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教版)2017年中考歷史真題類編:《中國歷史》七年級下冊(含答案)_第1頁
(川教版)2017年中考歷史真題類編:《中國歷史》七年級下冊(含答案)_第2頁
(川教版)2017年中考歷史真題類編:《中國歷史》七年級下冊(含答案)_第3頁
(川教版)2017年中考歷史真題類編:《中國歷史》七年級下冊(含答案)_第4頁
(川教版)2017年中考歷史真題類編:《中國歷史》七年級下冊(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六學習主題繁榮與開放的社會第1課從“開皇之治”到“貞觀之治”(HYPERLINK\s"1,38222,38239,0,,\"貞觀之治\"的主要內容,評價唐太宗""貞觀之治"、唐太宗)第2課走向全盛的唐朝(HYPERLINK\s"1,40700,40710,0,,武則天和\"開元盛世\""武則天和"開元盛世")第3課科舉制度的創立和發展(HYPERLINK\s"1,41667,41673,0,,隋唐科舉制度"隋唐科舉制度)第4課唐朝的民族關系(HYPERLINK\s"1,43041,43050,0,,唐與吐蕃等民族交往"唐與吐蕃等民族的交往)第5課唐朝的對外文化交流(HYPERLINK\s"1,44164,44178,0,,遣唐使、玄奘西行、鑒真東渡等"遣唐使、玄奘西行、鑒真東渡等)主題活動四歷史遺址考察(按Ctrl+課題后的超鏈接進入相應知識點)一、選擇題隋朝的統一和“開皇之治”、列舉"貞觀之治"的主要內容,評價唐太宗。◆(2017·廣西賀州)1.《資治通鑒》稱隋文帝:“其自奉養,務為儉素,乘輿御物,故弊者隨宜補用。”由此可見,隋文帝()AA.崇尚節儉B.重視農業C.整頓吏治D.生活奢侈◆(2017·山東青島)9.小強和爸爸都是歷史迷。一天,小強讓爸爸猜我國古代的一位皇帝,他給出如下提示詞:開通大運河、正式設置進士科、暴君。爸爸給出的正確答案應該是()CA.晉惠帝B.隋文帝C.隋煬帝D.唐玄宗◆(2017·湖北孝感)2.隋朝于公元六世紀未高調登場,卻又匆忙謝幕.在歷史的長河中書寫了一段宛若曇花綻放般短暫的輝煌。《曇花王朝——隋帝國的短暫與輝煌》一書(如右圖)詳細介紹了這一段歷史。書中不應出現的內容是()CA.三省六部制B.科舉制的創設C.“開元盛世”D.大運河的開鑿◆(2017·山東青島)10.《貞觀政要》記載:太宗謂侍臣曰:“守天下難易?”侍中魏征對曰:“甚難。”太宗曰:“任賢能、受諫諍,即可,何謂為難?”……(太宗)又謂(太子)曰:“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材料反映唐太宗的治國策略有()D①吸取隋朝滅亡的教訓②任用賢才③虛心納諫④合并州縣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2017·山東聊城)5.“中書主出命,門下主封駁,尚書主奉行。”這段材料介紹的是()BA.西周分封制B.唐朝的三省制C.元朝的行省制D.明朝的廷杖制◆(2017·海南)2.“吾為官擇人,唯才是與,茍或不才,雖親不用……如其有才,雖仇不棄”,反映了唐太宗()DA.勤于政事B.善于納諫C.節儉治國D.唯才是用◆(2017·湖南懷化)4.中共中央發布了改進工作作風的八項規定,大力提倡勤儉節約。中國古代就有一位“居安思危、戒奢以儉”的皇帝,他在魏征勸諫后,即能身體力行,持之以恒。這位皇帝是()BA.隋文帝B.唐太宗C.唐玄宗D.宋太祖◆(2017·江蘇宿遷)3.唐太宗是中國古代杰出的帝王。下列史實與他密切相關的是()CA.創立皇帝制B.頒布“推恩令”C.貞觀之治D.設宣政院管理吐蕃◆(2017·江蘇鎮江)3.下列為唐朝三省六部制機構設置示意圖,其中部門之間隸屬關系示意準確的是()AABCD◆(2017·廣西賀州)2.唐太宗說:“國以民為本,人以食為命。若禾黍不登,則兆庶非國家所有。”為此,唐太宗()AA.重視發展生產B.擴充國學規模C.注重虛心納諫D.加強邊疆管理◆(2017·黑龍江牡丹江)4.他統治時期,吸取前朝滅亡的教訓,虛心納諫,出現了“貞觀之治”的局面。他是()BA.漢武帝B.唐太宗C.宋太祖D.明太祖知道武則天和"開元盛世"的基本史實。◆(2017·江蘇南京)5.如圖詩句反映的史實是()DA.秦朝暴政 B.赤壁之戰 C.貞觀之治 D.安史之亂◆(2017·廣東深圳)5.“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詩歌主要描述了開元盛世時期()DA.政治清明B.科舉興盛C.民族融合D.經濟繁榮◆(2017·黑龍江綏化)5.唐玄宗統治前期,政治清明,經濟空前繁榮,倉庫充實,人口明顯增加,唐朝進入全盛時期,歷史上稱為()DA.“文景之治”B.“開皇之治”C.“貞觀之治”D.“開元盛世”◆(2017·內蒙古赤峰)5.據史書記載,唐都長安有修造樂器商店、金銀珠寶店、茶肆、客舍等。這一記載表明當時()CA.手工業生產發展B.對外貿易活躍C.商業經濟繁榮D.經濟重心南移◆(2017·江蘇無錫)4.如今,許多中小學已普遍開設經典誦讀課,經典誦讀已成為學生學習傳統文化,弘揚傳統美德的重要方式。“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九州道路無豺虎,遠行不勞吉日出。”大詩人杜甫的這首經典詩稱頌的是()CA.開皇之治 B.貞觀之治 C.開元盛世 D.康乾盛世◆(2017·山東濟寧)4.“開元初,四方豐稔(豐收),城鎮商鋪林立,客商如云”所反映的經濟發展盛況是在()CA.唐太宗時期B.武則天時期C.唐玄宗前期D.唐玄宗后期◆(2017·內蒙古鄂爾多斯)2.“開元初,四方豐稔(豐收),城鎮商鋪林立,客商如云”“齊紈魯縞車班班”,材料中直接反映了唐玄宗統治前期()CA.農業發展 B.政治清明C.經濟繁榮 D.商業活躍了解隋唐科舉制度的主要內容。◆(2017·山東濱州)4.下面關于科舉制度的表述,正確的是()D①這一制度初創于隋朝②進士科主要考察記誦儒家經典的能力③有利于統治者籠絡人才,鞏固統治④科舉考試促進了唐代詩歌的繁榮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017·山東德州陵城區)4.孟德斯鳩在評價中國某一制度時指出:“皇帝通過考試等途徑選拔官吏。凡是具有真才實學的人,不論出身如何,都有經過考試成為官吏的機會。”該制度在隋唐時期的作用不包括()CA.擴大了中央政權的社會基礎B.增強了國家機構的活力C.使專制集權統治極度膨脹D.給社會帶來革新氣象◆(2017·甘肅慶陽)3.科舉制度是中國歷史上采用考試方式選拔官員的一種基本制度。這一制度創立于()BA.秦漢時期B.隋唐時期C.宋元時期D.明清時期◆(2017·江西)2.16世紀至19世紀,傳教士向西方廣泛介紹了中國的科舉制度。……英國歷史學家湯因比肯定地認為,英國文官考試制度曾效仿中國的科舉制度。”據材料可知,科舉制度()CA.引發了歐洲文藝復興運動興起B.直接推動了工業革命的發展C.對西方文明講程產生了一定影響D.嚴重束縛了人們的思想自由◆(2017·山東菏澤)4.“昔日齷齪不足夸,今朝放蕩思無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登科后》。該詩體現了()BA.分封制度的血緣和等級特點B.科舉制度的公平和機會均等C.行省制度的首創和高效特點D.八股取士的腐朽和文化專制◆(2017·四川成都)3.隋唐時期有一大“發明”,它否定按門第選官,為布衣(平民)提供了做宰相、公卿的機會。這一“發明”是()DA.世襲制 B.分封制C.郡縣制 D.科舉制◆(2017·湖北黃石)5.2017年是我國恢復高考40周年,高考制度有利于國家人才的選拔。歷史學者威爾·杜蘭特在《世界文明史》里評價我國古代某制度曾寫道:“沒有操縱的提名,沒有偽君子卑鄙的爭奪……沒有混戰或腐化的選舉,沒有僅憑巧言而能登人仕途的現象”。他稱贊的是中國古代的()DA.中央集權制B.九品中正制C.郡縣制D.科舉制◆(2017·江蘇揚州)3.唐太宗在端門看見新科進士魚貫而出,高興地說:“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這一現象的出現是由于實行了()CA.郡縣制 B.三省六部制 C.科舉制 D.行省制◆(2017·山東日照)4.科舉制度被西方人譽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他們認為“(科舉考試使得)即使是國家中最貧窮的人也只能說,如果他命運不濟也是‘天意如此’,他的同胞并未設置不公平的障礙來阻撓他提升自身的地位……”這主要是指科舉制度()CA.促進了教育事業的發展B.保證了官吏的清正廉明C.體現了公平公正的原則D.提高了官員的文化素質◆(2017·福建)5.成語“金榜題名”“獨占鰲頭”“三元及第”所反映的制度是()DA.世襲制 B.分封制 C.郡縣制 D.科舉制◆(2017·黑龍江龍東)3.科舉制是古代通過考試選拔官吏的重要制度,科舉制正式形成于()BA.隋文帝時B.隋煬帝時C.唐太宗時D.唐玄宗時◆(2017·黑龍江綏化)4.科舉制是我國古代重要的選官制度,它正式誕生于()CA.唐朝B.明朝C.隋朝D.清朝◆(2017·江蘇鹽城)3.“載初元二月,策問貢人于洛城殿……殿前試人自此始”。“殿前試人”這一考試形式的開創者是()CA.隋煬帝 B.唐太宗 C.武則天 D.唐玄宗了解唐與吐蕃等民族交往的史實。◆(2017·四川眉山)19.吐蕃贊普上書唐朝皇帝說,吐蕃和唐朝已經“和同為一家”了。下列史實中能夠說明“唐蕃一家”的是()AA.文成公主入藏 B.唐太宗設立管理西域的機構C.唐玄宗冊封回鶻首領 D.唐玄宗冊封南詔首領◆(2017·云南昆明)3.7世紀時,文成公主遠嫁吐蕃首領松贊干布,密切了漢藏關系,藏族人民親切地稱呼她為“阿姐甲莎”(意為漢族阿姐)這件事發生在()BA.隋朝B.唐朝C.宋朝D.清朝以遣唐使、玄奘西行、鑒真東渡等史實為例,說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發展。◆(2017·江蘇連云港)22.右圖所示歷史人物的主要事跡是()BA.東渡日本弘揚佛法B.西行天竺求取佛經C.將唐典章引入日本D.實現民族間大融合◆(2017·山東青島)11.李慶新在《海上絲綢之路》中寫到:“唐朝與海外發生官方關系的國家和地區有70余個”。由此可見,唐代對外交往比較活躍。出現這一局面的原因是()D①國家統一、社會安定②政府鼓勵各國商人到中國貿易③經濟繁榮、文化輝煌④對外交通發達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2017·山東東營)5.右圖是日本奈良唐招提寺,它見證了唐朝與日本的文化交流。下列與之相關的人物是()CA.張騫B.玄奘C.鑒真D.班超◆(2017·四川成都)4.高僧玄奘和鑒真不忘初心,克服千難萬險,終于到達理想的彼岸。其“西行”和“東渡”的共同作用是()CA.加強了邊疆管理 B.開鑿了絲綢之路C.傳播了中國文化 D.擴大了唐朝疆域◆(2017·廣東深圳)6.某小組開展研究性學習時,檢索了一下關鍵詞:“日本”、“佛教”、“《東征傳繪》”、“唐招提寺”。他們研究的主題是()BA.玄奘西行B.鑒真東渡C.鄭成功收復臺灣D.戚繼光抗倭◆(2017·黑龍江齊齊哈爾)4.唐朝時對外交往頻繁,中印交往的重要史實是()AA.玄奘西游B.鑒真東渡C.鄭和下西洋D.張騫出使西域◆(2017·黑龍江大慶)4.“東瀛有多遠,芒履難丈量。袈裟作舟帆,風雨莫阻擋”的詩句與下列哪一人物搭配在一起最合適?()BA.玄奘B.鑒真C.忽必烈D.鄭和主題綜合◆(2017·陜西)13.與看見新科進士感嘆“天下英雄入吾轂中矣”和鑒真第六次東渡成功這兩件事有關的統治者分別是()CA.唐高祖和唐玄宗B.唐太宗和武則天C.唐太宗和唐玄宗D.武則天和唐玄宗◆(2017·廣東)4.如果把“大運河的開通””貞觀之治”“開元盛世”“遣唐使和鑒真東渡”整合為一個學習單元,符合這一單元內容的主題是()CA.國家的產生和統一B.政權分立與民族匯聚C.繁榮與開放的社會D.近代前夜與盛世危機二、非選擇題◆(2017·江蘇蘇州)30.(6分)唐朝,一個不筑長城的統一王朝,具有開拓創新的氣魄,更有昂揚進取的精神。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九州道路無豺狼,遠行不勞吉日出。齊紈魯縞車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唐·杜甫《憶昔》材料二唐朝戶數在639年(唐太宗貞觀13年)達300萬戶,705年有615萬戶,740年(唐玄宗開元28年)為841萬戶,754年有918萬戶。——凍國棟《中國人口史》(第二卷)(1)據材料一指出該詩人生活在唐朝的什么特殊時代?他的詩被后人稱譽為什么?(2分)(2)材料一反映了當時怎樣的社會現實?材料二的數據印證了材料一中哪一句詩所描述的情況?(2分)(3)材料二中,639~751年問唐朝的戶數數據呈現出怎樣的趨勢?據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出現這一趨勢的主要原因。(2分)30.(1)特殊時代:唐朝由盛轉衰的時代;“詩史”。(2)社會現實:開元盛世時期國家呈現經濟繁榮(人口眾多,糧食豐盈,國庫允實),政治清明,社會安定,百姓富足的景象。印證:“小邑猶藏萬家室”。(3)趨勢:連續增長(上升)。原因:“貞觀之治”(奠基);“政啟開元,治宏貞觀”(繼續發展);“開元盛世”(全盛)。◆(2017·山東聊城)31.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魏晉以來,官員大都從各地高門權貴的子弟中選拔。權貴子弟無論優劣,都可以做官。許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實學的人,卻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擔任高官。——摘自《中國歷史》材料二科舉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機會均等”……的機制,對知識分子的社會心理是一種塑造,客觀上激勵了個人的奮斗精神。——摘自薛明揚《中國傳統文化概論》(1)材料一、材料二中選拔官吏的標準分別是什么?(4分)(2)根據材料二,分析科舉制度的作用。(4分)31.(1)標準:材料一:門第(或出身)。(2分)材料二:才能(或學識)。(2分)(2)作用:有利于打破門第限制;有利于創造相對平等的競爭機會;便于在全社會范圍內選拔人才;有利于擴大中央政權的社會基礎;有利于增強國家機構的活力;給社會帶來革新氣象和創造精神;有利于促進教育事業的發展。(4分。每點1分,答出其中四點即得滿分。)◆(2017·山東濰坊)26.(16分)唐朝社會繁榮開放,是當時世界上強盛的國家。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隋唐開始的)科舉選官制度,使一些本來無立錐之地的平民書生,通過科場也得以晉身于官僚、貴族的行列,其中包括著一大批極為出色的、有著高度文化素養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專家。這樣以來,在社會的等級階層之間,也就必然會出現等級中的升降、甚至貴賤間的對流,這種流動性同時為那些原來既非官僚、也不是地主的人步入官僚隊伍,提供了可能性。——摘編自胡平《試論科舉對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影響》(1)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科舉制對中國古代政治的影響。(4分)材料二唐朝以來海上絲綢之路以中國的揚州、明州(寧波)、泉州、番禺(廣州)為起點。絲綢之路不僅僅運輸絲綢,而且也運輸瓷器、糖、五金等出口貨物和香料、藥材、寶石等進口貨物。海上絲綢之路形成主要是因為中國東南沿海山多平原少,內部往來不易,因此許多人便積極向海上發展。——摘編自李慶新《海上絲綢之路》(2)據材料二,概括唐朝海上絲綢之路的特點及興盛的原因。(6分)材料三唐政府有太常寺等機構專管樂舞,當時知名的音樂家有萬寶常、許和子、段善本,舞蹈家有公孫大娘、段旻等。唐玄宗和楊貴妃也分別是音樂家和舞蹈家。樂舞方面的著作也很多,《新唐書·藝文志》載唐代有31家、38部專著共257卷。唐太宗貞觀十四年,形成十部樂,即燕樂、清高樂、西涼樂、天竺樂、高麗樂、龜茲樂、安國樂、疏勒樂、康國樂、高昌樂。——摘編自張豈之《中國歷史·隋唐遼宋金卷》(3)材料三反映了唐朝哪一社會現象?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有哪些?(6分)26.(1)提高了官員的文化素質;擴大了統治基礎;增強官員任用的開放性和流動性;加強了中央集權。(答對一點得2分,共4分)(2)特點:以東南沿海港口為起點;貿易范圍較廣;出口貨物以手工業品為主,進口以原料、貴重奢侈品為主。(答對一點得2分,共4分)原因:地理環境影響。(2分)(3)樂舞發達。(2分)統治者重視;國家統一、社會穩定;經濟繁榮;民族間、中外間文化交流。(答對一點得2分,共4分)◆(2017·湖北咸寧)29.歷史上為什么把唐太宗(年號貞觀)時期的統治稱為“貞觀之治”?(4分)29.貞觀年間,農民占有一定土地,賦役負擔減輕,有了安定的生產和生活環境,大量荒地被開墾出來,社會經濟出現繁榮景象。那時候,政治比較清明,經濟發展較快,國力逐步加強。歷史上稱當時的統治為“貞觀之治”。(4分)◆(2017·廣西賀州)15.閱讀下列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6分)材料《唐六典》記載唐王朝曾與三百多個國家和地區交往,每年都有大批外國客人來到長安。唐王朝設有專門機構(鴻臚寺、禮賓院)負責接待外賓,設置翻譯人員,提供各種便利。唐朝高度發達的經濟和文化,對很多國家很有吸引力。波斯(伊朗)曾不斷派遣使者前來長安,波斯商人遍布長安、洛陽、廣州、揚州等地;唐朝從貞觀年間開始,日本來中國的遣唐使有十多批,同來的還有留學生和留學僧等;新羅仿唐制建立了政治制度,采用科舉制選拔官吏,還引入了中國的醫學、天文、歷算等科技成就。——摘編自《中國歷史教師教學用書》請回答: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指出唐朝對外交往活躍的表現。(3分)簡析唐朝對外交往活躍的原因。(3分)【答案】表現:唐都長安是一座國際性的大都市;是中外經濟文化交流中心;與世界許多國家交往密切;唐文化遠播東西方各國,影響巨大;對外貿易興盛。(3分。答到其中3點即可得3分。)原因:唐朝高度發達的經濟文化對各國的吸引力;唐實行比較開明的對外政策;周邊國家對與唐朝交往的重視;對外交通發達。(3分。答到其中3點即可得3分。)

第七學習主題民族關系的發展與經濟重心的南移第6課遼、宋、西夏、金的并立(HYPERLINK\s"1,48455,48466,0,,遼、宋、西夏、金等政權"遼、宋、西夏、金等政權)第7課南方經濟的發展(HYPERLINK\s"1,48952,48982,0,,宋代南方生產發展和商業繁榮的史實,了解中國古代經濟重心的南移"宋代南方生產發展和商業繁榮、古代經濟重心的南移)第8課宋代的社會生活(HYPERLINK\s"1,50958,50965,0,,宋代的社會生活"宋代的社會生活)第9課成吉思汗與忽必烈(HYPERLINK\s"1,51786,51802,0,,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和忽必烈建立元朝"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和忽必烈建立元朝、HYPERLINK\s"1,51898,51905,0,,民族關系的發展"民族關系的發展)(按Ctrl+課題后的超鏈接進入相應知識點)一、選擇題知道遼、宋、西夏、金等政權的并立。◆(2017·山東青島)12.公元10世紀到13世紀,中華大地呈現出民族政權并立的局面。這些政權雖由不同民族建立,但都為中華民族的發展做出了貢獻。以下屬于這個時期的少數民族政權有()B①遼②北宋③金④南宋⑤西夏A.①②③④⑤B.①③⑤C.①②③⑤D.①②③④◆(2017·湖南邵陽)4.《邵陽市志》載,1225年,理宗趙昀登基,用年號命名其曾領防御使的封地,并升邵州為寶慶府,寶慶之名始于此。據此判斷,邵陽被稱為“寶慶”是在()CA.漢代B.唐代C.宋代D.元代收復建康取得郾城大捷“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收復建康取得郾城大捷“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撼山易,撼岳家軍難!”A.衛青北擊匈奴B.岳飛抗金C.文天祥抗元D.戚繼光抗倭◆(2017·山東聊城)6.下面是《中國歷史紀年表》(部分)。其中,①、②、③、④分別代表某個政權的名稱。與遼政權訂立澶淵之盟的是()CA.①B.②C.③D.④◆(2017·山東臨沂)5.英國著名經濟史學家麥迪森寫道:“早在公元10世紀時,中國人均收入就已經是世界經濟中的領先國家,而且這個地位一直持續到15世紀。”這期間,被金滅亡的漢族政權是()BA.遼朝B.北宋C.西夏D.南宋◆(2017·浙江湖州)3.“朕選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節度使轄區),即使他們都貪濁,也不及武臣一人為害之大。”材料中宋太祖這一舉措()D①造成重武輕文的局面②增強了軍隊作戰能力③導致官僚機構的膨脹④有利于士人受到尊重。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017·湖南懷化)7.小明同學進行探究性學習,他搜集了“契丹的興起”、“澶淵之盟”、“宋夏和戰”、“岳飛抗金”的相關資料,由此可知他探究的主題是()CA.中華文明的起源 B.統一國家的建立C.多民族政權的并立 D.繁榮與開放的唐朝 列舉宋代南方生產發展和商業繁榮的史實,了解中國古代經濟重心的南移。◆(2017·安徽)2.圖1是某校歷史興趣小組開展研究性學習所制作的卡片,下列選項中最合適的主題是()AA.古代經濟重心的南移B.古代政治中心的南移C.宋朝商業的繁榮興旺D.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2017·山東青島)13.有學者認為:“北宋時期,中國仿佛進入現代,物質文化蓬勃發展。”下列不能體現這一觀點的史實是()DA.交子的出現B.熱鬧的瓦子C.景德鎮的興起D.經濟重心南移的最后完成◆(2017·山東泰安六三制)6.右圖是北宋紙幣銅版拓片,其上文字為:“除四川外,許于諸路州縣公私從便……流轉行使。”這一銅版()D①證實了宋代紙幣的發行②反映了宋代的印刷技術③是研究紙幣交子的文物材料④是商品經濟發展的見證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2017·黑龍江牡丹江)5.隨著宋代商業活動的發展,出現的世界上最早的紙幣是()CA.五銖錢B.瓦子C.交子D.會子◆(2017·湖南岳陽)33.兩宋時期,經濟重心己從黃河流域轉移到長江流域。下列史實和此表述不相符的是()AA.制瓷業發達,景德鎮成為著名的瓷都B.北宋中期,四川地區出現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C.南宋時流傳著“蘇湖熟,天下足”的諺語D.宋初,南方人口僅100多萬戶,而北方人口有230多萬戶,是南方的兩倍多◆(2017·江蘇蘇州)4.《宋史》記載:“國家根本,仰給東南”和民間諺語“蘇湖熟,天下足”。這兩段材料所反映的現象主要說明了()DA.國家重點支持東南沿海的開發B.蘇州和湖州是我國的經濟重心C.東南沿海地區農民賦稅負擔重D.江南地區已成為全國經濟重心◆(2017·四川成都)5.江南地區在漢代時“地廣人稀、刀耕火種”,發展到宋代時出現了“蘇湖熟,天下足”的景象。這一變化表明了()DA.康乾盛世的出現 B.科學技術的突破C.外貿易的發展 D.經濟重心的南移◆(2017·江蘇揚州)4.宋朝時,我國的經濟重心從黃河流域轉移到了()CA.海河流域 B.淮海流域 C.長江流域 D.錢塘江流域◆(2017·黑龍江龍東)4.“國家根本,仰給東南”,我國古代經濟重心南移最終完成于()DA.唐朝B.南朝C.北宋D.南宋◆(2017·黑龍江綏化)6.北宋前期,四川地區出現的世界上最早的紙幣是()DA.五銖錢B.貝幣C.圓形方孔錢D.交子◆(2017·湖南懷化)5.中國古代經濟重心的南移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這一過程最后完成于()BA.唐朝B.南宋C.元朝D.清朝◆(2017·湖南婁底)32.中國歷史上有過多次人口遷移。唐朝中后期,人口大量南遷,南方人口規模第一次趕上北方;北宋末年,再一次出現大規模的人口南遷浪潮,南方人口數量大大超過北方。根據以上材料可以推斷()DA.北方已不適合居住 B.南方文化水平較先進C.唐宋時期統治者組織移民 D.人口南遷促進經濟重心轉移到南方◆(2017·青海西寧)4.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決定在河北設立雄安新區,這是繼深圳經濟特區和上海浦東新區之后又一具有全國意義的新區,是我國從沿海向內地推進開放的又一大手筆。回顧我國古代,經濟重心從秦漢魏晉經隋唐宋元,呈現出一個怎樣的轉移方向?()DA.從東南向華北B.從西南向西北C.從東北向西南D.從西北向東南◆(2017·山東煙臺)3.下面是中國古代南北方人口總數及所占比例對照表朝代南方北方人口(戶)占全國戶口數比例人口(戶)占全國戶口數比例西漢247068519.8%998578580.2%唐代392041543.2%514852956.8%北宋1122476062.9%662429637.1%該表格反映的現象所產生的影響是()BA.北方戰亂而南方相對穩定B.促進了江南地區的開發C.北方人口增長率比南方高D.促使新的民族回族形成◆(2017·江蘇無錫)5.有學者指出:“經濟重心的南移是我國歷史發展的一個重大事件,也是經濟地理格局的一次巨大變遷。”人們普遍認為我國經濟重心南移完成于()CA.三國時期 B.隋唐時期 C.兩宋時期 D.明清時期◆(2017·內蒙古鄂爾多斯)3.我國歷史上經濟重心南移從唐中后期開始,到南宋最后完成。下列經濟現象最能反映南移完成的是()BA.臨安城內大街小巷店鋪林立B. 政府的財政收入,主要來自南方C.四川地區出現了最早的紙幣D. 廣州、泉州成為聞名世界的大商港了解宋代的社會生活。◆(2017·湖北孝感)3.現在網上頗為流行歷史穿越小說。假如小明同學成功穿越,到了古代一個都城,這里人煙稠密、商業繁榮,讀書人在茶樓酒肆高歌“明月幾時有,把灑問青天”,幾個商人用紙幣交易大宗絲綢生意,索取“歲幣”的契丹和西夏使者縱馬狂奔,全不顧在“瓦肆”游玩的百姓的安全,路人臉上顯出憤憤之色。據此可推斷,小明應該是穿越到了()BA.唐都長安B.北宋東京C.南宋臨安D.元朝大都◆(2017·山東菏澤)5.“天子好蹴鞠(宋徽宗喜歡蹴鞠),滿城盡高俅(東京城流行踢球)”。這兩句詩,除了諷刺的意味外,同時也()DA.說明了知識分子受社會普遍尊重B.體現了宋朝鄉村生活的豐富多彩C.道出了靖康之變發生的直接原因D.反映了宋朝市民生活的一個側面簡述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和忽必烈建立元朝的史實,說明民族關系的發展。◆(2017·山東青島)14.《元史》記載:“掌國庶務,統郡縣,鎮邊鄙,與都省為表里……凡錢糧、兵甲、屯種、漕運、軍國重事,無不領之。”“與都省為表里”的地方行政機構是()BA.三司B.行中書省C.中書省D.宣政院◆(2017·山東威海)4.鄧小平同志說:“西藏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中國對西藏的主權不容否定,西藏獨立不行,半獨立不行,變相獨立也不行。”下列史實中能證明西藏正式成為“中國領土的一部分”的是()CA.西漢時設置西域都護B.唐朝時文成公主入吐蕃C.元朝時加強對西藏的管轄D.清朝時設置駐藏大臣◆(2017·福建)7.我國現有56個民族,其中回族開始形成于()C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2017·黑龍江齊齊哈爾)5.“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的主要功績是()CA.滅亡西夏B.建立元朝C.統一蒙古D.定都大都◆(2017·黑龍江綏化)7.我國省級行政區的設立,始于()BA.唐朝B.元朝C.明朝D.清朝◆(2017·湖北隨州)9.西藏正式納入中國的行政區開始于()CA.秦朝 B.唐朝 C.元朝 D.清朝◆(2017·湖南婁底)33.元代加強了對疆域的有效管理,其中管轄西藏的機構是()BA.四川行省 B.宣政院 C.西域都護 D.伊犁將軍◆(2017·云南昆明)4.“一代天驕”成吉思汗,是中國歷史上的杰出人物。與他相關的史實是()CA.建立元朝B.設置行省C.統一蒙古D.開鑿運河◆(2017·江蘇鎮江)4.元朝疆域遼闊,為加強對全國的統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它建立的地方行政制度一直沿用至今。這一地方行政制度是()CA.郡縣制B.分封制C.行省制D.郡國制◆(2017·內蒙古鄂爾多斯)4.穿越時空隧道回到元朝,今天的北京應該受到哪一行政機構的管轄()CA.宣政院 B.行中書省 C.中書省 D.澎湖巡檢司?二、非選擇題◆(2017·江蘇常州)15.(8分)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大概從公元二百年到五百年之間,全球氣候發生變化,與以往相比各處都變得更為寒冷,在中國北方地區寒冷氣候出現得更早……由于氣候改變的關系,草原上的民族慢慢地向南移動;核心地區的漢人,也許因為人口增加,也許因為南方土地肥沃,也慢慢向南移動。……大量的北方族群侵入南方……改變了中國本來的人口結構,同樣,中國北方原來的人口在骨牌效應下,也一波一波地不斷南侵,改變了南方的人口結構。材料二海外貿易的興盛刺激了中國的內部生產,宋代的冶鐵數量在當時整個世界應該是數一數二的,其他如制造瓷器、絲綢、茶葉、酒類以及各種工藝品,數量之大、種類之多也是驚人的。也因為這些緣故,宋代面對強大的北方敵國可以用金錢和絲帛換取和平。而在完全失去北方以后,偏安在南邊的南宋,地方小了,人口少了,生活條件居然比過去還好。——上述材料均選自許倬云《許倬云說歷史:大國霸業的興廢》請回答:(1)據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國人口南遷的兩種基本情形及其原因,并指出北民南遷的影響。(5分)(2)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舉出“宋代面對強大的北方敵國可以用金錢和絲帛換取和平”的一個事例,并分析宋代之所以能這樣做的原因。(2分)(3)結合所學知識,以南宋農民階層為例,說明材料二中“生活條件居然比過去還好”的結論。(1分)【答案】(1)兩種情形:①北方少數民族移遷到中原地區;(1分)②中原漢族南遷到南方地區;(1分)原因:①北方地區寒冷出現得更早;(1分)②北方漢人人口增加、南方土地肥沃。(1分)影響:促進了民族大融合。(或:改變了中國的人口結構。)(1分)(2)事例:北宋與遼訂立澶淵之盟;南宋與金訂立和議;宋夏議和。(答到其中一點即可,1分)原因:宋代經濟發達(海外貿易興盛)。(1分)(3)大部分農民是擁有少量田產的自耕農和半自耕農;多數農民能夠維持溫飽問題;農民的文化生活也在不斷豐富和改善。(答到其中一點即可,1分)

第八學習主題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第10課明清專制集權的加強(HYPERLINK\s"1,53079,53094,0,,明清兩朝加強專制統治的主要措施"明清兩朝加強專制統治的主要措施)第11課明朝的對外經濟文化交流(HYPERLINK\s"1,55206,55211,0,,鄭和下西洋"鄭和下西洋)第12課明清時期的反侵略斗爭(HYPERLINK\s"1,56313,56332,0,,戚繼光抗倭、鄭成功收復臺灣和雅克薩之戰"戚繼光抗倭、鄭成功收復臺灣和雅克薩之戰)第13課清朝對邊疆地區的治理)第14課封建帝國的危機(HYPERLINK\s"1,59980,59985,0,,\"閉關鎖國""閉關鎖國)主題活動五演講會(按Ctrl+課題后的超鏈接進入相應知識點)一、選擇題了解明清兩朝加強專制統治的主要措施。◆(2017·山東青島)15.《皇明祖訓》記載:“今我朝罷丞相,設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門,分理天下庶務,彼此頡(xié)頏(háng)(相抗衡),不敢相壓,事皆朝廷總之,所以穩當。”明太祖這一做法反映的實質是()DA.擴大六部權力B.改革丞相制度C.擴大地方權力D.加強君主專制◆(2017·山東泰安六三制)10.《皇明祖訓》中記載,朱元璋規定:以后子孫做皇帝時,“并不許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請設立者,文武群臣即時劾奏,處以重刑”。朱元璋立下這條“祖訓”的目的是()AA.強化封建皇權B.便于傳達中央政令C.監視官民D.控制國家兵權◆(2017·山東東營)8.明太祖在中央廢除丞相,撤銷中書省,其目的是()CA.提高行政效率B.擴大統治基礎C.加強君主權力D.避免藩王割據◆(2017·廣東)6.洪武十三年(1380年),明太祖以“圖謀不軌”之名誅殺了丞相胡惟庸,下令裁撤中書省,廢除丞相制度,明太祖這樣做的目的是()BA.控制軍隊B.強化皇權C.鉗制思想D.改革科舉◆(2017·湖南婁底)34.明初在地方廢行省,設三司,分別掌管一地民政、財政、司法和軍事。這一措施有助于()CA.擴大地方行政權力 B.削弱地方行政權力C.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制 D.緩解中央與地方的對立◆(2017·黑龍江大慶)6.明代受到皇帝信任的宦官汪直權傾朝野,“自京師及天下,旁午偵事,雖王府不能免”。類似現象在明代多次出現,這在本質中反映了當時中國()AA.君主專制得到強化B.軍機處效率低下C.宦官易于聽從皇帝命令D.八股取士使官吏無能◆(2017·山東濱州)5.權力逐漸集中于皇帝手中,這是元、明、清三代共有的一個趨勢。這一趨勢臻于極致的標志是()DA.廢除宰相制度B.設立錦衣衛C.設立廷杖制度D.設立軍機處◆(2017·廣東深圳)8.圖中所示建筑曾設有清朝處理軍國大事的機構,里面的大臣只是傳達抄寫皇帝的旨意,不能把自己的意見夾雜進去。這一機構是()DA.中書省B.內閣C.東廠D.軍機處◆(2017·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四市)2.明清時期,君主集權進一步強化。下列屬于清朝強化君主集權措施的是()DA.廢除行中書省 B.廢除丞相C.設置廠衛特務機構 D.設立軍機處概述鄭和下西洋的史實。◆(2017·山東東營)9.《全球通史》:“在15世紀早期這段異乎尋常的歷史中,……航海業以其杰出的技術和驚人的范圍,明確證明了中國在世界航海業中的領先地位”。能證明以上觀點的是()AA.鄭和下西洋B.吳國船隊到夷洲C.鄭成功收復臺灣D.清軍進入臺灣◆(2017·山東菏澤)6.梁啟超說“(西方)繼哥倫布以后,有無數之哥倫布,繼達·伽馬之后,有無數之達·伽馬。(中國)則鄭和之后,竟無第二之鄭和。”中國鄭和之后再無鄭和的根本原因在于()AA.封建制度的腐朽B.科學技術的落后C.八股取士的影響D.西方列強的侵略◆(2017·四川內江)1.1405年,鄭和率領60余艘船只,從劉家港出發,出使西洋,當時的皇帝是()BA.明太祖朱元璋B.明成祖朱棣C.清順治帝D.清康熙帝◆(2017·湖北荊門)8.明朝前期,我國是世界上最強盛的國家。為了加強同海外各國的聯系,明政府采取的措施是()DA.派鑒真東渡日本 B.派鄭成功驅逐荷夷C.派張騫通西域 D.派鄭和出使西洋◆(2017·江蘇連云港)23.右圖表達了我們對鄭和的緬懷之情。我們主要緬懷他()DA.促進民族團結B.取得抗倭勝利C.完成祖國統一D.加強中外交流◆(2017·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四市)1.“1405~1433年、七次遠航、最遠到達紅海沿岸和非洲東海岸”。與這些信息相符的歷史事件是()AA.鄭和下西洋 B.鄭成功驅逐荷夷C.哥倫布遠洋航行 D.麥哲倫環球航行◆(2017·四川眉山)21.2017年5月15日,“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圓桌峰會在京召開,會議倡導“發展經濟,促進合作”。在中國歷史上曾經與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進行友好交流的史實是()BA.戚繼光抗倭 B.鄭和下西洋 C.玄奘西游 D.鑒真東渡◆(2017·山東濟南)5.在北京召開“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期間,某同學賦詩一首:“憶往昔,鄭和壯舉,美名遠播;看今朝,一帶一路,合作共贏”。鄭和“美名遠播”的“壯舉”應包括()D①明成祖派遣鄭和下西洋②1405~1433年,前后七下西洋③到過亞非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④比歐洲航海家的遠航早半個多世紀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017·山東濟寧)5.認知和探究歷史地圖,從中提取有效信息是學習和研究歷史的重要方法,右圖反映的史實是()DA.玄奘西行B.哥倫布發現新大陸C.鑒真東渡D.鄭和下西洋講述戚繼光抗倭、鄭成功收復臺灣和雅克薩之戰等史實,感受中國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爭精神。◆(2017·山東青島)16.青島藍色硅谷核心區位于即墨市鰲山衛,鰲山衛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建衛后對防備倭寇侵擾發揮了重要作用。下列人物中著名的明朝抗倭英雄是()CA.岳飛B.文天祥C.戚繼光D.鄭成功◆(2017·四川成都)6.圖1是某同學在學習中國古代史下冊時整理的部分筆記。其學習的主題是()BA.鄭和下西洋B.戚繼光抗倭C.鄭成功收復臺灣D.雅克薩之戰◆(2017·湖北襄陽)13.下列史實,不屬于中外友好交往的是()DA.玄奘西游B.鑒真東渡C.鄭和下西洋D.戚繼光抗倭◆(2017·山東臨沂)7.“公元1662年初,侵略軍頭目被迫到鄭成功大營,在投降書上簽了字后,灰溜溜地離開了臺灣。”這里的“侵略軍”來自()CA.英國B.葡萄牙C.荷蘭D.沙俄◆(2017·江蘇揚州)5.鄭成功寫信給荷蘭殖民頭目揆一說:“此地必歸中國同一政府之管轄,事實證明隔海兩邊地區之居民皆系中國人”。鄭成功所說的“此地”是指()BA.香港 B.臺灣 C.澳門 D.新疆◆(2017·福建)9.1684年,清政府設立﹣﹣地方行政機構,隸屬福建省,鞏固了祖國的東南海防。該機構是()DA.遼東郡 B.伊犁將軍 C.軍機處 D.臺灣府◆(2017·黑龍江齊齊哈爾)6.“開辟荊榛逐荷夷”這一詩句反映的是下列哪次反侵略斗爭?()BA.戚繼光抗倭B.鄭成功收復臺灣C.左宗棠收復新疆D.康熙帝組織雅克薩之戰◆(2017·黑龍江綏化)8.“開辟荊棒逐荷夷”,從荷蘭殖民者手中收復臺灣的民族英雄是()DA.戚繼光B.岳飛C.文天祥D.鄭成功◆(2017·江蘇宿遷)4.1661年,鄭成功致書荷蘭總督揆一:“______者,中國之土地也,久為貴國所踞,今余既來索,則當歸我。”橫線處應填入()BA.雅克薩B.臺灣C.澳門D.新疆◆(2017·內蒙古包頭)3.1684年,清政府為加強對臺灣管轄而設置的機構是()DA.安西都護府B.宣政院C.澎湖巡檢司D.臺灣府◆(2017·江蘇鎮江)5.“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表達了民族英雄戚繼光抗擊外來侵略的決心。他抗擊的侵略者是()DA.沙俄B.英國C.荷蘭D.日本列舉清朝設置駐藏大臣和平定大小和卓叛亂等史實,了解清朝加強對邊疆地區管轄和維護國家統一的主要措施。◆(2017·江蘇連云港)24.右圖為清政府頒發的“金奔巴瓶”。與此相關的制度()AA.加強了中央對西藏的管轄B.推動了西藏地區經濟發展C.密切了漢藏間的文化交流D.統一了藏族地區宗教信仰◆(2017·山東德州陵城區)5.西藏是我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清朝時期,作為中央政府的代表長駐西藏的是()CA.伊犁將軍B.達賴C.駐藏大臣D.班禪◆(2017·山東德州)4.右圖電影講述了清朝乾隆時期我國的一支少數民族不遠萬里,歷經千險回歸祖國的故事,體現了中華民族巨大的凝聚力。這支少數民族是()BA.匈奴族的一支B.蒙古族的一支C.回族的一支D.維吾爾族的一支◆(2017·湖南益陽)5.新疆自古以來就是我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乾隆時期設置的管轄包括巴爾喀什湖在內的廣大地區的是()AA.伊犁將軍 B.西域都護 C.駐藏大臣 D.烏里雅蘇臺將軍◆(2017·山東臨沂)8.下列關于圖3中“大臣”的表述不正確的是()AA.代表元朝中央政府管理西藏政事B.代表清朝中央政府管理西藏事務C.與達賴、班禪共同管理西藏事務D.有利于加強清政府對西藏的管轄◆(2017·四川內江)2.反對“臺獨”,維護國家領土和主權完整是中華民族的歷史使命,以下能證明臺灣自古以來是我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是()BA.西方殖民者對臺灣虎視眈眈B.1684年,清朝設置臺灣府,隸屬福建省C.康熙帝決定武力征討鄭成功子孫等抗清力量D.鄭成功的子孫在臺灣爭權奪利◆(2017·江蘇揚州)6.清朝時西藏與中央政府的聯系更加緊密,下列哪位皇帝賜予五世達賴“達賴喇嘛”封號()AA.順治帝 B.康熙帝 C.雍正帝 D.乾隆帝◆(2017·黑龍江龍東)5.雍正五年,清朝始置“欽差駐藏辦事大臣”,又稱“欽命總理西藏事務大臣”,清政府為鞏固統一多民族田家設置哪一機構與達賴、班禪共同管理西藏事務?()BA.設烏里雅蘇臺將軍B.設置駐藏大臣C.設置伊犁將軍D.安置土爾扈特◆(2017·黑龍江齊齊哈爾)7.清政府為鞏固統一多民族國家,設置與達賴、班禪共同管理西藏事務昀機構是()AA.駐藏大臣B.西域都護C.新疆行省D.臺灣府◆(2017·黑龍江大慶)7.清朝統治者認為對少數民族應該“因其教不易其俗,齊其政不易其宜”。在此思想影響下,清政府()DA.組織雅克薩反擊戰B.平定準噶部叛亂C.收復臺灣D.實行金瓶掣簽制度◆(2017·遼寧營口)4.歷代王朝對邊疆地區的開拓與管理,充滿著艱辛,今天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的局面來之不易。為加強對西藏的管轄,1727年清政府設置的管理機構是()DA.伊犁將軍B.臺灣府C.宣政院D.駐藏大臣◆(2017·山東濟寧)6.清朝康熙帝為鞏固統一的多民族國家采取的措施是()D①設軍機處②組織雅克薩之戰③平定準噶爾叛亂④冊封五世達賴⑤冊封五世班禪⑥確立金瓶掣簽制度A.①④⑤B.①④⑥C.②④⑥D.②③⑤◆(2017·湖南岳陽)34.清朝前期,為維護國家統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下列屬于乾隆帝在位期間的是()DA.組織雅克薩之戰B.平定三藩之亂C.平定大小和卓叛亂D.設駐藏大臣◆(2017·內蒙古鄂爾多斯)5.清朝前期統治者處理邊疆民族關系時,主張“因其教不易其俗,齊其政不易其宜”,能體現該主張的是()DA.設臺灣府 B.妥善安置土爾扈特部C.設伊犁將軍 D.冊封達賴、班禪◆(2017·貴州六盤水)23.魏源在《圣武記》中寫道:“是時,朝廷已平二藩,定隴蜀,收臺灣,鄂(俄)羅斯,天下無事。圣祖以噶爾丹勢熾,既入犯,其志不在小……六月集大以于朝,下詔親征”這里的“圣祖”是()BA.順治帝 B.康熙帝C.雍正帝 D.乾降帝清朝的繁榮、簡述"閉關鎖國"的主要表現,分析其歷史影響。◆(2017·山東濱州)6.清朝在和西方各國的交往中基本采取了閉關政策。對該政策評價正確的是()B①阻止了西方殖民者的入侵②限制了我國對外貿易和航海事業的發展③不利于接觸與學習世界先進科技和思想文化④貽誤了走向世界的基于,拉大了同西方的差距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017·山東聊城)9.清朝后期,“如有打造五百石以上桅式船只出海者,不論官兵民人,俱發邊衛充軍。”材料主要表明,清政府()AA.嚴格禁止對外貿易B.斷絕中外貿易往來C.厲行重農抑商政策D.禁止官員出海經商◆(2017·四川內江)3.康乾盛世時,超過蘇州、杭州成為新興的絲織業中心的是()AA.南京B.松江C.無錫D.北京◆(2017·廣東)7.《中國歷史十講》指出:自清中葉開始,清朝實行限制貿易政策,在海上只有廣州一口對外通商……使中國失去對外貿易的主動權和機遇。由此可見,清朝實行的政策是()AA.閉關鎖國B.休養生息C.輕徭薄賦D.重文輕武◆(2017·湖北黃石)6.梁啟超針對明濟時期的社會狀況說過:“鄭和之后,再無鄭和”,中國逐漸脫離世界發展潮流。他指的是明清時期()BA.重農抑商B.閉關鎖國C.君主專制的加強D.八股取士◆(2017·山東日照)7.1793年,英國特使馬嘎爾尼來到中國朝見乾隆皇帝。當馬戛爾尼炫耀地展示他帶來的地球儀時,滿朝大臣看到“日不落帝國”居然占據了地球儀上那么大塊的地方,他們感到的不是疑惑,而是憤怒:怎么能把天朝大國畫得這么小!這表明清廷官員()AA.對世界的發展變化一無所知B.已經認識到中國的落后現狀C.對西方工業文明持排斥態度D.對英國的侵略野心缺乏警惕◆(2017·廣東深圳)9.乾隆二十二年,清政府規定,凡外國商船只準在廣州一地通商貿易。這反映出清政府實行的對外政策是()BA.文字獄B.閉關鎖國C.八股取士D.不抵抗◆(2017·遼寧營口)5.美國漢學家費正清在談到中國清朝時期某一政策時說:“歸根到底,它是傾向倒退,眼光向里,防守和排外的。”他評論的政策是()CA.對外開放政策B.修養生息政策C.閉關鎖國政策D.漢化政策◆(2017·江蘇常州)3.清朝藍鼎元的《論南洋事宜書》云:“南洋未禁之先,閩廣家給戶足……即禁之后,百貨不通,民生自蹙(窘迫)。”該歷史現象出現的主要原因是A.戚繼光閩廣抗倭B.明朝強化了封建專制統治C.鄭成功收復臺灣D.清政府實行閉關鎖國政策◆(2017·江蘇泰州)32.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廷規定外國商船“將來只許在廣東收泊交易,不得再赴寧波。如或再來,必令原船返棹至廣,不準入浙江海口”。材料所述規定()DA.斷絕了中外經濟交流B.意在扼制工商業的發展C.禁止國人赴海外經商D.限制外國商人來華貿易主題綜合二、非選擇題

第九學習主題中國古代文化(下)第15課印刷術、指南針與火藥(HYPERLINK\s"1,64664,64668,0,,四大發明"三大發明)第16課建筑奇觀(HYPERLINK\s"1,60199,60222,94,,大運河、明長城、趙州橋、北京故宮(建筑奇觀)

"大運河、明長城、趙州橋、北京故宮(建筑奇觀))第17課科技巨著與史學巨著(HYPERLINK\s"1,61675,61700,94,,《天工開物》、李時珍和《本草綱目》、《資治通鑒》

"《天工開物》、李時珍和《本草綱目》、《資治通鑒》)第18課唐詩與宋詞(HYPERLINK\s"1,68487,68492,0,,唐詩、宋詞"唐詩、宋詞)第19課明清小說(HYPERLINK\s"1,68561,68565,0,,明清小說"明清小說)第20課石窟藝術寶庫(HYPERLINK\s"1,69733,69735,0,,石窟"石窟)第21課書法與繪畫(HYPERLINK\s"1,69798,69803,0,,書法、繪畫"書法、繪畫)(按Ctrl+課題后的超鏈接進入相應知識點)一、選擇題了解"四大發明",認識中國古代科技發明對世界文明發展的貢獻。◆(2017·湖南益陽)4.四大發明對世界文明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進作用,其成果的逐漸發展與推廣有一個較為漫長的過程。其中火藥在軍事方面得到廣泛應用是在()CA.秦漢時期 B.隋唐時期 C.宋元時期 D.明清時期◆(2017·湖南長沙)14.《中國詩詞大會》嘉賓王立群教授在談到李白與蘇軾的比較時說,宋代詩人群體的學問勝于唐代,下列各項中對這一現象的出現影響最大的是()BA.科舉制的創立B.印刷術的發展C.經濟重心的南移C.民族政權的并立◆(2017·山東臨沂)6.中國人在傳統節日、婚禮、慶典、廟會等場合,特別是在春節期間,對圖2所示的燃放物使用得特別多。在中國古代,對這種燃放物的生產起了直接促進作用的是()D①造紙術的發明②印刷術的發明③指南針的發明④火藥的發明A.①②③B.②③C.①③④D.①④◆(2017·浙江寧波)3.今天中國象棋中的“炮”,最早寫為“砲”字,而到宋代出現“砲”“炮”兩字并用的現象,此現象的出現可能是因為宋代()CA.發明了中國象棋 B.發明了火藥C.火藥廣泛用于戰爭 D.西方近代火炮傳入◆(2017·福建)6.唐宋時期,眾多詩詞作品得以刊印成集,主要得益于()BA.造紙術的改進 B.印刷技術的進步C.國家政策的支持 D.對外交流的發展◆(2017·廣東深圳)7.北宋沈括在《夢溪筆談》中寫道:“若只印三二張,未為簡易,若印數十百千本,則極為神速。”這段史料反映的是()CA.造紙術B.火藥C.活字印刷術D.指南針◆(2017·內蒙古赤峰)6.在中國古代,宋朝是一個前所未有的發展創新和文化繁盛時期。下列各項能體現宋朝“發展創新和文化繁盛”的是()CA.出現中國最早的紙B.發明了火藥C.發明了活字印刷術D,形成了詩歌創作的繁榮局面◆(2017·山東煙臺)6.陳寅恪先生說:“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于趙宋之世。”下列史實最能證明這一觀點的是()CA.圓周率B.造紙術C.活字印刷術D.司南◆(2017·貴州畢節)15.培根說:“這三種東西曾改變了世界的面貌和狀態,第一種是在文學方面,第二種是在戰爭上,第三種是在航海上……”你認為第二種東西是()CA.造紙術B.印刷術C.火藥D.指南針◆(2017·黑龍江大慶)5.宋代海外貿易范圍很廣,東到朝鮮、日本,西至阿拉伯半島和非洲東海岸。下列圖中文物對我們了解宋代海外貿易有幫助的是()C鑄有武王伐紂銘文的青銅利簋唐三彩甬宋持羅盤陶甬蒸汽機ABCD◆(2017·江蘇鹽城)2.指南針開始用于航海事業是在()AA.北宋 B.南宋 C.元朝 D.明朝◆(2017·四川眉山)20.我國古代科技發明對世界文明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下列表述正確的是()BA.北宋時,畢升發明了雕版印刷術B.北宋時,制成指南針,并開始用于航海事業C.指南針由印度人傳入歐洲,為歐洲航海創造了條件D.火藥是我國古代煉丹家發明的,火藥武器有運載火箭等◆(2017·江蘇連云港)30.有學者認為:“在許多方面,宋朝在中國都是個最令人激動的時代,它統轄著一個前所未見的發展、創新和文化繁盛期。”此時的“創新和文化繁盛”主要表現為()D①造紙術②交子③活字印刷術④指南針普遍用于航海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大運河、明長城、趙州橋、北京故宮(建筑奇觀)◆(2017·山東東營)4.一位中國作家評論道:此項工程的發起者隋煬帝“雖使他的朝代縮短了許多年,但給子孫萬代卻帶來莫大的好處。”“此項工程”是()DA.都江堰B.靈渠C.趙州橋D.大運河◆(2017·江蘇揚州)21.隋煬帝時期開鑿的大運河,流經揚州的一段是()CA.永濟渠 B.通濟渠 C.邗溝 D.江南河◆(2017·山東日照)3.唐代詩人皮日休在《汴河懷古》中這樣寫道:“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作者認為大運河開鑿的最主要影響是()CA.興修水利促進農業生產發展B.激化社會矛盾導致隋朝滅亡C.促進了南北交流和經濟發展D.奠定了唐朝盛世局面的基礎◆(2017·廣東深圳)4.圖示法是一種直觀形象的學習方法。用圖示法描繪隋朝大運河大致走向,貼切的是()DABCD◆(2017·遼寧沈陽)2.大業元年(605年),隋煬帝下令征集河南諸郡男女百余萬,開通濟渠。大業四年正月,隋煬帝“詔發河北諸郡男女百余萬,開永濟渠,引沁水,南達于河,北通涿郡。”大業六年,隋煬帝又在三國東吳已有的運道基礎上開鑿江南河。該工程對鞏固我國的統一,發展南北經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上文中隋煬帝興修的水利工程是()AA.大運河B.都江堰C.靈渠D.白渠◆(2017·內蒙古包頭)2.隋朝運河“北通涿郡,南至余杭,商旅往返,船乘不絕。”這表明運河的直接作用是()BA.有利于邊疆經濟開發B.促進了南北經濟交流C.加速了兩岸城市發展D.鞏固了隋王朝的統治◆(2017·山東煙臺)5.有人這樣贊美京杭大運河:“翻開人類歷史的記錄本,從沒有一頁如中國大運河一般,將人類勤勞與勇氣、文明與智慧標記得如此熠熠生輝。”隋朝大運河的中心是()DA.長安B.涿郡C.余杭D.洛陽◆(2017·黑龍江大慶)3.“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文中“此河”是()DA.黃河B.珠江C.靈渠D.大運河◆(2017·山東濟南)4.關于大運河的評價,自古以來褒貶不一,眾說紛紜。下列古人評價大運河的詩句中,持完全否定態度的是()AA.“千里長河一旦開,亡隋波浪九天來。”(唐·胡曾《汴水》)B.“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唐·皮日休《汴河懷古》)C.“北通涿郡之漁商,南運江都之轉輸。”(唐·皮日休《汴河銘》)D.“天下轉漕,仰此一渠。”(元·脫脫《宋史》)《天工開物》、李時珍和《本草綱目》、《資治通鑒》◆(2017·云南)4.有一本史書,歷時19年編撰,宋神宗認為這部史書“鑒于往事,有資于治道”,并為此書賜名。該史書是()BA.《史記》B.《資治通鑒》C.《天工開物》D.《本草綱目》◆(2017·山東聊城)8.右圖是某著作中描繪我國古代井火煮鹽工藝的一幅插圖,該著作應是()CA.《齊民要術》B.《水經注》C.《天工開物》D.《海國圖志》◆(2017·四川宜賓)2.李時珍經過27年研究,寫成有藥物一千八百多種、醫方一萬多個的《本草綱目》。這一書()BA.成為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 B.是一部規模空前的藥物學著作C.是中國系統介紹了西醫的著作 D.奠定了中醫臨床理論體系基礎◆(2017·湖北鄂州)2.2015年,中國科學家屠呦呦獲得了諾貝爾生理學醫學獎,這是我們中國人的驕傲。在我國古代,有一項被西方國家稱為“東方醫學巨典”的著作,它是()DA.《天工開物》 B.《齊民要術》 C.《農政全書》 D.《本草綱目》◆(2017·湖北孝感)5.要詳細了解明朝中后期江西景德鎮瓷器制作工藝,可以查閱的書籍是()CA.《史記》B.《資治通鑒》C.《天工開物》D.《本草綱目》◆(2017·福建)8.如圖所示對聯反映的我國古代科技成果當屬()DA.史學 B.農學 C.建筑學 D.醫藥學◆(2017·湖北咸寧)15.被譯成多種外文,外國學者稱它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的是()AA.《天工開物》B.《資治通鑒》C.《本草綱目》D.《農政全書》以唐詩、宋詞和明清小說為例,了解中國古代的文學成就。◆(2017·山東棗莊)10.中央電視臺的《中國詩詞大會》節目,力求用傳統的力量弘揚文化自信,以詩詞的名義踐行青春誓言。下列哪一朝代的詩歌內容豐富、風格多樣,是我國詩歌創作的黃金時代()BA.漢朝B.唐朝C.宋朝D.清朝◆(2017·山東泰安六三制)8.央視科教頻道推出的中國詩詞大會,觸發了全民學習研究古詩詞文化的熱情。某班詩詞比賽中有這樣一道題目:“特點:豪放風格;成就:文學家、書法家;經典名句: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符合題目要求的詞人是()AA.蘇軾B.李清照C.岳飛D.辛棄疾◆(2017·湖北黃岡)15.為響應習總書記的號召,教育部提出優秀傳統戲劇進校園。在學生關注的傳統戲劇中,京劇是主要劇種之一。京劇中人物的臉譜與人物形象息息相關,如關公為紅臉,代表俠義忠心,舞臺上的曹操經常被描繪為奸猾狡詐且生性多疑,據此判斷,曹操的臉譜顏色應該是()AA.白色B.黑色C.藍色D.黃色◆(2017·山東聊城)7.描寫封建家族的衰亡和一對貴族青年男女的愛情悲劇,藝術地再現了當時的政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