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杭十四中二O二四學年第一學期期末階段性測試
高一年級歷史學科試卷
考生驗碼:
1.本卷滿分100分,考試時間90分鐘。
2.答題前,在答題看指它區域填寫班級、姓名、考場號、座位號及準考證號并填涂相應數字。
3.所有答案必須填寫在答題紙上,寫在試卷上無效。
4.考試結束后,只需上交答題版。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30小題,每小題2分,共60分。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
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不選、多選、錯選均不得分)
1.四川三星堆遺址的年代相當于新石器時代晚期至西周。在三星堆遺址的出土文物中,金杖、金面具、青
銅人像等在黃河流域很少見,但青銅尊、罌以及玉璋、玉琮、玉璧、玉戈等與黃河流域一致。材料可以說
A.地理環境對文明發展的重要影響
B.中華文明發展呈現多元一體格局
C.商周時期各地區間交流十分頻繁
D.商周形成了等級森嚴的統治秩序
2.史料載:“(公元前705年)山戎越燕而伐齊……(公元前664年)齊人伐山戎。”據現有研究成果,
分布于燕北遼西一帶的夏家店上層文化,即山戎遺存。目前,在天津、北京及河北唐山等地均有屬于夏家
店上層文化的青銅器出土,很多青銅是仿照中原青銅禮器而鑄造的。對此解讀正確的是()
A.中央集權形成B.華夏認同加強C.齊國疆域擴大D.夷夏差異消失
3.“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論世之事,因為之備。今欲以先王之政,治當世之民,皆守株之類也。”
據此判斷,提出該主張的人物是()
A.老子B.荀子C.鄒衍D.韓非
4.漢武帝后期府庫告竭,使用各種方法解決財政危機,如繼續加強鹽鐵官營、向商人征收重稅,甚至賣官
鬻爵,無所不用其極,但是“獨于田租不敢增益”。這是因為()
A.儒家思想占據統治地位B.小農經濟是國家根本
C.黃老之學繼續發揮作用D.與民休息是治國之策
5.中國古代某一時期歷史特征為:”戰火連綿,國家分裂,社會經濟在曲折中仍有發展;漢族與內遷邊疆
民族在沖突與交往中逐步走向交融;南方的開發初見成效,文化領域也有不少重要成果。”屬于這一時期
的主要選官制度是()
A.軍功爵制B.九品中正制C.察舉制D.科舉制
6.魏晉南北朝時期,南方出現了新經濟中心區域,水稻廣泛種植,糧食產量提高,經濟出現繁榮景象。
“繁榮景象”出現的原因是()
A,經濟重心已經轉移到南方
B.政治上實現了大一統的局面
C.北方民族不斷交融的結果
D.北民南遷帶來先進生產技術
7.宋之前,人們飲食方式多是一人一案、按身份尊卑等級依次而坐、嚴守禮法的分食制;到了宋代,同坐
而食與共器共餐的合食制逐漸成為了主流飲食方式,在《清明上河圖》中可以看到茶肆酒館中人們圍桌面
食,宋代歐陽修也用“共食唯恐后”來描繪合食。這一變化反映了()
A.臨街而市制度引發社會變革
B.社會經濟發展沖擊傳統觀念
C.理學思想影響日常飲食風俗
D.經濟重心南移促使階層流動
8.朱熹認為:“上而無極、太極,下而至于一草、一木、一昆蟲之微,亦各有理。一書不讀,則闕了一書
道理;一事不窮,則闕了一事道理……須著逐一件與他理會過。”由此可知,朱熹主張()
A.知行合一B.格物致知C.經世致用D.發明本心
9.《元史?刑法志三》曰:“諸謀反事覺……行省不得擅行誅殺,結案待報。”成宗元貞二年(1296年)
五月,元廷下令:”諸行省非奉旨毋擅調軍。”這反映了元代()
A.地方司法與軍事決策權的獨立
B.厘清了中央與地方的權力劃分
C.行省設置不利于中央政府統治
D.中央政府加強了對行省的控制
10.遼朝“官分南北,以國制治契丹,以漢制待漢人”,金朝保持了管理女真民族的“猛安謀克制”,從政治
制度的創設角度來看,這體現的共同特點是()
A.蕃漢分治B.民族歧視C.因俗而治D.兵民合一
11.明朝宦官專權的現象十分嚴重:如宦官王振被尊稱“翁父”,汪直當權時出現“知有汪太監,不知有天
子”的說法,劉瑾被稱為“立皇帝”,魏忠賢被呼為“九千歲”。但權勢熏天的宦官最后都被罷免或處死。
這表明()
A.宦官專權威脅皇權B.宦官權力和皇權可協調
C.中央集權不斷加強D.宦官權力是皇權的延伸
12.《明夷待訪錄?財計三》指出:“世儒不察,以工商為末,妄議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來,商又使其
愿出于途者,蓋皆本也。”據此推斷,黃宗羲()
A.沖破了儒家思想禁錮B.思想體現時代潮流
C.強調重農抑商的思想D.抨擊君主專制理論
13.康熙中期發明了奏折制度一一奏折繞過了內閣,由皇帝親信秘密地呈報皇帝。到雍正時期,雍正不僅
將有權寫折之人擴展至大學士和各省督撫、藩、臬、提、鎮,而且密折均直達御前,只能由皇帝一個人批
閱,即便是軍機大臣也不能過目。奏折制度的發展反映出當時()
A.中央集權得到加強B.君主權力的高度集中
C.官僚機構日益腐敗D.朝廷決策的高效合理
14.《宋史》記載“國家根本,仰給東南”,陸游也說“而吳中又為東南根柢,語曰:'蘇湖熟,天下足。’
到明朝中后期,江南地區出現嚴重的糧食匱乏。而在元明二代,早熟稻的栽種在西南各省和湖北、湖南相
當普遍,江南從湖廣、四川等地大量輸入糧食,民諺也一變而為“湖廣熟,天下足”。這一變化反映出當時
()
A.經濟重心已經完成南移
B.兩湖地區以種植早熟稻為主
C.資本主義萌芽緩慢發展
D,江浙地區大面積種植經濟作物
15.某校高一學生在進行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搜集了如下史料,由此推斷,該校學生正在探究的主題最有
可能是()
乾隆末年,中國經濟總量居世界第一位,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3,對外
貿易長期出超。
1741年,統計全國人口達到1.4億,到1840年已增至4.1億。
1792年,馬嘎爾尼訪華,提出于舟山附近劃一未設防的小島讓給英國人使
用等要求,遭拒。
A.內外交困下的艱難轉型B.中西交往中的民族自信
C.時代危局中的歷史抉擇D.盛世繁華下的潛在危機
16.下表為一位同學的課堂筆記,記錄了對某一歷史事件的評價。據此推斷他學習的內容是(
1、沉重打擊了王朝的統治,破壞了南方的社會生產;
2、使地方勢力崛起,中央權力下移;
3、迫使統治者開展自救運動;
4、為列強趁機發動再一次戰爭提供可乘之機。
A,太平天國運動B.洋務新政C.義和團運動D.東南互保
17.與鴉片戰爭相比,甲午中日戰爭發生時,整個世界已經進入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列強侵華的方式也發
生了新的變化。下列條約內容最能反映這一變化的是()
A.割遼東半島、臺灣給日本
B.嚴禁人民參加反帝運動
C.允許列強在華投資設廠
D通商口岸開放到長江上游
18.晚清時期,西方列強加緊對中國的侵略,中國邊疆地區出現了嚴重危機。下列選項相關史事發生的空間
位置與序號對應正確的是()
A.北洋艦隊官兵在④處重創日本艦隊
B.劉永福率黑旗軍在②反抗日軍占領
C.馮子材率領清軍在③取得鎮南關大捷
D.左宗棠打敗阿古柏后清政府在①建省
19.“竹枝詞”是清末流行的一種民間文學形式,也是研究近代社會的重要史料,如《都門紀變百詠》里
寫道,“初起山東號義民,忽延保定忽天津。俄驚輦下紛紛遍,真似神仙會駕云。”這體現了()
A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狂潮序幕B.康梁組織“公車上書”
C.清政府的統治根基開始動搖D,義和團的興起與發展
20.毛澤東曾寫道:“邊界紅旗子始終不倒,不但表示了共產黨的力量,而且表示了統治階級的破產,在
全國政治上有重大的意義”。材料反映了()
A.農村革命根據地的存在意義
B.國共第一次合作時的革命前景
C.抗日革命根據地的價值所在
D.國共第二次合作時的抗戰決心
21.1914年11月,陳獨秀發表《愛國心與自覺心》一文,批評國人只有“忠君愛國”的盲目的“愛國心”,
沒有建立近代國家的“自覺心”,并得出“國人無愛國心者,其國恒亡。國人無自覺心者,其國亦殆”的結
論,這在當時引起思想界廣泛關注。這反映出當時()
A.思想界已達成救國共識
B.先進人士探索救國道路
C.儒學正統地位已經動搖
D.新文化運動的影響廣泛
22.20世紀的前20年,當社會精英既想融入現代世界,又被似乎代表了“現代”的“西方世界”所拒絕的
時候,中國很快對于另一個“西方”產生好感。對“另一個西方”產生好感的表現是()
A.三民主義思想的傳播B.實業救國思潮興起
C.《青年雜志》的創刊D.馬克思主義的傳播
23.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通過的《中國共產黨第一個綱領》中規定:“革命軍隊必須與無產階級
一起推翻資本家階級的政權,必須支援工人階級,直到社會的階級區分消除為止;承認無產階級專政,直
到階級斗爭結束,即直到消滅社會的階級區分;消滅資本家私有制,沒收機器、土地、廠房和半成品等生
產資料,歸社會公有。”據材料可知,中國共產黨()
A.認識到建立革命統一戰線的必要性
B.明確了實現共產主義的奮斗目標
C.堅持了馬克思主義實事求是的原則
D.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
24.1922年中華國貨維持會在其編選的《勸用國貨》中記述:“江西夏布好,蒙古羔羊毛。浙綢蘇緞亮又
牢,瓷器景德窯。薛針錦繡巧,豫魯府綢超,雨前龍井滋味好。”1928年上海市教育局《愛用國貨歌》中
記述:“佛山雕刻,江浙絲羅,價廉物美,遠勝洋貨。”這些記述主要意在()
A.引導國人創辦近代工業B.強調國貨質量優于洋貨
C.倡導使用國貨抵制洋貨D.發展振興傳統手工業
25.如圖內容摘自一電文。該電文發出的背景是()
東北淪亡,時逾五載,國權凌夷,疆土日蹙……
西北軍民一致主張如下:
(一)改組南京政府,容納各黨各派,共同負責救國;
(二)停止一切內戰;
以上八項為我等及西北軍民一致之救國主張
A.長征勝利B.華北事變C.西安事變D.七七事變
26.毛澤東指出,在現階段,共產主義與三民主義是基本上沒有沖突的;現在的任務,是在全國范圍內恢
復孫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的革命精神,據此定出一定的政綱和政策。材料中的“現在”處于()
A.國民革命時期B.土地革命時期C.全面抗戰時期D.解放戰爭時期
27.解放戰爭時期,國民黨在上海至少有5家印鈔廠、幾十部印鈔機,每日印制法幣達230億元,竟然還
是不能滿足需要。于是,國民黨便又派人到美國和英國印鈔,然后再用飛機或輪船運回國內。國民黨這種
做法()
A.有利于國統區經濟的發展B.加速了國民黨統治的崩潰
C.推動了民族工業恢復發展D.提高了廣大人民生活水平
28.圍繞“建設什么樣的新中國和怎樣建設新中國的問題”,中國共產黨曾召開過一次歷時50天的會議,會
議在“團結一致,爭取勝利”的方針之下在延安隆重舉行,開得既生動活潑,又團結有序。這次會議是(
)A.瓦窯堡會議B.中共七大
C.七屆二中全會D.第一屆政治協商會議
29.解放戰爭時期,華北近百萬農民、東北160萬農民參加了解放軍,民兵參戰者近290萬人;至1948
年9月,山東有580萬人,冀中有480萬人隨軍出征。由此推知,人民解放戰爭勝利的最關鍵因素是
()
A.軍紀嚴明B.統一戰線C.土地改革D.作風廉潔
30.“五四運動”中,究竟是哪一位學生首先進入曹汝霖宅邸,說法不一。羅家倫回憶錄中言之鑿鑿說:
“首先進去的人,據我眼睛所見的,乃是北大的蔡鎮瀛。”金毓敏則回憶“當有東北籍學生某君為首,從
旁面廚房破窗而入”。陳蔓民回憶是他自己“踩在高師同學匡互生的肩上,爬上墻頭,打破天窗,第一批
跳入曹賊院內”。范云回憶是“一個陜西口音的同學上前打破了窗戶,鉆進去打開了大門”。對此合理的解
釋是
A.歷史真相眾說紛紜,無法探尋
B.找到當天的影像資料是唯一的辦法
C.個體記憶難以客觀還原歷史真相
D.綜合多種敘述定能確認歷史事實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小題,其中第31題12分,第32題21分,第33題7分,共40
分)
31.我國自古就是多民族國家,各民族在相互交往中逐漸融合。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漢武帝時期,西漢在修復秦長城的基礎上繼續向西北大規模修筑長城。“北邊自敦煌至遼東
萬一千五百余里,乘塞利燧……(匈奴)攻之,而不能害。”“自敦煌西至鹽澤(今新疆羅布泊),往往
起亭,……置使者校尉領護,以給使外國者。”“漢兩將軍大出圍單于,所殺虜八九萬……是后,匈奴遠
遁,而慕南無王庭。”
——據《史記》《漢書》整理
材料二唐朝確立了羈縻府州制度,以各邊疆民族部落的分布范圍作為羈縻府、州行政區劃的基礎,
并在眾多的羈縻府州基礎上設立都護府,由都護府直接管理,再統于唐王朝中央政府。為了維護遼闊邊疆
地區的安定,唐王朝還確立了軍鎮屯戍制度。唐朝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對邊疆民族總體上講是以懷柔、
招撫為主,采取和親和冊封政策,以改善或加強與邊疆民族的關系。為了鞏固對邊疆的統治,唐王朝也采
取了積極開發的政策,其主要內容是發展屯田、開辟互市貿易等。
——摘編自馬大正《中國古代的邊疆政策與邊疆治理》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漢武帝時期向西北地區拓展的重大事件。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指出唐朝為鞏固統一對邊疆各族采取的策略,并闡述這些方式對
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積極影響
32.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隋及唐前期繼續沿用北魏以來的均田制……均田制下實行的賦役制度稱為租庸調制,租庸調
以丁為單位征稅,每年租二石,調絹兩丈及綿三兩(盛折納布、麻)。服正役二十日,可按每日折三尺納娟
替兵。'是為庸。庸的作用是替代正役,納庸即不服正役,服正役不納庸。如在二十日以外加派正役,加
十五日免調,三十日租調俱免,算上加派,總計不能超過五十日。這方面的規定保證了農民的基本生產時
間,有利于經濟的恢復、發展。
——張帆《中國古代簡史》
材料二中國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中國的抗戰是從九一八事變開始,當時的中國共產
黨就毅然決然地率先發起抗戰的號召、動員,并在東北地區組織開展艱苦的抗日游擊戰爭,推動局部的抗
戰逐步轉向全民族的抗戰。作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積極倡導者,中國共產黨始終以民族解放為己任,以
“兄弟睨于墻,外御其辱”的胸懷,放下了國民黨對共產黨血腥屠殺的仇恨,促成建立以國共合作為基礎
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1937年,中共中央在洛川召開會議,討論制定了動員全國軍民開展民族解放戰爭,
實行全面持久抗戰的方針,并制定了《中國共產黨抗日救國十大綱領》。七七事變后,中國共產黨領導的
武裝力量開辟敵后戰場,創建了19個敵后抗日根據地。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軍民不畏強暴,英勇殺
敵,在消滅了大量敵人的同時,自己付出了巨大犧牲,但是在長期艱苦抗戰中不斷發展壯大,成為世界反
法西斯戰爭東方主戰場的中堅力量。
——摘編自曲青山《論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爭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材料三全面內戰爆發后,中共各根據地的土改政策開始向徹底分回的方向變化,對地主不再給予照
顧,并開始觸動富農的土地,但各地土改的政策與方法未盡一致,迫切需要有統一的政策指導。1947年7
月至9月,中共中央工委在河北西柏坡召開了有各根據地代表參加的全國土地會議,9月13日,通過了
《》,明確提出以徹底平分土地為原則,提出沒收地主土地,不分男女老幼,按人口統一平均分配,同
時分配地主的牲畜、農具、房屋、糧食及其他財產,廢除土改前的一切債務。
----《中共中央文件選集》
(1)根據材料一,指出“庸”的含義,并扼要說明均田制和租庸調制兩者之間的關系。結合所學知識,
簡析租庸調制的影響。
(2)根據材料二,指出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爭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3)請寫出材料三空格處的文件名稱。并根據材料三概括該文件實施的背景。
33.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秦朝為華夏與四夷的交流提供兩大基礎:其一謂物質基礎,包括建設首都,設立郡縣和修治
馳道。秦吞并諸侯便將諸侯宮室訪造于咸陽,成為國家象征,起到多民族國家統一精神之作用……秦始皇
五次巡狩全國,修筑馳道,將四夷生活的區域與中原聯系起來。其二謂制度基礎,包括創立法制和設置機
構。云夢奏簡有屬邦律專門調整歸屬秦朝的少數民族社會關系……在機構設置上,中央設典客官職,位列
九卿,掌管異族歸附事務,民族地方設道,“縣有蠻夷目道中華多民族國家發展進入嶄新時期,“春秋
時代華夷雜處之局逐漸消融,而成一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之社會”。
——摘自磨勇《論中國“多民族國家”的歷史傳統》
材料二在證明了法家思想確有效用的同時,秦王朝也(從反面)體現了孟子的一個思想的正確-政府
最終還是要依靠被統治者的默認。
?摘自費正清《中國:傳統與變遷》
綜合材料一二及所學知識,對費正清先生的觀點進行合理評述。
杭十四中二。二四學年第一學期期末階段性測試
高一年級歷史學科試卷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30小題,每小題2分,共60分。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
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不選、多選、錯選均不得分)
11題答案]
【答案】B
【2題答案】
【答案】B
【3題答案】
【答案】D
【4題答案】
【答案】B
【5題答案】
【答案】B
【6題答案】
【答案】D
【7題答案】
【答案】B
【8題答案】
【答案】B
【9題答案】
【答案】D
【10題答案】
【答案】C
【11題答案】
【答案】D
【12題答案】
【答案】B
【13題答案】
【答案】B
【14題答案】
【答案】D
【15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中國腦血康口服液項目投資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5年中國耐酸堿薄膜數據監測研究報告
- 2025年中國綢布拉拉床市場調查研究報告
- 2025年中國納米/亞微米粒度分析儀市場現狀分析及前景預測報告
- 2025年中國粘結蠟市場現狀分析及前景預測報告
- 2025年中國空調設備配套項目投資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5年中國硬質合金鋸片項目投資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5年中國真空吸風抽濕搖臂熨臺市場調查研究報告
- 2025年中國疏水橡膠地墊市場現狀分析及前景預測報告
- 2025年中國電熱式揭蓋洗碗碟機市場現狀分析及前景預測報告
- 壓力管道安全檢查表參考范本
- 幼兒園繪本故事:《媽媽買綠豆》 PPT課件
- 部編人教版小學五年級下冊語文文言文閱讀理解課后專項練習
- 皮膚管理--ppt課件
- 雙向氣動插板門使用說明書
- 無生老母救世血書寶卷
- 公路工程計量與計價考試B本科
- 住房公積金廉政風險防控指引
- 醫用耗材分類目錄 (低值 ╱ 高值)
- 小學數學總復習-數的認識講義
- 2020山西中考模擬百校聯考試卷(一)道德與法治答題卡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