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物理下冊寒假作業:聲、光、熱學實驗(原卷版+解析版)_第1頁
人教物理下冊寒假作業:聲、光、熱學實驗(原卷版+解析版)_第2頁
人教物理下冊寒假作業:聲、光、熱學實驗(原卷版+解析版)_第3頁
人教物理下冊寒假作業:聲、光、熱學實驗(原卷版+解析版)_第4頁
人教物理下冊寒假作業:聲、光、熱學實驗(原卷版+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限時練習:120min完成時間:月日

寒假作業09:聲、光、熱學實驗專題原卷版

實驗1聲音產生的條件

聲音的產生通常考查的是通過轉換法來觀察發聲體發聲時的振動。聲音的傳播主要是通過對比實驗來考查:

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問題探究:(1)實驗中如何觀察發聲體的振動?讓正在發聲的物體接觸輕小物體,

輕小物體會振動起來,將發聲體的振動“放大”,便于觀察。(2)在觀察發聲體的振動時,應用了什么實驗方

法?轉換法

實驗2影響音調的因素

問題探究:(1)實驗中,改變鋼尺伸出桌面的長度,用同樣大小的力撥動鋼尺,目的是什么?用同樣大小

的力撥動鋼尺,保證鋼尺振動幅度相同,改變鋼尺伸出桌邊的長度,即改變了鋼尺振動的快慢,故可探究

音調與頻率的關系。

(2)根據實驗現象,鋼尺伸出的長度越長,振動得越慢,你可得出什么結論?音調的高低與物體振動的快

慢有關,物體振動越快,頻率越高,音調越高;反之,音調越低。

實驗3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問題探究:(1)為什么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玻璃板為什么要選用較薄的?透明的玻璃板較平面鏡更便于確

定像的位置。較厚的玻璃板容易形成兩個虛像,影響實驗探究。(2)如何確定平面鏡所成的像是實像還是虛

像?在像的位置放上光屏,觀察像是否能呈現在光屏上,若能則說明像是實像;若不能則說明像是虛像。

實驗4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

4.問題探究:(1)在實驗中,蠟燭、凸透鏡、光屏的位置應如何放置?將凸透鏡放在蠟燭和光屏之間,并使

燭焰的中心、凸透鏡的中心、光屏的中心三者大致在同一高度上。(2)在探究過程中,在光屏上無法接收到

像的原因是什么?

原因可能有:①燭焰的中心、凸透鏡的中心、光屏的中心三者不在同一高度上;②蠟燭位于凸透鏡的一倍

焦距處或一倍焦距以內的位置。(3)如果燭焰的像靠近光屏的上端,應如何調整?調整的方法:①將光屏向

上移動;②將蠟燭向上移動;③將凸透鏡向下移動。

實驗5固體熔化時溫度的變化規律

5.問題探究:(1)在做實驗時,為什么不用酒精燈直接對試管加熱,而是要把試管放在有水的燒杯中,再用

酒精燈對燒杯加熱呢?這種加熱的方式叫“水浴加熱法”,目的是:①使被加熱的物質受熱均勻;②使被加熱

的物質緩慢受熱,從而使其慢慢熔化,便于觀察溫度變化的規律。

晶體熔化圖像非晶體熔化圖像

(2)上圖晶體的熔化圖像中,AB、BC、CD各段分別表示晶體是什么狀態?比較兩個圖像,會發現晶體和非

晶體的熔化有什么不同?AB段是晶體熔化前,吸熱溫度上升,固態;BC段是晶體熔化的過程,晶體吸熱

溫度不變,固液共存態;CD段是熔化結束,吸熱溫度上升,液態。晶體在一定的溫度下熔化,有熔點;而

非晶體沒有熔點。(3)熔化完畢后,為什么還要加熱幾分鐘?通過對比便于觀察熔化過程中和熔化結束后溫

度變化的規律。

實驗6水的沸騰

問題探究:(1)分析實驗圖像,你可得出水沸騰的特點是什么?水沸騰前,吸熱溫度不斷升高;水沸騰時,

繼續吸熱但溫度不變。(2)如何縮短加熱至沸騰的時間?①加水要適量,盡量少些;②可用初溫在60℃左右

的熱水進行實驗;③用酒精燈的外焰加熱,適當加大酒精燈的火焰;④在燒杯口上加蓋(蓋上留孔)。(3)在實:

I

驗中,為什么水的沸點有時小于100℃,有時大于100℃?①水的沸點與水面上方的氣壓有關,當水面上

方氣壓低于1個標準大氣壓時,水的沸點就低于100℃;當杯口的蓋密封時,水面上方的氣壓高于1個標i

I

準大氣壓,水的沸點會高于100℃;②水中有雜質。

帆鞏固提升練

1.如圖1,在八個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等量的水,水面的高度不等。

AAnnnR§

UlQMf

Ml

BtUUu

)

ABcDEFGH

(1)若用相同的力量分別敲擊它們,就可以發出不同的音調,此時發出的聲音的聲源主要是(選

填“空氣柱,,或“瓶壁和水柱的振動,盛水越多,敲擊時發出的聲音的音調就越;

(2)若用嘴依次用同樣的力量吹瓶口,也可以發出不同的音調,此時發出的聲音的聲源主要是(選

填“空氣柱”或“瓶壁和水柱”)的振動,盛水越多,瓶中的空氣柱越短,振動得越快,發出的聲音的音調就

越;

(3)由此聯想到,往保溫瓶里灌開水的過程中,聽聲音就能判斷壺里水位的高低,因為隨著水位的不斷升

高,音調逐漸(選填“升高”、“降低”或“不變”);

(4)按如圖3所示制作一個哨子,上下推拉“活塞”,發出的聲音將有很大改變,從聲學的角度來說,推拉“活

塞”的過程是改變空氣柱的長度,從而改變氣體振動的(選填“頻率”或“振幅”),進而改變聲音的

(選填“音調”或“響度”)。

2.探究是初中物理課程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探究的形式可以是多種多樣的。

z銅)

a(

x

bz銅

(

x

ex尼)

(

x

d銅

甲乙

(1)小華利用圖甲所示實驗裝置探究“聲音的產生”,將系在細線上的乒乓球靠近音叉。

①當小麗用錘敲擊音叉的時候,既聽到音叉發出的聲音,又觀察到。通過這個實驗可以得出的結

論是;

②乒乓球在實驗中起到的作用是。這種研究方法叫做(填“等效法”“控制變量法”“轉換法”或

“類比法嘰

(2)小剛利用一些長短、粗細不同的琴弦,進行了“探究音調和哪些因素有關”的活動。他們選用的琴弦規

格已在圖乙中標出(其中琴弦的橫截面半徑關系為此=&=%<6),每根琴弦的松緊程度一致。

①若想探究音調的高低與琴弦材料的關系,應選擇琴弦(填字母);

②若選擇琴弦。和6,則是為了探究音調的高低與琴弦的關系;

③若有同學選擇c和d進行探究,并推理得出“琴弦越長,振動越慢,發聲音調就越低”的結論,則該同學在

探究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是。

3.吉他興趣小組的同學們在學習吉他演奏的過程中,發現琴弦發出聲音的音調高低是受各種因素影響的,

他們決定對此進行研究,經過討論,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琴弦發出聲音的音調高低,可能與琴弦的橫截面積有關;

猜想二:琴弦發出聲音的音調高低,可能與琴弦的長短有關;

猜想三:琴弦發出聲音的音調高低,可能與琴弦的材料有關;

為了驗證上述猜想是否正確,找到了下表所列9種規格的琴弦,因為音調的高低取決于聲源振動的頻率,

于是他借來一個能夠測量振動頻率的儀器進行實驗:

編號材料長度/cm橫截面積/mn?

A銅1000.76

B銅600.89

C銅601.02

D銅800.76

E銅——

F銅600.76

G鋼801.02

H尼龍801.02

I尼龍1001.02

(1)為了驗證猜想一,應選用編號為、、C的琴弦進行實驗;

(2)為了驗證猜想二,應選用編號為F、、的琴弦進行實驗;

(3)表中的材料規格還沒填全,為了驗證猜想三,須知道該項內容,請在表中填上所缺數據、;

(4)隨著實驗的進行,小華又覺得琴弦音調的高低可能還與琴弦的松緊程度有關,為了驗證這一猜想,須

進行的操作是;

(5)成功作答前四問你用到了哪種科學方法?

4.小明在“探究聲音的傳播”活動時將正在發聲的手機懸掛在密封的廣口瓶內,用抽氣筒將廣口瓶中的空氣

抽出,如圖甲所示。

(1)隨著瓶內空氣逐漸減少,小明發現聽到的手機聲音的音調(“變大”“不變”“變小”),響度

(“變大,,“不變”“變小”)。抽氣一段時間后,再打開閥門,讓空氣逐漸進入廣口瓶,又會聽到手機聲音;

(2)小明利用如圖乙所示的裝置,敲擊右邊音叉時,與左邊音叉接觸的乒乓球會彈起,說明空氣能,

小明推測,假如把如圖乙所示的裝置放在月球上,敲擊右邊音叉時,與左邊音叉接觸的乒乓球

(“會”“不會”“有可能”)彈起;

(3)小明探究“人耳怎樣聽到聲音的”時運用肥皂膜代替人耳的鼓膜進行了這樣的實驗,如圖丙所示,請回

答:當喇叭發聲時,觀察到肥皂膜隨著振動,從而聯想到人耳之所以聽到聲音是由于外界傳來的聲音引起

鼓膜的。實驗中小明發現當人說話的聲音強弱不變時,肥皂膜與喇叭之間的距離越近,肥皂膜的振

動就越厲害,甚至破裂。由此聯想到聲音的響度跟人與聲源的有關。

5.在學習《聲現象》時,小明做了以下幾個實驗。

(1)如圖甲所示,當敲響音叉后用懸吊著的乒乓球接觸發聲的叉股時,乒乓球會被。該現象表明:

一切正在發聲的物體都在;在實驗中,我們把不可見、不易見的現象轉換成可見、易見的現象,

這種物理方法稱為;

(2)如圖乙所示,將一把鋼尺緊壓在桌面上,一部分伸出桌面,用手撥動其伸出桌外的一端,輕撥與重撥

鋼尺,可用來探究聲音的響度與是否有關;繼續利用這把鋼尺探究音調與頻率的關系,小明的做

法應該是,撥動鋼尺并保持鋼尺振動的幅度相同;

(3)如圖丙所示的玻璃罩內放一個正在發聲的音樂芯片,當玻璃罩內有空氣時,能聽到音樂聲。用抽氣機

抽取玻璃罩內的空氣,在抽氣的過程中,聽到音樂聲將逐漸(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猜

想,如果把玻璃罩內的空氣完全抽出來,我們還能聽見聲音嗎?。(選填“能”或“不能”)實驗說明:

聲音可以在空氣中傳播,但不能在中傳播。

超聲波指紋識別技術

手機芯片廠商高通開發了一款黑科技-超聲波指紋識別技術(亦稱超聲波SenselD)

超聲波指紋識別是利用的超聲波去做檢測.利用超聲波具有穿透材料的能力,且隨材料的不同產生大小不同

的回波(超聲波到達不同材質表面時,被吸收、穿透與反射的程度不同)。因此,利用皮膚與空氣對于聲波

阻抗的差異,就可以區分指紋崎與峪(崎指的是指紋的突起處,峪指的是指紋的凹陷處)所在的位置。超

聲波技術所使用的超聲波的能量被控制在對人體無損的程度。

超聲波指紋識別的優勢在于可以識別指紋的3D紋路,采集更精細的指紋數據。另外一點優勢是可以置于塑

料、玻璃等多種材料之下,不對機身外觀造成影響,不受汗水、油污的影響。

請根據上述材料和你學過的物理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超聲波傳播中遇到障礙物時(填“會”或“不會”)有一部分被反射回來形成回聲。

(2)超聲波指紋識別裝置是利用仿生學原理制成的,它模仿的是哪種生物。

A.蝙蝠B.貓C.狗D.大象

(3)超聲波能夠識別指紋是利用了超聲波的作用(填“傳遞信息”或“具有能量”)。

(4)如圖所示,是超聲指紋識別系統,在發出超聲波遇到手指上A、B、CE五個位置,測得回收信

號的時間分別為0.30ms、0.16ms>0.30ms>0.14ms、0.30mso根據時間,求出手指與手機平面的距離,

就可以繪出指紋的大致形狀,則該處指紋的大致形狀如圖中的。

7.圖甲是“探究冰的熔化特點”實驗裝置,圖乙是根據實驗數據描繪出的溫度隨時間的變化圖像。

(1)小明用圖甲實驗裝置探究“冰熔化時溫度的變化規律”的實驗,該實驗采取“水浴法”對試管中的冰加熱,

這種加熱方法的好處是使試管中的冰;

(2)除了圖中所示器材外,還需要的測量工具是;

(3)由圖乙可知冰是(選填“晶體”或者“非晶體”),熔化過程歷時分鐘,此過程中

(選填“吸收”或“不吸收”)熱量;第4分鐘物質的狀態是;

(4)當試管中冰全部熔化后,繼續加熱,試管中的水(選填“會”或“不會”)沸騰。

8.江南農村有腌咸菜的習俗,小明發現嚴冬季節水缸里的水結冰了,但腌咸菜缸里的鹽水卻沒有結冰。他

猜想:水中加入別的物質后,可能會對水的凝固點產生影響。為了驗證這一猜想,他向水中撒鹽,并把鹽

水用容器盛好放入冰箱,研究鹽水的凝固過程,每隔一定時間,小明就觀察鹽水的狀態、測量其溫度,并

將凝固過程記錄的溫度數據畫成了圖像,如圖甲所示。

溫度rc

5

4

3

2

1

75沖152P253P贏加如

2

3

4

甲乙

(1)從圖像中你判斷鹽水結成的固體是(選填“晶體”或“非晶體”);判斷的依據是。鹽水在凝

固過程中,熱量;

(2)鹽水凝固過程用了min,在第25min時,物質處于態;

(3)實驗證實了小明的猜想,因為與水相比,鹽水的凝固點變(選填“高”或"低”);

(4)如果將一個裝有冰水混合物的試管放入正在熔化的鹽冰水混合物中,如圖乙所示。試管內冰水混合物

中的冰會(選填“變多”、“變少”或“不變”)。

9.朱老師帶領同學們進行“探究液體蒸發快慢的影響因素”實驗,她將等量的溫水和熱水分別倒入三個相同

的錐形瓶中,又找來常溫下3張完全相同的濕巾,把其中的一張對折,將它們貼在三個錐形瓶的外壁,分

別標記為1、2、3并將它們放在三塊完全相同的海綿上。一段時間后(外界環境相同),海綿的厚度如下圖

A、B、C所示。

(1)通過A、B兩圖的對比,可以驗證液體蒸發的快慢與液體的有關;

(2)通過(選填“A”、"B”或“C")兩圖的對比,可以驗證液體蒸發的快慢與液體的表面積有關;

(3)實驗中利用海綿被壓后的厚度來判斷液體蒸發的快慢,用到的物理研究方法是

(4)朱老師還想測定液體蒸發時吸放熱的情況,將濕巾平鋪在薄鐵片上,用電子溫度計實時監測圖1中薄

鐵片底部的溫度變化情況,圖2正確反映溫度計示數隨時間變化。朱老師的學生小華,晚上思考了一個問

題:若在當時的該實驗的過程中,如果在原實驗的基礎上用風扇對濕巾吹風,溫度計示數將會是下圖中哪

種變化

10.物理實驗小組用如圖甲所示的裝置探究水的沸騰實驗。

■I

K

(1)由表格可知,本次實驗應選用測溫物質為的溫度計;

測溫物質凝固點/℃沸點/℃

水銀-39357

酒精-11778

(2)在安裝實驗器材時,應按照(選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的順序進行;

(3)本實驗的目的是觀察水沸騰時的現象和水在沸騰時的溫度變化,圖乙是小明實驗中不同時間觀察到的

水中氣泡變化情況,表示水沸騰時的氣泡情況是圖;(選填“1”或“2”)

(4)當水溫升到88℃時,小明組的同學開始每隔Imin讀一次溫度計的示數,直到水沸騰3min后停止讀數,

數據記錄如下表:

時間/min012345678910

溫度/℃88909294969899100100100100

小明撤去酒精燈發現原來沸騰的水不再沸騰,馬上他又將燃燒的酒精燈放回原處,發現水又重新沸騰,分

析表格中的數據和觀察到的實驗現象說明:(提示:填吸放熱情況和溫度變化規律);

(5)如圖丙中小明,小剛兩個實驗小組分別繪制了°、6沸騰圖象,由圖象可知:若熱源相同,實驗中他

們所用水的不同。

(1)安裝此裝置時應(選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進行;

(2)為了縮短加熱時間,請提出一條可行的方法:;

(3)圖2是同學們根據觀察畫出的水沸騰時氣泡的變化示意圖,正確的是;

(4)圖3所示是a、b兩個小組分別繪制的沸騰圖像,分析圖像及實驗過程,可知:

①水沸騰過程的特點是水沸騰時,繼續加熱,但溫度;

②兩個小組實驗所用的水的初溫(選填“相同”或“不同”),a組水的質量b組水的質量(選填,、=、

<):

(5)水沸騰時,燒杯上方出現大量“白氣”,和它的形成過程相同的是(選填序號)。

①冰②霜③霧④雪

12.(1)小明在觀察“碘錘”中的物態變化之前,查閱資料得知:酒精燈外焰的溫度約為800℃,碘的熔點為

113.7℃o采用圖中的兩種方式加熱,圖甲的碘顆粒吸熱會(填物態變化名稱),圖乙的碘顆粒吸

熱除了發生左側的物態變化外,還可能會(填物態變化名稱);圖甲方式停止加熱后,“碘錘”中的

碘蒸氣會(填物態變化名稱),這一過程需要熱;

-AII

碘錘

(2)小娟利用實驗研究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她在完全相同的A、B兩塊玻璃板上分別滴上等量的、表面

積大小不同的水,用酒精燈加熱B玻璃板,如圖所示。加熱一段時間后,她觀察到玻璃板上的水

變干的更快,于是她得到實驗結論:水蒸發的快慢與液體的溫度有關,你認為小娟通過實驗(選

填“能”或“不能”)得出上述結論,請寫出你的理由:;

AB

(3)小明同學幾乎每天都要乘公交車上學,善于觀察的他發現,無論盛夏還是嚴冬,在裝有空調的公交車

玻璃上,常常有小水滴附著在上面,小水滴是由水蒸氣(填物態變化)形成的;發生這種物態變

化的另一種方式是,夏天,小水珠附著玻璃的(填“內表面/外表面”)。

13.某物理興趣小組在學習物態變化知識時做了如下實驗:

甲乙

(1)如圖甲所示,在密封的碘錘內放入適量的碘顆粒,將碘錘在熱水中加熱,你會看到碘錘內出現,

這個過程需要(填選“吸收”或“放出”)熱量;停止加熱,并給上方的頂部加幾滴冷水,觀察發現

碘錘(選填“上”或“下”)端內壁出現碘顆粒較多;

(2)接著同學們利用干冰做了相關實驗:在燒杯中加入適量的水,向水中放入一小塊干冰,觀察到水中很

快有大量氣泡產生,同時水面有大量白氣,如圖乙所示。水面上的大量“白氣”是(選填“水蒸氣”、

“小水滴”或“二氧化碳氣體”),氣泡的主要成分是(選填“白氣”、“二氧化碳氣體”或“水蒸氣”),此

實驗中杯中水溫會(選填“上升”、“下降”或“不變”)。

14.同學們觀察“水的沸騰”的實驗:

(1)實驗室提供了二塊比燒杯口稍大的圓形硬紙板,小明和小華分別在硬紙板上剪出小孔,以便將溫度計

通過小孔插入燒杯內的水中。如圖所示,剪裁合適的是(甲/乙)紙板,理由是;

(2)安裝實驗器材時,小明應按照(選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順序進行,這樣做的目的

是:;

(3)實驗時,除了圖示器材,還需的測量器材是;

(4)當水沸騰時,觀察發現,氣泡上升時體積(選填“變大”或“變小,'),聽到的聲音的響度比沸騰

前略微(選填“變大’或"變小”);

(5)實驗表明水沸騰過程中需要繼續吸熱。但小明提出疑問:曾看見端上桌子的砂鍋里的湯,沒有火加熱

但仍沸騰,請你解釋原因:;

(6)小明思考要給一大杯滾燙的熱水降溫,在同樣的環境下,現有兩種方法:①先讓滾燙的熱水冷卻5min,

然后加一小杯冷水;②先在滾燙的熱水中加入一小杯冷水,然后冷卻5min,結合圖像信息,可知。

A.方法①冷卻效果較好B.方法②冷卻效果較好C.兩種方法冷卻效果相同

15.某同學在“探究光的反射規律”的實驗中做了如下實驗。他將一個平面鏡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相連接的

兩紙板E、P展開成一個平面,其中紙板E和P相連接的位置ON垂直于紙板底邊CZ)。

(1)把紙板豎直立在平面鏡上,如圖甲所示,ON垂直于平面鏡,使一束光貼著紙板E沿某一個角度射到

。點,經平面鏡反射,在紙板尸上(選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把紙板/以ON為軸向后折,如

圖乙所示,將在紙板尸上看到反射光(選填“仍能”或“不能”),這說明反射光線、入射光線、法線;

(2)實驗中,若將紙板跖(連同激光筆)整體向后傾斜,此時反射光束;

A.仍在紙板上呈現

B.被紙板擋住

C.在紙板前方

(3)結合上述實驗請你進一步推斷: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所在的平面與平面鏡的位置關系是(選填“垂

直”或“不垂直”)的。

16.在“探究光的反射規律”實驗中,實驗裝置如圖所示,把一個可繞ON折轉的白色硬紙板豎直放置在水平

的平面鏡M上,使一束光緊貼硬紙板射向鏡面的。點,在硬紙板上便可描出入射光線和反射光線。

(1)當光束射向鏡面時,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重合;當入射光線從與反射光線重合的位置逆時針

偏轉一定角度時,反射光(選填“不”“順時針”或“逆時針”)偏轉;

(2)為了探究反射角與入射角的大小關系,小明讓光束與ON成30。角射向。點,測得反射光線與ON的

夾角為,記錄數據,他下一步操作應是;

(3)在圖中,若將紙板(連同入射光線)繞CM向后傾斜,此時反射光線;

A.仍在紙板上呈現

B.被紙板擋住

C.在紙板前方

(4)使一束光緊貼著白色硬紙板的面射向鏡面的。點,以ON為軸線,將硬紙板的面繞ON緩慢

地向后折轉,在白色硬紙板上(選填“能”或“不能”)觀察到反射光線,此時反射光線的位置

(選填“發生”或“不發生”)變化;此現象說明:

17.為了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小柯將一塊厚度為0.5cm的玻璃板(P和Q兩個平面都是可以作為平面鏡使

用,如圖甲所示)豎直架在水平臺板上面,再取兩支完全相同的蠟燭A和蠟燭B,分別豎直置于玻璃板兩

側,點燃玻璃板前的蠟燭A,進行實驗。

abc

甲乙

(1)在實驗中,為使實驗的效果更好,實驗室內光線應一些(選填“亮”或"暗”),小柯透過玻璃

板看到了蠟燭A的2個清晰的像,他用(選填“點燃”或“未點燃”)的蠟燭B找到了這兩個像,分

別位于圖中的A和A〃處,其中A處的像是蠟燭A通過玻璃板的(選填“P”或"Q”)平面鏡成像得

到的;

(2)探究蠟燭A的像是實像還是虛像,寫出實驗操作;

(3)小柯按照圖甲中的測量方法,改變蠟燭A的位置,認真測量并記錄了一些數據:得出像距小于物距的

結論。你認為他的測量錯誤的是()(選填“物距"”或“像距v”),根據數據推算玻璃板的厚度為

cm,小柯吸取了經驗教訓,重新選擇了一塊(選填“薄”或“厚”)的玻璃板進行了實驗;

物距〃/cm5.06.07.08.0

像距v/cm4.55.56.57.5

(4)在探究像與物大小關系時,小柯用一個跟A蠟燭完全相同的B蠟燭,在玻璃板后面移動,使其跟A

蠟燭的像重合,此時B蠟燭(選填“替代蠟燭A”或“替代蠟燭A的像”,下同);在探究像與物到

鏡面的關系時,測量B蠟燭到鏡面的距離,此時B蠟燭

(5)小柯用圖甲中的器材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時,發現不便得到像和物左右之間的關系。為解決這一問

題,應選用圖乙中的(選填字母)棋子進行實驗。

18.某小組選用了圖甲中光源、水、水槽、可折轉的光屏(帶刻度)等器材,用于完成探究“光從空氣射入

水中時的折射規律”。

(1)使用可折轉的光屏,是為了觀察折射光線和入射光線是否

(2)圖甲中,光從空氣射入水中,入射點為。點,則入射角是/,折射角是/;(用字母

表示)

(3)光從空氣射入水中,不斷改變入射角,讀出刻度盤上對應的折射角,將實驗結果畫在圖丙中,其中1

和1\2和2,...4和4,分別表示各次入射光線和對應的折射光線的位置。由此可見,光從空氣斜射入水中時,

折射角隨入射角的增大而,且折射角(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入射角;當光從空氣

垂直射入水中時入射角為度,折射角等于度。

(4)若讓光線沿認2,…和4,入射,發現折射光線恰好與其對應的入射光線重合,這一現象說明:在折射

現象中,。

DF

甲乙丙

19.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中:

(1)請在圖甲中完成光路。()

(2)將蠟燭、凸透鏡、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調整高度使燭焰、凸透鏡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其目的是,如圖乙所示,光屏上恰好出現燭焰等大的像,由此可知該凸透鏡的焦距為

cm。調整好之后,凸透鏡的位置不變,將蠟燭移到30?40cm之間、移動光屏直到成一倒立、的

像。

(3)保持凸透鏡的位置不動,將蠟燭置于圖中的20cm處,移動光屏在區間會得到燭焰的像,

保持此時蠟燭、凸透鏡和光屏的位置不動,將一個眼鏡片放在蠟燭和凸透鏡之間,光屏上的像變模糊了,

向右移動光屏,像又變清晰了,這個眼鏡片是由透鏡制成的。

20.小彤用同一光源做了以下幾個光學實驗,請回答下列問題。

甲日上王

光屏中

像成在

,要使

所示

圖1

,如

上方

屏的

在光

像成

發現

中,

實驗

律的

像規

鏡成

凸透

探究

1:在

實驗

(1)

鏡的焦

則凸透

大,

光源等

的像與

屏上

現光

,發

好后

;調

透鏡

節凸

)調

“下”

“上”或

(選填

央,應

cm。

距為

出現了

上再次

,光屏

動光屏

向右移

動,

向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