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5屆高考語文復習:小說閱讀知識點考點總結與練習題
命題點
1.小說情節
①梳理概括情節。②情節的作用(開頭、結尾和中間)。
③情節的安排技巧(巧合、出人意料、懸念、鋪墊、照應等)。④行文線索。
2.小說環境
①環境的特點。②環境描寫的手法。③環境描寫的作用。
3.小說形象
①概括主要人物形象。②分析主要人物性格。③分析次要人物作用。
④揣摩人物的心理。⑤分析物象的特點及作用。⑥形象描寫的手法。
4.小說表達技巧
①小說的人稱。②小說的敘述方式(順序、倒敘、插敘、補敘等)。
③小說的描寫(正面描寫、側面描寫等)。④小說的表現手法(細節、襯托等)。
5.小說語言
①詞句的含義。②詞句的特點與作用。③語言的風格。
6.小說探究題
探究人物:①確立小說的主人公;②探究人物的塑造意圖;③探究人物的思想。
探究情節:①探究結尾的合理性;②探究情節的必要性。
探究主題:①探究豐富(深刻)意蘊;②探究文本主旨;③探究文本啟示。
探究標題:①探究標題意蘊;②探究標題作用;③標題比較探究。
概念:小說是以刻畫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和環境描寫來反映社會生活的文學體裁。
一、小說閱讀的敘述藝術
(~)敘述視角及敘述人稱
L敘述視角的分類及表達效果
(1)全知視角(零視角)
特點敘述者》人物,一般采用第三人稱。
闡釋敘述者凌駕于故事之上,對所發生的故事、各個人物都了如指掌,有時候還走到前
臺對人物進行評論,進行道德評價和情感判斷。全知視角一般采用第三人稱敘
述,傳統小說多采用這種視角。
表達效果①視野開闊,自由靈活,敘述者不受時空限制,表達縱橫攆闔,運用自如,便于全方
位展現人物和事件。
②便于敘述者自由地描寫人物對話、深入人物內心世界。
(2)限知視角(內視角)
第1頁共85頁
特點敘述者=人物,多采用第一人稱,也可以采用第三人稱。
闡釋敘述者借助小說中某一個人物,從他的視覺、聽覺等感覺出發去講述故事,敘述者
所知與作品中人物所知一樣多。敘述者直接進入故事,或采用主人公視角講述親歷
之事,或采用見證者視角轉述所見所聞。
表達效果①敘述者作為親歷者或見證人來講述故事,使故事更加真實客觀,也使敘述具有
親切感,縮短了讀者與故事人物之間的距離,讀者往往會有一種代入感。
②由于所知有限,也會留下更多的懸念和空白,留給讀者充分的想象空間去推理、
判斷和評價,使讀者的能動性發揮到最大程度。
③敘述者可以對所敘人物和事件做出情感判斷和道德評價,不僅為作者間接介入
表達提供了方便,也為作品帶來了一定的抒情色彩。
(3)純客觀視角(外視角)
特點敘述者〈人物,多用第三人稱。
闡釋敘述者所知少于作品中的人物所知。敘述者只能客觀記錄人物展現在外的行為和
語言,不能作任何解釋、說明和評價,不能直接描寫人物的心理活動。
表達效果①小說情節變得神秘莫測,極富戲劇性和客觀演示性,有懸念又耐人尋味。
②大量的留白可以最大限度地調動讀者的文本參與意識和審美再創造力。
(4)特殊視角
敘述視角除有全知、限知與純客觀之別外,還受敘述者本身的身份、年齡等的制約。敘述者本身的特
點,也形成了富有個性的敘事藝術。
類型闡釋表達效果
兒童視角借助兒童的眼光或口吻來①兒童純潔的心靈和簡單的閱歷使得敘事內容更加客觀真實;②兒
講述故事,故事的呈現過程童簡單的詞匯和特有的語句使得敘事語言更加平易親切;③兒童的
具有鮮明的兒童思維的特豐富想象和不諳世事使得敘事效果更加'‘陌生化”;④兒童的好奇心
征。推動情節的發展;⑤用兒童天真善良的天性對比成人世界的復雜、丑
惡,審視人性,凸顯主題。
老人視角①老人視角敘事多為回憶性質的,所以經常會有一種懷舊情懷;②老
用飽經滄桑的老人的視角人多是成熟的、理性的,對事情會有深入的思考,所以小說一般會有
敘事。一種深沉思考意味,包括對自身、民族、國家命運的思考;③老人歷
經世事,敘述的故事會有歷史的滄桑感和厚重感。
女性視角①以女性敏銳的觀察力來敘述,情感更加細膩,容易發現常人不注意
以女性的心理、情感以及眼的“細小”“平凡”的生活現象,引人入勝;②以其母性情感筆觸來
光觀察生活,講述故事。表達對弱者的同情,或以女性口吻表達對強權的反抗,對自由的渴
望。
動物視角以動物的眼光看世界,將動①以動物的眼光看世界,給讀者一種嶄新的體驗,更有情趣;②動物
物擬人化。展示出的心理活動,往往與人的心理活動交替進行,從而推動情節的
第2頁共85頁
發展;③動物視角更客觀冷靜真實,以動物視角來觀照人類生活,可
以見到人類生活中的種種問題。
2.敘述人稱
人稱表達效果/作用
第一人稱①使小說顯得真實親切,拉近與讀者的感情;
“我”“我們”②讓讀者認為是作者親身經歷的,便于抒發情感和進行心理描寫。
第二人稱①拉近了與讀者的距離,增強文章的抒情性和親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你”“你們”②使人物心理刻畫更為細膩,給人以親切感。③若用于物,有擬人化效果。
①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能夠比較自由靈活地反映客觀內容;
第三人稱
②敘述顯得比較客觀公正,以旁觀者的身份進行敘述,全面細致的描繪人物形象,便于揭示
“他”
人物的內心,展開故事情節。
3.視角與人稱的轉換
人稱變換的作用①從“你”到“我”式:增加真實性,使人如臨其境,有時有自嘲的意味。②從“我”至!J“你(他)”
式:跳出自我,增加客觀性、親切性、說服力。③人稱交叉式:使用第一人稱的,往往穿插第三
人稱的轉述,以進一步擴大表現的時空領域;使用第三人稱的,則常常夾雜人物的獨白、對話,
從而增強文章的真實性和親切感。人稱交叉敘述的方法,可以揚長補短,使敘述的對象得到
全方位、立體化的表現。
多個敘述視角交①可以擴大敘述空間,使敘述立體化、更自由、更富變化,能多層次、多角度地表現人物和
織轉換的作用主題。②強化人物形象,使人物形象更豐滿立體;增強了故事的豐富性,使主題意蘊更豐厚深
刻。
(二)敘述順序與敘述節奏
1.敘述順序
順敘:按時間(空間)順序來寫,情節發展脈絡分明,層次清晰。
倒敘:不按時間先后順序,而是把某些發生在后的情節或結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順序敘述下去。造成懸念,
引人入勝。避免敘述平板、結構單調。
插敘:在敘述主要事件的過程中,插入另一與之有關的事件,然后再接著原來的事件寫。
①對(主要情節或中心事件)進行必要的補充說明,使情節更加完整,結構更加嚴密,內容更加充實、豐滿。
②襯托/表現人物XX形象
③照應后文,為后文XX做鋪墊。
④突出文章XX主題。
補敘:也叫追敘,指在文中對前面說的人或事進行一些簡單的補充交代,是中心事情的有機組成部分。補敘
實際上是在敘述時,故意“藏”去若干片段,到后面適當的地方再把這些片段“亮”出來,使讀者恍然大悟,
使故事情節一波三折。
①對前文進行補充交代,是中心事件的有機組成部分。
②有助于更好地表現XX主題,表現人物XX性格/品質。
第3頁共85頁
③使故事情節一波三折,收到出人意料結果
2.敘述節奏
事情的進展有快慢,故事的敘述也有快慢。在小說中,我們會發現有用幾筆就寫完十幾年生活的片段,也
有用幾百頁來描寫一天生活的場景。故事時間長、敘述時間短,則敘述節奏快;反之,則敘述節奏慢。
敘述與描寫是控制小說敘事速度和營造敘事波瀾的法寶,它們能讓小說呈現出一種有張有弛的敘述節
奏。加速之處,往往是次要情節或無關緊要之處;減速之處往往是關鍵情節、精彩之處。加速是“張”,是跳
躍,是略寫,多用敘述手法;減速是“弛”,是慢行,是工筆細描細繪,多用描寫手法。小說的生命魅力與生動性,
恰恰體現在敘事速度的不停變化和恰到好處的敘述節奏上。
【知識補充】調節小說敘述節奏的方法
1、加快小說敘述節奏的方法
概括敘述在較短的篇幅內敘述較多的事件或較長的過程,只交代出事件的梗概,敘述呈快節奏流動。
省略敘述在敘述中省略實際存在的事件,以此來快速推進情節或者留下空白以增加想象空間。
采用人物對話使用短小的句子和段落,用人物你一言我一語的對話加快敘述節奏,迅速推進情節。
借用書信形式采用書信形式時,通過書信內容省去了許多不必要的敘述,敘事更高效集中。
2、延緩敘述節奏的方法
敘述與寫景相結合詳見下文“敘述方式”
反復
敘述時穿插場景描寫采用場景描寫時,小說對人物形貌、心理及居室陳設、周邊環境的描寫越來
越精細,停頓的使用也就越來越多,敘述的節奏自然會明顯放慢。
使用平和舒緩的敘述語言敘述語言平和細膩,娓娓道來,如敘家常,不急不躁。
(三)敘述腔調、敘述方式與敘述技巧
1.敘述腔調
敘述腔調是敘述者流露出的感情色彩、年齡、性別、身份等個性化的特征。
以“講述”為主的小說,敘述者直接在作品中現身,主觀地將故事講述出來,并對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進
行評論和判斷,告訴讀者怎樣看待人物,怎樣評價事件,敘述腔調較為明顯,小說中夾雜著敘述者的主觀情感
與判斷。如契訶夫的《裝在套子里的人》。
以“顯示”為主的小說,敘述者隱藏在故事背后,不在作品中露面,只是將故事給讀者客觀地顯示出來,不
流露任何情感態度,是非曲直交由讀者去判斷,敘述腔調不太明顯。如《老人與海》中,海明威讓圣地亞哥自
己“顯示”,對他的表現不作判斷,表現得相對客觀、冷靜。為凸顯“顯示”的效果,運用較多的是對話和心
理再現方式,它通常出現在對話體和意識流小說中。
2.敘述方式
第4頁共85頁
敘述方式釋義作用
對話式在作品人物之間的對話中敘述①以對話為主體,推動情節發展,使情節更加集中
事件、展開情節、交代環境和刻緊湊;②大量的語言描寫,有利于表現人物的個性
畫人物性格。對話的內容可以是和思想感情的變化,使不同人物的形象特征更加鮮
對話人親身經歷的敘述和心理明突出;③語言簡潔凝練,便于在敘述中留白,給讀
感受的自白,也可以是對別人的者留下較大的思考和想象空間;④人物的論調隱含
生活見聞的轉述;可以是兩人對了作者的意圖,易引發讀者的思考。
話,也可以是一人自白或多人從
不同角度對同一事件的敘述和
評價。
獨白式以人物在特定環境中的心理活便于抒發人物內心深處的情感,表達對事物、人物
動為線索敘述故事,推動情節的的思考。
發展。
時空交織歷史(往事、①營造了歷史氛圍,增加了文章的厚重感,讀起來
回憶)與現運用插敘,將過去的內容和當下更加沉凝有力;②歷史內容與現實敘述相呼應,結
實交織的現實內容交織在一起。兩個時構靈活,層次分明,使文章情節完整、內容豐富;③從
空一主一輔,形成對接或穿插。歷史與現實不同的角度對人物進行刻畫,使人物更
為立體可感;④在變換的時光中表達不變的主旨,
多層次地表現中心思想;⑤補足背景,使讀者易于
理解文章的情節內容。
夢境(想象、“夢境(想象、幻覺)”為虛,“現①使語言富有文采,優美動人;②表現形式靈活多
幻想)與現實”為實;兩者形成對接或穿插。樣,富有變化,生動活潑;③主題思想含蓄,意蘊深
實交織長;④虛實相生,趣味、詩韻俱存,使其內涵豐富,夕卜
延無邊;⑤突破時空界限,豐富情節內容。
場景集中與轉換場景集中就是指故事情節集中場景集中可使故事結構緊湊;場景是小說的環境的
在一個場景發生;場景轉換就是一種,可緊扣環境描寫的作用分析。
空間場面的轉換。
敘述與寫景結合在敘事的過程中穿插景物描寫。渲染氣氛,放慢敘述節奏,使小說具有一種詩意美,
突出主題。
穿插新聞報道、地方志、在敘述的過程中,穿插與主旨有補充情節,使故事情節更加完整和真實,人物形象
談話等關的新聞報道、地方志、談話等更加豐滿。
內容。
反復即作品中多次出現相同的或類
似的內容,包括事件的重復(反復其作用需要根據反復的內容具體分析,或突出人物
出現相似的事件)和話語、細節形象,或突出某種氛圍,或突出某種情感。
的重復(反復出現相同或相似的
話語、細節)。
第5頁共85頁
3.敘述技巧(情節安排的技巧)
懸念吸引讀者,引人入勝。
抑揚使文章產生峰回路轉、跌宕起伏的效果,增強作品的可讀性。
照應又叫呼應。能使情節連貫,脈絡清晰,結構緊湊。
伏筆可使全文前后呼應,結構更嚴謹,情節發展更合理,前因后果更分明。
對比一般用于渲染氣氛、表現人物或突出主題。
襯托分為正襯和反襯兩種。襯托可以使文章更生動,人物、事物形象更突出,主題更鮮明。
鋪墊運用鋪墊寫法是為了蓄積氣勢,突出文章主題。
突轉這種突轉常收到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效果,對表現小說主題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2019浙江】呼蘭河傳(節選)
蕭紅
鄰居家磨房里邊住著馮歪嘴子。
那磨房的窗子臨著我家的后園。我家的后園四周的墻根上,都種著倭瓜、西葫蘆或是黃瓜等類會爬蔓
子的植物;倭瓜爬上墻頭了,在墻頭上開起花來了,有的竟越過了高墻爬到街上去,向著大街開了一朵火
黃的黃花。
因此那磨房的窗子上,也就爬滿了那頂會爬蔓子的黃瓜了。黃瓜的小細蔓,細得像銀絲似的,太陽一
來了的時候,那小細蔓閃眼湛亮,那蔓梢干凈得好像用黃蠟抽成的絲子,一棵黃瓜秧上伸出來無數的這樣
的絲子。絲蔓的尖頂每棵都是掉轉頭來向回卷曲著,好像是說它們雖然勇敢,大樹,野草,墻頭,窗才靈,
到處的亂爬,但到底它們也懷著恐懼的心理。
太陽一出來了,那些在夜里冷清清的絲蔓,一變而為溫暖了。于是它們向前發展的速率更快了,好像
眼看著那絲蔓就長了,就向前跑去了。因為種在磨房窗根下的黃瓜秧,一天爬上了窗臺,兩天爬上了窗根,
等到第三天就在窗根上開花了。
再過幾天,一不留心,那黃瓜梗經過了磨房的窗子,爬上房頂去了。
后來那黃瓜秧就像它們彼此招呼著似的,成群結隊地就都一齊把那磨房的窗給蒙住了。
從此那磨房里邊的磨館就見不著天日了。磨房就有一張窗子,而今被黃瓜掩遮得風雨不透。從此那磨
房里黑沉沉的,園里,園外,分成兩個世界了。馮歪嘴子就被分到花園以外去了。
但是從外邊看起來,那窗子實在好看,開花的開花,結果的結果。滿窗是黃瓜了。
還有一棵倭瓜秧,也順著磨房的窗子爬到房頂去了,就在房檐上結了一個大倭瓜。那倭瓜不像是從秧
子上長出來的,好像是由人搬著坐在那屋瓦上曬太陽似的。實在好看。
夏天,我在后園玩的時候,馮歪嘴子就喊我,他向我要黃瓜。
我就摘了黃瓜,從窗子遞進去。那窗子被黃瓜秧封閉得嚴密得很,馮歪嘴子用手扒開那滿窗的葉子,
從一條小縫中伸出手來把黃瓜拿進去。
有時候,他停止了打他的梆子。他問我,黃瓜長了多大了?西紅柿紅了沒有?他與這后園只隔了一張
窗子,就像關著多遠似的。
祖父在園子里的時候,他和祖父談話。他說拉著磨的小驢,驢蹄子壞了,一走一癡。祖父說請個獸醫
給它看看。馮歪嘴子說,看過了,也不見好。祖父問那驢吃的什么藥?馮歪嘴子說是吃的黃瓜子拌高粱醋。
第6頁共85頁
馮歪嘴子在窗里,祖父在窗外,祖父看不見馮歪嘴子,馮歪嘴子看不見祖父。
有的時候,祖父走遠了,回屋去了,只剩下我一個人在磨房的墻根下邊坐著玩,我聽到了馮歪嘴子還
說:
“老太爺今年沒下鄉去看看哪!”
有的時候,我聽了這話,我故意的不出聲,聽聽他往下還說什么。
有的時候,我心里覺得可笑,忍也不能忍住,我就跳了起來了,用手敲打著窗子,笑得我把窗上掛著
的黃瓜都敲打掉了。而后我一溜煙地跑進屋去,把這情形告訴了祖父。祖父也一樣和我似的,笑得不能停
了,眼睛笑出眼淚來。但是總是說,不要笑啦,不要笑啦,看他聽見。有的時候祖父竟把后門關起來再笑。
祖父怕馮歪嘴子聽見了不好意思。
秋天,大榆樹的葉子黃了,墻頭上的狗尾草也倒了,園里一天一天地荒涼起來了。
這時候馮歪嘴子的窗子也露出來了。因為那些糾纏纏的黃瓜秧也都落敗了,舍棄了窗模而脫落下來了。
于是站在后園里就可看到馮歪嘴子,扒著窗子就可以看到在拉磨的小驢。那小驢豎著耳朵,戴著眼平。
走了三五步就響一次鼻子,每一抬腳那只后腿就有點痛,每一停下來,小驢就用三條腿站著。
馮歪嘴子說小驢的一條腿壞了。
這窗子上的黃瓜秧一干掉了,磨房里的馮歪嘴子就天天可以看到的。
馮歪嘴子喝酒了,馮歪嘴子睡覺了,馮歪嘴子打柳子了,馮歪嘴子拉胡琴了,馮歪嘴子唱唱本了,馮
歪嘴子搖風車了。只要一執著那窗臺,就什么都可以看見的。
一到了秋天,新鮮粘米一下來的時候,馮歪嘴子就三天一拉磨,兩天一粒粘糕。黃米粘糕,撒上大云
豆。一層黃,一層紅,黃的金黃,紅的通紅。三個銅板一條,兩個銅板一片的用刀切著賣。愿意加紅糖的
有紅糖,愿意加白糖的有白糖。加了糖不另要錢。
馮歪嘴子推著單輪車在街上一走,小孩子們就在后邊跟了一大幫,有的花錢買,有的圍著看。
祖父最喜歡吃這粘糕,母親也喜歡,而我更喜歡。母親有時讓老廚子去買,有的時候讓我去買。
不過買了來是有數的,一人只能吃手掌那么大的一片,不準多吃,吃多了怕不能消化。祖父一邊吃著,
一邊說夠了夠了,意思是怕我多吃。母親吃完了也說夠了,意思是怕我還要買。其實我真的覺得不夠,覺
得再吃兩塊也還不多呢!不過經別人這樣一說,我也就沒有什么辦法了,也就不好意思喊著再去買,但是
實在話是沒有吃夠的。
當我在大門外玩的時候,推著單輪車的馮歪嘴子總是在那塊粘糕上切下一片來送給我吃,于是我就接
受了。
當我在院子里玩的時候,馮歪嘴子一喊著''粘糕”“粘糕”地從大墻外經過,我就爬上墻頭去了。
因為西南角上的那段土墻,因為年久了出了一個豁,我就扒著那墻豁往外看著。果然馮歪嘴子推著粘
糕的單輪車由遠而近了。來到我的旁邊,就問著:
“要吃一片嗎?”
而我也不說吃,也不說不吃。但我也不從墻頭上下來,還是若無其事地呆在那里。
馮歪嘴子把車子一停,于是切好一片粘糕送上來了。
10.簡析文中4-6段的語言特點。
第7頁共85頁
n.結合故事情節,概括“我”的形象。
12.分析本文敘述上的特征。
13.如果給本文擬一個標題,你會選“磨房里外”還是“馮歪嘴子”?為什么?
二、賞析小說的情節
(-)梳理概括小說的情節
1.情節結構模式
(1)基本模式:開端一一發展一一高潮一一結局
(2)常見模式
第8頁共85頁
類型特點
搖擺式(一波三折式)大多數小說的情節發展軌跡并不呈現為一條直線,不會很順利地循著開端、發展、高
潮、結局行進,而往往會在發展或高潮處橫生枝節,使情節發生波折,經歷一定的波折
后,再回到正軌,這就出現了情節的搖擺。情節的搖擺使故事引人人勝,扣人心弦,增強
了故事的戲劇性、可讀性。《祝福》《林教頭風雪山神廟》的情節就屬于這種結構
模式。
歐亨利式(突轉式)在結尾處的情節突然向相反方向轉變,揭示真相,而這個真相通常都出人意料,但由
于前面的情節早已埋下伏筆,一切又都在情理之中。
延遲式作者竭力給故事、人物、心理的進展設置障礙,拖延讀者到達故事結尾的時間,又不使
讀者覺得希望完全破滅,在這種捉迷藏式的游戲中,一環扣一環,實現小說的結構張
力。《老人與海》(節選)的情節就屬于這種結構模式。
橫斷面式將時空濃縮到一個小小的點上,在精巧的結構中展開漫長的時間和立體的無限空間。
意識流式打破傳統小說情節的時間順序和因果邏輯,憑借人物的意識流動來組接素材。小說所
敘述的對象是人物的心理活動的流動過程,包括人物的思想、意識、回憶、聯想、想
象、感覺、印象、夢境等。
(-)情節線索
1.線索類型
類型教材典例
以人物為線索《祝福》中以“我”的所見所聞為線索,展現了祥林嫂一生的悲慘遭遇。
以事物為線索《促織》緊緊圍繞促織來安排情節:征蟲一覓蟲一求蟲-得蟲一失蟲-化蟲一斗蟲一獻蟲。
以中心事件為線《老人與海》(節選)中情節是圍繞老人與鯊魚之間的搏斗而展開的。
索
以人物思想感情《變形記》(節選)中以主人公格里高爾變成甲殼蟲后的內心感受和心理活動為線索組織材
為線索料。
以空間、時間為《林教頭風雪山神廟》按照時間的先后順序敘寫了林沖“滄州遇舊''“買刀尋敵”“到草
線索料場”“雪夜殲仇”等情節。
2.線索結構
分類闡釋教材典例
單線結構構成小說情節的線索只有一條,多是圍繞趙樹理的《小二黑結婚》(節選)以小二黑和小
一兩個主要人物來展開情節。小說情節環芹的戀愛這一事件單線進行,使小說連貫完整,
環相扣,猶如鏈條一般。主題在完整的情節故事性很強。
描寫和人物刻畫中表現出來。
復線結構指在敘述情節或事件的發展過程中,安排孫犁的《荷花淀》設置了主次兩條線索:主線是
兩條或兩條以上的線索,這兩條線索或主妻子尋夫和她們的成長過程;次線是水生等人
第9頁共85頁
次相從,或明暗結合。別妻參軍,在淀上與敵人作戰。這兩條線索把
①明線:由人物活動或事件發展所直接呈作品中的夫妻話別、探夫遇敵、助夫殺敵三個
現出來的線索。場景貫穿了起來。
②暗線:未直接描寫的人物活動或事件發
展所間接呈現出來的線索。
3.線索作用
結構組織材料,貫穿全文,推動情節發展結構清晰,情節集中使行文富于變化
人物突出、豐富人物形象
主題揭示、豐富、深化主題
復線容納更為紛繁的生活內容,使人物形象更豐滿
(-)分析情節手法
1.情節敘述手法:
敘述視角、敘述人稱、敘述順序、敘述節奏、敘述腔調、敘述方式
2.情節安排技巧
(1)制造情節波瀾技巧
技巧
懸念指在小說的敘述中先設置一個謎面,藏起謎底,在適吸引讀者,引人人勝,使讀者的期待
當的時候再予以點破。心理得到滿足。
抑揚指對寫作對象或欲揚先抑或欲抑先揚,然后陡然一使文勢曲折多變,使文章產生峰回
轉,出乎讀者意料。路轉、跌宕起伏的效果,增強作品
的可讀性。
對比把兩種對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兩個不同方面,渲染氣氛、表現人物或突出主題。
放在一起相互比較。
襯托指描繪某一事物來表現另一事物的藝術手法,它分使文章更生動,人物、事物形象更
為正襯和反襯兩種。突出,主題更鮮明。
突轉在小說結尾部分,作者常常采用突轉的方法形成情常收到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效果,
節的某種“巧合”、某種意料之外的反轉,或者是形對表現小說主旨起到畫龍點睛的作
成人物性格的“急劇改變”。用。
誤會即在文章的開頭部分有意識地設置誤會,到文章結避免敘事的平鋪直敘,使故事情節
尾時才點明真相。跌宕起伏,一波三折。
(2)情節安排嚴密技巧
技巧闡釋作用
照應又叫呼應,是篇章間的某些內容和意思在不同位置上的使情節連貫、脈絡清晰、結構緊湊。
呼應。
第10頁共85頁
伏筆指作者對將要在作品中出現的人物或事件,預先作的提使全文前后呼應,結構更嚴謹,情節發展
示或暗示。更合理,前因后果更分明。
鋪墊也稱鋪敘襯墊,指為了突出后面要出場的主要人物、事物能突出主要人物、事件,增加情節張力,
或要發生的事件,先對次要人物、事物、事件進行鋪敘。制造懸念,使情節具有合理性。
線索是貫穿整個作品情節發展的脈絡,它可以是小說中的某個使情節更加集中緊湊;使人物性格更加
人物、某個事物,也可以是作者的情感、小說的事件,還可突出,形象更加豐滿;使主題更加豐富和
以是故事發生的空間、時間。深刻。
(三)分析情節作用
1.小說開頭段的作用
(1)平鋪直敘式開頭:
①點明人物的身份、特點、②交代故事發生的背景。
(2).寫景式開頭:
①交代故事發生的環境。②渲染...氣氛。③奠定感情基調。④烘托人物心情。
(3)設懸式開頭:
①吸引讀者閱讀的興趣。②引出下文的情節。
2.小說中間段的作用
(1)埋下伏筆或與前文相照應。(2)使小說情節突轉一波三折。
(3)制造巧合。(4)補充內容,使故事情節更完整。
(5)豐富小說的內容,使人物形象更豐滿。
3.小說結尾段的作用
(1)與前之相照應,與標題相照應,使故事圓合。(2)使人物形象更加豐滿。
(3)使平淡的故事情節陡生波瀾,產生震撼人心的力量。(4)戛然而止,言有盡而意無窮。
(5)留下空白,給讀者更多的思考和想象的空間。(6)交代故事的結局,使故事情節更完整。7.深化主題。
【2024青島一模】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
醒頭草劉正權
“由來佳節載南荊,一浴蘭湯萬慮清!”
“蘭湯浴?”她微嗔,你當我貪圖享受來了?即便是,也沒誰跑醫館里來消受的。怪自己選的日
子不對?又不是三月三。
①擱古時,三月三上巳節這天,官員們會親領下屬,齋戒,蘭浴,更衣后隆而重之,拜天地,祭
神靈,敬祖先。
她不屑這么做。人民公仆,不求醫問藥,誰有閑暇到醫館來!醫館里面消受,虧他想得出來!
老中醫對她的微嗔報之一笑:“別一看見流淚的紅蠟燭,就認定是抄襲了李商隱的那根,此一浴
蘭湯,與你想象的蘭湯浴,只怕是大相徑庭。”
果然大相徑庭,此浴蘭湯純粹是治病,她對自己先入為主的觀念感到好笑,淺薄了不是!
第11頁共85頁
以為跟西安華清池一樣,被冠以蓮花湯、海棠湯的那種蘭花湯。
老中醫所謂的“蘭湯”,不過是采用本地最為常見的醒頭草配制而成。醒頭草是菊科植物,因芬
芳辟邪適合隨身佩戴而得名,濠水河兩岸遍布。她是不折不扣的本地人,對醒頭草再熟悉不過,自己
出生第三天就跟醒頭草有過交集。洗三是本城的風俗,每個剛出生三天的孩子,都會用艾葉和醒頭草
熬的湯洗個澡,謂之醒身。
她肯定是醒身最好的孩子,讀書聰明,當官有為,四十歲出頭就成為分管文化旅游的副市長,把
文旅產業打造成本地最大的支柱產業。
她這會兒剛從會議上下來,肚子脹鼓。她吃得極少,可連續半個月的會議,到底讓她的腸胃敗下
陣來。
不用把脈,只問癥狀老中醫就知道,她這是需要醒脾胃了。
“醒頭草可不是只有醒頭這一個功能的,醒身,醒頭,醒脾胃!”老中醫停頓一下,很認真地問
她,“為啥脾胃放在最后,曉得有什么講究嗎?”
她搖頭,談文旅產業發展,是她的強項,論中醫理論,她是盲人騎瞎馬。
“每個人都有自己生活的盲點,哪怕在你熟悉的領域!”老中醫這個感慨發得有點兒莫名,好在,
他沒信馬由韁下去,“一個頭腦身心都清醒的人,脾胃是不會脹鼓的。”
原因很簡單,什么該吃進肚子,什么不該吞下喉嚨,不會心里沒數。
她心里這會兒是沒有數的,在市政府工作報告的“十四五”規劃中,有人大代表在建議中提到兩
個關鍵詞:原生態、傳統文化。
原生態、傳統文化,都是老生常談了,有點兒新意行不!當時她只差沒冷笑。
質疑她轄下文旅產業融合得不夠?都得到省市兩級的表彰了,等同于官方認證呢!
②心底的冷笑沒能讓代表眼里燃燒的光芒冷場……
有掌聲,在代表發言時幾度響起。
她的胃,就是在那時脹鼓起來的,不排除有外因的刺激。
或許是浴了蘭湯,晚上,靜坐燈下的她,細嗅老中醫贈送的香囊,③把那個代表的發言進行了一
次全面“反芻”。近幾年,文化產業不斷發展,“文旅融合”的建設模式,把文化與景區開發聯系在
一起,是個好的開端。但文化不應該僅是外在符號,如何作為旅游產品的靈魂真正滲透到開發理念中,
是我們需要思考的。把文化真正吃透,之后再把文化滲透到旅游產品與項目的開發中,還有很大的上
升空間。
上升空間?她若有所思,把香囊遞到鼻子下面,這香囊里有醒頭草的氣息,植物是不會說話的,
它們用散發的氣味表達自己對疾病的認知。文化同樣不會說話,提升文旅融合的空間,這其中既有文
化從業者對文化的認知問題,還有形成這種產業機制的體制問題。由于更多時候是政府和商業資本開
發旅游產業,真正研究文化的人想要在這樣的機制中參與進去,還是很難的。
文化不應該僅是外在符號!如同她最初對蘭湯浴的理解,確實停留在字義上,缺乏真正的認知。
黃帝內經有言:“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
天下萬物皆同此理。
第12頁共85頁
“靠網紅打卡帶貨助力,這種文旅宣傳終究會成為過去,該醒醒了!”那個代表的話猶如當頭棒
喝,絲毫不顧及她的感受,怎么說她也是大名鼎鼎的網紅市長啊。
④醒頭草,醒身,醒頭,醒脾胃!
草都懂得三醒,人自當能夠三省。
原生態、傳統文化,追根溯源,不就是崇尚古樸?
她想起來,那個代表,一直致力于尚樸文旅項目的打造,對文化復魅工程身體力行。
三省吾身的她念及此,撥通那個代表的電話:“怎樣更好地將文旅產業與脫貧攻堅相結合,發揮
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我想組織一班人對這個課題做個深度調研,時間就定在三月三上巳節這天,不
知道您是否愿意參加?”
“太好了!旅游業是老百姓可以參與、可以分享到最多利益的一個產業,我一直等著的,就是您
這句話。”代表很興奮。
(原載于《金山》2023年第4期)
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文章開篇兩句話,內涵頗為豐富,“萬慮清”將醫身與醫心關聯,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智。
B.“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暗含女市長對文旅產業未來的發展有了前瞻性思考。
C.人大代表認為本市文旅產業“靠網紅打卡帶貨助力”的宣傳方式缺少文化參與,已經過時。
D.老中醫關于“醒頭草”功能的解讀,促使女市長開始自我反省并最終決定采納人大代表的建議。
7.對文中相關內容的分析與鑒賞,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句子①運用插敘的方式,介紹了三月三上巳節的傳統習俗,為下文寫女市長對傳統節日的不屑
作鋪墊。
B.句子②寫人大代表毫不顧及女市長的鄙薄,依然滿懷激情地表達他對原生態、傳統文化的認識
與思考。
C.句子③中的“反芻”一詞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女市長重新認真思考人大
代表的觀點。
D.句子④雖然與之前老中醫介紹醒頭草功能的話相同,但內涵更豐富;且獨立成段,用意鮮明,
發人深省。
8.小說采用雙線結構,請簡要分析其妙處。(4分)
9.習近平總書記曾在多種場合提出“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小說中的女市長是如何做
到的?請結合文本加以分析。(6分)
第13頁共85頁
(2024年新高考n卷)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千里江山圖(節選)
孫甘露
葉桃離開上海去了南京。那時候陳千里還不明白,為什么她那么不喜歡父親葉啟年做的事情,自己
卻又加入進去。后來他才知道,葉桃去的地方是國民黨黨務調查科,在葉啟年的安排下,她成了機要室干
事。
當時他反復問過自己:難道在上海,兆豐花園、夕陽、早春的湖水、水面上一對天鵝,這些都是他
在做夢?難道他們手握著手、心怦怦跳時說的話,都只是分別前一時的沖動?他一直都很清楚,在他們兩
個人當中,葉桃總是先離去的那一個。
新閘路樓上的廂房,他坐在窗下,她坐在梳妝臺前,他們在說話,他看見兩個她,一個在面前,一
個在鏡子里。他完全沉浸在話題中,可說著說著,她忽然站起身,急匆匆奔出了家門。他心里總是隱隱覺
得,別處某個地方,必定有一件更加重要的事情在等著她。
一年以后,陳千里也去了南京。
他在石婆婆巷租了一間小屋。白天他給書局做翻譯,等著葉桃下班。有時她給他打電話(巷口煙紙
店有一臺公用電話),讓他去她上班的地方,她也會支使他做一點事情,到哪家鋪子買一包點心,或者去
裁縫店取幾件衣服。
只要葉啟年不在南京,瞻園對葉桃來說就是一個十分自由自在的地方。那是個大園子,據說從前是
座王府,門前有影壁,園里有假山。機要室在園子最北面,過了假山就能看見那排平房。他到了那里,讓
門房打個電話,葉桃就會出來接他,有時候也會讓門房送他,到后來門房索性讓他自己進去。在記憶里,
那幾個月過得特別安寧,葉桃也特別快樂。她好像找到了真正有意思的工作。
他們去梅花山,正是早春二月,虬枝上開滿梅花,山坡上像籠罩了粉色云霧。他們心心相印,覺得
整個世界退卻到遠處,眼前只剩下梅樹、藍天和那張臉龐。他們滿心喜悅,一起背誦著涅克拉索夫:“他
們說暴風雨即將來臨,我不禁露出微笑。”
但是世界仍舊在這里,葉桃置身其中的環境十分危險,瞻園里有許多陰鷲的壯漢、狼狗、槍支、不
許人碰的文件和禁止入內的警示牌。從園北假山后面偶爾會傳出一兩聲慘叫。后來在棲霞山上,葉桃告訴
他,那里是黨務調查科,是葉啟年參與搭建、充斥著陰謀和殺戮的世界。
第14頁共85頁
直到最后那個月,他才知道她究竟在做什么工作,雖然他早些時候就猜到了一些。現在想來,說不
定她一直都在暗示他:她真正在做的是一些秘密工作,這些工作對她意義重大。而他心里很明白,她所做
的那些事情,很可能是去破壞她父親的工作。但在讓他知道真相前,她就為他指明了方向,讓他了解了一
個人應該投身于什么樣的事業,才會讓人生變得更有意義。
她從來沒有真正離開過他。即便去了南京,她也每隔幾天就給他寫信,這些信件延續了先前的思想
碰撞。現在他才理解,寫那些信她多少冒了一點風險,幸虧她在瞻園上班,有辦法不讓這些信落到郵電檢
查人員手中。她還托人給他捎書和雜志:《共產黨宣言》《遠方來信》《布爾什維克》,還有她喜歡的涅
克拉索夫詩集。
端午節的前一天,葉桃給石婆婆巷煙紙店打了個電話。那些日子他很少見到葉桃,她好像整天都非
常忙碌,就算見到他也很沉默,問多了,她會忽然發火。在電話里葉桃讓他去瞻園,去之前先到秦淮河邊
的城南茶食鋪,幫她買一包閩南橘紅糕。葉桃一直喜歡吃零食,在上海時他就常幫她跑腿,到了南京,她
的很多舊習慣都消失了,但喜歡吃零食這一樣依然如故。除了這家的橘紅糕和酥糖,她還喜歡一個挑擔小
販的桂花糖芋苗,總是在瞻園門口那一帶叫賣。
他買了橘紅糕,卻在瞻園門口被人攔住了。幾個月來,南前北后兩道門,幾班門房都認識他了,見
他進門,連忙打電話到機要室找葉干事。葉桃告訴門房,今天她不能離開保密區域,叫門房登記一下,讓
陳千里自己進去。
陳千里在機要室那一排平房里見到了葉桃。她吃了一粒橘紅糕,說,今天這個橘紅糕怎么那么干?
這放了多久呀?生氣地扔到一邊,冷冷地半天不理他,機要室里另外兩個女人同情地朝他微笑。過了一陣,
葉桃又叫他:“幫我到門口買碗桂花糖芋苗。"
剛剛進來時陳千里并沒有看見瞻園門口有挑擔叫賣的小販。但他沒說什么,每次葉桃讓他到門口買
桂花糖芋苗,那個小販總會出現在那里。
"如果沒看見,你就往前跑到馬府街,他一般就在這幾個地方。”
他提著保溫筒出來,門房朝他笑。出了瞻園,果然看見擔子在那里。小販揭開蓋子擱在一邊,從大
鍋里舀了幾勺紅艷艷、香噴噴的芋羹,裝進提筒,往里擻了點桂花末子,又拿起抹布擦了擦蓋子,蓋上,
收錢。陳千里把糖芋苗拿進機要室,葉桃喝了一口,這才露出滿意的笑容。
幾天后他才知道,保溫筒蓋子下面有一張字條,上面有緊急情報。他在不知不覺中把情報送了出去
。葉啟年在廣州破獲了共產黨地下組織,逮捕了廣東的負責人歐陽民。由于情報送出及時,與歐陽民有聯系
的上級黨組織全都撤離了。
他知道這情況時,葉桃已身負重傷。犧牲前,她告訴陳千里自己是共產黨員,從前沒有告訴他,是
因為她受黨組織派遣潛伏在國民黨黨務調查科,必須保守秘密,但現在她可以說了。她說她一直打算發展
他入黨,黨組織也認為經過了一段時間的考驗,已經可以接受陳千里入黨,可她現在沒有時間了,她希望
他將來能成為一個堅定的共產主義戰士。
(有刪改)
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第15頁共85頁
A.”他看見兩個她,一個在面前,一個在鏡子里",說明葉桃的性格活潑多變,讓年輕的陳千里琢磨不
透。
B.葉桃喜歡城南茶食鋪的橘紅糕和酥糖,以及挑擔小販的桂花糖芋苗,表明她很適應南京休閑的日常
生活。
C.端午節的前一天,葉桃把陳千里買的橘紅糕扔到一邊,半天不理他,反映出她斗爭經驗不足,關鍵
時刻不能很好地控制情緒。
D.”現在她可以說了"而"從前沒有告訴他",表明葉桃與戀人相處時也嚴格遵守地下工作的保密紀律。
7.下列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寫葉桃和陳千里在梅花山背誦詩句,既表現出兩人的精神風采,也點出時代氛圍。
B.選擇壯漢、狼狗、槍支、秘密文件、警示牌、慘叫等來寫瞻園,凸顯其陰森殘酷。
C.描寫機要室另兩個女人微笑以及門房笑的細節,用以反襯一種緊張詭異的氣氛。
D.文本記敘葉桃和陳千里在上海與南京的經歷,將個人愛情與革命斗爭交融在一起。
8.文中畫線處說“在他們兩個人當中,葉桃總是先離去的那一個",又說"她從來沒有真正離開過他",請談
談你的理解。
9.文本中頻頻出現"一年以后""現在想來""他知道這情況時"之類標示時間線索的語句,產生了怎樣的敘述
效果?請簡要分析。
三、鑒賞小說形象
“人物形象”鑒賞考查的三個角度及題型:
1.人物形象的概括與分析(形象特點)
2.人物形象的塑造手法
第16頁共85頁
3.人物形象(物象)的作用
(~)概括分析人物形象
第一步:仔細審題,明確方向
(1)是概括還是分析。“概括”題只要求寫出人物形象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