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專用2024-2025學年高中歷史第四單元近代中國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3課辛亥革命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_第1頁
江蘇專用2024-2025學年高中歷史第四單元近代中國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3課辛亥革命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_第2頁
江蘇專用2024-2025學年高中歷史第四單元近代中國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3課辛亥革命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_第3頁
江蘇專用2024-2025學年高中歷史第四單元近代中國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3課辛亥革命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_第4頁
江蘇專用2024-2025學年高中歷史第四單元近代中國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3課辛亥革命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2第13課辛亥革命[學習目標]學測要求高考要求了解中國同盟會成立;理解武昌起義和中華民國的成立;理解《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探討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中國同盟會的成立;武昌起義;中華民國的成立;《中華民國臨時約法》;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一、武昌起義1.背景(1)政治:《辛丑條約》簽訂后,中國人普遍感到清政府腐敗無能,應當推翻。(2)經濟:清政府的“新政”和“預備立憲”客觀上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3)階級:新式學堂的勃興和留學教化的發展,使革命學問分子隊伍不斷壯大。(4)思想:章炳麟、鄒容和陳天華等人廣泛宣揚天賦人權、自由同等等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思想。(5)組織: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團體的廣泛建立。興中會同盟會成立1894年,檀香山1905年,日本東京綱領驅除韃虜,復原中國,創立合眾政府驅除韃虜,復原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意義中國第一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團體近代中國第一個統一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6)軍事:同盟會發動一系列武裝起義,推動全國革命進入高潮,影響最大的是黃花崗起義,清政府鎮壓保路運動導致湖北防務空虛,革命形勢成熟。2.爆發:1911年10月10日,武昌城內新軍工程營的革命黨人領先起義,占據武昌。12日,占據武漢三鎮。推斷正誤辛亥革命之所以發生在20世紀初,是與當時中國民族危機加深,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社會沖突激化親密相關的。(√)概念闡釋預備立憲晚清政府為抵制革命,籠絡資產階級上層,鞏固自己的統治所實行的措施——政治上預備實行憲政的活動。憲政指的是以憲法為中心的民主政治。清政府的預備立憲是一場騙局,結果導致民主革命更加高漲。二、中華民國成立1.成立:1912年元旦,孫中山宣誓就職,宣告中華民國成立,定都南京,以五色旗為國旗。2.頒布《中華民國臨時約法》(1)內容①中華民國主權屬于國民全體;國內各民族一律同等。②國民有人身、居住、財產、言論、出版、集會、結社、宗教信仰等自由;國民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確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權分立的政治體制。③規定實行責任內閣制,內閣總理由議會的多數黨產生。(2)意義: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部資產階級性質的民主憲法,具有反對封建專制制度的進步意義。深化理解《臨時約法》規定實行責任內閣制的目的中華民國采納的是責任內閣制而不是總統制。這一方面是對西方政治體制的仿效,另一方面也是中國社會現實的須要。在確定由袁世凱接任臨時大總統的狀況下,革命派試圖利用責任內閣制,通過議會選舉,由革命黨限制議會和內閣,進而限制袁世凱的權力,維護民主共和制度。三、中國民主進程的豐碑1.袁世凱竊取革命果實(1)緣由①袁世凱吩咐北洋軍猛攻漢口、漢陽,同時向南京臨時政府提出議和。②列強以軍事威逼、外交孤立和經濟封鎖為手段,向革命政權施加壓力。③革命營壘中的立憲派和舊官僚破壞革命,資產階級革命派的妥協和退讓。(2)結果:1912年2月12日,宣統帝宣布退位詔書,清朝覆滅;1912年3月,袁世凱在北京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2.辛亥革命的歷史功績(1)性質: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宏大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2)功績①政治:推翻了清王朝,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建立起資產階級共和國,使人民獲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權利。②思想:民主共和觀念漸漸深化人心。③經濟:客觀上打擊了帝國主義侵略勢力,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創建了條件。誤區警示(1)辛亥革命并沒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根本任務,僅僅是結束了綿延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2)辛亥革命的真正意義不在于創立了民主共和制度,因為共和“徒有虛名”,其實際的意義在于思想啟蒙,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化人心,成為時代潮流。歸納總結進入20世紀,真正引起近代中國第一次歷史性巨變的是辛亥革命。它推翻了統治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建立起近代資產階級共和國——中華民國。辛亥革命雖然未能變更近代中國的社會性質,但它卻為中國的進步打開了閘門。在辛亥革命之后,民主共和成為浩浩蕩蕩的歷史潮流。學問結構主題一對《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的相識探究點1《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的內容史料中華民國之主權,屬于國民全體。中華民國人民一律同等,無種族、階級、宗教之區分。中華民國以參議院、臨時大總統、國務員、法院行使其統治權。中華民國之立法權,以參議院行使之。——《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思索史料體現了哪些原則?據史料說明之。答案中華民國主權屬于國民全體,體現了主權在民原則;國內各民族一律同等,體現了民族同等的原則;行政、立法、司法三權分立的政治體制,體現了三權分立的原則。探究點2《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的特點史料臨時大總統代表臨時政府總攬政務。國務員(指國務總理及部長)輔佐臨時大總統,負其責任。國務員于臨時大總統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發布吩咐時,須副署之?!吨腥A民國臨時約法》思索由史料看,中華民國政治體制的構建具有什么特點?答案責任內閣制,約束、限制臨時大總統的權力。《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的特點及評價(1)特點:為限制袁世凱的權力,規定實行責任內閣制;為加強對袁世凱的監督,進一步擴大了參議院權力;為防止袁世凱破壞臨時約法,規定了極其嚴格的修改程序。(2)評價①進步性a.國家主權屬于國民全體,由參議院行使立法權和彈劾權的規定否定了君主專制制度,反映了資產階級革命派希望在中國實現資本主義民主政治,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的愿望。b.國民擁有一系列權利自由的規定否定了封建等級制度,在客觀上有利于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c.它的頒布促使民主共和思想漸漸深化人心。②局限性a.它掩蓋了階級的不同等,廣闊勞動人民并沒有真正獲得民主權利。b.由于資產階級革命派的懦弱性和妥協性,僅憑一紙空文限制袁世凱權力的目的是很難實現的。主題二辛亥革命的影響史料一辛亥革命有什么意義呢?簡潔說:一面是現代中國人自覺的結果,一面是將來中國人自發的憑借。……第一件叫做民族精神的自覺,其次件叫做民主精神的自覺。——梁啟超《辛亥革命之意義與十年雙十節之樂觀》史料二辛亥革命不僅打響了推翻千年帝制的“第一槍”,邁出了民主共和的“第一步”,而且引發了諸多社會革新和移風易俗的“第一回”。——馬敏《三種視野拓展辛亥革命史探討》思索(1)依據史料一,梁啟超認為辛亥革命的主要意義是什么?(2)據史料二,說明辛亥革命打響“第一槍”、邁出“第一步”、引發諸多“第一回”的詳細成果。答案(1)促進民族、民主精神的覺醒。(2)“第一槍”:結束清朝統治,推翻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暗谝徊健保侯C布《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第一回”:發布改稱謂、廢跪拜(剪發辮、易服飾、禁纏足和倡女權)等,革除“舊染污俗”的政令等。辛亥革命對中國近代化的作用(1)政治上:推翻了清朝的統治,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了中華民國;頒布了《中華民國臨時約法》,使人民獲得了一些民主的權利和自由。(2)經濟上:提高了資產階級的政治地位,頒布了有利于民族工業發展的法令措施,推動了民族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展。(3)思想上:辛亥革命帶來了一次思想大解放,促進了思想解放,民主共和觀念逐步深化人心。(4)社會生活上:廢除了一些陳規陋俗,肯定程度上推動了近代物質生活和禮儀習俗的變革。1.同盟會綱領是對興中會革命綱領的繼承和發展,同盟會綱領的發展主要體現在()A.提出了民族主義 B.提出了民權主義C.提出了民生主義 D.提出了民主主義答案C解析興中會革命綱領是“驅除韃虜,復原中華,創立合眾政府”,具有民族、民權的含義。同盟會綱領是“驅除韃虜,復原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相比較興中會綱領,同盟會綱領的發展主要體現在民生主義,故選C項。2.(2024·江蘇南通學業水平測試)時人所著《中國革命史》一書指出:“中國革命自古有之,惟在本朝以今歲為烈。而川省抗路風潮亦與革命有至大關系。”作者評論的是()A.太平天國運動 B.戊戌變法C.義和團運動 D.辛亥革命答案D解析材料中“川省抗路風潮亦與革命有至大關系”,結合所學學問,保路運動與武昌起義有關聯,故D為正確答案。3.(2024·江蘇淮安學業水平一模)“中華民國之主權屬于國民全體”;“中華民國之立法權,以參議院行之”;“臨時大總統代表臨時政府,總攬政務,公布法律”;“國務員于臨時大總統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發布吩咐時,須副署之”。上述材料應出自()A.《中華民國臨時約法》B.《中華民國約法》C.“共同綱領”D.《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答案A解析材料中“中華民國之主權屬于國民全體”“中華民國之立法權,以參議院行之”“臨時大總統代表臨時政府”等關鍵詞說明是辛亥革命后頒布的《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故A為正確答案。4.(2024·江蘇宿遷高一第一學期期末)孫中山是中國宏大的民主革命開拓者,為改造中國耗盡了畢生的精力。下列孫中山的革命活動發生的先后依次是()①推翻清朝統治②成立興中會③組建同盟會④建立中華民國A.①②③④ B.①④③②C.②①③④ D.②③④①答案D解析①1911年辛亥革命,1912年2月推翻清朝封建統治;②1894年成立興中會;③1905年組建同盟會;④1912年1月1日建立中華民國,選擇D項符合題意。5.(2024·江蘇省江陰市四校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毛澤東贊揚,《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在那個時期是一個比較好的東西……它帶有革命性、民主性”。其中“革命性、民主性”主要指《臨時約法》的意義是()A.規定中華民國國民一律同等B.從根本上否定君主專制制度C.規定中華民國實行責任內閣制D.廢除清政府簽訂的一切不同等條約答案B解析中華民國國民一律同等與規定中華民國實行責任內閣制體現了《臨時約法》的民主性,不能體現革命性,故A、C錯誤。材料中的“革命性、民主性”是指《臨時約法》規定內閣制和三權分立為中華民國國家組織原則,實行三權分立的政體,從法律上否定了君主專制,更有利于民主政治,故B正確;《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沒有廢除清政府簽訂的一切不同等條約,解除D。6.辛亥革命后的兩年時間里,全國涌現出了500多家報館,它們都標榜民主,評價時政,其中胡鄂公在天津的《大中華報》上“無日不罵項城(袁世凱)”。這表明辛亥革命后()A.大眾傳播媒介的根本變革B.傳統社會道德觀念被打破C.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化人心D.言論出版自由權利受敬重答案C解析“無日不罵項城(袁世凱)”反映出了人們對袁世凱的封建獨裁統治的不滿,同時說明白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觀念深化人心,故C正確;材料中不能體現“大眾傳播媒介的根本變革”,解除A;材料強調的是反對袁世凱封建獨裁統治,并非說明傳統社會道德觀念被打破,解除B;言論出版自由權利是否受到敬重,在材料中未體現,解除D。一、選擇題1.中國同盟會成立后,“從今革命風潮一日千丈,其進步之速,有出人意表者矣”。這說明中國同盟會()A.推動了各個革命團體的“百家爭鳴”B.推動了資產階級革命形勢的日益高漲C.使民主共和觀念日益深化人心D.使工農運動風起云涌答案B解析題干材料“革命風潮一日千丈”,反映了中國同盟會的成立推動了革命形勢的快速發展,故選B項。2.莊秋水在《武昌三日:謠言下的革命》中寫道:“10月10日的武昌城盛傳清政府正在捉拿沒有辮子的革命黨的謠言?!还苁怯凶镞€是無罪,漢族士兵都膽怯 自己會在大清洗中丟掉性命,意識到投入叛亂比丟掉性命更合算。”這則材料事實上反映了()A.辛亥革命具有劇烈的民族意識B.清政府的失控與信用破產C.謠言有時候能推動歷史的發展D.武昌起義帶有肯定偶然性答案D解析材料中漢族士兵聽信謠言,膽怯 自己會在清政府的大清洗中丟掉性命,意識到投入叛亂比丟掉性命更合算,說明士兵的反叛并非完全是接受了革命思想,而是因謠言膽怯 清政府的清洗而投入革命。由此可見,武昌起義的爆發具有肯定的偶然性。3.(2024·江蘇常州學業水平一模)有學者說:“因辛亥革命,中國人的腦袋與雙膝不再為磕頭而打算著,而是為思索問題、為走路而打算著?!痹搶W者意在強調辛亥革命()A.激發了民主同等意識B.結束了君主專制政體C.推動了社會移風易俗D.實現了人民當家作主答案A解析材料中“因辛亥革命,中國人的腦袋與雙膝不再為磕頭而打算著”,說明辛亥革命促進了民主同等意識,故A為正確答案。4.(2024·連云港市灌南華僑高級中學第一學期期中)“飄飖故國迭痍瘡,白骨哀鴻不忍望。志士三千凝血肉,硝煙一夜舉刀槍。旌揚綠野尋民主,都建金陵廢帝王。大義當時如號角,吹開曉霧現朝陽?!贝嗽娒枋龅臍v史事務是()A.太平天國運動 B.辛亥革命C.北伐斗爭 D.挺進大別山答案B解析材料“旌揚綠野尋民主,都建金陵廢帝王”說明這一歷史事務成功后建都南京,廢帝王,宣揚民主精神,由此推斷出該詩描述的歷史事務是辛亥革命,B正確,解除C、D;太平天國運動雖然建都南京,但等級秩序森嚴,不符合“尋民主”,解除A。5.(2024·江蘇揚州高一上學期期末考試題)近代某一法律規定:“中華民國之主權屬于國民全體”“以參議院、臨時大總統、國務員、法院行使其統治權”。該法律的進步意義在于()A.成為近代中國民主化的豐碑B.事實上宣告了民主共和政體的確立C.成為封建統治結束的標記D.標記著反帝反封建任務的徹底完成答案A解析材料中“中華民國之主權屬于國民全體”表明是《臨時約法》,這是近代中國第一部資產階級民主憲法,故A項正確;1912年元旦,中華民國宣告成立,之后才制訂了《臨時約法》,故B項錯誤;封建統治結束的標記是清帝退位,故C項錯誤;辛亥革命未能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務,故D項錯誤。6.(2024·江蘇省江陰市四校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宣統皇帝的退位詔書寫道:“……今全國人民心理多傾向共和……予亦何忍以一姓之尊榮,拂兆民之好惡?”這被稱為中國歷史上最終一份皇帝詔書,也被稱為新時代起先的一個重要見證,是因為它()A.宣告中國君主專制制度的終結B.反映了辛亥革命取得徹底成功C.意味著反封建任務的成功完成D.標記著中華民國最終得到認可答案A解析由材料“這被稱為中國歷史上最終一份皇帝詔書”,說明它宣告中國君主專制制度的終結,故選A;辛亥革命沒有變更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反封建的任務沒有完成,所以辛亥革命沒有徹底成功,解除B、C;中華民國不須要退位詔書的認可,解除D。7.(2024·江蘇宿遷高二選修第一學期期末)下圖為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的紀念近代民主革命先驅孫中山先生誕辰150周年的紀念幣。下列屬于孫中山先生功績的是()A.領導武昌起義并建立湖北軍政府B.干脆迫使清朝皇帝退位結束帝制C.主持頒布中國第一部資產階級憲法D.使中國走上獨立發展資本主義道路答案C解析依據所學學問,武昌起義是由武漢的新軍在特別狀況下的突然事務,此時孫中山尚在國外,故A項錯誤;辛亥革命迫使清朝皇帝退位,干脆作用于皇帝的卻是袁世凱,故B項錯誤;孫中山回國后被選為臨時大總統,馬上參加制訂了《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故C項正確;辛亥革命的果實最終被袁世凱竊取,近代中國也沒有擺脫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命運,故D項錯誤。8.(2024·江蘇省七校聯盟第一學期期中聯合測試)《中華民國臨時約法》中規定:“……其次條中華民國之主權屬于國民全體。第四條中華民國以參議院、臨時大總統、國務員、法院行使其統治權……第四十四條國務員輔佐臨時大總統負其責任。第四十五條國務員于臨時大總統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發布吩咐時須副署之?!睂ζ淅斫庹_的是()A.廢除了封建制度 B.照搬了美國政治體制C.否定了封建帝制 D.建立了君主立憲政體答案C解析材料沒有涉及廢除封建制度,解除A;由材料“國務員輔佐臨時大總統負其責任……國務員于臨時大總統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發布吩咐時須副署之”,體現了責任內閣制,解除B;由材料“中華民國之主權屬于國民全體”這就否定了主權在君,即否定了封建帝制,故C正確;材料“臨時大總統”,可見屬于總統共和制而非君主立憲制,解除D。9.多數史學家認為,就歷史任務而言,辛亥革命是“未完成的自由民主革命”。“未完成”是指()A.未能推翻清朝的統治B.未能徹底結束君主專制制度C.未能使中國走向富強D.未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務答案D解析辛亥革命擔當的歷史任務是反帝反封建,其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但未能徹底變更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未能徹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務。10.1912年2月12日,清帝頒布遜位詔書,宣布退位,有人因此認為辛亥革命是中國版的光榮革命。這一觀點認為兩國光榮革命()A.都削減了社會動蕩,避開了更大流血犧牲B.都以溫柔的方式變更了兩國的社會性質C.都保留了君主制,沒有完成民主革命任務D.都以非暴力方式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政體答案A解析本題可以用解除法選出答案。辛亥革命采納暴力革命的方式進行,而且也沒有變更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B項錯誤;英國雖保留了君主制,但走上了資本主義道路,完成了民主革命的任務,C項錯誤;辛亥革命雖然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但采納了暴力方式,英國雖然采納了非暴力的方式,但確立的政體是君主立憲制,D項錯誤。11.(2024·江蘇南通、揚州、泰州、淮安、宿遷六市二模)“《臨時約法》未說明內閣是對總統或是對議會擔當責任,導致一國之內同時具有兩個行政中樞的政體格局。另一重要制度性規定是通過立法來限制行政首腦的職權發揮,但對與之對應的行政如何反過來制約立法沒有任何詳細規定?!边@強調的是,《中華民國臨時約法》()A.規劃的政體存有重大缺陷B.仿行了美國三權分立體制C.確立議會的權力中心地位D.有效防范袁世凱復辟帝制答案A解析材料中“導致一國……”和“但對與……”體現規劃的政體存有重大缺陷,故A項正確;材料中沒有體現仿效三權分立制,故B項錯誤;材料體現不了確立議會的權力中心地位,故C項錯誤;《臨時約法》目的是防范袁世凱復辟帝制,但是沒有成效,故D項錯誤。12.(2024·江蘇常州高三上學期期末考試題)“起而革命者,代不乏人,然不過一朝一姓之變革而已。孫中山之革命,則為國體之改革,與一朝一姓之變革迥然不同。”這里的“迥然不同”主要在于此次革命()A.推翻了清王朝專制統治B.實現了民族獨立與富強C.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D.終結了封建主義的傳統答案C解析“此次革命”即辛亥革命,材料強調辛亥革命有“國體改革”的作用,A項強調的是推翻了清王朝,故A項錯誤;辛亥革命沒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務,故B項錯誤;“國體改革”就是社會性質的改革,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專制,建立了形式上的資產階級政權,故C項正確;辛亥革命只是推翻了君主專制制度,封建社會其他的政治制度、經濟制度、文化制度沒有清除,故D項錯誤。13.(2024·江蘇揚州高三第一學期期中)沈從文在《辛亥革命的一課》中指出:“革命后地方不同了一點,綠營制度沒有變更多少。守兵當值的,到時照常上衙門聽候差遣。馬兵仍照舊把馬養在家中。衙門前鐘鼓樓每到晚上仍有三五個吹鼓手奏樂?!睆奈拿餮葸M的角度看,材料反映的問題是()A.中國軍事制度僅發生肯定變更B.中國社會沒有出現絲毫的變更C.對中國政治文明發展貢獻巨大D.從專制到民主不行能一蹴而就答案D解析“革命后地方不同了一點,綠營制度沒有變更多少”說明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建立了中華民國,但還是基本保留了原先的軍事制度,并沒有變更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社會性質,從政治文明的角度看,說明中國從專制到民主不行能一蹴而就,有一個艱難的轉變過程,故D項正確。14.(2024·江蘇蘇州高三期初調研)1912年,南京臨時政府頒布“剪辮令”。此前,社會上對沒有辮子的人,最好的是呆看,但大抵是冷笑,惡罵。此后,留辮者則為社會輿論所不齒,“非譏之為豚尾,即詈之曰滿奴,甚欲削奪其選舉權,以實行強迫手段”。由此可見,辛亥革命()A.變中國由臣民國家為公民國家B.推翻清朝統治,結束了封建專制制度C.推動了中國的社會變遷和進步D.建立了文明開化、民主共和的新社會答案C解析辛亥革命未能徹底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務,未真正成為公民國家,與材料中“剪辮令”不符,故A項錯誤;辛亥革命結束了君主專制而非封建專制制度,故B項錯誤;材料中“此后,留辮者則為社會輿論所不齒”表明社會習俗進步,故C項正確;辛亥革命未能徹底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務,未真正成為民主共和的新社會,故D項錯誤。15.(2024·江蘇鎮江一模)袁世凱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后,在其頒布的《中華民國約法》中規定:“中華民國的主權由全體國民組織之。”這反映出()A.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化人心B.袁世凱著力維護民主共和C.國民成為中華民國的主子D.三民主義得到真正的落實答案A解析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的觀念漸漸深化人心,與材料中“主權由全體國民組織之”相符,故A項正確;材料中“袁世凱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后”,逐步走向獨裁復辟,著力維護民主與史實不符,故B項錯誤;當時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故C項錯誤;材料中“中華民國的主權由全體國民組織之”是民權主義,沒有涉及民生主義,民權主義也并未真正的落實,故D項錯誤。二、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