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觸網電連接壓接工藝及壓接質量檢查課件_第1頁
接觸網電連接壓接工藝及壓接質量檢查課件_第2頁
接觸網電連接壓接工藝及壓接質量檢查課件_第3頁
接觸網電連接壓接工藝及壓接質量檢查課件_第4頁
接觸網電連接壓接工藝及壓接質量檢查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接觸網電連接壓接工藝及壓接質量檢查2一、材料與工具1、材料1.1電連接線材:正線采用TJR120mm2軟銅線站線、聯絡線采用TJR95mm2軟銅絞線電連接線長度根據現場實際位置確定,一般情況下電連接線承力索與接觸線間下料長度=L+150mm×2工作支承力索與非工作支承力索間距離L+600。70031.2電連接線夾:與承導線相連的電連接線夾均采用壓接式線夾接觸線電連接線夾由線夾本體及螺紋卡子組成螺紋卡子承力索電連接線夾由線夾本體及中夾板組成中夾板承力索電連接線夾4與附加線鋼芯鋁絞線相連的采用銅鋁過渡并溝線夾銅鋁復合板包裹加強線用并溝線夾安裝后,并溝線夾兩邊需進行綁扎,綁扎范圍內采用厚度0.8~1mm,寬度60mm的銅鋁復合板將銅面與電連接軟銅絞線完全包裹后,再用加強線本線整體進行綁扎,綁扎寬度50mm,緊密不重疊。綁扎質量要保證電連接線與鋼芯鋁絞線線互不接觸,且在綁扎范圍并勾連接反方向不應露頭。52、工具:2.1京滬高鐵使用的是保德利專供的電動液壓泵及配套的壓接鉗、模具,電動液壓泵的壓力不小于70Mpa,液壓鉗壓接力不小于24噸。需壓接的線夾應選用壓接鉗規定的、適配的壓接(拆卸)模具。作業前應檢查壓力是否正常,油路、油管、鉗口、閥表、模具匹配完好。電動液壓油泵模具壓接鉗2.2其它輔助工具與設備發電機(220V3-5kw)、弧口斷線鉗、鋼刷、砂紙、溫度表、線墜、檢查模板(卡尺)、盒尺、導電油脂等。62.3液壓油泵及壓接鉗、模具是電連接壓接最為關鍵的設備工具,在運輸、裝卸、使用過程中要加以愛護與保養,防止磕碰和高空掉落。對工作出現異常或電路、油路(接口部位、閥、表)壓接鉗、模具)出現故障問題后要及時通知廠家修理,嚴格按照使用說明書去操作與保養,切不可在出現故障或壓力不正常的情況下繼續壓接作業。

注意事項

要使用京滬高鐵專供的配套壓接設備及模具!不同的液壓泵及壓接鉗接口可能不同,不同壓接鉗的鉗口尺寸、行程也有所不同,模具閉合高度是與壓接鉗鉗口適配的,不得隨意搭配、互用不同的電動液壓泵、壓接鉗、模具。否則可能造成設備損害或達不到壓接效果。接觸線接觸線與承力索上摸形狀相似,防止拿錯互用!嚴禁互用!

承力索7二、壓接前的準備工作1、確定電連接壓接位置1.1根據安裝圖紙和設計要求的不同電連接形式所安裝的位置,對安裝位置進行測量,位置確定后,在承力索及接觸線上做出標記。1.2實際測量電連接在線索間的相關距離,計算電連接線所需的具體長度,含預留長度,在軟銅絞線上量出總長度后裁線。同時量出在每個線夾的安裝位置,并做出標記。

電連接線預留長度一定要正確,特別是承力索至接觸線間的預留長度切不可過短和過長。81.3安裝時要區分不同錨段、不同溫度要求,同一懸掛接觸線、承力索間的電連接應垂直安裝,接觸線與承力索電連接線夾應在同一垂直面上,同一組的兩根電連接預留馳度一致。.91.4安裝溫度大于或小于平均溫度時承力索線夾依據速查手冊“電連接承力索線夾安裝錯位表”進行安裝,正常溫度時工作支與非工作支承力索上的電連接線夾垂直/平行,環境溫度高于或低于平均溫度時,承力索電連接線夾分別向中錨(負值)或下錨(正值)方向移動。偏差不大于±100mm。電連接承力索線夾安裝錯位表300

mm-5oL1+L2=700m40o260mmL1+L2=1000m20°或25°0

mm結構高度<1m為C形>1m為S形102、清理壓接部位2.1將壓接處的接觸線、承力索表面用砂砂紙打磨,去除氧化皮及污穢,清理后的表面應目測成金屬亮色。打磨后擦拭清理干凈打磨的粉末等雜物,確保壓接部位清潔。主要針對承力索圓周、接觸線溝槽的壓接部位進行清理。注意檢查接觸線面是否存在扭面現象,扭面的接觸線很容易造成壓接鉗不垂直,線夾偏斜。所以要事先將扭面問題處理完畢。112.2打磨及清潔后在線夾的通孔內、溝槽及線索的壓接部位少許均勻涂一層導電油脂。

注意事項導電油脂只許在規定的部位涂抹,所涂面積、厚度要盡量少、薄,防止過量壓接后擠出的油脂阻礙壓接質量的檢查。123、接觸線線夾組配

3.1將接觸線線夾螺紋卡子的開口朝向機車前進方向。

注意事項穩固后的螺紋卡子輕輕扳動應不會離開接觸線槽,如果能夠輕輕搬動掉落,需重新安裝,直至更換。如遇有線夾推入困難、或推入不進的要檢查線夾與螺紋卡子的配合是否正確。對其中有問題的進行更換。嚴禁將螺紋卡子開口兩端人為掰大!。來車方向3.2先把一支放進沒有涂油脂的接觸線部位的線槽,另一只用母指推壓進另一邊線槽,然后推移至壓接部位(線槽已涂油脂部位)。確保螺紋卡子穩固地卡在接觸線上需安裝部位的溝槽內。卡子推入方向133.3將裁好并端頭齊整的電連接線穿入電連接線夾上部的圓孔內,在另一端露出部位用細銅絲綁扎線頭,防止壓接時線頭散開。3.4將帶有電連接線的線夾本體放入接觸線上,向已固定在接觸線線槽中的螺紋卡子開口端移動,直至螺紋卡子的折彎處,線夾通過螺紋卡子穩固在接觸線上。來車方向143.5螺紋卡子開口端應在線夾外可見露頭2~3mm,不允許不露頭,也不宜露頭過多,確保接合部分螺紋配合長度。2-3mm

組配好的線夾輕輕左右扳動應不會脫落,否則應檢查卡子是否未裝好,或線夾是否有一邊未卡住螺紋卡子,然后按以上步驟重新安裝及檢查,直至確定線夾已穩固安裝。15。線夾帶有溝槽(短邊)的一邊在直徑較小的一側,直徑大的裝在線夾本體長邊一側(無溝槽標記)。溝槽(短邊)標識4、承力索線夾組配4.1將電連接線放入承力索線夾本體長邊一側,然后連同線夾一起掛在承力索壓接處。注意線夾開口朝向線路側。4.2在兩線索之間推入中夾板,推入后中夾板兩端與線夾本體兩端平齊,應保證中夾板在線夾的中間位置,并使打有型號標識的一側朝外164.3中夾板的標識說明:標有“A、B、C、D”的一側朝內,標有“120f”等標識的一側向外。中夾板圓弧應與相應的線索配合,打有標識一側的圓弧分別與對應的線型配合。線夾與線索的組合方式 序號線材組合型式線夾組合方式線夾本體中夾板1JTMH120與TJR95(120/95f)B型A型2JTR95與TJR95(95f/95f)B型B型3JTMH70與TJR95(70/95f)B型C型4JTMH95與TJR95(95/95f)A型B型175.承力索、接觸線電連接線夾在設計規定的位置安裝組配完成后,應再次檢查確認安裝位置、預留馳度及線夾與接觸線、承力索、螺紋卡子、中夾板及電連接線相互位置,電連接線端部露頭正確。嚴格控制電連接線預留長度,過長的電連接線會在接觸線抬升過程中低于接觸線造成打弓,電連接過短,線夾長期受接觸線的震動從而產生上拔力,可能將使線夾滑脫,造成打弓。18三、壓接工藝1、接觸線線夾壓接1.1將組配好的線夾置于壓接鉗的下模中間,放好上模,穿上銷釘固定上模。依靠壓接鉗自身下垂重量擺正壓接鉗,確認線夾組合、位置正確后,啟動電動液壓泵,開始加壓壓接。

191.2為確保線夾壓接質量,在下模快將近接觸到線夾前應使用寸動(點動)加壓。同時注意觀察線夾在模具型腔中的前后、左右相對位置。

注意事項在下模接近線夾時使用寸動(點動)加壓,這是確保壓接質量的關鍵操作步驟,切不可盲目持續加壓,導致出現問題后,線夾已被壓緊,為時已晚,無法進行調整。嚴禁當下模接近線夾時不使用寸動(點動)加壓的操作規范!

201.3當下模接觸到線夾后,關掉電源開關,開始對線夾安裝質量狀況進行檢查,發現線夾不正、卡子跳槽、露頭過長過短,電連接線露頭過長過短等問題要取下模具和壓接鉗,重新對線夾進行調整,調整無誤后再進行壓接。

注意事項停機經檢查后的線夾必須在模具中間并左右對稱,模具對稱中心面與接觸線、線夾的中心對稱面重合一致,否則應移動、轉動壓接鉗調整位置,問題嚴重的甚至要取下模具及壓接鉗重新對線夾調整,防止出現偏壓、卡子跳槽、傷線等影響壓接效果甚至壓接無效的質量缺陷。嚴禁不停機進行檢查!211.4全面調整正確后,開始繼續壓接,應一直加壓并觀察模具閉合情況以及壓力表,保證模具閉合且壓力表指示不小于70Mpa,并不再上升時,保持5秒鐘后卸壓。必須保壓5秒鐘后再卸壓,

切莫圖快!222.4承力索線夾壓接方法及工藝要求與接觸線線夾一致。

特別注意:壓接時必須用120型模具壓接120mm2、85mm2接觸線用電連接線夾,用150型模具壓接150mm2接觸線。禁止使用不相對應的模具去壓不對應的電連接線夾!禁止承力索壓接模具和接觸線壓接模具交叉使用!彎曲變形的壓接鉗上的銷釘嚴禁打磨后繼續使用!23四、質量檢查與確認1、電連接安裝質量的檢查應注重過程控制與檢查,即:1.1安裝前對線夾質量的檢查:包括線夾型號正確,接觸線線夾本體與螺紋卡子的配合、承力索線夾本體及中夾板的配合型號的正確。1.2線夾組配后的確認檢查:在壓接前對組配的電連接線夾及線索,安裝位置進行確認,無誤后再開始壓接。1.3在壓接過程中,當下模接近線夾時使用寸動(點動)加壓,上下模接觸到線夾,并穩定不動后,停止壓接,在壓接鉗兩端再次對線夾組配、線索配合的質量狀況進行最后一次檢查確認,此次過程檢查確認最為關鍵,對組配、壓接初期產生的質量缺陷可以及時發現,及時得到調整、糾正。

以上過程質量檢查的3個關口,最后一個是關鍵!必須嚴格執行!2、壓接后的檢查:在壓接完畢卸下壓接鉗后,現場對壓接質量的檢查,此時發現出的質量缺陷只能將線夾切開,重新進行壓接。注意要在檢查發現后立即處理,不能耽擱。3、質量排查與專項檢查:在送電前、聯調聯試期間組織的排查與檢查過程中要按照檢查標準對電連接壓接質量狀況進行再次排查與確認,對發現的問題及時進行整治。244、接觸線線夾檢查方法與缺陷識別4.1線夾下部螺紋卡子必須在接觸線線槽中與線槽契合的卡子必須保證平行壓接于線槽內,不得出現一肢或兩肢全部跳出線槽。出現任何一肢跳出接觸線的線槽即為不合格,應予以更換。正確

√單支跳槽錯誤

×雙支跳槽錯誤

×螺紋卡子未入接觸線溝槽,壓在線槽外的邊緣處,導致線夾嚴重偏斜檢查方法:目測,將線夾兩端的導電油脂擦去,直接觀察卡子開口兩只是否存在跳槽現象,一支出槽的線夾肯定是壓偏的。254.2螺紋卡子外露長度電連接線夾的螺紋卡子應保證線夾從一端插入后,在另一端卡子露頭1~3mm,但不得大于3mm。卡子不出頭或插入過深都會導致線夾與接觸線接觸面、接觸力減少,(露頭大于3mm)即為不合格,應予以更換。檢查方法:目測,測量外露過長

無外露正確不正確不正確264.3線夾壓偏檢查

在壓接過程中,壓接鉗與線夾、接觸線不垂直,或壓接鉗銷釘、模具出現偏差,都會導致線夾壓偏。檢查方法:目測,用檢查模板直接檢查,檢查是否與接觸線垂直。線夾壓偏線夾未壓偏通過壓偏與未壓偏的線夾對比,壓偏線夾黃色圈出部位兩邊空隙不均勻,與未壓偏線夾同一個部位空隙均勻。線夾與接觸線垂直度也不一樣。∟274.4壓接偏斜程度壓偏的電連接線夾由于單邊受力大,在線夾一邊底部會出現單側窄小、而且比較薄的直面,此直面的高度不得大于2mm。大于2mm的容易從根部斷裂,露出螺紋卡子,或將卡子擠出線槽,線夾單邊將失去握緊力,長期振動下,線夾極易脫落,發現此缺陷要立即更換。正確允許不允許壓偏后單側產生的超標直面嚴重壓偏,導致線夾一側壓接力不足,卡子已外露檢查方法:目測,卡尺測量284.5壓接后的線夾尺寸檢查壓接后的線夾變形尺寸是現場檢測線夾壓接質量的主要手段,在壓接完成后,應及時進行檢測,在質量檢查時也應對壓接變形尺寸進行檢查。檢查時要按照檢測標準用游標卡尺或檢查模板(通止規)從接觸線底面至線夾頂面高度及線夾寬度的尺寸進行測量,不符尺寸的要予以更換。此模板可以在檢測線夾壓接變形尺寸的同時,根據模板上的標準線夾壓接形狀進行線夾壓偏程度的檢查。在對高度H、寬度W1進行測量時,以接觸線圓弧為基準,如線夾壓偏程度大,模板就會放不進接觸線圓弧,壓偏程度小,模板一邊會有間隙。HW2W1W2HW1檢查模板29用通止規對線夾壓接后變形尺寸的高度及寬度進行檢測,對不能插入和插入后間隙過大的要予以更換通止規檢測時,型號選用正確,150mm2

需對應使用與線材型號一致的通止規30檢測項目線型高度(H)寬度1(W1)寬度2(W2)角度(A)壓接后主要變形尺寸15039.5±0.528±0.527±0.580°±0.5°12038.5±0.528.5±0.527±0.590°±0.5°8536±0.528.5±0.527±0.590°±0.5°W2電連接線(95/120)游標卡尺測量314.6線夾傾斜度檢查檢查壓接后的接觸線電連接線夾是否垂直于軌面,考慮受電弓偏轉、抬升等因素影響,壓接后的接觸線電連接線夾與軌面的偏斜不得大于15度。否則可能會導致受電弓與線夾側面干涉,造成打工事故。

由于引起電連接線夾壓接偏斜的主要原因是接觸線扭面。應在電連接壓接前對接觸線進行校正。

不允許壓接后用工具卡住線夾扳轉校正!允許安裝直線區段時禁止安裝曲線區段時禁止安裝324.7壓接模具用錯的檢查接觸線線夾在壓接時錯誤使用了承力索線夾壓接模具的上模。通過對比可以很清楚看出,發現此類缺陷要予以更換重新壓接。接觸線承力索錯誤使用承力索線夾壓接模具的上模壓接接觸線線夾除導致電連接線壓接不牢固;還會使與下部與接觸線溝槽壓接部分產生一條直面,線夾與螺紋卡子不能有效壓接密貼。335、承力索線夾檢查方法與缺陷識別5.1完整性檢查每個承力索電連接線夾必須裝有中夾板,不得漏裝,否則,應拆掉更換。5.2線夾方向是否正確直徑小的線應裝在線夾本體短邊一側(有溝槽標記),直徑大的線應裝在線夾本體長邊一側(無溝槽標記)。但當承力索與電連接線直徑相差不多時,應當將承力索裝在線夾長邊一側,電連接線裝在短邊(有溝槽標記)一側。檢查方法:目測345.3

導電脂檢查不得漏涂導電脂5.4中夾板位置檢查中夾板不得卡在線夾開口之間,否則應予以更換。5.5承力索線夾壓接后線夾本體開口檢查壓接后開口尺寸不得大于2㎜。如檢查發現開口超標,要及時處理,可以補壓一次,如不能滿足要求應予以更換。檢查方法:目測+游標卡尺356、其它缺陷的檢查6.1線夾裂紋檢查壓接后線夾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