的閱讀方法,在閱讀一些長篇著作時可綜合運

用。

④跳讀可以跳過與閱讀目的無關或不感興趣的內容,也可以跳過不甚精彩的章節。

A.③①②④B.③④①②C.②①④③D.②④①③

二、語言表達

4.小語見班上有些同學讀書興趣不濃,為了鼓勵他們,準備寫幾句話來激勵他們。請你參

照示例,以“閱讀”為話題,幫小語再寫兩組句子。

示例:閱讀,是一對想象的翅膀,帶著我們翱翔在知識的藍天。

三、名著閱讀

5.在回顧《西游記》中師徒四人的經歷時,小語整理了他們四人經歷的磨難,認為可以分

為這樣幾類:第一種是與妖魔斗,如①、②等情節,彰顯了神勇與機智;第二種是與神佛

斗,如四圣試禪心、③等情節,突出了缺陷與不足第三種是與凡人斗,如西梁國留婚、?

等情節,影射了現實世界。縱觀整段西天取經的經歷,其實也是師徒四人與自己斗爭,從而

完成蛻變的一個過程,所以“斗爭”是這部小說的主題之一。

6.讀了《朝花夕拾》,有同學在班級論壇上發表了自己的閱讀收獲,請你也來參加。

主帖:戲劇作家易卜生說,真正的強者都善于“從逆境中找到光亮,時時校準自己前進的目

標”。魯迅先生是在逆境中成長的,他是一位真正的強者。

跟帖:我認為,魯迅先生也是在充滿愛的順境中成長的。

結合閱讀《朝花夕拾》的體會,跟帖說說你對上述任一觀點的理解。(不少于50字)

四、綜合性學習

7.專題學習活動

在“少年正是讀書時,,專題活動中,為營造文化氛圍,增添人文氣息,班級決定以“閱讀經典,

陶冶情操”為主題開展一次讀書活動。請你積極參與。

(1)【我擬寫】小語擬寫了邀請函,邀請任課老師參加此次活動。以下是正文部分,你推敲

后發現用詞有誤的是()

敝班將于1月10日(周三)下午3點至5點在教學樓305室舉行“閱讀經典,陶冶

情操”主題讀書活動,屆時同學們將充分展示自我。誠邀您蒞臨現場,發表拙見,賜復為盼。

A.敝班B.蒞臨C.拙見D.賜復

(2)【我設計】假設你是本次活動的策劃者,請你參照示例為活動再擬定一個具體項目。

項目示例:舉辦“名著知識知多少”知識競賽

項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推薦】小語同學想從下面兩幅漫畫中選一幅用在學校公眾號的主題推送中,倡導大

家積極閱讀。你建議選擇哪一幅?請簡述理由。

五、名句名篇默寫

8.按要求填空

名句積累

鄉羈旅他鄉,李商隱的“何當共剪西窗燭,(1)”用想象寫出了與親人重逢的期待之情

思(《夜雨寄北》);寄宿他鄉,馬致遠的“夕陽西下,(2)”(《天凈沙?秋思》),簡練生

離動地傳達出游子思鄉的凄苦之情。李白的“(3),隨君直到夜郎西”表達了對友人關懷

情之情(《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以“晴空一鶴排云上,(4)”引出豪邁詩情(《秋詞(其一)》);陸游以“(5),尚思為

國成輪臺”燃燒著堅定的信念(《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其二)》);《潼關》中,譚嗣

同的“河流大野猶嫌束,(6)”激蕩著少年意氣(《潼關》)。

“(7),”引導我們學習應理解學與思的辯證關系,做到學中思,思中學(《〈論語〉

十二章》);“(8),”中蘊含哲理:事物是發展變化的,舊事物必將被新事物所取代,

給人以樂觀積極的力量(《次北固山下》王灣)。

六、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

詠雪

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目:“白雪紛紛何所似?

兄子胡兒日:“撒鹽空中差可擬。”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公大笑樂。即公大兄無

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

9.下列對詞語的釋義不準確的一項是()

A.俄而雪驟中的“俄而”;是不久,一會兒的意思。

B.撒鹽空中差可擬的“差”聯系成語“相差無幾”可推斷其意思為不同之處。

C.公欣然曰中的“欣然”意思為高興的樣子。

D.白雪紛紛何所似中的“何所似”正常語序為“似所何”,意思為像什么。

10.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1)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

(2)未若柳絮因風起。

11.下列對文章的理解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中兄子胡兒的比喻“撒鹽空中”重形似。

B.文章的結尾部分中補充交代謝道鎘的身份,暗示作者對她才華的贊賞。

C.文章主要通過外貌描寫和語言描寫來刻畫謝安及其子侄輩的形象。

D.柳絮一喻給人以春天即將到來的感覺,有深刻的意蘊。

12.作為家長,謝太傅很重視對下一輩的教育。請結合文章和下面的鏈接材料,說一說謝太

傅在家庭教育做得優秀的有哪些?

【鏈接材料】

謝公①夫人教兒,問太傅:“那得初不見君教兒?”答日:“我常自教兒。”

(選自《世說新語?德行第一》)

[注]①謝公:指謝安,死后追贈為太傅。

七、現代文閱讀

閱讀下列文本,完成各題。

走過村莊

胡啟涌

①風把我與一地的落葉吹向村莊,步履窸窣,葉子窸窣。

②河流緊貼著村莊,嫻靜的河水湛藍如練。風拂過時,河中清波粼粼,兩岸也隨著波

紋蕩漾開去。幾棵有些年數的柳樹,癡守著河岸,風急柳亂,河風任意侍弄著柳樹的長發,

河面也變得影影綽綽起來。

③這個隱在山間的小村莊,現在只剩下一片寧靜了,人們離開了這里,集體遷到了遠

處更為便利的小鎮。我無數次走過這里,書寫過這里的草木人間,我在這里能快速地找到內

心的故鄉。現在,河邊沒了挑水的人,沒了洗衣的人,沒了放牛的人。整條河流已交給了幾

只黑水雉,它熟悉這條河流,只需要抬頭一瞥,就會讀懂河流的每一個細節。

④整個村莊都是青瓦木房,石墻護院,推開虛掩的木門,屋里的煙火已遠去,抬手觸

摸舊物件,潤潤的涼涼的,就像受潮的記憶,時時處于破殼發芽的狀態。只要隨意一摸,手

印就會真實地印上去,指紋與木紋清晰地重疊著,一個完整的村莊頓時在心中溫暖起來。

⑤瓦房一間挨著一間,沉默得像一群閑坐院邊的老人,坐姿各異,滿是滄桑。房頂上,

道道瓦溝和排排瓦壟上的濕濕印跡告訴我,一場小雨剛剛來過。排排青瓦,是村莊一架鋪陳

開去的大號鋼琴,風吹過琴聲響起,輕時如低訴,急時似號鳴。檐角上的一撮松土上,一根

蒿草在風中時俯時仰,指揮著村莊的露天音樂盛會。

⑥瓦檐下的木房已無人居住,一碼一碼的柴火堆在房前房后。曾經奔忙在田土間的鐵

伴光亮不再,在歲月的銷蝕中斑駁暗沉。掛在木梁上的一把鋤頭,緊緊貼著墻壁,在時光中

保持著一致的靜謐。門外一口石水缸,底部已陷在了泥土中,古意蒼蒼。在曾經的時光里,

這座瓦房主人的每一餐飯,每一次漿洗,都從這口水缸開始演繹。還有隨處可見的石豬槽,

沒入瓦礫中的石磨盤,干爽如昔的地窖……待到春天,幾陣春雨后,瘋長的綠意就會再次把

它們覆蓋,會將這些故園中的舊物件,精心做成一個又一個的綠色包裹,存放在村莊這里,

耐心地等待取件人的到來。

⑦一堵半人高的老墻,像村莊的一道濃眉,由臉盆大小的礫石擺砌而成,大約是村民

們從村外河里拾來,光滑的表面有水流的痕跡,也有村民的體溫。石縫中生長著墜盆蓮和金

邊吊蘭,綴有水珠,透明喜人。滿墻纏繞的枯瘦南瓜藤,恰似一幅章草書法作品中的幾道焦

墨,恣意地交織在墻上。幾個南瓜無人摘回,如幾滴碩大的墨點滴落在墻頭。南瓜上有幾個

小洞,走近探看,里面的瓜子和瓜瓢早被松鼠和鳥兒啄去,只剩下一個個空殼,寫意地懸掛

在墻頭。一群麻雀在墻頭翻飛,蹦上跳下,嘰喳不休。一只流浪貓突然出現,麻雀“噗”的

一聲飛向瓦房。瓦房是鳥兒最安全的家,麻雀總能在檐下的楝條間找到舒愜住處。它們與燕

子為鄰,同在屋檐下,燕子的舊日泥巢還空著,一個挨一個的“掛”在檐下。等到草綠花開

的日子,燕子歸來,它們就會同守屋檐下,共話杏花春雨。

⑧我披著輕寒,一個人走過村莊。這里的瓦房依山而建,一條青石滿鋪的路,順著山

勢隨彎就彎地穿過村莊。其實村莊不大,就十幾戶人家,人們離開后也很少回來了,把帶不

走的瓦房和過去留在了這里,交給了四季的風雨管理。時間愈久這里就愈安靜,適合一個人

孤獨地走過。

⑨還好,河流不會離開這里,始終以母性的溫情擁抱著村莊。我與瓦房、石板,還有

那些靜躺在光陰里的舊物件,一起依偎在河流的臂彎里,用最暖心語言慰藉彼此,想起沈從

文那一■句:我就這樣一■邊看水一■邊想你。

(《光明日報》2022年11月02日16版)

見聞欣賞河岸②聆聽河流

①②③④

14.【研讀?辨析】下列對本文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開篇寫風把“我”和落葉帶到村莊,一地落葉,窸窸窣窣,渲染了物是人非,凄涼蕭

瑟的氣氛,暗含作者對人心不古的感嘆。

B.第③段“我”在這里能快速地找到內心的故鄉,既寫出了“我”對村莊的熟悉,也寫出

了“我”對村莊有一種特殊且深厚的情誼。

C.“露天音樂會”“幾道焦墨”“杏花春雨”等描寫,顯得高雅,以藝術欣賞的眼光來寫村

莊,有著獨特的審美視角。

D.本文語言清新秀麗,描寫細膩:使用第一人稱,使文章更加親切自然,字里行間流

露出對村莊的濃濃情感。

15.【朗讀?配樂】按要求為畫線句選段配樂并完成朗讀設計。

A.低沉舒緩的提琴曲B.緊張急促的古樂曲C.清新柔和的鋼琴曲

朗讀卡1

河流緊貼著村莊,嫻靜的河水湛藍如練。風拂過時,河中清波粼粼,兩岸也隨著波紋

蕩漾開去。

朗讀設計:我選擇C清新柔和的鋼琴曲做背景音樂。朗讀時語速稍慢,語調輕柔,“緊

貼”“湛藍如練”“清波粼粼”等次重讀,“蕩漾開去”可以讀得稍微悠長,突出鄉村的寧靜、優

美,表達出作者對鄉村的熱愛與依戀。

朗讀卡2

現在,河邊沒了挑水的人,沒了洗衣的人,沒了放牛的人。

朗讀設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精讀?賞析】文章第⑦段運用多種景物描寫的方法,將村莊老墻及屋檐處寫得生機勃勃,

情趣盎然。請寫出一種景物描寫的方法并結合內容具體分析。

17.【悟讀?揣摩】本文被某報刊編輯選中刊登發表,你認為應該刊登在以下哪個欄目,并說

說這樣安排的理由。

A.社會大觀B.流金歲月C.記住鄉愁

閱讀下列文本,完成各題。

會唱歌的火爐

遲子建

①我的少年時代是在大興安嶺度過的。那里一進入九月,大地上的綠色植物就枯萎了,

雪花會裊裊飄向山林河流,漫長的冬天緩緩地拉開了帷幕。

②冬天一到,火爐就被點燃了,它就像冬夜的守護神一樣,每天都要眨著眼睛釋放溫

暖。一直到次年的五月.春天知蜘來臨時,火爐才能熄滅。

③火爐是要吞吃柴火的,所以,一到寒假,我們就得跟著大人上山拉柴火。

④我們家拉柴火,都是由父親帶領著的。姐姐是個干活實在的孩子,所以父親每次都

要帶著她。弟弟呢,那時雖然也就是八九歲的光景,但父親為了讓他養成愛勞動的習慣,時

不時也把他帶著。我們通常是吃過早飯就出發,我們姊妹三人推著空車上山,父親抽著煙跟

在我們身后。冬日的陽光映照到雪地上,格外的刺眼,我常常被晃得睜不開眼睛。父親生性

樂觀,很風趣,他常在雪路上唱歌、打口哨,他的歌聲有時會把樹上的鳥給驚飛了。

⑤我們拉的柴火,基本上是那些風刮倒的樹木,它們已經半干了,沒有利用價值,最

適宜做燒柴。那些生長著的鮮樹,比如落葉松、白樺是絕對不能砍伐的。父親是個愛樹的人,

他從來不伐鮮樹,所以我們家拉燒柴是鎮上最本分的人家。為了這,我們就比別人家拉燒柴

要費勁些,回來得也會晚。因為風倒木是有限的,它們被積雪覆蓋著,很難被發現。我最樂

意做的,就是在深山里尋找風倒木。往往是尋著找著,聽見啄木鳥“篤篤”地在吃樹縫中的

蟲子,我就會停下來看啄木鳥;而要是看見了一只白兔奔跑而過,我又會停下來看它留下的

足跡。在我游山逛景的時候,父親的喊聲會傳來,他吆喝我過去,說是找到了柴火,我就循

著鋸聲走過去。父親用鋸把風倒木鋸成幾截,粗的由他扛出去,細的由我和姐姐扛出去。有

的時候我扛累了,就一聳肩把風倒木丟在地上,對父親大聲抗議:“我扛不動!”那語氣帶

著幾分委屈。姐姐呢,即便那風倒木把她壓得抬不起頭來,走得直搖晃,她也咬牙堅持著把

它運到路面上。所以成年以后,她常說,她之所以個子矮,完全是因為小的時候扛木頭給壓

的。

⑥冬天的時候,在山里呆得時間久了,我和弟弟都覺得手腳發涼。父親就會劃拉一堆

枝才亞,為我們籠一堆火。潔白的雪地上,跳躍著一簇橘黃色的火焰,那畫面格外的美。我和

弟弟就湊上去烤火。因為有了這團火,我和弟弟開始用棉花包裹著幾個土豆藏到懷里,帶到

山里來,待父親點起火后,我們就悄悄把土豆放到火中,當火熄滅后,土豆也熟了,我們就

站在寒風中吃熱騰騰、香噴噴的土豆。后來父親發現了我們帶土豆,他沒有責備我們,反而

鼓勵我們多帶幾個,他也跟著一起吃。

⑦現在想來,我十分感激父親,他讓我在少年時期能與大自然有那么親密的接觸,讓

冬日的那種蒼茫和壯美注入了我幼小的心田,滋潤著我。每當我從山里回來,聽著柴火在火

爐中“僻啪劈啪”地燃燒,都會有一股莫名的感動。我覺得柴火燃燒的聲音就是歌聲,火爐

它會唱歌。火爐在漫長的冬季中就是一個有著金嗓子的歌手,它天天歌唱,不知疲倦。它的

歌聲使我懂得生活的艱辛和樸素,懂得勞動的快樂,懂得溫暖的獲得是有代價的。所以,我

成年以后回憶少年時代的生活,火爐的影子就會悄然浮現。雖然現在我已經脫離了與火爐相

伴的生活,但我不會忘記它,不會忘記它的歌聲。它那溫柔而富有激情的歌聲在我心中永遠

不會消逝!

【梳理主要內容】

18.表格可以幫助你快速把握文章內容。請認真閱讀本文,圍繞“火爐”寫的三件事情,請把

表格補充完整。

段落事件

④父親帶我們上山拉柴火

⑤①

⑥②

【品析語言之美】

19.文章語言優美,請從修辭的角度賞析文中第②段劃線句子。

冬天一到,火爐就被點燃了,它就像冬夜的守護神一樣,每天都要眨著眼睛釋放溫暖。

【理解標題含義】

20.標題是文章的眼睛。請結合文章內容,分析題目的含義。

【分析人物之美】

21.結合文章內容,分析文中的父親是個怎樣的人?

【領悟文章主題】

22.下列選項中,對文章主題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A.兒時我喜歡看鳥吃蟲,尋兔足跡,體現了我喜歡親近大自然。

B.成年后姐姐埋怨長得不高是因為背柴火,可以看出我們之間親情淡薄。

C.我們辛苦拉的柴火才能讓火爐持續燃燒,體現勞動才能創造美好生活。

D.成年后我感激父親,是因為他帶我去山里,壯美才能植入我的心田。

八、作文

23.命題作文

從小到大,我們曾獲得過許多獎品,一次運動會比賽獲的獎牌是獎品;老師給予的一

次肯定和贊許也是獎品;失落時的一句安慰,絕望時的一聲鼓勵……都是獎品,只要留意,

獎品處處可見可得。

請以'獎品”為題,寫一篇記敘文。要求①不少于500字②凡涉及真實人名地名一律用ABC

代替③不得抄襲。

24.那個秋天,母親未盡的話語中透著愛;那個夜晚,父親電話里嘮叨碎語中溢著愛;

那本泛黃粗拙的《山海經》中映著阿長的愛;生活中,愛無處不在:一雙棉鞋,一頓午餐,

一個特別的儀式,一次旅行...

請將下面的題目補充完整,寫一篇記敘文。

題目:愛,藏在里

要求:①不少于500字;②凡涉及真實人名地名一律用ABC代替;③不得抄襲。

重慶市大渡口區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末語文試題

1.(4分,每空1分)答案:zhu;訣;殉;chen

2.(3分)答案:D

3.(3分)答案:C

4.(6分)答案:示例:閱讀,是一個真摯的向導,帶著我穿梭在未來的森

林;閱讀,是一條遠征的船舶,帶著我遨游在理想的海洋。(每句3分,比喻恰

當2分,句式1分)

5.(4分,每空1分)答案:三打白骨精;車遲國斗法;大鬧五莊觀;滅法

國救僧(答案不唯一,符合要求即可)

6.(6分)答案:示例1:魯迅先生是在逆境中成長的。《朝花夕拾》中寫到

他年幼時父親去世、求學路上遭遇迷茫、留學期間又遭到污蔑等。但他在坎坷中

成長、覺醒,最終棄醫從文、以筆為槍,追求真理、療愈國人。(結合作品內容3

分,分析3分)

示例2:魯迅先生的成長之路是充滿愛的。年幼時,阿長關懷他,給他講美

女蛇的故事,又千方百計買來他心心念念的《山海經》。在日本求學遭遇困境時,

是藤野先生給予悉心的指導和真誠的關心,使他終身難忘。(結合作品內容3分,

分析3分)

7.(9分)

(1)(3分)答案:C

(2)(3分)答案:示例1:舉辦“我的讀書經驗”交流會示例2:開展“閱

讀點亮生命”演講比賽(活動名稱合理,與讀書相關即可)

(3)(3分)答案:示例1:我選擇(A),漫畫左邊是一堆被閑置許久、已結

出蜘蛛網的書籍,右側是沉迷于移動設備,對身邊書籍充耳不聞的學生,它生動

形象地揭示了當下學生對于紙質書籍的冷落,選用此漫畫,可以讓大家認識到目

前我們的閱讀現狀,引起反思,進而倡導閱讀。示例2:我選擇(B),漫畫中孩

子和家人一起在閱讀書籍,提高素養,它生動形象地寫出了人們對于閱讀的重視,

選用此漫畫不但可以鼓勵青少年多讀一些有益的書,而且也有利于形成全民閱讀

的良好氛圍,達到文化強國的目的。(選擇漫畫1分,理由闡述2分)

8.(10分,每空1分)答案:卻話巴山夜雨時;斷腸人在天涯;我寄愁心與

明月;便引詩情到碧霄;僵臥孤村不自哀;山入潼關不解平;學而不思則罔;思

而不學則殆;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9.(3分)答案:B

10.(6分,每句3分)答案:

(1)在一個寒冷的雪天,謝太傅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給子侄輩們講解文

章的義理。(“內集”“兒女”“文義”翻譯正確各0.5分,句子通順1.5分)

(2)不如比作柳絮乘風飛舞。(“未若”“因”翻譯正確各0.5分,句子通

順2分)

11.(3分)答案:C

12.(6分)答案:甲文謝太傅和子侄輩一起“講論文義”在看似不經意的一

問中激發小輩即景賦詩的雅興,并以“大笑樂”的方式委婉肯定小輩們的表現營

造愉快的學習氛圍;重視對小輩們的陪伴;鏈接材料中謝太傅說“我常自教兒”

可以看出他重視言傳身教,有教育智慧。(結合文章分析出兩點得4分,結合鏈

接材料分析得2分)

13.(4分,每空1分)答案:安寧;觸摸舊物;走過村莊/離開村莊;懷念/

慰藉

14.(3分)答案:A

15.(3分)答案:我選擇A低沉舒緩的提琴曲做背景音樂。朗讀時語速稍

慢,語調低沉,三個“沒了”應該重讀,突出因村民集體搬遷,河邊少了往日的

熱鬧,表達了作者內心的惋惜與落寞。(選擇1分,朗讀設計2分)

16.(6分)答案:示例一:動靜結合。前部分寫靜物:老墻是由“臉盆大小

的礫石擺砌而成”“石縫中生長著墜盆蓮和金邊吊蘭,綴有水珠”“滿墻纏繞的枯

瘦南瓜藤”及被吃空的南瓜后部分寫到動物,麻雀、貓、燕子等在此間的活動,

動靜結合,相映成趣。(景物描寫方法2分,結合內容分析4分)示例二:虛實

結合。在寫實景的同時,“光滑的表面有水流的痕跡,也有村民的體溫”“等到草

綠花開的日子,燕子歸來,它們就會同守屋檐下,共話杏花春雨”等處虛寫,增

強文章感染力,給讀者留下豐富的想象空間。(景物描寫方法2分,結合內容分

析4分)

17.(6分)答案:C.記住鄉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