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世界近現代經濟史復習_第1頁
期末世界近現代經濟史復習_第2頁
期末世界近現代經濟史復習_第3頁
期末世界近現代經濟史復習_第4頁
期末世界近現代經濟史復習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經濟史復習(世界近代史)2020/12/181新航路開辟(15、16C)一工(18C60S—19C中)二工(19C70S—20C初)三工(20C中—

)表現途徑影響時代經濟重心生產方式經濟思想統治階級殖民擴張商品輸出資本輸出跨國公司地中海沿岸大西洋沿岸大西洋沿岸太平洋北岸手工工場工廠企業、公司公司重商主義自由主義

壟斷主義(私人、國家)國家干預經濟與新自由主義交替大資產階級工業資產階級壟斷財閥向前所未有的深度、廣度發展最終形成雛形,整體初步形成世界市場的形成與發展壟斷財閥手工工場時期蒸汽時代電氣時代信息時代2020/12/182背景(原因+條件):①經濟根源:②社會根源:③直接原因:④精神動力:2.條件①造船技術進步②航海技術提高③天文地理知識進步④中央集權政府的支持1.原因新航路的開辟

西歐人的“尋金熱”,《馬可·波羅游記》的刺激商業危機,傳統商路受阻歐洲人熱衷于傳播基督教商品經濟發展,資本主義萌芽產生2020/12/1831.對歐洲:(1)商業革命:貿易數量和品種增加;主要商路和國際貿易中心轉移;(2)價格革命:金銀大量涌入,物價猛漲,社會分化(工商業資產階級獲得暴利)(3)加速封建主義衰落和資本主義發展(對歐洲最大影響)新航路開辟的影響貿易范圍擴大;2020/12/1842、對美洲:①傳統社會遭滅頂之災②客觀上沖擊了當地落后文化和生活方式新航路開辟的影響1、對歐洲:3、對非洲:

①黑奴貿易帶來災難②客觀上沖擊了當地落后文化和生活方式4、對亞洲:

①大量白銀流入,刺激經濟②高產作物的流入緩解了糧食壓力③開始受侵略

5、對世界:(1)打破相對孤立的狀態,開始走向整體世界,推進了整體人類文明的發展。(2)以歐洲為中心的世界市場開始形成(3)證明了地圓說的正確,沖擊了教會神學理論2020/12/185第一次工業革命1)歷史條件①政治前提:②資本:③技術:④勞動力:⑤市場: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海外貿易、殖民掠奪和圈地運動積累了雄厚的資本工場手工業時期積累的生產技術和經驗

圈地運動增加了雇傭勞動力圈地運動拓展了國內市場;殖民掠奪拓展了廣闊的海外市場和廉價原料產地2020/12/1862)工業革命的擴展:①法國:18世紀末19世紀初開始;19世紀20年代起進程加快;19世紀中期完成。②美國:18世紀晚期開始;19世紀以后,發展迅速;19世紀中期完成。③德國19世紀早期開始④俄國19世紀中期開始⑤日本19世紀中期開始2020/12/1873)工業革命的影響:①經濟方面:②政治方面:③社會方面:④城市化進程:⑤國際影響:極大地提高了生產力,鞏固了資本主義各國的統治基礎。資產階級要求進一步解除封建束縛,實行自由經營、自由競爭和自由貿易,鞏固自己的統治。自由資本主義發展起來。產生了兩大對立的階級,即工業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工人運動逐漸興起。工業資產階級取得政治地位。(社會結構的變化)城市化進程加快,人們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發生變化。工業革命使人口從農村地區移向市區中心,城市迅速成長。加強了資本主義對世界的統治,使東方從屬于西方。客觀上傳播了先進生產技術和生產方式。2020/12/188第二次工業革命1)歷史條件

①政治前提:資本主義制度在世界范圍內確立了統治。可能性②資本: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③技術:19世紀以來,自然科學取得突破性的進展。必然性―――④市場:國內市場和世界市場的形成。2)工業革命的進程第二次工業革命開始于19世紀六七年代。主要表現為電力的廣泛應用、內燃機和新交通工具創制、使用、電訊事業的發展和化學工業的建立。2020/12/1893)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影響:①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迅速發展,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②導致了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的巨變:壟斷組織的產生③國際工人運動和社會主義運動的新發展;④國際關系的影響:加劇了資本主義各國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性,激化了各國之間的矛盾。2020/12/1810第三次科技革命1)歷史條件:①政治前提:二戰后資本主義相對穩定和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發展;②自然科學技術和理論取得重大突破。

③社會的需要,特別是二次大戰和戰后④各國對科技迫切需要。

2)歷史進程:第三次科技革命開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至今仍方興未艾。它是以原子能、航天技術、電子計算機等技術的廣泛應用為標志,其中也包括人工合成材料、分子生物學和遺傳工程。2020/12/1811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響:①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以往,人們主要是依靠提高勞動強度來提高勞動生產率。在新科技革命的條件下,主要是通過生產技術的不斷進步、勞動者素質和技能的不斷提高、勞動手段的不斷改進來提高勞動生產率,科學技術已經成為第一生產力。當代科技進步已成為提高勞動生產率和整個經濟增長的源泉。②促進了社會經濟結構和生活結構的變化。它造成了第一產業、第二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下降,而第三產業的比重上升。2020/12/1812根源世界市場的形成與發展同一時期的中國新航路開辟第一次工業革命第二次工業革命第三次工業革命向前所未有的深度、廣度發展最終形成雛形,整體初步形成農耕文明高度繁榮(明清時期)洋務運動、民族工業產生(19C60、70S)民族工業初步發展、黃金時期(19C末20C初)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1949—)被迫卷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積極主動加入世界市場世界市場的形成與發展2020/12/1813經濟史復習(世界現代史)社會主義經濟體制資本主義經濟體制2020/12/1814十月革命蘇維埃政權建立戰時共產主義政策新經濟政策蘇聯成立蘇聯解體戈爾巴喬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赫魯曉夫改革斯大林模式國家工業化農業集體化社會主義經濟體制2020/12/1815戰時共產主義政策新經濟政策斯大林模式直接過渡逐步過渡完全確立社會主義體制蘇聯社會主義經濟建設過程中經濟政策的調整:2020/12/18161、赫魯曉夫、勃列日涅夫、戈爾巴喬夫改革的異同:同:①都是為了解決斯大林體制的弊端;②都在農業、工業方面進行調整;③改革過程脫離了蘇聯實際,結果成效都不顯著,可以說是失敗的改革。異:①赫氏改革側重農業,勃氏改革側重重工業,戈氏側重所有制和商品經濟;②前兩者都取得一定成效,而后者未見成效轉向政治改革,最終導致蘇聯解體;③前兩者失敗是因為未改變原有的體制,對斯大林體制進行修修補補,后者雖然進行根本性的變革,卻背離了社會主義方向。2020/12/1817

(1)原因:①根本原因: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即生產社會化與生產資料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②直接原因:供需矛盾

(2)特點:①持續時間長;②范圍廣;③破壞性大。經濟危機(3)表現:股市崩潰——銀行倒閉——企業破產,失業人數激增——農產品價格猛跌,大量農產品被銷毀。資本主義主義經濟體制(國內)2020/12/1818(4)影響:經濟危機: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生產力遭到空前嚴重的破壞,出現經濟大蕭條,世界貿易額銳減。政治危機:階級矛盾激化,社會動蕩。人們對整個資本主義制度產生懷疑;法西斯主義在一些國家開始泛濫,社會動蕩不安,資產階級民主制度搖搖欲墜。國際關系危機: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以鄰為壑,轉嫁危機,世界經濟秩序陷入混亂,國際關系日趨惡化。2020/12/1819羅斯福新政股市崩潰銀行倒閉

企業破產

農產品價格猛跌工人失業經濟危機的表現整頓銀行和財政金融調整工業生產調節農業生產社會救濟以工代賑2020/12/1820調整的原因自由放任政策不能調整資本主義市場自身矛盾;經濟危機的教訓;凱恩斯主義國家對經濟的大力干預企業的自我調整(人民資本主義和經營者革命)黃金時代(20C50S)滯漲(20C70S)解決辦法(國家大力干預經濟/減少國家對經濟的干預)調整的內容調整的影響羅斯福新政和當代資本主義新變化戰后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自我調整。調整的實質:2020/12/1821

全球化和世界市場經濟大危機和二戰阻礙了全球化,使資本主義世界體系遭到重創新航路開辟全球化開始世界市場開始形成第一次工業革命全球化進一步發展世界市場初步形成第二次工業革命全球化進一步發展世界市場最終形成

二戰后初期朝著規范化、法制化、民主化方向發展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重新確立50-80S末世界經濟區域集團化推動全球化進一步發展90S以來全球化和世界市場向前所未有的廣度和深度發展經濟全球化迅速發展第23課第24、25課第26課資本主義經濟體制(國際)2020/12/1822三大支柱戰后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世界貿易體系貨幣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金融國際復興開放銀行WB貿易關稅與貿易總協定GATT世界貨幣金融體系——布雷頓森林體系美國主導①以美元為中心的世界貨幣體系;②以美國為主導的國際貿易體系特點:作用:①使世界經濟朝體系化、制度化方向發展②促進了資本主義世界經濟的穩定與發展③確立美國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霸主地位2020/12/1823名稱歐盟北美自由貿易區東盟亞太經合組織建立時間1993年1994年1967年1989年成員國之間的差異性

差異較小,多為發達資本主義國家

差異較大,超級大國、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合作

差異較小,多為發展中國家

差異較大,地跨四大洲包括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合作領域經濟、政治、軍事經濟政治、經濟經濟組織結構體制性,超越國家權力的機構

貿易伙伴關系松散的國家聯合體不謀求建立超國家權力機構松散的論壇性經濟組織不具備實際管理職能當今世界四大經濟區域集團2020/12/1824當今世界經濟發展的趨勢

在一定區域范圍內,地理位置鄰近的若干國家,通過一系列協議和條約建立的區域經濟合作組織。

世界各個地區越來越緊密地成為一個整體,相互之間的聯系和依賴性空前增強,商品、技術、資金、人員等在全球范圍內的自由流動。經濟區域集團化經濟全球化2020/12/1825經濟全球化迅速發展的原因1.科學技術的進步2.新型交通和通訊方式的應用3.兩極格局的瓦解4.市場經濟體制的普遍實行2020/12/1826(一)國際貿易的增加

——貿易全球化(二)貨幣交換和流動規模的擴大

——資本全球化(三)國際分工的成熟

——生產全球化(四)跨國公司數量的增加

——經濟全球化的載體經濟全球化的表現2020/12/18271.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