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清單二18個文言虛詞
1.而
記住經典歸納義項
⑴代詞,通“爾”,譯為“你(們)、你(們)
⑴某所,財母立于茲。(《項脊軒志》)
的“
(2)勞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賞,皿聽細說。(《鴻
(2)連詞,表示并列關系,譯為“和、又”
門宴》)
(3)連詞,表示承接關系,譯為“就、然
(3)亞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劍撞畫破之。(《鴻門宴》)
后”,或者不譯
(4)連詞,表示遞進關系,譯為“并且、而
⑷君子博學畫日參省乎己。(《勸學》)
且“
(5)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畫見者遠。(《勸學》)(5)連詞,表轉折關系,譯為“然而、去『
(6)今以秦之強則先割十五都予趙。(《廉頗藺相如
(6)連詞,表示假設關系,譯為“假如”
列傳》)
(7)而余亦悔其隨之則不得極夫游之樂也。(《游褒(7)連詞,表示因果關系,譯為“因而、所
禪山記》)以“
(8)連詞,表示修飾關系,連接狀語和動
(8)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勸學》)
詞
⑼籍吏民,封府庫,晅待將軍。(《鴻門宴》)(9)連詞,表示目的關系
(10)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鄉,德合一君,皿征一國
(10)名詞,通“能”,才能
者。(《逍遙游》)
(H)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如是財已。(《師說》)(n)限止語氣,罷了
(12)雖在下愚,知其不行,則況于明哲乎!(《諫太宗
(12)表遞進
十思疏》)
(13)既加以吳民之亂請于朝,按誅五人。(《五人墓
(13)不久,一會兒
碑記》)
夕牛刀小試
(1)(2024?全國卷II)故湯武不循古畫王
而:
(2)(2024?全國卷I)芝坐爽下獄,當死,畫口不訟直而:—
(3)(2024?全國卷II)每食輒弦歌皿薦之
而:____________________
(4)(2024?全國卷I)見財異之
而:____________________
(5)(2024?全國卷I)弘微家素貧儉,加所繼豐泰
而:________________
(6)(2024?浙江卷)向者所謂俊達堅明,心正皿氣和
而:________________
(7)(2024?山東卷)父藺居母阮氏憂,不食泣血地卒
而: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連詞,表因果“因而"(2)連詞,表轉折,但(3)連詞,表修飾,不譯(4)連詞,
表示承接,就、然后(5)連詞,表示轉折,然而、卻(6)連詞,表示并列(7)連詞,表示修飾,
不譯
2.何
記住經典歸納義項
⑴大王來回操?(《鴻門宴》)(1)疑問代詞,譯為“什么”
(2)何也?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過
⑵疑問代詞,譯為“為什么”
秦論》)
⑶吾實為之,其又何尤?。ā都朗晌摹罚?)疑問代詞,譯為“誰”“哪里”
(4)疑問副詞,譯為“怎么、哪里、為什么”,表示
(4)徐公河能及君也?(《鄒忌諷齊王納諫》)
反問
⑸至于誓天斷發,泣下沾襟,何其衰
⑸副詞,譯為“多么”,表示感嘆
也?。ā读婀賯餍颉罚?/p>
⑹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回。(《過秦論》)(6)作動詞,譯為“呵問”
(7)“何如",常用于疑問句中,表示疑問或詰問,
⑺樊噲曰:“今日之事四如?”(《鴻門宴》)
相當于“怎么樣”
⑻王問:“何以知之?”(《廉頗藺相如列(8)“何以",常用于疑問句中,表示疑問或詰問,
傳》)相當于“憑什么”
夕牛刀小試
⑴(2024?北京卷)不亡何待
何:______________
(2)(2024?全國卷II)在郡何以為理
何:______________
(3)(2024?全國卷山)草濕則生火,四足怪
何:__________________
(4)(2024?全國卷III)申飭邊臣豈不行,何以使為
何:______________
(5)(2024?浙江卷)仆常念百代之下,未必為不幸,何者何:
(6)(2024?全國卷II)干撓盛典,蓄隱邪謀,他日何所不至何:
(7)(2024?四川卷)何滯(困難)而不通,回遠(遠大目標)而不至邪何:
【答案】⑴表示疑問或詰問,什么⑵表示疑問或詰問,什么⑶表示疑問或詰問,什么
⑷表示疑問或詰問,什么(5)疑問代詞,為什么⑹疑問代詞,什么⑺疑問副詞,怎么
3.乎
記住經典歸納義項
⑴蘇子曰:“客亦知夫水與月乎?”(《赤壁賦》)(1)助詞,表疑問語氣。相當于“嗎”
(2)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其孰能譏之
⑵助詞,表反問語氣。相當于“嗎”“呢”
乎?(《游褒禪山記》)
(3)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
(3)助詞,表揣測語氣。相當于“吧”
乎?(《師說》)
⑷助詞,表示感嘆或贊美。相當于“啊”
(4)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呂氏春秋》)
或“呀”
(5)助詞,用在句中起緩和語氣作用或
(5)胡為乎遑遑欲何之?(《歸去來兮辭》)
表示語氣的停頓
(6)助詞,用在形容詞詞尾,譯為“……
(6)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赤壁賦》)
的樣子”
⑺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師說》)(7)介詞,相當于“于”
小牛刀小試
(1)(2024?北京卷)氣而游乎其間者也
乎:______________
(2)(2024?全國卷I)雖欲牽黃犬,復可得乎
乎:______________
(3)(2024?江蘇卷)嗟乎!余今年七十有三矣,忍欺君而云再來乎?乎:
(4)(2024?天津卷)眾會平坐,不問不言
乎:______________
(5)(2024?全國卷I)而必使(帝)親臨,處之安乎
乎:______________
(6)(2024?山東卷)居圣王之室,如此,則諸侯其至乎乎:
(7)(2024?湖北卷)嗟乎!是安知古之所謂廉者哉
乎:______________
【答案】(1)助詞,表語氣停頓(2)助詞,表反問語氣,嗎(3)助詞,表反問語氣,嗎(4)助詞,
用在句中起緩和語氣作用或表示語氣的停頓(5)助詞,表反問語氣,嗎(6)助詞,表揣測語
氣,吧(7)表感嘆語氣,啊
4.乃
記住經典歸納義項
⑴爾其無忘乃父之志?。ā读婀賯餍颉罚?)代詞,譯為“你,你的”
(2)所謂華山洞者,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游褒禪山(2)副詞,表確定推斷,譯為“是”
記》)“為”
(3)既已,無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荊軻
⑶表順承,譯為“于是,就”
刺秦王》)
(4)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師
(4)表轉折,譯為“卻”“竟然”
說》)
(5)項王乃復引兵而東,至東城,乃有二十八騎(《項羽之
(5)表范圍的限定,僅僅,只
死》)
夕牛刀小試
(1)(2024?全國卷III)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
乃:
(2)(2024?全國卷I)芝襁褓流離,年十七,乃移居雍乃:
(3)(2024?全國卷II)乃挾兵結客,后遂往報仇
乃:_______________
(4)(2024?浙江卷)使圣人微旨不傳,乃鄭玄輩為注解之罪乃:
(5)(2024?山東卷)公乃愿致(使歸順)諸侯,不亦難乎乃:
【答案】(1)副詞,表推斷,是(2)表順承,于是、就(3)表順承,于是、就
⑷副詞,表推斷,是(5)表轉折,卻、竟然
5.其
記住經典歸納義項
(1)臣從某計,大王亦幸赦臣。(《廉頗藺相如(1)代詞,表第三人稱領屬關系?!八ㄋ?、它)
列傳》)的”或“他(她、它)們的”
(2)指代第三人稱,“他(她、它)”或“他(她、
(2)基聞道也固先乎吾。(《師說》)
它)們”
(3)而余亦悔募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
(3)活用為第一人稱,“我”“我自己”
(《游褒禪山記》)
⑷則或咎甚欲出者。(《游褒禪山記》)(4)指示代詞,表遠指。譯為“那”“那些”
(5)指示代詞,表特指。譯為'其中的、當中的”,
⑸一狼徑去,某一犬坐于前。(《狼》)
后面多為數詞
⑹不可怪也歟?。ā稁熣f》)(6)副詞,表反問語氣。譯為“莫非”“怎么”
(7)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皆出(7)表示揣測語氣。譯為“唯恐、或許、也許、
于此乎?(《師說》)可能”
(8)與爾三矢,爾基無忘乃父之志?。ā读婀賯?/p>
(8)表示祈使語氣。譯為“應當、確定”
序》)
(9)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與,不知;以
(9)表示商議語氣。譯為“還是”
亂易整,不武。吾基還也。(《燭之武退秦師》)
(10)天之蒼蒼,募正色邪?外遠而無所至極(10)連詞,表示選擇關系。經常是兩個以上的
邪?(《逍遙游》)分句中都用“其”,譯為“是……還是……”
(11)基業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質之卑,則
(11)表示假設關系。譯為“假如,假如"
心不若余之專耳。(《送東陽馬生序》)
(12)靜女甚姝,俟我于城隅。(《詩經?靜女》)(12)助詞,起調整音節的作用,可不譯
小牛刀小試
(1)(2024?北京卷)基孰能知之
其:______________
(2)(2024?全國卷I)基為人所重如是
其:______________
(3)(2024?全國卷II)民思基德,為立祠安陽亭西
其:________________
(4)(2024?浙江卷)考丹當時,參于前古,能不忘失而思念,亦可以為一家事業矣
其:______________
(5)(2024?山東卷)居圣王之室,如此,則諸侯甚至乎其:
【答案】(1)莫非(2)第三人稱代詞,他(3)第三人稱代詞,他的(4)指代第三人稱,他們
(5)表示揣測語氣,或許、也許
6.且
記住經典歸納義項
⑴不出,火耳盡。(《游褒禪山記》)⑴副詞,譯為“將要”
⑵北山愚公者,年耳九十。(《愚公移
⑵副詞,譯為“將近,幾近”
山》)
⑶存者耳偷生,死者長已矣。(《石壕
(3)副詞,譯為“暫且”
吏》)
⑷王不行,示趙弱旦怯也。(《廉頗藺(4)連詞,表并列關系,連接兩個動詞或形容詞,譯為
相如列傳》)“又……又……”或"一邊……一邊……”
⑸臣死耳不避,卮酒安足辭?。ā而欓T
(5)表示讓步或假設關系,譯為“尚且”或“即使”
宴》)
⑹耳燕趙處秦革滅殆盡之際。(《六國
(6)表遞進關系,譯為“而且”“并且”
論》)
⑺窮耳益堅,不墜青云之志。(《滕王
(7)表轉折關系,譯為“反而”“卻”
閣序》)
(8)耳耒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靖函(8)復音虛詞,“且夫”,句首助詞,表示另提一事或進
之固,自若也。(《過秦論》)一步爭論,譯為“再說”
夕牛刀小試
(1)(2024?北京卷)縣所謂者天事乎
且:______________
(2)(2024?全國卷II)意以因疾報殺(趁仇人患病而報仇),非仁者心,耳釋之而去
且:______________
(3)(2024?全國卷UD界渠未定,顧和好體重,吾旦往大國分畫矣
且:______________
(4)(2024?浙江卷)二者所以為喜耳自賀也,幸甚
且: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⑴副詞,譯為“況且”⑵副詞,譯為“暫且”⑶副詞,譯為“將要”⑷表遞
進關系譯為“而且”“并且”
7.若
記住經典歸納義項
⑴年入前為壽,壽畢,請以劍舞。(《鴻門宴》)(1)人稱代詞,譯為“你”
⑵君子哉若人!尚德哉惹人!(《論語?憲問》)(2)指示代詞,譯為“如此,這樣”
(3)連詞,表假設關系,譯為“假如,假
(3)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燭之武退秦師》)
如”
(4)“公之視廉將軍孰與秦王?”曰:“不薦也?!?《廉
(4)動詞,譯為“及,比得上”
頗藺相如列傳》)
⑸怒而飛,其翼著垂天之云。(《逍遙游》)(5)動詞,譯為“像”“似乎”“猶如”
⑹桑之未落,其葉沃惹。(《詩經?氓》)(6)助詞,形容詞詞尾,相當于“然”
⑺若未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游無窮者,彼(7)復音虛詞,“若夫”“至若”放于句
且惡乎待哉?(《逍遙游》)首,表示意義的他轉
夕牛刀小試
(1)(2024?北京卷)惹國亡,不過十年
若:__________________
(2)(2024?全國卷I)若挾天子保許昌
若:
(3)(2024?全國卷I)弘微經紀生業,事若在公
若:______________
(4)(2024?全國卷II)爾曹(輩)若健,遠相避也
若: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連詞,表假設關系,譯為“像這樣”(2)連詞,表假設關系,譯為“假如"(3)動
詞,譯為“像”“似乎”“猶如”⑷連詞,表假設關系,譯為“假如,假如"
8.所
記住經典歸納義項
(1)今入關,財物無加取,婦女無所幸,此(1)助詞,放在動詞前,與動詞相結合組成名詞性詞
其志不在小。(《鴻門宴》)組
(2)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ā读鶉?)助詞,用在被動句中,“為”和“所”呼應,組成
論》)“為……所……”的格式
⑶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后以為愚,⑶復音虛詞,“所以”,表示緣由,譯為“……的緣
其皆出于此乎?(《師說》)由“
⑷師者,用以傳道受業解惑也。(《師(4)復音虛詞,“所以”,表示憑借的手段或方式等,
說》)譯為“用來……的”或“……的憑借”
夕牛刀小試
(1)(2024?全國卷III)妾不知其死所矣
所:______________
(2)(2024?全國卷I)父為郭氾所害
所:______________
(3)(2024?全國卷I)混風格高峻,少折交納
所:______________
(4)(2024?天津卷)會世擾亂,恐為怨仇后擒
所:______________
(5)(2024?浙江卷)二者所以為喜且自賀也
所以:______________
【答案】⑴哪里⑵表被動⑶放在動詞前,構成名詞性短語,“交往的人”⑷助詞,用
在被動句中,“為”和“所”呼應,組成“為……所……”的格式(5)復音虛詞,表示緣由,譯
為“……的緣由
9.為
記住經典歸納義項
(1)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何也?(《過秦論》)(1)介詞,讀wei,譯為“被”,表示被動
(2)誰為大王為此計者?(《鴻門宴》)(2)介詞,譯為“給,替”
⑶不足為外人道也。(《桃花源記》)(3)介詞,譯為“對,向”
(4)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⑷介詞,表緣由或目的,譯為“因為”“由于"
為之。(《魚我所欲也》)“為了”
(5)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鴻⑸語氣助詞,讀wei,用在句末,常與“何”“奚”
門宴》)等相協作,表疑問或反問
⑹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殛為妄作。(《蘭
(6)動詞,讀w6i,“是”,表推斷
亭集序》)
(7)我為趙將,有攻城野戰之大功。(《廉頗藺
⑺譯為“做”“擔當”
相如列傳》)
金牛刀小試
(1)(2024?全國卷I)乃以賈生為長沙王太傅
為:____________
(2)(2024?天津卷)至大歷十一年,顏魯公真卿為刺史
為:____________
(3)(2024?全國卷I)司空琰其次子也,無后,以弘微為嗣
為:______________
(4)(2024?全國卷II)既引見,即除為郎中
為:______________
(5)(2024?全國卷II)京師為請者數十,終不聽
為:______________
(6)(2024?全國卷III)申飭邊臣豈不行,何以使為
為:______________
(7)(2024?天津卷)不好徼名于世,不為利害見將
為:
【答案】⑴動詞,做⑵動詞,擔當⑶動詞,做⑷動詞,擔當⑸介詞,譯為“給,替”
⑹語氣助詞,讀w6i,用在句末,常與“何”“奚”等相協作,表疑問或反詰⑺介詞,表緣由或
目的,譯為“因為”“由于”“為了”
10.焉
記住經典歸納義項
(1)代詞,作賓語,相當于“之”,代指
⑴猶且從師而問卷。(《師說》)
“老師”
(2)且常置土石?(《愚公移山》)(2)疑問代詞,相當于“怎么”“哪里”
(3)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則芥為之舟,置杯帚則膠。(《逍(3)兼詞,兼有介詞和代詞的功能,相
遙游》)當于“于+之”
(4)于是余有嘆售。(4)句末助詞,表示感嘆語氣或陳述語
(《游褒禪山記》)氣,譯為“了”“啊”
(5)助詞,形容詞或擬聲詞的詞尾,相
(5)盤盤薄,困困裁,蜂房水渦。(《阿房宮賦》)
當于“然”
(6)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常,或不肯,小學而大
(6)助詞,用于句中,表停頓
遺,吾未見其明也。(《師說》)
夕牛刀小試
(1)(2024?江蘇卷)予雖為之執鞭,所忻慕常
焉:___________________
(2)(2024?天津卷)一歲倉卒國絕,因家聶以農桑為業焉:
(3)(2024?全國卷I)首相韓琦每咨訪帶
焉:_______________
【答案】(1)助詞,表陳述語氣,了、啊(2)兼詞,兼有介詞和代詞的功能,相當于“于+之”(3)
代詞,作賓語,相當于“之”,他
11.也
記住經典歸納義項
⑴張良曰:“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鴻門宴》)(1)語氣助詞,表示推斷語氣,不譯
(2)使秦復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
(2)語氣助詞,表示反問語氣,譯為“呢”
誰得而族滅也?(《阿房宮賦》)
(3)鄰國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生?(《寡
(3)語氣助詞,表示疑問語氣,譯為“呢”
人之于國也》)
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專心一也。(《勸學》)(4)語氣助詞,表示陳述或說明語氣,不譯
(5)鄙賤之人,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廉頗藺相如
(5)語氣助詞,表示感嘆語氣,譯為“啊”
列傳》)
(6)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逍(6)助詞,通常用在主語和謂語之間,起舒
遙游》)緩語氣的作用,無意義,不譯
小牛刀小試
(1)(2024?北京卷)則又吾所不識出
也:______________
(2)(2024?全國卷I)魯芝字世英,扶風那人也
也:______________
(3)(2024?全國卷UD以夢然之絲而殺之,吾不忍也
也:______________
(4)(2024?全國卷I)從叔峻,司空琰其次子電
也:______________
(5)(2024?全國卷I)兄弟友穆之至,舉世莫及電
也:______________
(6)(2024?浙江卷)如足下之才之時,真惋惜也
也:______________
【答案】(1)語氣助詞,表示推斷語氣,不譯(2)語氣助詞,表示推斷語氣,不譯(3)語氣助詞,
表示感嘆語氣,譯為“啊"(4)語氣助詞,表示推斷語氣,不譯(5)語氣助詞,表示陳述語氣,
不譯(6)語氣助詞,表示感嘆語氣,譯為“啊”
12.以
記住經典歸納義項
⑴愿以十五城請易璧。(《廉頗藺相如
(1)介詞,表運用,譯為“拿”或“用”
列傳》)
(2)若舍鄭以為東道主。(《燭之武退秦
(2)介詞,表處置,譯為“把”
師》)
(3)乃遣武以中郎將使持節送匈奴使留(3)介詞,表憑借,譯為“憑”“憑借”“依據”“以……
在漢者。(《蘇武傳》)身份”
⑷猶不能不以之興懷。(《蘭亭集序》)(4)介詞,表緣由,譯為“因為”“由于"
(5)果予?未時還家,而汝以辰時氣絕。
(5)介詞,表時間或地點,譯為“在”“于”
(《祭妹文》)
⑹夫夷以近,則游者眾。(《游褒禪山
(6)連詞,表并列,可譯為“而”“又”和“并且“
記》)
⑺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歸
⑺連詞,表修飾,表示動作行為的方式,相當于“而”
去來兮辭》)
⑻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燭之
(8)連詞,表緣由,譯為“因為”
武退秦師》)
⑼作《師說》以貽之。(《師說》)(9)連詞,表目的,譯為“來”“用來”
(10)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出
(10)連詞,表結果,譯為“因而”“以致”
師表》)
(11)日以盡矣,荊卿豈無意哉?(《荊軻刺
(11)副詞,通“已”,譯為“已經”
秦王》)
(12)母、孫二人,更相為命,星以區區不(12)復音虛詞,“是以”,即“以是”的倒裝。譯為
能廢遠。(《陳情表》)“因此”
(13)君何以知燕王?(《廉頗藺相如列(13)復音虛詞,“何以”,即“以何”的倒裝。譯為
傳》)“用什么”“怎么”
(14)南取百越之地,以為桂林、象郡。(14)復音虛詞,“以為”,依據語境敏捷翻譯。譯為
(《過秦論》)“以……為”,即“把……作為”
(15)皆"美于徐公。(《鄒忌諷齊王納
(15)動詞,認為
諫》)
金牛刀小試
(1)(2024?全國卷II)子何以中吾君
以:
(2)(2024?全國卷I)一旦以罪見黜
以:______________
(3)(2024?全國卷I)諸葛誕以壽春叛
以:__________________
(4)(2024?全國卷II)在郡何以為理
以:__________________
(5)(2024?全國卷II)渙以方略討擊,悉誅之
以:__________________
(6)(2024?全國卷I)司空琰其次子也,無后,以弘微為嗣以:—
(7)(2024?全國卷I)義熙八年,混以劉毅黨見誅
以:______________
(8)(2024?全國卷II)意以因疾報殺,非仁者心,且釋之而去以:
(9)(2024?全國卷III)申飭邊臣豈不行,,以使為
何以:______________
(10)(2024?浙江卷)(仆)在京城間,家事人事,終日促束,不得日出所懷以自曉
以:______________
【答案】(1)介詞,用(2)介詞,因為(3)介詞,憑借(4)介詞,因為(5)介詞,用(6)介詞,
表處置,譯為“把”⑺連詞,表緣由,譯為“因為”⑻動詞,認為(9)復音虛詞,“何以”,
即“以何”的倒裝。譯為“用什么”(10)連詞,表目的,譯為“來”“用來”
13.因
記住經典歸納義項
⑴副詞,表順承關系,譯為“就”
⑴項王即日坦留沛公與飲。(《鴻門宴》)
“于是”
⑵用擊沛公于坐。(《鴻門宴》)⑵副詞,趁機
⑶不哀喪而求國,難;口亂以入,殆。(《國語》)(3)介詞,趁著,趁
(4)罔不國勢象形,各具情態。(《核舟記》)(4)介詞,依照,依據
(5)用人之力而敝之,不仁。(《燭之武退秦師》)(5)介詞,憑借,依靠
(6).來賓至藺相如門謝罪。(《廉頗藺相如列傳》)(6)介詞,經由,通過
⑺口噎廢食(成語)(7)介詞,因為,由于
⑻蒙故業,西遺策。(《過秦論》)(8)動詞,沿襲
⑼批大郤,導大霰,國其當然。(《庖丁解?!罚蛣釉~,依順,順著
(10)加之以師旅,國之以饑僮。(《子路、曾皙、冉有、公
(10)連詞,接著,繼而
西華侍坐》)
夕牛刀小試
⑴(2024?全國卷II)國攻其軍
因:____________
⑵(2024?天津卷)應以為名也
因:____________
(3)(2024?全國卷II)意以國疾報殺,非仁者心,且釋之而去因:
(4)(2024?全國卷II)而讒者坦言意與奉合謀
因:__________________
(5)(2024?全國卷II)坦條數事以獻
因:______________
(6)(2024?福建卷)國念古者莊周、陶潛之徒,逍遙縱脫因:—
【答案】⑴介詞,趁機,趁著⑵連詞,于是,就⑶介詞,趁,趁著(4)副詞,表順承關系,
就、于是(5)連詞,接著,因而(6)副詞,表順承關系,就、于是
14.于
記住經典歸納義項
⑴乃設九賓禮于廷。(《廉頗藺相如列傳》)(1)介詞,在
(2)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赤壁賦》)(2)介詞,自、從
(3)從徑道亡,歸璧于趙。(《廉頗藺相如列傳》)⑶介詞,到,到達
⑷寡人之于國也。(《寡人之于國也》)(4)介詞,對,對于
⑸不拘于時,學于余。(《師說》)(5)介詞,向
⑹業精于勤,荒于嬉。(《進學解》)⑹介詞,由,由于
⑺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赤壁賦》)(7)介詞,表示被動,譯為“被”
⑻冰,水為之,而寒于水。(《勸學》)(8)介詞,表示比較,譯為“比”
夕牛刀小試
(1)(2024?全國卷III)遂死于敵
于:______________
(2)(2024?全國卷II)商人露宿于道
于:______________
(3)(2024?全國卷II)一歲斷獄,不過數十,威嚴猛于渙于:
(4)(2024?全國卷I)門徒業使,不異平日,田疇墾辟,有加于舊于:
(5)(2024?全國卷II)鄧奉反于南陽
于:______________
(6)(2024?浙江卷)參之于上古,復酌于見聞
于:______________
(7)(2024?江蘇卷)儀征鹽船昵于火,焚死無算
于: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⑴介詞,在⑵介詞,在⑶介詞,比⑷介詞,表示比較,譯為“比”(5)介詞,
在(6)介詞,自、從(7)介詞,表示被動,譯為“被”
15.與
記住經典歸納義項
(1)沛公軍霸上,未得與項羽相見。(《鴻門宴》)(1)介詞,譯為“和、跟、同”
(2)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赤壁賦》)(2)連詞,譯為“和、跟、同”
⑶則與一生彘肩。(《鴻門宴》)(3)動詞,賜予,授予
(4)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與,不知。(《燭之
(4)動詞,結交,親附
武退秦師》)
(5)吾與點也。(《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5)動詞,贊許,同意
⑹蹇叔之子與師。(《左傳》)(6)動詞,參與,讀“yti”
(7)唯赤則非邦也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7)句末語氣助詞,通“歟”,表示感嘆或
侍坐》)疑問語氣
夕牛刀小試
(1)(2024?全國卷III)請與子論功
與:____________
(2)(2024?全國卷HI)歲時繕治無虛日,今乃與百縣均賦,曷若置此,使之奉常時用乎?
與:_____________
(3)(2024?江蘇卷)解、陳二生善畫與棋
與:_____________
(4)(2024?全國卷I)唯與族子靈運、瞻、曜、弘微并以文義賞會
與:_______________
(5)(2024?全國卷II)時平原多盜賊,熹與諸郡討捕,斬其渠帥
與:_______________
(6)(2024?浙江卷)如足下天與?之性,萬萬與②仆相遠
①與:②與:
(7)(2024?全國卷山)與修《大明會典》成,遷左中允
與:_______________
【答案】(1)介詞,跟,和(2)介詞,跟,和(3)連詞,和⑷介詞,和、跟、同⑸連詞,和、
跟、同(6)①動詞,賜予,授予②介詞,和、跟、同(7)動詞,讀y"參與,參與
16.則
記住經典歸納義項
⑴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
(1)連詞,表示承接關系,譯為“就”“便”
(《勸學》)
⑵使秦復愛六國之人,則遞三(2)連詞,表示條件、假設關系。“則”假如出現在前一個分
世可至萬世而為君,誰得而族滅句中,譯為“假如”;假如出現在后一個分句中,譯為“那么”
也?(《阿房宮賦》)“就”
(3)連詞,表示并列關系,這種用法都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的
⑶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
“則”連用,每個“則”字都用在意思相對、結構相像的一
(《師說》)
個分句里,表示分句之間是并列關系。可譯為“就”或不譯
(4)連詞,表示轉折、讓步關系。表示轉折時,用在后一分句
(4)欲茍順私情,則告知不許。
中,譯為“可是”“卻”;表示讓步時,用在前一分句中,可譯
(《陳情表》)
為“雖然”“但是”
⑸其培之也,若不過焉則不及。(5)連詞,表示選擇關系。和“非”或“不"連用,譯為“不
(《種樹郭橐駝傳》)是……就是……”
⑹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岳(6)副詞,用在推斷句中,起強調和確認作用,可譯作“是”“就
陽樓記》)是“
夕牛刀小試
(1)(2024?北京卷)而認之者不塞則惑
則:_______________
(2)(2024?全國卷III)草濕則生火,何足怪
則:_______________
(3)(2024?全國卷III)萬一北人言及代州事,不有以折之,則傷國體
則:_______________
(4)(2024?浙江卷)此則不學之徒,好出大言,欺亂常人耳
則:_______________
(5)(2024?湖北卷)我蔬食則①喜,肉食則②不喜
①則: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則: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連詞,就是(2)連詞,那么,就(3)連詞,表示承接關系,就、便
(4)副詞,用在推斷句中,起強調和確認作用,是,就是(5)①連詞,就②連詞,表示轉折,卻
17.者
記住經典歸納義項
⑴代詞,用在形容詞、動詞、動詞詞組或主謂詞組之后,
⑴先破秦入咸陽省王之。(《鴻門
組成“者”字結構,用以指代人、事、物,譯為“的人”“的
宴》)
事”“的東西”
(2)此三有,吾遺恨也。(《伶官傳(2)代詞,用在數詞之后,指代上文所說的幾種人或幾件事
序》)物,可譯為“……種””……樣”
(3)今春項莊拔劍舞,其意常在沛
(3)代詞,用在時間詞語的后面,表示“……的時候”
公也。(《鴻門宴》)
⑷不益若屬皆且為所虜?。ā而欓T
(4)用于否定詞之后,表示“……的話”
宴》)
(5)客有吹洞簫煮,倚歌而和之。
(5)助詞,作定語后置的標記
(《赤壁賦》)
⑹廉頗有,趙之良將也。(《廉頗
(6)助詞,用在主語后,起提頓作用,引出推斷
藺相如列傳》)
(7)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茍,徒慕
(7)助詞,用在主語后,引出緣由說明
君之高義也。(《廉頗藺相如列傳》)
⑻誰為大王為此計者?(《鴻門
(8)助詞,放在疑問句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