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黔東南州凱里市第一中學2025屆高三“三診”模擬考試歷史試題試卷含解析_第1頁
貴州省黔東南州凱里市第一中學2025屆高三“三診”模擬考試歷史試題試卷含解析_第2頁
貴州省黔東南州凱里市第一中學2025屆高三“三診”模擬考試歷史試題試卷含解析_第3頁
貴州省黔東南州凱里市第一中學2025屆高三“三診”模擬考試歷史試題試卷含解析_第4頁
貴州省黔東南州凱里市第一中學2025屆高三“三診”模擬考試歷史試題試卷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貴州省黔東南州凱里市第一中學2025屆高三“三診”模擬考試歷史試題試卷注意事項1.考生要認真填寫考場號和座位序號。2.試題所有答案必須填涂或書寫在答題卡上,在試卷上作答無效。第一部分必須用2B鉛筆作答;第二部分必須用黑色字跡的簽字筆作答。3.考試結束后,考生須將試卷和答題卡放在桌面上,待監考員收回。一.選擇題(12小題,每小題4分,共計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古代雅典的知識分子絕大多數都終身研究學問,很少人愿意去擔任官職而從政。出現這一現象主要在于,雅典A.有較為嚴密的監督機制 B.知識分子對民主制度徹底失望C.自由信仰環境較為寬松 D.知識分子對社會道德淪喪不滿2.古代帝王將祖宗神位供奉于太廟,并選取少數王公大臣進行供奉,稱為“配享”。漢代以來更是相沿成制度,例如西漢裴秀、宋代司馬光、清代張廷玉等皆“配享”太廟。這一做法旨在A.強化宗法制度 B.彰顯皇權權威 C.宣揚忠義理念 D.體現尊卑有序3.北宋的御史臺和諫院合稱“臺諫”,是中央最主要的監察機構。臺諫官稱為“言官”,可直接參與決策、批評政事,既牽制宰相,又約束皇帝。宋太祖曾規定,“與士大夫治天下”“不殺士大夫及上書言事者”。宋朝這一傳統A.保證了宋王朝的長治久安 B.助推了士人的參政熱情C.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控制 D.有效地制約了君主權力4.源于西方的快餐連鎖店進入印度和日本以后,導致了當地傳統食品也建立起自己的快餐分店。西方時裝進入日本以后,日本傳統形成了自己的時裝業,它有一套典型的日本式審美標準。上述現象說明A.全球化趨勢削弱了民族國家的特色B.東方各國本土文化被西方文明同化C.經濟全球化導致各地文明產生沖突D.經濟全球化可能導致本土文化復興5.1949年12月我國確定了“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以普及為主”的教育方針。1953年9月,全國一屆人大一次會議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教育部門應當首先集中力量發展和改進高等教育。中小學教育已有很大的發展,今后應當著重質量的提高。”這一政策轉變反映了A.掃盲教育已經基本完成B.國家工業化發展的需要C.“科教興國”戰略出臺D.教育政策完全效仿蘇聯6.1836年6月,英國一部分工人和手工業者組織了“倫敦工人協會”,向議會提出廢除統治階級剝奪人民自由權利的各種反動立法,要求改善工人生活條件,要求社會一切階級獲得平等的地位。這表明當時在英國A.民眾要求廢除議會民主B.工人階級的階級意識提高C.政黨政治逐漸走向成熟D.工人運動有科學理論指導7.1861年,倫敦有家報紙注意到當時:“就數量和重要性而言,下院9/10的議案是通過政府之手。”這反映出A.下院的職責是通過政府議案B.民主政治的完善C.議會對政府具有行政監督權D.內閣權勢的擴張8.如圖為《國際先驅導報》上刊登的一幅關于好創東亞共同體的漫畫,該漫畫反映出A.經濟全球化具有一定的負面影響B.區城集團化已成為東亞各國的共識C.歷史因素阻斷了東亞地區的合作D.歷史問題影響東亞國家的合作關系9.如圖為20世紀30年代上海振華織造廠的服裝廣告。下列選項中,對此解讀不正確的是A.人們對服飾的款式、質量要求越來越高 B.一些民族工商業者具有強烈的愛國意識C.電話已經成為商業廣告的營銷策略之一 D..民族工業已經徹底擺脫外國資本的控制10.針對王安石變法,蘇轍曾提出批評:“以錢貸民,使出息二分,本以救民,非為利也。然出納之際,吏緣為奸,雖有法不能禁。”蘇轍批評的變法措施是A.均輸法 B.青苗法 C.募役法 D.保甲法11.下列漫畫折射的史實是A.馬歇爾計劃 B.布雷頓森林體系 C.冷戰全面展開 D.莫洛托夫計劃12.同盟會發動的多次起義常因經費和器械沒到位而失敗。而武昌起義爆發后,革命軍卻能利用湖北的大量財政存款和漢陽兵工廠的軍火堅持到清王朝大勢已去。據此分析,武昌起義的成功應得益于A.湖北革命軍奮勇作戰 B.同盟會準備工作到位C.洋務派官僚參與革命 D.晚清改革的客觀推動二、非選擇題(2小題,共52分)13.(32分)(歷史選修1: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后,延續下來的政教合一的封建農奴制,嚴重阻礙了社會發展和文明進步,但考慮到西藏歷史和現實的特殊情況,1956年中央人民政府作出“六年不改”的決定,給西藏上層主動進行改革留出了時間。然而,1959年3月,西藏上層反動集團在國外反華勢力的支持下挑起了全面武裝叛亂。中央人民政府領導西藏人民迅速平定了叛亂并掀起了波瀾壯闊的民主改革運動。改革廢除封建農奴制的壓迫和剝削,解放百萬農奴和奴隸。解散了舊政權及其所屬的軍隊、法庭和監獄,廢止了舊西藏法典及其野蠻刑罰。實行土地改革,沒收參與叛亂的農奴主的土地和其他生產資料分配給農奴和奴隸,對沒有參與叛亂的農奴主土地和多余生產資料實行贖買政策。廢除政教合一制度,實行政教分離和宗教信仰自由。建立人民民主政權,保障人民行使當家作主的權利。廢除封建農奴制度后,翻身解放的西藏各族人民建立起人民民主政權。1965年9月,西藏自治區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成功召開,西藏自治區正式宣告成立。——摘編自《西藏民主改革50年白皮書》(1)根據材料概括西藏民主改革的特點。(2)根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說明西藏民主改革的歷史意義。14.(20分)“時空”透視古代中國(1)將如圖中字母所代表的區域(或政治中心)與對應歷史階段作聯系(填寫字母)①中華文明起源的核心②儒家文化發源③大一統帝國初建④統一多民族國家鞏固⑤士大夫政治確立⑥經濟重心南移完成(2)中國自古是多民族國家,自秦帝國建立后,歷代王朝通過各種方式加強邊疆管轄,促進民族融合。按主題“中國古代邊疆管轄與民族融合”完成表格(填寫數字)①雅克薩之戰②宣政院印章③十三行遺址④西域都護府復原圖⑤步輦圖⑥伊犁將軍府⑦平定鄭氏政權⑧金瓶掣簽⑨粟特人形象的唐代陶俑中國古代邊疆管轄與民族融合促進東北地區邊疆管轄與民族融合促進東南地區邊疆管轄與民族融合促進西北地區邊疆管轄與民族融合促進西南地區邊疆管轄與民族融合不符合主題的措施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12小題,每小題4分,共計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A【解析】

雅典為了維護其民主制度制定了嚴密的監督機制,這種機制導致很多人不愿擔任官職。A正確;徹底失望說法過于絕對,B錯誤;不愿擔任官職與自由信仰無關,C錯誤;材料未涉及社會的道德淪喪,D錯誤。故選A。2、B【解析】

通過配享顯示了少數大臣的特殊地位,這種特殊地位來源于皇權,從而彰顯了皇權的權威,故選B;少數大臣與帝王并不是統一宗族,無法體現強化宗法制度,排除A;CD是表面現象,無法體現本質,排除。故選B。3、B【解析】

由材料“直接參與決策、批評政事”“與士大夫治天下”“不殺士大夫及上書言事者”等信息可知,宋朝比較重視維護士人的地位,這會助推士人的參政熱情,故選B;王朝的長治久安不可能依靠一項舉措就得以保證,否則,宋朝也不會滅亡,排除A;材料提到的諫議制度僅涉及對中央權力的監察,未及地方,無法得出C項結論,排除;宋朝這一傳統對于過于集中的皇權,具有一定的糾偏作用,但不是有效,D項程度有所夸大,排除。4、D【解析】

由材料“傳統食品也建立起自己的快餐分店”說明印度傳統食品借鑒西方快餐店的做法,而材料“日本傳統形成了自己的時裝業,它有一套典型的日本式審美標準”,說明日本是時裝業沒有擺脫日式審美標準,可見經濟全球化可能導致本土文化復興,故D符合題意;材料的主旨不是強調全球化趨勢削弱了民族國家的特色,故A不符合題意;東方各國本土文化并未被西方文明同化,故B不符合題意;材料沒有體現文明沖突,故C不符合題意。故選D。5、B【解析】

根據材料“中小學教育已有很大的發展,今后應當著重質量的提高”并結合所學,1953年中國開啟第一個五年計劃,對國家工業、生產力分布做出了規劃,提高人民素質,為工業化發展創造人才條件,故選擇B選項;1978年,中國的掃盲教育基本完成,與史實不符,故排除A選項;1995年中國實施科教興國戰略,故排除C選項;提高公民素質,是政府按照當時中國國情提出的,沒有完全效仿蘇聯,故排除D選項。本題考查新中國成立后對教育發展的政策及為發展工業的一系列措施。6、B【解析】

據材料“要求改善工人生活條件,要求社會一切階級獲得平等的地位”可知,工人的階級意識在增強,故B正確。材料只提及工人階級維護階級利益,未涉及民眾要求廢除議會民主,故A錯。英國政黨政治逐漸成熟于19世紀末20世紀初兩黨制的逐步完備,故C錯。此時的工人運動,并沒有科學理論的指導,馬克思主義是1848年誕生的,故D錯。7、D【解析】英國實行君主立憲制,議會擁有較大權力,材料中“下院9/10的議案是通過政府之手”說明內閣的權力逐漸超越了議會,故D正確;下院是立法機構,故A錯誤;材料說明是權力的轉移,不是民主政治完善,故B錯誤;材料體現不出議會監督權力,故C錯誤。8、D【解析】

漫畫中東亞各國手拿放大鏡查看東亞各國的歷史問題,說明東亞各國過度關注歷史問題,這不利于東亞各國的合作,故選D;材料信息沒有涉及經濟全球化,排除A;漫畫信息不能體現東亞各國的共識,排除B;C表述太絕對,錯誤,排除。9、D【解析】

結合所學可知,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產生于半殖民半封建的社會環境,資金缺乏,技術力量薄弱,始終未擺脫對外國資本主義的資本與技術依賴,故D項表述不正確,符合題意;圖片中“原料、式樣、顏色、尺碼”等信息反映人們對服飾的款式、質量要求較高,“振華”表明民族工商業者的強國愛國意識,服裝廣告底部留有電話信息表明電話已成為商業廣告的營銷手段,故ABC表述均正確,不符合題意,排除。故選D。10、B【解析】

青苗法是政府在農業青黃不接的時候給農民有利息的貸款,材料中“出息二分,本以救民”符合青苗法的內容,故B正確;均輸法是調節物資供需關系、平抑物價以打擊大商人的政策,排除A;募役法是官府出錢雇人應役的措施,排除C;保甲法是加強地方管理的措施,排除D。故選B。11、A【解析】

漫畫中代表美國的護士正在把美元當做“藥”,喂給受傷的歐洲經濟,表示美國通過馬歇爾計劃來扶助歐洲,達到控制歐洲的目的,答案為A;B是建立以美國為中心的世界經濟秩序,不符合題意,排除;冷戰展開的標志是杜魯門主義,C錯誤;D是蘇聯提出的不是美國,排除。12、D【解析】

根據材料“革命軍卻能利用湖北的大量財政存款和漢陽兵工廠的軍火堅持到清王朝大勢已去”可知,革命軍的主體是新軍,訓練新軍是清末新政的軍事改革內容,新軍利用漢陽兵工廠的武器和湖北的資金取得了革命的勝利,說明晚晴新政客觀推動了武昌起義的勝利,故選D;ABC在材料中沒有體現,排除。二、非選擇題(2小題,共52分)13、(1)特點:改革與平叛相結合;對農奴主的土地與生產資料區別對待,沒收與贖買相結合;政治、經濟、宗教全方位改革。(2)意義:廢除了封建農奴制,實現了人民當家作主;廣大農奴和奴隸得到了土地,解放和發展了生產力;政教分離,保障了宗教信仰自由;推進了西藏各項事業的發展,促進了民族平等團結;抵制了境外反華勢力和分裂勢力,保障了祖國統一。【解析】

(1)特點:根據材料“府領導西藏人民迅速平定了叛亂并掀起了波瀾壯闊的民主改革運動”“沒收參與叛亂的農奴主的土地…對沒有參與叛亂的農奴主土地和多余生產資料實行贖買政策”等可從土地改革角度、宗教管理角度、政治變革角度進行概括。(2)意義:根據材料“廢除政教合一制度,實行政教分離和宗教信仰自由。建立人民民主政權”“嚴重阻礙了社會發展和文明進步”并結合所學,西藏民主改革的意義可從人民主權角度、生產力發展角度、社會穩定角度、民族融合角度、國家統一角度、宗教穩定角度等進行分析。14、(1)A①中華文明起源D②儒家文化發源F③大一統帝國初建B④統一多民族國家鞏固C⑤士大夫政治確立E⑥經濟重心南移完成(2)中國古代邊疆管轄與民族融合促進東北地區邊疆管轄與民族融合①促進東南地區邊疆管轄與民族融合⑦促進西北地區邊疆管轄與民族融合④⑥促進西南地區邊疆管轄與民族融合②⑤⑧不符合主題的措施③⑨【解析】

(1)依據所學可知,黃河中游的中原地區是中華文明的核心地區位于地圖中A處;儒家文化發源是魯國,是現在的山東地區,位于圖中D;大一統帝國初建事秦朝,位于圖中的F;統一多民族國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