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單元《鄉土中國》作文素材-統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_第1頁
第五單元《鄉土中國》作文素材-統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_第2頁
第五單元《鄉土中國》作文素材-統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_第3頁
第五單元《鄉土中國》作文素材-統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_第4頁
第五單元《鄉土中國》作文素材-統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五單元《鄉土中國》作文素材-統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第五單元“鄉土中國"作文素材--統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

一、主題解讀

本單元閱讀學術著作《鄉土中國》。“鄉土中國”并不是具體的中國社會的素描,而是包含在具體的中國基層傳統社會里的一種特具的體系,支配著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研究中國基層生活,是一種可貴的文化自覺,可以進一步認識我們的國家和人民。

伴隨著新課程、新教材的推進。近幾年的高考命題中與“鄉土中國"相關的選材屢有出現,如2017年全國卷Ⅰ卷以“美麗鄉村”“廣場舞"為等關鍵詞寫一篇文章幫助外國青年讀懂中國;2023年上海市春季高考以《鄉土中國》等文章具體內容為基礎進行答題。這些試題的出現都提醒我們在復習備考中不可忽略對“鄉土文化”的關注。

二、素材積累

(一)課內素材

1.費孝通:志在富民的崇高境界

20多年間,費孝通七下甘肅定西,30余次到江蘇吳江調查,足跡遍及祖國。費孝通一生著作等身,如今他的這些文字已成為我們寶貴的思想財富。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生動地演繹了中國知識分子“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的崇高理想追求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我們要學習費孝通志在富民、先天下之憂而憂的崇高思想境界。

2.中國人的“種地情結”

最近我遇著一位到內蒙旅行回來的美國朋友,他很奇怪的問我:你們中原去的人,到了這最適宜于放牧的草原上,依舊鋤地播種,一家家劃著小小的一方地,種植起來;真象是向土里一鉆,看不到其他利用這片地的方法了。我記得我的老師史祿國先生也告訴過我,遠在西伯利亞,中國人住下了,不管天氣如何,還是要下些種子,試試看能不能種地。——這樣說來,我們的民族確是和泥土分不開的了。從土里長出過光榮的歷史,自然也會受到土的束縛,現在很有些飛不上天的樣子。靠種地謀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貴。

3.“同心圓"結構的親屬關系

我們社會中最重要的親屬關系就是這種丟石頭形成同心圓波紋的性質。親屬關系是根據生育和婚姻事實所發生的社會關系。從生育和婚姻所結成的網絡,可以一直推出去包括無窮的人,過去的、現在的、和未來的人物。我們俗語里有“一表三千里”,就是這個意思,其實三千里者也不過指其廣褻的意思而且。這個網絡象個蜘蛛的網,有一個中心,就是自己。

4.法、禮有別

禮和法不相同的地方是維持規范的力量。法律是靠國家的權力來推行的。“國家"是指政治的權力,在現代國家沒有形成前,部落也是政治權力。而禮卻不需要這有形的權力機構來維持。維持禮這種規范的是傳統。

5.文化是社會的共同經驗

文化是依賴象征體系和個人的記憶而維護著的社會共同經驗。這樣說來,每個人的“當前”,不但包括他個人“過去"的投影,而且還是整個民族的過去”的投影。歷史對于個人并不是點綴的飾物,而是實用的、不可或缺的生活基礎。

(二)經典素材

1.陸游詩中的鄉村風光與人生智慧

陸游詩中有不少寫鄉村生活的作品,比如《游山西村》這首詩,以清新自然的語言、生動形象的描繪和深邃獨特的思想,為我們展現了一幅寧靜而美好的田園畫卷。在這首詩中,我們看到了陸游對自然美景的熱愛、對鄉土風情的贊美以及對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弘揚。我們也感受到了他那種豪放不羈、追求自由的精神風貌。

2.陶淵明:廬山底下的農民

近代思想家梁啟超曾說過:“淵明一世的生活,真算得最單調的了。老實說,他不過廬山底下一位赤貧的農民,耕田便是他唯一的事業。"歸隱田園的陶淵明,將自己真正融入農事、農耕中。他居住在鄉野間,沒有市井的車水馬龍、人來人往。門外沒有車轍馬跡,甚至少有人經過,清新得就像他筆下的桃花源。

(三)熱點素材

1.李子柒和袁隆平“同框”

李子柒和袁隆平“同框"的背后,是農業混搭“互聯網+”的深意。這兩位代表著中國農業故事的兩個層面。一是耕耘的不易。“民以食為天,食以糧為本。"幾十年如一日的攻關,創造出一個又一個水稻奇跡,如今,袁老即便已過鮐背之年,仍在為“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努力奮斗。另一個,則象征著勞動的詩意。“一簞食一瓢飲"春耕夏種、秋收冬藏”,農耕生活充滿著煙火氣和人情味,承載了無數中國人對于故土的眷戀。將二者有機結合,更容易吸引當代年輕人關注三農,感知鄉土中國的魅力。

2.黃大發:當代愚公

一個當時年僅20多歲的農村大隊長,帶著數百個村民,鋼釬鑿、風鉆敲,前后歷經30余年,在峭壁懸崖間挖出一條10公里的“天渠"。潺潺渠水,潤澤了當地1200多人,使曾經閉塞的貧困村面貌一新。當地人管它叫“大發渠”。村民們以最樸實而又最隆重的口頭命名方式,感謝他們的帶頭人——貴州省遵義市播州區平正仡佬族鄉團結村老支書黃大發。

3.毛相林:山路得康莊

毛相林,重慶市巫山縣竹賢鄉下莊村黨支部書記。1997年,擔任老下莊村支書的毛相林帶領村民向絕壁挑戰,歷經7年時間在懸崖絕壁上鑿出一條“天路"。2005年,毛相林又帶領村民脫貧攻堅,歷經13年時間探索培育出“三色”經濟。2020年度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詞:絕壁上打響了抗爭命運的第一炮,山坡上種下了向往美好的第一棵苗。不信天,不認命,你這硬實的漢子,終于帶著鄉親們爬出這口井。山到高處你是峰,路的盡頭是家園。

4.張尕慫:延續鄉村文化根脈

張尕慫,土生土長的西北民謠歌手。他跑遍了西北各省,拜訪100多位民間藝人,收集整理民間小調,對它進行改編,再整理再創作,為延續西北民謠的生命和鄉村文化的根脈,一路向前。出生于甘肅省白銀市靖遠縣的張尕慫,自2008年開始,尋找拜訪民間藝人,采集小調、小曲兒、社火、賢孝等民間歌謠和曲藝,并糅合打磨,逐漸形成自己獨特表演風格的“尕謠”,創作了《親家母》《三姐妹》等帶著濃郁鄉土味的歌謠,延續西北民謠的生命和鄉村文化的根脈。用西北民謠,譜振興華章。

5.黃文秀:大山的女兒

大山的女兒黃文秀在北京師范大學研究生畢業之后,毅然決然地放棄了大城市更多更好的選擇,因為她深知大山深處的家鄉還在貧困落后的現狀中掙扎,淳樸善良的鄉親們還在艱難的日子中摸爬滾打。在她擔任百坭村的駐村第一書記期間,駐村一年,她把全村所有的貧困戶走訪了一遍又一遍。她不僅翻山越嶺為貧困戶建檔立卡,還親力親為幫村民干農活、熱情開朗與她們話家常。

6.土味文化的背后

土味文化的內容與形式包括了土味視頻、社會搖、喊麥等。社會上也逐漸出現了土味情話、土味發型等一系列文化副產品,然而其土味表象的背后是時代變遷所造成的文化撕裂與現代狂歡主義的解構,是一種畸形的審美與病態的社會風氣。所謂“土嗨”“土潮”,究其內因便是片面地理解城市化的生活后的邯鄲學步,也是城市文化向鄉土社會輸出文化時,鄉村舊思想隨之破裂,而新的價值體系還未建立。

7.文字下鄉是推動城鎮化的手段

費孝通先生在《鄉土中國》中寫道:在現代化的過程中,我們已開始拋離鄉土社會。阻礙文字的下鄉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鄉村貧窮,很多人負擔不起孩子學習的費用;二是鄉村缺乏教授學問的人才,供應的缺失導致需求的缺失。鄉村再也容不下“聰明”人的野心,越來越多的人走出鄉村。青年人想闖出自己的天地,中年人為了養家糊口出去尋找生機,鄉村的家真的成了“空巢"。傳統鄉村的消逝在現代化進程中是不可避免的,可是就能眼睜睜地看著鄉村完全被現代化吞噬嗎?回答當然是否定的。文字是現代化的工具,要想推動城鎮化的發展,文字下鄉、科技下鄉是必要手段。

8.“私”的意識需要淡化

近年來,春運人數不斷增加,2019年已達4.1億人次,同時,有數據顯示,各大節假日返鄉的人數也呈上漲趨勢。而長途汽車站、碼頭、高鐵等交通場所,常常缺少秩序,擁擠不堪。社會的差序格局使得“私"的特性在某些人身上表現得尤其明顯。自小接受鄉土社會教化,習慣了在熟人中生活的他們,不太懂得依靠規則有序運行的陌生社會,看重的是個體的獨立性。城市與鄉村彼此的不理解便逐漸形成了鄙視鏈,造成了城鄉之間難以逾越的鴻溝。如何解決?首先,加大宣傳力度,強調秩序的重要性,淡化“私”的意識,擺脫舊思想的束縛。其次淡化城鄉身份,樹立平等觀念,彼此尊重,消除隔閡。

9.數字化升級,鄉村不再“掉隊"

隨著AI、大數據、物聯網、5G等技術的快速發展,數字化轉型成為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對我們來說不是“選擇題”,而是“必修課"。在國家的大力支持下,我國智慧城市建設不斷推進。不少城市爭做排頭兵,將推動數字化發展作為提升競爭力的關鍵之一,越來越多的各級政府和廠商們不再熱衷講“智慧城市”的概念和故事,而往“數字政府"數字中國”“數字社會"和“數字經濟”等有實用性建設轉變,讓普通市民感受到有煙火氣的平安城市。而作為縮小城鄉數字鴻溝、建設數字中國的重要戰略,鄉村數字化無疑是對智慧城市建設的必要補充。

10.白族庭院“記得住鄉愁"

“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這是“城里人"和“村里人”共同的生活愿景,也是城鎮化的目標所在。在云南古生村,習近平總書記稱贊當地白族民居的庭院“記得住鄉愁”,指出要注意鄉土味道,保留鄉村風貌;在湖北峒山村,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建設美麗鄉村不是“涂脂抹粉”,不能大拆大建,特別是古村落要保護好……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同科教興國、人才強國、創新驅動一道,成為貫徹新發展理念的有機組成部分。

11.鄉村振興,向美而行

2023年以來,甘肅省清水縣把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作為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任務,改善農村人居環境面貌,培育特色優勢產業,創新鄉村治理新模式,以“繡花"功夫繪就和美鄉村幸福底色。走進新城鄉四合村,村里的公開欄上張貼著“抑制高價彩禮,弘揚文明新風”倡議書,公開欄旁邊還掛著一個“民情民意征集箱"。“以前,家里有困難、對村里工作有意見沒處說。現在,反映問題只需要把‘意見’放進‘征集箱’,村里收到后就會及時回復,幫我們解決問題。”

12.鄉村咖啡館

在江蘇省無錫市桃源村,開了一家“鄉村咖啡館"。咖啡館的經營者陳婉婷是一位蘇州姑娘。她曾表示,自己下鄉創業一方面出于對咖啡的喜愛,另一方面出于對鄉村質樸生活的向往。除了咖啡館,桃源村山南頭文化藝術村片區的精品民宿、手作工作室同樣頗具特色。這些鄉村新業態展現出百姓對鄉村美好生活的追求,更折射出當前我國鄉村發展步入“和美”新階段。

13.鄉土鄉情的安放空間

近年來,各地在繁榮鄉村文化生活上持續發力,努力以高品質文化產品豐富群眾精神生活,提升鄉親們的文化獲得感。在浙江,古色古香、氣韻獨特的文化禮堂為村民學文化、樹新風提供便利;在安徽,功能齊備、設計新穎的農家書屋成為當地村民長知識、闖市場的“加油站"。隨著各種文化惠民工程的實施,鄉村公共文化設施與服務不斷完善,為村民帶來豐富多彩的文化體驗,也讓鄉土鄉情有了更多切實可感的安放空間。

14.“賽裝節”:鄉土文化散發出獨特的魅力

今年春節期間,一些人來到云南深山的直苴村體驗當地彝族民俗。這里每逢春節都會舉行盛大的“賽裝節"。衣袂飛揚、色彩斑斕,融合彝族傳統刺繡與現代時尚元素的“賽裝節”走進越來越多人的視線,頻頻登上國際大舞臺。不論是云南的“賽裝節”,還是貴州的“村BA”、內蒙古的冰雪“那達慕”,這些兼具傳統底蘊與時代特色的鄉村品牌活動,都找到了傳統文化與現代社會之間的連接點,讓鄉土文化散發出獨特的魅力,吸引不同年齡、不同背景的人沉醉其中。

15.舌尖上的中國文化

《舌尖上的中國》共7集,每集圍繞一個主題展開,通過講述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風貌的美食故事,展現了中國人對食物的熱愛和追求。從自然的饋贈到主食的故事,從轉化的靈感到時間的味道,從廚房的秘密到五味的調和,每一集都以其獨特的視角和深入地挖掘,讓觀眾在品味美食的同時,也感受到了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

(四)名言警句

1.《說文解字》:土,地之吐生物者也。

2.《管子·牧民》:以家為家,以鄉為鄉,以國為國,以天下為天下。

3.顏元:國尚禮則國昌,家尚禮則家大,身有禮則身修,心有禮則心泰。

4.聞一多:我愛中國固因他是我的祖國,而尤因他是有那種可敬愛的文化的國家。

5.費孝通:土里生長的不只是莊稼,還有習俗、文化……

6.趙樹理:只有被農民所接受、維護農民個體的利益并轉化為鄉土之上的民間倫理道德的文學,才能被農民所接受。

7.余光中:鄉情落實于地理與人民,而彌漫于歷史與文化,其中有實有虛,有形有神,必須兼容,才能立體。

8.莫言:一個國家、民族的文學就要在充分汲取經典的外來文明的前提下,著重描繪本民族的本土文化。

9.傅書華:幾千年鄉土中國中的民間文化,是推動歷史進程的重要力量。

10.溫鐵軍:鄉土文化是我們生態文明多樣性的文化基礎,依托這個文化基礎,能夠最低成本地形成鄉土社會的良性治理。

三、寫作任務

寫作任務具體內容

單元寫作任務閱讀下面內容,完成寫作任務。費孝通《鄉土中國》:“我初次出國時,我的奶媽偷偷地把一包用紅紙裹著的東西,塞在我箱子底下。后來,她又避了人和我說,假如水土不服,老是想家時,可以把紅紙包裹的東西煮一點湯吃。這是一包灶上的泥土。”汪曾祺《胡同文化》:“胡同文化是一種封閉的文化。住在胡同里的居民大都安土重遷,不大愿意搬家。有在一個胡同里一住住幾十年的,甚至有住了幾輩子的。"柯靈《鄉土情結》:“……這一代又一代炎黃子孫浮海遠游的潮流,各有其截然不同的背景、色彩和內涵,不可一概而論,卻都是時代浮沉的倒影,歷史浩蕩前進中飛濺的浪花。”“鄉土與時代論壇"邀請你作為青年學生代表參會,發表以“心懷鄉土,擁抱時代”為主題的演講。請完成一篇演講稿。要求:結合材料內容及含義完成寫作任務;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考場延伸任務(2017年全國卷Ⅰ)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據近期一項對來華留學生的調查,他們較為關注的“中國關鍵詞"有:一帶一路、大熊貓、廣場舞、中華美食、長城、共享單車、京劇、空氣污染、美麗鄉村、食品安全、高鐵、移動支付。請從中選擇兩三個關鍵詞來呈現你所認識的中國,寫一篇文章幫助外國青年讀懂中國。要求選好關鍵詞,使之形成有機的關聯;選好角度,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于800字。

寫作任務一運用

閱讀下面內容,完成寫作任務。

費孝通《鄉土中國》:“我初次出國時,我的奶媽偷偷地把一包用紅紙裹著的東西,塞在我箱子底下。后來,她又避了人和我說,假如水土不服,老是想家時,可以把紅紙包裹的東西煮一點湯吃。這是一包灶上的泥土。”

四、寫作運用

汪曾祺《胡同文化》:“胡同文化是一種封閉的文化。住在胡同里的居民大都安土重遷,不大愿意搬家。有在一個胡同里一住住幾十年的,甚至有住了幾輩子的。"

柯靈《鄉土情結》:“……這一代又一代炎黃子孫浮海遠游的潮流,各有其截然不同的背景、色彩和內涵,不可一概而論,卻都是時代浮沉的倒影,歷史浩蕩前進中飛濺的浪花。”

“鄉土與時代論壇"邀請你作為青年學生代表參會,發表以“心懷鄉土,擁抱時代”為主題的演講。請完成一篇演講稿。

要求:結合材料內容及含義完成寫作任務;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試題分析】

這是一道任務驅動型作文題。文題借用論壇大會代表發言所用演講稿的形式,考查面對時代發展青年人如何看待“鄉土”,如何理解與認識鄉土情結與時代發展這一論題。題目材料是社會學家費孝通、作家汪曾祺和柯靈作品中有關中國人鄉土情結的文段,但又各有側重。費孝通講述了鄉下人對土地的珍視,汪曾祺表達了中國人安土重遷的思想,柯靈則從歷史前進角度分析了炎黃子孫遠離鄉土的現象。材料意在引發考生對鄉土情結與時代發展的思考,如何認識和看待這一論題,作為時代青年又要以怎樣的情懷去適應時代的需要。

提示部分較具體詳細地提供了寫作情境,論壇主題和演講主題都已明確,“心懷鄉土,擁抱時代”既是發言主題,也是發言觀點。寫作時,考生要注意從如何“心懷鄉士”,如何“擁抱時代”,二者又怎樣和諧統一的角度加以論述。要善于大中取小,以具體事例來論證觀點。試題要求結合材料內容及含意作文,核心就是針對鄉土社會和時代發展看似矛盾的現象談自己的看法,文中要能體現“家國情懷";演講要有的放矢,不可漫無目的,流于空泛。

【立意角度】

角度一:滿懷鄉土情懷,緊跟時代步伐。

角度二:新時代依然要有鄉土情懷。

角度三:家鄉跟上了新時代。

【素材運用】

黃文秀:大山的女兒

大山的女兒黃文秀在北京師范大學研究生畢業之后,毅然決然地放棄了大城市更多更好的選擇,因為她深知大山深處的家鄉還在貧困落后的現狀中掙扎,淳樸善良的鄉親們還在艱難的日子中摸爬滾打。在她擔任百坭村的駐村第一書記期間,駐村一年,她把全村所有的貧困戶走訪了一遍又一遍。她不僅翻山越嶺為貧困戶建檔立卡,還親力親為幫村民干農活、熱情開朗與她們話家常。是什么讓一個柔弱的女子成為脫貧攻堅道路上一面火紅的旗幟?我想,是她心中洶涌的愛。對家鄉山水的熱愛,對父老鄉親的熱愛,對引領鄉親走向富裕幸福的事業的愛。她的愛如此純粹如此深沉也如此令人敬仰。

【參考范文】

心懷鄉土,志在四方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榮幸能代表青年學生在此發言。今天我發言的題目是“心懷鄉土,志在四方”。

鄉土是一個溫暖的詞匯,也是我們每個人生命的根。從古至今,無數的文人墨客不吝筆墨,書寫對鄉土故園的眷念。王維筆下有“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的失落,杜甫筆下有“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的感慨。北海邊,牧羊十九年的蘇武更是滿懷對家鄉故國的眷念,用忠貞與赤誠唱響了一曲回腸蕩氣的贊歌。腳踩鄉土,我們難免留戀家鄉心系鄉愁。但是,在這個偉大而磅礴的時代,在這個發展與進步成為主旋律的時代,新時代青年卻不能沉溺于此羈絆于此。故而,我們既要心懷熱土又要志在四方。唯有帶著熱愛與眷念啟程,才能反哺故土再續繁華。

“如同白晝在早晨和夜晚之間出現一樣,我的生命就在流浪的沖動與對家的渴望中度過。"黑塞用如此深沉的低吟說出了每一個心懷鄉情奔波于世的人的心聲。以何慰藉游子殷殷的鄉愁,唯有為故鄉點一盞溫暖的燭火。大山的女兒黃文秀在北京師范大學研究生畢業之后,毅然決然地放棄了大城市更多更好的選擇,因為她深知大山深處的家鄉還在貧困落后的現狀中掙扎,淳樸善良的鄉親們還在艱難的日子中摸爬滾打。在她擔任百坭村的駐村第一書記期間,駐村一年,她把全村所有的貧困戶走訪了一遍又一遍。她不僅翻山越嶺為貧困戶建檔立卡,還親力親為幫村民干農活、熱情開朗與她們話家常。是什么讓一個柔弱的女子成為脫貧攻堅道路上一面火紅的旗幟?我想,是她心中洶涌的愛。對家鄉山水的熱愛,對父老鄉親的熱愛,對引領鄉親走向富裕幸福的事業的愛。她的愛如此純粹如此深沉也如此令人敬仰。

著名詩人艾青曾說:“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曾以“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為己任的周恩來總理為了救國救民東渡日本。寫下氣魄非凡的“面壁十年圖破壁,難酬蹈海亦英雄”。兩彈元勛錢學森為了挽救危亡中的祖國赴美留學求取新知,但當他準備學成歸來時,卻受到美國當局的百般阻撓甚至強行拘留。強烈的鄉土之思家國之念讓他不顧個人安危,經多方輾轉他最終回到自己一窮二白貧窮落后的祖國并為之奉獻了畢生所學。這些偉大而光輝的名字不僅與時代同在更與歷史同在。他們用行動踐行了拳拳赤子對家國的殷殷赤誠。

親愛的同學們,無論我們走多遠,鄉音都是我們不變的行囊,故土都是我們永恒的掛牽。偉大而磅礴的時代已經吹響出發的號角。心懷故土會讓我們出發得更有力量,心懷時代會讓我們奮斗得更有目標!

我的發言完畢,謝謝大家!

【點評】

文章以“心懷鄉土,志在四方"為題清晰地闡明了鄉土與時代之間的關系。論據使用非常豐富,古今事例信手拈來。從蘇武到周恩來錢學森再到新時代青年黃文秀,非常恰切地論證了心懷鄉土故國與擁抱時代的兼容關系。文章多使用古今中外的名言警句,尤其以黑塞和艾青的名言作為段落開頭,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較強的說服力。

寫作任務二運用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據近期一項對來華留學生的調查,他們較為關注的“中國關鍵詞”有:一帶一路、大熊貓、廣場舞、中華美食、長城、共享單車、京劇、空氣污染、美麗鄉村、食品安全、高鐵、移動支付。

請從中選擇兩三個關鍵詞來呈現你所認識的中國,寫一篇文章幫助外國青年讀懂中國。要求選好關鍵詞,使之形成有機的關聯;選好角度,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于800字。

【試題分析】

采用有明確寫作任務的新材料作文題型。作文材料源于央視5月份的一組連續報道,為了讓考生的思考更集中、更深入,命題時做了必要的調整與提煉。

命題在材料選用方面下足功夫,在寫作要求的命制方面,反復斟酌試題的素材、內容和情境,直觀而策略地反映時代主題,正面而巧妙地傳遞價值觀念。立意高遠卻力避空泛,堅持以學生為本,接地氣、有生氣,時代感強。將“呈現你所認識的中國"作為明確指令,鼓勵考生從所知所學所感出發,在對宏大話題的把握中,感性敘說,理性思辨,暢所欲言,“講好中國故事”。

“呈現你所認識的中國"要求大處著眼,十二個“中國關鍵詞”是考生落筆的抓手,而“從中選擇兩三個關鍵詞"則完全尊重考生的個人意愿。這些關鍵詞搭配組合的自由度很大。如由“長城”“京劇"講講擁有古老文明的傳統中國,由“高鐵”“移動支付"談談現代開放的高科技中國,由“中華美食”“廣場舞"說說好玩的中國或熱情的中國,由“共享單車”“移動支付"聊聊生機勃勃的時尚中國或新生事物層出不窮的互聯網中國。另外,還可以將傳統的國粹“京劇”與時下流行的“廣場舞"并置而觀,將文化悠久的“中華美食”與“食品安全"的嚴峻現實作勾連,也可以將古時的“長城”與當下的“一帶一路"相互對照、相互發明……凡此種種,都可能寫出上佳的文章。每一個關鍵詞都是中國的縮影和表征,它們之間既存在著豐富的張力和層疊的思辨空間,又共同構成了多樣而立體的中國。

命題在引領價值觀的同時,并不限制考生的想象力,相反鼓勵關鍵詞搭配組合的創造性,為批判性思維的發揮預留了很大空間。如由“美麗鄉村”走筆于舊式城鎮化的痼疾和“留住鄉愁"的必要,從“大熊貓”延伸到動物保護乃至生態保護的迫切,借“空氣污染"食品安全”論述過度追求GDP的危害以及對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這“五大發展理念"的呼喚。考生可以直面發展中的問題,正視前進中的矛盾,看到潛在的危機,以高度的憂患意識未雨綢繆,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出謀劃策,添磚加瓦。

【立意角度】

角度一:熱愛傳統文化,傳播民族文化,傳承民族精神。

角度二:正視前進中的矛盾,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出謀劃策。

【素材運用】

舌尖上的中國文化

你一定看過那部精致的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無論你走到天涯何方,總難忘卻家鄉的味道。那口深黑的大鍋,那口老灶能包含洞庭湖的野生魚、昆明大山的菌、湘西的臘肉、蘭州的拉面、四川的缽缽雞。那種滋味兒,酸甜苦辣,刺激味蕾的同時,讓你深刻地記得這是鄉味兒,是傳統美食的味兒,亦是人生的味兒。于中國人而言,美食不僅僅是滿足口腹之欲,更是一種對文化的虔誠,對上天饋贈的感恩。

【參考范文】

中國一隅,美在鄉村

某考生

巍巍華夏,泱泱大國。五千年的文明古國在大浪淘沙的歷史長河中洗練,沉淀。傳統文化燦若繁星,熠熠生輝。中國之美,美在和,美在禮,但在中國地圖上,在山川與河流的走向中,與黃土地最接近的是鄉村。昨日,中國以經濟強國,文化大國示人;今日,中國一隅,美在鄉村。

鄉村之美,美在發展。

回望歷史,風云涌動的那個年代,南海邊的小漁村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