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統編版七年級歷史下冊 第二單元 第11課《元朝的建立與統一》教學設計_第1頁
2024統編版七年級歷史下冊 第二單元 第11課《元朝的建立與統一》教學設計_第2頁
2024統編版七年級歷史下冊 第二單元 第11課《元朝的建立與統一》教學設計_第3頁
2024統編版七年級歷史下冊 第二單元 第11課《元朝的建立與統一》教學設計_第4頁
2024統編版七年級歷史下冊 第二單元 第11課《元朝的建立與統一》教學設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1課元朝的建立與統

【教學目標】

①知道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并建立蒙古政權,蒙古滅西夏、金的基本史實。知道忽必烈建立元

朝并統一全國。(時空觀念、史料實證、唯物史觀)

②知道元朝在中央、地方、邊疆的統治措施,理解行省制度的影響。(史料實證、歷史解釋)

③知道文天祥的英雄事跡,體會中華民族英勇不屈的精神;認識到元朝為我國統一多民族國

家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家國情懷)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元朝的建立與統一;行省制度

教學難點:行省制度的影響

【教學過程】

環節一:導入新課

馬奶酒、蒙古包、馬頭琴、草原.....你知道這是哪一個少數民族么?他們創造了怎樣輝煌

的歷史?

答案提示:蒙古族

這個騎在馬背上的民族從12世紀時開始不斷征戰,最終完成了全國的統一,建立起強

大的元朝。他們是如何興起、壯大并統一全國的呢?今天讓我們帶著這些問題一起走進本課,

學習元朝的建立與統一。

環節二:整體感知

1、先導閱讀:根據課前預習說一說元朝是如何建立的,又是如何統一并鞏固統治的?

答案提示:

帙東?統之氐忽必H事嫉汗位

|任&K元朝

占政權:健w:一

?

常占火內0M萬

總A火金M全國一

環節三:新課教學

(一)目標導學一:元朝的建立

1、教師指導:【史料實證】根據下列圖文,你可以獲得蒙古族的哪些信息?并據此思考,當

時蒙古人民最大的心愿是什么?

生長低嗎時,人力習檢,nM犬旋轉.訪國件故……沒

作至華,逐掰,乃共生仃逃避堆方,只仃沖鋒打仗

II滎樞第承》沒有手安興訕,只有〃柑殺

伐.一《茲日秘史”

答案提示:善騎射,逐水草而居,過著游牧生活。部落混戰,相互征伐??释y

教師指導:蒙古族的前身蒙古部落是古老民族室韋的一支,在唐代被稱為“蒙兀室韋

2、自主學習:是誰統一了蒙古草原,給人民帶來了和平的生活?

蒙古人在戰場上取得如此偉大的勝利,這并不靠兵馬之眾多,而靠的是嚴謹的紀律、制度和

可行的組織。也可以說,那些輝煌的成就來自于成吉思汗的指揮藝術。

——尼赫魯《怎樣對待世界歷史》

答案提示:1206年,鐵木真完成蒙古草原的統一,建立蒙古政權。他被擁立為大汗,尊稱

為成吉思汗。

教師指導:鐵木真通過個人才能及努力最終使得蒙古實現了統一。順應了統一的歷史發展潮

流,實現了人民群眾的愿望。人們尊稱其為“成吉思汗”。成吉思”是大?;驈姶蟮囊馑?,

“汗”是蒙古對于統治者的尊稱,是贊揚鐵木真是一個擁有海洋四方的偉大帝王。

3、自主學習:【時空觀念】根據教材P58說一說蒙古是如何進一步對外擴張的?

我A火育比

要讓療甲Bill的地方都成方我的敕4之It?iVBtF

答案提示:蒙古滅西夏;蒙古滅金;蒙古與南宋形成對峙局面

教師指導:蒙古汗國成立后,不斷發動對外戰爭擴張其疆域。1218年滅西遼。1219年西征

中亞花剌子模,一直進攻到東歐的伏爾加河流域,于1225年東歸。1227年滅西夏,成吉思

汗在攻打西夏的戰爭中,病逝于清水縣六盤山。他臨終前向諸子講述了聯宋滅金的戰略,同

時叮嚀諸子在他死后秘不發喪,以穩定軍心。相繼繼位的窩闊臺、蒙哥和忽必烈繼續南下西

征不斷開辟新的疆土。1234年滅金國。1241年一度逼近東歐腹地。1247年招降吐蕃。1253

年滅大理。至1259年蒙哥汗去世時,蒙古帝國已占據包括漠北、華北、東北、西藏、西域、

中亞、西亞、東歐等在內的遼闊亞歐大陸地域。1260年,蒙古帝國由于忽必烈和阿里不哥

爭位而走向分裂。蒙古帝國包括元朝、欽察汗國、察合臺汗國、伊兒汗國和窩闊臺汗國,

4、自主學習:閱讀教材P59,歸納元朝建立的基本史實。

答案提示:1260年,忽必烈繼承汗位。

1271年

忽必烈(元世祖)

大都(今北京)

5、教師指導:【歷史解釋】結合材料思考,忽必烈的治國理念是什么?在該理念的指導下他

采取了哪些措施?有何影響?

從蒙古到元朝,是從崇力向崇德升進,從野蠻向文明靠攏,從夷狄向中華進化,即漢化

了。元朝就是漢化的偉大成果,從軍事暴力集團向道德和文明的方向演進的結果。所謂漢化,

就是儒化。忽必烈確立儒學為治國理念和指導思想,展開和完成了這次除舊布新的歷史性的

大轉型。

——摘編自《忽必烈儒化:一次華麗的歷史轉身》

答案提示:儒學治國

接受漢人儒臣提出的“行仁政”“行漢法”“不嗜殺”的建議,施行治國安民的方略,廣開

言路,整頓吏治,注重農桑。

取得漢族地主階級的認可與支持,促進民族交融,經濟發展,為后續的統一全國奠定基礎。

6、問題探究:【時空觀念】觀察元大都平面圖,從其城市布局到機構名稱,都反映了哪些歷

史信息?

23

答案提示:儒學治國、推行漢化、皇權至上

教師指導:布局規整,中軸對稱,宮城位于城市的中軸線上。體現了皇權的至高無上。中書

省、樞密院等機構反映了元朝學習中原王朝的中央官制,實行漢化??讖R、國子監、太廟等

體現了元朝對孔子及儒家文化的重視,推崇儒學治國。

(二)目標導學二:元朝的統一

1、自主學習:

①閱讀教材P60,歸納元朝統一的基本史實。

*aw

4t宋東宋南宋

答案提示:①1276年,元滅南宋;②1279年,元滅南宋殘部,統一全國。

完成了全國統一,結束了我國歷史上長時期多個政權并立的局面。為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進一

步發展奠定了基礎。

教師指導:元朝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由少數民族貴族為主建立的全國性的統一王朝。

②中國歷史上結束分裂又重新實現統一的朝代有哪幾個?

答案提示:秦、西晉、隋、元

教師指導:秦朝結束了春秋戰國的分裂局面重新統一全國;西晉是結束了三國鼎立的局面實

現了重新統一;隋朝結束了南北朝分裂的局面實現了統一;元朝是結束了遼宋夏金分裂時期

實現了全國的統一。

2、教師指導:了解陸秀夫、文天祥的抗元斗爭。從中有何感悟?

■人

*幺

*

<&

t訐

A死

?

.

答案提示:以身殉國,寧死不屈,反映了中華民族英勇不屈的精神和民族氣節。

教師指導:文天祥是南宋的狀元,出任贛州知州。元軍進攻臨安時,他招募軍士前去救援,并

用全部家產充作軍費。朝廷委任文天祥為右丞相,派他到元軍大營談判。他遭到扣留,不受利

誘,威武不屈,后來乘機逃出,歷經磨難,繼續組織南宋余部進行頑強抵抗。后兵敗被俘后,關

押了近四年,寧死不屈,寫下了“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句。元世祖忽

必烈親勸降,許以高官厚祿,他嚴詞拒絕。他被押到刑場后,面南而拜,從容就義,年僅47

歲。

崖山海戰,是1279年宋朝軍隊與蒙古軍隊在崖山進行的一次大規模海戰。元軍以少勝多,

宋軍全軍覆沒。南宋滅國,陸秀夫背著少帝趙曷投海自盡,許多忠臣追隨其后,十萬軍民跳

海殉國。向世人昭示了一個民族寧折不彎,寧死不屈的英雄氣概。

3、問題探究:【唯物史觀】有人說元朝統一是順應歷史潮流,也有人說文天祥抗元值得敬仰,

你是如何看待元朝統一和文天祥抗元的呢?

答案提示:二者并不矛盾,只是看問題的角度不同。

元朝的統一結束了長期分裂割據的局面,促進了民族大融合。推動歷史發展,應予以肯定;

但元在統■的過程中,漢族人民遭受到殘酷的屠殺和壓迫,文天祥反抗蒙古貴族的斗爭,是

正義之舉,其寧死不屈的精神和崇高的氣節,理應受到后人的敬仰。

4、教師指導:①觀看視頻,你能得出什么結論?

答案提示:元朝疆域遼闊,是我國歷史上版圖最大的朝代。

②結合地圖,描述元朝疆域范圍。

答案提示:北逾陰山,西及流沙,東盡遼左,南越海表

教師指導:北邊超過陰山(現內蒙古自治區中部),西邊到達流沙(今塔克拉瑪干沙漠),東

面可抵遼東(今遼寧省東部),南面越過海表(今西沙群島)。

③【時空觀念】與漢唐時期的疆域相比,元朝的疆域有什么拓展?

答案提示:今天的西北、西南,東北廣大地區和臺灣及南海諸島,都在元朝的統治范圍內

教師指導:漢唐極盛時期的疆域都不如元朝的廣闊。

(三)目標導學三:元朝的統治

1、教師指導:【歷史解釋】面對如此遼闊的疆域,元朝又是如何實行有效統治的呢?

號之前代,比方之而中M在,AHtt

?長久.故窗、婕,金,歷q雄

多.他?俺有.幃亂「制媾.更瑞蹩

tn.RH焦M號.使畫居朔JQ.咐

殳*由北*。

----?元史》

答案提示:采用漢法來鞏固統治

教師指導:材料解讀:考察前代的歷史,北方民族要統治中原地區,必須實行漢族的制度才

可以長治久安。所以北魏、遼、金這些朝代,存在的時間最久。那些不這樣做的(北方民族

政權),都相繼發生動亂而滅亡,這些在史書上有大量記載,是很明顯可以考察驗證的。假

如國家(元朝)仍然在北方大漠地區,那就沒有必要討論這個問題了。但是現在要統治中原

地區,除了實行漢法,還有什么更合適的辦法呢?

2、自主學習:根據視頻,結合右側示意圖,說一說元朝是如何鞏固統治的?

h

答案提示:元世祖參照中原王朝的統治方式,逐步確立了中央集權制度。

在中央:設中書省掌管行政,下設六部;設樞密院負責軍政;設御史臺負責監察;設宣政院

管理宗教和西藏軍政設行中書省,

在地方:實行行省制度。(山東山西和河北等地直屬中書省管轄。)

教師指導:元朝的中書省相當于今天的中央人民政府(即國務院),管理全國行政事務;在

當時,大都及其周圍地區(河北、山東和山西)由中書省直接管轄,被稱作“腹里”,相當

于現在的北京市,由中央人民政府直接管轄。元朝在繼承前朝制度的同時又對地方行政制度

進行了創新。

3、教師指導:【歷史解釋】結合材料,說說行省的職權有何特點?

各行省的m大民政巾務,必笨

始分立行中15方……凡住校、》報中"行;軍政要務則需M

屬甲、屯種、漕運、軍甲/報根寄院。沒仃中15行、樞楮

M無不饃之。院轉發的詔R.行行我(4既不

—宋潼《無史》能更改賦稅,也不得狎動軍隊,

nm?中國政治制度史》

答案提示:在地方權力很大;仍受到中央的控制和監督;中央集權與地方分權相結合

教師指導:從開始分設行中書省起,它對于地方上的財政錢糧事務、軍事兵甲事務、農業屯

種事務、水路漕運事務以及其他的軍國重大事務,沒有不進行統轄管理的。這意味著行省在

地方的軍政大事等關鍵事務上發揮著核心作用,權力很大。

4、問題探究:

①觀看視頻思考行省制是如何防止地方割據的呢?

答案提示:打破自然地理界限,人為地造成犬牙交錯的格局,使得行省無山川險阻可守,難

以形成地方割據勢力。

教師指導:行省區劃一改往常山川便利,采取“犬牙交織”的原則,任意將本地自然、人文

和社會環境差異極大的地區拼成一個省級行政區,削弱地方的政治、經濟、文化認同感,人

為地造成犬牙交織和以北制南的場面。這種劃分行政區域的方法自然就加強了中央集權,客

觀上也促進了各族人民之間在經濟、政治與文化方面的交流。

②行省制有何作用?

答案提示:是我國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改革,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有效管轄,成為我國

省制的開端。

③從山川形便到犬牙交錯的變化反映了中國古代地方管理的什么趨勢?

答案提示:中央集權不斷加強

5、自主學習:【時空觀念】閱讀教材P62,歸納元朝在邊疆地區的統治措施及特點。

西北西域

機孫

■文:

東南fl挖

西曲西就

機構:

答案提示:

西北西域

機構:£血9無?內

jft義:付H角域邛a—1'

.eq?T>J

:;V因地制‘宜東南.

._MW:*MM>4

四甫-肉/~力:..r意義;中央或應酋

機構:“燃險聞??!庇衉「入;次在n樣?Kif

意義:中如k#q為m

^iMNNl*/"二,"二"二二Lz-_z-L-

教師指導:西藏和臺灣首次正式歸中央管轄是在元朝,而西域首次歸中央管轄是在西漢。公

元前60年,

設置西域都護府。

漢唐王朝對內陸邊疆地區往往是通過冊封和朝貢實施控制,很不穩定,而元朝則不然,元朝

對邊疆地區實施了長期且較為直接、穩定的管理,呈現與內地一體化的趨向。

6、問題探究:【家國情懷】當前我國邊疆地區面臨來自日美等外來勢力和臺獨等分裂勢力的

威脅。根據本課所學,你如何看待這些企圖分裂祖國的勢力及行徑?

答案提示:臺灣、西藏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祖國統一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堅決反對臺獨、藏獨,堅決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反

對任何形式的分裂國土的行為!

7、知識拓展:驛傳制度

答案提示:驛傳制度

驛站對維護國家統一和促進經濟、文化交流起了重要作用。

(四)目標導學四:元朝的民族交融

1、自主學習:

①結合材料思考,方孝孺所言反映了元朝的哪一現象?

明朝人方孝孺曾言:“在宋之時,見胡服、聞胡語者猶以為怪……至于元,百年之間,四海

之內,起居、飲食、聲音、器用,皆化而同之。”

答案提示:民族交融

②找出民族交融的背景及表現

答案提示:各族以中原文化為主的文化認同趨向加強。元朝不斷加強對邊疆地區的開發與治

理。

邊疆各族內遷,同漢族雜居相處;契丹、女真等族漢化;形成新的民族一回回,是我國回族

的前身。

教師指導:元代是中國歷史上的民族大融合時期,蒙古的西征和擴張,致使亞歐陸地民族關

系和民族結構發生巨大變化,尤其是三次西征,導致中亞、西亞各族來華,進而分散全國;

元時從海路來華的人口不在少數。他們在進入中國后,與漢族、蒙古族等居民通婚雜居,民

族融合空前加劇。他們在生活和發展中與其他民族交流、融合,不斷壯大自己的信仰群落,

逐漸形成一些新生民族。

2、教師指導:【歷史解釋】結合材料思考,民族交融有何意義?

蒙古、色目人的馬奶酒、舍里別等飲食為中原漢族所接受,中原服飾中頗具特色的龍鳳紋飾

和下衽開襟也為蒙元服飾制度所接納。蒙古等族人民成批遷往內地,漢族人也大量來到邊疆,

各族人民雜居相處,互通婚姻,逐漸融合。當時,許多信仰伊斯蘭教的阿拉伯人、波斯人遷

入中國,同維吾爾、蒙、漢等族民族也在逐步融合。

——摘編自羅賢佑《元代民族史》

答案提示:促進了各族經濟、文化的交流與發展,加強了各族間的了解與聯系,對中華民族

進一步交融具有重要意義。

3、教師指導:【歷史解釋】“中國觀”在元代發生了什么樣的變化?

忽必烈建立元朝,實現了全中國的統一,傳統的“中國觀”以此為契機出現重大變化?!爸?/p>

國”一詞的地域意義突破九州而演變為十一行省,人民意義突破漢人而演變為漢、蒙、色目

等眾多民族,其文化意義突破農耕文化而演變為農耕文化和草原文化兼有。而其最重大的變

化,乃是“中國”主權行使者,可以是漢族政權,也可以是少數民族和漢人的聯合政權。這

樣的“中國觀”促進了各民族的大融合和全中國的統一局面的形成。

——摘編自何志虎《“中國觀”在元代的轉換》

答案提示:地域拓展;民族多元;文化融合;主權擴展;

“小中國”一“大中國”,

教師指導:對后世中國的統一和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初步奠定了古代“中國”向近現代

“中國”轉變的基礎。

【課堂小結】

1206年,鐵木真完成空A4出的施一.建立董

窿*及統

4占政牧.他被擱亡為大汗,尊藕為成J思汗.

點一1227年,滅內Q;1234年,火金,。出來形成酬峙N"

建在一1271年.泣必力UcftM)改N4為人無,次年定?大都

體J五79拜,府琳未殘號,完或統二結束/我國山史多個

噫-I政權并立的”

山&中竹在行政、樞甯院軍政、御史自處桌、宣微

無例「'量一院宗教和西藏軍嫉

統泊地方)一行省制(山東山曲河北除外)一成為我國有制的開端

布.LA詢n軸同;西域:庭■無物收;

以?西戴:宣蛆使M都元”府

民能形成新的民一保迸「各靛經濟、文化的交曲發發,加粵r各族間

交一?HM的「解。聯系,財中華民族進一步交融〕“|南要比義

遼宋夏金元時期,民族政權并立,民族關系進一步發展。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對外擴張,

為后來元朝的建立與統一全國奠定了基礎。經歷長期分裂的中國再次走向統一。可見統一是

大勢所趨,是歷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